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培养人的情操和审美能力。在总结中可以结合个人感受和体会,增强表达的真实性和亲和力。接下来是一些备受推崇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篇一
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地位―本篇文章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智,它作为初二学生接触说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
特点―本文属科普说明文,形式规范,逻辑性强,语言准确周密而有不失生动。
作用―能使初中生较容易的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结构与特点、阅读与写作,是初中生学习说明文的典范之作。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汇,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2)、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章,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营造良好的氛围,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资源共享,促进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4、教育教学思想(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以及后面教学方法的选择,我都遵循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二、说教法。
都说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及素养的提高。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是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自觉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去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学生,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去研究教法,使教师的教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这是教师组织、参与课堂最有力的体现。为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教法,同时辅以其他教学方法,时而独立使用,时而融会贯通,尽最大可能的提高教学质量。
1、激趣法――利用多媒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即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图片、范读和影象资料等。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优势,增大教学容量,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3、朗读法――学生自读、多媒体范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自能会学。本节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前提下,强调动口动脑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发展智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4、合作探究法――自主讨论、合作学习和成果展示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分组讨论问题,自主设计心中的桥,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发展学生的智商和情商。
三、说教学程序。
1、导入。首先,我让学生讨论见过哪些桥,同时,网上冲浪(教师给同学们介绍几个网址――百度、sohu――自己去浏览,并通过“联机讨论”的方式分享浏览成果;接下来,教师也通过“文件分发”形式展示桥的图片,形成资源共享,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导入新课――《中国石拱桥》。
2、作者介绍。接下来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作者,并通过“网络影院”向学生播放有关作者简介的短片,向学生介绍作者,从而多层次、多角度的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
3、比较阅读。(接下来先做一个对比阅读),对比阅读《辞海》中的卢沟桥与陈寿儒的《夜宿卢沟》(教材“研讨与练习”第三题),请同学们体会它们的区别,可以通过“联机讨论”形成学生的意见,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出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即: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并用“文件分发”把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初步了解阅读说明文的基本规律:。
1).确定说明对象,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
2).根据说明内容的内部联系,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
3).分析根据说明对象不同的特色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方法略。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等等。
从而引出朗读环节。
4、朗读。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学生初步把握文意。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完成词语积累,梳理文章脉络,再用“文件分发”显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1)给生字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悠久:年代远久。悠:长久。
杰作:出色的、超过一般水平的作品。
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巧妙绝伦:形容非常灵活,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的。
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而协调。
推崇:十分重视,并给以很高的评价,崇:尊重。
就地取材:在当地找所需要的材料。
千态万状:指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姿态。
奇观:雄伟美丽而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有的事情。
然后让学生填写,检查预习情况――抽点一两个同学的作业情况,以“学生演示”的方式供全班交流并给予点评;同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文章提纲:。
1―2段:总述石拱桥的特点。
4―5段:赵州桥。
6―8段:卢沟桥。
10段:我国石拱桥当代的发展。
便于学生整体感知文意。
5、了解说明对象。在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了解说明对象,培养学生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是本文的能力目标。首先我用“网络影院”范读中国石拱桥的片段,让学生结合文本“联机讨论”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然后要求学生以赵州桥为例,运用“电子抢答”、“语音对讲”的方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数据,再通过“学生演示”,供同学们相互交流。
这个环节,让各小组分组讨论,积极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并通过互相探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中学生学习知识、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讨论结束以后,在通过“网络影院”播放有关赵州桥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
其实,作者介绍卢沟桥和赵州桥的说明顺序基本相同,接下来我先通过“网络影院”请学生观看有关卢沟桥介绍的视频,然后请同学们具体说一说作者介绍卢沟桥的说明顺序。最后,我提供一段“七?七事变”的影视片段供学生欣赏,并说说:相对于赵州桥,卢沟桥有何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教育意义?让同学们通过“语音对讲”、“联机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在此,进行一个互动活动,让学生搭建心中的桥:让同学们通过语音对讲、联机讨论、图画板等在电脑上分组搭建心中的桥,看谁搭的又快有好,并通过“学生演示”展示学生搭建成果,同时,教师也展示自己心中的桥。这样师生互动、资源共享,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技巧。这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故在以上探究说明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以下问题来突破文章的.重难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合作讨论与成果交流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一定的评价,并给予指导建议,最后结合全文的写作顺序阐明:课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主次关系的逻辑顺序来分别介绍这两座桥的。
7、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我先让学生齐读文章,感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然后教师用“文件分发”展示问题:。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水经注》里提到“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
学生朗读句子,思考、体会,同样是小组之间交流,组长整理讨论结果,并作出回答,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准确”二字。再让学生找语言准确、严密的例子通过“联机讨论”在班上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8、介绍说明方法。本文是新课程改革以后,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说明文,所以还不必向学生过多的讲解说明方法,只要向学生简单介绍,使他们有所认识就行。教师利用“文件分发”向学生展示说明方法,并明确说明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也有生动与朴实之分。再向学生展示文章中的生动说明的句子:。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象虹。”
