总结是我们进步的引擎,它能激励我们更上一层楼。写作是一个需要积累和坚持的过程,我们需要多练习才能写出较为完美的作品。想要写一篇好的总结,可以参考以下几篇经典的总结范文,从中吸取经验和启发。
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篇一
1.知识与技能:了解泥塑浮雕的基本知识。并学会用泥塑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捏泥的基本技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
泥塑的制作方法,泥塑浮雕手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难点。
表达意图的准确性与独创性,泥塑浮雕手法的多样性。
五、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泥塑雕塑工具、挂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民间小泥人,引起大家的兴趣,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这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二)合作探究,讲授新知。
(1)作品欣赏:
讨论《老渔翁》泥塑浮雕的特点,所用的技法。
(2)基本技法:(教师和学生共同动手)。
1)手捏法。
2)泥条法。
3)泥板法。
4)挖空法。
5)借助它物法。
(3)制作过程:运用合作的方式制作。
1)准备材料。
2)组织骨架:
思考:扎骨架都有哪些材料、做法。
大型、小型雕塑分别用什么材料扎骨架。
3)捏出各个部位,在粘结起来。然后细部雕塑。
4)修整、上色,完成作品。
(三)艺术创作,巩固提高。
制作一个泥塑作品。
要求:作品新颖、独特、制作手法多样。
注意:生动、合理、速度、纪律。
(四)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展示部分学生优秀作品,学生之间利用超市购买法进行点评。
2.布置下节课所带学习用品。
八、课后反思。
更多教案内容,大家可以下载本文档后按住ctrl点击:福建教师考试13个学科教案汇总。如果需要其他备考资料,也可以直接点击:福建教师考试备考进入查看。
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篇二
用与同学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命题画创作题材,为的是让同学更关注生活和自身周围的事物,也让同学由此和彼,放开思路,回忆更丰富多彩,更妙趣横生的内容,从而引发联想。风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有给人带来舒适的轻风、微风,也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狂风、飓风,各种各样的风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本课旨在让同学体验风、感受风,并通过自身的观察、感知表示以风作为主题的作品。
1.感受风的奇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同学了解不同的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2.引导同学通过创意和绘画,表示风吹来时的情景和感受。
3.通过学习,更好地感受人自然和生活的美好。
1.引导同学把自身对风的观察、体验与感受表达丁画面中。
2.体验风来时的教学组织和时间的调控。作画大胆、自由,作品生动、富有发明力。
师:范画、彩色皱纹纸条、风车。
生:课本、画纸、水彩笔、油画棒。
瞧!这是什么?(老师出示彩色皱纹纸条)。
漂亮吗?告诉你们假如让它飘起来会更漂亮。那怎么做它才会飘起来?
(老师把彩色皱纹纸条发给同学,同学动手尝试)。
同学们真聪明,用了很多的方法让彩色皱纹纸条飘了起来,真漂亮。
是什么让彩色皱纹纸条飘起来的?(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
对,是风。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风。(板书课题)。
什么叫风?
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篇三
3、初步知道美术形象类型的区别以及形象的多样性。
理论的概括和对其本质内涵的分析。
多媒体课件。
欣赏美术作品《格尔尼卡》,学生回答体会?这是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抗议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野蛮轰炸西班牙的一个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而创作的巨作。他在这一作品当中,运用了立体主义的变形、任意组合和超现实主义的夸张、象征等造型手法,极力表现人民的苦难和法西斯的暴行。据说,当时有位法西斯军官看到这幅作品,问毕加索:"这是你的杰作?"毕加索当即回答说:"no,这是你们造出来的杰作"。从这里可以看出,欣赏美术作品不能只看其像不像,美术作品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是人们精神创造的产物。画家以鲜明的个性来表现生活本质和典型,这种典型不禁表现在人物画里,也表现在其他题材中。山水画、花鸟画、风景和静物等作品中也有。例如中国画《溪山行旅图》所表现的就是高度概括的秦陇以至中国北方山峰峻挺浑厚、雄伟壮观的共性而创造出的成功的山水画中的典型形象。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各种艺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一定的构思内容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审美理想,并且通过艺术形象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的,马克思说"艺术地掌握世界",的确如此。不过,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文学形象、音乐形象等又有不同的特点,它是一种鲜明、具体、生动的视觉艺术形象,美术形象在空间上有着确定的(平面的、立体的、组合的)静态存在形式,是完全直观、明晰的,可以直接为欣赏者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心理所把握的艺术形象。
1、从美术创作方法的角度来了解美术形象有再现和表现
(2)而有一些美术家则更强调主观世界的真实性,所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内心感情、情绪的发泄和主观意念的表现而不拘泥视觉特征的如实描绘,可以叫作表现性的形象。蒙克的《呐喊》。
小结:许多美术形象都是再现与表现相结合、相统一的形象。再现具有平易近人、真实写照、形神兼备等特点。一般为观众所喜闻乐见,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表现"一般指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理性的、情感的因素比较显著,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艺术中的表现具有震撼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等特点,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然而,主观和客观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所以,在美术创作中,再现与表现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例如同是反映与战争题材有关的作品,具有再现特色的《流民图》,也表现出作者主观上对日军侵华战争的控诉与批判态度。而属于表现性作品的《格尔尼卡》,固然表现了画家对德国法西斯战争罪行的强烈忿慨,然而他的创作构思仍然是由德军对这座文化名城所进行的毁灭性轰炸这一客观事件所引起的。因此,许多美术形象都是再现与表现相结合、相统一的形象。
2、从美术创作的艺术手法来了解美术形象,还可区分为具象、意象和抽象
(1)具象性形象注重于对象视觉特征的具体而精确的再现;霍达的《静物》、中国画《玉兰黄鹂》,作者运用玉兰、黄鹂和蓝天的完美配合,并赋予它们特有的典雅、华贵的形式美感,从而创造出一种生机蓬勃、春光明媚的动人的艺术形象。
(2)意象性形象是作者依靠直觉、想象乃至幻觉等所构成的表象而创作的;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着重表现的是形象的某种寓意,其形象往往具有虚幻和不合生活实际与思维逻辑的特点。
(3)抽象是指视觉形态的抽象,它只是对自然形象的外观进行程度不等的省略与舍弃,在抽象形象中,有的并没有完全脱离自然形象,只是从中抽取出某种适合的表现模式。在抽象形象中,有的并没有完全脱离自然对象,只是从其中抽取出某种适合的表现模式,如克利的《奔流》就属于这一类。另一类则是完全舍弃物象,去进行纯粹的形式构成,如完全受作者主观情绪支配任意挥洒而成的波洛克的《魔鬼》就是这一类的作品。抽象艺术运动兴起于20世纪初的欧美,大部分现代主义美术流派都受到了这一运动的影响,如抽象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塔希主义、行动绘画等。
小结: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是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相似程度上去划分作品风格的概念。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具象艺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
