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基本技能的重要性篇一
会计岗前实操是一个将会计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的培训项目,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并不能直接从事会计工作,需要有相关会计实操技能,会计实操培训是将学生的会计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账务操作技能。
俗话说“做会计越老越吃香”这句话已是脍炙人口,其精髓在于“经验”。经验就是:“知识+技能+技巧”的综合体现。会计是一种操作性与经验性很强的职业,一个有经验的会计不光要有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有会做帐、管帐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会运用好做帐、管帐的技巧。现在社会上很多学了会计的人,多是会报帐、会编制报表,但不会通过财务行为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做一个好会计,首先要了解企业,要会将企业(老板)经营思想转变为财务思想,再将财务思想转变为财务行为,通过做帐、管帐的具体财务行为,将理财结果向经营者报告并影响和改变经营思想—这就是“经验会计”。
会计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会计实操越来越受到会计新人的重视,凡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学员想从事财务相关工作必须学习会计实操。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才会更好的展示自己,不断提升充实自身才是王道!
2.入职一家企业,前面的会计辞职也联系不上,很多账务处理很混乱,不知道怎么去调整。
3.入职一家新公司,前期的'单据多得不得了。财务方面也很混乱,没有理顺,不知道从何下手。
(1) 盘点出纳库存现金:
与出纳一同盘点库存现金数量,并与账上进行核对,如发现不一致,应查明原因,并进行账务调节处理。
(2) 核对开户银行存款:
让出纳把所有开户银行的对账单打印出来,一个账户一个账户地进行核对,若与账上不一致,应找出原因,并将每个账户通过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把银行账与银行对账单调整成一致。
(3) 盘点仓库存货:
组织财务与仓库人员对公司所有存货进行大盘点,将盘点的存货数据与存货明细账进行核对,确保每个存货的账实相符,若存在不符的,要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成账实一致。
(4) 盘点公司固定资产:
与设备管理人员一同对公司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核账,一方面核对账上是否与实际固定资产一致,一方面建立固定资产小卡片,并张贴在固定资产显眼处,以便下次核查。
(5) 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
制作每个客户应收账款对账单,先交销售人员核对,再由销售人员将对账单发给客户进行核对,如果不一致,要查明原因,将应收账款进行调整保持与客户一致,主要核对销售合同、报价单、送货单等单据。
(6) 与供应商核对应付账款:
要求供应商制作每个供应商的应付账款对账单,先发给采购员进行核对,采购员核对完后,交由财务人员进行核对,如发现不一致,要查明原因,进行账务处理,核对时主要核对合同、入库单等单据。
(7) 核查国税纳税申报情况:
查阅国税纳税申报系统报税情况,熟识各系统的情况,核对账上相关涉税数据是否与纳税申报系统的数据一致,不一致,应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
(8) 核查地税纳税申报情况:
查阅地税纳税申报报税情况,核对账上相关涉税数据是否与地税网上纳税申报数据一致,不一致,应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
(9) 收集各种单据:
银行流水单据、仓库入库与出库单据、生产领料单据、销售送货单据、合同、各种报表等财务建账做账需用到的单证。
(10) 建账或账务处理:
以上单据准备好后,对于原来无账的,可以准备建账,对于原来有账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总之,乱账的整理,是需要按以上方面逐个整理,理顺,每个方面都不能乱,理顺之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财务工作制度化与流程化。
制度化:就是要把财务的每项工作用制度的形式来固化操作,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与财务核算制度。
流程化:是财务的每项工作应该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用流程来规定清楚。这样,以后公司的财务在制度与流程的保证下,整个财务工作就会顺利的运行,并朝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基本技能的重要性篇二
