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目标是置顶工作方案的重要环节。在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为领导提供多种工作方案。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篇一
1、读背积累。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介绍少儿节目。
4、写写自己的小发明。
4 课时
1、读读背背。
2、独立阅读。
一、学习读读背背部分
1、简介作者,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的词人,他的小令尤佳,格调韵远。
2、自由读,把这首词读熟。
3、理解词意。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山海关外。
4、再读,想象词描绘的画面。
5、学习欣赏这首词。
(1)介绍: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关外,这首词可能是此行途中所作。
(2)找找哪些地方分别写所经,所见,所闻,所想?
(3)作者挥毫写词的时候,在千帐灯火,风雪交加的深夜。所以起笔先写白天登山涉水,夜来设帐宿营的行踪,后写风雪聒耳,欲梦不成、思乡情切的心理活动、写景抒情巧妙融为一体,表达了思乡之情。
(4)词的大概内容
山路一程,水路一程,跋山涉水,一路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深人静时唯见千百帐蓬点点灯火。
风雪交加,长夜难熬,风雪之中不时传来更鼓声。这风声、更鼓声打破思乡之梦聒得人难以成眠。故乡那宁静的夜晚是听不到这种声音的啊!
6、指导朗读,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不懂的词句划上记号,想想读懂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
(1)读懂了内容
(2)弄不懂的词句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弄懂文中的词句。鼓励学生、辞典。
3、引导学生弄懂短文第2题
(1)自由读并思考
(2)讨论交流
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人生的意义:生命是短暂而渺小的,但人生应该更加一丝不苟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人留下些令人珍惜值得玩味的有价值的东西。
(3)引导理解: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这句话中,固执是说当一个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时,他肯定是经过了一番不懈的努力。自强不息,矢志不渝,这是固执的含义。简单是说真正的人生其实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生。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5、小结:人生应该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应该给他人一些值得珍惜的东西,这是作者在观察一枚贝壳时所感悟的。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篇二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中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究了每个词语不同读音的意思,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词语、运用词语的效果,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倒顺词的特点,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文的意思,读出诗的节奏。
3、写好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复述能力、讲述能力等。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认识倒顺词的特点,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教学难点:练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复述能力、讲述能力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时间:
2课时。
一、 语文与生活
1、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相声片段 请大家打开课本,读读相声片段。 了解倒顺词的特点。
2、积累与整合自由读六组词语指名读,说一说这六个词语的意思是否相同归纳一下:演讲讲演、样式式样、代替替代的意思相同,另外三组的意思不同。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让学生再举出意思相同、意思不同的例子。
3、应用与拓展 根据上面补充的内容,练习把补充的倒顺词,加入到相声片段里续说。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无穷的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处处留意生活,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二、诵读与欣赏这是汉高祖刘邦在称帝后第七年返回故乡时所作,刘邦作为马上得天下的开国君主,《大风歌》正是他英雄本色的显露。自由读范读,注意诗歌的停顿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讲解:兮是古时候表示语气的词,相当于现在的啊自由练读,小组合作,边读边体会诗歌的抑扬顿挫,做到熟读成诵。全班朗读比赛集体评议、交流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感情三、写好钢笔字本次练习的内容是《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描练兴趣。让学生整体观察、欣赏、感知这几行字提示注意点:要从字的布局、大小、形状去观察、揣摩,感受匀称美。指导学生按行书的运笔方法描练评议:同桌互相比一比,哪个描练的字漂亮。
口语交际: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学习了不少名言。可以互相交流一下,你最喜欢哪句名言?这句名言给了你哪些启发?
(二)学生讨论交流 师创设情境。
1、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2、 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
3、 指生交流,并说出自己从这则名言中所受的教益和启示。
4、 学生评议。
5、 师总结。
(三)指导学生做书签。 适当加一些图案,起到一个美化作用。
(四)总结。
二、学写毛笔字本次练习写左右结构、中间大或中间小的字,例字是撒、鞭。讲解:这类字比较特殊,属于左窄右宽型,右边实际上又是左右结构,平时我们都把这类字分为左中或结构。学生练写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篇三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实物钟、模型钟,实物展示及相关多媒体课件。
1.童话引入。多媒体演示:在一个美丽乡村的清晨,小公鸡起床了,它跳到高处“喔喔喔”叫起来。
2.提出问题。
(1)“公鸡打鸣是叫人们干什么?”
(2)“每天早晨是谁叫你们起床?”