3、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美术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的源泉来自于现实生活,他们大多是现实生活的形象的反映。然而,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客观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经过美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乃至改造等艺术加工,融入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审美评价,注入美术家的思想感情,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像中国古代美术刻画人物,就是运用以形写神的手法而使形象形神兼备、生动感人,如《山东长清灵岩寺罗汉像》就体现出作者的这种精诣匠心。进而,中国画家又深入追求表现气韵,它既是对审美对象本质美的把握,又是美术家思想感情与创作心态的显示和升华,情缘景而发,景以情而活,并借助富有感情色彩的艺术语言,结构出形与神、情与理、物与我高度和谐统一的审美境界。像石涛的《翠壁长松图》不仅生动表现出庐山地区云雾迷漫的自然景观,而且在笔墨、意境中流露出浓郁的感情色彩,就是一幅气韵生动的山水画。因此,美术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能动的反映,它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不同于生活原型的"第二自然"。总起来说,美术形象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而创造出的成果,各种美术形象,不仅以审美功能为主的绘画和雕塑形象,还包括具有审美和实用双重功能的工艺美术与建筑艺术形象,都是美术家的审美认识和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果,都是人类意识和精神创造的产物。
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篇四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媒体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
媒体出示黑陶图片。
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媒体出示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应文字。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
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1.师生合作完成一件简单的泥板拼接作品。
2.归纳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拍泥板——泥板厚度适宜;。
(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
(3)装饰——方法不限;。
(4)烧制。
制陶工具和泥巴。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欣赏教材范品,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
1.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
1.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2.教师小结全课。
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篇五
本课是小学生上的第一节美术课,主要了解常用的美术工具与材料,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选择和使用美术工具,了解材料的性能,培养正确的美术常规:如坐姿、握笔、按纸等。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美术学习内容,感受使用美术工具创作的愉悦,积极准备相关的美术工具、学习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的方法,进行美术创作,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常规,为以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基础。
【知识与技能】认识各种画纸(卡纸、宣纸、彩纸等),工具材料(铅笔、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等),了解教材中作品所用的工具、材料。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学习和练习正确的绘画坐姿、握笔等方法,欣赏美术作品并体验工具材料的使用,大胆尝试用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画画,或用卡纸、剪刀、胶水等制作手工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有趣的美术学习情境,师生共同欣赏美术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养成爱护和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学会整理学具,为以后学习美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了解本学期美术课的学习内容和要准备的工具材料,选择一种喜欢的工具来画画或做手工,学会欣赏自己的作品,生成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在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大胆表达美术作品与工具材料的关联,讲述自己的学习体验,以逐步养成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和绘画的习惯。
解决措施:
带领学生翻阅教科书,了解本学期美术学习内容,准备并认识美术课常用的工具和材料。用准备好的学具进行画画、做手工或自由创作,培养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对艺术学习的爱好与情感。
教师准备:
1、铅笔、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等。
2、用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教材中的主要工具创作一幅教师自创或临摹的画或手工作品(用于示范)。
3、一只装有优秀儿童美术作品和各种工具材料的“百宝箱”:形式多样、能反映小学段美术教学内容的作品(如学生的作品画册或成长袋)。
学生准备:水彩笔或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1课时(40分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引导阶段
(3分钟)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张纸,提问:小朋友们,这张纸能干什么呀?
美术学习中还有哪些工具和材料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板书)认识美术工具
学生用发散性思维回答问题。
发展阶段:基础知识的讲授,过程、方法步骤演示。
(12分钟)
二、探索新知
(一)观察、分析
1、出示图片:水彩笔、油画棒、剪刀、彩纸、橡皮泥等。
提问:你认识“百宝箱”里的学具吗
这些丰富的美术材料能变成什么美丽的东西
(我们可以画一画,做一做。)
2、播放动画:常见美术表现形式介绍。
提问:你看到了哪些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
学生观察、分析,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
图片:美术工具与材料
动画视频:常见美术表现形式介绍。
(二)欣赏、评述
1绘画馆
(1)出示图片:水彩笔画、油画棒画、中国画
提问:说一说它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2)出示图片:线描画、水彩笔画、彩色铅笔画
提问:找一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笔来画的
教师小结: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是同学们常用的工具。
(3)名作欣赏:林风眠的中国画《小鸟》
提问:小朋友们看一看:两只小鸟在哪里它们在干什么
想一想,画家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画的
小结:树枝的中间,两只小鸟,好像在说悄悄话。画家是用中国画的方式来表现的。
2、巧手坊
出示图片:纸艺、彩泥、陶艺、废旧物创意造型等。
提问:看一看,你能找出以下作品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3、“找一找”
动画游戏:
找一找不同美术作品所选择的工具。
学生感受使用不同工具与材料作品的特点。
学生在欣赏与讨论,说说自己欣赏《小鸟》的感受和对国画工具与材料的认识。
学生欣赏多种手工造型作品。
学生在视频游戏中进一步明确工具材料与作品之间的联系。
图片:油画棒画、中国画、线描画、水彩笔画、彩色铅笔画
图片:林风眠《小鸟》
图片:学生工艺作品
动画:找一找不同美术作品所选择的工具
(三)实践探索
1、正确的学习姿势和握笔方法
出示图片:看看小朋友画画时的握笔姿势,握笔试一试!
2、油画棒的用笔方法
试一试:用油画棒画画不同角度线条和块面,你也来动动手吧!
3、水彩笔的用笔方法
试一试:用水彩笔来画一画!