;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规范 目 录 第一部分、体格检查方法………………………………………………1 1.一般检查………………………………………………………………1 2.头部检查………………………………………………………………7 3.颈部检查…………………………………………………………… 10 4.胸部检查…………………………………………………………… 12 5.腹部检查…………………………………………………………… 17 6.脊柱及四肢检查…………………………………………………… 23 7.神经系统检查……………………………………………………… 24 第二部分、临床技能操作…………………………………………… 28 1.手术区消毒、铺巾………………………………………………… 28 2.穿脱手术衣………………………………………………………… 30 3.戴脱无菌手套……………………………………………………… 30 4.穿脱隔离衣………………………………………………………… 31 5.换药术……………………………………………………………… 33 6.吸氧术……………………………………………………………… 40 7.吸痰术……………………………………………………………… 43 8.插胃管术…………………………………………………………… 44 9.导尿术……………………………………………………………… 47 10.胸腔穿刺术…………………………………………………………49 11.腹腔穿刺术…………………………………………………………51 12.腰椎穿刺术…………………………………………………………53 13.骨髓穿刺术…………………………………………………………56 14.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缝合………………………………………59 15.脊柱损伤的搬运……………………………………………………64 16.人工呼吸术…………………………………………………………66 17.胸外心脏按压术……………………………………………………68 18.心内注射术…………………………………………………………70 19.电除颤术……………………………………………………………70 20.简易呼吸器使用……………………………………………………71 21.气管插管……………………………………………………………73 22.环甲膜穿刺术………………………………………………………75 23.四肢关节腔穿刺术…………………………………………………76 24.中心静脉压测定术…………………………………………………78 第一部分 体格检查 一、一般检查 [全身状态检查] 1、年龄推断:以皮肤弹性、肌肉状态、毛发色泽及分布、牙齿状况、角膜老年环等来判断年龄与发育是否相称。
2、性别及性征:见下表 男女性征比较表 男性 女性 生殖器 阴茎及睾丸发育 外阴发育 阴毛分布 呈菱形 呈倒三角形 体毛 较多 较少 声音 调低音宏 调高音细 肌肉脂肪 肌肉发达 皮下指肪丰满 乳房 平坦 发育 3、发育及体型:以年龄、身高、体重、智力和第二性征发育状况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发育情况。判断成年人发育的正常指标如下:
(1)胸围:约等于1/2身高。
(2)身高:约等于两手平展之间的距离。
(3)坐高:约等于下肢长度。
(4)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或男性理想体重=身高(cm)-100×0.95(女性×0.9)。
(5)正常体重:一般为理想体重±10%;
超重为超过正常理想体重的10%~20%;
肥胖为超过正常体重的20%。
(6)消瘦:低于正常的10%~20%为消瘦。明显消瘦为低于正常体重20%以上。
(7)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我国bmi的正常范围为18.4~24。bmi18.5为消瘦、25为肥胖。
(8)成人体型:分为无力型(瘦长型)、超力型(矮胖型),正力型(匀称型)。
4、营养:按皮肤、毛发、皮下脂肪、皮褶厚度、体重及体重指数、肌肉发达等情况综合判断,分良好、中等及不良。
5、面容表情:面容表情与疼痛和疾病有关,如急性面容、慢性病容、二尖瓣面容、肢端肥大症面容、苦笑面容等。
6、体位:指病人在休息状态所采取的体位,常见体位有①自动体位:活动自如。②被动体位:病人不能调整或变换体位。③强迫体位:为减轻疾病痛苦,被迫采取的体位,如强迫坐位、强迫蹲位等。
7、姿势:病人因疾病痛苦,在活动过程中出现在特殊姿势,如醉酒状态、慌张步态等。
8、意识状态:意识障碍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和昏迷。昏迷分浅昏迷、深昏迷及植物状态等。
9、步态:如蹒跚步态、共济失调步态等。
10、生命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1)体温:体温测量方法及正常值为:①口测法:正常值为36.3 ºc~37.2 ºc,小儿及昏迷病人不能采用。②肛测法:正常值比口测法高0.3 ºc~0.5 ºc,肛门疾患病人不能采用。③腋测法:正常值为36 ºc~37 ºc,多为门诊病人采用 ,幼儿及神志不清病人不能用。
