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模板20篇)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模板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05 23:24:02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模板20篇)
    小编:文锋

教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一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实施。教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编写教案,小编整理了一些教案模板和示例。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模板20篇)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篇一

1.出示算式:4+6+9和2+2+2.

(1)要求学生找出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2+2+2这道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那么2就是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板书).

(2)数数看是几个2相加?(3个)。

2.出示算式:5+5+5+5.

提问:这个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吗?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几个5相加?

3.要求学生说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

教师小结:这些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板书)。

揭示:用加法列式,算式很长.

5.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使这些很长的算式缩短.这个方法叫乘法(板书).

教师出示教具加号“+”,然后向右旋转成乘号“×”,贴在黑板上.

6.介绍乘号“×”及其写法.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篇二

(一)教学2×3=6.

1.出示小花图.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例5桃子图例64×3-2=。

一共有多少个桃?

3+3+3+2=113×3+2=11。

(1)先出示2朵.提问:你们看,这是几朵小红花?(2朵)我们把2朵小红花看成一组.然后再出示2朵,又出示2朵.

(2)提问:一共摆了几组小红花?(生:3组.)求一共有多少朵小红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板书:2+2+2=6)。

2.教学用乘法计算.

(1)这道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生:相同加数是2.)写乘法算式时先写相同加数“2”,再写乘号“×”.

(2)数数看这是几个2相加?(板书:3个2)乘号后面写“3”,这个3叫做“相同加数的个数”.(板书算式:2×3=6)。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篇三

本节课我将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三方面来叙写学习目标。

1、基于课程标准。

2、基于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也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基于学情。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乘法并不太陌生,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能背出乘法口诀,但对于什么是乘法,乘法的作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乘法和加法是否有关系,学生不太清楚。这就需要给学生搭建认知的`桥梁,创设具体、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学生自己的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

学习目标的叙写。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会列出同数连加算式,会把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通过观察,认识乘号,会正确地读出乘法算式。

学习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学习难点:探究乘法的意义。

二、说评价任务。

1、通过观察情境图能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列出加法算式,把加法算式归纳为几个几,会用乘法算式表示,并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结合乘法算式,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说学习流程:

为了达成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在此学习流程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景十分必要。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认真观察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第二步: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第三步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3、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我也有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提问题的好习惯。

环节(二):探究新知,渗透意义。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为此,我分三步进行教学的:

活动一、教学例1,感受同数连加。

第一步:老师引导学生先解决小飞机里有多少人?的问题。

出示课件学生再认真观察小飞机里的数学信息独立思考列出同数连加算式。

教师板书:5个33+3+3+3+3=15。

教师提问几个3相加?这里的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突出个数和相同加数。

第二步:知识迁移,用上述方法解决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教师板书:

4个66+6+6+6=24。

7个22+2+2+2+2+2+2=14。

教师提问每个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6、7、2分别表示什么?再次突出个数和相同的加数。为改写乘法做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学习读写乘法算式。

第一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教师直接说出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就可以用乘法来计算。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第二步:引导学生分析最后一个加法算式:加数都是几?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

学生回答,师边板书边总结:7个2相加就可以写成7×2=14,或2×7=14。教师提问算式中的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教师小结加数相同的加法改乘法必须是用相同的加数和个数相乘。

第三步:认识“×”并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教师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第四步:知识迁移学生根据以上方法列出下面几组乘法算式并读出。

环节(三)闯关比赛,巩固新知。

第一关、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写出乘法算式,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做一做第一题)。

第二关、看图填一填(做一做第二题)。

第三关、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做一做第三题)。

第四关、读一读(练习九第四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新知、理解乘法意义,我将练习设计成了学生喜爱的比赛形式,淡化了“练”的痕迹,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乐在活动”中。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篇四

1.填空.

(1)3×4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2)4×3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2.看演示图,叙述图意,再说出乘法算式.(用投影演示)。

(1)苹果图:有5个盘子,每个盘子放3个苹果.

(2)苹果图:有3个盘子,每个盘子放5个苹果.

(3)青蛙跳格图:第一回,每次跳5个格,跳3次.第二回,每次跳4个格,跳4次.(学生回答后,再问一问4×4前面的4表示什么,后面的4表示什么.)。

3.“送信”游戏.(详见探究活动)。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篇五

通过直观,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具体采用以下模式:

动手操作、叙述图意(感知阶段)——列加法算式,观察说出加数的特点(建立表象)——写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师生共同摆红花,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2)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3)学生看图说图意,独立写乘法算式。

(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

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2+2+2=62×3=6。

3+3+3+3=123×4=12。

4+4+4+4+4=204×5=20。

(1)让学生看一看这三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让学生比一比这两种算式,哪一种比较简便?