3.揭示课题。
师:你们桌上也摆着各式各样的小闹钟,好看吗?同学们,闹钟不光有漂亮的外表,它的钟面上还有丰富的知识,你们想知道吗?好!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
[评析:运用媒体演示,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从儿童熟知的童话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1.初步认识钟面。
(1)比一比。
学生拿出实物钟,与同桌的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①都有两根针(长长的细细的叫分钟,短短的胖胖的叫时针)。
(板书:分针时针)
让学生指一指学具钟的时针、分针。
②都有12个数,一起数一数(1、2…)
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
(2)说一说。
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
[评析: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实物钟、模型钟等。设计了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摸一摸、转一转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2.认识整时。
(1)整时的常用表示法。
①学生尝试拨整时。
师:你们会拨钟吗?自己拨出一个喜欢的时刻,看谁拨得好,请他上来拨。(选三个上来)
问:你拨的多少?刚才三个同学说的“x点”是口头语,正确的书面用语叫“时”。(板书)
指看三个钟面说“这个读x时……”并板书:x时,x时,x时。指着“x时,x时,x时”说“这些都是整时”。(板书)
②观察比较整时针的特点。
小组同学一起观察:黑板上三个钟面上的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③引导学生得出认识整时的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④练习。
a.师拨钟面,生说时刻,2时、6时……
b.生活中,我们做的事都和时间紧密相连,请你们拨出时刻。
a.早上上学的时刻。
b.每天看动画片的时刻。
c.每天爸爸妈妈看新闻联播的时刻。
c.你还想拨哪个整时?拨一拨,这时你在干什么?
(2)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
①小朋友观察身边的事儿,非常仔细,教师出示标有“8:00”的卡片问: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里见过?
师:这是整时的第二钟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
②谁会写几时就写几,然后写上“:”再写两个“00”。
③指黑板钟面,问:你会用数字法来表示吗?请写在写字板上,看谁写得好,二人扮演,评一评,写得好吗?
④今天两种整时表示法你都会写吗?你们还想比一比吗?
师:老师写出了一种,请你写出另外一种。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拨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和尝试认识电子表表示的时刻,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了认识整时的方法及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设计新颖、有创意。]
3.应用。
(1)师: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作为小学生该怎样珍惜时间呢?那就是合理利用时间,安排好一天的学习、生活(打开书第92页)这是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多媒体),仔细看书上第92页,说一说,他什么时刻做些什么?(小组说一说)
(2)问:他的一天安排得合理吗?
师:对,我们应向小明学习,不睡懒觉,合理安排,做健康、聪明的好孩子。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对小明一天时间安排进行认识与评价,加强学生对珍惜时间和养成良好作息习惯重要性的认识。]
1.现在请你自己做主,当一次小小设计家,设计你星期天的安排。
(小组合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安排合理。)
(1)活动。
上午()时做()
(:)做()
()时做()
下午(:)做()
()时做()
(2)评一评:获胜者是谁?
2.聪明屋。
聪明屋里住着一位智慧老爷爷,他给你们出了一道难题,这是从镜子里看到的钟面,猜一猜它是几时。
[评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落实这一教学目标,教师特地安排设计了请学生自己做主当一次小设计家的练习内容,巩固练习环节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也极其自然地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小组合作设计一天作息时间表,学生设计出的一天作息时间,丰富多彩,体现出学生一天的生活有序、丰富、充实。]
总评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注重课堂良好的心理气氛的创设,内容开放,呈现方式多样化,教法灵活开放,教者充分应用教具和学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重视合作学习和信息交流,重视数学知识的主动构建,重视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汉字的又一构字规律在熟字的基础上减笔画,可变成新字,提高自学生字的能力。感受汉字构字规律的奇妙,喜爱祖国的文字。
3?在写字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区分它们的字形,通过组词弄清新字的字义。
2?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减一笔成新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的生字词卡片。
学生:自制一套活动的卡片(新字和熟字要减去的笔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激趣导入
复习上一节课的构字规律。孩子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字的又一个构字规律减一减(板书课题)。
二、观察字形,初步感知
1?在识字王国里,小朋友认识的字朋友可不少啦!还叫得出这几位老朋友吗?(出示方、午、玉字),并用字组词,认读后贴在黑板上。
2?小朋友太高兴啦!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减一减的游戏,请看老师演示(用活动卡片方字减去点变成万字)。
3?好玩吗?请孩子们认真观察午字和玉字,想想它们减去笔画会变成什么字呢?
4?抽生上台摆一摆,一边摆一边给小伙伴们讲一讲自己的摆法。(午字减去撇就变成了干,玉字去掉点就变成王字。)
5?学生自由观察,各抒己见,这些新朋友有趣吗?为什么?
三、自主识字,发现方法
1?自读课文。
(1)孩子们,只减去一部分就变出了与这些老朋友如此相像的字,那它们的读音、意思相同吗?自己读读课文,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请孩子们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去掉拼音你会读吗?试试看。
(3)你们会读了吗?会读的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准确。
2?检查自学效果。
(1)现在我们要带生字娃娃出门了,千万别喊错它们的名字呀。出示生字,通过小老师、开火车等形式反复认读,注意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纠正读音。
(2)你们读得真棒!生字娃娃回家了,看,它们已经带着朋友排好了队,正等着你们去认识呢。认读书中的词语。
(3)同桌讨论学习:说说你懂得了哪些词语,怎么读懂的,还有哪些词语不太理解,交流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千家万户:形容很多很多户。王牌:桥牌等游戏中最强的牌,比喻最强有力的人物、手段等。)
(4)小朋友们既懂得观察字形,又会自己识字,真了不起!除了书中的词语,你能给这些生字再找一找朋友吗?
