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论文神器篇一
清晨,鲜红的太阳露出半个笑脸,和谐的阳光洒满人间,我的心情真是好极了。突然接到爷爷的电话,叫我巧算九块五加九十九块五,我马上告诉爷爷: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于一百零九吗?爷爷说我的算法还不算巧,如果凑整减零头就好算得多。我马上打断爷爷的话,告诉他:10+100-1=109(元)。这时爷爷夸我,说我还算灵巧。这是早晨的数学题,我把数学定为红色。
上午,爸爸从银行交完电费回来,叫我计算电费。用电量是从1079-1279(度),每度电单价是0.38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单价变为分数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约分再乘,等于76元。爸爸说没错,和电脑算得一样。我很得意,这时已近中午,我把数学定为黄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里切西瓜,把半个西瓜再均匀地切两刀,其中的两份就是2/3,我问妹妹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妹妹开学才上一年级,当然不会算,我告诉她把西瓜整体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结果就是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2/6,约分后就是1/3。这时我想爷爷曾说七色阳光为白色,那么,这个数学就定为白色吧。
夜晚在蓝色的星空下,我和妈妈在一起看电视,我怎么也弄不懂考古学家是怎样从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尔恐龙的身高呢?妈妈说这蓝色的数学等你长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会了。
生活中的数学简直是太多了,真是绚丽多彩,它随时在你身边出现。我爱数学,我要学好数学。
我有一个喜欢捡瓶子的奶奶。院子里经常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废瓶。我经常把瓶子到处乱扔。奶奶看见了,说:“这些瓶子的作用可大了 !我从小没上过学,就是靠这些瓶子学会算术的!”我一点都不相信。
奶奶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不信我们比比!”
我说:“好的!”我还比不过你吗?我在班上数学还不赖的。
我赶紧叫爸爸来做裁判。
爸爸拿了十几个瓶子,放在地上说:“小塑料瓶是5分,易拉罐1毛,大塑料瓶2毛。”
比赛开始了,我一个一个地加了起来。“1毛,2毛,2毛5,……,我算出来了,是3元5角。”我很得意地朝奶奶笑笑。谁知爸爸给了我张纸条,上面写着“3.5”。我这才明白奶奶早就算好了。
我不服气地问奶奶:“你怎么这么快呀?”
奶奶说:“你看,如果你先把它们分一下,小瓶一类,易拉罐一类,大瓶一类,不就快了吗?”
“对呀,老师教我们数小棒时,把小棒10个一捆,不是和数瓶子一个道理吗?”
“奶奶,我来帮你算算你一共收了多少钱的瓶子?”
“好呀!我的孙女会帮我做事了。”
我先将它们分类,然后十个一算,不到十分钟,我就算好了。我高兴极了。
爸爸笑着对我说:“青青真棒!”
我也笑着对奶奶、爸爸说:“我发现数学真得很有用,我要好好学数学!”
