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回顾经验和教训,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写总结时,要突出主要内容,并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以下是一些优秀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
教学秘书工作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篇一
执行,是继核心竞争力、学习型组织之后,又一个人们十分关注的管理话题,作为一个企业,再伟大的目标与构想,再完美的操作方案,如果不能强有力地执行,最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企业一切的成效靠执行来支撑。
东北有家大型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后来被日本一家财团收购。厂里的人都在翘首盼望日本人能带来什么先进的管理方法。出乎意料的是,日本只派了几个人来,除了财务、管理、技术等要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换成了日本人外其他的根本没动。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就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怎么样?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了。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执行,无条件的执行。
执行是什么?
有这样一个游戏。主持人随意叫上几个人,分别给他们每人一张纸,并要求他们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听主持人的口令。主持人要求参与者将手中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裁下一个角,再面对观众展开手中的纸。结果,大家看到的是形状各异的纸张。
在我们的企业管理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企业中领导所想的和员工所想的,往往不能得到有效地统一。上述游戏中,我们看到,所有的游戏参与者都不折不扣地按照主持人的要求做了,但结果却不一样。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参与者的智力或者是素质差异造成的?显然不是。是因为对于同一个指令,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
我们不妨继续这个游戏,让主持人告诉参与者,在折叠后的折痕处裁下一个角。会是什么结果呢?大家应该看到的是大小不一、面积不等的方孔。这时候,结果仍然不一样。问题出在哪儿呢?显然是指令导致的,虽然所有的人都按指令完成了任务。
我们不妨再把这个游戏继续下去,让主持人告诉参与者,他们必须在这张长方形的纸的正中间,裁出一个边长为1公分的正方形,且四边与纸的四边平行。会是什么结果呢?结果肯定是基本一致,误差最小。在这里,清晰的指令让参与者无法产生误会。
执行是什么?执行就是简单明晰的目标和不折不扣地做。
谁是执行者?
有一个单位,为了加强劳动纪律管理,实行上下班签到制,
刚开始,迟到早退的人的确很少,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迟到早退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弄虚作假的现象也经常发生,如让别人代签等等。可能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经历,是什么原因呢?有人说是个别迟到早退的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理;也有人说是弄虚作假的现象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还有……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些都是表象。在这个事例中,我们始终不知道谁是执行者,更谈不上监管了。谁来执行这项工作呢?门卫?劳资部门?人事部门?不得而知。
如果找不到执行者,一切执行也成为空谈。
在企业运营环境中,高层领导、中层主管、基层员工等各个层次的人员,谁是执行者?美国管理大师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在他们合著的《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一书中告诉我们:“执行是企业领导者的工作。”无论是总经理,还是部门主管,任何一位管理者都要掌握和领会执行的学问。下级完成上级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是执行;而上级要知道下级如何去具体实施才能实现目标更是执行。真正的执行者应该是管理者。
执行的关键点在哪里?
实际上每个人对执行力的理解都有着不同的感受和不一样的体会的。可能大部分人对执行力的理解在于“别人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表现在企业管理中,就是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企业执行力不强是下属没有按照上级的意志去落实,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在企业管理中,任何一项决策的完成,必须经过pdca循环,有计划、有实施,还要有检查和修正,在整个过程中,员工主要是实施,而管理者却要关注全过程,显然在执行的过程中,管理者的作用更大,对管理者的要求也更高。直接把任务简单抛给员工,当然不会得到有效的执行。管理者必须不仅要告诉员工完成某项任务的标准和时间,还要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检查和协助,同时还必须保证有最合适的员工去完成该项任务。
教学秘书工作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篇二
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我校依据区教育局“提高课堂质量三年工程”工作方案,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依据,以科研为先导,以校本研究为依托,紧紧围绕“如何以课堂为主渠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一研究主题(以下简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探讨研究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交往互动,学生乐学、会学的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质量工程实施,对实现我校教师教学素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引领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是教师发展之根本,我们倡导“让读书成为习惯”、“学习是教师一生的精神财富”的理念,让教师成为专业化学习者。我校一直致力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探索,激发教师个人的学习力,形成新小这一团队的学习力。我们引领教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起,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在自荐和指定的双向结合中扎扎实实地读一本教改理论专著,与教科研同生,与新课程共进。
学校自20xx年起每学期拨出千元专款用于组内自购学习资料。学校还组织教师成立读书班,将集中与分散学习,自由与组织学习相接合,教师学习成为了习惯。
通过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吸引教师们主动学习,使大家转变了教育观念,深刻领悟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使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个性倾向外显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学习方式表现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方法、思维的发展途径。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研究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就是研究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如何把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拓展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如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
学校大面积的课堂教学优化、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标志是使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自身相比,与优秀课的标准相比,不断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应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还必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以此作为重要的保障条件,认真落实和做好。教师的教学技能,一方面是通过教师参与教学实践,通过教学经验积累转化而来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有目的研究和培训才能获得的。对于我校教师教师来说,要使他们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提高,尤其重要。因此,我们主要是结合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建立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
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地开展,我们加强学科组、集备组的建设,坚持“每周一研制”和“每日一备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坚持选用优秀教师承担教研组、集备组组长之职。各教研组、集备组制订了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所有的管理者都深入教研组、集备组参与活动。各研究组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及要求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由此,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2、搭建多层交流的平台。
在校本研究中,我们注重教师的自觉参与,以此提高教研的实效性。校本教研为我们开创了新的教研培训方式———教师论坛,这种形式的交流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我们每学期都要有这样的活动,如:《走进新课程》课改教师论坛,参加的教师全部为课改年级教师,他们从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体验学习的乐趣;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过程评价等方面畅谈自己在课改实践中的体会遇收获,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大家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如何对六年级学生实施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六年级教师在研究活动中提出的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课改大家谈”栏目,大家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探讨了如何更充分的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通过研讨,大家受益匪浅,对如何更好的操作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我说我的故事》也是我们在校本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交流方式,大家讲自己教学实践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同时将自己的成功体验或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困惑等等也一起展示给大家,通过大家一起沟通,研讨,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共同商讨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活动有实效,受到教研室的肯定,并参加了我区校本教研研讨展示活动。以上这些研究活动,同时也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资源,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培训方式,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的结合,运用情感体验、互动式研讨、反思总结等多种研究方式,吸引每位教师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
3、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
为了营造一支教学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我们挖掘优秀教师的潜力,采取以点带面的措施,抓实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他们参加相关的理论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参加在职进修,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科带头人的.教学引路课,帮助他们客观的认识自己,追求不断的提高,鼓励他们深入研究先进的教学艺术,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同时,通过其以身示范、典型引路,引导教师先模仿,后创新,鼓励教师人人成为新小的“惟一”,积极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因此发挥骨干的辐射作用,能够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每学期内每位教师都要在组内上一节以“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研究课。课后各组进行认真说课与评课,大家通过交流与沟通,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积累经验,弥补不足,重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付诸于实践。在每位教师上好课的基础上,每个教研组还要推荐教师代表本组参加校内研究课交流。各组所推荐校内研究课都是在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反复试讲,不断更新,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更加突出体现学习方式改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示范课。我们还曾组织了这样的个案研究,请课改年级的教师作展示课,有意识把这几节典型的有代表性课展示在大家面前,教师们听后然在备课组或教研组研讨,解剖“麻雀”,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反应进行比较,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起为戒。教师参与面广、所讨论问题比较广泛、深入,这是其他研讨形式无法望其项背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
学习方式的研究是课改实践的重要内容,如何形成学生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我们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我们不仅在校内开展教研活动,还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协作片的研讨活动及区内的各学科的研讨活动。我们认为,只有在不断引进、相互启迪、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中来吸取营养,反思不足,才能真正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我们选出来参加片、区的研讨课多节,这些课都是在教研组教师反复研讨试讲过程中产生的。在设计课案时,教师们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认真思考:如何将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与学生学习方式更好呈现有机结合;如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创设恰如其分情景,引发学生求知欲;如何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充分自主探究,广泛交流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求知欲望。因此所上的课分别得到片与区里好评,其中李靖老师、沈丽梅、万年华老师的课被评为区第十届青年教师创优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4、充分发挥专业的引领作用。
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研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营造了教师与教研员平等对话的氛围,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改进,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进教学行为。去年末我校进行了课改实施阶段总结展示,借此机会我们邀请教研员王长义参加校本研究活动,加强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彼此沟通,通过听数学教师试讲及评课,征求他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建议,使教研员了解执教者的已有基础和教学困惑,协助教师做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促使教师学会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同时让更多教师有机会参加听课与评课,并领略教研员在评课中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大家受益匪浅。因此更多的教师改变了原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把“思”转为“行”,努力将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尝试,再创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例如沈丽梅老师在区里上的一节小班英语研讨课,得到区教研员多次指点,同组教师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并再来上一次同类型的课,学生实践听、说的机会更多、面更大、效果更好。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校管理者的引领在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管理这与教师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对话、专题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在观念的碰撞和交流中达成共识,在实践摸索中找到问题的途径。