(2)呼吸: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及有无呼吸困难或矛盾呼吸等。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为16~18次/min。
(3)脉博:检查脉率、节律、强弱。正常成人脉率在安静、清醒的情况下为60~100次/min。
①检查部位:检查脉搏一般常用桡动脉,亦可选用颞动脉、耳前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
②检查手法:以示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尖互相并拢,平放于桡动脉近腕处触诊。先对比两侧桡动脉的脉搏大小是否相等,若差异不大,则选择一侧桡动脉进行仔细触诊。
③检查内容:触诊包括如下内容:①脉率与节律。②强弱或大小:强而大的动脉称为洪脉,弱而小的脉搏称为细脉或丝脉。③紧张度:用手指按压桡动脉,阻断血流时,所施的压力大小,称为脉搏的紧张度。④动脉壁状态:以近心端的手指按压桡动脉近端,以阻断血流,然后以远心端的手指触摸远端动脉管壁的状态。正常人管壁光滑、柔软,且常不能触及。动脉硬化者可触及明显变硬的管壁或管壁纡曲呈索条状。⑤波形:可用脉波计精确地描记出曲线,但临床常用触诊法粗略估计其波形。
(4)血压检查:测量动脉血压(简称血压),一般采用血压计间接测量法。临床上常用的有汞柱式、弹簧式及电子血压计。成年人用的血压计袖带宽度为12-13cm,儿童用的为7-8cm。测量方法:
①听诊法:测压前病人应安静休息,脱去上衣袖,将手臂及血压计置于右心房水平位,即坐位时相当于第4肋软骨水平,卧位时相当于腋中线水平。手臂外展约45°,将袖带展平,气囊中部对着肱动脉,缚于上臂,松紧适宜,袖带下缘应距肘窝2-3cm。测量时先用一手触肱动脉(或桡动脉),另一手握橡皮球向袖带内打气,待肱动脉(或桡动脉)搏动消失后,继续打气,使汞柱再升高20-30mm,然后将听诊器胸件放在肘部肱动脉上进行听诊。缓慢放气,使汞柱徐徐下降(约2mm/s),当袖带放气时首次听到“啪、啪”音时,压力表上所显示的压力值即为收缩压。继续放气,直至声音突然转变为低沉,并很快消失,取动脉音消失时的压力值为舒张压,继续放气直到汞柱水银面下降到零点为止。重复测量2-3次,取其最低值作为测得的血压数值。
在某些情况下,需测量下肢血压作为对比,测下肢血压时,病员取俯卧位,袖带缚于大腿上,下缘距腘窝3-4cm,用听诊法测量腘动脉压力,作为下肢血压。
②触诊法:按听诊法捆缚袖带及打气。放气时,用手触桡动脉,至脉搏重现时,压力表上显示的压力值即为收缩压。此法无法测量舒张压,且测得的收缩压偏低,只用于动脉音太弱的休克病人,当听诊不清时,用以粗略估计血压的水平。
血压正常值:根据1999年2月《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对于血压水平的分类标准是:理想血压为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正常血压的高值为130-139/85-89mmhg。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则为高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为低血压。脉压(收缩压-舒张压)正常为30-40mmhg。正常人右上肢血压较左上肢高,可相差5-10mmhg。下肢血压较上肢高,相差20-40mmhg。小儿血压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收缩压(mmhg)=年龄x2+80。舒张压(mmhg)=收缩压(mmhg)x3。
[皮肤检查] 1、颜色:注意有无苍白、黄疸及发绀等。
2、色素沉着:注意暴露与非暴露部位,关节伸、屈面、摩擦部位、口腔粘膜及乳晕等。
3、弹性:常检查手背及上臂内侧部位。用食指与拇指将皮肤捏起,正常人于松手后皱褶的皮肤立即平复。
4、蜘蛛痣:为皮肤小动脉末端呈分支样张、形似蜘蛛。检查时用大针头或火柴梗压迫蜘蛛痣的中心,其辐射状小血管即褪色,松压后又复现,常见于面颈部、胸部及上肢。
5、水肿:检查骨骼隆起部位如前额、胫前及踝部等处、分轻度、中度及重度水肿。
6、皮疹:斑疹不突出皮肤表面。丘疹呈局限性隆起于皮肤表面。荨麻疹隆起于皮肤,呈苍白或片状发红的改变。
7、出血点及淤斑:为皮肤及粘膜下出血,不突出皮肤表面 ,压之不褪色。皮下出血直径3~5mm为紫癜,5mm以上者为淤斑。
8、湿度及出汗。
9、瘢痕。
10、毛发。
[淋巴结检查] 1、检查部位: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颌下区、颏下区、颈前后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等处。
2、检查内容: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粘连融合情况,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及溃疡或瘘管等。
3、检查方法:
(1)颈部淋巴结:站在病人背后或前面,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入深滑动触摸。触诊时病人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使肌肉松弛,便于触摸。
