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并总结过去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总结要积极向上,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计划。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改变现状,实现自己的梦想。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一
大家好!
我是来#,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四年级的《设计你的课程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和教学总结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从内容上来看,这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四年级第五单元第八节的内容。该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在microsoftword中使用表格,并能对表格进行行、列、单元格等操作。
该篇课文在整单元教材的地位来看,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这一课既是对前几篇课文在word中熟练插入图片、艺术字等知识点的复习,又涉及到表格边框、底纹的设置以及如何绘制斜线表头等新知识的学习。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制作课程表,使学生熟练掌握word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
b、通过课程表的表头制作,让学生掌握表格中斜线表头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a、引入时,新旧课程表相互比较,用比较法激起学生尝试修改的愿望。
b、试一试,让学生看课文自学边框、底纹的设置,用探究法学习新知。(分组分任务探究,一组一个新任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继续保持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b、通过创设挑战任务(设置页面边框),进一步培养挑战意识;
c、通过亲手制作课程表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增强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重点:学会表格边框、底纹的设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继续保持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难点:绘制斜线表头时位置的调整。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在本课的导入中,我先出示一张没有修改过的课程表,
节次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1语文数学语文英语数学。
2数学语文数学数学语文。
3体育社会英语语文综合实践。
4英语美术美术品德与社会体育。
5自习音乐语文音乐活动。
6综合实践体育语文品德与社会活动。
(课程表1)。
再展示编辑修改过的课程表,
节次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上午1语文数学语文英语数学。
2数学语文数学数学语文。
3体育社会英语语文综合实践。
4英语美术美术品德与社会体育。
午休。
下午5自习音乐语文音乐活动。
6综合实践体育语文品德与社会活动。
(课程表2)。
让学生通过两张效果不同的课程表的对比,强烈感觉到编辑修改表格的意义、效果,从而引出本课教学内容:设计你的课程表。
(二)分析作品:
通过分析对比作品,学生会发现第二张表格比第一张表格增加了边框、底纹和斜线表头,直观地发现编辑修改了的表格更加形象、生动,从而体会到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三)尝试制作:
为了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我大胆地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主完成任务。这样,教师也有了充足的时间去进行分层辅导。
学生打开学习资料,学习设置“边框、底纹和斜线表头”。
分组尝试新知学习:
第一组尝试边框的设置。
第二组尝试底纹的.设置。
第三组绘制斜线表头。
(四)演示过程: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我让每组选一学生演示如何操作:
(1)边框设置。
单击工具栏上的“表格和边框”按钮,出现“表格和边框”工具栏。选择“边框线型、边框粗细、边框颜色、外侧框线”进行设置。
(2)底纹色彩。
单击工具栏上的“表格和边框”按钮,出现“表格和边框”工具栏。选择相应的单元格,利用“底纹颜色“按钮,为这些单元格设置底纹。
(3)斜线表头的制作。
选择“绘制表格“工具,鼠标指针变为铅笔形状,在表格左上角画出相应的斜线。
(五)再次制作:
学生打开学习资料中的挑战任务,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自由地设计自己的课程表。
教师给予学生提示,除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以外,还可添加图片,艺术字表名及页面边框等。
为节省时间,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图片素材。
(六)发展评价、拓展延伸:
选几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欣赏并根据评比标准(底纹色彩搭配、表格边框的样式、独特的创意、漂亮的页面边框)进行点评。
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功能展示学生有特色的作品,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发挥了聪明才智,设计出了很有个性的课程表,你们发现得真不错!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加上图片等,设计出更时尚、更酷的课程表,用打印机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
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谁有‘无机教学’法,我就会发现‘无水游泳’法!”,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硬件的支撑。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具有潜在的优势:教学内容直观、操作使用快捷、方便,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并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二
《奇异的绘画天地》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第二课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常用工具的基本用法,初步掌握“绘画工具箱”中前7种绘画工具的名称,使用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涂色”、“喷枪”、“刷子”、“取色”等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色彩是小学生在受到美术教育后最感兴趣的,它蕴涵了许多感性和理性的内容,如黄色象征宁静,绿色代表生命,蓝色象征高尚等,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绘画方法计算机画图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点,我才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画图功能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拓展“奇异的绘画”的丰富内涵--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画图知识教学提高课。
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画图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学习交流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或教师作适当个别指导帮助解决。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绘画工具箱”中前7种绘画工具的名称,使用方法。