创设利于专业引领的平台。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固定时间,教师可以上阅览,参加各类的教研,学习各地的教学经验,加以借鉴,提高自身。
5、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我们要求教师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还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形式是写教学反思。为了督促教学反思的写作,我们把教学反思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此进行理论升华,写成教学论文,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案例分析等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三、完善教学的常规管理,确保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强化责任人制度,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教学主任是组织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年工程”的具体负责人,各任课教师是提高质量的直接实施者。理顺三级管理络(学校—教导处—年级组),学校与任课教师签订了教学质量承诺书。实行年级组质量把关,年级组内每位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教学实践的研究,保证每节课的质量,教导处将加大平时质量监控的力度,作好平时情况的指导与记载,学校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情况作为对教师业务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稳步提高平时的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质量效益的意识,结合我校实际,在学期初制定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时,开展了“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现状调查,引领任课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自我剖析、对学生的课上学习需求的调查,班级学生学情的掌握等,从而了解分析课堂教学现状,找出差距,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提出了个人服务承诺,并制定了详实的措施,保证落实。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基础。
本着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我们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与落实。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实行推门听课制、跟踪听课制,每学期对每位教师至少有两次行政参加的随堂听课,实行听完就评,评完就改,改完再查,对听课不合格者量黄牌,实行专人帮带,跟踪听课,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
坚持科研带动教研,促进教与学行为的转变。在课改进程中,科研带动教研,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广大教师科研意识,提高了他们教学水平和执行新课程能力,也为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了实行“全体动员,全员参与,骨干带动,重点突破”的策略。如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是我校伴随着课改一同实践的。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和最终归宿应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我们注重于“小组学习的研究”、“分层教学研究”、“学法开放性研究”、“学科综合教学研究”和“考试改革的尝试”。几年来,我校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等有着新的突破。小班的优越性大大的加快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履,小班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如今,我校课改实践活动蓬勃展开,在提高质量同时注重活动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为了深化课改实践,我们还认真办好“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展报,展板形式与内容在如何突出我校提高质量工程的成效上下功夫。一方面反映教师教学思路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的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及课堂面貌的改变。根据我校师生在质量工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的教学思想与方式和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优秀成果办了多块展板,更多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让自己领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还有课改学校大事记、小班实验成果展……这些各具特色的板报,深受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赞扬。
二是活动主题与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评价相结合。我们对参加校、片、区的研究课采取组织教师讲课、说课、自评,听课教师讨论评议,以及请教研员、教研组长点评等方式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学生课堂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座谈会,写x,邀请家长听课,参与课改实践,向家长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所喜欢上的课以及对具体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喜欢的程度进行评价,从而促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对这些课中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学生活动的密度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进行测评,为教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指导和建议。
教学秘书工作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篇三
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第二,教学目标要全面。第三,目标要有弹性,即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与时间。
3.在教学内容上,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而实现内容的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的统一;设计好“学材”,以供学生独立学习使用。
4.在教学过程上,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独特个性和创新才能开发以及终身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过程。这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5.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改变“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
6.在教学方法上,当代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实践展现了新的视角和价值取向。在选择方法上,强调要符合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师个性;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上倡导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7.在教学评价上,倡导“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新理念。既评学生,又评教师,即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教学态度、精力投入以及课型设计、教法安排做作合理的反思;评价主体上,确立学生应有的地位,让学生参与本课的评价,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
教学秘书工作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篇四
新课标的精神内涵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教。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结合新课标的精神内涵和语文学科性质,我认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注重体验,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一、抓住语文学科读的特点,让课堂书声琅琅。
有声语言的造诣,最重要的是语感,即接受和储存语言信息,发出和驾驭有声语言信息的悟性能力。朗读语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千百次的朗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虽以直觉形式存在,却是建立在有意注意的思维积累之上,建立在丰富的语文知识和大量感性经验之上的。现今的语文课很少听到琅琅书声,究其原因:一是朗读在考试中不考,二是我们的语文教师怕“读”占去了讲解分析的时间。所以,往往是一篇文章还未看完就进入了分析;一篇文言文连字音没未读准,断句没未搞清就是文章大意的理解;一首诗歌象征性地读了一遍,就进入了支离破碎的.解析……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们的学生不会读书:读不准字音,读不准节奏,读起来结结巴巴,更不用说读得声情并茂了。
语文课需要琅琅书声。朗读是一种愉悦身心的艺术审美活动,而“审美的要源在于感受力”,声情并茂的朗读植根于朗读者对作品所反映的意、理、情、趣、蕴的深切灵动的感受,即阅读作品时能透过文字符号感觉到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从而感悟作品。古人非常强调读,说出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名言。朗读是语文学科重要的特点,朗读是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这种创造不仅体现在能动地理解感受作品上,更体现在能用声音传情达意,引人入胜。在课堂中的朗读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得有情味,读得有美感,从而得到读的乐趣。要让学生在朗读涵咏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当、语句的优美,感受节奏的跌宕、音韵的和谐,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二、抓住语文学科注重体验的特点,拨动学生心弦。
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作为一个心理学的概念,主要是指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这是由感受、理解、联想、情感、领悟等诸多要素构成的。体验是在对事物的深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教材中,许多文章饱含着浓厚的人生气息,反映着作者对时代、对人生的认识和思考,其内涵只有在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创造性的解读之后,才能被品味、领悟出来。语文教师要注意挖掘文章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结合点,激活原有经验,唤醒生活体验,让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达到“课”有尽而“情”未了的效果。
现实教学中,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体验,从而使学生在主客观的互相碰撞中生发新的感悟,实现学生内心自主精神的生长,形成良好的思维行为习惯和提升各项素养。如:日本新设的“综合学习”,要求学生通过接触社会、体验社会,增加他们对社会的生活积累,获得对社会、自然、生活的认识、理解、感悟。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解读文本,让学生沉迷其中,从而进行自主体验。比如:鲁讯的《社戏》中对“偷豆”、“煮豆”等表现好客民风、淳朴人生场面的白描,很容易让学生想起童年的某些生活片断。紧扣这一文本阅读体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或口述或笔写,定会使学生浮想联翩、思绪万千,情感的“真”和实用的“善”之间虽然发生了错位,但产生了动人的美感。课堂中的体验让学生的心弦得以拨动,人性得以舒展,灵魂得以升华,他们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自然地、必然地会得到提高。
三、抓住语文学科写的特点,“孵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习语文离不开写作,因为写作既能巩固所学语文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出和交际手段。这一点在新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该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听、说、读、写的每一个环节,在中学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都缺一不可。写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四大技能之一,写作训练因而被看作是培养初中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写作教学也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有人认为,写作能力是21世纪的第五张通行证,因为我们在哪种场合都需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哪怕是在电脑前与别人聊天。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最高级别的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检测器”。因此,我们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着力“孵化”学生的写作能力:依托课文,妙用仿写技巧,比如仿写朱自清的《春》;领会课文语言的魅力,比如欣赏《岳阳楼》的语言美、音韵美;学会行文结构技巧,比如学习《铁骑兵》行文的巧设悬念。“用好文本这个作文素材库”,学生在课内的学习中就会掌握许多有意义的知识、有价值的数据、重要的信息、生动的故事、独特的案例以及许多警句、名言、成语等等,只要点拨学生用心摘记,储备于心,在写作时这些内涵范例就会自然地从记忆库中跃出,被激活,被衍化。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博大胸怀,“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道别情怀,屈原的爱国风范,李白的清俊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都可以在写作时开合有度地援引,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在学习每篇课文时都真正地有所感悟,用“学写作文”的眼光去学课文。这样假以时日,学生的作文水平必将提高。
总之,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我们要让课堂书声琅琅,注重体验,注重“孵化”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秘书工作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篇五
--枝江一中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是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省级“示范学校”。十八年来,学校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办学业绩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把握时代特点,高举改革大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为根本目标,在教学管理上抓住“四点”。不断深化教学领域的创新和改革,大胆地开展教学研究和实验,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攀登教育思想管理的“制高点”
教学管理,首先是教学思想的引导和渗透。思想这个东西,看不见,捉不住,却又以一种强大的惯性支配和左右着教师的行为。传统教育观念派生出来的种种教育弊端,是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阻力;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的应试教育,是当前影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集中表现。如果不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管理就会寸步难行,教学研究就会事倍而功半。
--转变基础教育为构建“金字塔”服务的目标观,真正确立基础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服务的目标观。
--转变读书为升学,“英才”即人才的观念,确立多层次,多规格育才,多渠道、多途径成才,能为“四化”建立“添砖加瓦”即是人才的人才观。
出自 kaoYAnMiJi.com