(2)锁骨上淋巴结: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头部稍向前屈,医师用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病人左侧,由浅入深逐渐触摸锁骨后深部。
(3)腋窝淋巴结:面对病人,医师手扶病人前臂稍外展,以右手检查病人左侧,以左手检查右侧,触诊腋窝两侧及顶部。
(4)滑车淋巴结:以左手托扶病人左侧臂,以右手向滑车上进行触摸。检查右侧时,则以右手托扶病人右前臂,以左手触摸。
二、头部检查 [头颅] 1、视诊:头颅大小,形状及是否对称,有无畸形、伤痕、静脉充盈及肿块,有无耳鼻脑脊液漏,头部是否处于特殊的位置或动运异常等。
2、触诊:头颅有无压痛,有无颅骨缺损或颅缝分离。小儿应检查囟门大小及张力。
3、叩诊:当小儿患脑积水及颅内压增高引起颅缝分离时,可叩出鼓响或破缸音。
4、听诊:将钟形听诊器置于乳突后方额、颞或顶部等血管经过处,若有颅内动脉瘤、动脉瘘等,可听到杂音。
[眼部检查] 1、眉毛:注意有无脱眉。
2、眼球:外形、大小是否对称,有无眼球突出、下陷或偏斜,眼球运动情况等。触诊眶缘有无突起、凹陷、触痛或肿块。
3、眼睑:皮肤有无病灶,运动是否正常,有无水肿、睑内翻或外翻、眼睑下垂。
4、结膜:观察睑结膜、穹隆结膜及球结膜三部分有无充血水肿、出血点、有无乳头、滤泡、瘢痕、溃疡、有无翼状胬肉、肿瘤等。
5、角膜:观察透明度,有无云翳、白斑、软化、溃疡、色素沉着及新生血管等。
6、瞳孔:观察瞳孔大小、形状和位置,双侧是否对称。正常瞳孔直径2~3mm,近圆形,位于中央。
(1)对光反射:①直接对光反射: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眼部,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迅速复原。②间接对光反射:用手隔开两眼,观察两侧瞳孔反应的情况,正常时一侧受光刺激,两侧瞳孔同时立即缩小。
(2)调节反射及辐辏反射:嘱病人注视1m以外的目标,然后迅速将手指移近距眼球约20cm处,此时正常人瞳孔逐渐缩小,称为调节反射。如同时双侧眼球向内聚合,称为辐辏反射(集合反射)。动眼神功能损害时,调节及辐辏反射均消失。
7、虹膜:正常虹膜呈放射状排列。虹膜形态异常见于粘连、外伤或先天性缺损。虹膜纹理模糊或消失见于炎症、水肿。
8、眼压检查:可先以手指法测量,必要时用眼压计测量。
9、视力、色觉及眼底检查。
[耳部检查] 1、耳廓:有无耳前瘘管,耳廊有无畸形、结节、瘢痕等。
2、外耳道:牵拉耳廓时有无疼痛、有无外耳道溢脓、狭窄等。
3、鼓膜:将耳廓拉向上后,再插入耳镜观察。正常鼓膜呈灰白色,薄而半透明,具光泽。注意有无鼓膜内陷,外凸、颜色改变及孔溢脓等。
4、乳突:有无瘘管、瘢痕及局部压痛。
5、听力:粗测采用机械表或捻指法,听力正常时一般约在1cm处可听到。精测法则采用音叉检查。
[鼻部检查] 1、鼻部外形:包括鼻形及皮肤颜色。蛙状鼻见于鼻息肉,鞍鼻见于梅毒或鼻骨破坏。
2、鼻翼翕动:见于高热、支气管哮喘等呼吸困难病人。
3、鼻中隔:观察有无偏斜、穿孔等。
4、鼻出血:见于外伤、感染、出血性疾病、肿瘤等。
5、鼻腔粘膜及分泌物。
6、鼻窦:注意有无鼻塞、流涕及鼻窦压痛。
[口咽部检查] 1、口唇:正常人红润光泽。注意有无苍白、发绀、疱疹、唇裂、肿胀、溃疡等。
2、口腔粘膜:注意色泽。观察有无出血点、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及溃疡等。
3、舌:注意有无舌体肿大,观察舌苔、色泽变化、溃疡及舌的运动等。
4、牙齿:观察有无龋齿、缺牙、残根、义齿、阻生牙等。
5、牙龈:有无不肿、出血、齿槽溢脓及色素沉着等。
6、咽部及扁桃体:
(1)鼻咽:注意有无腺状体(增殖体)过度肥大及血性分泌物等。
(2)口咽:注意有无充血、红肿、分泌物等。
(3)喉咽:需通过直接与间接喉镜检查,并应注意声嘶或失音等改变。
(4)扁桃体:注意其大小,观察有无水肿、隐窝溢脓及分泌物等。
7、口腔气味:有无口臭或特殊气味,如肝臭见于肝性脑病,尿臭见于尿毒症,大蒜臭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8、腮腺检查:腮腺位于耳屏、下颌角、颧弓所构成的三角区内。正常时摸不出腮腺的轮廓。检查时注意有无肿大或肿瘤,并注意颊面粘腮腺导管开口处有无分泌物。
三、颈部检查 [颈部一般检查] 1、颈部姿势:有无斜颈,有无抬头不起。
2、颈部运动有无受限。
3、颈部软硬度,有无颈强直。
4、颈部皮肤状况及有无肿块。
[气管检查] 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医师将食指与无名指分别置于其两侧胸锁关节上,再将中指置于气管中心,然后观察中指与示指和无名指之间的距离是否相等。也可用两指分别置于气管旁,观察气管有无移位。
[颈部血管检查] 1、颈静脉充盈:
(1)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外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充盈,其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颌角距的下2/3处。