四、朗读短文,总结方法
1?出示活动卡片,教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读,并引导学生编成顺口溜(方字减点变成万,午字减撇变成干,玉字去点变成王)。
2?读一读书中的短句,感悟方法。
3?现在就把你今天学到的识字方法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吧!(小组交流)
4?谁愿意把方法介绍给大家呢?抽生汇报后教师总结: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汉字真奇妙,你看,在老朋友字上减一减就成了新字。我们用这种方法还会认识更多的新字娃娃呢!
5?
这样好的方法你能记住吗?试试看。
五、指导写字,把握结构
1?出示千、干、王字。
读一读:大家看,你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一起来读读。(齐读正音)
看一看: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要提醒伙伴们的?(指名说,注意千、干、王字的长横要平,竖要写直)
说一说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谁想教大家写好这三个字?(指名说位置)教师板书。
描一描: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练一练:学生认真书写。
赏一赏:自己先圈出写得比较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学习。教师边深入学生中指导,边挑选有典型性的作业,最后展示并评析。
2?指导万、户字。
按照以上步骤指导书写,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把汉字娃娃写得美(重点指导万字的长撇要舒展些)。
六、自主实践,迁移拓展
1?小朋友们都挺能干的,还想玩减一减的游戏和更多的汉字娃娃交朋友吗?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减笔画成新字的游戏。(如:目、舌、王)
2?小结:小朋友们,瞧,不用费力地死记硬背,只要学会用上恰当的、巧妙的识字方法去识字,就会记得更牢固。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篇五
教学本文,宜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由于本文是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课前可安排预习。
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一一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理解文言词句,感悟物外之趣。
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矫正自己在朗读上诸如语气,节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在内容的理解上,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难点问题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录音机、投影仪。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
1.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2,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对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小时候,我们都玩过过家家游戏,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孩子。有句儿歌唱道(教师唱):小板凳啊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啊坐上来。我当司机把车开啊,我当司机把车开。轰隆隆隆,轰隆隆隆,轰隆隆隆,鸣一一。看,小板凳排起来就成了火车了。多有趣!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
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像和作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字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趣事》。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方法上,教师要在语音、语气、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习以点拨和指导。对学生的课堂训练,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鼓励。
以下内容应出示投影仪或彩屏显示。
童稚(zhì)藐(miǎo)小项为之强(jiáng)鹤唳(lì)云端怡(yí)然称快凹(āo)凸(tū)土砾(lì)壑(hè)庞(pá)然大物虾(há)蟆(ma)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2)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6)果如鹤唳云端。(唳,鸟鸣。)
(7)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丘,山丘。壑,山沟。)
(8)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抽打。)
(9)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10)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于,在。)
(1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指蚊子。)
(12)徐喷以烟。(以,用。)
(13)使之冲烟而飞鸣。(之,蚊子。)
(14)蹲其身,使与台齐。(其,自己。)
(15)以草为林。(以,把。)
(16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1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
(18)驱之别院。(之,它。指癞蛤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里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断地]叫好。)
(3)蹲其身,使与台齐。
(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齐平。)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便在这种境界中亲历游览。)
(5)见二虫斗草间。
([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6)捉始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捉住癞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了别的院子。)
1.完成研讨和练习第二题。
2,写一个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
3.思考题: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
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篇六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蒙、喃”等7个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一、教学目标:1、认识“蒙、喃”等7个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能用“快活”等词说句子。4、读写结合,扩展阅读,激发学生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以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能用“快活”等词说句子。
4、读写结合,扩展阅读,激发学生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从字里行间去感受“父亲”那份非同寻常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词卡 小鸟图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播放鸟叫的录音,引导学生谈话。你喜欢小鸟吗?你了解小鸟吗?
2、是啊,鸟儿是大自然中的精灵,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鸟有关的故事-------《父亲和鸟》(板书课题)。
3、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的脑袋瓜里会迸出那些问题?父亲和鸟有什么关系?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父亲和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快读读课文吧! (要求:先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反馈,课件出示词语,指导认读;
雾蒙蒙 鸟味 猎人 黎明 一瞬间嗯
喃喃地说 焐得热腾腾 浓浓的草木气味
(1)借助拼音,指名领读。重点正音:蒙和腾是后鼻音,瞬是翘舌音,前鼻音。“热腾腾”变为第一声
(2)去掉拼音了,你们还会读吗?