“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声……”
让学生体会揣摩。
9、说板书设计。
最后,利用“文件分发”向学生展示在教学过程中的板书,简要而全面的总结教学内容和要点:。
10、(授课结束后)通过“文件分发”合理安排课后练习,巩固教学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活动成果及时发到校园网络中,达到资源共享、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1)、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2)、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以下两个活动设计(任选其一)。
写作活动设计:。
a、你一定热爱自己的家乡,选择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要求抓住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教师提示:要求写成说明文的文章,不要在有关建筑物的故事、对建筑物的感情抒发上多费笔墨,语言应准确、简明。
b、请以“我家乡的桥”为题,写两篇不同体裁的文章:一篇写成记叙文,一篇写成说明文。
实践活动设计:。
a、画你心中的桥:设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来,先分组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位代表面向全班汇报。教师提示:对未来的设想是建立在对目前的桥存在不足与缺陷的认识基础上的,所以先讨论现在的各种类型、各种用途的桥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再畅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
b、课外收集古今中外著名的桥资料,然后从不同角度(如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对它们进行分类,并选择一些有特色的桥给它们建立小档案。教师提供一些本地出名建筑物的图片和资料,或者在课件网页里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便于学生课后查阅。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过程能否体现目标,都需要教师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及时的进行课外拓展训练,可以很好的反馈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效果。
以上所有的教学资源,我都将在课前放入我自制的校园网站内,形成一个虚拟的校园网络(网络教室)教学社区。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做出评价,学生之间可以任意交流,可以上传自己学习心得,提出疑问,以及帮助教师来解答其他学生提出的疑问。
四、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指引着我的教学活动,也指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总结一下,本课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全新引入,调动积极性;。
2、师生互动,有效教与学;。
3、愉快教学,能力提高;。
4、合作探究,资源共享。
当然,任何教学过程的设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进行调整。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篇二
1.茅以升是中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对于《中国石拱桥》一文,他曾这样说道:“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形式之一。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它是一份可珍贵的遗产,显示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
2.传统桥梁的三大基本形式是:梁桥、拱桥、吊桥,而拱桥尤为常见。
3.写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中国石拱桥》一文从不同的角度说明石拱桥的特征。先采用概括说明“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从“久、美、坚”三个方面说明了中国石拱桥一般特点。然后又介绍了赵州桥、卢沟桥,采用具体说明方法来揭示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还着重说明两座桥的各自的特点。赵州桥是独拱石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拱上加拱”是赵州桥独有的特点,“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也是赵州桥最突出的特点。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它的自身独有特点是“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可谓“石狮百态”。
4.《中国石拱桥》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说明的。先总说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共同特点,所举例子具备了被说明事物的共同特征,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然后分说了两桥梁各自独有的`特点,最后总说我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的原因,以及社会主义时期不同石拱桥的发展。
5.这篇说明文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举例子要有代表性,所谓代表性即要具备被说明事物的共同特点,第二要具备该事物的自身独有的特点,赵州桥和卢沟桥就具有非常突出的代表性。这篇说明文另一个重要说明方法是列数字,运用数字说明是准确说明事物的方法之一。根据需要,有时需要用确切的数字,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有时要用约数,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石拱桥“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6.本篇文章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作为初二学生接触说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篇三
《中国石拱桥》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所以,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的,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1、知识目标: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2、能力目标: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的顺序,培养学生理清说明顺序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对于有一点文学基础的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他们说出抓住怎样的特征来介绍事物的不难,但是在前面没有系统地接触过说明文这种体裁,要他们理清说明顺序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有难度。
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的说明顺序。
本课内容丰富,需2—3个课时才能完成。
第一课时(40分钟)
第一步:(10分钟)
处理预习作业,出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图片,由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两座桥的共同特点:都是拱桥并且历史悠久。引出今天的新课《中国石拱桥》,来欣赏由桥梁专家为大家介绍的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第二步:(15分钟)
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处理文中的陌生字词。同时思考所提问题(作者抓住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些特点来描述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另外,作者使用哪两座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第三步:(15分钟)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相互讨论对以上的问题有了大体一致的结论,老师再对此做出评论。并同时介绍文中所出现的说明方法。找出文中的例句,由学生来朗读。
第二课时(40分钟)
第一步:(15分钟)
通过对文章主体的把握,再来阅读3—8自然段,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由一般到特殊、有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的说明顺序。
第二步:(15分钟)
再对第9、10自然段进行阅读,分别概括出本段文字的内容。体会说明文结构安排的清晰与严密,同时学习语言的精炼。
第三步:(10分钟)
通过对全文的把握,由学生自行完成对这篇文章主旨的概括。
(一)学生总结:说说自己的收获。
(二)教师总结:提出要求,布置作业。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篇四
《爱迪生救妈妈》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8组的一篇课文。本文让我们禁不住由衷地赞叹爱迪生的聪明:妈妈的病情十分危急,切除阑尾的手术必须马上进行。可是昏暗的灯光急坏了爸爸和医生。多亏小爱迪生想出办法,用镜子把昏暗的油灯光聚集在一起,救了妈妈的命。爱迪生的聪明和爱动脑筋主要体现在了他“临危不乱,急中生智”。
周老师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想。周老师亲切的教态、真诚的鼓励贯穿一堂课的始终,创造了富含童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体验了学习的快乐,是一堂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的语文课。
一、语境识字,扎实有效。
识字教学一直是低段教学的一个重点。在一开始试教时,老师是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让学生读,然后去掉拼音。教学过程中当“明晃晃”这个词学生读得不好,也肯花时间开火车让同学们一遍又一遍地读,十分难得。在识字教学中,周老师注重孩子在语境中识字。在出示部分课题“爱迪生”时,让孩子们叫叫爱迪生的名字,在亲切的呼唤声中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在语境中认识了的“迪”这个生字,并要求孩子们用加一加、换偏旁的方法来记住生字“迪”,多样化识字。在理解“急性阑尾炎”这个医学术语时,引进了课外资料让孩子们对这种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做了铺垫。如此一来孩子们在具体的语境中扎扎实实地学会了生字,既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又节省了教学时间,突出了教学重点。
二、紧扣“急”字,层层感悟!