(2)颈静脉异常充盈:卧位时颈静脉充盈超过正常水平,可见于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及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
2、颈动脉与颈静脉搏动:颈动脉搏动比较强劲,为膨胀性,搏动感明显,颈静脉搏动较柔和,为弥散性,触诊指尖无搏动感。
3.颈部血管杂音:颈部大血管听到杂音应考虑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杂音强度不一,一般在收缩期明显,多为大动脉硬化所致。锁骨上窝听到杂音,可能为锁骨下动脉狭窄,见于颈肋压迫。若在右锁骨上窝听到连续性“嗡鸣”样静脉音,用手指压迫颈静脉后可消失,示为生理性杂音,是颈静脉血流入口径较宽的上腔静脉球部所产生。
[甲状腺检查] 1、视诊:正常人甲状腺外观不突出,女性在青春期可略增大。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可见肿大的甲状腺随吞咽上下运动。注意其大小、形状及对称性。
2、触诊:医师立于病人背后,双手拇指放在颈后,用其他手指从甲状软骨向两侧触摸;
也可站在病人前面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同侧甲状腺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其他手指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甲状腺肿大可分三度:不能看出肿大的但能触及者为1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2度。肿大的甲状腺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3度。
注意甲状腺肿大程度、对称性、硬度、表面情况(光滑或有结节感)、压痛及无震颤等。
3、听诊:注意有无血管杂音。
四、胸部检查 [胸壁、胸廓与乳房检查] 1、胸壁 (1)静脉:正常无明显静脉可见。上、下腔静脉梗阻时,可见胸壁静脉充盈或曲张。
(2)皮下气肿:气体积存于胸部皮下,用手按压时,气体在皮下组织中移位形成捻发感或握雪感。
(3)胸壁压痛:正常无压痛。
2、胸廓:
(1)胸廓形态:正常人胸廓类似圆柱形,前后径:横径=1.5。病理胸廓常见有桶状胸、佝偻病胸、扁平胸,此外胸廓尚有单侧或局限性变形。
(2)腹上角及肋脊角改变:腹腔压力增大时腹上角增大。肺气肿时肋脊角增大。
3、乳房:检查是否对称,皮肤有无溃破及色素、瘢痕。触诊时检查者手指和手掌必须平置在乳房上,轻施压力,由左乳房外侧上部开始,沿顺时针方向由浅入深触摸全部乳房,最后触乳头。同样方法逆时针方向检查右乳房。注意有无肿块,以及肿块的部位、数目、大小、质地、边界、触痛、移动度和肿块与皮肤的关系。
[肺和胸膜检查] 1、视诊:注意呼吸运动类型、深度、频率、节律以及呼吸运运有无受限或吸气性呼吸困难等。正常人呼吸运运均匀,两侧对称,深度适中,16~20次/min。男性以腹式呼吸运动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运动为主。
2、触诊:
(1)呼吸运动触诊:检查者面对病人,两手指张开,分别置于病人胸廓两侧对称部位,拇指在前正中线相遇。嘱病人做深呼吸运动,比较两侧胸廓运动是否对称。
(2)语音震颤检查:检查者用两手掌或手掌尺侧缘,轻轻平贴于胸壁对称部位,嘱病人重复说:“一、二、三”或拉长声音说“一”,比较两侧语音震动感是否对称。
(3)胸膜磨擦感检查:以手掌紧贴前胸壁下部或胸侧壁下部,嘱病人作深呼吸运动。于纤维素性胸膜炎时,有皮革相互磨擦的感觉。
3、叩诊:
(1)比较叩诊:叩诊部位应自上而下,由前面、侧面到后面,作左右两侧对称部分比较叩诊,同时注意音响的变化。叩前胸和侧胸时,板指平贴肋间隙与肋骨平行。叩肩胛间区时,板指与脊柱平行。叩肩胛下区时,板指与肋间隙平行。
(2)肺定界叩诊:①肺上界叩诊:叩肺尖宽度及kronig峡。②肺下界叩诊:一般沿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进行,正常人肺下界分别于6、8、10肋骨水平。
(3)肺下界移动度:正常人上下移动6~8cm。
4、听诊:包括听诊呼吸音、啰音、胸膜磨擦音及支气管语音。听诊时室内应安静、温暖,病人可取坐位或卧位,嘱病人微张口做较深而均匀的呼吸,但不发声。按顺序由上而下,由前到后,左右对称部位对比。
(1)呼吸音:现将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特点及分布列表比较如下。
各类呼吸音的特点与分布 呼吸音 特 点 正常分布 肺泡呼吸音 ①类似用口向内吸气时发出的“夫”音 降支气管呼吸音及混合性呼吸 ②吸气期长于呼气期 音分布区,均为肺泡呼吸音 ③吸气期较呼气期调高且强 支气管呼吸音 ①类似舌头抬高用口呼气时发出的 咽部、肋骨上端、背部第6、 “哈”音 ②吸气期较优呼气期短 第7颈椎及第1第2胸椎附近 ③吸气期较呼气期调低且弱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具有上述两种呼吸音的特点 胸骨角、肩胛间区的第3、第4胸椎水平、右锁骨上、下窝 (2)啰音: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可分为干啰音(分为鼾音及哨笛音)和湿啰音即水泡音(分为大、中、小3种)。