学生学会正确的画画姿势和握笔方法。
学生了解油画棒、水彩笔的不同用笔方法。
图片:正确的画画姿势图,正确的握笔姿势图。
图片:油画棒用笔方法图,水彩笔用笔方法图。
4、教师示范,创作引导
教师尝试用水彩笔画点、连线、涂色、添画。请大家猜一猜:老师画的内容像什么
欣赏绘本《黄雨伞》插图,学生想象点和线的自由组合。
提问:用你喜欢的笔画画点和线,还能画成什么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画画点、连连线、涂涂色、添些画,表现自己喜欢的内容。
学生观看教师示范。
欣赏绘本插画,展开想象,小组讨论。
图片:步骤图1、2、3、4
图片:绘本《黄雨伞》插图
课堂实践,学生进行绘画
(20分钟)
三、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
作业要求:
用彩色笔画画点、连连线,添些画……并涂色,表现自己喜爱的内容。
作业步骤:
1、画画点
2、连连线
3、凃涂色
4、添些画。
教师巡视、帮助学生。
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创作,在实践中体验美术的愉悦性。
展示学生作品、评价交流
(4分钟)
四、作业讲评
展示学生的作品,自评和互评。
1、说一说:“我”用了什么笔画了什么表达了自己什么想法和感受
2、评一评: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你看出来他用了什么工具画了什么
本课总结: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了解了美术课的学习内容,认识了常用的美术工具与材料,并学会了正确的坐姿和方法,以后请大家带上喜欢的彩色笔来,我们期待更有趣的学习。
学生自评、互评,互相学习。
拓展阶段
(1分钟)
五、拓展
你喜欢下面哪幅作品它用了什么材料和工具
试一试:选择新的工具和材料画画或做手工吧!
继续感受美术作品的工具和材料,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表达美的能力。
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篇六
4、培养细心欣赏、善于想象、大胆表现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能运用不同的线条或色彩画出自己的感觉;
能运用线条或色彩的美妙组合表达感觉。
运用不同线条或色彩的组合与搭配进行有主题的造型表现。
运用线条与色彩的组合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感受。
课前准备:
有关表现自然景物和水果的图片以及绘画资料,多幅线描与色彩的抽象画。
一、寻找身边和大自然中的线条与色彩。(出示图片)。
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小组讨论线条和色彩的种类。
二、讨论线条与色彩的组合给人的感觉。
画一画,自己熟悉的线条与色彩。
演一演,用身体动作演一演,对线条或色彩的感觉。
说一说,对自己所画的线条与色彩组合的感受。
三、观赏、发现感受教材中的线条与色彩。
《春潮》。
树枝、树叶与花朵分别用线条和点来表达,半抽象的画面表达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元曲。
流动的波浪线条,概括地描绘了波涛汹涌的形态。
《腰鼓舞》。
流畅而简练的线条,传神地表现出舞者的动感。
《风的感受》。
风的感觉是流动,是速度,使迎风起舞。寒冷刺骨的感受是难受,是压迫,是紧缩和哆嗦。
《无题》。
火红的色彩、流动的水迹,摇曳的绿色的笔触,使人感到生机勃勃、气氛热烈和情绪激动。
《盛夏的感觉》。
主要通过色相的变化表达各种抽象的画面和不同的感情色彩。
照片。
红叶和雪山的色彩形成了暖与冷的鲜明对比。
一小组为单位对书中画家(小画家)的作品进行各种线条与色彩的比较、讨论,然后各小组汇报。
画家想表现什么感觉?他们运用什么线条或色彩的组合画出来。
三、表现感受:选择线条或色彩表现感受。
1、临摹画家作品中的线条与色彩(可想象变化),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
2、把你对某种十五的感觉用不同的线条或色彩的组合画出来。
四、小组评价。
1能说一说自己对某一事物的感觉。
2、能运用不同的线条组合,表现出自己的感觉。
3、能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表达感觉。
提示:积极向上、热烈、宁静、温暖、寒冷、欢乐、痛苦、轻松、躁动。
课后反思:
在欣赏过程中感受线条与色彩,由于通过大量的欣赏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
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篇七
《乡土画家》是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从不同角度书写了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作为乡土画家的艺术成就和他取得巨大艺术成就的原因。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及交流汇报等学习方式,解决两大问题:齐白石老人为什么被称为“乡土画家”?齐白石老人能够做到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的原因。其间引导学生学习白石老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艺术情感。
1.解决两大问题:齐白石老人为什么被称为“乡土画家”?齐白石老人能够做到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的原因。
2.理解“自诩”“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等含义深刻的词句。教学准备:
1.质疑课题导入: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什么是乡土画家,这篇课文中的乡土画家是谁?他为什么会被称为乡土画家)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这位乡土画家。
2.自诩激趣导入:我国有一位画家在《自传》中曾经这样自诩: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只有天上之龙,从未得见,吾不能画也。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国著名的乡土画家——齐白石(板书课题)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齐白石的哪些内容。
学生汇报(有条件的学生查找相关资源进行汇报)
2.师简介齐白石其人其画。
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篇八
《学画农民画》是人美版第八册第十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是通过欣赏、临摹农民画,了解农民画的起源、艺术特色和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感受其夸张、强烈的表现手法。农民画与儿童画从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它利于儿童理解和模仿,从而学习农民画从生活中取材的特点,鼓励学生生动大胆地运用农民画的创作风格表现自己的感受。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和表现手法,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学习改画、添画一幅农民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弘扬民族艺术的情感。另外也可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取材,运用农民画大胆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的方法表现一幅画。
1、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版和优秀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点和艺术风格。
2、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和风格改画、添画一幅农民画作品。
3、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和表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弘扬民族艺术的情感。
运用装饰色、装饰线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
一、导入——小鲤鱼
师:出示新朋友小鲤鱼,不够漂亮。重新形象设计
师:将设计形象后鲤鱼展示,完成小鲤鱼的形象设计。
生:看设计后鲤鱼。
师:通过形象设计后的小鱼引起关注纹样和色彩。(设计意图:通过小鱼的美丽大变身,让学生对这种表现手法有一种探究的兴趣,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情景探知:
1、比较欣赏
师:重新设计后的小鱼和原本的小鱼有什么不同?
