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最新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通用9篇)

最新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1 15:49:57
最新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通用9篇)
    小编:zdfb

丰富的词汇量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我们需要勤于查阅词典。发展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保小贴士,希望大家能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篇一

性别:男年龄:八岁班级:一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个案分析。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朱耀华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朱耀华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看到他认真劳动时,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班上还很调皮,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有较大的进步。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篇二

性别:男年龄:十一岁班级:四年级一班学生。

二、该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郝东阳家庭贫穷,父常年在外打工,平时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母早年离家出走,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自接手该班近一年来,我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显得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2)懒惰心理。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突出表现为在各种活动和机会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并经常捣乱,故意搞破坏,还煽动其他同学参与他的破坏活动。

三、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张勇和他的家人。我发现郝东阳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1)、长辈的关心无门。

爷爷奶奶对郝东阳这个孙子是打心里爱他,但是却不知道以何种方式来爱他,缺少严格的监督。作业不认真完成,喜欢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

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郝东阳自小缺少父爱和母爱,家长很少和儿子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很少静下心来和孩子交流。遇事缺乏耐心,就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

(3)、内心深处的自卑。

由于他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得张勇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他不愿和同伴交往,使他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并且他觉得没人注意他,就故意搞破坏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通过以上分析,我发现郝东阳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郝东阳的家长和他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四、主要措施: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

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张勇的爷爷奶奶多次交谈,并通过电话与张勇的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明白:爱要有针对性。同时我对郝东阳的家长提出建议:

a、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当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b、孩子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一味的暗示他放弃和责备。

c、不要把孩子守在自己身边,让他到小伙伴中去,和他们一起摸爬滚打。

d、父母要经常回家来看望孩子或者经常打电话给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关心。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乐趣。

为了让郝东阳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在学习、各种竞争、人际交往中树立起信心,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a、利用表杨,树立信心。

针对郝东阳在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其表扬,让他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喜悦,逐步树立自信。

b、针对实际,设立目标。

在郝东阳走出自我否定的低谷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明确地告诉他: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的学生最起码的任务。为了不让他感到这个要求高不可攀,我和他共同协商制定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小目标。

五、辅导效果:

经过我与郝东阳家长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近段时间来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a、虽然偶尔还是有时在生活上有依赖性,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在努力去做。b、郝东阳已清楚地认识到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做到的。尽管他的作业书写和质量还有待提高,但按量完成作业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c、能经常看见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跃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

六、个人体会:

郝东阳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给孩子自信就是给了孩子成功的钥匙。而郝东阳家长的转变以及自己所做的一切,让我联想到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爱孩子,这是老母鸡都会的事,要善于教育他们,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一言以蔽之,“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性问题,现状令人堪忧,不是那一个单方面努力就可以完全解决好的。对郝东阳的教育没有结束,还有更多的“留守学生”在等待接受教育。“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来关注。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篇三

性别:女年龄:十一岁班级:四年级一班学生。

二、个案分析。

她是一位乖巧、听话的优秀学生。由于先天因素,她长得十分瘦弱,皮肤白白的,穿。

着比较干净漂亮,梳着细细的小辫。她的身材比较矮小,只能坐在教室最前排。该女生学习成绩较好,书写工整,尤其是写作能力很强,常常受到同学的夸奖。不过,吴会会的胆子特别小,上课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下课后,也不愿意与老师、同学玩耍。她性格内向,常常一个人站在教室里望着操场发呆。她的脾气很犟。今年第二周星期二,她的亲妈妈来看她,她居然躲在教室里不出来,只是不停地哭泣,我与数学老师费尽周折,才把她请出了教室,让她与妈妈见面。结果,她泪流满面地对我们说:“老师,我恨她。我不愿意看见她”说完,就迅速地跑回教室再也不肯出来。我们都感到十分惊讶,一个年幼的孩子,为什么不亲近自己的妈妈?让我们百思不解。我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于是,决定走访该学生的家庭,了解她在家的具体表现。