难点:“奇异的绘画天地”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可用flash模拟一个场景),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是多么多姿多彩。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学生自己选择图画,要求注意工具的用法。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1、学生选择图画工具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
第二层次: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自我创作一幅体现自我个性的图画。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向老师求助来解决。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1)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
(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三
初次拿到教材,我分析后认为教材重点在于:
a、搜索引擎技巧的进一步提高;
b、下载网页到指定目录;
c、分类整理归类文件。
在备课与试教过程中,我发现这样设计,课堂容量非常大,每一块知识都只能是蜻蜓点水,没落到实处。
因此对重点的把握还需进一步分析、筛选。本册教材中“文件分类、整理”这部分知识已经多次出现,可以一笔带过。“保存网页”虽然是新知识,但对本册教材后面几课内容及本课后面环节的学习帮助不大,因此我把这部分内容改为“将网址添加到收藏夹”,这将对学生后面内容的学习有实际帮助,而且对学生今后养成良好的ie使用习惯也很有意义。
从教材1-9课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有较为丰富的上网查找资料的经验,但教材中并不曾涉及“关键词”提炼的要求与方法。教材11课已经出现了标点符号如“+”在关键词间的运用。
而关键词的准确提练更是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找到信息的关键,因此根据教材前后知识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会准确提练关键词。
2.分步引领,自主探究。
最初的教学设计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探索、对比,由学生体验、发现、总结提练关键词的技巧。
结果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除个别自学、总结能力强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不能通过自己的对比操作体验到关键词的提炼要求。
多次试教后改为教师分步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这一说法,对学生来说可能曾经有所耳闻,但具体内涵不清楚。
学生如果连什么是“关键词”都不知道,怎么能明确掌握有效提炼关键词的方法呢!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中教学过找“重点词”,而抓“重点”正是我们关键词提炼的关键之所在。
由语文课知识“重点词”引入,旧知顺利迁移,解决“关键词”概念问题。
接着让学生分步体验关键词数量与准确率间的关系,从而明确提炼关键的要求,顺利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提炼关键词技巧的学习提高搜索速度。
2.学会将网址添加到收藏夹。
3.增加对民族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会准确提练关键词,即关键词的选择能抓住重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分步引领、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任务导入。
出示:待完成的信息卡。揭题:丰富多彩的节日。
通过下例,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在2009年6月25日中国邮政发行《端午节》特种邮票1套3枚,依次名为()、()、()。”
二、解决任务。
(一)关键词技巧:提练关键词。
1.关键词即重点词。
(1)用“邮票”作关键词进行搜索,观察,体验查找到的信息准确率高低。
(2)反馈:查找到的信息准确率不高,有很多无关信息。
(3)渗透筛选信息的办法。
2.增加关键词。
(1)怎样才能提高信息的准确率?(增加关键词)。
(2)多个关键词中间用空格隔开。
(3)学生尝试探索。
(4)反馈:关键词的要求:反映信息重点、简练。
(二)添加网址到收藏夹。
1.学生尝试。
2.反馈巩固。
三、竞赛巩固。
1.揭题,布置任务。
出示:[竞赛评分表]。
[竞赛规则]。
1.第一个大声答对题,奖一颗星。
2.小组每人都找到答案并将答案所在网页添加到收藏夹的前3个小组,可获得2颗星。
注:先完成的同学可以教组里其它同学,要求动嘴不动手。
[竞赛题]。
1.我国的第一套民俗传统节日邮票是由国家邮政局2000年发行的――《》。
2.宋朝诗人王禹写了一首名为《清明》的诗,最后一句是什么?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_____________。
3.哈节是京族唯一的本民族传统节日,京族三岛庆祝哈节的时间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庆祝哈节的场所却是固定的,在。
4.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____一书中。
5.打开d:文件,将信息卡制作完成。
四、总结。
(一)总结竞赛经验。
1.优胜组总结:关键词的选择,小组互助。
2.失败同学:遇到困难,大家给建议。
(二)拓展:打开搜索引擎自带的“帮助系统”;直接在搜索框里输入“搜索技巧”查找。
板书。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四
大家好: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巧妙走出正方形——多次循环和显示模块的使用》
以下四个方面是我说课的主要内容,但我将从教学过程说起,把教法学法等渗透进我的教学过程进行说明。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巧妙走出正方形》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教研室编制的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课本第二单元第17课。在此之前,学生已能初步灵活运用“直行”、“转向”模块编写程序,并初步了解了参数的作用。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在教学中,我发现显示模块与多次循环相关性较弱,因而我对教材做了这样的处理:在第一课时只讲授多次循环这一知识点。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点,我采用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抛出问题
(2)师生互动,分析问题:
问题抛出后,接下来我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口头互动、协作与会话中分析问题、分解问题,掌握一般的问题解决方法。然后,与学生一起完成解决问题第一步,也即是直走、右转命令的复习。
解决问题第一步:直走、右转的命令复习
(3)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难点是循环结构及循环体的理解。解决问题三部曲的第二步和第三步都让学生带着对应的探究问题分组实践,并提前录制了微课锦囊,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点击观看。微课锦囊中是对重难点的解析。
【任务一】解决问题第二步:机器人巡逻一次——走一次正方形
(知识点:利用直走、右转组成顺序结构走正方形)
探究问题:正方形有哪些不同走法?对应的程序如何?
【小组带着问题探究任务,自定步调点击微课锦囊】
【 微课锦囊:
1、实物演示:机器人走正方形,引入课题。
2、课件播放:分解机器人走正方形的8个动作。
3、建立数学模型:
4、画流程图】
【任务二】解决问题第三步:机器人反复巡逻——多次走正方形
(知识点:使用多次循环)
交流:数一数,共有几个模块?如何要使机器人走2圈,应怎样编写程序?
交流:走3圈、 10圈……,甚至是100圈呢?将有多少模块?
探究问题1:用循环命令为什么只保留“前进”和“右转”?
探究问题2:循环体位置为什么只能摆在循环模块内,摆在上或下有什么不同?
探究问题3:循环次数怎么确定?