生:比较色彩纹样造型变化(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农民画《鱼》来初步感受画面的装饰和色彩有些怎样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2、感受夸张和装饰手法
师:这样风格的.绘画作品就叫做《农民画》。
板书《农民画》,简述什么是农民画。
3、师生探知
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小鱼收集的农民画。边欣赏边小组交流问题。
生:欣赏图片。
尝试分析以下问题:
内容:(设计意图:在欣赏农民画作品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种绘画风格的了解,了解农民画的特点,了解装饰手法和夸张的运用,感受民间艺术的美感)
造型(外形):(设计意图:总结归纳农民画的表现手法,以及它的艺术魅力,通过师生共同探知,让学生真正领会这种农民画风格的美感)
色彩:纹样(花纹):(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我探知巩固农民画特点,体会农民画风格的美丽,为下面创作打好基础)
三、探究改添画:
1、看画作,学习添画和改画方法。
师:看书画面《磨谷谷》、《猴吸烟》、《舞龙》)这三幅学生作品是怎样改画和添画的。(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这几幅图是怎样从形象、色彩、环境几方面进行改画和添画的,让他们找到信心,为今天的作业做好伏笔)
四、作业及展评:
出示简易农民画线稿,同学改画添画,动物造型
1、提出要求:利用小鲤鱼给的动物造型,根据你的想法进行改画、添画,注意画面色彩鲜艳,构图饱满。
2、作业要点:添画或改画注意构图饱满、纹样独特、色彩搭配合理。
小鲤鱼给有特色的学生颁发奖励。
六、根据时间进行拓展延伸
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篇九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纸工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冰箱的造型特征,通过想像大胆表现各种冰箱及其内部的结构。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善于观察的习惯。
1、在美术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常用的颜色。
2、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地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
(1)教师准备各种冰箱的图片及作业范作等资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2)学生准备铅笔、蜡笔、彩色水笔、剪刀、胶水,各种绘画制作工具以及食品广告宣传资料、包装纸盒等。
1、引导阶段:
通过展示图片或录像资料,让学生了解冰箱的造型特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启发学生讨论冰箱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设想未来的冰箱。
2、发展阶段:
教师要仔细清晰地将冰箱的制作方法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掌握冰箱的基本做法。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撕、剪、拼贴等造型手段表现出冰箱的造型和自己对冰箱的想像。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也可以倡导画想像中的情景,做想像中的冰箱。
引导学生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包装纸盒、食品广告资料等材料,将绘画与纸工制作结合起来,诞生独特的作品。作业完成后可以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
第一课时完成新型冰箱的设计工作。
第二课时完成冰箱的美化工作。
3、收拾与整理: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鼓励学生回家观察冰箱及内容结构,了解冰箱的基本工作原理。
本节课堂学生创作内容比较单一,构图较为千篇一律,没有创作新意,我认为主要是受传统冰箱的影响,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定势思维,学生不敢突破而造成的,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篇十
知识技能了解和认识色彩在美术创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过程方法能够感受色彩的魅力,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喜欢进行色彩的各种探索试验,愿意探索的魅力。
一、激趣导入,感受色彩
教师小结:画画离不开色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色彩知识---- 《色彩的魔术师》。
板书课题:《色彩的魔术师》
二、体验探究:
1、学生分组活动,课前为学生准备颜料,让他们利用颜料自由调配,发现色彩的秘密。
2、教师:你在调色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3、教师总结三原色:红、黄、蓝
4、间色:橙、紫、绿
5、欣赏多彩的生活图片。
6、提问:你想怎样装饰生活?
三、实践操作:
学生表现,教师指导。
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酒瓶、塑料桶、用纸作的裙子、纸箱等,让学生大胆表现。
四、作品展示:
学生之间小组评价,教师小结。面对五颜六色的灯光,学生很兴奋。生:红色、绿色、蓝色、紫色------。
学生接触色彩的时间较少,让他们调色兴趣很高。生:红+绿=黑红+蓝=紫红+黄=橙学生谈感受。
如果学生情趣不活跃,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抓住自己喜欢的颜色,有的学生会离开座位,这样会更好一些。
学生调色时颜色的多少、水分的干湿变化肯定掌握不好,教师要随机指导。学生口述探索的结果,教师板书。教师补充。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给予及时评价。展示学生作品
第二课:有趣的点彩画
课时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明白点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过程方法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
情感态度愿意用点彩的方法探索奇妙的色彩世界,丰富表现手段。
一、激趣引入
学生讲课前准备的工具摆放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开始就让他们拿工具,用自己的方式点个够。
二、探究新知
1、通过对比发现问题:
提问:这些作品为什么不好看?你再创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大家讨论一下。
2、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方法来解决。教师边做示范边讲解点彩画的原理和方法。
3、学生再次创作
三、动手实践,大胆创作
可以单独合作也可以集体合作表现作品。
四、举办点彩画展、体验快乐
搞一个小型的“点彩派”画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利用色彩去表现生活。
五、能力拓展
除了用面签能够进行点彩,还有那些东西适合制作点彩画呢?大家想一下?通过本课学习,相信大家都能用色彩装点出美丽的画面。
学生兴趣高涨,动手尝试点彩画,在点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学生:漂亮!
学生都说不太好。
学生之间交流自己失败的原因。学生看示范。
通过再次点彩,积累经验。学生:想!学生创作
学生:花生壳、瓶子盖、硬币――――――。教师让学生尝试的目的就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教师走进学生,了解他们在点彩时遇到的困难。教师发现问题并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再次创作。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能够制作点彩画的东西,拓展学生知识面。
第三课:美丽的染纸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了解染纸艺术,初步掌握染纸的特点。
掌握不同的折纸方法及染纸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染纸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一、组织教学
师:请所有的同学都面朝黑板坐。
二、趣味导入1.小魔术: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下面老师为你们表演一个魔术!
三、学习新知
1、了解纸性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看,这是普通白纸,滴上水,怎么样?师:再来看看在宣纸上有什么不同效果。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作品,想不想看看!(出示作品)
师:看来,想染出美丽的作品应该用什么方法呢?
3、研讨制作过程
师:先请回忆一下,刚才染纸时老师先做的什么?再做什么的?生:??
师:先折后染,教师板书——折、染
4、研讨折法:(1).介绍“米字折”
师:嘘!别说,下面我们要求来一个折纸比赛。
师:好,请坐好,听比赛规则:请用纸将你想到的折纸方法折出来。比一比,看谁折得又快!又好!(注意边要对齐)师:不要打开。(为后面的染纸作准备。)
教师简单讲解,并同时出示板书: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辐射折等。师:折法很重要,折法不同,决定了染纸的效果。
5、研讨染法
浸染法:刚才老师是将纸直接浸入颜料染色,这种方法称之为浸染法,滴染法:将彩色墨水滴在折好的纸上,并将纸进行挤和捏。点染法:用毛笔点的方法。师:一点、一滴就行了吗?如何染透? 小结:染时笔里要蘸满色和水,可以将纸进行挤和捏,正反染,中间张开加染等。其实几种染法可以结合使用,瞧,刚才这张作品(太空)颜色太淡,我们还可以加染,这样就丰富,更美丽。
6、研讨色彩
师:我们再来看看色彩,这一张作品有什么特点?。生:都是由一种颜色染成的!