(3)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哪个字?学生自由记字形,再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喃 浓 嗯 味
换一换的方法:焐---悟,猎----借
(4)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
3、指导难句子朗读。
句子1: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句子2: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句子3: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读准多音字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转载于:)、小朋友真能干,不但读准了词语,而且能把难读的句子读通了,
相信你们也能把课文读通顺了,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进行评价)
2、交流感受。读完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父亲和鸟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课文中句有一句话已明确告诉我们,快速找一找。
3、生汇报,引出第一自然段: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①指名读句子
②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父亲知鸟,爱鸟)
父亲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说的那样知鸟,爱唱歌的小鸟吗?下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和鸟的故事。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观察讨论: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提出来讨论,交流,提出解决的办法。
2、指导书写:
(1)比较“并、喜、重、群”,发现规律;一个字中有多个横画,排列的距离应当大致相等,每个字中只能有一个长横。
(2)教师范写喜和重,让学生观察体会,进一步感悟以上两条写字规律。
(3)学生临写,再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词语朋友,这些词语朋友你们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齐读第一自然段: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说说知道了什么?(父亲知鸟、爱鸟)
过渡:父亲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说的那样知鸟,爱唱歌的小鸟呢?这节 课让我们再来来读一读父亲和鸟的故事吧。
二 品读课文 ,感悟情感
品读之一——体会“父亲的知鸟”之心
1、 那么,你们又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父亲的知鸟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划出有关体现父亲知鸟的句子。
2 交流反馈,深入研读
(1)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a、 雾蒙蒙的树林是什么样的?
b、 “喃喃地说”是怎样地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轻,这样慢地说?
c、 谁能学学父亲说话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d、父亲在雾蒙蒙的树林边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父亲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父亲用鼻子闻了又闻,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2)父亲真了不起,简直就是一位鸟类专家!这鸟类专家为什么知道树林里有不少鸟呢?谁来读一读?
出示: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谁知道,父亲在说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表情呢?
在“嗯,还有鸟味。”前又会有什么动作或神态呢?说话的声音呢? 你能把父亲的话读出来吗?(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轻一点,别惊动林中的小鸟!
(3)真的有鸟味吗?出示:“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冬天,我们的小手都快冻僵了,妈妈拿什么为你们焐手的?小鸟们是怎样将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4)父亲还知道什么?
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什么时候鸟最快活?你能给快活换个词吗?你什么时候最快活?快活的时候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到林子里感受他们的快乐吧!
是啊,此时在我们的眼里又多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小鸟们成群地站在枝头上,面对着初升的太阳尽情地歌唱。他们在空中时而盘旋,时而低飞,那么活泼,那么可爱!你听,它们掩藏不住内心的喜悦向我们诉说________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篇七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教学步骤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板书:古诗)
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一)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2.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 不读mín 。闻:前鼻音wén。
4.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2.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2)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3)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4)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3.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
4.粗略讲讲诗意。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予以点拨指导。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感悟韵律。
(1)齐读古诗。
(2)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3)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晓、鸟、少”三个字在诗歌中很顺口(押韵)。
2.感悟节奏。
(1)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2)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春眠/ 不觉晓,处处/ 闻啼鸟。夜来/ 风雨声,花落/ 知多少。
(3)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3.想象意境。
(1)课件或挂图:雨后春天的早晨美丽的景象。
(2)教师描述引读。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绝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背诵古诗。
(一)范写、讲解。
古:横一定要长,写在横中线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可稍向左斜。
多:此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关键是注意第四笔——撇的起笔处,应该在田字格中心交叉点稍微偏右一点。处:
1.引导认识“折文”。2.捺要写出小“脚丫”。(写捺画,起笔轻,要出脚,先停停。)
(二)学生练习
小学语文第二册读课文识字阶段(1~14)
重点复习三拼音、整体认读音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与轻声音节,读准多音字“禁”(第2课)和“重”(第7课)。
识字:
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121个汉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科学的记字方法记忆字形,认识并会书写7个新的偏旁部首。
能结合语境正确辨析常用的形近字。
继续培养学生养成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认读生字的习惯。
写字: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临摹简单常用的汉字,在临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写字习惯。
继续巩固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和左中右结构的字,在临摹的过程中复习相关的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
阅读:
朗读课文或重点段落,基本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能按标点正确朗读。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篇八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体会夹竹桃的妙处,感受植物之美。
懂得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读中感悟。学法:自主探究。
搜集有关夹竹桃的资料。
直接板书夹竹桃,齐读课题,简介、顺势引入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每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呢?
1.站在作者的角度看,夹竹的哪些“妙处”引起了作者的喜爱?
2.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心中夹竹桃是怎样的?
3.读了课文,你也喜欢夹竹桃吗?为什么?
1.作者在表现夹竹桃的时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明白作者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识字写字,认识本课中的7个生字。
2.根据课文内容天空。
客人一走进大门,()的是一阵幽香,()的是()似的叶子和()或()似的花朵。
3.造句:不是……也不是……但是……
请你选择一种植物,用自己话描绘它。
总起:留恋和回忆
夹竹桃花色:红白相映,奇妙有趣
花期及幻想:一年三季,一声不响,月光之下
总结:爱上夹竹桃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篇九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为了充分体现出教学主体性,优化课堂结构,我设计并尝试了以下教学: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体会课文寓意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学法,学生可采用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大纲》明确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我实施了分布教学法:
1、读:指导学生自由读准每一个字音,对于直呼困难的多拼读几遍。
2、反馈读:通过指名、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反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逐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3、了解读:图文并茂,读思结合,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会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我将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创设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集感知、想象、领悟、表达于一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在这个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2、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表现有那些不同点?