--转变以分数论质量,以升学率论效益的质量观,确立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充分发挥,看重社会和高校评价的质量观。
--转变偏爱学习尖子、歧视差生、厌恶后进生等“爱生有别”的教学观,确立面向全体、对学生全面负责、终身负责而因材施教的教学观。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明确:以学生为起点,学校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以师生关系为基础,师生关系是教学、生活赖以建立的基础;以兴趣为桥梁,兴趣是学生主体学习的内在动力;以鼓励为方法,鼓励是激发学生自主意识,积极进取的手段;以成功为原则,成功是教学效果的最高准则。
摆脱陈旧、过时的观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从提出一些鲜明而具体的教育观念入手,来引导教师捕捉住最强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提出来后,老师们感到这一理论高深莫测,我们提出了“创新不需要天才,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方法”的观点,让教师看得见,悟得透。一个班,学生总是参差不齐,我们鼓励教师要“把学生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来开发”。学校数学教研组根据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矛盾,在学校以往“班内分层”、“培优、辅差”等教学实践所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改革,进行了“分层教学”实验研究。即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分层组合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并实行升、降层,此举,全面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优化了同学们的学习方法,使各层学生的数学成绩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取得了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他们撰写的阶段性实验报告,在省数学年会中获得一等奖。我们引导教师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训练,一种终身的培训。学校将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入学学习阶段将不再是唯一的培训时期,学校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对自己的知识提出质疑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一种认识事物,解决客观问题的方法。正是如此,我们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每周开设了一课学法课。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晚自习从来不分配到科任教师,一律为学生自己学习。面对教师争抢自习的现象,我们明确提出了“种好自己的自留地,不侵占他人的责任田”的要求,并且要求课堂教学力争做到“教学内容精而少,教学方法活而巧,教学效果实而好”。
在狠抓教学质量过程中,我们把评价、常规、课堂作为教学管理的三大“着力点”,尝到了许多甜头。
(一)突出“三.三”制的评价力度。
所谓“三.三”制是指学校建立了三系三复合的评价模式。一个“三”是指三种评价对象构成三个评价系统。一是组织评价系统,即对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这一系统作出评价;二是教师工作状况和业绩评价系统;三是学生学习状况和成绩评价系统。还有一个“三”是指教育评价手段中的三个主要因素,即三个维度与教学管理中的三个方面完全统一并复合为一体。一是评价的指标体系与工作目标完全复合;二是评价方法、技术与管理方法、技术复合;三是评价结果的处理与行政管理调控复合。
按照这样一种模式,通过教学管理整合在一起,发挥了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功能,起到了提高教学质量运行机制的动力作用。
首先,依据学校发展目标和改革的需要确定评价体系。学校于拟定了《枝江一中十年发展规则和五年奋斗目标》;19人事制度改革后,选举产生了新的校长,新一届领导班子又拟定了《--校长任期目标》,这一目标出台后,教务处、年级组等处室又分别拟定目标,分别与主管校长签定责任状。备课组、教师又分别与年级组签定了目标责任状。这些责任状就成了考核评价各单位、教师的依据。从整体看,这个目标体系的设置,其“管理需要”色彩也是很浓的,且随着每一年学校整体目标的变化,个别指标也是变化的。如1999年,为保证“省级示范学校”评估一次性通过,在考核目标中,都增加了“课堂教学不合格,一次性否决”的条款。十年来,根据学校实际,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评价体系,形成了3大系统、31项评价方案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学校教学管理。
其次与工作过程同步的评价过程。我们评价基层单位组织和教师的操作过程是与管理过程、教师的工作过程同步的一种“即时”评价,而不是一次性的终结评价。评价贯穿于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工作进行到哪一步,评价就跟到哪一步。使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的检查、督促指导过程变成了评价过程。这样的评价,对教学行为的调控作用就大大增强了。如教务处设计了一张《课堂教学质量跟踪调查周报表》,每一个班在每周末,要将本周内各学科教师在普通话、提问、电教手段、作业布置与批改、下班辅导等方面进行数量统计,交教务处,教务员再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一学期下来,还很能看出一些问题。又如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学校也明确规定,教研组、备课组必须每周检查教师的常规教学,每月25日将结果报教务处,与结构工资硬性挂钩。教务处也随时抽查,每月以教学通报的形式,向全校通报教学检查情况。
其三,充分地利用评价结果,逐步树立学校评价的权威性。评价结果的处理,既是上一个评价周期的总结性环节,也是下一个评价周期的开始,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且处理方式不同,评价产生的效度和信度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明确提出了“科学设计评价工具、周密安排评价过程、合理运用评价结果”的要求,在处理方式上,一是作为奖惩、聘任教师的重要依据。无论是对单位、个人的奖惩,还是评先、职务晋升、提拔干部、聘任教师,都与评价结果挂钩。今年暑期聘任教师,我们先全面组织评价工作,后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实施“末位淘汰制”,首次落聘18人,但没有一人闹意见。最终落聘的4个均是考评分在最后的几名。二是作为调整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参数。无论是对宏观工作层面,还是对个人工作,都通过数据来全面、准确、细致地分析。
(二)突出常规教学质量监控力度。
长期以来,我们的常规教学往往是“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习轻习惯”、“重结果轻过程”,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针对这种情况,在常规教学中,加大了质量监控的力度。
强化四级质量监控管理。教师自我监控--每一阶段知识教学结束后应有书面质量分析,教案整理检查,这是重要的一环。教研组监控--期中、期末两次质量分析必须深入、透彻,发挥其导向作用。今年还与同类学校实行统一命题考试、联合质量分析的教研活动,使这一环节更为有力。学校领导重点监控--每学期在期中前后组织一次全校性的课堂教学调查诊断活动。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深入课堂,随机听课,诊断评价,找出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学校再有针对性的提出指导性意见。如本学期7--8两周共听课139节次,被听课教师77人,占专任教师的63.7%。市教育局全面质量监控--市教育局每年组织一次“两全视导”活动,(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检查学校教学管理状况和教师教学状况,以督促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全面到位。正是依照规章制度,加大了质量监控力度,学校形成了求真务实,严谨善导,生动活泼,开拓创新的教风,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突出课堂教学的管理力度。
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升降,一个学科教学水平的高低,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可以说都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学校加大了课堂教学管理的力度。
如何管理课堂,我校注重了“七管”,管方向,保障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确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减少课堂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课堂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管容量,保证课堂教学的知识量、思维量、能力量、训练量等要素比例恰当,构成完整;管难度,课堂教学的知识、能力、水平程度使学生可以接受;管程序,就是要通过强有力的手段,敦促教师树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意识,学习和应用现成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管时间,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管教法,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强化课堂管理,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丰富性、灵活性;管气氛,营造课堂群体心理气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督促教师编教学计划和拟定目标,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活动,将课堂45分钟改为40分钟,开展学生整体评教活动,都意在将这一思想贯彻落实。本学期教务处新出台了《枝江一中课堂教学规范》,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使课堂教学真正达到“三句话”(教学内容精而少,教学方法活而巧,教学效果实而好)的要求。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教师,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关键仍在教师。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和建设,是巩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点”。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我们注重突出“三个优化”。优化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职业道德是构成自身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而师德的核心是“爱学生”。为此,我们制定了《教职工学习制度》,定期有主题地组织学习。拟定了《文明教师忌事忌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每年推出一批先进典型,树立教师学习的榜样。优化教师的身体素质。我们打出了“健康第一”的口号,把“在讲台上奉献四十年”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我们要求教师与学生一道做课间操。工会每月组织一次群体活动比赛,充实教师文化生活;每年组织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引导教师时时关注身体健康。优化教师的业务素质,从学校实际出发,狠抓课堂教学,以“功夫放在备课上,本领显在课堂上”为中心,开展了“青蓝杯”、“中流杯”、“红烛杯”优质课竞赛和展示课活动,重点突出了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和提高。为了提高教师教改和科研能力,组织多种专题讲座,印发专题教育资料,每学期组织一次教育理论考试,还帮助教师确立研究课题,撰写论文。
我校现有在岗专任教师120名,其中30--40岁的教师36名,30岁以下的教师63名,占52.1%,青年教师是枝江一中的希望所在,是一支很有潜力可挖的生力军。为使青年教师成长,学校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三年过五关考核办法》,力争一年适应,二年掌握教学基本功,三年独立工作。青年教师上岗后,对他们进行“四个三”的教育,即要有“三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勇于向上的朝气,摆脱平庸、不甘落后的英气)、“三个一”(一手好字,一口标准话,一篇好文章)、“三个心”(虚心,拜一位老教师为师;恒心,做到爱岗敬业;爱心,真正地热爱学生。)、“三节课”(入格课,提高课,汇报课)。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没停留在一般性的培养上,而是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在实践中摔打,成为奉献型、业务型、研究型的“三型”教师。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坚持业余为主、在岗为主、自学为主的进修学习,提高现代化的技能。不惜重金,派教师外出学习,先后有20多名青年教师参加省市教育教学研讨会。倡导青年教师“学点理论、搞点实验、写点文章”,抓住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近几年,一批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来,有16名教师主讲宜昌市级以上公开课,10名教师在市级以上优质课竞赛中获奖,其中付伟老师获化学优质课竞赛全国一等奖,谢辉志老师获湖北省政治优质课一等奖,陈士武老师获湖北省劳技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创下了我校历史上最好成绩。研究之风浓郁,19以来,青年教师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4篇,有三名青年教师被认定为宜昌市学科带头人。
找准出击的突破口,从而积累经验,从点到面,各个击破,实现质的飞跃,这是枝江一中多年来的一条成功经验。强攻的突破点有二个。
一是调整课程结构,狠抓“三类课程”的落实。我们提出,在三类课程中,必修课是基础和重点,选修课和活动课是难点。只有夯实基础、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素质教育才能有所突破。为此,我们明确了在实施“三类课程”教学中,坚持课内课外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思想,确定了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为目的开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原则,逐步提高了选修课、活动课的教学时间比例。每周开设知识型、技能型活动课各一次,新开设了英语沙龙、哲学沙龙、合唱培训、器乐演奏知识培训,象棋、围棋、形体训练等多种活动课程。原有文学社、数理化培优辅差、天文观测、劳技操作训练等活动课得到了加强。活动课程共计38种。学生自发组织的足球比赛、周末系列活动也得到了健康引导。教务处还拟定了旨在培养学生特长的《“一人一技”考核实施方案》。每学期举办一次“科技周”活动,目前学校已形成了课内外相结合的“三类课程”体系,涌现了一批全面发展,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典型。中央教科所和省教研室的专家对我校注重提高学生素质的办学指导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是加大教育教学科研力度。学校制订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常规教学为基础的工作方针,明确提出了常规教研与课题研究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两翼齐飞,才能为枝江一中这艘航船添加新的动力源。要求常规教研重点围绕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教学艺术等三个方面展开;课题研究重点围绕教学模式探讨、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和学生的潜能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等三个方面展开。提出了力争五年内出一批在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科研成果的目标。为此,我们成立了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科学研究室,创办了内部刊物--《教与学》,制定出台了《教育科研成果奖实施办法》,还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宜昌市教研中心李绪德主任,王镇副主任等专家学才来校为教师作教育科研辅导讲座,安排4位教师赴北京、广州等地参加教育科研学术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方法。
学校科研如何才能与教学紧紧结合起来呢?以往“课题”与“课堂”存在明显距离,“教”与“研”是分离的“两张皮”。在实践中,我们将钭“问题课题化,课题大众化”,以此推动科研与教学工作。“问题课题化,课题大众化”就是通过听课、评课、调查等形式,找到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中提练出课题加强研究、形成成果,然后再将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课堂教学效率调查中,发现注入式、复制式的教学现象依然严重,我们在“教贵引导、学贵创造”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了“启发--创新”的学校整体教学模式。各学科在总体教学模式之下又提炼出了符合各科教学特点的学科模式,如语文的“导练”教学模式、数学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英语的“复习、导入、操练、练习、巩固”五步教学模式,政治的“三自一导”教学模式,物理的“引导发现--分解探究”教学模式等等,以教学模式为载体,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创造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加强,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目前,我校的课题研究呈现喜人的态势。一是规范、有序。先后出台了《课题招标实施方案》、《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教育科研成果奖实施办法》、《教育理论学习与考试制度》等规章制度;二是立项课题多,有中科院心理所的《元认知与教学干预实验研究》、省级《高中语文课程教材实验研究》、《德育途径与方法研究》、《化学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数学分层次教学研究》、《高中物理教学与sts教育相结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潜能开发研究》等七个省部级课题,还有历史、政治、数学、英语等市级课题四个。三是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本学期12月中旬即将对语文课题进行验收。近几年来,围绕每一个课题撰写的论文有数十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先后有十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一、二等奖。