【小组带着问题探究任务,自定步调点击微课锦囊】
【 微课锦囊:
1、课件演示重复的部分和次数(用红色边框圈出)。
2、课件认识顺序结构,引出循环结构。
3、课件出示顺序结构和多次循环结构的对比流程图。
4、循环体位置与循环次数的关系】
(四)师生互动小结,得出结论:
解决问题之后就是规律的提炼、以及知识点和方法的总结。
在转向时间和循环次数如何确定这一知识点的总结上,我主要利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边数形状的边数及其对应的循环次数和转向时间之间的关系。
循环次数=边数
转向角度=360/边数
转向时间=转向角度/360=1/边数
(五)拓展:小组比赛
规律来源于生活,又再一次回归应用于生活。最后,我设置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不同场景的问题解决上。
分层探究:循环结构简化了程序模块。用循环还可以编写出很多有意思的程序。本节课我们解决了正方形古塔巡逻问题。生活中,你会发现机器人还可以用于巡逻赛场、广场、景区、办公大楼等等地方,而这些场所的形状多样,有正六边形、等边三角形、菱形等,翻开书本第73页,我们试着利用多次循环让机器人走出更漂亮的图形,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吧。
通过上述教学过程,我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控制模块库”中的“多次循环”模块编写程序,让机器人画图。
掌握画正多边形的规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调试程序完成对机器人控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知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自评:本课,教师由学科专家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更注重问题,强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分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一方面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调控过程中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让学生都能完成任务。一节课不足以达成能力的提升,长此以往,应该能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注意,知识技能的生活化,与具体情境结合,让知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纸上谈兵,而是生活上的可用工具。
教学结构流程图
第17课巧妙走出正方形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五
此课选自湖北省华师大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六册第10课。是让学生熟练运用powerpoint的动画效果制作演示文稿,为后面幻灯片切换、设置自动放映等学习内容提供基础。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6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有一定的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会下载网页上的图片、文字等。他们经过前面2个课时的学习,会在powerpoint中给图片加入简单的动画效果,为本课的学习探究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并且学习兴趣浓厚。
教师根据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指导纲要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为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和体验环境,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作以下梳理:
知识与技能:学会应用设计模板快速制作演示文稿;能给对图文对象加上动画效果;获得技能,探索学习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驱动和开展制作贺卡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体验自主探究和合作成功的喜悦,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实践精神。
确定教学重、难点为:给图文对象加上动画效果;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出色完成电子贺卡的制作任务。
为教学准备了:一张端午节和一张儿童节电子贺卡,一些节日图片和文字素材,提供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课中采用“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以创设情境法、分层教学法为辅,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观察分析、协作学习、体验交流的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情感,以制作一张生动有趣的电子贺卡为任务主线,设计了“谈话导入,激发情感;自主探究,掌握新知;分组活动,集思广益;展示交流,评价欣赏;再创情景,拓展延伸”五个教学环节,实现学生的探究学习从易到难,螺旋上升,逐级发展。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第2个教学环节体现中,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落实在第2个和第3个教学环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六
我说课的题目是《感受千变万化》,《感受千变万化》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电子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改变字体、字号、字型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如果掌握好会大大节省今后的学习时间,为自由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能)学会用格式工具栏为文本设置字体、字号和字型。
2、(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同学的互助下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格式工具进行字体、字号、字型的设置。
教学难点:怎样通过文字的设置体现出文章编排的美。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设计时准备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进行对字体、字号、字型的各种设置(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以“你知道孙悟空有什么本事吗?学生知道,有七十二变。那么今天我们也就来在计算机上让它变一变。设这样情境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孙悟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情绪。
2、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就只能盲目尝试。对文字进行字体、字号、字型的设置并不是新的知识内容,在学生学习汉字输入时,可以把这3种设置组合起来,抓住设置时的共同点展开教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选中方法,体会不同选字方法的优缺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完成任务提供基础。
3、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尝试练习。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一学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想可以通过对范例激趣——个案示范——小组合作——教师指点——展示作品等,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助学习慢的同学。
4、千变万化,互评互学活动。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掌握一定技法,就有一种创作x望。这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创作,充分利用本节课学习内容,设置自己喜欢的字体、字号、字体,然后教师引导同学从技法的运用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画让全班评。
评价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原则,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上面的评价方法,旨在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教师是自已、同学、教师、评价2、结果的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活动给予肯定性评价。
这样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结果多样化。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信息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在我们信息技术所致力求的目标。
1、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体现在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2、合作作学习,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师,学生之间互学,
3、创造学习,即巩固所学的知识,对贴近生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七
在教师打开自己保存的网页与让学生自己下载网页之间,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并突出总结先下载然后在本地机上浏览资料与上网浏览网页的优势之所在。
“刚才大家练习了下载网页,可是有时我们并不需要整个网页,而是需要网页中的部分文字或网页上的图片。”这一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自己总结出来,并且可以让已经掌握下载网页中图片(或动画)、文字材料方法的学生介绍做法,然后再让学生借助学习课件系统学习。
“把你搜索到的`介绍鸡西的漂亮图片和介绍鸡西的文字资料下载到自己的d盘上,由组长汇总。一会以小组为单位介绍给在座的全省各地的教育专家们。”这个任务基本属于为了下载而下载的任务,与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中的任务还是有差距。为了进一步体现任务的现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结合上面的建议,可以把任务改为“根据本组确定的专题,进一步收集鸡西在自然景观、人文特点、经济、气候等的方面资料,然后制作成一个介绍鸡西的演示文稿(学生之前应该学过了吧)“。由于下载整个网页不适合制作演示文稿,学生就会对只下载网页中某个图片的必要性体会的更深刻,而且利用下载的图片制作成ppt不但实践性更强,还可以加强新旧知识技能间的联系。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八