在家访中,我们了解到,吴会会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在她7岁时,父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离婚,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她交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从此以后,吴会会在爷爷奶奶的细心照顾下,渐渐长大了,也慢慢地懂事了。奶奶告诉我们:“她爸爸妈妈没离婚前,吴会会整天笑呵呵地,又会唱歌,又会跳舞,乖得很。我们一家人都把她当成宝贝一样看待,哎,她爸爸、妈妈离婚后,她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与我们说话了,整天默默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孩子心思太重了,她的逆反心理太强,动不动就发脾气。要不就不吃饭,或者不去读书。她爸爸忙于生意也很少回家,偶而打电话回来,她也不愿意接电话。”就在我们家访时,吴会会在一旁默默无声地写作业,写完以后,又帮奶奶扫地、带小妹妹。

回校以后,我有意识的组织了一次“悄悄话”写作活动。在日记中,吴会会告诉我,她恨妈妈。原因是:妈妈不该离开爸爸,不该扔下她不管,她觉得爷爷奶奶才是她最爱的人。每当她看见别的小朋友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就更加讨厌妈妈。她说:“老师,我从不告诉别人这些话,你要保密哟。同学们知道后一定会笑话我。”看到她稚嫩的话语,我的内心掠过一丝沉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的今天,“留守儿童”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他们又有异于其它儿童的心理,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广泛关注的教育问题。作为班主任,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对“留守儿童”采取了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首先,培训家长。一开学,通过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对家长提出必要的要求,让他们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并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推荐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如《怎样教育独生子女》、《怎样使你的孩子更聪明》、《父母必读》等。过家长会集体培训通,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感受和方法,使他们懂得科学育人的方法。待他们远走他乡时,对家长提出要求:要求他们与孩子联系时,不要只打电话,多写信,这样孩子想念父母时,便可以读父母的信,感受父母就在身边,从而体验父母的爱;也要求孩子们常常给父母写信,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同学、老师,从而拉近父母、孩子之间的距离,消除“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然后,通过加强班级体建设来消除“留守儿童”的异常心理。在班级体广泛开展各种。

集体活动,比如齐心协力体育活动,拔河,打乒乓球等形成团结奋发的集体气氛;故事演讲,手抄报等比赛促进同学们心理健康发展。加强日常管理,强化《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全体同学“干好自己的事,管好集体的事,关心别人的事”。

第三,搞好学生的个别教育。作为班主任老师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提高学生个别教育的能力。在学生行为异常时,能及时了解其心理原因,对症下药,及时矫正。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篇四

留守儿童是我国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期间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的就要也是重中之重。你想知道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吧!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学校:高坝中心小学姓名:吴会会。

性别:女年龄:十一岁班级:四年级一班学生。

二、个案分析。

她是一位乖巧、听话的优秀学生。由于先天因素,她长得十分瘦弱,皮肤白白的,穿。

着比较干净漂亮,梳着细细的小辫。她的身材比较矮小,只能坐在教室最前排。该女生学习成绩较好,书写工整,尤其是写作能力很强,常常受到同学的夸奖。不过,吴会会的胆子特别小,上课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下课后,也不愿意与老师、同学玩耍。她性格内向,常常一个人站在教室里望着操场发呆。她的脾气很犟。今年第二周星期二,她的亲妈妈来看她,她居然躲在教室里不出来,只是不停地哭泣,我与数学老师费尽周折,才把她请出了教室,让她与妈妈见面。结果,她泪流满面地对我们说:“老师,我恨她。我不愿意看见她”说完,就迅速地跑回教室再也不肯出来。我们都感到十分惊讶,一个年幼的孩子,为什么不亲近自己的妈妈?让我们百思不解。我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于是,决定走访该学生的家庭,了解她在家的具体表现。

在家访中,我们了解到,吴会会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在她7岁时,父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离婚,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她交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从此以后,吴会会在爷爷奶奶的细心照顾下,渐渐长大了,也慢慢地懂事了。奶奶告诉我们:“她爸爸妈妈没离婚前,吴会会整天笑呵呵地,又会唱歌,又会跳舞,乖得很。我们一家人都把她当成宝贝一样看待,哎,她爸爸、妈妈离婚后,她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与我们说话了,整天默默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孩子心思太重了,她的逆反心理太强,动不动就发脾气。要不就不吃饭,或者不去读书。她爸爸忙于生意也很少回家,偶而打电话回来,她也不愿意接电话。”就在我们家访时,吴会会在一旁默默无声地写作业,写完以后,又帮奶奶扫地、带小妹妹。