师:我们称为单色染纸。单色染纸美吗?谈谈自己的感受。单色染纸:质朴明快,单色染纸朴素简洁,清新明快。
师:你们有没有注意有的地方还是空白,这是为什么呀?
这么多的作品,你最喜欢哪幅作品呀!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染色位置、色块大小、色彩搭配,色彩深浅
五、课堂延伸
1.师:同学们的作品真是太美了,那么,这些美丽的染纸有什么用途呢?瞧!(这衣服,)这些书签、窗花也是用染纸做成的。
这些作品漂亮不漂亮呢?同学们的染纸太漂亮了,课后也用染纸设计几幅窗花吧!
六、小结:好了,同学们,普通的材料凭借我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变成了如此精美的作品,美就在我们的心中,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染出更多更美的作品,来美化生活!请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将世界打扮得更美好!
第四课:巧穿编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练习,学会基本的编织技巧。
过程方法
学生能够认识传统编织之美,并能激发对编织的兴趣。
情感态度
喜欢编织,并愿意用编织的手段创造和美化生活。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一件穿编的物品(例如竹篮),提问:这件竹篮是用什么方法作的?
二、动手探究: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是用穿编的方法制成的,那么到底怎么编呢?大家一边商量一边动手编一边,开始啦!
1、分析学生作品,渗透穿编方法。
2、教师动手示范。
3、学生继续穿编,掌握基本的穿编方法。
4、欣赏穿编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5、再次激发学生进行创作。
三、动手实践
学生自由结组,合作完成作品。穿编时,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不同色调的彩条。
1、对于有创意的作品随机评价。
2、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教师适时给与辅导。
四、编织展销会
学生将作品摆放在一起,轮流欣赏,评选出最佳作品。学生:用竹条编的。
学生回忆身边的穿编物品。
学生:藤椅、衣服、手链、腰带、挎包------学生动手尝试(课前将纸条备好)
有的学生能够编出一些简单的图形,多数同学都以失败告终。
学生欣赏作品。
学生穿编作品。
通过动手尝试,发现为题,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教师辅导。
教师课前搜集大量的又针对性的穿编作品,供学生欣赏。教师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只是掌握情况。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
第五课:乌龙戏珠
课时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能够利用废弃物,采用剪、贴、卷、画等方法制作出一件抛接玩具。
过程方法能够对作品进行适当的装饰,使之富有特色。
情感态度学生对制作和玩耍抛接玩具有兴趣。
一、激趣导入
1、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
“龙”的成语、故事、图片、民间习俗等。
二、体验探究:
1、讲解有关龙的抛接玩具——乌龙戏珠玩具,采取小组探究的形势,给每个小组发一个纸筒、一根毛线和一个小纸团或小型物品,引导学生用这些物品发明一种玩具,要求有趣味性,容易操作,有一定的难度有安全,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展开讨论。
提问:哪个小组愿意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2、欣赏更多的抛接玩具图片,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3、教师提问:你想用抛接的方法表现什么?
三、学生创作
学生展开想象,设计“乌龙戏珠”玩具的内容,可以布局现在“食物链”的范围内,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例如: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
四、作品展示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作品,玩一玩自己或同学的作品。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学生遇到困难,大家互相帮助。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补充。
第六课:画文具
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能够使用简练、流畅的线条进行写生。
过程方法能够用线条表现出一件文具的特征及基本结构。
情感态度喜欢进行线描写生练习,能从中体会到绘画的乐趣。
一、激趣引入:
1、认识线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根波浪线,问:这是什么?除了波浪线,生活中还有血多起它的线,我们来认识一下。
2、感受线
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绘画大师的线描作品,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线条表现自己的感受。
二、体验探究
(1)展示各种文具,发现它的美感。
(2)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用什么线条表现文具最合适。
(3)教师随手拿起学生的任意一件文具,分析示范,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初步知道怎样用线条来画文具。
(4)摆放文具,需要教师有意参与,帮助摆放好文具。(三年级的学生对构图还比理解,所以这里教师不能全部放手,任学生自由摆放) (5)要求学生用线流畅、肯定的线条画出本组的文具。
三、学生写生,教师辅导
5个人一组,练习写生,建议学生直接用彩笔表现文具,时间长了可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四、作品展示
小组互相评价作品,选出优秀作业和存在问题较大的作业,学生分析作品,教师补充。
学生:线。
学生画线条,感受线条。
学生:直线感觉较硬,曲线比较柔软――――――学生练习写生。
教师迅速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各样的线条,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的线给人的不同感受。
引导学生现观察文具,现化外轮廓,再画细节,这样画面才会显得真实。
学生第一次接触写生,或许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学生的评价,要放在单独文具的结构上,用线的表现上。
第七课:我们的百草园
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能够以线描写生的形式大胆表现自己喜欢的植物。
过程方法能够为自己画的植物配上必要的文字说明。
情感态度喜欢用线描的形势表现各种事物。
一、激趣引入:
向学生介绍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之后请学生给大家介绍自己的“百草园”,描述自己喜欢的植物的形态及特点。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片结合进行。
二、体验探究
1、欣赏画家笔下的花草
课件出示名家的现描写生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引导学生分析画家们是如何表现的。
2、教师示范画法,从最基本的开始。(先画外轮廓再画细节)
三、写生练习,教师辅导
1、有条件的带学生到户外写生,让学生亲近那些草儿,近距离的感受大自然的美。也可以在教室内临末范画。
2、配上文字
画出自己喜欢的花草,在向鲁迅先生那样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自己的百草原,也可以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注解在旁边。
四、作品展示
对优秀作业进行评价。
五、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回家之后,用心培育一株植物,用爱心去照料它,尝试用绘画的方法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植物图片拿出来,互相欣赏。学生欣赏范画。
学生动手实践,用现表现花草
学生练习写生,用语言表现自己对花草的感受。学生对种植物很感兴趣。
利用鲁迅先生的百草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边示范边讲解。
学生第一次接触写生,或许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学生的评价,要放在单独文具的结构上,用线的表现上。
第八课:透过纸筒看
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能够认真地观察选取的景物,并用线描的形式认真地表现出来。
过程方法能够通过练习,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和用线造型的能力。
情感态度愿意用各种有趣的方法进行线描写生练习。
一、谈体会: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对线描写生课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会发现很多问题,并进行“纠错”使学生体会到写生更多地是关注对物体客观的描画,而且,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物体是不同的,写生不是依靠想象和记忆做概念化的创作。
二、取景游戏,探究新知
1、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大家把书卷起来,透过圆圈大家互望,非常有趣,开始吧!