三是以教育手段现代化为突破口,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我们不再局限于课程内容组织的优化,更主要依赖于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的优化。推行课堂多媒体教学也就成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头戏。我校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工作小组,全面统筹推进现代化教学的工作。为了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的能力,先后举办了四期计算机操作培训班,二期课件开发的专题培训班。目前,50岁以下教师计算机操作合格率达100%,35岁以下教师能进行课件开发设计的教师达80%。学校成立了多媒体课件开发小组,开发小组在全校开展了“三个一”的活动。即要求35岁以下教师每学期至少设计一个较成熟的多媒体课件,至少上一节多媒体教学研究课,写一篇多媒体学科教学论文。到目前为止,物理、化学、政治等学科教师已编制出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系列课件,政治、物理、劳技等学科多媒体课件受到了省市专家的好评。其中,政治教师谢辉志设计的课件《国际价格》荣获全国优质课件奖,他用多媒体执教的《矛盾的特殊性》一课获省优质课一等奖。
实践证明,“管理出效率”,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是学校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抓住关键问题,探索新时期教学管理特点,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教学秘书工作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篇六
去年初,市教育局作出了20xx年为“高效课堂过关年”的决定,向全市中小学教师发出了“提升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的号召,我校师生纷纷投入到了这场教改的洪流中,经过学习、培训,全校老师充分认识“高效课堂”的宗旨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达到教与学的高效;充分掌握高效课堂将课堂教学内容前置的基本思路;充分运用好“导学案”让学生提前自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作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一、致力高效抓实施:
一是精心制定了实施方案。根据市教育局要求,教导处制定了《高效课堂实施方案》,“方案”中凸显了“以人为本、转变方式、优化结构、轻负高效”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评教”的有效教学理念;提出了“亮出目标、问题设立、合作学习、当堂训练、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安排了“序时进度、过程落实”等实施步骤,使全体教师心中有数、操作有度。
第三,以进行教学反思为载体,老师们在每节课后都有一定深度的反思,从操作层面到目标达成,从学生参与的广度到效度,认真总结,及时改进。在高效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沈桂明、万宏珍、叶春娟、缪梅华、薛小兵、马翠兰、刘小勇等同志在全校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三是严格组织了考核验收。教导处根据高效课堂过关年实施方案,围绕工作目标制定了验收工作方案,验收过程突出了教师上课、过程性资料、学生问卷三个环节,学校组织了语文、数学、综合三个验收组,听课、看材料到各人、各项,对高效课堂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考核验收,全校56名教师中优秀级课26人,占46.4%,考核验收结果已按要求上报市局,并向市局提出了过关验收的申请。
二、直面现实解困惑:
我校老师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出现过难题,遇到过困惑,但从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大局出发,老师们还是动脑筋、想办法,直面现实,解疑释惑。
困惑一: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不够投入,往往走过场,看热闹,影响实际效果。
对策一:利用导学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老师们紧紧以导学案为抓手,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提前学,课上讨论合作学,小组竞赛鼓励学。经过实践,课堂上学生参与热情高,合作效果好。
困惑二:讲多了怕不合要求,浪费了学生的讨论学习时间,不敢讲;讲少了怕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得不透,掌握得不全面,不放心。
对策二:课堂上老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练的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导学作用,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老师讲不如学生讨论有收益,老师讲不如学生练习有效果,利用导学案补充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师课堂讲授的有效性。
三、面向未来求突破: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进一步加快高效课堂的推进力度,从以下几个方面力求突破:
1、在导学案编制、完善过程中,合理安排内容,合理安排时间,有机融合知识与方法,努力把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使导学案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导航仪。
2、随着高效课堂实施的逐步进行,我们发现小组评价轮廓比较粗犷,怎样进行更为科学的小组评价?这是我们今后要研究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将进一步细化我们的评价体系,让评价为促进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导航。
3、继续在教师如何调控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展示能力,激发他们的展示欲望,如何完成学情调查和问题汇总等方面再做探索,努力把课堂构建成学生自己的课堂,学习高效的课堂。
教学秘书工作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篇七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年工程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我校依据区教育局“提高课堂质量三年工程”工作方案,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依据,以科研为先导,以校本研究为依托,紧紧围绕“如何以课堂为主渠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一研究主题(以下简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探讨研究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交往互动,学生乐学、会学的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质量工程实施,对实现我校教师教学素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习是教师发展之根本,我们倡导“让读书成为习惯”、“学习是教师一生的精神财富”的理念,让教师成为专业化学习者。我校一直致力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探索,激发教师个人的学习力,形成新小这一团队的学习力。我们引领教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起,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在自荐和指定的双向结合中扎扎实实地读一本教改理论专著,与教科研同生,与新课程共进。学校自20xx年起每学期拨出千元专款用于组内自购学习资料。学校还组织教师成立读书班,将集中与分散学习,自由与组织学习相接合,教师学习成为了习惯。
通过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吸引教师们主动学习,使大家转变了教育观念,深刻领悟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使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个性倾向外显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学习方式表现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方法、思维的发展途径。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研究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就是研究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如何把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拓展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如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
学校大面积的课堂教学优化、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标志是使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自身相比,与优秀课的标准相比,不断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应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还必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以此作为重要的保障条件,认真落实和做好。教师的教学技能,一方面是通过教师参与教学实践,通过教学经验积累转化而来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有目的研究和培训才能获得的。对于我校教师教师来说,要使他们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提高,尤其重要。因此,我们主要是结合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建立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地开展,我们加强学科组、集备组的建设,坚持“每周一研制”和“每日一备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坚持选用优秀教师承担教研组、集备组组长之职。各教研组、集备组制订了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所有的管理者都深入教研组、集备组参与活动。各研究组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及要求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由此,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2.搭建多层交流的平台在校本研究中,我们注重教师的自觉参与,以此提高教研的实效性。校本教研为我们开创了新的教研培训方式---教师论坛,这种形式的交流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我们每学期都要有这样的活动,如:《走进新课程》课改教师论坛,参加的教师全部为课改年级教师,他们从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体验学习的乐趣;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过程评价等方面畅谈自己在课改实践中的体会遇收获,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大家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如何对六年级学生实施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六年级教师在研究活动中提出的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课改大家谈”栏目,大家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探讨了如何更充分的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通过研讨,大家收益非浅,对如何更好的操作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我说我的故事》也是我们在校本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交流方式,大家讲自己教学实践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同时将自己的成功体验或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困惑等等也一起展示给大家,通过大家一起沟通,研讨,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共同商讨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活动有实效,受到教研室的肯定,并参加了我区校本教研研讨展示活动。以上这些研究活动,同时也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资源,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培训方式,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的结合,运用情感体验、互动式研讨、反思总结等多种研究方式,吸引每位教师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
3.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
为了营造一支教学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我们挖掘优秀教师的潜力,采取以点带面的措施,抓实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他们参加相关的理论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参加在职进修,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科带头人的教学引路课,帮助他们客观的认识自己,追求不断的提高,鼓励他们深入研究先进的教学艺术,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同时,通过其以身示范、典型引路,引导教师先模仿,后创新,鼓励教师人人成为新小的“惟一”,积极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因此发挥骨干的辐射作用,能够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每学期内每位教师都要在组内上一节以“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研究课。课后各组进行认真说课与评课,大家通过交流与沟通,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积累经验,弥补不足,重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付诸于实践。在每位教师上好课的基础上,每个教研组还要推荐教师代表本组参加校内研究课交流。各组所推荐校内研究课都是在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反复试讲,不断更新,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更加突出体现学习方式改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示范课。我们还曾组织了这样的个案研究,请课改年级的教师作展示课,有意识把这几节典型的有代表性课展示在大家面前,教师们听后然在备课组或教研组研讨,解剖“麻雀”,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反应进行比较,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起为戒。教师参与面广、所讨论问题比较广泛、深入,这是其他研讨形式无法望其项背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
学习方式的研究是课改实践的重要内容,如何形成学生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我们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我们不仅在校内开展教研活动,还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协作片的研讨活动及区内的各学科的研讨活动。我们认为,只有在不断引进、相互启迪、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中来吸取营养,反思不足,才能真正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我们选出来参加片、区的研讨课多节,这些课都是在教研组教师反复研讨试讲过程中产生的。在设计课案时,教师们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认真思考:如何将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与学生学习方式更好呈现有机结合;如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创设恰如其分情景,引发学生求知欲;如何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充分自主探究,广泛交流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求知欲望。因此所上的课分别得到片与区里好评,其中李靖老师、沈丽梅、万年华老师的课被评为区第十届青年教师创优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4.充分发挥专业的引领作用。