(3)听觉语音检查:嘱病人按平时说话的声音说“一、二、三”,检查者用听诊器在病人胸壁上可听到柔和、模糊的声音即为听觉语音。若听到响亮、字音清楚的声音,称支气管语音。
(4)胸膜磨擦音:正常人无磨擦音。当胸膜有炎症,胸膜表面粗糙,呼吸时可听到壁层与脏层胸膜磨擦音。在吸气末呼气开始时较易听到,屏止呼吸时消失,深呼吸及听诊器加压时,声音常更清楚。
[心脏检查] 1、视诊:
(1)心前区隆起:主要见于先天性心脏病 、风心病伴右室增大及心包积液病人。
(2)心尖搏动:观察其位置、强弱、范围、节律及频率有无异常。正常人心尖搏动位 位于左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0.5~1cm处,搏动范围为2~2.5cm。部分正常人见不到心尖搏动。
(3)心前区及其他部位的搏动:胸骨左缘第2、第3、第4肋间搏动,见于右心室肥大。剑突下搏动见于肺气或肺气肿伴右心室肥大,亦可由腹主动脉搏动引起。鉴别方法:嘱病人行深呼吸,在深吸气时如搏动增强右室搏动,搏动减弱则为腹动脉搏动。
2、触诊 (1)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用触诊进一步证实望诊所见。注意有无抬举性心尖搏动。
(2)震颤: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肌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问们一,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又称猫喘。如有震颤,应注意其部位及时期(收缩期、舒张期或连续性)。
(3)心包磨擦感:心包炎时,两层粗糙的心包膜互相磨擦产生振动,在心前区即胸骨左缘第4肋间处(心脏祼区)可触到一种连续性磨擦感。病人取坐位及深呼气末易于触及,收缩期明显。
3、叩诊:主要是叩诊心界。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平静呼吸,在安静环境下,采用指指叩诊法。通常先叩左界、后右界。叩诊时应采用轻叩法,所得结果接近实际界线。板指一定要置于肋间隙,其他四指不应接触胸壁,以免影响胸壁的振动。被检查者取坐时,板指与肋间垂直,卧位时板指与肋间平行。
(1)右界叩诊:先叩肝浊音界,于肝浊音界上一肋间开始,由外向内,由下向上,逐一叩诊各肋间,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心脏右侧相对浊间界。
(2)左界叩诊,先触摸心尖冲动的位置,在心尖搏动处2~3cm处,由外向内,由下向上逐一叩诊各肋间,叩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心脏左侧相对浊音界。
(3)用尺测量每一肋间心脏左右界与前正中线的距离,把叩诊各点相连即为心界。
(4)测量前正中线至锁骨中线的距离。
(5)根据叩诊结果作出心脏大小是否正常的结论。
4、听诊:
(1)听诊顺序:一般由二尖瓣区开始,依次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第二主动脉瓣区、三尖瓣区,必要时听颈部、腋下、背部等。
(2)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杂音及心包磨擦音。①心率:成人正常为60~100次/min,3岁以下小儿常超过100次/min。②节律:正常成人心跳的节律是规整的,但在健康青年及儿童可有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为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减慢。常见的心律失常有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③心音:正常心音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心音,通常听到的是第一、第二心音。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有时可听到第三心音,第四心音一般听不到。首先应区别第一、第二心音,然后注意其强度、性质改变,有无分裂及附加音,以及呼吸对其影响。
④杂音:注意杂音的部位、时期、性质、强度及传导。收缩期杂音的强度分为以下六级。
ⅰ级:杂音很微弱 ,所占时间很短,须仔细听诊才能听到。
ⅱ级:是较易听到的弱杂音。
ⅲ级:是中等响亮的杂音。
ⅳ级:是较响亮的杂音,常伴有震颤。
ⅴ级:很响亮的杂音,震耳,但听诊器稍离开胸壁即听不到。
ⅵ级:很响亮的杂音,听诊器稍离开胸壁仍能听到。
(3)心脏瓣膜听诊部位:①二尖瓣区:心尖区。②三尖瓣区:胸骨体下端近剑突,稍偏右或稍偏左处。③肺动脉瓣区:肋骨左缘第2肋间处。④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处。⑤第二主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3、第4肋间处。
五、腹部检查 腹部检查的顺序与其他系统检查略有不同,由于触诊可导致肠鸣音的改变,故有学者提出按视、听、叩、触的顺序进行。