(3)让学生说一说"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个结论。

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1.做课本pll0“做一做”的第1题。

2.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

2×33×2。

3.根据乘法算式,有节奏地做拍手游戏。

2×65×2。

4.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戏。

4×33×4。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上面这组生动有趣的有梯度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学到哪些方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篇六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4、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理解乘法的含义。

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这节课我们学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简便运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4、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自学指导:(一)。

(一)先学。

1、观图回答题:

1)有几架飞机,每架有几个人?一共有多少人?

2)有几节车厢?每节有几个人?一共有多少人?

3)过山车有几个座位?每座位有几个人?一共有多少人?

(二)后教。

1)有几架飞机,每架有几个人?一共有多少人?

有5架飞机,每架有3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人?

3+3+3+3+3=15(人)5个3相加。

2)有4节车厢,每节有几6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人?

6+6+6+6=24(人)4个6相加。

3)过山车有7个座位,每座位有2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人?

2+2+2+2+2+2+2=14(人)7个2相加。

4)观察我们写出的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四、自学指导二。

(一)先学。

1)7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成()或()。

2)这个乘法算式怎样读?

3)加法算式中没有7,7是怎么来的?7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二)后教。

乘法的读作和各部分的名称。

乘法算式:2ⅹ7=14读作:2乘7等于14。

或7ⅹ2=14读作:7乘2等于14。

乘号。

7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2表示相同的加数。

六、当堂训练:

做一做第48页的三道算式题。

1、写加法算式。

2、(8)个(4)。

加法算式:4+4+4+4+4+4+4+4=32。

乘法算式:4ⅹ8或8ⅹ4。

3、练习(九)第一,第三题。

八、板书:

相同加数相加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3+3+3+3+3=15(人)5个3相加3ⅹ5=15(人)或5ⅹ3=15(人)。

6+6+6+6=244个6相加4x6=24(人)或6x4=24(人)。

2+2+2+2+2+2+2=14(人)7个2相加7x2=14(人)或2x7=14(人)。

读作:2乘7等于14。

读作:7乘2等于14。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篇七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

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

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

3、教学难点把握不好。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一节课是认识乘法的起始课,使学生学习并运用乘法口诀的基础,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在平时计算过程中经常见到几个几相加,却并未真正的运用过。所以,这一节课就是培养学生认识到加法与乘法关系的一个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学生们的掌握总体不错,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篇八

1.通过直观和操作,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知道乘法算式的含义.

2.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会正确地读出和写出乘法算式.会正确地叙述乘法算式的意义;还要会用学具摆出乘法算式的含义.

3.培养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考方法.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篇九

学习本小节后,对后面学习较难的6、7、8、9的乘法口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且对于学生的运算能力、推导能力有进一步的帮助。学生能够背诵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掌握“读作”“写作”的不同要求并能够理解每个乘式的含义。本节的内容在教材中起着主导的地位,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了5的乘法口诀,而在此后,又要学习更难的6、7、8、9的乘法口诀,所以这节既有承前的作用,又有了启后的意义。

1、使学生熟悉2、3、4乘法口诀,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1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一、复习。

1、开火车,对口令。

2、背一背。

二三()五五()四五()三三()。

二二()三四()三五()二五()四四()。

[设计意图]巩固2~3的乘法口诀,达到熟练运用。

3、填一填。

5×3=。

×5=10。

×5=25。

×2=10。

4×=20。

1×5=。

×5=15。

×5=20。

×=25。

5×=30。

[设计意图]用新颖的复习手段,来帮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4、算一算。

1)两个因数都是5,它们的积是多少?

2)摆一个需要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要多少呢?