《有趣的绘画工具》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金山画王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金山画王中一些基本操作工具的运用,重点是掌握利用金山画王画板下的9种工具的基础操作及利用工具画图。新的工具的学习与使用,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与创作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也导致了学生内心理想与实际技能的不平衡。因此,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欲望极其强烈。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就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和起点。基于此点,从信息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理念,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各种工具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维能力,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信息技术课,只教电脑操作狭隘的课程局面。争取把更多的信息纳入到我们信息课程体系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学生发现美,感觉美,创造美。让他们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成功,感受成功的快乐。
从内容层面出发,对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主要学习方式完成,同时结束教师适当个别指导。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板下工具的操作。掌握对工具的综合运用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并且体验成功。
重点:熟悉和掌握画板下9种工具的操作。
难点:对油漆桶的正确用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提高课堂40分钟的战斗力与生命力。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分析体验---接受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情。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情。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展示的是一幅颜色多彩较为简易的作品小胖熊。让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美丽而不复杂,让他们感到有成功的希望。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画一幅同样的画。紧接着教师问:画这样的一幅图,你要用金山画王里的什么去画呢?学生会说:用笔。教师:到底用哪些工具呢?都是我们今天探索的内容。
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明确的任务,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选择画板下面,多种不同的工具,不同的颜色去画小胖熊。
1、同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有问题一起讨论,或问老师。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着重汇报学生对工具的选择使用,如铅笔、喷枪、麦克笔、刷子、橡皮等。针对学生的汇报,教师则加以适当引导,并提出问题。比如:用刷子画小熊的身体,一不小心刷得太多了,怎么办?如何去克服?这样就顺其自然带出了,对笔头粗细的用法和橡皮的用法了。
3、克服难点,在学生汇报到如何画背景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尤其显得重要。可让学生体会到背景很大,一笔一笔地画,太麻烦。在选用了油漆桶时,则注意让学生观察界面的变化,有出现了三个椭圆形按钮和正方形按钮。这时,让同学们再动手试试这四个按钮的作用。再汇报结果。特别强调,用油漆桶也可以用各种图案作为背景。
4、查漏补缺。在画小熊的过程中,哪些工具还没用到的?同桌合作试试看,会用吗?
5、汇报这些工具的`用法。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在不断的失败中寻找和体验成功,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学生画面内容的不协调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美术教育,展开想象。画出更加美丽可爱的小熊,特别是背景。
2、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等,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等,a等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习,b等学生教师可适当进行个别指导。)。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优胜者发放奖品。
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各自选择几种自己喜欢的工具说说其中的用途。
(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利用网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4、在体验感受中学习。这节课中很“放”地让学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5、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同对象分别对待)。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九
本课选自顺德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五课《wimdows画笔》。主要是面向小学四年级和初学画图软件的学生。《wimdows画笔》在第三单元“电脑小画家”中占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在本单元的第一到第四课,学生学了用“金山画王”进行绘画,初步领略了电脑绘画的神奇,对学习用电脑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本课是学习画图软件的第一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画图软件的操作简单易用,非常适合初学电脑绘画创作,学好画图软件的使用,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专业绘画软件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包括六个内容:1.启动“画图”软件;2.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3.用“铅笔”画山景;4.用“颜色填充”工具着色;5.用椭圆工具画圆;6.画直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画图软件的使用。本课的教学目的是:1.掌握画图软件的启动和退出,并熟悉画图软件的窗口;2.熟练掌握窗口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3.能用“铅笔”、“椭圆”、“直线”和“用颜色填充”工具画出山景和太阳;4.通过进行模仿作品和图画创作,激发学生对学习电脑绘画的兴趣。根据以上的教学目的,把熟练掌握窗口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作为重点,难点是用“铅笔”、“椭圆”、“直线”和“用颜色填充”工具画出山景和太阳,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掌握。
二、说教法。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又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如果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效果肯定不佳,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应用webquest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信息处理的思维和习惯,这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学,协作学习和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明确任务,再采用“试一试——说一说——练一练”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质疑中学习使用画图软件,整个过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活动的主人,如果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知识,创造更美的东西,那将是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学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的最迫切要求。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得好“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发明,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用“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的内容;“做”自己喜欢的图画。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其中还安排了质疑、互帮、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处理。
设计意图。
营造氛围。
复习导入。
复习启动记事本的方法。
进行作品欣赏。
揭示新课:前面我们学了用金山画王绘画,初步领略了电脑绘画的神奇。从现在起,我们要用windows附件中的“画图”程序来绘画,用它创作可以更加随心所欲。
画图软件的启动方法与记事本的方法是一样的,复习启动记事本的方法,就为下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做到“温故而知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作品欣赏,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操作感知。
探究新知。
一、明确本课的几个学习任务。
二、通过webquest下的引言,简单介绍画图软件。
三、试一试启动“画图”软件。
1.先让学生试一试。
2.共同总结方法(电脑显示步骤)。
3.小比赛,看谁最快能启动画图程序。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方向性,更易掌握。
四、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
1.利用webquest的帮助,先让学生自学。
2.及时反馈,显示“画图”软件窗口,让学生说出各个部分名称。
3.“找朋友”游戏:把各部分名称发给学生,让学生把黑板上的窗口贴好。
4.质疑:工具箱、颜色盒不见了,怎么办?
5.学生练一练:显示及隐藏工具箱、颜料盒、状态栏。
通过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又能让学生投入到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用“铅笔”画山景。
1.先把任务交给学生:使用铅笔工具,画一幅山景。
有学生可能会问:怎么选择了铅笔工具在画纸上却画不出线条来;画错了怎么办(这时我让其他同学帮助他解决问题,或者在软件的电子书中找答案)。
通过学生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能形成一个协作学习的氛围,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
六、用颜色填充工具着色。
引导学生如果涂上颜色,山景就更美丽了,激发学习兴趣。
1.让学生试一试,给山景填色。
2.质疑:为什么我的整张画红都会变色的呢?