在教学二三自然段时,围绕一个“急”字让学生去研读文本,获得体验感悟。先用医生介绍阑尾炎的话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让学生知道急性阑尾炎的严重性,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的。有了这样一种基调的奠定,然后再让学生去读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这份危急。
最后老师通过和孩子们回顾板书,让学生对整个文脉有一个整体梳理,正是这样,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在孩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体会了一个:“急”字,同时帮助孩子实现了语言的内化,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写字指导时间充足,指导到位!
孩子一堂课的书写时间要达10分钟,本节课在写字教学环节大概用了6分钟左右,指导也相当到位!如果在指导孩子写字时,能抓住难写的字进行范写,讲清关键笔画的位置、和字的间架结构,这样既能重点突出,也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书写练习。
文档为doc格式。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篇五
《中国石拱桥》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所以,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的,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1、知识目标: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2、能力目标: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的顺序,培养学生理清说明顺序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对于有一点文学基础的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他们说出抓住怎样的特征来介绍事物的不难,但是在前面没有系统地接触过说明文这种体裁,要他们理清说明顺序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有难度。
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的说明顺序。
本课内容丰富,需2—3个课时才能完成。
第一课时(40分钟)。
第一步:(10分钟)。
处理预习作业,出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图片,由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两座桥的共同特点:都是拱桥并且历史悠久。引出今天的新课《中国石拱桥》,来欣赏由桥梁专家为大家介绍的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第二步:(15分钟)。
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处理文中的陌生字词。同时思考所提问题(作者抓住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些特点来描述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另外,作者使用哪两座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第三步:(15分钟)。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相互讨论对以上的问题有了大体一致的结论,老师再对此做出评论。并同时介绍文中所出现的说明方法。找出文中的例句,由学生来朗读。
第二课时(40分钟)。
第一步:(15分钟)。
通过对文章主体的把握,再来阅读3—8自然段,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由一般到特殊、有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的说明顺序。
第二步:(15分钟)。
再对第9、10自然段进行阅读,分别概括出本段文字的内容。体会说明文结构安排的清晰与严密,同时学习语言的精炼。
第三步:(10分钟)。
通过对全文的把握,由学生自行完成对这篇文章主旨的概括。
(一)学生总结:说说自己的收获。
(二)教师总结:提出要求,布置作业。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篇六
《中国石拱桥》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所以,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的,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2、能力目标: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的顺序,培养学生理清说明顺序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三、学情分析。
对于有一点文学基础的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他们说出抓住怎样的特征来介绍事物的不难,但是在前面没有系统地接触过说明文这种体裁,要他们理清说明顺序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有难度。
四、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的'说明顺序。
六、教学过程。
本课内容丰富,需2—3个课时才能完成。
第一课时(40分钟)。
第一步:(5—10分钟)。
处理预习作业,出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图片,由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两座桥的共同特点:都是拱桥并且历史悠久。引出今天的新课《中国石拱桥》,来欣赏由桥梁专家为大家介绍的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第二步:(10—15分钟)。
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处理文中的陌生字词。同时思考所提问题(作者抓住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些特点来描述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另外,作者使用哪两座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第三步:(10—15分钟)。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相互讨论对以上的问题有了大体一致的结论,老师再对此做出评论。并同时介绍文中所出现的说明方法。找出文中的例句,由学生来朗读。
第二课时(40分钟)。
第一步:(10—15分钟)。
通过对文章主体的把握,再来阅读3—8自然段,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由一般到特殊、有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的说明顺序。
第二步:(10—15分钟)。
再对第9、10自然段进行阅读,分别概括出本段文字的内容。体会说明文结构安排的清晰与严密,同时学习语言的精炼。
第三步:(5—10分钟)。
通过对全文的把握,由学生自行完成对这篇文章主旨的概括。
七、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一)学生总结:说说自己的收获。
(二)教师总结:提出要求,布置作业。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篇七
我的说课课题是《中国石拱桥》,入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明文系列,体现了新的特点即该单元篇目之间具有了同质对比性(《中国石拱桥》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同属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这样编排,既方便进行比较教学,又能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不至于单调、枯燥。
说明文阅读、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能品味说明文的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平实、准确、周密的特点。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及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新课标提示,在中学阶段实施中学美育,重视在阅读作品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能力,重视说明文对实现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关注学生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接受到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的教育,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实现美育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了说明文,对说明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对说明文的研读还有待加强,以形成对说明文的全面、系统、深入理解和把握。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实际情况这一契机,运用现代大语文观念,适时开展现代说明文教学。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1.德育目标。
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并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人的各种素质发展中起着导向和促进作用。
2.知识目标。
(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依据:新大纲要求初中生能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能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积累语言,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依据:新大纲要求初中生学会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3)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平实、准确、周密的特点。
依据:新大纲要求初中生能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及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体会语言表达效果,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3.能力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多角度说明技巧”和“以点带面的说明”,从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即创新思维)。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揣摩语言。
依据:新大纲要求初中生进一步发展思维,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的确立。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课题说明文自身的特点及新课标强调对学生进行能力和思维训练与培养,故确立: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1、学生自读、动手制作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以生动的手工制作带动思维的发散,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3、合作与探究的结合,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途径,抓住说明文内容的“切入点”,增强说明文阅读的“激情点”,提高说明文教学的“创新点”。