[设计意图]用文字或直观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列式计算。

a、2乘3得几?

b、3个4是多少?

c、5个3的积是多少?

d、两个因数都是4,积是多少?

e、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此练习是为巩固乘法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篇十

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7页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飞机图、游乐园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数学小精灵邀请我们去儿童乐园玩儿。(想去吗?)。

二、自主探究。

1.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出示飞机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出示信息:每架飞机上坐了3个人,有5架小飞机。

出示问题: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下来。

师:我们来读一读这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加数相同,都是3)。

师:我们一起解决了小飞机这个问题,回想一下,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出示:先观察——再提问——最后列式解答。

师: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游乐项目来研究,活动前先一起来看一看小精灵给你们的(活动建议)。

2.强化相同加数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突出乘法的意义。

师:接下来我们要分享一下研究成果了,有研究小火车的吗?

a.小火车。

观察:每节车厢里都有6个人,有4节车厢。

提问: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列式:6+6+6+6=24。

b.过山车。

观察:每个位置坐2个人,有7个位置。

提问: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列式:2+2+2+2+2+2+2=14。

3.感受学习乘法的简便性。

(出示精灵话语: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师:7个2相加用乘法表示可以写成2×7=14。

(教学乘号)(教学读法)。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道加法算式和这道乘法算式有什么联系?

师: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

师:你能把其他几道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师:刚刚的20个2相加,你会用乘法表示吗?写一写。

c.木马。

观察:3个木马上有3人,1个木马上有2人。

提问:木马里一共有多少人?

列式:3+3+3+2=11。

师:这个算式和前面的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师:那什么样的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三、巩固练习。

1.第一关:说一说。

()个()。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第二关:分一分。

()个()。

乘法算式:()×()。

3.第三关:改一改。

2+2+2+2+2=()×()5个2。

5+5=()×()2个5。

四、课堂总结。

静下心来想一想,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篇十一

1.摆一摆,列算式。

接下来请小朋友4人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小圆片先摆出几个几,再写出乘法算式。

(要求一人摆,4人写,然后读一读。每人摆一次。)。

2.看算式,写乘法。

你们的本领可真大!写出了各种各样的乘法算式,下面看谁能最快的把这两道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指刚开始的2道连加算式)。

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6+6+6+6+6+6=56。

8+8+8+8+8=48。

3+3+3几个3?(10个3)板书:10个3相加=103。

6个8相加=68。

那么刚才遇到的麻烦100个4相加现在你有办法了吗?板书:1004或4100。

学了乘法之后你觉得怎样?是在求什么样的算式时简便多了?

板书: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刚才大家举了那么多例子,现在让老师也来说两道好吗?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篇十二

1.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2.能正确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加法算出乘法算式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一、认识几个几相加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提问:谁能用算式来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书:2+2+2=6)

迫问:这是()个2相加得6呢?

提问:谁能用算式来表示小鸡一共有多少只?(3+3+3+3=12)

追问:也就是()个3相加得12呢?

讨论: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中的加数点,(小组讨论)

小结:算式中的几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2、生活中几个几相加的例子。

谈话:第一个算式的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的加数都是3,它们都是相同的数相加。像这种相同的数相加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1)一双筷子有2根,那么4双筷子有多少根呢?怎么列式?(板书:2+2+2+2=8)

提问:这个算式是表示()个()相加得8呢,

(2)每组都是4个小朋友,像这样的3组个小朋友?怎么列式?(板书:4+4+4=12)

提问:这个算式又是表示()个()相加得12呢?

3.从不同的`角度感知几个几相加。

(出示5×3排列的玩具娃娃)谁知道这儿一共有多少个玩具娃娃?

提示:横着看是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板书:5+5+5=153+3+3+3+3=15)

3个5相加5个3相加

迫问: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管是3个5相加.还是5个3相加算出的都是玩具娃娃的总个数,结果都是15个。

二、初步认识乘法

1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第69页例题情境田)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6张电脑桌呢?9张呢?用你学过的方法试着计算,并把算式写下来。

谈话: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列出9个2相加的算式太麻烦了)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用乘法计算。(揭示课题:认识乘法)

2.写、读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介绍:像4个2相加(2+2+2+2=8)可以用乘法算,写作:4×2=8或2×4=8(板书);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其中“×”是乘号,4和2都是乘数,乘得的结果8叫做积。

完成第70页“想想做做”第3题。

3反思乘法的意义。

思考:4个2相加,是怎样用乘法算的?反过来4×2=8和2×4=8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学生讨论)

小结:4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三、加棵对乘法的认识

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1题的第二幅图。

2.摆学具,写算式。

教师摆出两堆花片,每堆3个。

提问:老师是怎么摆的?也就是摆了几个几呢?怎样列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让学生按下面的要求摆一摆花片。

(1)每堆摆2个,摆4堆。

(2)每堆摆4个,摆2堆。

启发:你摆的是几个几?如何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呢?让学生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2题的填空。

讨论:比较两种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得出:无论是求4个2或者2个4,都可以列成4×2或2×4)

小结:求几个几相加,用乘法算比用加法算简便。

4.拓展练习。

(出示课本第69页上“试一试”的跳绳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提示:从“甩绳”“跳绳”等不同的角度来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甩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2)跳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3)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启发:求甩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求()个()相加,列出的乘法算式是()×()。

追问:谁能解决其余的两个问题?