2、最后定格到老师事先在教室中摆放的各种玩具,花草文具等写生物品上,告诉学生这些便是今天你要画的内容。请大家再次取景观察这些物品,确定自己要表现的内容。
3、教师取景做示范。
三、学生写生,教师辅导
学生写生,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四、作品展示
小组互相评价作品,选出优秀作业和存在问题较大的作业,学生分析作品,教师补充。
五、知识拓展
介绍几种取景的方法,纸框、手指搭框照相机等。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写生练习。
学生谈写生的体会
学生卷纸筒互相观望,非常开心。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选景。
学生观看老师画画。
学生练习写生。
利用卷纸筒互相观望调动大家兴趣。
我们所作地一切,都是在有意地引导学生观察,有时候学生看到了却画不出来,所以很着急、很苦恼,而恰恰正是这些就说明他们进步了,但还有继续努力。
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篇十一
1、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眼、脑、手的协调运用。
水粉画颜料(红黄蓝)、排笔、调色盘。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与三原色调配出来的三间色。
教学难点:三原色与三间色之间的关系。
一、激趣导入
欣赏图片,让学生从大自然中寻找色彩。
(红、黄、蓝、绿、紫、橙等颜色)
大自然的颜色千变万化,这些色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在我们的美术学习中更离不开这些丰富的色彩,这节课让我们从这些漂亮的色彩中认识三原色与三间色。
二、学习新知
1、认识三原色
(1)师:那么什么是三原色呢?
很多颜色都可以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配出来,而任何其他颜色却都调不出这三种颜色,我们把它叫做“原色”。
(2)请 同 学 们 举 例 生 活 中 带 红、黄、蓝 的 实 物。(如:红旗、黄香蕉、蓝色海水等)
(3)小游戏
小火车,开起来,三原色,红黄蓝。请同学们以开火车的形式快速的读出,加深对三原色的认识。
2、认识三间色
(1)猜猜看:用两种不同原色调和会变成什么颜色。
(2)教师调色示范,学生验证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出:
三原色两两相配,调和出来的绿色、橙色和紫色,我们称之为三间色。
3、总结三原色三间色
出示彩虹图片,原色和间色是太阳和彩虹的色彩,是世界上最鲜艳的色彩。
4、课堂互动考考你
教师出示色卡,让学生填色,加强学生对三间色的认识。
三、全课小结
出自 WWW.KAoYAnmIji.cOM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三间色是哪三种颜色?
板书设计
三原色三间色
三原色:红黄蓝
三间色:橙绿紫
三原色三间色之间的关系
红+黄=橙
黄+蓝=绿
红+蓝=紫
四、绘画练习
1、作业要求:
用圆、方、三角形等图形,自己设计排列组合,形成新图形,分别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可自己设计图形填色。调色时注意水份的掌握。平涂着色。
2、课堂展示:
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师生评价。
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篇十二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有着工具简单、制作简便和便于少儿接受的特点,对启发少儿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本课所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不同的折叠方法,便可剪出不同图案,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
(1)显性内容与目标:a.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b.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种,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与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1)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2)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教具准备]:剪刀、胶水、腊光纸。录像。
第一课时。
一、欣赏录像,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欣赏剪纸作品在生活中运用的录像,如:过年、结婚时人们用剪纸作品布置环境以增加节日气氛。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欣赏剪纸作品,认知剪纸作品的图案的特点。
1、教师出示剪纸作品,介绍不同剪纸作品的不同特点。
2、介绍剪纸的有关知识。
多面剪纸其实就是民间所称的“团花”,它利用纸的重复折叠,剪出中心对称的图案。团花的历史极为悠久,对称原理在剪纸中的`灵活运用,更使着古老的艺术充满迷人的魅力。
3、揭示课题:百变团花。
三、制作五面对称剪纸。
1、五面对称折纸。
教师用较大的纸,带领学生边折边讲解。
2、画五面对称剪纸。
(1)、教师示范两种不同的画剪方法,分别剪出分散和连接的两种图案,请学生找出图案分散的原因。
(2)、教师示范,要求学生画时注意:先定大,再画细部,剪时且慢要细心。
3、学生开始画剪五面剪纸。
四、引导小朋友制作自己设计的图案,剪出五面对称剪纸作品。
五、作业展示、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自己的剪纸作品布置教室的玻璃窗,教师适当指导作品之间的排列。
2、欣赏作品,体会剪纸作品给教室带来的欢乐气氛。
第二课时。
一、回忆、欣赏、比较。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陈述制作五面对称剪纸的过程。
2、欣赏书上的剪纸作品,找出各个异同点。
二、学习制作六面对称剪纸。
1、教师示范单独对称图案的剪纸作品在对折以后起的变化,指导学生怎样把对折的图案设计到对折以后的纸上。
2、提醒学生画剪时要注意图案的简洁明快,图案与图案之间要有连接点。
三、装裱剪纸作品。
四、作业讲评(欣赏、游戏)。
1、展示学生制作的剪纸作品,欣赏、互赠。
2、欣赏用剪纸手法创作的儿童作品。
3、总结:剪纸作品的内容源于生活,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后记。
本课不仅引导学生接触到了剪纸的艺术魅力而且让他们实践了纸团花剪制的多种方法。这么熟悉的团花可以有许多有趣的变化,学生很感兴趣。
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篇十三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叙述出来,并能简单的说明理由。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个
学具:每生准备一个纸盒一个、装着10个红色圆圈和10个绿球圆圈、每生硬币一枚。
—— 情景对话导入课题。
(阿凡提的故事——一天,阿凡提牵着自己心爱的小毛驴,背着一袋金币往家赶。刚到村口,就碰到那个贪财、吝啬的大财主。他看到阿凡提手里的一袋金币就眼红。眼珠转了转,对阿凡提说:“如果你能把口袋里的金币往空中一抛,落下后个个都是正面朝上,那么这些金币就是你的了。如果不是,哼!哼!那它就是我的。)
:同学们,你们说大财主的主意可不可行呢?让我们来试一试。
出示——硬币做实验,让同学们集体见证,推翻财主的想法。
小结:硬币抛出后,正面或反面朝上是件不确定的事情,有两种可能性。实验结果告诉我们,硬币抛出后我们只能是猜测,硬币抛出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一种——可能性。