3.教师点拨:只能在封闭的区域内填充颜色,否则,颜料桶内的颜料就会“流”出来。
七、用椭圆工具画圆。
1.先让学生试一试画圆,他们画的圆大部分是椭圆。
2.师显示一个圆,问学生你想画这么一个圆吗?师介绍方法。
3.试一试给圆涂色。
八、画直线。
放手让学生完成,看谁画得最好。
创作性练习,巩固新知。
比一比,看谁是“电脑小画家”
1.作品模仿练习,培养观察力和巩固新知。
2.让学生发挥个人或小组的才华进行创作。
3.显示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自己评出“电脑小画家”
4.把优秀作品打印出来奖给“电脑小画家”
总结全文。
1.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引导学生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系统的认识,通过说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十
《趣味的绘画工具》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的资料,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金山画王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构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金山画王中一些基本操作工具的运用,重点是掌握利用金山画王画板下的9种工具的基础操作及利用工具画图。新的工具的学习与使用,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与创作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也导致了学生内心梦想与实际技能的不平衡。所以,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欲望极其强烈。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就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和起点。基于此点,从信息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理念,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各种工具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维本事,自我创新本事,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信息技术课,只教电脑操作狭隘的课程局面。争取把更多的信息纳入到我们信息课程体系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本事,从而使学生发现美,感觉美,创造美。让他们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成功,感受成功的欢乐。
从资料层面出发,对具备必须抽象思维本事和动手操作本事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并且也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经过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主要学习方式完成,同时结束教师适当个别指导。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板下工具的操作。掌握对工具的综合运用的方法。
本事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本事。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本事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本事。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并且体验成功。
重点:熟悉和掌握画板下9种工具的操作。
难点:对油漆桶的正确用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所以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经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本事。使教学资料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提高课堂40分钟的战斗力与生命力。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分析体验———理解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经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本事,训练思维。
根据本课教学资料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设疑活力。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设疑活力。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展示的是一幅颜色多彩较为简易的作品小胖熊。让学生经过已有生活体验发表自我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美丽而不复杂,让他们感到有成功的期望。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画一幅同样的画。紧之后教师问:画这样的一幅图,你要用金山画王里的什么去画呢?学生会说:用笔。教师:到底用哪些工具呢?都是我们今日探索的资料。
目的是创设完美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明确的任务,利用学生对完美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理解任务,从而乐学。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选择画板下头,多种不一样的工具,不一样的颜色去画小胖熊。
1、同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有问题一齐讨论,或问教师。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着重汇报学生对工具的选择使用,如铅笔、喷枪、麦克笔、刷子、橡皮等。针对学生的汇报,教师则加以适当引导,并提出问题。比如:用刷子画小熊的身体,一不细心刷得太多了,怎样办?如何去克服?这样就顺其自然带出了,对笔头粗细的用法和橡皮的用法了。
3、克服难点,在学生汇报到如何画背景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尤其显得重要。可让学生体会到背景很大,一笔一笔地画,太麻烦。在选用了油漆桶时,则注意让学生观察界面的变化,有出现了三个椭圆形按钮和正方形按钮。这时,让同学们再动手试试这四个按钮的作用。再汇报结果。异常强调,用油漆桶也能够用各种图案作为背景。
4、查漏补缺。在画小熊的过程中,哪些工具还没用到的?同桌合作试试看,会用吗?
5、汇报这些工具的用法。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所以,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经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在不断的失败中寻找和体验成功,到达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学生画面资料的不协调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美术教育,展开想象。画出更加美丽可爱的小熊,异常是背景。
2、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等,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等,a等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习,b等学生教师可适当进行个别指导。)。
3、团体讨论交流、评价,优胜者发放奖品。
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各自选择几种自我喜欢的工具说说其中的用途。
(2)教师帮忙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到达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必须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经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利用网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理解任务。
4、在体验感受中学习。这节课中很“放”地让学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5、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一样对象分别对待)。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十一
《文字修饰》是江苏省信息技术教材第33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word2000文字处理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word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改变字体,如何添加艺术字,使得文章更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重点是掌握文字修饰的基本方法和插入艺术字。因此,可以利用文字修饰教学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美育教育。
单就内容,虽然学生只是掌握word的输入文章和段落排版的一些基本操作,但文字的修饰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课堂上可以以尝试性练习为本,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教师、书本的帮助或通过学习交流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word2000的操作,掌握文字修饰的基本方法和插入艺术字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练习操练,使学生能熟练的使用文字修饰的基本方法对文章的字体、字号、颜色进行修饰,并能对艺术字进行简单调整。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文字修饰的基本方法、艺术字的插入方法及调整方法。
