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太多的变数,我们不得不随机应变。写总结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以使总结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四年级中秋作文350字篇一
皎洁的月光,射在了宽阔的院子里……这一天,正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早上,我们一家早早地回老家陪爷爷奶奶一起过中秋。我们老家过中秋的习俗就是烧塔仔、摇状元、吃月饼……我和小伙伴们相约一起搬砖头来盖塔仔,大家都聚在院子里。
晚上的月亮是格外地明亮,格外地皎洁。月光照亮了高高的楼房,照亮了大街小巷,照亮了家家户户。我们搬来柴草和盐,把柴草放到塔里烧,再往塔里撒一些盐,哇……‘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那火花如繁星、如娇花,它是那么地美丽呀!我们捂着双耳,纷纷闪避,却也有止不住的冲动与兴奋,‘噼里啪啦’是瞬间的,但,在我们心中已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接下来,我们围着大桌子,开始摇状元、吃月饼、赏月亮,兴奋的我举着茶杯对着月亮脱口而出,念起了宋朝苏轼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此时响起了一片掌声。我抬头一看是爷爷奶奶和小伙伴们在拍手叫好,不由得我一阵脸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是团圆的,是快乐的,是有趣的!我在老家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节!
四年级中秋作文350字篇二
我是烹饪学校大厨精英班的一名学生,这个中秋节我要回家为父母做一顿中秋饭。早早的我就起床,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准备从学校出发回家过中秋,我没有告诉父母,我想给他们一个惊喜,我对他们说的是我假期期间要在这边打工,不回去了。
还故意打电话对妈说,想吃她做糖醋排骨和红烧肉,把母亲能做的菜统统说了一遍说我都想吃,可是回不去了,只能等过几天回家再解馋。说到这里我自己都偷偷的笑了。在家里附近的菜市场我按照烹饪学校老师们教的那样去买了很多做菜的材料,今晚我要为父母做一顿饕餮盛宴。
当我打开家门的一刹那呆住了,家里的桌子上摆了满满的一桌菜,每一样都是我在电话里跟妈妈说的,当时我的眼泪止不住就留了下来。
这时候爸爸说,你以为你的小伎俩能骗到我们啊,一说吃我们就知道你要回来。吃着母亲做的菜和他们聊着我在烹饪学校的点点滴滴,父母看到我现在专心的在学厨师,感到很欣慰,这让我想起了一年前的自己。
高中毕业的我无所事事,也不愿意再去复读,浑浑噩噩的日子过了一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路要怎么走。
父母多方打听,一个高中毕业的学生学什么技术才能立足社会,得到最肯定的是学厨师,在和我商量后,我来到了烹饪学校开始我的学厨师的生活。
一转眼一年过去了,在烹饪学校的日子里我过得无比充实,也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感谢学校,感谢父母对我无尽的大爱。
四年级中秋作文350字篇三
月正圆中秋节到了,我们一家子忙里忙外的,准备着中秋节的到来。
一大清早,妈妈就打断了我与周公的约会,带着我去超市准备中午的大餐。来到了超市,我正想着要买些什么呢,妈妈就挑好了两个水灵水灵的大竹笋,我赶紧加入到了买菜的队伍当中。从超市出来,爸爸已经在超市门口等我们了。接我们回去后,我和妈妈一起清点菜的数目。不清不知道,一清吓一跳!我们买了2棵大白菜16元;0。8斤蘑菇10元;3块豆腐15元;1。5斤五花肉22元……总计312元!我不禁为那些钱感到伤心。
中午的大餐果然没有让我的肚子失望,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有红烧肉、清蒸大闸蟹、凉拌豆腐、清蒸鲈鱼……“开饭时间到咯!”随着妈妈一语令下,12双筷子“涌”向饭桌,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这是多么的令人高兴啊!