回校以后,我有意识的组织了一次“悄悄话”写作活动。在。

日记。

中,吴会会告诉我,她恨妈妈。原因是:妈妈不该离开爸爸,不该扔下她不管,她觉得爷爷奶奶才是她最爱的人。每当她看见别的小朋友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就更加讨厌妈妈。她说:“老师,我从不告诉别人这些话,你要保密哟。同学们知道后一定会笑话我。”看到她稚嫩的话语,我的内心掠过一丝沉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的今天,“留守儿童”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他们又有异于其它儿童的心理,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广泛关注的教育问题。作为班主任,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对“留守儿童”采取了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首先,培训家长。一开学,通过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对家长提出必要的要求,让他们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并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推荐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如《怎样教育独生子女》、《怎样使你的孩子更聪明》、《父母必读》等。过家长会集体培训通,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感受和方法,使他们懂得科学育人的方法。待他们远走他乡时,对家长提出要求:要求他们与孩子联系时,不要只打电话,多写信,这样孩子想念父母时,便可以读父母的信,感受父母就在身边,从而体验父母的爱;也要求孩子们常常给父母写信,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同学、老师,从而拉近父母、孩子之间的距离,消除“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然后,通过加强班级体建设来消除“留守儿童”的异常心理。在班级体广泛开展各种。

手抄报。

等比赛促进同学们心理健康发展。加强日常管理,强化《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全体同学“干好自己的事,管好集体的事,关心别人的事”。

第三,搞好学生的个别教育。作为班主任老师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提高学生个别教育的能力。在学生行为异常时,能及时了解其心理原因,对症下药,及时矫正。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学校:高坝中心小学姓名:郝东阳。

性别:男年龄:十一岁班级:四年级一班学生。

二、该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郝东阳家庭贫穷,父常年在外打工,平时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母早年离家出走,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自接手该班近一年来,我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显得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2)懒惰心理。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突出表现为在各种活动和机会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并经常捣乱,故意搞破坏,还煽动其他同学参与他的破坏活动。

三、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张勇和他的家人。我发现郝东阳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1)、长辈的关心无门。

爷爷奶奶对郝东阳这个孙子是打心里爱他,但是却不知道以何种方式来爱他,缺少严格的监督。作业不认真完成,喜欢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

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郝东阳自小缺少父爱和母爱,家长很少和儿子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很少静下心来和孩子交流。遇事缺乏耐心,就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

(3)、内心深处的自卑。

由于他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得张勇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他不愿和同伴交往,使他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并且他觉得没人注意他,就故意搞破坏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通过以上分析,我发现郝东阳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郝东阳的家长和他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四、主要措施: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

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张勇的爷爷奶奶多次交谈,并通过电话与张勇的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明白:爱要有针对性。同时我对郝东阳的家长提出建议:

a、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当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b、孩子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一味的暗示他放弃和责备。

c、不要把孩子守在自己身边,让他到小伙伴中去,和他们一起摸爬滚打。

d、父母要经常回家来看望孩子或者经常打电话给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关心。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乐趣。

为了让郝东阳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在学习、各种竞争、人际交往中树立起信心,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a、利用表杨,树立信心。

针对郝东阳在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其表扬,让他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喜悦,逐步树立自信。

b、针对实际,设立目标。

在郝东阳走出自我否定的低谷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明确地告诉他: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的学生最起码的任务。为了不让他感到这个要求高不可攀,我和他共同协商制定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小目标。

五、辅导效果:

经过我与郝东阳家长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近段时间来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a、虽然偶尔还是有时在生活上有依赖性,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在努力去做。b、郝东阳已清楚地认识到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做到的。尽管他的作业书写和质量还有待提高,但按量完成作业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c、能经常看见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跃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

六、个人体会:

郝东阳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给孩子自信就是给了孩子成功的钥匙。而郝东阳家长的转变以及自己所做的一切,让我联想到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爱孩子,这是老母鸡都会的事,要善于教育他们,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一言以蔽之,“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性问题,现状令人堪忧,不是那一个单方面努力就可以完全解决好的。对郝东阳的教育没有结束,还有更多的“留守学生”在等待接受教育。“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来关注。