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研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营造了教师与教研员平等对话的氛围,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改进,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进教学行为。去年末我校进行了课改实施阶段总结展示,借此机会我们邀请教研员王长义参加校本研究活动,加强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彼此沟通,通过听数学教师试讲及评课,征求他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建议,使教研员了解执教者的已有基础和教学困惑,协助教师做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促使教师学会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同时让更多教师有机会参加听课与评课,并领略教研员在评课中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大家受益匪浅。因此更多的教师改变了原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把“思”转为“行”,努力将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尝试,再创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例如沈丽梅老师在区里上的一节小班英语研讨课,得到区教研员多次指点,同组教师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并再来上一次同类型的课,学生实践听、说的机会更多、面更大、效果更好。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校管理者的引领在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管理这与教师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对话、专题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在观念的碰撞和交流中达成共识,在实践摸索中找到问题的途径。
创设利于专业引领的平台。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固定时间,教师可以上网阅览,参加各类网站的教研,学习各地的教学经验,加以借鉴,提高自身。
5.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我们要求教师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还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形式是写教学反思。为了督促教学反思的写作,我们把教学反思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此进行理论升华,写成教学论文,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案例分析等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
进一步强化责任人制度,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教学主任是组织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年工程”的具体负责人,各任课教师是提高质量的直接实施者.理顺三级管理网络(学校-教导处-年级组),学校与任课教师签订了教学质量承诺书。
实行年级组质量把关,年级组内每位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教学实践的研究,保证每节课的质量,教导处将加大平时质量监控的力度,作好平时情况的指导与记载,学校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情况作为对教师业务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稳步提高平时的教学质量。
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质量效益的意识,结合我校实际,在学期初制定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时,开展了“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现状调查,引领任课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自我剖析、对学生的课上学习需求的调查,班级学生学情的掌握等,从而了解分析课堂教学现状,找出差距,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提出了个人服务承诺,并制定了详实的措施,保证落实。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基础。
本着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我们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与落实.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实行推门听课制、跟踪听课制,每学期对每位教师至少有两次行政参加的随堂听课,实行听完就评,评完就改,改完再查,对听课不合格者量黄牌,实行专人帮带,跟踪听课,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
坚持科研带动教研,促进教与学行为的转变。在课改进程中,科研带动教研,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广大教师科研意识,提高了他们教学水平和执行新课程能力,也为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了实行“全体动员,全员参与,骨干带动,重点突破”的策略。如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是我校伴随着课改一同实践的。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和最终归宿应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我们注重于“小组学习的研究”、“分层教学研究”、“学法开放性研究”、“学科综合教学研究”和“考试改革的尝试”。几年来,我校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等有着新的突破。小班的优越性大大的加快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履,小班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如今,我校课改实践活动蓬勃展开,在提高质量同时注重活动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为了深化课改实践,我们还认真办好“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展报,展板形式与内容在如何突出我校提高质量工程的成效上下功夫。一方面反映教师教学思路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的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及课堂面貌的改变。根据我校师生在质量工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的教学思想与方式和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优秀成果办了多块展板,更多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让自己领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还有课改学校大事记、小班实验成果展……这些各具特色的板报,深受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赞扬。
二是活动主题与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评价相结合。我们对参加校、片、区的研究课采取组织教师讲课、说课、自评,听课教师讨论评议,以及请教研员、教研组长点评等方式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学生课堂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座谈会,写文章,邀请家长听课,参与课改实践,向家长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所喜欢上的课以及对具体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喜欢的程度进行评价,从而促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对这些课中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学生活动的密度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进行测评,为教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指导和建议。
回首三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备感欣慰:通过“三年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活动,我校教师在“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改研究中,能够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展望未来,我们更是信心倍增:我们将一如既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课改实验,让每一位教师都体验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从而促使我校整体教学质量更上新水平。
教学秘书工作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篇八
借用一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经典语录:“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很多事物的发展都是对立统一的,只有头脑清醒,才能把事情做好。当前,有些学校面临发展的困局,学生数量的大量萎缩,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育教学质量,吸引学生家长眼球的程度不言而喻,如果一个学校走进了发展的困局,很大程度上问题也就出在这。我认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要走在稳步提高良性循环的通道上,教师是关键,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学校管理,另一个是教学教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抓是过程,硬是保障,互相协调着进行。
一个企业要想发展的好,管理很重要,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那么学校呢?好的管理同样能够造就一所好的学校。教育界有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认为这句话说对了一半,好的校长领导着好的团队,是好的团队管理出一所好的学校。基于这种认识,一个称职甚至说优秀的管理团队才能抓出好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硬性指标,反之,说其他的都是枉然!一个能抓出好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团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能否对自己的岗位有清醒的认知,领悟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采取合适的措施协调学校各方面工作。同时,大胆创新学校工作,并组织有效地实施。只有知道自己该就学校的具体情况,近期、中期、长期该做什么事情,怎么有效地去做,才会心中有数,事事好做。(2)精细化管理。在资料管理、集体备课管理、课堂管理、考试管理、作息管理等方面精细化管理,注重管理的过程,使每个人的工作到位,全体教职工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职责是什么,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3)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找准本校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从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我国有所学校的校长口头禅是:“少说废话、多干实事”,据报道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深入课堂,发现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找到学校的软肋,以此为契机,开展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教学研究。试问有这样的校长,这样的管理团队,教育教学质量能不提升吗?(4)营造民主向上的校园文化。学校的文化建构是通过培育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个人的思想观念、感情信念、行为方式与整个学校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与整体趋向,以此激发出学校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这里提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教师的劳动,给教师营造一个有成就感的环境,创造一个值得让他留恋的地方。具体表现为教师的工作应与绩效切切实实的挂钩,多劳多得、优劳多得,这样才能稳住队伍,稳住人心。而不能从平衡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出发,否则丧失的就会是公平和民主,打击的`就是优秀教师的积极性,甚至于造成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人家跟着你这个团队干,干的不舒心不快活,人家没有幸福感和归属感,那么,谁还会留恋呢?(5)从人物管理和人际管理阶段,向人才管理和人格管理阶段过渡。人物管理阶段,这是用制度管人、靠量化及物质刺激的低层次管理阶段。人际管理阶段,其特征是礼遇、善待被管理者,靠情感联络实现动机和目标。人才管理阶段,这是一种能够挖掘被管理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帮助其实现成功的高级形态的管理。人格管理阶段,它建立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价值观念、生活情趣和生命意义等最高层面的共同追求之上。当前,很大一部分学校的管理还停留在“人物管理”和“人际管理”的低层次管理阶段。不可否认,管理需要严格的制度,人情的联络,但如果局限于此,只能说学校会好管理些,但牺牲的是学生的利益、发展和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学校管理是管人吗?不是,是靠制度和机制促使人发展,目的在学校和学生的发展。现在很多名校在人才管理方面已经初见成效,学校内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名师”,名师们又“反哺”学校,继而也带来了高质量的教育教学。
学校管理抓硬了,做实了,大方向才算走对了。接下来就要做好教师的教学教研工作,既要落实,更要扎实,并且要不断开拓创新。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最常规、最平常做的事,也是最难做的事,谁做好了最常规、最平常的事,谁就取得了非凡的成功。要想把学校办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狠抓常规管理,扎实工作,在常规管理中创造奇迹。扎实不扎实体现在哪?不是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时不时地开展一下,不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检查开展一下,更不是想起来了开展一下,而是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坚定不移的开展。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开展了而完全没有做到位,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不胜枚举。
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现在的教学改革包括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程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评价改革,等等。其中,教育教学理念改革和教学方式改革是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内容。小到一个教师,大到一个学校,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就不要谈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事。现在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少讲精讲,力避灌输式的教学,而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研讨的同时,在老师的协助下自主建立知识模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这些好的理念和做法一定要在教学细节和教学流程中切切实实地得到体现,才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学生身心和情感的和谐发展。
大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树立高质量教学典范。教师在做好阅读书籍,个人反思和团体反思,继教培训,以及教学研究的基础上,要通过上课和评课不断学习身边教师的优秀经验,不断汲取先进的思想和智慧,全面反思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大力培养优秀教师,组织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和展示课活动,让他们逐步成为一校,甚至一个区域的教学典范。优秀教师更要做好学校教学研究的引领、示范和指导工作,力求做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以此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北京和南京的一些名师工作室就是“以点带面”很好的范例。
学校要注重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教育教学工作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已经不光是学校的事情,而是学校、学生及其家长三者合作的事情。所以,有必要积极地加强家校的联系,通过双方的沟通,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共同为学生的学业进步和人生发展出谋划策。
如果在学校管理和教学研究两方面,两手都抓了,而且都抓得实在,我相信,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走出学校发展的困局,绝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而是近在咫尺!
最后,借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与诸位教育同仁共勉!
谢谢!