这个中秋节过的是多么的开心呀!我期盼着下个中秋节快点到来。
四年级中秋作文350字篇四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人们坐在月亮下赏月光,吃月饼。这不,趁着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也开始赏月光、吃月饼了。
我们全家围在阳台上,把大月饼分成几块吃。这时,我望了望天上的月亮,虽说“月到中秋分外美”;可今天的月亮周身围绕着“思念”的愁云。说到这里,我想起了远在他乡的好朋友——苗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描述了我的心情。
现在的月亮特别明亮,圆月像一只雪球高悬天中,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几朵轻纱似的云陪伴在它身旁,宛如仙女翩翩起舞。月光洒满了我的衣服,温暖着我的心。我的四周被月光照的雪亮,月光透过斑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挂下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
爸爸告诉我: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哪里面有黑色的影子,那就是广寒宫里的嫦娥、吴刚、玉兔与桂花树。
我凝神望着月儿,口里嚼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着月亮的传说,直到很晚很晚……。
四年级中秋作文350字篇五
从很小的时候,一个人拿着望远镜呆呆的站在房顶上眺望一轮皎月便是我的必修课,大概从十三的晚上开始,一天天看着那轮皎月更加圆满,心里好像也有个地方变得满满的,沉甸甸的。
而今年,十五的晚上,我一如既往的.站在高高的地方观赏着天边的月亮。不同的是,身边多了爸爸。已经很多年没有和爸爸一起过中秋了,简单吃过晚饭,我默默的拿起望远镜,爸爸跟了上来。
今年的月亮并不好,云层厚,月亮离我远远的挂在天上,泛着红光,即使是用望远镜也看不清楚。习惯了年年赏着皎洁的月亮直到后半夜,我不由得眼神黯淡了,心里空空的。出神了一会,却听到爸爸和妹妹的笑声由远及近,这才想起了被我忽略的爸爸。
“今天的月光还不有昨天,真没意思。”
“不是每一年都能天时地利,过节总有很多好玩的,想点儿别的吧。”
“嘭!”的一声,很清脆,远远的天空上边绽开了艳丽的花朵,从来没有在视野这么好的情况下看烟花,绽开的流苏状好像触手可及,我不禁眼前一亮,心中一股暖流划过。望着爸爸和妹妹激动的样子,我会心的笑了。
我们不能掌握天时地利,我却忽略了人和才是最重要的。人们并不是为了赏月而赏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而真正的悲欢离合,却是因为那月下的亲人。
再凝望那血红的圆月,发觉并不难看,心里依旧满满的,暖暖的。
四年级中秋作文350字篇六
首先我摆出了俩盘月饼,在这俩盘月饼中有一盘中有一个蛋黄月饼,我选出了爸爸和妈妈让他们蒙上眼睛自己选一个盘子吃月饼看谁可以吃到蛋黄月饼谁就可以先出字谜,只见爸爸一口就吃到了蛋黄月饼,于是他便说道:“长长藤上一棵瓜,一闪一闪真哈哈,晚上行人见了它,不怕走路踩到家。”我想:既然是晚上行人见了它,那这东西一定是晚上才有的,一闪一闪真哈哈,长长藤上一颗瓜.........哦,我想起来了石灯。于是我说出了我的答案,赢来了片片叫好声。
字谜游戏每年中秋节我加都举办一次,我都觉得有些腻了。哎,突然一个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吃苹果大赛。‘于是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人,他们都觉得不错,就连我们家的小狗旺旺好像也赞同我的想法似的,汪汪直叫。
好,既然我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那还不赶快开工。
我连忙去拿苹果盒绳子,把绳子记在苹果的梗上。
记好后,我先请爸爸,妈妈来做这个游戏。
我先让妈妈咬着绳,爸爸背搭着手去咬那个苹果,看在5分钟之类可否把苹果吃完。
哎,你看,爸爸真聪明,游戏规则是说不准用手,看没说不准有脚埃只见爸爸有脚扣住苹果,再用嘴猛吃。
没想到爸爸竟用了1分53秒就把苹果吃完了。
接着我想让爷爷,奶奶试试,看奶奶不敢,说怕把假牙咬掉,爷爷又不能蹲,我想着没关系啊!可以让爷爷咬住绳子,我来吃埃于是我便示范给爷爷看:我咬着绳子,告诉爷爷只要这样就可以了,看谁知在我准备放下的时候,旺旺一个飞跃就把苹果抢去了,好像在说:“让我试试,让我试试”只见它张开大嘴巴,可怎么也咬不着苹果,于是它又采用了第二种方法“抓”,只见它用爪子抓那个苹果,可评估还是不肯屈服,这下可急死旺旺了,它对苹果拼命的叫了其来“汪汪汪汪........”好像在说:“给你面子,不要面子”,可是苹果还是高傲的很,这可急死旺旺了,看它那滑稽的样子真是好笑。
于是我们便在旺旺的叫声中结束了今年的活动。
我珍惜去年的中秋,喜欢今年的中秋,渴望明年的中秋。不知明年的中秋又将带给我们家怎样的欢笑呢!