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留守儿童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我校的留守儿童,存在明显的性格特征,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校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案例描述。

陆同学,男,12岁,留守儿童,是个学困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这个孩子非常的内向,说话声音很小很腼腆。成绩很差,书写潦草,个人卫生极差。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班级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没有热情。犯了错误嘴硬,不承认错误,反抗心很强。

二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走访、电话联系家长等途径,发现该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如下:

(1)情感方面存在缺失。陆某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致使陆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对一切都很冷漠。离开了父母的关怀,小孩没有了安全感,对社会没有信任感,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理性的沟通,孩子的心灵易受创伤。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父母常年在外,根本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只是为孩子提供吃饭、住宿,更是谈不上教育。而父母又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造成了负面影响。而其监护人只是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3)学校教育鞭长莫及。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

三、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并起到一定的效果: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家访制度。对结对子的每一个留守儿童,我先登记学生的联系方式,发现学生有任何问题,及时与监护人联系。家访时一定要防止假象,隔代爱,经不起孩子的哼哼,当老师去家访时,监护人禁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见了老师直说孩子在家表现都好等等,敷衍老师,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在害孩子,面对这种情况,我采取方法是:一是询问监护人,二是询问其他学生的家长,三是询问同学。

来个当面对质,最后陆某没办法,只好认错。我随即召开班会,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然后,我给陆某的监护人打电话说这事,但监护人只是说孩子平时挺好的,家务忙,有空再好好教育,让老师多用心。

2、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很容易变成一个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就代表了一个家庭的教育程度。孩子受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孩子在家的时间最长,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由于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不高,同时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平时只管吃穿,孩子犯错,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打一顿完事。我有空就和监护人聊,让他们明白孩子现在是受影响的关键时刻,所以,不要溺爱,留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同时也和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联系,让他们有空就回家,抽空给孩子打电话,问问身体,问问学习。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疼爱,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是人疼人爱的孩子。不能过分依赖学校教育。陆某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该同学比以前乐观了,上课也主动发言了。老师及时表扬,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有优点,帮他们树立信心。

3、班级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让其他同学主动地去和这些孩子。

沟通,在生活学习上予以照顾,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融入到集体活动中,感受集体的力量。

4、爱心,耐心、宽容。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教育,真心换真心;耐心换进步;宽容换回报。

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陆某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逆反心理在减弱。

总之,留守儿童是当今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高度重视,去研究去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想方设法,寻找策略,用心去关爱他们,用情去感动他们,用爱去温暖他们。使他们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明净的天空,在美好的花季放飞理想和希望,最终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篇五

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留守儿童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我校的留守儿童,存在明显的性格特征,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校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案例描述。

陆同学,男,12岁,留守儿童,是个学困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这个孩子非常的内向,说话声音很小很腼腆。成绩很差,书写潦草,个人卫生极差。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班级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没有热情。犯了错误嘴硬,不承认错误,反抗心很强。

二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走访、电话联系家长等途径,发现该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如下:

(1)情感方面存在缺失。陆某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致使陆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对一切都很冷漠。离开了父母的关怀,小孩没有了安全感,对社会没有信任感,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理性的沟通,孩子的心灵易受创伤。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父母常年在外,根本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只是为孩子提供吃饭、住宿,更是谈不上教育。而父母又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造成了负面影响。而其监护人只是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3)学校教育鞭长莫及。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

三、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并起到一定的效果: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家访制度。对结对子的每一个留守儿童,我先登记学生的联系方式,发现学生有任何问题,及时与监护人联系。家访时一定要防止假象,隔代爱,经不起孩子的哼哼,当老师去家访时,监护人禁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见了老师直说孩子在家表现都好等等,敷衍老师,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在害孩子,面对这种情况,我采取方法是:一是询问监护人,二是询问其他学生的家长,三是询问同学。

来个当面对质,最后陆某没办法,只好认错。我随即召开班会,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然后,我给陆某的监护人打电话说这事,但监护人只是说孩子平时挺好的,家务忙,有空再好好教育,让老师多用心。