在文字修饰时应先选中修饰对象。并要在计算机操作中养成习惯,对对象操作时,要先选中所要操作的对象。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知识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并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展开研究式、探索式学习,再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引领的方式,针对学生制作情况的反馈,简单任务直接演示;复杂问题分步解决,逐步揭示学习内容,从而获得真正的知识和能力,在教学方法中渗透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达到课堂教学素质化。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乐学”;“能学”;和“会学”。只有做到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得以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才得以实现。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学生人手一台安装有word2000的计算机。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学生通过已有生活经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未修饰的手抄报由于缺乏修饰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给单调的手抄报打扮一下,使它变“美”。这是板书:文字修饰。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本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对文字进行修饰:改变文字的字型、字体、字号和颜色,以及文字的简单修饰等。
课前把没有经过修饰的文件上传到校园网中,让学生先从校园网中把它找到下载下来,再打开,然后先请学生和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再自己尝试着简单修饰一下文章。这里给学生5-8分钟的时间。老师这个时候可以巡视指导学生,给一些学生一点启示和提醒,在巡视时发现其中好的学生,再接下来就请这些学生来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设置的。这时老师主要是补充说明学生的介绍。之后可以指名一个到两个学生来根据前面同学说的方法,你来做一做,在这里老师应该给学生指出关于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就是在文字修饰时应先选中修饰对象。学生在学会了基本操作后,再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一些修饰。老师仍然进行巡视。之后再展示几个做的好的作品,进行一些表扬和奖励。这里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
第二层次:插入艺术字并对插入的艺术字进行编辑。
给学生提出问题后,紧接着教师就可以向学生简介插入艺术字以及艺术字的简单编辑方法。讲解完成后,可让学生自由操作,这里给学生8-10分钟的时间。此时教师巡视学生进行,并鼓励学生遇到问题相互讨论、协作解决。教师也走到学生中间,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基本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第三层次: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给学生一篇文章进行修饰。
学生通过学习对文字的字型、字体、字号、颜色等的修饰,以及学习了艺术字的插入和简单的编辑后,对文字修饰这一部分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此时可以再给学生布置一个难度更高的任务。请他们把自己学到的一切计算机知识融合进来,对“江雪”这首诗进行编辑、修饰等。这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给予10-15分钟时间。
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等,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等,a等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习,b等学生教师可适当进行个别指导。
最后进行展示和评价,对创作的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评为“小小电脑文字设计师”,并发奖。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
(1)我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
(2)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主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画图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5.分层教学的实施。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同对象分别对待)。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十二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真情告白》。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为大家说课。
《真情告白》是新纲要云南省信息技术教材小学三年级第二册第二单元11课的内容,其课文是通过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的标注文字,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深刻感情。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完大部分word的相关知识,本节课在学生能正确地输入文字,并能对字体、字形、字号进行修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在教育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潜在的个性,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他们的智慧和潜能,引导他们思索、质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l、学会在word中插入标注框,设置标注框格式。
2、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教学重难点是学会在word中插入标注框和掌握填充效果的设置。
本课在教法设计上注重四个方面:一、营造气氛,让学生树立兴趣;二、挑战自我,让学生激发动力;三、自己动手,让学生参与实践;四、互帮互学,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课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我精心设计了各个教学环节:
我首先利用学生都喜欢在课余时间读漫画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为学生提供了一组他们感兴趣的四格漫画播放给大家欣赏。随着一声高过一声的欢笑,我知道已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我让学生观察漫画上人物的交流方式,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课题,学生立即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有那么有趣的用处,知识联系生活,立刻提起了学生学习的想法。
:紧接着,我让情绪高涨的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上的知识点,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教材上有完整的操作步骤的讲解,在此不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并把自学成果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学到的知识,使本来枯燥的知识点的讲述变得自然、生动。避免了老师说、学生听的老套路,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动于操作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教材,进行标注框的插入,位置、大小的调整,文字的修饰,标注框填充效果的设置,能让学生说的,鼓励学生大胆说;能让学生做的,鼓励学生放手做;让学生帮助学生,共同成长。
:计算机操作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结果,就像数学题中的一题多解,解题方法多种多样,但结果可谓“殊途同归”。根据我以往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反馈,在教学中做了适度的调整,我注重分层次教学:教学任务设置由浅到深,初级任务先让学生制作一句话的配注,中级任务再制作一个对话的配注,最后高级任务制作一个故事的配注,让学生每一步都学得踏实。让学生从兴趣入手,热情高涨地制作自己的作品。
最后,学生的学习效果超出了我的意料,大部分的同学都能正确、完整地给图片中的人物配话,特别突出的几个同学不仅超额完成任务,制作了四格漫画的语言配注,还充当了老师的小帮手,在帮助同学的同时,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了知识理解和动手操作的结合。教师在巡视中能针对有困难的学生,重点地进行了辅导,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课堂的最后,我采用统计的方法汇总成果,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初级任务,有一半的学生完成了中级任务,还有四五名学生较好地完成了高级任务,再从各个任务中适当地挑出几个作品进行全班展示。教学成果一目了然,既照顾了全体,又突出了优秀,使所有学生感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本节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参与者。以“生活为基础,体验为主线”,整个教学活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各种活动情景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体验,从而完成本课的意义建构,很好地体现了德育课程要以学生的生活动为基础的基本理念。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兴趣是学习中最大的助力,再难的知识,只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能够迎刃而解,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时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面多下功夫,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达到最佳得教学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十三