小论文神器篇二
化学教学小论文:浅谈习题的多元化
练习是常规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好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寻找解题方法,了解知识考查的呈现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和提升解题的能力。
而实际教学中,练习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练习题量大,搞题海战术,教师自己疲惫不堪,学生学得心烦气躁,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的习题的质量不高,怪题、偏题、难题、陈题时常出现,严重影响师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有的教师练习布置整齐划一,缺乏个性,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的教师习题讲评机械单一,逐题对答案,缺乏针对性和启发性。这些问题必须解决,不然,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不下来,学生的素质提不上去。采取习题多元化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习题的多元化包括主体多元化、来源多元化、发散多元化、要求多元化和讲评多元化。
一、编写主体多元化
主体多元化是指习题的编制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按照要求去编题。通常情况下,学生可按以下要求编写合适的习题:
(1)抓住同类概念,范围由大到小;(2)抓住特殊关系,大胆判断;(3)抓住特征情况环节,周密分析;(4)抓住特征图像,析图解题;(5)抓住特征性质,分析巧解;(6)抓住特殊途径,背面智取;(7)抓住特征依据,避繁就简。
学生解答习题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避免出现以下错误:(1)忽视特殊性,导致漏选;(2)未审清题意,以偏盖全而漏选;(3)因对概念缺乏正确理解而错选;(4)因不熟悉性质而错选;(5)因未能深刻理解原理而错选。
采用这种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编题解题的方法,既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准确理解知识,融会贯通知识,又可以提高练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编题来源多元化
习题来源多元化,是指习题来源面要广。习题来源包括:近几年的高考题、中考题,最新信息题,网上下载题,教辅资料上的题,教材中习题、图表改编题等。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各样的习题浩如烟海,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认真精选,做到多而不乱,少而又精。
三、编写内容多元化
每一道习题由不同的要素组成,我们可以以不同的要素为基础,增加或减少某些条件,改变成另一道有着联系的题目。常见的变换方式有:变换题型、变换条件、变换题材、变换解题要求、变换命题角度、变换数据等。
例1,变换条件:写出向20ml .l-l febr2溶液中通入0.002mol cl2离子方程式,正确答案为:2fe2+2br一+2ci2=2fe3++br2+4ci-,此题若将cl2量改为过量或少量时,答案则完全不同。cl2过量时,其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i2=2fe3++2br2+6ci-; cl2少量时,其离子方程式为2fe2++ci2=2fe3++2ci-。
例2,变换题材:有一包白色粉末是由na2c 03、nazs04、clis 04、baci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粉末,加水溶解,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②取①中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稀hn03,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一定含有____。
此题可将“沉淀部分溶解”改为“沉淀完全溶解”或“沉淀不溶解”,题目答案也会随之而变。
通过这样的一题多变,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强化学生审题的严谨性、思维的深刻性和答题的准确性。
四、习题要求多元化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不能一刀切,只选用一个要求。命制习题时可分选做题和必做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试题设计要难易搭配,有一定的层次性。这样就可以让差生吃得消,尖子生吃得饱,各类学生都有收获。
五、习题讲评多元化
习题讲评的多元化是指习题讲评要采取自评、互评、生评、教师评等多种评讲方式,让这几种评讲方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1.自评。教师把批改后的作业连同答案一起发给学生,学生对着答案,分析错因,订正错误。对因审题不仔细,或基础知识上出现的错误,多数学生采取此法即可解决问题。
2.互评。对于自评搞不清楚的问题,可请教学习小组内成绩较好的同学,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的形式,争取把问题搞清楚。
3.生评。对于学习小组内讨论后仍然搞不清楚的习题,可通过小组长在上课时提出来,教师请其他组已弄清楚的学生上台讲评,帮助学生答疑。学生自己上台讲评习题具有贴近学生思维实际的优点,富于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4.教师评。教师对学生搞不清楚的共性问题进行精评,教师讲评习题时要注意归类讲评(错因归类、知识归类、能力归类、方法归类、表达归类)、拓展讲评(知识拓展、能力拓展、方法拓展),对典型题要重视“借题发挥”,将原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变换,向深处钻研,向广处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挖掘知识的内涵外延,从而弄清知识点,揭示生长点,找出连接点。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形式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
利用习题的多元化的方法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论文神器篇三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一天中太阳下,铅笔的影子的长度和方向是怎样变化的?”“一天中,不同铅笔影子长度和方向的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方面进行了观察记录。
并对现象进行了模拟实验,分析得到了原因。
得到以下发现:太阳的方向和影子的方向相反,太阳都是从东—南—西,影子都是从西—北—东。
同一时间,不同长度的铅笔影子长度不同方向相同。
【关键词】:太阳 影子 方向 长度
【正文】
一、研究的原因:
今天在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用日影仪观察一天中太阳下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的变化。
我搓了搓手,可以和我的新朋友——日影仪合作了!我有点迫不及待的想拿到阳光下试一试。
可是,我又在想:一天中影子的变化,时间这么长,好辛苦啊!但是,不能被时间打败,坚持就是胜利啊!