1、拟定两课时。
2、第一课时教学设想:通过情境导入、释题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基础演练,进而理清文脉,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初步领会说明技巧。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确立探究专题如:语言特色、进行探究式教学。主要是明确探究的对象:作者是怎样把这个特点介绍给读者的;品味、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的特点。设题要有开放性、层次性、适度性。重视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合。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步: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了解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检查预习,解题。
3、注音、解释词义和字义。
(以上两项可利用多媒体出示小或利用投影显示。)。
4、讨论课题。
明确:名词性偏正短语,中心词――“桥”。
几个定语――“中国”(的)、“石”材(的)、“拱”形(的)。连缀起来,就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这篇课文用三个定语对“桥”做了明确的限制,那么,这种“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特点介绍给大家的,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搞清的两个重要问题。
第二步: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点拨阅读。
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说明文特别讲究说明的顺序,这一点,我们在初一学《大自然的语言》等课文时已有了一些了解。现在同学们快速阅读,用三分钟时间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事物,读时要用笔在课本上标注。
1、理清文脉。
教师归纳:
石拱桥:(1-2)中国石拱桥:古代状况(3-9)中国石拱桥:当代发展(10)。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是中国石拱桥中惊人的杰作一,它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对这一点,文章在第4段中先做了总体介绍。“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说明了出现早,“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说明了它的坚固及美观。同时,赵州桥又有它独具的特色,的确不愧为惊人的杰作。
(二)、课堂小结。
赵州桥独具的特点有力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赵州桥是位于洨河上的独拱石桥,接下来,文章又举出了永定河上的多拱石桥卢沟桥,这就印证了中国石拱桥数量多、分布广,形式多样的特点。
第三步:布置作业。
1、思考:赵州桥的独具特点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关系?
2、完成练习一、二(其中卢沟桥的一部分作为预习,先不填入表格,但要在课文上标注。)。
3、预习、思考三、四、五。
依据:作业,旨在巩固本节教学成果,并适时向第二节内容过渡,以便完成余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步:温故知新。
1、说说赵州桥的独具特点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之间的关系。
2、说说卢沟桥的特点。
第二步:导读新课,并探究新课,质疑。
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又一个惊人的杰作,已经请同学们做了预习,现在我们讨论一下,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
地点在永定河,时间比赵州桥晚,桥比赵州桥长得多,略窄。桥面更平坦。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它是靠石砌桥墩联成整体抵御洪水的。它也很美观,尤其是柱头上千态万状的石狮子别具特色。卢沟桥在中外都享有盛誉,并且是抗日战争的纪念地。
上节课我们总结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除了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出现较早,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历史悠久,数量多、分布广、多样杰出的更突出的特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典型实例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些特点。其中,文章介绍得最充分的是它们的杰出:巧妙、奇特和精美,因为这方面最能说明中国石拱桥在结构坚固、形式优美方面的突出成就。说明事物时如何选择实例,如何运用实例,这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4、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严密。
讨论课后练习,教师归纳:
1)语言平实简洁,描写有度;
2)运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
3)精心推敲词语,讲究分寸;
5、注意词句顺序,周密合理。
第三步:课堂小结。
在同学们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1、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和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2、本文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特点,并分析了原因,介绍了发展状况。
3、本文在说明语言的运用上非常出色:简洁、平实、准确、周密。语言风格与记叙文不同。
第四步:布置作业。
1、请理清关于赵州桥、卢沟桥的文字的说明顺序。
2、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3、揣摩语言。
根据直观、实用,增加课堂容量等原则选用教具。如:
录音机(课文录音带),小黑板(展示课堂问题),复印练习资料和下载的背景资料,如有多媒体可制作风景图片(含课件、投影片)。
依据:1.直观、简洁,有助于理清文脉。
2.用直观图示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篇八
大家好!我是汪冬妮。很高兴能在这里为大家说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桥。大家熟悉的长江大桥,学校里的小桥。无论是哪种桥,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有了它们我们才可以很方便的与对岸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篇目就是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处理、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为大家阐述。
《中国石拱桥》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基本上都是说明文。所以,在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时,要注重文章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介绍事物的,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以及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八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接触的一般都是记叙文。《中国石拱桥》应该说是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接触到的第一篇说明文。对于有一定文学基础的八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就某一事物的特点来介绍事物不难,但是在没有系统的了解说明文的情况下,让他们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就有了一定的难度。
根据本篇文章的特点、八年级学生的学情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掌握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了解说明顺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时间由先到后等顺序)。
(2)学习运用准确周密的语言,感受作者严谨治学的态度。
我将遵循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对于本课,我将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导读法。
在我的带领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文本。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提问法。
包括学生向老师提问和老师向学生提问,了解学生的优点和薄弱方面,通过赞扬他们的优点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3)比较法。
在《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中,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桥梁,通过对这两个桥梁的对比。能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征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个性特征。
在运用了上述的教学方法之后,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新课标的要求,尽可能让每个环节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当中,我还采用了以下的学法:
(1)图表法。
作者在文中举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桥梁,赵州桥和卢沟桥,让学生画出表格并把两座桥的异同点填在表格中。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两座桥各自的特点。
(2)讨论法。
在通读课文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习法。
根据“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并重的原则”和“课内与课外语文学习相促进的原则”,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法,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能力。
因为本课内容比较丰富。所以我设计了两个课时。
1、导入新课。
先向学生展示关于“桥”图片,这些图片里面包含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桥,让学生就图片中桥的特点进行讨论,这些桥共同的特点以及每个桥的各自特点。进而进入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中国石拱桥》。
介绍作者茅以升。
2、通读课文。
运用导读法和自主探究法,放手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处理文中的生字词。在此过程中,思考问题:
(1)文章从第几段开始写中国的石拱桥?