2、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很容易变成一个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就代表了一个家庭的教育程度。孩子受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孩子在家的时间最长,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由于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不高,同时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平时只管吃穿,孩子犯错,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打一顿完事。我有空就和监护人聊,让他们明白孩子现在是受影响的关键时刻,所以,不要溺爱,留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同时也和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联系,让他们有空就回家,抽空给孩子打电话,问问身体,问问学习。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疼爱,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是人疼人爱的孩子。不能过分依赖学校教育。陆某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该同学比以前乐观了,上课也主动发言了。老师及时表扬,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有优点,帮他们树立信心。

3、班级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让其他同学主动地去和这些孩子。

沟通,在生活学习上予以照顾,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融入到集体活动中,感受集体的力量。

4、爱心,耐心、宽容。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教育,真心换真心;耐心换进步;宽容换回报。

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陆某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逆反心理在减弱。

总之,留守儿童是当今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高度重视,去研究去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想方设法,寻找策略,用心去关爱他们,用情去感动他们,用爱去温暖他们。使他们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明净的天空,在美好的花季放飞理想和希望,最终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篇六

去年“三八妇女节”,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要求每个班级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为此课下我精心准备了材料。

上课前我饱含深情地为学生们朗读了一首关于赞美母爱的诗歌,导入我今天班队会的主题,并且要求全班学生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采用不同的方式来为自己妈妈庆祝!祝她们节日快乐!没想到同学们听到我的话刚开始是一脸惊奇,然后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着。之后许多学生兴致勃勃的议论着,看着孩子们脸上那种茫然的神情,我心中不免有些激动。微笑着说:“我们每天都在妈妈的爱中长大,同学们谁来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妈妈做的哪些事让你感动?”

我以为听完我的话,学生会有很多话来说,出乎意料的是孩子脸上居然出现了一脸茫然的神情,甚至有些孩子说,没觉的谁爱我们,也没觉得有什么感动的地方,我大惊,接着循循善诱道:“你们看,妈妈每天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们洗衣服,做营养丰富的食物,你生病了还要衣不解带的在旁边照顾你,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顶着各种压力,多不容易啊!他们多爱你们呀„„”

爱吗?那样的话,爱也太平淡了吧,哪有伟大之处啊!听着学生这样的话,令我震惊!

我慢慢启发学生,教育孩子们。最后我让学生来说说平日里父母做了哪些让你感动的事,结果不尽人意。学生说的不外乎是自己生病时父母照顾自己啊,过年过节给自己买新衣服啊,但却缺少真实和细腻。想到平日里家长打电话也对我倾诉过孩子不懂家长的辛苦,不知道感恩,还一天到晚抱怨家长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对。

看着孩子们逐渐丧失了“感动”功能,不由得引起我的担忧。

二、诊断与分析:“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而如今的孩子面对亲人的爱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仿佛和自己没有丝毫的关联,或者认为这些本来就是应该赋予他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在很多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感恩”已经成为一个盲区。而造成这种现象,经过调查研究,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感恩氛围,孩子不会感恩。

要使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首先要让孩子处于感恩的人文氛围中。让他们感受周围的人是如何对世界、对他人感恩的。耳濡目染之后,将影响他们自身形成这一品质。而现在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没有为孩子营造感恩这样的氛围。甚至家长、老师经常在不经意间表达、宣泄了对生活、对社会及对他人太多的不满和埋怨,以至于孩子对人与人之间关爱缺乏了解,更别说是感恩了。

(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到位。

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理解,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父母总是会一厢情愿地付出,造成孩子认为自己任何的索取都是理所当然的。家长没有思考的是,在付出的过程中是否让孩子理解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二是个别家庭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做错了,就开始诉说自己的辛苦,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久而久之“感恩”在孩子头脑中中就不存在,只是一种任务。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竞争力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可否认,在大部分的学校,德育课程仍然属于副科,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思想认识上,学校都以文化课为主导方向,往往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而且,在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说教的倾向,说得多,做得少,对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因而感恩教育效果不显著。对于学校开设的这些德育课程,大部分的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都不重视,也就导致了学生对感恩只停留在形式上,不能感同身受。