⑴学生边看图片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⑵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⑶全班进行交流
不同点之一:
铁罐很傲慢,而陶罐很谦虚。
不同点之二:
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铁罐和睦相处。
不同点之三: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的命运都不一样。
①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厚厚的堆积物里发现了陶罐,人们看见陶罐后,心情如何呢?
②陶罐对人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③人们为什么没有发现铁罐呢?它到哪里去了?
④想象一下,假如铁罐听到陶罐对人们说的话,它会怎么想呢?
1、小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⑴你觉得铁罐和陶罐分别都象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们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⑵教师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同时理解奚落、谦虚、懦弱、轻蔑等词语。
4、小组在次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知道实践议论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议论出见解,才能不断开拓思维,提高认识,最终运用于实践。针对这篇课文,我设计讨论话题如下:
1、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2、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3、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1、出示6个生字,并认读。
2、学生指出难写的字。
3、师范写难字,生指出不足点,师改正。
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篇十
认知: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情感:
1.愿意学习并使用礼貌用语。
2.以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为荣。
行为:
正确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请”、“您”、“你好”、“谢谢”(别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等。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文明礼貌”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
本课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具体进行学习礼貌用语的教育,使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礼貌用语的含义,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培养学生从小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
一个国家的人们能否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反映这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对个人来说,表明一个人是否有文明教养,反映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水平。因此,教育学生从小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礼貌用语并不陌生,从他们学说话起,家长就教会他们说“谢谢”等礼貌用语,在幼儿园中也进行过这方面的教育。本课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礼貌用语的能力,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比较全面地教给学生,使学生结合具体环境理解每种礼貌用语表达的含义及用法,并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语言。
本课分为三部分。
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三点。
1.一年级小学生对于礼貌用语并不陌生,教学应考虑他们原有的基础,利用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对礼貌用语含义的理解。即不要过于简单地教学生说礼貌用语,因为他们在口头上是会说的,要在会说的基础上,提高他们对每种礼貌用语的理解;但不要拔高,以较抽象语言讲述各种礼貌用语的含义和用法,要把握好本课教学要求的“度”。
2.要使一年级小学生正确理解礼貌用语的含义,不能离开语言的具体环境,如课文中安排的特定具体环境,但不能只限于一种具体环境,要让学生举一反三,如请求语的使用,课文安排在借书的具体环境中,教学中可扩展到问路:“请问……”;买东西:“请给我……”;向老师请教问题:“请您给我讲……”;请求同学帮助:“请你帮我……”,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促使学生经常使用。
3.礼貌用语的教育要紧紧抓住其实质:人与人交往中尊重别人、对别人友好的表示。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每种礼貌用语所表示的内心真情。例如,道歉语“对不起”,应是自己由于打扰别人,影响别人而感到内心不安,用“对不起”表示道歉,请求别人原谅,而不是简单说一声“对不起”,应付一下别人。讲每一种礼貌用语的含义和用法,都要抓住当时应有的正确思想活动。在为别人着想的内心活动基础上,才能正确使用好礼貌用语。
第四课 学会礼貌用语
教学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礼貌用语。
2.愿意学习并使用礼貌用语。
3.以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为荣。
4.正确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请”、“您”、“你好”、“谢谢”(别客气、不用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愿意学习并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准备:
1.磁带:课文、儿歌录音、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 下载
2.小电话模型。
3.小红花数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中“想一想”)
1.你向谁说过“你好”?谁又向你说过“你好”?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2.小结:当我们互相亲切地问候“你好”时,心里都是热乎乎的,非常高兴。因为“你好”是礼貌用语。(出示“你好”的卡片)
板书:礼貌用语
过渡:孩子们,你们还想学到更多的礼貌用语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四课,我相信,学了这一课以后你们就会学到很多礼貌用语。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你好”。(出示课文插图一)
(1)介绍赵小刚和王强。
师: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对好朋友,测提赵小刚和王强。他们俩平时说话可有礼貌啦!瞧,在上学的路上,他俩见了面就……
学生猜想:他们早晨见了面就互相讲“你好”!
板书:你好
(2)问:你们什么时候用过“你好”?你是怎么说的?
小结:互相问候了“你好”,心里非常高兴,新的一天学习生活都从这美好的问候中开始。
(运用多媒体的音像功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的有力措施。课文这样一开头就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让他们立即萌生了想知道为什么的念头。这样,课文从头至终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欣赏中就学到了在什么时候用什么礼貌用语。)
2.学习“请”。(出示课文插图二)
过渡:让我们接着再来看看赵小刚和王强的故事。
(1)王强有一本书,赵小刚很想借来看。他是怎么对王强说
(2)比较两种说法,看哪种有礼貌?咱们再来听听赵小刚是怎么说的?