一下课,我就飞奔到教室。
哈哈!我发现教室的走廊上刚好可以有阳光照射到,又省了去操场上的时间。
我只需要下课的时候把日影仪拿出来观察就可以了。
怎么观察呢?我拿着日影仪,只观察到了影子的长度。
太阳的方向呢?还有影子的方向呢?“你可以用指南针来观察啊!”我的好朋友在一边提醒我!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忘记拿指南针了。
太阳好刺眼啊!我先将指南针的红色一端和方位盘里的北对应起来,轻松的读出了太阳的大概方向和影子的方向。
第一次,我有点担心自己的数据和方法可能会存在一些不恰当的地方。
我就特地向胡老师请教了一番。
胡老师细心的纠正了我的方向读法。
二、观察过程:
(一)我的观察记录:
接下来的每节课后,我都拉着我的小伙伴们一起来观察,并得到以下记录:
表(一)我的观察记录
经研究分析发现
1、在记录太阳的方向和影子的方向时,我发现:太阳的方向和影子的方向相反。
2、记录太阳的方向时,知道太阳都是从东—南—西
3、记录影子方向的时候,影子都是从西—北—东
(二)和其他同学的.对比
我的数据有这样的规律,那么其他同学的呢?我拿着自己的数据和别的同学的数据做了一下比较。
又有了新的发现:
表(二)其他同学的观察记录
(三)模拟实验寻找原因 经过和另一位同学的观察对比后,我知道了在同一时间,不同长度的物体影长不同,方向相同。
经过调查和实验,证明了物体影子的方向会随着光源的改变而改变,会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子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长短会随着光源照射的角度改变而改变,太阳照射的角度改变而改变。
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光源斜射的程度越大,影子就越长;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跟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三、我的观察体会:
通过这次观察,我明白了:在科学的观察上要仔细和细心,做到时刻观察和记录,还要学会创新和发现。
我的感受是:在经过了这一系列的观察之后,我也知道了我想要的答案,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影子?因为有太阳照射的光芒,照到我们的身上。
由于我们的身体不是透明的,使得这一部分的的光照不到了后面,所以才有了影子。
除此之外,还有一天当中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变化的原因。
小论文神器篇四
【摘要】本文主要对“熄灭酒精灯时,发出“砰”的一声的原因”进行了猜测和研究。
经实验研究,得到结论:这种声音是由于挥发的酒精蒸汽遇到明火而燃烧产生的;而且,酒精达到一定的浓度才会有。
根据这个我们可以擦干灯帽中的酒精,来预防危险。
【关键词】酒精灯 熄灭 声音 原因
【正文 】
一、研究的原因
有一次我在做完实验后正在熄灭酒精灯时,在我把灯帽盖上去的一瞬间,我听见了砰的一声,同时又有火从灯帽里喷出来,灯帽也变得很烫,这种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我以前都没见过呢?
我等灯帽完全冷却之后,拿出来,用手摸了里面一下,里面有许多酒精,我把点燃的火柴伸进去,也出现了刚才的现象,这次我更换了一下方法,把一点酒精倒入灯帽,摇了一下,再把酒精倒了,我又把点燃的火柴伸进去,也出现了这种现象。
二、探究过程
(一)查找资料,我的猜测
我又查询了一些资料,都找不到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但很有可能是挥发的酒精蒸汽遇到明火而燃烧产生的。
在科学上,不是可以用实验来证明吗?