三、措施与效果。

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

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我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在学校教育中创设氛围实施感恩教育。

要使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感恩意识是前提,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因此,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步,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并以此形成感恩意识,教会学生感恩。我具体做了以下工作:第一步从感恩父母开始,制作亲情小档案。如,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和他们的年龄吗?你知道父亲节和母亲节是哪一天吗?父母为你做过什么,你又为父母做过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从中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父母的恩惠。第二步学唱感恩歌曲、写感恩日记,发感恩短信,利用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让学生在家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第三步发挥榜样的作用。利用班会课引导学生讲述感恩故事、搜集感恩名言等到一系列活动,用身边事去感动学生,用身边人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中。

(二)在成人的示范作用下引导学生感恩。

对别人表达感激之情。当孩子们受到这种影响,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在家长会上,我会要求家长,无论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别忘了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子女间要相互尊重、关爱和体贴,在不知不觉地慢慢影响、感染孩子。作为教师,为人师表,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尊重、理解学生,敬重同事,谦虚友善,互相帮助。要在平日的一言一行中给学生贯穿感恩的思想,要知道有时一个歉意的表示,一个抱歉的微笑,一句温柔的话语,就是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让别人感受到爱,久而久之孩子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会不自觉的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

(三)在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去感恩。

平时实践活动中我在有意无意中把感恩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每一件小事上。要让孩子学会感恩,作为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为此我开展了许多班级活动,让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在校内,我组织学生开展感恩演讲、讲感恩故事、写感恩征文、感恩板报评比等一系列活动;在校外,我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让学生给老人们读书读报,打扫卫生;慰问交警,通过做好交通协管员,使学生知道交警的艰辛与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同学们之间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了,懂得了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通过这一年多坚持不懈的教育引导,以及家长的大力配合,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现在把“知恩”、“感恩”、“报恩”不仅体现在口头上,而且能落实在行动中。许多家长欣喜的告诉我,孩子知道心疼体谅父母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好,甚至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在平常学习生活中,班里同学之间变的更加友爱了,当别人遇到困难,也会慷慨解囊,得到帮助的同学也能诚心的说声“谢谢”。这次青海玉树地震,同学们都将自己平常节省下来的零花钱全部捐出去,他们终于体会到自己是多么幸福。平时很多同学深有感触地对我说:“以前都是自己不懂事,不懂得珍惜,其实母亲是世界上最辛苦,最伟大,最可爱的人,我们一定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最好的成绩来回报她们!”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继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相信学生会为我交一份满意的试卷。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篇七

关爱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是体育对“以人为本”的诠释,也是对人类最深层次的人文关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学校:高坝中心小学姓名:朱耀华。

性别:男年龄:八岁班级:一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个案分析。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朱耀华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朱耀华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看到他认真劳动时,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班上还很调皮,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有较大的进步。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唐虎虎。

年龄:13岁。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文化水平低,仅上二年级,对儿子疏于管教。

三、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在家里是独生子,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其母亲是一个文化素质较低,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唐虎虎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开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唐虎虎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多次家访,与其母亲进行沟通,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她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她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真心相劝,其母亲也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主动与老师交流,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她进行了传授,并让他的妈妈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这是一次好的开端。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

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保护其自尊心,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唐虎虎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经过近两个月的了解及教育,张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唐虎虎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身心健康少年儿童。

姓名:刘鑫磊。

性别:男。

年龄:八岁。

一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个案分析。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刘鑫磊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刘鑫磊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看到他认真劳动时,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的性,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班上还很调皮,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有较大的进步。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篇八

年龄:八岁。

一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个案分析。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刘鑫磊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刘鑫磊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看到他认真劳动时,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的性,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班上还很调皮,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有较大的进步。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篇九

年龄:13岁。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文化水平低,仅上二年级,对儿子疏于管教。

三、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在家里是独生子,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其母亲是一个文化素质较低,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唐虎虎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开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唐虎虎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多次家访,与其母亲进行沟通,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她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她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真心相劝,其母亲也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主动与老师交流,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她进行了传授,并让他的妈妈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这是一次好的开端。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

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保护其自尊心,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唐虎虎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经过近两个月的了解及教育,张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唐虎虎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身心健康少年儿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