板书:请
生:赵小刚用了“请”,为什么还要说“可以吗?”引导理解:表示和别人商量是非常有礼貌的。
(3)问:你什么时候用过“请”?引导学生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该用“请”。
小结:用上了“请”就表示对别人尊重,是很有礼貌的表现。
3.学习“谢谢”(别客气、不用谢)。(出示课文插图三)
(1)学生看图说图意,想赵小刚还书时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为什么要说“谢谢”?
板书:谢谢
(2)王强又是怎么说的?
板书:别客气 不用谢
(3)问:你们用过“谢谢”(别客气、不用谢)吗?怎么说的?
小结:得到别人的帮助、关心和礼物时都应说上一句“谢谢”,这样就让我们的友情更加深厚了。
4.学习“对不起”(没关系)。(出示课文插图四)
(1)有一天,大家一起玩的时候,赵小刚被王强碰了一下,开始他的脸色是怎样的?为什么后来却笑了呢?
(2)想想他们会怎么做?怎么说?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板书:对不起(没关系)
(3)你们在什么时候用过“对不起”(没关系)?是怎么说的?
小结:“对不起”很神奇,能让小朋友变生气为开心,但说“对不起”一定要真心诚意。怎样才是真心诚意,请学生演示。师生共同评价。
5.学习“再见”。(出示课文插图五)
(1)放学了,赵小刚和王强一起走出校门,看他们在干什么?说什么?
板书:再见
(2)你们在什么时候对谁说过“再见”?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小结:要和别人分别时,说上一声“再见”,让别人心里感到很温暖。
6.学习“您”。(出示课文插图六)
师:从刚才他俩的表现,你们觉得赵小刚和王强是怎样的孩子?
生:他们非常懂礼貌!
师:所以老师要奖励小红花给他们!老师奖励小红花给他们的时候,他们是怎么说的?
板书:“您”
引导学生理解“您”和“你”的区别——“您”是长辈或比你大的人的称呼。想想可以对谁说“您”,比如:妈妈……
7.学生看书听录音,根据板书回忆赵小刚和王强用了哪些礼貌用语。
三、演一演(课后“演一演”)
1.说赵小刚和王强用了哪些礼貌用语?
2.请两位同学上台扮演赵小刚和王强。
3.师生共同评价,以小红花作为奖励。
四、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难题
1.课后“比一比”。(出示课文“比一比”内容)
(1)如果小明立即说了“对不起”,会怎样?
(2)如果小明不说“对不起”,又会怎样?
(3)小结:说不说“对不起”的关系很大哩!以后要是你退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对!只有“真心尊重别人”,向别人道歉,别人才会原谅你。
板书:真心尊重别人
2.帮助下面的小朋友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1)小红借小方的刀用,小红说:“喂,把刀给我用用。”
(2)小云把笔还给小花,小云说:“谢谢!”叫小花说:“没关系。”
(3)小会见到老师说:“老师你好。”
(4)客人要走了,小刚应该说什么?
小结: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真光荣,老师奖励小红花给你们。
(“活动”是思品课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能让学生将所学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既满足了学生好动的特点,又巩固了知识。另外,教师及时的鼓励和奖励也是教学本课的手段之一,能让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后继续认真学习,同时激励更多的学生认真学习。)
五、练一练(出示课文“练一练”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礼貌用语,再同桌用小电话练习,最后请学生上台表演。
小结:虽然,我们打电话时看不见对方,但是我们用上了礼貌用语,就显得很亲切了,心中就很温暖了。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学会使用这些礼貌用语了吗?
板书:学会
六、读一读
1.你愿意使用礼貌用语吗?为什么?
2.学习儿歌。(出示儿歌内容并放录音)
3.朗读儿歌。
板书:相亲相爱 心中温暖
七、总结
希望小朋友们以后自觉使用礼貌用语,让我们这朵文明礼貌之花开满在我们的生活中,愿你们从小做个讲礼貌的孩子。
放录音: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 下载,师生拍手齐唱。
板书:
四 学会礼貌用语
“您”
真心尊重别人
学会
相亲相爱 心中温暖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篇十一
本课有一幅图、一组词语和一篇短文。词语是图中事物的名称,多为家庭陈设和用品。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纸,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家庭充满温馨。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用多种方法自能识字。
学做尊父母的好孩子。
识字与写字
三课时
我能自己识字啦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习用多种方法自能识字。
1、看看自己家里有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学挂图与生字卡片
1、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布置回去收集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你收集了吗?下面,我们来开展一个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请你在小组内把你收集到的名称说说,小组长把每个小朋友收集的数字记录下来,比比谁知道得多。
学生分四人小组开展活动。让小组长记录下小组成员收集的个数,一会在全班交流。并且要注意记清楚同学们说了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一会全班评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
2、全班集体交流:谁收集的最多,报上他的名字。那么,他都收集了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请他来说说。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数字,以备评比。
小结学生收集的情况,给优胜小组颁奖。
1、认识生字。
师:家是我们生活的最主要的地方,每个人都离不开家。我们来看看这个家是怎样的。(出示挂图),这个家里有些什么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生词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全班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你认识这些字宝宝?(如读拼音帮助自己,用熟字来帮助识字,拆装汉字、编儿歌等。)
选择自己喜欢的办法自能识字。
说说自己用了什么办法,读读自己认识的新的字宝宝。
用抽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检测。
2、认识偏旁部首
再读“沙”“报”“晚”“灯”,认识偏旁部首,睁大自己的亮眼睛,辨析“火”与“”字旁,“日”与“”字旁的区别,知道“”“”两个偏旁所包含的意思。说说自己还认识哪些含有这些偏旁的字。