【视诊】 1、腹部形态及轮廓:正常人腹部平坦对称。弥漫性全腹膨隆见于腹水、胃肠胀气或巨大囊肿等。局部膨隆见于肿块或增大的脏器等。腹部凹陷如舟状见于恶病质及严重脱水。局限性凹陷多见于手术后瘢痕收缩。
2、腹部呼吸运动:正常人呼吸运动自如。呼吸运动受限或消失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水及膈肌麻痹。
3、腹壁静脉:注意检查静脉有无怒张及血流方向。腹壁静脉怒张见于肝硬化及上、下腔静脉梗阻。
4、腹壁皮肤:注意皮疹、色素沉着、腹纹、瘢痕、疝、皮肤弹性、水肿、脐及体毛分布等。
5、胃型、肠型或蠕动波:正常人一般看不到胃肠蠕动波。幽门梗阻病人于上腹部可见胃型或蠕动波。肠梗阻病人可见梯形肠型,蠕动方向不一致。
6、上腹部搏动:病理情况见于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及三尖瓣关闭不全。
【听诊】 1、肠鸣音:要求持续听诊3-5分钟,注意肠鸣音的频率、音调及强度。正常频率为4-5次/min,超过10次/min为频率增多。肠鸣音0-1次/(3-5)min称肠鸣音减少,见于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高亢呈金属声见于机械性肠梗阻。持续听诊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为肠鸣音消失。
2、振水音:医师用微弯的手指,在病人上腹部进行连续冲击2-3次,同时将耳部接近上腹或用听诊器听取胃内气体与液体碰撞的声音,称为振水音。振水音见于幽门梗阻或胃潴留的病人。
3、心血管音;
腹主动脉瘤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肾动脉狭窄可在脐左右处听到收缩期吹风性杂音。肝癌肿块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时,可听到收缩期吹风性杂音。肝硬化门脉高压腹壁静脉怒张,可听到静脉翁鸣音。
4、摩擦音:肝、脾周围炎时,在相应部位深呼吸时可听到摩擦音。
【叩诊】 1、 肝叩诊:
(1)肝上界叩诊:沿右锁骨中线各肋间从上至下叩诊,叩诊音由清音转为浊音即肝上界。正常人肝上界位于第5肋间。当肝下缘触及时,应叩肝上界以确定肝脏是否真正肿大。正常肝浊音区(右锁骨中线)为9-11cm。
(2)肝下界叩诊:肝下界及结肠、胃等腹腔脏器重叠,故叩诊准确性差。
(3)肝区叩击痛:以左手掌平放病人肝区,右手握拳用轻至中度的力量叩击左手背,出现疼痛者称肝叩击痛,见于肝脓肿、肝炎等。
2、胃泡鼓音区叩诊:位于左前胸下部,呈半圆形的鼓音区,为胃内含气所致。
3、脾叩诊:正常在左腋中线9-11肋间为脾浊音区,前缘不超过腋前线,宽度为4-7cm。
4、肾叩诊:将左手平放于病人肋脊角,右手握拳用轻到中度的力量叩击左手背。正常人无肾叩痛。
5、膀胱叩诊:一般从脐下叩至耻骨联合上方,用以了解膀胱充盈度。
6、移动性浊音区叩诊:主要用于检查有无腹水存在。病人取平卧位,从脐部向两侧叩诊。如有腹水,由于肠曲浮动在脐部或腹中部故为鼓音,而叩腹侧壁时则为浊音。然后将病人转向对侧位,腹水亦转移至对侧下部,则上部原叩诊浊音区变为鼓音区,这种随体位转换而改变的浊音称移动性浊音。一般腹水在1000ml以上才能清楚叩出。
【触诊】 1、触诊方法:被检查者仰卧,两腿屈起并稍分开,使腹肌松弛。
(1)浅触诊法:用手掌轻放腹壁上,利用掌指关节的轻巧力量进行滑行触摸,以检查腹壁的紧张度及有无压痛、肿块或搏动感。
(2)深部滑行触诊法:要求病人腹肌松弛,做缓慢的腹式呼吸运动,医师用手掌及腕关节的力量,逐渐加压以触摸腹腔脏器或肿块。
触诊肝、脾下缘时,检查者右手指并拢,自下腹部开始,配合呼吸运动,自下而上向季肋缘移动触诊,呼气时手指端压向深部,吸气式施压指端保持于原位,以触知肝、脾下缘。
(3)双手触诊法:医师左手置于病人的腰部,并向前顶推所检查的脏器,使被检查的脏器置于双手合诊的位置。当右手(配合呼吸运动)向下触摸时,轻易触及肾下界。此法主要用于肾脏的触诊,亦可用于脾的触诊。
(4)深压触诊法:以手指深压腹部的一定位置,明确有无压痛。在深压痛的基础上突然松开手指,如疼痛明显加剧即为反跳痛。
(5)冲击触诊法:检查者将右手2-4指并拢,取与腹壁垂直的角度,作快速及连续2-3次的冲击动作,将脏器或肿块表面的腹水冲开,而肿大的脏器或肿块随之浮起,指端即可触及脏器的大小及表面的情况。该法适用于病人有腹水时检查腹腔内肿大的脏器或肿块。
(6)钩指触诊法:本法适用于腹壁薄软者和儿童。检查者将右手指弯成钩状,右手掌放在病人右前胸下部,嘱病人做腹式呼吸,检查者随吸气而利用钩状指尖,以迎触下移的肝脏边缘。
2、触诊内容:
(1)腹壁紧张度:正常腹壁柔软。腹壁紧张度增加见于腹腔炎症、血性腹水、大量腹水等。
(2)压痛及反跳痛:正常无压痛及反跳痛。当腹腔脏器的炎症未累及壁层腹膜时仅有压痛,若累及壁层腹膜时即可引起反跳痛。腹膜刺激三联征包括腹肌紧张度增加、压痛及反跳痛。需鉴别压痛是否起源于腹壁或皮肤,当将痛区腹壁抓起,若疼痛加剧,则起源于腹壁或皮肤。
(3)肝脏:正常成人肋下缘不能扪及,仅少数人可触及肝下缘,但不超过肋下1cm。剑突下可扪及肝下缘,但应小于3cm,质软光滑无压痛。肝长径9-11cm。当肝下缘扪及时,应叩肝上界,以确定肝是否肿大。肝大可见于肝炎、肝肿瘤、肝脓肿及肝淤血等。检查时应注意肝脏大小、质地、压痛、表面状态、边缘、搏动及摩擦感。
(4)胆囊:正常人胆囊不能触及,如在右肋下腹直肌外缘触及一梨形或卵圆形张力较高的包块,并随呼吸上下移动,即为肿大的胆囊,见于胆囊炎、癌及结石。壶腹癌引起的胆囊肿大无压痛,仅有囊性感。