四、全课总结(略)

说明“认识乘法”这节课的设计,首先安排了一定量的、具体生动的有关“相同加数相加”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几个几相加”,并且通过强化“相同加数加法”的认识,找准学习乘法意义的起点;然后引导学生在既能用加法又能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情境中,获取信息、激活思维,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反思,逐渐形成了“几个几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的认识;最后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接受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基本含义。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篇十三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

谈话法,讲授法。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

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

2、提问题。

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条鱼?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2+2+2=6(朵)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个)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

生1: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生动手写: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你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生说,师判断

2、出示图:师说题意,生填写,集体订正。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转载自 WwW.KaoyANMijI.CoM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用的解决方法,然后着重认识几个几连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篇十四

本课基于《数学课程标准(20__年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符号产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再创造的数学活动引出乘法运算,在理解与运用符号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符号的简洁性、抽象性与统一性,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1-3。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生成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预设的学习路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沿着“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的教学程序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及区别,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观察、分类、尝试、抽象等数学活动,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中发现问题。

1、生成算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列算式。

2、观察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分类中提出问题。

1、算式分类:让学生将算式按照加数是否相同进行分类。

2、提出问题,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尝试中分析问题。

1、尝试创造。

出示情境:怎样准确而快速地表示出“20个3相加”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谁的办法好。

学生尝试用符号以自己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2、有序展示。

预设方法一:3+3+3+......3。

预设方法二:20个3相加。

预设方法三:20x3。

四、抽象中解决问题。

1、方法比较:引导学生对生成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

2、符号统一:通过观察与比较让学生明白数学符号统一的必要性。

3、强化抽象:让写出“20x3”的学生阐述“是怎么想的”。

4、揭示课题:在解决加数相同的加法计算时,我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课题)。

5、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五、沟通中整体建构。

1、看图写出算式。

2、看图提出问题。

3、看式想象图形。

四、总结中拓展延伸。

1、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只是初步地认识了“乘法”这个新朋友,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和它成为亲密的好朋友。

2、延伸。

板书设计:

乘法。

【设计思路】。

一、关注设计的理念,引领教学的思路。

在课标20__年版倡导“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本课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起点,首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驱动学生学习乘法的需求。而后“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认识乘法的产生的必要性,进而在具体情境中,尝试解释与应用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二、关注学生的学情,把准教学的起点。

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状况,才能沟通教与学的联系,明白教师要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

1.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

三种版本教材分别创设了不同主题情境图。

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

我们看到不同版本教材教学情境图虽不同,但设计意图一致: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中挖掘学习新知的动力。这就说明本课学习情境的创设应立足于这一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就如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设计贴近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为低年级的学生架设生活与乘法学习的桥梁,进而认识乘法。

3.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师认为最好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学生掌握了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正如课标中指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是“拍板者”。应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在逐步地分析、调整中帮助其完成正确的认识。

三、关注经验的积累,沟通数学的“形与式”。

算式想像生活情境”等数学味十足的活动,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数学模型”——“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更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同时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不断积累着各样的“经验”,有活动当时的经验,还有延时反思的经验,有学生自己摸索出的经验,也有受别人启发得出的经验。这些经验不断地转化和建构为属于学生本人的东西,从中获得并积累可贵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关注思想的感悟,传递教学的力量。

《数学课程标准》(20__年版)认为数学课程固然应该教会学生许多必要的数学知识,但是绝不仅仅以教会数学知识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据此,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其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数学模型,初步感悟数学建模的思想;在解决生活问题时引导学生将加数相同的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思想。而贯穿本课始终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形与式的对应、比较与分类,“以形助数”!让学生对乘法学习达到理解的目标层次。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篇十五

人类接触数学是从数数开始的,由数数发展到用加法来进行具体运算比较顺利成章,而由加法运算过渡到乘法运算则是一次质的飞跃。乘法的出现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创造,这体现为:

1、简化意识的形成。前人在做大量的加法时,不自觉的关注到加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加数相同的加法,一类是加数不同的加法。加数不同的.加法必须把所有的加数都罗列出来,而加数相同的加法是不是可以有一种简便的表示方法呢?正是这样一种质疑反思促使了更简便的方法(即乘法)的形成。