(二)实验过程
实验方法:做了一些实验:我取了三个50ml试管,分别加入1ml,2ml,3ml的酒精,塞上橡胶塞,摇晃后放在试管架上静置2分钟,再打开塞子,伸入点燃的火柴,三个试管都出现了这种现象,但是加2ml酒精的试管声音比较响,这说明与空气中的酒精蒸汽浓度也有关系。
表(一)不同酒精量的现象
三、研究的价值:
实验做好后,我得出了结论,这种现象偶尔发生是因为里面的酒精蒸汽浓度不一定会达到可以燃烧的浓度,而这种声音则是酒精蒸汽快速燃烧产生的,灯帽变很烫是因为酒精蒸汽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燃烧更加完全,放出的热量也就会更加大,酒精灯灯帽也就更加烫手了。
研究到这里,我的问题终于解开了。
这种现象喷出的火很容易烧到手,该怎么预防呢?只要没有酒精,就不会有酒精蒸汽产生.在打开灯帽后用纸巾擦干净,就不会发生。
小论文神器篇五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勤俭质朴的优良传统的民族,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保持着这一种良好的作风。无论是在生产劳动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也都体现出这个特点,总要力图以最节省的方式,尽可能办好每件事情。正是由于这一良好思想观念,我们才懂得去节省能源。能源问题对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能源紧缺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仍旧提倡节俭的作风,在奥林匹克场馆的重大建设中,国家就是从实际需要考虑,提出了“节俭办奥运”的口号;在今年的55周年国庆相继提出“节俭办国庆”的口号。我们国家就是从顾全大局的角度出发,从节省能源方面做到勤俭的作风的。节省能源能够减少开支,促进经济的增长,还能够保护自然环境,也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先决条件,更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
在城市的夜晚,公路的两旁都亮着密集而又整齐的路灯,看上去宛如一条巨龙腾空,虽然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是许多时候这些路灯的光亮都白白浪费了,因为很大一部分时间里,路上是空荡荡的,这种情况尤其出现在经济、交通不是很发达的地区。电力资源的极大浪费,给这些地区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无一利而有百害。那么,有没有既方便晚上行人和车辆通行,又节省能源的自动控制装置呢?
节省能源,实际上就是尽可能减少能源损失。偏僻的公路上,交通流量极少,长时间的打开路灯,不管是有车辆,还是没有车辆,有行人,还是没有行人,都造成能源的极大的浪费。即使有车辆经过,也不应该全线路灯都开亮,只应在车辆行驶的有效范围内打开路灯,否则那会造成多么巨大的损失!行人在路上走路也是如此,只应在行人走路的相应范围内打开路灯,满足照明的需要即可。如何分辨是否有人在街上呢?
我们能够利用一种仪器,当有人或车在街上时,路灯会自动响。那么这个感应器不能是通过声音产生的空气震动控制的,而是要通过车辆和行人对路面的冲击和压强而产生的路面震动控制,这两种震动是不同的,否则就会阴差阳错,说不定是动物的叫声,路以外的喧哗声就把灯亮了,同样达不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倘若车辆、行人发出的声音很小,灯不会亮呢?那么就形同虚设,毫不起作用。汽车的行驶、行人的走路,自然而然会对地面产生冲击和压强,使路面震动,这就能够利用路面的震动来控制路灯亮还是熄灭。这个装置就是利用冲击和压强产生的震动来控制路灯的,能够起到很好的节省能源的作用。
发电需要消耗许多资源,节约用电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电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在家里使用电冰箱时,省电的做法是:
1、不要放很多食物在冰箱里
2、不要反复开关冰箱门
3、在摆放冰箱时,在两边和后面留出空间,帮助冰箱散热
4、不要把冰箱与微波炉等电器放在一起
中国是电池生产大国,更是电池消费大国。现在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手机、mp3、快译通、电子计算器、电子手表、照相机等等,数不胜数,这些产品都需要使用电池。而使用后的电池如果不集中处理,随便丢弃,将会对环境造成很严重的污染,比方说,一粒废钮扣电池就能污染60万升水,可见其危害有多大了。在用完电池后,我们能够把废旧电池运送到专门的废旧电池处理中心,让他们帮我们回收利用。这样不仅能够减少电池的污染,还能够第二次利用,一举两得。
在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了保护能源的重要性,节省能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小论文神器篇六
【“白气”是什么】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见许多“白气”,我们都以为这是水蒸气,是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看了《神奇校车》中《水的故事》这本书,通过阅读,我知道“白气”并不是水蒸气,二是由水蒸气变成的一颗颗很细微的小水滴漂浮在空气里。
当我高兴地告诉妈妈我的这一收获时,妈妈却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妈妈带我来到厨房,在烧水壶内装了半壶水,开始烧水。在水快要沸腾时,我们就看到在壶嘴和壶盖处出现了不少“白气”,看到这儿,我很激动,妈妈却说:“再等等”。
水终于沸腾了,妈妈让我观察壶嘴处有什么,“有很多白气啊!”我回答道。“你再看看最靠近壶嘴的地方,那儿有什么?”于是,我认真的观察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却发现那儿什么也没有。
妈妈笑着说:“孩子你看,我们假设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儿来的呢?”