写于203月20日夜。
教学秘书工作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篇九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专业和材料专业的理科及工科学生的必修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通过高分子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指导科研和生产实践活动。
一、关于教学方式。
以往的高分子化学课程多是采用讲授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但是,如果运用不得当,就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而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的状况,很可能由于听不懂而失去兴趣。所以我们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改变不同的授课方式,通过调整教学方式,使难懂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法的同时适当地加入了讨论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其中讨论法教学特别适用于对研究生的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最新的高分子前沿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找与某一知识点相关的前沿科研成果(如raft法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做成幻灯片,然后在课上以主题讲座的形式向全体同学汇报、讲解,并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通过主动讲解的方式,把被动思维转化成主动思维。这样既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同时又丰富了大家的知识,使学生在深刻地掌握高分子学科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研究生查阅文献和学术报告的能力。互动教学法中,我们会让学生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高分子相关问题,然后在课堂讲授中予以回答。比如缓释药剂的释放原理是什么、塑化剂为什么会到饮料中去、饮料瓶是如何成产的等等。学生提出的往往是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这样的问题放到课堂,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关于教学内容。
高分子化学是一门化学类的专业课程,它不仅需要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化学专业背景知识,而且内容丰富、知识点众多,理论体系严谨,实践性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知识点众多、反应方程式复杂、反应机理抽象深奥等特点,相对较难理解记忆。尤其是作为选修课的时候,许多同学由于相关的化学背景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导致难以理解,甚至不理解,造成学习障碍,从而影响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把复杂的机理,例如配位聚合、开环聚合等,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知识点深入浅出地传达给学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高分子化学中的反应过程、反应机理、聚合物立体构型等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以立体或动画的形式表述出来,实现了聚合反应的“可视化”.以丙烯的配位聚合为例,我们以三维动画的形式来表述,分子式是三维立体的,反应机理是动画的形式一步一步进行的,生动地向学生讲述了从配位到过渡态再到反应终态的过程,最后还用chemoffice等专业化学软件绘出彩色立体并可以旋转的聚丙烯旋光异构的结构,直观形象地描绘出难以想象的三维立体结构。大量三维立体图、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的综合运用,将高分子化学知识形象逼真地显示在荧屏上,从而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达到“刺激-反应-强化”式现代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课堂效率,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我们还将高分子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提供给学生相应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如cnki、isi等)和高分子领域主流杂志(如macromolecules、progressinpolymerscience、polymer、高分子学报等),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以外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尤其对于研究生教学,要强调高分子科学中前沿科学的讲解,注重结合科研的最新成果。高分子科学本身就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其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如自由基活性聚合机理的提出、配位聚合机理的完善、树枝状聚合物的成功合成、活性可控乳液聚合方法、‘click化学’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高分子化学的内容。它们不同于经典的高分子化学反应,但又是当今研究的热点。这些新技术的机理往往还不太成熟,很难在近期内系统写入教科书中。所以我们在讲解高分子化学的课程中,要在深化基础知识的前提上,将前沿的科研成果作为实例,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丰富和活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总的来讲,学生更爱听一些高分子化学在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所以在讲课中,作者还把自己以前的研究内容,如聚合物纳米微球的聚合方法、聚合物互穿网络、铬系非均相催化乙烯的配位聚合等与所讲知识结合起来,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关于教学对象。
高分子化学这门课程既对本科生又对研究生开设,但是学习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所以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本科教学,我们要抓住基础知识的讲解。初窥门径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直观的认识,要将知识点尽量讲得生动、具体;注重基础理论部分,同时也要注重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对于研究生教学,则应当关注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并将其与所研究课题的内容联系起来,把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理论落实到实际当中去。在正式讲课前,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做一个简短的介绍,了解学生研究课题与高分子相关之处,这样在授课中,对于学生的研究课题有益的地方重点讲解,做到有的放矢。比如乳液聚合的讲解。对于本科生,基础地从乳化剂、聚合机理和动力学进行讲解,突出强调了成核机理、聚合场所和乳液聚合的三个阶段这些基础知识点,并以最为常用的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为例(同时还进行了分组实验),与本体自由基聚合进行对比,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乳液聚合的特点,特别是乳液聚合可以同时提高聚合速率和聚合度。而对于研究生,有些学生已经在本科阶段学习过该课程,而且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较本科生好,可以在帮学生梳理上述基础知识后,结合乳液聚合的新进展进行讲解。我们为学生介绍了可控活性乳液聚合,即将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和乳液聚合结合起来,如raft乳液聚合、ratrp乳液聚合等;还介绍了以不同材料作为种子,进行的种子乳液聚合制备多种复合材料的方法。
四、关于教学实验拓展创新。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科学的基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是它的理论部分略显枯燥,让人觉得难以理解,如何把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相得益彰,这是我们努力的重点方向。实验部分不仅可以验证聚合理论,理论的学习最终也是要为实验服务。合理引导与启发,更能为学生学习后继高分子课程奠定必要的认识基础。为此,我们在绪论、逐步聚合和连锁聚合等部分的讲述过程中穿插开设了相应的实验。在课程伊始的绪论部分,我们将pe、pp、尼龙6等聚合物工业原料颗粒带进课堂,让学生对聚合物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分别以果冻和淀粉这两种的食物为例,来区别交联和线性聚合物。在逐步聚合部分,让学生分组进行了酚醛树脂的制备实验。以先对简短而又典型的聚合实验,展示缩聚反应的过程,并让不同组,加入不同的苯酚和甲醛配比,来说明凝胶点问题。在连锁聚合讲述过程中,我们插入了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结合乳液聚合特点的讲述,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显得更有效率,印象更加深刻。
我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学生能掌握知识要点,让学生学得明白,学得透彻。使学生在学习高分子化学课程后,能够融会贯通,指导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国际贸易及跨文化知识,以流畅的英文有效进行商务交流。但长期以来,高职商务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处境尴尬:一方面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英语口语实际运用能力要求水涨船高;另一方面高职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商务内容不熟,导致学生不敢说,说不好,继而不想说,这也成为高职商务英语口语课堂的主要问题所在。同时很多高职学校的口语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提出几个话题,学生讨论发言,而且发言的始终是一些个性外向、语言基础较好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自然无法调动学生兴趣,也无法达到教学目的。针对以上问题,传统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用人需求,改革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已经成为我们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师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有必要根据教学理论和学生的学习现状,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高职商务英语口语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点进行改革:一是教学内容模块化的设计;二是教学模式的改变;三是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四是评价体系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潘祖仁。高分子化学[m].第4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教学秘书工作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篇十
教育局将20××学年确定为“提高教学质量年”,这是顺从全社会对提高教学质量呼声日益加大、以及教育正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迈进的背景下而提出的一种全员活动。其措施有力,目标明确。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教师,这是毋容置疑的。根据我片的教师结构现状,五年教龄以下的新教师所占比例高达80%左右,因此如何提升新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我片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我就新教师的培养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中老教师是学校的骨干和财富。不能因强调扶持青年教师就忽略了中老年教师。我认为应要中老年教师在学校培养青年教师发挥的两个方面的作用。
1、人格力量的影响。老教师爱岗敬业、爱生育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长年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其巨大的人格力量是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也是学校内部最具魅力的激励因素。培养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推动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项基础而关键的工作,要紧紧依靠老教师来做好这项工作。
2、教育经验的提升。老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是又一笔宝贵财富。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帮助老教师总结、归纳、分析、提升经验,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让老教师也能因为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而取得新的进步。同时,要注意将他们的经验向广大的青年教师传播,发挥青年教师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使老教师有新的成就感。
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学校的常规工作,它与学校工作的大目标是一致的。但在时间、人员和教学资源的安排上,又往往会发生冲突。特别是现在,当我们希望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青年教师队伍时,矛盾就有可能会更大。我认为,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稳定推进,是搞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常规工作平稳推进,给青年教师提供了有利有序的学习环境和实验园地。青年教师学习的.点滴收获和阶段性的实验成果都可以及时转化为常规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进而促进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上新台阶。
培养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青年教师,需要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没有计算机就谈不上数据处理,更谈不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学校要多方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更大的投入。同时更要注意引导青年教师充分使用现有设备,发挥其应有的效益。据调查,目前学校教学设备资源闲置浪费的情况较为严重。很多学校虽然购置了计算机,但其功能只停留在开设计算机课上,还远未成为辅助各科教学的手段,利用率极低。另一方面,培养队伍,从理论学习到技术培训,都应有超前性,不能等待物质条件完全具备后再启动相应的培训。要广开思路,创造条件,立足现实,有步骤、分阶段地做好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要培养青年教师,学校必须把校本培训重视起来,淡化学历培训,校本培训要搞一点对教育教学有用的培训。将校本培训与教育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带着问题,尤其是学校教学现状的问题去培训、去学习、去讨论、去做课题。这样才有的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使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
教学秘书工作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篇十一
论文摘要: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而且也直接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教师,必须对日常的教学活动予以监控和评价,以确保合格的教学质量。从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技术的运用,课堂信息反馈以及教学效果分析3个层次,对教学的质量内涵及其要求进行简要的分析。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职(高专文化层次和相应的职业技能,面向企业前沿,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实际操作的实用性、技能型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而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而且也直接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如何监控和评价教学质量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本文将从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技术的运用,课堂信息反馈以及教学效果分析3个层次,16个方面,对教学的质量内涵及其要求进行简要的分析。
1高职教学的基本要求。
1.1遵循教学计划,贯彻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按照教学计划中关于各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教师必须遵守的教学纲领性文件,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在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时,不能随意更改教学计划,删减教学大纲。教师应严格执行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而编制的学期授课进度计划。
1.2科学、准确地传授知识。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一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基础知识的要求以“适度、够用”为原则。传授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学中切不可以讹传讹,误人子弟。鉴于有些对口的高职学生基础薄弱,讲课过程可以多采用一些通俗的实例,但应不违背科学性的原则,把握好“量力性与严谨性”的辩证关系。
1.3教学基本功扎实,操作技能过关。
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板书的能力及使用媒体与教具的技能。这是教师传道、授业的“看家本领”。目前高职院校的多数新教师中,大部分都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教学基本功有不小差距,学校和教师应采取多种措施予以强化以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2教学技术的内涵及其要求。
2.1熟悉内容,驾驭教材,深入浅出,详略得当。
高职院校的特点是,班级类型多样,学生来源复杂,文化层次不一。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科学地组织教材,合理地运用教材。在教学中旁征博引,生动鲜活,使各类学生都能有较大的收获。
2.2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教学内容的出现顺序,要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特点。既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又不偏离教材的范围。大小标题分列有致,层次内容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有条不紊。
2.3以讲为主,讲练结合,注重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绝大多数的知识都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获得的。所以教师应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重,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作图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等。特别是职业技能类型的学科和实验类的课程,更应加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为全面培养“双证书型”的应用型人才做贡献。
2.4联系性强,便于记忆,知识系统,相对完整。
在一次授课单元中,对教学内容必须作适当的充实和调整找出零散知识的内部联系,使其相对完整。另外,因许多高职学生,不善记忆,教师应从讲课中归纳总结出要点和关键术语,以便整理和加深记忆。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应根据问题的主旨,集中教授相应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做到知识系统相对完整。同时,高职的教学内容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课上学得牢,生产用得着”,避免摹仿普通高校那种纯理论教学模式。