——《可能性》,生齐读课题。
——摸球游戏
每人往准备好的盒子里装10个白圆圈,然后依次从盒子中取出一个圆圈,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再放回去,重复六次。
每人往准备好的盒子里装10个红圆圈和白圆圈,然后依次从盒子中取出一个圆圈,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再放回去,重复六次。
:通过游戏和练习我们发现。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三种情况:“”,其中和是完全确定的事件,而是不完全确定的事件。
——练习1、判断连线题(从下面的五个箱子里,分别摸出一个球,结果是哪个?连一连。)
——练习2、考考你
请你说一说
谁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下面的这三句话。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并且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它通常包含经常、偶尔两种情况。
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篇十四
1、以欣赏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彩色玻璃窗镶嵌画的艺术特点。
2、掌握利用套色剪纸制作窗花的方法,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及创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颜色、材料来设计玻璃窗,在设计中,捕捉创作的灵感。
重点:掌握套色剪纸的方法,并学会运用套色剪纸来制作窗花。
难点:玻璃窗造型的设计及镂空的技法运用。
1、教师准备:搜集彩色玻璃窗图片、做好的玻璃窗教具、彩色手工纸(卡纸、蜡光纸、彩色玻璃纸、包装纸)剪刀、胶水。
2、学生准备:彩色手工纸(卡纸、蜡光纸、彩色玻璃纸、包装纸)剪刀、胶水、彩色水笔。
一、导入新知
1、欣赏彩色玻璃窗镶嵌画图片。
2、朋友说说这些图片的特点及给你的感觉。(从纹样、色彩上进行欣赏)
3、师对彩色玻璃窗做简单的介绍:彩色玻璃窗镶嵌画,早在罗马式时期就开始使用,一般使用于教堂,公元13—14世纪又得到长足的发展。教堂装饰中采用彩色镶嵌画和窗玻璃画,这种透光的画面在白天的阳光和夜晚的烛光下摇曳,闪耀不定,画上的圣像和五彩装饰图案,在光的照射下令人目眩神迷,非常吸引人。
4、揭示课题:彩色玻璃窗
二、探索新知
1、欣赏书本图片,并请小朋友思考:如何用我们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彩色玻璃窗?
2、与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引出镂空这种表现方法,师在投影仪下示范几种镂空的技法。
3、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老师设计的这些镂空的图案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对称,造型奇特)
4、通过师的示范引导学生也来设计不同的镂空技法,并到展台上进行演示。
6、学生和老师一起交流,得出结论:在镂空的基础上,老师使用了不同颜色及纹样的手工纸来进行套色,从而做出了颜色鲜艳的彩色玻璃窗。
7、欣赏一组窗户造型设计的图片(师课前手绘的作品),对学生在窗户的造型上做进一步引导。
三、综合实践
1、作业:用彩色的手工纸拼帖玻璃窗。
2、要求:造型奇特、色彩鲜艳。
四、巡视指导
五、总结汇报
1、在小组中选出较好的作品贴于黑板展示,并和老师一起来说说,这些作品的优点,及你最想学习的地方。
2、督促学生做好教室卫生保洁工作。
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篇十五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绘画,绘画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锻炼了幼儿的耐心,陶冶孩子们的情操。但是美术课往往没有新意,本次活动我打破了以往的模式,将故事和诗画和谐的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更加爱上绘画,充分展示诗画在绘画活动中的魅力。
1、在快乐中感受诗画,喜欢作画。
2、学画老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兔妈妈头饰一个,兔宝宝头饰、白纸、水彩笔人手一份;轻快的音乐;请一位老师扮演大灰狼。
一、情境演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用情景表演的形式引出课题:教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兔宝宝”。兔妈妈带领兔宝宝随音乐在家做游戏,突然传来了敲门声。
兔妈妈:“孩子们,是谁敲门,让我来看一下!”兔妈妈从门缝中看了一下,“呀!学画老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孩子们,门外有只大灰狼,嘴巴大呀舌头长!”大灰狼在门外喊:“我的肚子好饿,可爱的兔宝宝们,快开门让我美餐一顿吧!兔妈妈:”怎么办呢?宝宝们,快帮妈妈想想办法吧!“请兔宝宝们自己发表看法。
二、基本部分。
2、教师通过诗画来示范大老虎的画法。
先画一个大圆圈,上面写上一个”王“。圆圈里边画杯子,里面什么也不装。
杯子上边画双眼,眼睛又圆又明亮。画上胡子和耳朵,耳朵不大胡子长。
两条前腿画的`棒,又短又直很粗壮。再画后腿和尾巴,画出了一个虎大王。
3、幼儿动手绘画大老虎,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幼儿接受程度适时增加示范次数。
4、幼儿画完后带领幼儿将画好的虎大王挡在面部。
为大灰狼开门,兔宝宝们学虎大王的叫声。大灰狼进门后吓得大叫:”吓死我了,吓死我了,怎么变成大老虎了!“大叫着逃走。
三、结束部分:
本节活动课我将情景表演的.故事和诗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用故事贯穿整个活动。我将较难的绘画用几句简单的诗画概况,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画老虎,孩子们特别喜欢,充满了趣味性。孩子们仿佛置身于游戏中,特别积极,真正实现了玩中学,学中玩,掌握的也特别好。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绘画,绘画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锻炼了幼儿的耐心,陶冶孩子们的情操。但是美术课往往没有新意,本次活动我打破了以往的模式,将故事和诗画和谐的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更加爱上绘画,充分展示诗画在绘画活动中的魅力。
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篇十六
课时:40分钟。
知识与技能:了解时钟的基本结构,能够独立为时钟进行设计与装饰。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进行直观观察,发散思维,进行个人自由的独立创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人文情感,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养成细致认真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不同的时钟图片,学会设计漂亮的时钟。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出特别的、有创意的时钟。
一、导入激趣。
1.提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现在几点啦?大家是怎么知道时间的呢?(展示实物:时钟)。
2.大家还见过哪些不一样的时钟?