四年级中秋作文350字篇七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按照我们家乡的风俗,大人小孩晚上都要去摸秋。
什么是摸秋呢?就是中秋节这天的晚上,小孩子可以随便到别人家田里摘各种成熟的瓜果蔬菜,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都不会生气。如果拔到葱,就寓意小孩长大后会变聪明;如果摘到瓜,则寓意小孩以后吃喝不愁。
天黑了,圆圆的月亮爬上了天空,我们一群小伙伴在田里聚齐,拔一些蒜、青菜和白菜。听老人说,拔了这些东西,以后就变得能写会算,做人清清白白。
我和小伙伴们最感兴趣的是摘蚕豆,因为煮熟的蚕豆绵软香甜,好吃极了。我们一会儿在这家地里摘几把,一会儿又蹿到那家地里折几枝,没多久,就装了大半筐。接下来,大家剥豆荚、挖灶、支锅、捡柴、提水……很快就把蚕豆煮熟了。看着又软又香的蚕豆,我们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大家争着、抢着,不一会儿,一大锅蚕豆就被消灭光了。我摸着鼓鼓的肚皮,连声赞叹:“真好吃!”大人故意逗我们:“谁家种的最好吃?”“都好吃。”“哈哈哈……”大人们都笑了,我们也傻乎乎地笑起来。
摸秋真有意思。乐趣十足。
自己动手煮蚕豆,大家争着、抢着吃,讨论谁家的蚕豆最好吃.....这些场景多有意思啊!小作者不仅向我们介绍了家乡的风俗,还写出了情趣,写出了欢乐!
四年级中秋作文350字篇八
一年一度万家团圆的日子——中秋节到了,隆林新州镇民生社区西河桥街民在家门口举办第六届“百家宴·中秋联欢会”真是热闹非凡。
上午八点刚过,街坊邻居开始忙碌着:有的摆桌子,有的帮忙做菜,有的帮忙挂彩旗……无论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还是两三岁的孩童,都参与其中,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下午过后,四十多张桌子连行排。忽然,香气扑鼻而来,原来妇女儿童们开始上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了,真让人垂涎欲滴。上完菜,大家围坐在一起,品着一道道可口的佳肴,有的闲话家常,有的谈论着68年来新中国、隆林的发展变化,有的给孩子们讲述着中秋节的由来……整条街道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我奶奶忍不住笑着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今天真好,这样的活动最好年年办,我们全家都参加。”
晚饭后,随着鞭炮声响起,礼花在空中绽放,我期盼已久的中秋联欢会开始了,有节目的街民们化上妆、穿上演出服,开始为大家表演节目。街坊邻居们一边品尝着月饼、水果,一边坐在下边欣赏着大家自编自演的节目。首先是奶奶老人队的《欢聚一堂》开场,大家都为奶奶们的出色表演喝彩,都随着音乐节奏拍起手来。最受小朋友欢迎的《新生力量》街舞上台了,我都不由自主地跟着节拍动起来,接着是街民们最喜欢的原生态壮族山歌……掌声、喝彩声、欢笑声响彻整条街道。
西河桥八月十五活动,又一次让广大街坊邻居共同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增进了邻里之间感情。
四年级中秋作文350字篇九
在中秋的那一天,阳光明媚,鲜果飘香。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呀!既是中秋团圆的日子,又是丰收的日子。
下午,我们来到奶奶家过节。一路上,桂花的香味伴随着我们的左右,一路前行,就如一位美丽的仙女带随着桂花味的香水,尽情的喷洒。
天上的白云变化多端,一会儿像一头威武的狮子,一会儿像灵活的兔子,真是千姿百态。
到奶奶家了,我们把车停在了通往山上的小路。正好,姑姑他们正要到池塘边上走一走,我也跟去了。
我们走啊走,不一会儿就到了池塘边。啊!水是那样清澈,那样干净。小鱼在水里自由的游泳。岸上,几只鹅悠闲地坐在那晒太阳。渔民们坐着用木头坐的渔船在水面上捞鱼呢!