2、思维视角的变化。在乘法出现之前,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他们所关注的都是整体里的具体数量,如这边有5个人,那边也有5个人。这属于同一层面的视角,而乘法则必须既注意到整体里的具体数量(每边5个),同时还关注到整体的个数(有2边),这可谓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思维视角发生了变化,显示出思维层次的提升。

有史料表明:人类几万年前就学会了用加法,而用乘法则是近几前年的事。既然人类掌握乘法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那我们教“乘法的初步认识”就不可能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对于学生而言,初次接触乘法,好似大海中的一艘没有航标航船,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前行。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重体现数学文明的探索历程,要返回知识生成的原始状态。尽量要让学生能向前人那样经历“做乘法”的探究过程。

我在以前的教学中,最擅长的就是扮演“先知先觉”的上帝角色。因为我已经知道了乘法的存在,所以我在教学时总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很快的获得这一知识,而不是让学生回到知识生成的原生状态,让学生把相关的知识创造出来,也就是说,我的教学一直是一种“为我”的状态,而不是“为他”的状态。说明我常常是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而不是站在学生认知心理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篇十六

1.知识与技能: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

重点:初步理解乘法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比较简单,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式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一)情景导入。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数学信息,师生互动,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新课。

(二)新课讲授。

1.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

首先出示小飞机情境图,引导学生开展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发现加数相同,都是3,并强调5个3相加。

然后出示小火车情境图,引导学生开展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发现加数相同,都是6,并强调4个6相加。

首先出示过山车情境图,在充分理解图意,并列出加法算式后,追问:如果是10节车厢、20节车厢,算式如何写呢?然后介绍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并介绍乘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认识乘号。最后对比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次感受乘法的简洁性。通过追问“2×7=14”的算式中,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把图一、图二的两个加法算式用乘法表示,并请同学到黑板板演。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收获: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简便的乘法来表示。教师评价并总结。

作业: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篇十七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乘法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教材学情:

本节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学习本节课是为以后学习表内乘法打下基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加减法,也学习过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策略,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但对学生来说,乘法这个概念较难确立,因此需要在大量情境中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乘法的含义。

根据以上教材学情分析,遵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初步体会乘法含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伙伴交流合作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含义。

教法学法:

目标就在前面,要突破还要在教法学法上下一番功夫。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法上,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结合新课改要求,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方法。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为本。在学法上,我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结合教法学法,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

我将出示课件图片,创设情境,班级去游乐场玩,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结合旧的加法知识引出新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二个环节:探究新知。

1、从课件回到学生身边,由远到近,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出相同图形,写出加法算式。

2、小组交流总结黑板加法算式相同点,引出乘法,教学乘号、读写乘法算式。

第三个环节:巩固提升。

我将设置第一题基础题,第二题提升题;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巩固新知识。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

在此环节中,我将设置畅所欲言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都收获了什么?

第五个环节:作业布置。

在家里用小棒摆出多个相同的图形,并画下来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收获和爸爸妈妈分享下。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包括课题、知识点。板书重点突出,简洁明了,能帮助学生清晰理解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篇十八

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一节课是认识乘法的起始课,使学生学习并运用乘法口诀的基础,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在平时计算过程中经常见到几个几相加,却并未真正的运用过。所以,这一节课就是培养学生认识到加法与乘法关系的一个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学生们的掌握总体不错,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篇十九

师:(出示课件)听说今天是小猴的生日,我们一起祝小猴生日快乐,(拍手4下)。

刚才你们都拍了几下手?2个人拍了几下?你是怎么算的?

3个人呢?板书:4+4+4=125个人呢?板书:4+4+4+4+4=20。

100个人呢?写完了吗?(这么长的算式怎么写得完呢?)要几个4相加?

板书:100个4相加。

看来用加法算有麻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它专门能解决刚才这样的问题,比一比看谁认识的最好。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初步认识教案篇二十

1、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的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4.教学过程:

步骤师生活动修改意见。

1、口算。

2.2+2+24+3+23+3+3有几个加数?加数相同?

2、准备。

出示情景图。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想摆什么,就摆什么。摆好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把算式写出来。让各组把每个加数相同的等式写在纸上。让学生通过观察等式,找出他们的共同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说明:算几个同数相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别的方法:乘。

步骤师生活动修改意见。

解决问题。

3、新课。

摆图形游戏。

交流。

学习乘法。

尝试。

4.练习。

5.总结法。

举例:3+3+3+3+3+3=18。

6×3=18。

让学生尝试将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交流。

练习、总结。

教学反思。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