1、运用生字卡片同桌组词,比比谁组得多。
2、抽生口头组词,教师把用熟字组成的词写下来。
3、出示下列词语和句子,选生字填空:
泸州()报
教室的墙上()着一()画。
上课不能随便说()。
我家的书()上有许多书。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篇十二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他、她”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夏夜的美。
体会夏夜的美。
多媒体课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
四、书写生字
五、小结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夏夜的美。
1、导语引入。
2、学生朗读全文。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
⑴ 出示小蚂蚁的图片:
引导学生了解小蚂蚁着急的心情。
⑵ 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2、学习课文4~7自然段:
⑴ 出示插图1:
引导学生发现谁帮助了小蚂蚁。
⑵ 自由读4~7自然段:
引导学生感悟知道的内容。
⑶ 指导朗读。
⑷ 分角色朗读睡莲与小蚂蚁的对话。
小组合作学习8~12自然段:
1、出示合作学习提示。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3、小组汇报:
教师适时引导,了解蜻蜓、萤火虫是怎样帮助小蚂蚁的。
朗读13~16自然段,扩展说话,朗读感悟:
1、出示插图2: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在回家的路上蜻蜓、萤火虫、小蚂蚁的谈话。
2、自由表达。
3、学生创造性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4、扩展说话:
星星看到这一切,在说什么?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篇十三
【本学期总第 课时】
【本单 元 第 课时】
【课 题】:【本学期总第 课时】
【本单 元 第 课时】
【课 题】:积累运用一2
【课 型】:复习积累
【主 备 人】:杜建民
【教 学 目 标 】:
1.通过查阅家乡的风景或名胜的有关资料,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2.在做小道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和组精神。
3.培养学生说话顺序、说出事物特点的能力。
【重 难 点关 键】:
重点:培养学生说话按顺序、说出特点的能力。
难道: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关键:培养学生 的合作能力。
【教 具 准 备 】:
图片 投影仪
【教 学 内 容 】:
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
小组交流,丰富学会上读家乡的了解,为学会上的口语交流做铺垫。
1.我们家乡有不少优美的风景、名胜,我们能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当一回导游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做小小导游员,向游人们介绍家乡的风景和名胜。
2.怎样才能当好这个导游员呢?读读要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投影出示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交流,弄清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1)大大方方,用普通话;-
(2)按照游览的顺序,把风景或名胜讲清楚,讲出特点。
(3)讲出感情。
(4)耐心解答听着的问题。
1.小组内介绍:向友人介绍家乡的什么风景、名胜。注意说出名胜的特点,可以把你搜集的有关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2.全班交流:推荐一到两名同学当小导游。全班同学当游客。
3.情景模拟: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景点,选择喜欢的导游员,组成旅游团,进行“游览”。
【教 学 反 思 】:
【课 型】:复习积累
【主 备 人】:杜建民
【教 学 目 标 】:
1.通过查阅家乡的风景或名胜的有关资料,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2.在做小道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和组精神。
3.培养学生说话顺序、说出事物特点的能力。
【重 难 点关 键】:
重点:培养学生说话按顺序、说出特点的能力。
难道: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关键:培养学生 的合作能力。
【教 具 准 备 】:
图片 投影仪
【教 学 内 容 】:
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
小组交流,丰富学会上读家乡的了解,为学会上的口语交流做铺垫。
1.我们家乡有不少优美的风景、名胜,我们能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当一回导游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做小小导游员,向游人们介绍家乡的风景和名胜。
2.怎样才能当好这个导游员呢?读读要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投影出示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交流,弄清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1)大大方方,用普通话;-
(2)按照游览的顺序,把风景或名胜讲清楚,讲出特点。
(3)讲出感情。
(4)耐心解答听着的问题。
1.小组内介绍:向友人介绍家乡的什么风景、名胜。注意说出名胜的特点,可以把你搜集的有关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2.全班交流:推荐一到两名同学当小导游。全班同学当游客。
3.情景模拟: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景点,选择喜欢的导游员,组成旅游团,进行“游览”。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篇十四
1.理解文中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2.学习铺垫、对比的表现手法,懂得它们的作用。
3.激发学生体验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关爱他人。
4.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
重点:
理解文中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激发学生体验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关爱他人。
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
一课时
同学们,送别亲人和朋友是人们的生活中经常经历的事情,古人还为此写了不少的著名的诗句,哪位同学能给我们大家背诵一些?