(3)作者举了哪两个桥梁作为例子来介绍中国石拱桥?
让他们在思考中把握文章的大概意思。
3、分组讨论。
运用讨论法对上面三个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请同学起来回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老师进行总结。
4、讲解知识。
在讨论了上述三个问题之后,我会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说明文”。
5、问题遗留。
(1)本篇文章能分为几个部分?分别给每个部分取个小标题。
(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3)把赵州桥与卢沟桥的异同点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
1、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绘制的表格,让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的表格,进行评价。在ppt上展示自己绘制的图表。让学生初步了解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2、品读课文。
然后学生进行讨论和补充。最后老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以及了解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3、细读课文。
在了解了文章的整体的脉络后,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文中划出这些句子。
重点讲解有关数据的句子(精确的数字、大概的数字)。
4、布置作业。
挑选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作一篇说明文。不少500字。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篇九
《中国石拱桥》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所以,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的,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1、知识目标: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2、能力目标: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的顺序,培养学生理清说明顺序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对于有一点文学基础的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他们说出抓住怎样的特征来介绍事物的不难,但是在前面没有系统地接触过说明文这种体裁,要他们理清说明顺序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有难度。
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的说明顺序。
本课内容丰富,需2—3个课时才能完成。
第一课时(40分钟)。
第一步:(5—10分钟)。
处理预习作业,出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图片,由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两座桥的共同特点:都是拱桥并且历史悠久。引出今天的新课《中国石拱桥》,来欣赏由桥梁专家为大家介绍的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第二步:(10—15分钟)。
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处理文中的陌生字词。同时思考所提问题(作者抓住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些特点来描述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另外,作者使用哪两座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第三步:(10—15分钟)。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相互讨论对以上的问题有了大体一致的结论,老师再对此做出评论。并同时介绍文中所出现的说明方法。找出文中的例句,由学生来朗读。
第二课时(40分钟)。
第一步:(10—15分钟)。
通过对文章主体的把握,再来阅读3—8自然段,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由一般到特殊、有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的说明顺序。
第二步:(10—15分钟)。
再对第9、10自然段进行阅读,分别概括出本段文字的内容。体会说明文结构安排的清晰与严密,同时学习语言的精炼。
第三步:(5—10分钟)。
通过对全文的把握,由学生自行完成对这篇文章主旨的概括。
(一)学生总结:说说自己的收获。
(二)教师总结:提出要求,布置作业。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重庆市大足县弥陀中学的参赛选手陶秀中。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生曾经这样风趣地解释“桥”,我认为:桥更是友谊的桥梁,今天,“说课比赛”这座桥就把我们来自不同教育岗位的领导、评委、老师联系在了一起,“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真诚的祝愿我们能一起度过这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日子!我说课的题目就是《中国石拱桥》。我的说课分四个板块:说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和教学评价。(接下来,请允许我为大家一一介绍):。
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地位—本篇文章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智,它作为初二学生接触说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
特点—本文属科普说明文,形式规范,逻辑性强,语言准确周密而有不失生动。
作用—能使初中生较容易的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结构与特点、阅读与写作,是初中生学习说明文的典范之作。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汇,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2)、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章,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营造良好的氛围,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资源共享,促进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4、教育教学思想(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以及后面教学方法的选择,我都遵循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都说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及素养的提高。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是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自觉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去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学生,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去研究教法,使教师的教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这是教师组织、参与课堂最有力的体现。为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教法,同时辅以其他教学方法,时而独立使用,时而融会贯通,尽最大可能的提高教学质量。
1、激趣法——利用多媒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即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图片、范读和影象资料等。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优势,增大教学容量,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3、朗读法——学生自读、多媒体范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自能会学。本节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前提下,强调动口动脑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发展智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和情商。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选择了一种互动性较强的模式三。
教学程序是教师、学生、教材共同对话的一个平台,教师的组织、参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材自身的价值都在这一个平台上得以展现,它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而我设计了这样十个具体的小环节来落实文章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它们是(多媒体展示):。
1、导入2、作者介绍3、比较阅读。
4、朗读5、了解说明对象。
6、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技巧。
7、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周密。
8、介绍说明方法9、板书设计。
10、合理安排课后练习,巩固教学内容。
接下来我就结合远教资源向大家介绍我的教学构想:。
1、导入。首先,我让学生讨论见过哪些桥,同时,网上冲浪(教师给同学们介绍几个网址——百度、sohu——自己去浏览,并通过“联机讨论”的方式分享浏览成果;接下来,教师也通过“文件分发”形式展示桥的图片,形成资源共享,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导入新课——《中国石拱桥》。
2、作者介绍。接下来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作者,并通过“网络影院”向学生播放有关作者简介的短片,向学生介绍作者,从而多层次、多角度的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
3、比较阅读。(接下来先做一个对比阅读),对比阅读《辞海》中的卢沟桥与陈寿儒的《夜宿卢沟》(教材“研讨与练习”第三题),请同学们体会它们的区别,可以通过“联机讨论”形成学生的意见,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出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即: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并用“文件分发”把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初步了解阅读说明文的基本规律:。
1).确定说明对象,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
2).根据说明内容的内部联系,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
3).分析根据说明对象不同的特色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方法略。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等等。