电脑教学的每一节实践操作课学生都十分喜欢上。在五年级学生学会了使用powerpoint软件设置背景、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文本框等一些操作技能之后,我设计了一节让学生学习制作贺卡的综合实践课。
贺卡是学生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表达完美祝福的方式,它能够传递祝福、表示问候与祝贺,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制作贺卡不仅仅能让学生综合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表达心意,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后的自信与愉悦。
以学生发展为主导,以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自主、实践、创新”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愉快、和谐、宽松、平等的氛围中经过尝试、观察、分析、探究和实践后主动建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使学生的动手实践本事和创新本事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1、在powerpoint软件中运用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背景设计贺卡,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本事,促进学生构成良好的审美观。
2、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介绍制作电子贺卡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探究、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综合实践操作本事。
3、经过分析和欣赏作品,使学生对多媒体制作软件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作热情。
4、经过动手设计和制作贺卡,发挥学生的设计才能和创意,并学会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重点:贺卡中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背景之间的位置关系。
难点:贺卡中各对象的色彩搭配和版面布局。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谈话、欣赏、分析)。
二、任务驱动,实践探究(提问、尝试、归纳)。
三、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动脑设计,动手操作)。
四、展示交流,评价作品(展评、介绍、共享)。
五、总结延伸,拓展提高(总结、巩固、延伸)。
1、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新课一开始,我先和学生一齐开心地交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来临时,以怎样的方式表达祝福,引出课题。之后我又和学生一齐欣赏和分析了四张节日贺卡(春节、中秋节、国庆节、教师节)的主色调,资料及给人的感觉。
春节贺卡主色调为红色,再配上黄色的艺术字,色彩搭配很和谐,给人以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
中秋节贺卡以蓝色为主色,配以黄色的图片、艺术字,整个页面给人以爽朗、详和、秋高气爽的感觉。
国庆节贺卡主色也是红色,以代表性建筑物广场前鲜花簇拥,营造出一片欢腾、热烈的节日庆祝氛围。
教师节贺卡上一束温馨的康乃馨,一杯浓浓的咖啡,配以清新淡雅的背景,表达对教师的问候与祝福。
欣赏教师精美的贺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想自我动手制作贺卡的兴趣和欲望,所以我设计了欣赏精品贺卡这一教学环节。
欣赏完这些精美的贺卡,我又出示了一张教师节贺卡,让学生仔细观察贺卡中都有哪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操作资料?想想它是怎样设计的?让学生分析一张贺卡要包括的各个操作要素:图片、艺术字、背景、文本框。明白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分析这张贺卡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制作一张贺卡并不难,都是一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操作资料,更加跃跃欲试,想很快就动手制作。
这时我又设计问题:如果让你制作,你会分几步?先制作什么?让学生在头脑中规划制作贺卡的整体布局。学生回答后,我加以补充,并出示课件:制作贺卡的四步操作法。
2、任务驱动,实践探究。
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小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完成各个小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制作贺卡的过程:页面设置-背景设置-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保存,在完成这些小任务的过程中,我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操作方法,并在边讲边操作的过程中探究,解决,尝试,掌握各个操作小任务。学生熟练掌握了这些操作方法之后,为他们后面独立完成贺卡制作做好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后,我将学生分成四组为学生供给丰富多彩的制作素材分别制作春节贺卡、中秋节贺卡、国庆节贺卡和教师节贺卡。动手之前,我再一次让学生明确制作一张漂亮贺卡应当注意的事项:课件出示制作要求,同时要求在各小组中开展竞赛,看哪组的作品最精致、最有创意。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各小组同学在一齐互帮互学,营造了浓厚的合作学习氛围,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伴随着课件出示制作要求的悠扬的轻音乐飘逸在教室的各个角落,优美的音乐声给课堂创设了更加简便和谐的氛围,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完美的祝愿运用贺卡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图片东挑西选,心猿意马而浪费时间,结果许久仍想不出满意的贺卡设计稿图。对此,我把贺卡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介绍给学生,让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艺术的天地中驰骋。而在讲述方法步骤时仍可结合展示的贺卡引用加以示范。在实际设计中鼓励学生打破陈规,树立独创意识,精心设计制作出具有独创风格的,新颖的贺卡。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我会及时地走到他们身边,耐心指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体验成功后的欢乐!
4、展示交流,评价作品。
一张张作品制作完成了,尽管有些作品并不是十分的完美,但都是学生用心创作的作品,是学生思想的结晶,这时我让学生尽情地展示交流,讲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展示的时候,我和学生一齐从作品的色彩、版面、创意、审美几方面评价作品,使学生明白一张精美贺卡的标准,并评出的一组为设计组。课堂上,学生兴致很高,都期望把自我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5、总结延伸,拓展提高。
在鼓励和表扬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优秀作品后,我又让学生欣赏了一张带音效和动画效果的贺卡,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新资料,激发学生将今日的学习热情持续到下节课。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总体上进行得比较顺利,到达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无论是课前的引入,还是中间的学生制作阶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十分高,并且课快结束时,每个同学都设计出了十分精美的贺卡作品,甚至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整个的教学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引导的新课程理念。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十四
我是7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剪贴图形》。
一、教材分析:《剪贴图形》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17课,它是用计算机画画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学完画图工具后,对菜单工具的深入的学习。其中的复制、粘帖和旋转命令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如果掌握好会大大节省创作绘画的时间,变换各种图形的形状,为电脑绘画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图形的复制、粘贴的技巧,学会翻转命令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同学的互助和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编辑菜单中“复制”、“粘贴”命令的使用。
四、教学难点:图像菜单中的翻转/旋转工具的使用。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教学中,启发、诱导、互助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六、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分析体验——接受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互助合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室。
八、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以“你知道孙悟空有什么本领吗?”学生知道,有七十二变。那么今天我们在计算机上也来一个七十二变。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将一朵花变成了许多花。(设这样情境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孙悟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象,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否则就只能是盲目尝试。所以本环节对14课画出一个月亮进行回顾,演示月亮的“复制”、“粘贴”的过程。指出“旋转”命令在“图像”菜单中。以此来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基础,使教学难点降低了坡度。