“当然是从壶嘴里喷出来的了”,我连忙回答道。妈妈继续发问:“既然是从壶嘴里喷出来的,那为什么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没有‘白气’呢?”
是啊,为什么呢?我正在沉思时,妈妈拿起家里的菜刀放在最靠近壶嘴,原先没有“白气”的地方,顿时,菜刀附近形成了一大团“白气”。
妈妈看见我惊愕的样子,就不在卖关子了。
她告诉我:“壶嘴处大量的‘白气’,并不是水蒸气,而是由壶嘴中喷出的看不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离壶嘴最近的地方反而没有‘白气’,是因为这儿温度较高,水蒸气不易变成小水滴。后来我们把菜刀放在最靠近壶嘴处,使得这儿的温度下降,热的水蒸气就能变成小水滴了。”
现在我终于知道我们平常看到的“白气”,并不是水蒸气,而是又水蒸气在遇冷的条件下形成的小水珠而已。
冬天我们嘴里之所以能呼出“白气”,其实是嘴里喷出了温度较高的水蒸汽,遇到冷空气变成的。洗澡时,镜子之所以汇编模糊也是因为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变成的。
哈哈,真开心,我不仅仅知道“白气”,更是在实验中认识到,“白气”的形成条件是水蒸气遇冷,当然,这一收获更能用来解释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关于“白气”形成原因。
小论文神器篇七
摩擦三兄弟
摩擦三兄弟就是指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它们都是摩擦家族的成员。
说起摩擦,大家一定不陌生,因为摩擦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和摩擦打交道。我们走路、吃饭、洗衣服依靠摩擦;各种车辆的行使依靠摩擦,机器运转离不开摩擦;就是建造房子也离不开摩擦。
假如没有了摩擦,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真是不可想象。可以说,摩擦是我们人类离不开的好朋友。但是在很多场合,摩擦三兄弟扮演着“不受欢迎”的角色。
在现代汽车中,20%的功率要用来克服摩擦;飞机上的活塞式发动机因摩擦损耗的功率要占10%,就是最先进的涡轮喷气发动机也要为克服摩擦损耗2%的功率。世界上有数以万计的汽车、数以万架的飞机,这样每年要有多少燃料被白白浪费掉,真是可惜。
但更为严重的是,摩擦还会造成机器零部件的磨损。据报道,英国在这方面损失每年要超过20亿美元。摩擦除了导致磨损之外,还会使航空和航天器过度发热,这更是现代科技遇到的又一难题。
当飞机着陆的时候,闸阀和闸轮会摩擦产生红热现象,这样的高温使机闸材料变软、变质,一幅价格昂贵的闸瓦和闸轮,往往只使用了几次就报废了。
当宇宙飞船返回地面的时候,由于高速船体与空气之间的摩擦,会使整个船体成为一个通红的火球,为了保护飞船里的宇航员和各种仪器设备,人们不得不付出昂贵的代价,用耐高温的特种合金制造船体,并且还在外面加装了耐高温材料。
为了能驾驭摩擦,让摩擦三兄弟为人类更好地服务,人们一直进行着艰苦的研究和探索。早在15世纪,达·芬奇就开始了对摩擦的研究。到17、18世纪,法国形成了一股摩擦研究热,库仑根据达·芬奇的想法完成了摩擦起因的凹凸说。到了18世纪上半叶,有人又创立了分子说。进入20世纪后又出现了粘合说。
可以说有关摩擦起因的争论还在进行着,凹凸说、分子说和粘合说都持之有理,言之有据,究竟怎样圆满地解释摩擦的起因,还一直是一个很活跃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