从而引出朗读环节。
4、朗读。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学生初步把握文意。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完成词语积累,梳理文章脉络,再用“文件分发”显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1).给下面红色生字注音:。
弧()形拱()桥洨()河和谐()。
饮涧()匀()称()惟妙惟肖()郦()道元。
2).解释下列词语:。
悠久:年代远久。悠:长久。
杰作:出色的、超过一般水平的作品。
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巧妙绝伦:形容非常灵活,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的。
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而协调。
推崇:十分重视,并给以很高的评价,崇:尊重。
就地取材:在当地找所需要的材料。
千态万状:指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姿态。
奇观:雄伟美丽而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有的事情。
然后让学生填写,检查预习情况——抽点一两个同学的作业情况,以“学生演示”的方式供全班交流并给予点评;同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文章提纲:。
1—2段:总述石拱桥的特点。
4—5段:赵州桥。
6—8段:卢沟桥。
便于学生整体感知文意。
5、了解说明对象。在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了解说明对象,培养学生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是本文的能力目标。首先我用“网络影院”范读中国石拱桥的片段,让学生结合文本“联机讨论”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然后要求学生以赵州桥为例,运用“电子抢答”、“语音对讲”的方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数据,再通过“学生演示”,供同学们相互交流。
这个环节,让各小组分组讨论,积极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并通过互相探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中学生学习知识、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讨论结束以后,在通过“网络影院”播放有关赵州桥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
其实,作者介绍卢沟桥和赵州桥的说明顺序基本相同,接下来我先通过“网络影院”请学生观看有关卢沟桥介绍的视频,然后请同学们具体说一说作者介绍卢沟桥的说明顺序。最后,我提供一段“七?七事变”的影视片段供学生欣赏,并说说:相对于赵州桥,卢沟桥有何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教育意义?让同学们通过“语音对讲”、“联机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在此,进行一个互动活动,让学生搭建心中的桥:让同学们通过语音对讲、联机讨论、图画板等在电脑上分组搭建心中的桥,看谁搭的又快有好,并通过“学生演示”展示学生搭建成果,同时,教师也展示自己心中的桥。这样师生互动、资源共享,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技巧。这是本文的重点。
和难点。故在以上探究说明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以下问题来突破文章的重难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合作讨论与成果交流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一定的评价,并给予指导建议,最后结合全文的写作顺序阐明:课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主次关系的逻辑顺序来分别介绍这两座桥的。
7、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我先让学生齐读文章,感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然后教师用“文件分发”展示问题:。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水经注》里提到“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
学生朗读句子,思考、体会,同样是小组之间交流,组长整理讨论结果,并作出回答,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准确”二字。再让学生找语言准确、严密的例子通过“联机讨论”在班上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8、介绍说明方法。本文是新课程改革以后,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说明文,所以还不必向学生过多的讲解说明方法,只要向学生简单介绍,使他们有所认识就行。教师利用“文件分发”向学生展示说明方法,并明确说明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也有生动与朴实之分。再向学生展示文章中的生动说明的句子:。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象虹。”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声……”
让学生体会揣摩。
9、说板书设计。
最后,利用“文件分发”向学生展示在教学过程中的板书,简要而全面的总结教学内容和要点:。
10、(授课结束后)通过“文件分发”合理安排课后练习,巩固教学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活动成果及时发到校园网络中,达到资源共享、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1)、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2)、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以下两个活动设计(任选其一)。
写作活动设计:。
a、你一定热爱自己的家乡,选择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要求抓住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教师提示:要求写成说明文的文章,不要在有关建筑物的故事、对建筑物的感情抒发上多费笔墨,语言应准确、简明。
b、请以“我家乡的桥”为题,写两篇不同体裁的文章:一篇写成记叙文,一篇写成说明文。
实践活动设计:。
a、画你心中的桥:设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来,先分组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位代表面向全班汇报。教师提示:对未来的设想是建立在对目前的桥存在不足与缺陷的认识基础上的,所以先讨论现在的各种类型、各种用途的桥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再畅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
b、课外收集古今中外著名的桥资料,然后从不同角度(如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对它们进行分类,并选择一些有特色的桥给它们建立小档案。教师提供一些本地出名建筑物的图片和资料,或者在课件网页里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便于学生课后查阅。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过程能否体现目标,都需要教师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及时的进行课外拓展训练,可以很好的反馈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效果。
以上所有的教学资源,我都将在课前放入我自制的校园网站内,形成一个虚拟的校园网络(网络教室)教学社区。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做出评价,学生之间可以任意交流,可以上传自己学习心得,提出疑问,以及帮助教师来解答其他学生提出的疑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指引着我的教学活动,也指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总结一下,本课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全新引入,调动积极性;。
2、师生互动,有效教与学;。
3、愉快教学,能力提高;。
4、合作探究,资源共享。
当然,任何教学过程的设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进行调整。
我的说课就此结束。恳请各位领导、评委、老师指正!谢谢大家。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篇十一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探究说明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点,掌握说明事物的方法。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周密性。
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三、教法学法。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阅读法、问题解决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这样的导入自然引出课题,让学生自然、亲切的走进语文课堂,快速地进入课堂学习中。
(二)、预习检测、诵读感知。
2、开展说明手法数量大赛,将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找出的说明手法更好展示出来。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整体把握。
此环节让学生带着“中国石拱桥的总特点是什么”这一问题通读全文,前后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同时开展“我是小解说员”活动,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部分,分别解说赵州桥和卢沟桥,评选出最佳解说员,同时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及说明方法,让学生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学以致用。
2、细读关键段落语句。
本环节以掌握本科的说明顺序和手法这一问题为核心,带领学生品读关键性语句,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二大题,辅之以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运用逻辑顺序说明的优点,通过不同方向引导学生把握本节课重难点。
(四)、巩固小结、升华情感。
本环节侧重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播放桥梁人背后的艰辛的视频,结合文章最后两段进行解读,让学生体味到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智慧,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作业布置、斩获知识。
2、下节语文活动课老师将带领大家进行现场解说,并录制成视频,相信以后一定是一份美好的回忆。
五、板书设计。
特点。
顺序。
语言。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篇十二
《中国石拱桥》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中国石拱桥的评课稿,希望你会喜欢!