(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教师出示本课的第一个任务是画一个大风车,在此利用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尝试练习。因为这个操作的具体方法在课本中已经有了具体的步骤讲解,而且,刚才在对月亮的回顾当中,老师将几个主要命令已经做了指导。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主要提示他们通过这样的渠道来解决:1、阅读教材;2、同学之间的帮助;3、举手请教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助学习慢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难点也就得以突破。)。
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选择画出不同效果的同学的作品,让师生进行评价。这一步主要通过对好的进行表扬,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对存在不足的进行指导,使他的练习能得到进一步完善的机会。
(四)、创作绘画,互评互学活动。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法,他们就有一种创作的*。为了让学生的创作有坡度的循序渐进,我让他们先在书后的练习中选择一幅图形进行练习。这时候书上没有了具体的指导,靠刚才学到的方法的积累。接下来再鼓励学生自己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创作出一幅“简单的绘画作品”。这一个步骤,不仅仅是计算机绘画方法的运用,还有一个就是美术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最后,教师引导同学们从技法的运用,构图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画让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评价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原则,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上面的评价方法,旨在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自已、同学、教师。评价的结果要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的话语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信息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是我们信息技术所力求的目标。)。
九、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技能。
3、在体验感受中学习。这节课中通过“放”,让学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4、分层教学的实施。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通过互帮互助,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十五
《美化球赛通知》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2册第5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本课要研究的是在word2000中插入剪贴画,是在学生掌握了文字排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插入剪贴画,让学生给文章配上漂亮的图片,把文章装点得更美观,为今后学习设计和制作板报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掌握剪贴画图片的插入、选择、编辑以及图文混排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观察与审美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掌握在word2000进行美化文章和板报设计,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是:
1、重点:学习在文章或板报中插入剪贴画的方法。
2、难点:插入剪贴画排版时的版式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节课我主要综合运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
2、任务驱动法。
3、启发式教学法。
4、演示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下的学习方法:
1、动手操作法。
2、自主学习法。
3、合作探究的方法。
4、讨论法。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展现我的教学思路,完成教学任务: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有兴趣才可能有探索,而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将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结合起来,才可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老师手上两张内容相同的门票,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哪张门票?为什么?当然学生肯定会选择这张色彩斑斓、图片新颖的门票。因为这张经过工作人员美化的门票更漂亮、更能吸引观众。紧接着顺势引导:老师这里也有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播放球赛片段)看完后,同学们在电脑里写一份球赛通知,看看谁的设计更漂亮、更能吸引观众。出示课题,铺设学习任务:美化球赛通知。
(这样的导入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学习新课时我设计了两个步骤进行教学:
1、自主学习:先让学生对照课文内容输入“球赛通知”,结合语文教育,让学生知道写通知时应注意的格式,并运用已学知识设置版式。
(在这个环节里,既让学生复习前面的学习内容,又为这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2、合作探究:输入球赛通知后,就进入本节课重点:为这份“球赛通知”配上合适的剪贴画。(板书:插入剪贴画)这时,我让学生懂得:刚才你们喜欢的那张门票,不仅是因为色彩斑斓、图片新颖,关键是图中的画都是本次演唱会的人物,是很多人喜爱的歌星,因此很吸引观众。那么我们为这份“球赛通知”插入剪贴画时,也得符合球赛内容,这样才能突出球赛的主题,在这基础上去美化版面才有意义和价值。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成功的喜悦,我让学生看着课本“照着做”,初步了解剪贴画的插入方法及操作步骤。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左右同学互相交流,让知识掌握比较快的同学当“小老师”和小组长,进行互帮互学。老师则加强巡视,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索新知,形成技能。)。
(三)信息反馈,归纳总结。
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让每个小组长汇报自己组员刚才在实践操作中都发现了什么问题?我进行及时归纳。如:在插入剪贴画时,图片都偏大,如何改变图片的大小呢?让学生思考片刻后我再板书:调整图片大小。我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单击剪贴画,被选中的剪贴画周围出现8个小方块(叫做“控制点”)。当鼠标指针移动到控制点,鼠标指针变成类似双向箭头的形状时拖动控制点,这样就可以改变剪贴画的大小了。]演示完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跟着做”,去探究,去摸索。让他们去发现在操作中所遇的困难,并提出来。这时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改变图片的大小只是在原位置,如何将图片移动到自己想放的地方去呢?这也是课文的难点,学生比较难理解。(板书:移动图片位置)为了突破难点,我先是让班里的“电脑小高手”去展示自我:当当“小老师”,演示并介绍自己的做法。对于课堂的闪亮点,我先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学生探究发现的基础上,老师再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深入感知版式有五种,分别是:嵌入型、四周型、紧密型、浮于文字上方、衬于文字下方。然后,我借机向学生提问:它们分别在文章都起到什么作用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小组讨论、探索,说说各种版式环绕方式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将领悟到的,设计好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交流心得体会。
(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是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四)、拓展思路,知识延伸。
当学生带着任务完成了“美化球赛通知”后,我设下这样疑问:只是球赛通知才可以配上漂亮的图片吗?紧接着让学生大显身手给前几课的例题配上剪贴画。如:整理观察日记,发布天气预报等。最后布置作业任务:写一则关于“神舟六号”的新闻,并插入合适的图画。
(这个环节的设计鼓励学生将自己探索到的、通过自学等得到的知识,主动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从课内到课外,拓宽思路,知识得到延伸,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展现自我的操作演示机会,但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不懂处点拨,在学生理解的新点处鼓励,在学生困惑处指导。创设了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让每个学生能力得以发展,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
美化球赛通知。
1、插入剪贴画。
2、调整图片大小。
3、移动图片位置。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明扼要,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巩固知识。)。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