3信息反馈及教学效果的分析。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智力活动过程。所以,教师不仅要讲授好学科知识,还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捕捉从学生处反馈的各类信息,调节好教学进程和课堂气氛,并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1因材施教,体现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
现在的高职院校,多是综合性的教育培训基地。往往既有在职班,又有职前班;既有脱产班,又有业余班;既有学历班,又有短训班;既有普高生,又有对口生。班级类型多样,学员来源复杂。教师应做到,同一门课程在不同层次讲授,内容取舍相异;同一个层次,班级类型不同,教学重点有所区别;同一个班级,对每位学生的要求不等。应按照各单元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3.2启发式教学,信息交流充分,课堂调控及时。
高校的教师,要做到三点:激发学习动机,维持学习热情,导向学习目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实现和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比如,教师可以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和动作中,准确判断出教学进程是快是慢?教学内容是深是浅?教学气氛是冷是热?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进行调控。课堂教学气氛既不应是过分“热烈”,沸沸扬扬,议论纷纷;也不应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课堂气氛毫无生机。
3.3体现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艺术。
教有法而无定法。虽然教学规律有共性,教学原则也普遍适用,但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却可能是迥异的。比如,有的工于言词,说理叙事,侃侃而谈,意明词严;有的善于诱导,启发思维,师生唱和,循序渐进。教师只要能把握住教学规律,运用好教学原则,并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都不失为一堂好课,其自身独有的教学特点和艺术特色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
教学秘书工作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篇十二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升本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很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只有采取有效的途径,将其制约因素的限制作用降低到最小程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不快的现状,真正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实践教学质量制约因素途径。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高校普遍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近几年升本的高等院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增加实践技能训练项目、改善实验实习条件、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等。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受地理位置、基础条件、生源状况、经费来源、师资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目前仍然存在着实践教学质量提高不快,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不强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的经验,针对升本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一、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
(一)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
近几年升本的院校多是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非中心城市,其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农村,由于受高考指挥棒左右和当地基础教育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养成了不重视实验教学的习惯。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一时很难改变轻视实验教学的习惯。根据我对陇东学院园艺、农学、农业综合技术、建筑工程等专业新生的调查,高考教学大纲中规定要作的实验全部作完的学生很少,做完一半以上的学生占73%,看老师或其他同学做全演示实验的占87%,没有作过任何实验的学生仍有18%。高考前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死记硬背了所有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学生连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都没有掌握,这就给大学阶段实践教学带来了较大困难。
(二)学校的基础条件。
近几年升本的院校都是在国家实施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程中,由专科学校与当地的科研机构、职业技术学校等合并组建而形成的。普遍存在着教学条件差,实验仪器设备老化、破损严重,先进仪器设备缺乏甚至是空白的情况。出现了教学仪器设备台件数不少,能用的和上档次的仪器很少的状况。这种状况制约着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生源状况。
升本院校录取的学生,其高考分数在最低录取分数线附近的占绝大多数,高分考生很少,也就是说,升本院校的学生知识基础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录取的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自学能力、实践意识、吃苦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这也成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
(四)经费投入。
升本院校目前普遍存在着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很多院校都是在贷款搞建设,加之这些院校都面临着接受国家或地方有关部门的.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按照国家对本科院校教学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要求,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搞基本建设。例如:学校为了能使生均建筑面积达标,不得不贷款建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为了能使生均图书藏量达标,不得不筹措资金购置图书、建立电子阅览室;学校为了自身发展,在招生数量逐年增大的情况下,不得不增设新的学科和新的专业,增加的学科和专业都需要大量投资搞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有限的经费来源很难满足多项支出的要求,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势必会因经费投入不足而受到制约。
(五)师资水平。
由于受南方经济发达地区、老牌高等院校人才吸引政策的影响,一些专家、教授和学科带头人,纷纷调离。尽管升本学校也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但和发达地区的高校相比仍然缺乏真正的吸引力,出现了人才引不来、引来留不住、留住不安心的状况。一些通过深造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和评定了教授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也陆续调入条件好的院校。造成升本院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很难提高的现状。这种现状也成为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一大制约因素。
(六)实践教学资源配置。
升本院校在升本后都面临着学科、专业调整等问题,随着新专业的开设,人力资源、实验设备等都要进行新的整合。从人力资源方面来看,相近专业不同教学系(室)的学生都开设有某一门课程,由于受各教学单位教学工作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限制,除公共课程以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是由各教学单位安排本部门的老师承担教学任务,导致教师跨专业任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一名曾多年承担某个专业实践教学任务,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具备较强实践教学能力和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经过整合后划归到某个教学系(部),即使教学班次很少、教学任务很轻,也只能承担这个教学部门相应专业和课程的教学任务。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从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方面来看,各教学系(部)围绕本部门所开设的专业投资组建实验室,造成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由于受经费的限制,组建起的实验室都不够完备。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实习基地建设及作用。
升本院校学生实习基地尚不完善,有些正处在筹建阶段;有的虽有一定规模的实习基地,但由于管理不善,连年严重亏损,成了学校和教学部门的包袱;有的因受经济利益驱使,没有真正发挥实习基地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校企联合模式的教学实习基地,多数把学生看成廉价劳动力,在生产量大的情况下,才允许学生参与管理和进行实地操作,学生很难参加到比较复杂或者技术性强的生产环节中去。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
(一)摸清学生的实验能力基础。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一名好的教师,除了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以外,还必须充分了解学生情况。这是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在新生入校以后,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中学阶段对各实验项目的参与完成情况,通过现场抽查、考核等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水平,及时调整实践教学活动计划,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实践学习兴趣培养。
专业思想教育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是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兴趣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若一旦对实验实习产生兴趣,必然有与之相伴随的学习动力。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有机地利用实践教学的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学习兴趣[2]。因此,升本院校要把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和实践学习兴趣培养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举措,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任务,常抓不懈。
(三)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主要从稳定现有教师队伍,提高实践教学队伍素质两方面着手。
1.稳定实践教学队伍。
实践教学队伍是高校教学不可缺少的师资力量,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是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目前升本院校办学经费紧张,学校地处非中心城市和不发达地区,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的情况下,除根据现有条件和能力,提高教师待遇外,增大情感留人的分量,积极主动地为引进人才、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提供学习、生活和工作保障,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另外,现行的高校管理制度中存在着不合理的部分。实践教学人员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和机会,向教师系列转移的现象,完全是制度导向的结果。因此,要调整管理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把实践教学人员与专任教师一样对待,以稳定实践教师队伍。
2.提高实践教学队伍的素质。
高校的实践教学需要“双能型”的实践教学人员。学校和教学部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实践教学人员进行培养,把实践教学人员的培养纳入教师培养计划,选派他们到相关高校和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科研和生产技术改造,鼓励他们申报课题,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参与实验装置项目的研制开发,以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只有不断提高实践教学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四)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改善实验实习条件。
升本院校办学经费不足的现状短期内很难彻底改变,学校要等有关部门拨款后再着手改善实验实习条件是不可行的,应依靠校内资金的合理分配和开辟投入渠道来缓解经费不足带来的压力,要在经费预算中优先保证教学经费投入,通过采用无纸化办公的方式压缩办公经费开支,通过吸引开发商投资或面向社会入股建设公寓楼的方式减少基建投资,通过开展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来节省开支。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将有限的资金用好用活,达到既不影响高校各项建设,又能保证实践教学条件及时得到改善的目的。
(五)科学管理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通过教学资源的优化重组,让有限的人力资源和实验实习装备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这样既避免重复建设,又实现了资源共享。具体做法有:一是相近专业合并成立新的教学机构,如设二级学院,由学院来统一协调安排教学活动,真正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二是成立实验中心,由实验中心统一负责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实习教学活动,改变目前教学机构分支过细过杂,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状况。三是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打破了完全按固定班组织教学的模式,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学习的空间,也为学分制及弹性学制的实施以及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创造了一种宽松的环境,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六)加强基地建设,发挥基地服务教学的职能。
实验实习基地是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练习的重要场地,也是师生进行科学试验研究的重要阵地。升本院校必须重视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实验实习基地,改变基地重效益、轻服务的观念和做法,从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改革入手,围绕培养目标搞基地建设、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实验实习基地为教学服务的职能。
(七)科学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科学合理地评定学生的实验实习成绩,可以激发学生的动力,创建良性竞争机制。一方面,采用先进的带有计算机管理能力的实验设备,直接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由计算机给出实验成绩,另一方面,采用平时考核和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平时的实验态度、实验能力、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30%左右,而实验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左右。考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实际操作、答辩、设计、笔试、写实验心得等等。从而,能够合理地评定出每个学生的实验成绩[4]。
(八)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制定集体听课制度、教学督导机构评课制度、学生实验实习报告展评制度、教学日志检查制度、学生代表网上评课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反馈体系等方式,收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资料,综合分析评价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结果、奖惩及津贴等挂钩。有效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教学秘书工作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篇十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就影响外语教学质量提出过五个因素和一个公式,五个因素是,国家对外语教学的政策;学生的来源和素质;教材的质量;教学环境与条件、教师的素质。这五个因素中的前四个因素均为可变因素,而第五个因素―教师的因素则是决定因素,一个公式是:
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教法(3分)+环境(4分)×教师]。
这个公式是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在决定外语教学质量中,学生、教材、教法和环境的总和为10分,教师因素的分值越大,其乘积就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从这五个因素和一个公式,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师的素质是决定外语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可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老师的作用举足轻重。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英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尤为重要。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须有一桶水,也就是说,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准,并能比较自如地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否则,即使有一部好的教材,也会发生“一部好经被歪嘴和尚念歪”,就像演戏一样,一个好剧本固然是一出好戏的基础,如果没有好的导演兼好的演员,仍然不会取得好的效果,所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老师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提高老师的素质,培训老师的能力和业务水准,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学校培养教师队伍的一件头等大事,如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比赛、培训、进修等手段,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准,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作为教师本人,良好的素质和教学能力也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要经过不懈的努力,花大精力,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并且不断给自己充电,虚心向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求得帮助和指导,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能力。除此之外,我还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敬业精神,因为只有拥有敬业精神,才会享受到“愉快教育”,才会努力的去探讨教学方法。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如果掌握不好教学方法,足以造成学生对学好英语会失去信心,可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老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多么重要,如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考虑的不是怎样加大英语学习的容量,而是尽量设计情境,让学生知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学英语不仅仅只是为了会说几句外国话,而是要把学习英语提高到一个高度来认识。中国与外国交往和沟通,学好英语是必备语言工具。学好英语能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扩大国际交往和合作,同时将我国许多优秀文化向国外传播。而且学好英语是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能否得到贯彻执行以及能否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知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学习目的,学生才会产生良好学习英语的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说英语老师的素质、能力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中学英语教材、教学大纲力倡中学英语教师运用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我很认同这个观点,我曾在青年老师公开课比赛中告诉同学们,学英语最重要的是多说、多讲,因为英语是说会的,而不是背会的,背会的英语充其量只能算一个哑巴英语。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语言,它的功能就在于人们能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简而言之,任何一种语言都只是一种交际工具而已。语言的这种功能决定了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应是一个交际的过程。语言学习只有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才能有所提高。