今天听了陈老师的《中国石拱桥》,感受颇深。说明文是学生不太熟悉的一种新文体,内容一般又比较枯燥无味。不像记叙文,有生动的情节、感人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形象,能深深地吸引学生。为了让学生能喜欢阅读说明文,陈亮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费了一番心思。让学生枯燥在的说明文中学习了:
一、说明文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学生理解掌握很好。
二、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让学生学会提炼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这节课,陈亮老师给学生绝对的主导权,课堂井然有序。知识掌握牢固。如果导入再凝练点,对作者茅以升加深点印象,对学生。
作文。
素材也是个积累。只是个建议,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落叶芬飞,冬无不穿梭在每个角落。庆幸的是今天久违的暖宝宝摆拖乌云终于出来了!
在阳光的侧射下,听完了叶仙虎老师的《中国石拱桥》。记得学校的有位老师说过仙虎老师就像是小孩子。在今天他的课堂中,我们感受的十分真切!整个课堂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过家家”式的教学。先是预习检查中的(推崇)和(作祟)说是多音字;再是课堂结束的还有两分钟的时候先说课后练习第三题,说不好画,接着就转说做课堂练习第二题,结果铃声一响仙虎老师就说:“铃声响了,那我们下课吧!”
因为年轻,所以肆无忌惮。因为年轻,所以无所顾忌。也许这也是一种洒脱!不管是什么课程都有它的亮点,此堂课的亮点就是思路较清晰,结构也较完整!
也就是因为年轻,就更需要学习,进步的空间就更大。所以,在此也提出几点建议:1、注意自己的教态。教师并不是一直站在讲台上讲,这样的话就拉开了与学生间的距离。我们应该四处环走,亲近他,侧耳倾听学生的回答。2、新课标提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尽量让学生多讲。切3、教学衔接过渡语需要去摸索学习。4、这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和说明语言一定要讲透,切勿蜻蜓点水。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篇十三
《中国石拱桥》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所以,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的,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2、能力目标: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的顺序,培养学生理清说明顺序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三、学情分析。
对于有一点文学基础的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他们说出抓住怎样的特征来介绍事物的不难,但是在前面没有系统地接触过说明文这种体裁,要他们理清说明顺序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有难度。
四、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的'说明顺序。
六、教学过程。
本课内容丰富,需2—3个课时才能完成。
第一课时(40分钟)。
第一步:(5—10分钟)。
处理预习作业,出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图片,由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两座桥的共同特点:都是拱桥并且历史悠久。引出今天的新课《中国石拱桥》,来欣赏由桥梁专家为大家介绍的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第二步:(10—15分钟)。
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处理文中的陌生字词。同时思考所提问题(作者抓住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些特点来描述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另外,作者使用哪两座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第三步:(10—15分钟)。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相互讨论对以上的问题有了大体一致的结论,老师再对此做出评论。并同时介绍文中所出现的说明方法。找出文中的例句,由学生来朗读。
第二课时(40分钟)。
第一步:(10—15分钟)。
通过对文章主体的把握,再来阅读3—8自然段,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由一般到特殊、有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的说明顺序。
第二步:(10—15分钟)。
再对第9、10自然段进行阅读,分别概括出本段文字的内容。体会说明文结构安排的清晰与严密,同时学习语言的精炼。
第三步:(5—10分钟)。
通过对全文的把握,由学生自行完成对这篇文章主旨的概括。
七、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一)学生总结:说说自己的收获。
(二)教师总结:提出要求,布置作业。
文档为doc格式。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篇十四
《中国石拱桥》是初中的语文课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开展这节课的教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中国石拱桥优质说课稿,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中国石拱桥》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所以,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的,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1、知识目标: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2、能力目标: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的顺序,培养学生理清说明顺序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对于有一点文学基础的`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他们说出抓住怎样的特征来介绍事物的不难,但是在前面没有系统地接触过说明文这种体裁,要他们理清说明顺序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有难度。
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的说明顺序。
本课内容丰富,需2—3个课时才能完成。
第一课时(40分钟)。
第一步:(5—10分钟)。
处理预习作业,出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图片,由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两座桥的共同特点:都是拱桥并且历史悠久。引出今天的新课《中国石拱桥》,来欣赏由桥梁专家为大家介绍的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第二步:(10—15分钟)。
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处理文中的陌生字词。同时思考所提问题(作者抓住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些特点来描述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另外,作者使用哪两座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第三步:(10—15分钟)。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相互讨论对以上的问题有了大体一致的结论,老师再对此做出评论。并同时介绍文中所出现的说明方法。找出文中的例句,由学生来朗读。
第二课时(40分钟)。
第一步:(10—15分钟)。
通过对文章主体的把握,再来阅读3—8自然段,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由一般到特殊、有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的说明顺序。
第二步:(10—15分钟)。
再对第9、10自然段进行阅读,分别概括出本段文字的内容。体会说明文结构安排的清晰与严密,同时学习语言的精炼。
第三步:(5—10分钟)。
通过对全文的把握,由学生自行完成对这篇文章主旨的概括。
(一)学生总结:说说自己的收获。
(二)教师总结:提出要求,布置作业。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篇十五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汪冬妮。很高兴能在这里为大家说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桥。大家熟悉的长江大桥,学校里的小桥。无论是哪种桥,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有了它们我们才可以很方便的与对岸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篇目就是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处理、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为大家阐述。
《中国石拱桥》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基本上都是说明文。所以,在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时,要注重文章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介绍事物的,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以及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八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接触的一般都是记叙文。《中国石拱桥》应该说是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接触到的第一篇说明文。对于有一定文学基础的八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就某一事物的特点来介绍事物不难,但是在没有系统的了解说明文的情况下,让他们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就有了一定的难度。