我们继续往前走,走到了山脚旁。我们在水边洗了个手。突然,有两只狗跑到了我们面前,大声的叫着。姑姑大喊着:“啊!有狼!”我听了,一边笑,一边回答:“那是狗啦!”
我们走到一座养鸡的房子,那里非常乱:玉米粒洒了一地,鸡羽毛掉了一地。在这些鸡中,还有五大只黑山羊。这些黑山羊非常害羞,人一接近它们,就往深山里跑。
后来,我们居然发现在池塘里有一条活的鱼!我反应迅速地用双手抓住那一条鱼。这条鱼的尾巴左甩右甩,甩得水花四溅,弄得我脸上湿湿的。姑父找来一根绳子,把鱼绑了起来。后来,我们拎着鱼,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晚上,我吃着自己抓的鱼,心里想:啊!今天我可真开心啊!
四年级中秋作文350字篇十
在一年的传统节日中,我最渴盼的,不是春节,而是中秋,最喜欢的,不是年糕,而是月饼。
老家在热带,热带的四季不明显,每年,当村口那个小卖部月饼飘香的时候,便知道中秋快要来了,尽管竹木还是那么蓬勃,天气还是那么燠热。
小卖部是镇供销社设在大队的一个分店,离学校不远,每天放学,不管口袋里有钱没钱,我都要到小卖部去呆一会儿,翻翻小人书,闻闻糖果的气息,打一回精神的牙祭。
中秋一近,月饼的香气就弥漫了整个小店,店里卖的,是清一色的广式月饼,月饼的馅儿,除了花生芝麻核桃瓜子外,还有当地人最爱吃的香料黑榄仁。月饼包装简单,十个一摞,用白纸卷着,月饼的油透纸而过,香气也跟着溢了出来。有人买了月饼,掰开来吃,那香气就浓得令人直咽口水。
那时我在念四年级,家贫,不到中秋那天,家里绝对不会买月饼,就是买,也只买一个,切成数块,几兄妹一人一角。
那天,我实在想过一下独自一人吃完一个月饼的瘾,就把以前的旧课本捆了,拿到大队收购站去卖了两角钱,之后就兴奋地扑进小卖部去买月饼,可那个自称童叟无欺的店主却给了我一个缺角的月饼,我哪里肯干?正同他理论,进来一个人,我一看,是班主任韦老师,她手里提着一捆东西。我跟她打招呼,她只点点头,之后对店主说,买一摞月饼。我拿了那个有缺角的月饼正要溜出去,韦老师说,等等。之后把手中的那捆东西提到柜台上来,我一看,却是我刚才卖掉的课本。韦老师说,再穷也不要卖书,你把课本卖了,以后考初中,拿什么复习?说完,她把书和月饼塞给我,走了。
那夜的月亮特别大,特别圆,特别亮,皎洁的月光,照在身上,照在心里,直到今天……。
四年级中秋作文350字篇十一
早晨9点起床,太阳还像往常那样散发着光芒,扩散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我睁开迷糊的眼睛,望了望窗外,阳光明媚。今天天气真好!
中秋节,名义上是一家人在一起赏月,实际上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饭。中午一顿家庭聚餐,晚上又一顿家庭聚餐。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唠唠家常,也许只有这个时候大家才是真的忘记了烦恼,开心的,纵情的享受中秋节带来的专属快乐。
夕阳像守财奴似的,收起了他最后的金子。夜晚来临,一轮皎洁的明月一下窜了上来。我坐在那里,望着窗外,今天的月亮是那么圆,像一个温柔的母亲,用柔和的光线照耀着大地。今天,有许多家庭团聚在一起赏月,可又有许多人孤身他乡,无法回家。不管是谁,月亮都没有丝毫的吝啬,月光和着清风,轻轻拂过每个人的心头。
也许有些家庭可以享受中秋,也许有许多家庭无法享受。可是那又怎么样呢?月亮不是公共的,每个人心中都有月亮。不管人们身在何方,总是可以品味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轮圆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