杰里米.哈默提出运用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具有三个典型特征,1、重视语言的结构(即语法和词汇)时,更重视其交际功能;2、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在具体的情景中运用外语的机会,在这种具体情景中,学生正在学习的外语是满足交际需要的工具,而且,最重要的是,判断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功能的有效性,而不是结构的准确性;3、教师的角色不再像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那样,是一个“统治者”“控制者”而是一个“指导者”甚至是一个“参与者”,显然,中学英语教师有必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外语的语法结构是不够的,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适当的情景中,对适当的人运用英语的能力,而不是停留于对各种语法结构掌握的这一水平上。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理论上说,“教无定法”,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当是个教育艺术家。
作为英语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英语知识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擅长运用黑板画,系列图片等简笔画,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积累韵律性强的英语歌曲,用英语组织学生做活泼有趣的游戏,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种种策略的运用,都需要英语教师具备很好的适应能力和极强的灵活性。当然,这是一名优秀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但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更新,随着教学的改革,思想观念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转变,不能停留在一层不变的教学模式上。灵活适当的运用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均衡各种教学活动,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英语教师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以上综述,充分说明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具备了较高素质和能力的英语教师,也只有具备一定素质和能力的英语教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英语能才,高质量的英语教学在于高水平的老师,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于学校的培养和高度重视。
教学秘书工作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篇十四
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学应打破以往的传统,改革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新思维,推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承载着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双重培养任务。语文课是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不但关系到文化基础知识的传承,而且牵涉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语文课的处境十分尴尬。曾有一名语文教师这样说过:“跟外语相比,我们语文甘拜下风。”确实,大学生重视外语学习而轻视汉语学习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因为学习经验告诉他们:只要能认识一两千字,稍具分析能力,多看几本课外书,即使上课不认真听讲,也可让试卷上的分数不下于六七十。于是,对语文的新鲜之感、喜悦之情就荡然无存了。这导致我们的语文教育到了高中就终止了,很多大学生到大学毕业,语文也仅仅是高中水平。为扭转这一现象,把学生在多年语文学习中被打消的兴趣重新建立起来,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结合自身高职语文教学的实践和体会,对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创新教学思路,活跃语文课堂。
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以课堂为主阵地,多管齐下,多方渗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1.1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将语文课与其专业特性紧密结合起来。如在中药专业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侧重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着重介绍文献中与专业相关的背景知识,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更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好铺垫。再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独特的价值,并结合古典诗词挖掘新意,在产品的设计中将淡雅的中国文化孕育其中,使传统的诗歌艺术为现代设计提供丰富的营养,提高艺术设计的档次。这样就使学生感觉学习到的内容是和自己的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对自己的专业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1.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作品的赏析,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大学生学习语文课,最主要的目的是欣赏、感悟文学作品,以陶冶情操,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媒体极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用集图画、声音、文字、动画于一体的课件呈现,或用音乐渲染,让教学有声有色。课件中将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糅合在一起,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直观而形象。这样不仅能丰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能有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取得思想启迪、人文熏陶、写作借鉴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
1.3拓展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语文课堂知识。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文学之作,但不少高职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上课听不懂,不能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针对这种情形,教师可以适当拓展教学内容,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探究课文中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借助一些和课文相关的历史故事、历史背景来激活课堂,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学习诗歌《将进酒》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入作者李白的介绍,介绍他的经历、为人、才情,使得学生对作者产生崇拜心理,因为喜欢作者,所以想学习他的诗歌,达到“爱屋及乌”的效果,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丰富的内涵。
1.4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创设精神家园。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给我们留下了《诗经》、《离骚》、《古文观止》、《四书五经》等流传千古、振聋发聩、孺幼皆知的千古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古典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同时打破时空的界限,与古代文人学者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启发式、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营造积极的读书氛围,同时抓住各种机会向学生讲述名作家的故事,古代成语故事,文学典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去读。使学生在阅读古典名著中感受生命价值的升华。
2拓展课外领域,提升学生素养。
一直以来,语文教育界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单靠课堂教学、学科教学是不够的。所以我们教师应注重外部环境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设计课外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2.1通过开展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经常邀请校内外教授学者开设讲座,使同学们在文坛大儒幽默风趣的演讲中获取知识,涤荡思想。让学生对语文与中国文化有感性和系统性的了解,学会欣赏文学与文化精品,提升文化品位,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例如开设国学经典大讲堂,感受古人情怀,培养爱国情操。通过讲座、报告鼓励学生诵读经典诗文,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和祖国的血脉相连、生命相依,潜移默化地熏染学生的爱国情怀。
2.2注重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工作,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语言最基本的功能是交流,教师应定期对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开设普通话的培训,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提升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不断强化学生的口语训练,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战胜胆怯、提升勇气和胆量,使口语训练成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活动。针对这一特点,经常举行辩论会、演讲比赛等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其思维、锻炼胆识,而且还能培养其公众情感。
2.3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只有通过参加活动、亲身实践,才能对知识有深刻的领会与掌握。通过参加各项活动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灵魂,而且能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2.4在新的形势下,高职语文教学应当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模式,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人才培养的新挑战。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成熟,不断进步,使语文课堂真正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为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及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秘书工作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篇十五
现如今高校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教学的高质量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很少和教师进行沟通,从内心深处体现出自卑感。所以说,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很少会了解到学生们的内心。在教学方式上很难达到标准。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们加强对学生的了解,采用成功教育理论的方式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成功教育从本质上就是指教师通过某种方式来对学生的成功动机进行激发,进而指导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们按照自身的目标来进行努力。现如今,成功教育理论已经被很多院校采纳,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1.成功教学以良好的师德为前提。
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上可以看出,在课堂上,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但是,由于入学时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和完善,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改进。教师要处理好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要改变传统的学生服从教师的现象,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就是良好的师德,只有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为成功教学理论的实施奠定基础。
2.要做到尊重和信任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学生们之后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感,才能够和教师产生情感和知识的共鸣。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信任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同。如果教师采用和蔼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必然会提示学生们学习的信息。让学生们可以将自身的观点提出,提示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3.营造良好氛围,活跃学生思维。
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自由发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的愉悦环境,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让学生从成功中尝到甜头,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4.调整教学目标,创设成功的前提条件。
调整的原则是:从职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前社会对职高毕业生语文能力的实际需要,有效体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大纲》基本要求,争取学以致用。
5.以学生为主体,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法和学法。
5.1订好教学目标。
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即在规定的教时内要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及方法等;二是达标程度,即学习这些内容应该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目标的确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和教育效果。
5.2实行分层教学。
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地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层次,引导学生不断接近目标。
分层的数量、设多少台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原有水平为基础,跳一跳,能攀登,这样的“级差”是合理的。“级差”太小,学生不用花多大力气就能“上去”,缺乏挑战性,难以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积极性;“级差”太大,学生几番跳跃,撞得“鼻青脸肿”,依然掉将下去,这当然是教学的失败。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开始阶段以“小步子”、“多台阶”为宜。一般来说,一堂课分三、四个层次是适当的。
分层教学中要贯彻“举一反三”的原则。集中精力教好典型范例,再放手让学生模仿练习,先集体训练,由几个成绩好的学生率先独立尝试;然后可分小组训练,由骨干带动小组成员;最后让全体学生各自独立完成。这样由“点”到“面”,点、线、面结合,教得扎实,学得巩固。
5.3强化语文素质训练。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独自讲解占了统治地位,忽视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而许多知识要牢固掌握,要转化为能力,则非学生亲自实践不可。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强化语文素质训练。要扩大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面,使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
5.4及时进行反馈调控。
反馈的意义在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调控教学要素。如果学生学得好,教师可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如果学得不好,就应采取措施,调整教学进度,重新安排环节,设法当场补救。以往学生学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了问题、困难不能及时反映,教师较得盲目,学生的问题则日积月累,积重难返,因而学习一再失败,于是,这些学生也就成了学习困难学生。
5.5开展扩展阅读。
成功教育的语文学科在课堂教学结构方面的一个大胆改革是开展扩展阅读,就是让学生到阅览室阅读各类报刊书籍,使学生了解到,学习语文,除了课堂和教科书外,还有课外阅读这一极其广阔的天地,可以到课外书籍这个知识宝库中去汲取营养。
5.6鼓励学生在尝试学习中增强成功体验。
成功教育的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尝试欲望。如在教白居易《琵琶行》之前,先带领学生寻找有关白居易的传记故事,让大家对作者作品有所了解,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通过交流,白居易的生平及其写作《琵琶行》时的状况使学生如见其人。这样,一些学生根据现代文中的故事,参考课文中的有关注释,大致上就能翻译了,且正确率颇高。
6.重视鼓励性评价,促使学生“成功”
笔者认为当学生回答了问题,教师应及时地给予适当鼓励与评价。另外,教师在批阅作业时,批不批鼓励性的语言,效果完全不同。我教过的一个男学生,语文基础很差,可学期刚开始第一次交上来的作文却行文如流水,显然是从别处摘录的结果。当我在作文上做了如下批语“你的眼光不错,发现了一篇好文章,要是你能模仿写一篇,就更好了”之后,情况大有改变,以后每次这位同学均能自己写作,按时上交作业,而且完成情况不错,文中也能写出一些佳句,平时也更爱向教师请教问题了。
7.总结。
【参考文献】。
[2]刘京海(策划),陈德华(著述).《成功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一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