根据本篇文章的特点、八年级学生的学情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掌握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了解说明顺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时间由先到后等顺序)。
(2)学习运用准确周密的语言,感受作者严谨治学的态度。
我将遵循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对于本课,我将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导读法。
在我的带领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文本。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提问法。
包括学生向老师提问和老师向学生提问,了解学生的优点和薄弱方面,通过赞扬他们的优点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3)比较法。
在《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中,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桥梁,通过对这两个桥梁的对比。能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征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个性特征。
在运用了上述的教学方法之后,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新课标的要求,尽可能让每个环节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当中,我还采用了以下的学法:
(1)图表法。
作者在文中举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桥梁,赵州桥和卢沟桥,让学生画出表格并把两座桥的异同点填在表格中。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两座桥各自的特点。
(2)讨论法。
在通读课文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习法。
根据“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并重的原则”和“课内与课外语文学习相促进的原则”,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法,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能力。
因为本课内容比较丰富。所以我设计了两个课时。
1、导入新课。
先向学生展示关于“桥”图片,这些图片里面包含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桥,让学生就图片中桥的特点进行讨论,这些桥共同的特点以及每个桥的各自特点。进而进入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中国石拱桥》。
介绍作者茅以升。
2、通读课文。
运用导读法和自主探究法,放手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处理文中的生字词。在此过程中,思考问题:
(1)文章从第几段开始写中国的石拱桥?
(3)作者举了哪两个桥梁作为例子来介绍中国石拱桥?
让他们在思考中把握文章的大概意思。
3、分组讨论。
运用讨论法对上面三个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请同学起来回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老师进行总结。
4、讲解知识。
在讨论了上述三个问题之后,我会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说明文”。
5、问题遗留。
(1)本篇文章能分为几个部分?分别给每个部分取个小标题。
(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3)把赵州桥与卢沟桥的异同点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
1、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绘制的表格,让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的表格,进行评价。在ppt上展示自己绘制的图表。让学生初步了解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2、品读课文。
然后学生进行讨论和补充。最后老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以及了解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3、细读课文。
在了解了文章的整体的脉络后,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文中划出这些句子。
重点讲解有关数据的句子(精确的数字、大概的数字)。
4、布置作业。
挑选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作一篇说明文。不少500字。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篇十六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中国石拱桥》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作者茅以升以其专业化的精确介绍,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独特创造和不朽的艺术价值,让我们了解到有关中国石拱桥历史、形式、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根据课标、教材,我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清除字词障碍,初步理清课文内容和层次,把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我打算通过朗读法,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
3.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
教学目标决定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教学难点是把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八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所学的多为记叙文,对说明文比较陌生,对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的特点有难度,因此有必要做好学生说明文的入门指导。
【说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以学定教,将朗读体会法贯穿于课程的始终,同时采用主问题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方法。
对于学生,我将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进行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说教学过程】。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五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
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石拱桥的直观形象,然后提问:同学们,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而桥梁专家茅以升就曾经风趣的把桥解释为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就是这么简单,但桥又是充满魅力的,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教学中要求以读促悟,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初读,初步了解要学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在学习课文前,我会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反复朗读课文。
1.找出洨、匀称、长虹饮涧、惟妙惟肖等生字词,注音并解释。
2.本篇课文可以划分为几层?每层的内容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作者茅以升以他专业化的精确介绍,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独特创造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同时学习其独特的说明方法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我会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样既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良好的合作兴趣、思考兴趣。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讨论。
1.快速浏览文章第3—5自然段,说说写了赵州桥的什么内容?
2.本文对赵州桥的描写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本环节中我以问题为主导,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关键词句,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同时注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四、品读课文,探究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在解决本课难点时,我设置了一个探究问题:“本文一共用了多少种说明方法,请找一找”让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五、课堂小结。
为了让学生对本文中的石拱桥有所深思,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石拱桥具有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这三个典型特征,所举的例子赵州桥也很好的体现了这三个特征,那卢沟桥是否也体现了这三个特征呢,我们下节课来说说它是如何体现的。
六、作业布置。
为了加深学生对中国石拱桥的理解,我布置了“用分析赵州桥的方法分析卢沟桥”的作业。
【说板书设计】。
为实现教与学的同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板书:
形式优美(独拱)赵州桥。
历史悠久(联拱)卢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