3.同学们想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时钟吗?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
1.提问:时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提问:那表盘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环节二:
1.提问: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钟表店)。
2.介绍古典、现代、卡通时钟以及三种时钟的不同。同学们在欣赏后有什么感受?
环节三:
1.大家现在肯定也想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时钟了对吧?
2.展示“时钟”道具。
三、课堂实践。
学生独立绘画出一个有创意的时钟。
四、分享与交流。
将完成的作品交给老师,老师进行简单点评。
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篇十七
1、学生由幼儿园转入小学,习惯比较差,易失去注意力。
2、学生的绘画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3、美术课的课堂常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指导。
4、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所学技能与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别。
本册教材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本学期美术共20课,教材的内容充分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求新、求异为目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从而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简单、具体的形象。本学期在绘画的具体形象上有所要求,学习一些简单的简笔画,把基础打实。
1、全册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2、知识教育要点:
(1)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
(2)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3)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4)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3、能力培养要点: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
(4)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
4、审美教育要点:
(1)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5、全册重难点:
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一)重点:
1、用蜡笔或油画棒的形式进行平涂作画,描绘观察、记忆、想象中的动植物,
2、线条流畅,色彩均匀丰富,造型大胆、夸张、生动活泼,富有一种童趣;。
3、传授版画的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一系列练习;。
4、用撕纸拼贴方法进行简单画面制作;。
5、欣赏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和中外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二)难点:
1、在绘画训练中,要求线条自然流畅,色彩鲜艳丰富,造型大胆生动,富有儿童趣。
2、在工艺制作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造型能力,培养按步骤操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3、在欣赏过程中,提高欣赏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
1、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3、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要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添画,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篇十八
1、认知目标:了解美术的分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
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讨论、探究、联想等过程和方法,掌握相关美术基础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重点: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各个类别的艺术特征。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图片、文字资料等。
学生准备:作业纸。
1、导入。
(1)欣赏图片。首先,你认为生活中的.或者你知道的那些事物是美术作品?
(2)欣赏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加以总结(如:什么事美术?美术的分类是什么?)。
2、展示。
(1)展示《出水芙蓉图》,让学生们加以思考。
(2)请同学们谈谈这幅工笔画是怎样表现形象的?(可以从色彩、线条来回答)。
3、欣赏油画。
(1)教师讲解油画的产生背景,展示几幅油画作品。
(2)向学生提问:油画和国画之间的差别在哪里?
(3)展示课件,教师总结原因,原因就在于它们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
4、讨论。
(1)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提出问题:画家为什么把这幅画取名为《父亲》?他真的是画家的父亲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讨论后让学生积极回答。
(3)讨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5、作业。
(1)搜集一张你熟悉或喜爱的艺术作品,可以是摄影、油画、雕塑等,任选其一,对作品进行赏析。
(2)学习建议:课后收集资料,了解对不同种类绘画作品的赏析方法。
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篇十九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冷色能使人感觉清爽、安静、冷的感觉等。
教师出示色环,分别表示出冷、暖色的划分区域。
2、进一步认识色彩冷暖特性的相对性。
书中图片有一枝花,花瓣是紫色的,这个紫色是冷色、还是暖色呢?
给花衬上红色背景,花瓣是冷色的';而衬上蓝色背景时则为暖色的。
有时候色彩有冷暖特性是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不是固定的。如黄色、紫色、绿色等等。
3、学生作业、老师辅导:
请学生用冷色或暖色画一幅画。
三、课后小结。
色彩有冷暖的特性,所以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冷色和暖色来进行生活布置和艺术创作。
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篇二十
以画像的方式表达爱妈妈的情感。
学习画人物头像,能表现出妈妈的主要特征。
我爱妈妈。
教师出示自己妈妈的照片,告诉幼儿这是老师的妈妈。
请幼儿看看妈妈的照片,每个小朋友都有妈妈,看着妈妈的照片就像看见妈妈一样,心里特别高兴。
老师和小朋友都是妈妈生的,是妈妈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的,我们都爱自己的妈妈,引导幼儿对着妈妈的照片个别或集体说一声“妈妈,我爱你”。
通过照片和画像的对照,引导幼儿从发型、五官等局部特征进行大致的比较。
小朋友和老师一样,都爱自己的妈妈。我们来为妈妈画张像,画出自己的妈妈和别人的妈妈不同的地方。
同桌幼儿互相比较妈妈的照片,引导幼儿从发型和是否戴眼镜等处进行粗略比较。
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篇二十一
1、指导学生掌握拉伸、扭曲和翻转的电脑基本操作方法。
2、用windows画图板完成变形的'练习。
掌握拉伸、扭曲和翻转的基本操作。
:1课时。
1、指导学生从程序中找出windows画图板。
2、教学生选择画色块及选择工具的基本方法。
3、指导学生掌握:
a.图象菜单下的翻转、旋转选项。
b.图象菜单下的拉伸、扭曲选项。
c.翻转、旋转选择。
d.拉伸扭曲选择。
4、学生作业:〈我们来到了郊外〉。
a.用windows画图板做变形的练习。
师范画:画背景、
粘贴人物、
复制、翻转、放大(人物)。
复制、拉伸、扭曲(人物)。
生作画:
5、总结:只要动鼠标,就能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物象来。
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篇二十二
学习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
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
设计动物的形状
白卡纸、彩色水笔、剪刀、胶水、沙子,瓶子或罐子等圆柱体。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引入新课
1、出示范作进行滚动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2、说一说这些玩具是怎样制成的。(让学生自学书上的制作示意图)
三、指导学生制作滚动玩具
1、设计一只熊猫形象,并注意要突出其前肢的画法。
2、把熊猫的形象剪下。
3、把熊猫的形象贴在圆柱上。(腿部贴住,头部竖起)
四、指导学生游戏
往盒子里灌进一些沙子,滚动时可以听到"沙沙"的响声。(注意沙子不要灌满,否则听不到响声。
五、启发学生制作其它滚动玩具
1、回顾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
2、学生设计其它形象(人物或动物)制作滚动玩具。
六、作业评析。评析标准: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正确,形象设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