同学们背的挺好,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送别时真切的依恋和不舍。其实,今天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关于送别亲人和朋友,英国著名的作家比尔博姆却从不同的视角上,看到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共同的渴望,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学习他的散文《送行》。
请学生速读课文,要求:
借助资料或相互帮助,疏通重点字词音义。
体会文中描写送别场面和作者的态度,在课文标题前加一个修饰性词语,即:————————的送行,并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加上这一词语的原因。
请学生再读课文,质疑课文,提出自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自行作答或者和同学一起讨论。
1.指导质疑:
a.找寻关键词句质疑。
所谓“关键语句”,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抓好以下八种句子的分析:①首句。首句通常是概括全段内容或提示记叙的脉络;议论文段,首句常常提出分论点或论述范围;说明文段,首句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②中心句。一个语段中,既有中心句,又有支撑句或扩展句、叙述句,分析时要迅速从中抓住中心句。③承转过渡句。敏锐地抓住这类句子,可以准确把握行文的思路;有时他还有交待叙说中心的任务。④警句。它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认识事物的态度,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主旨。⑤矛盾句。一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语句,往往寄寓着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末段中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表面看似矛盾,实则揭示了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必然性。⑥感情句。(明显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和褒贬抑扬的句子)。⑦修辞句。(写景状物、传情达意时运用修辞格的句子)。⑧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引人思考,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
b.根据文章结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质疑。
c.质疑的角度?
①所勾画的词语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②勾画的词语能不能用其它的词语代替或删除?为什么?
③勾画的句子有什么含义?与其它句子的关系怎么样?
④勾画的句子表现了人物什么心理?说明了什么问题?
⑤文章的结构层次怎么划分?主要内容怎么概括?
⑥文章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⑦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⑧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色?
2.请学生自由质疑,自主或者和他人合作讨论作答。
1.讲解学生们质疑了却没有解决了的有价值的问题。
2.补充讲解学生没有质疑到的重点问题。
同学们,下面我请你们看的是一首我们同龄人写的一首现代诗,内容就是描叙父亲送别自己的情景的,我想请同学们齐声朗诵一下,体会一下,作为写作的参考。
2.你有没有给亲人朋友送行过?有没有被亲人朋友送行过?请你描叙一下当时的情景或者你当时的发现和感触。
同学们,通过比尔博姆的文章《送行》,我们懂得了人其实在内心的最深处对于真切的关心和理解是十分渴望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善待和关爱,是一种人情美,而能够给予他人关心爱护,与人为善更是一种高尚的人性美的体现。
最后我想请同学们齐声朗诵一下英国文学大师狄更斯的现代诗《别挤了》,再一次感受一下人们对于宽容、善良、真诚的渴望,相信它也能让你的心灵受到洗涤。
1.理解文中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写作目的。(重点)
2.学习铺垫、对比的表现手法,懂得它们的作用。
3.体验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关爱他人。(重点)
4.学会质疑,培养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难点)
1.收集有关古人送别的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勾画疑难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注音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文中描写送别场面和作者的态度,在课文标题前加一个修饰性词语,
即:————————的送行,并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加上这一词语的原因。
4.学习质疑:
a.找寻关键词句质疑。
所谓“关键语句”,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抓好以下八种句子的分析:①首句。首句通常是概括全段内容或提示记叙的脉络;议论文段,首句常常提出分论点或论述范围;说明文段,首句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②中心句。一个语段中,既有中心句,又有支撑句或扩展句、叙述句,分析时要迅速从中抓住中心句。③承转过渡句。敏锐地抓住这类句子,可以准确把握行文的思路;有时他还有交待叙说中心的任务。④警句。它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认识事物的态度,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主旨。⑤矛盾句。一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语句,往往寄寓着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末段中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表面看似矛盾,实则揭示了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必然性。⑥感情句。(明显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和褒贬抑扬的句子)。⑦修辞句。(写景状物、传情达意时运用修辞格的句子)。⑧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引人思考,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
b.根据文章结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质疑。
c.质疑的角度?
①所勾画的词语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②勾画的词语能不能用其它的词语代替或删除?为什么?
③勾画的句子有什么含义?与其它句子的关系怎么样?
④勾画的句子表现了人物什么心理?说明了什么问题?
⑤文章的结构层次怎么划分?主要内容怎么概括?
⑥文章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⑦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⑧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色?
d.提出的质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疑难问题再记录
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明白,请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作练习
你有没有给亲人朋友送行过?有没有被亲人朋友送行过?请你描叙一下当时的情景或者你当时的发现和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站成一轮弯弯的月亮
目视着即将远行的儿子、书、钥匙、行李袋父亲没有洗泪为我饯行
只是默默地提着我的行李袋
送了一程
又一程车启动了
父亲吐出两句话
注意身体
与人和气车走了
父亲依旧立着
凝视道路
默默无言
你,不要挤!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你可以尽情地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只是你得保证,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感受压抑。不要把善良从心灵深处挤走,更得严防丑恶偷偷潜入你心底。给道德以应有的地位,给每一件好事以恰当的鼓励;让每一天成为一项严峻的记录,面对着它,你应当问心无愧;给人们生的权利,活的余地,可千万,千万别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