胆囊触痛法的检查: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病人的右肋缘部,将左手大拇指放在腹直肌外缘及肋弓交界处(即胆囊点),嘱病人深吸气,如有触痛,示墨菲征(murphy)阳性。
(5)脾脏:正常人脾脏不能触及。脾脏肿大分轻、中、高度。轻度肿大时,脾下界于左肋下3cm以内,中度肿大为3cm至平脐,高度肿大超过脐以下。
脾大可用三线进行测量,即测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距离(ⅰ线);
肿大明显时,则测此交点至脾最远点的距离(ⅱ线);
或测前正中线与脾右缘的距离(ⅲ线)。若脾超过正中线以“+”表示,未超过前正中线则以“—”表示。
(6)肾脏:采用双手合诊触诊法。正常人的肾脏一般不能触及。小儿或消瘦者可能触及右肾下极。应注意其大小、形状、硬度、压痛、表面状态和移动度。
包括肾及尿路炎症或结石病变时,上述个点可有压痛。①季肋点:第10肋骨前端。②上输尿管点:脐水平腹直肌外缘。③中输尿管点:两髂前上棘连线与通过耻骨结节垂直线的相交点,约相当于输尿管进入骨盆腔之处。④肋脊点:第12肋骨与脊柱夹角的顶点。⑤肋腰点:第12肋骨与腰肌外缘的夹角。
(7)膀胱:充盈的膀胱可在耻骨上方扪及,呈半球形囊样感,排空后消失。
(8)胰腺:正常不能触及。
(9)腹部肿块:多由肿瘤、囊肿、炎性组织或肿大的脏器所形成。检查时应注意其位置、大小、形态、硬度、压痛、搏动、移动度及领近脏器的关系。
(10)液波震颤:病人平卧,医师用一手的掌面轻贴于病人腹部之一侧,另一手指端叩击对侧腹部,如有大量游离腹水,则可有液波感或液波震颤。为排除腹壁本身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将手掌尺缘压在脐部腹正中线上。
3、正常腹部可能触到的脏器:包括肝(肋下小于1cm)、右肾下极、腹主动脉搏动、腰椎椎体、乙状结肠、盲肠及横结肠。 六、脊柱及四肢检查 【脊柱检查】 1、脊柱弯曲度:正常人脊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颈段稍向前凸,腰段有明显的前凸,胸段稍向后凸,骶椎则有较大的后凸。直立时正常脊柱无侧弯,病理时可出现后凸、前凸及侧凸。
2、脊柱活动度:颈、腰段活动度较大,胸椎的活动度极小,骶椎几乎不活动。正常时颈段可前屈、后伸各45°,左右侧弯45°,旋转60°。腰段在臀部固定的条件下可前屈45°,后伸45°,左右侧弯30°,旋转45°。活动受限见于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骨质破坏、骨折、关节脱位及椎间盘脱出。
3、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1)直接叩击法:用手或叩诊锤叩击检查部位有无疼痛。
(2)间接叩击法:嘱病人端坐,医师用左手掌面置于病人头顶,以右手半握拳叩击左手背,观察病人有无疼痛。正常人脊柱无叩击痛。
【四肢检查】 1、关节及四肢形态:关节检查应注意形状改变及有无红肿痛热或结节等。常见的畸形有膝内、外翻畸形,足内、外翻畸形,肢端肥大,杅状指,匙状指(又称反甲,表现为指甲中部凹陷,边缘翘起,表面粗糙有条纹,多见于缺铁性贫血)。骨折及关节脱位时可显示骨、关节畸形。
2、其他方面:应检查肢体有无水肿,有无静脉曲张,有无色素沉着或溃疡,同时还应注意肢体温度及运动功能是否正常。
七、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十二对颅神经检查、意识障碍检查、感觉功能检查、运动功能检查、神经反射检查及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等。神经反射检查是临床各科医师进行体格检查必须掌握的项目。
[浅反射] 1、角膜反射(ⅴ颅神经,ⅶ颅神经):以细棉条束轻触眼外侧角膜,正常可见双眼睑敏捷闭合。刺激时同侧闭眼为直接角膜反射,刺激时对外侧闭眼为直接角膜反射存在,提示同侧面神经病变。如双侧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则提示三叉神经病变。深昏迷时角膜反射消失。
2、腹壁反射(上节段t7~8、中节段t9~10、下节段t11~12):病人仰卧屈双膝,以竹签或叩诊锤柄由外侧向内侧在腹壁上轻轻划过时,正常可见该处腹壁肌收缩。按左右两侧和上、中、下分别检查。一侧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变,某一部分腹壁反射消失反映相应脊髓节段的病变、昏迷、急腹症腹壁反射全部消失。正常人亦可反应微弱,特别是腹肌松弛的经产妇。
3、提睾反射(l1~2):以竹签或叩诊锤柄自下向上轻划大腿内侧上段的皮肤时,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双侧反射消失提示腰椎1~2节段病变,一侧消失或减弱提示锥体束损害。
[深反射] 1、二头肌反射(c5~6):使病人一侧肘关节稍屈曲并稍内旋前臂,检查者拇指置于病人的肱二头肌腱上,用叩诊锤叩击检查者拇指,正常反应为前臂屈曲。
2、三头肌反射(c7~8):检查者托住病人前臂及肘关节,使其上肢肘部屈曲,用叩诊锤叩打尺骨鹰嘴上方1.5~2cm处,正常反应为三头肌收缩,表现为前臂伸展。
3、桡骨膜反射(c5~8):使病人肘关节半屈曲,前臂略外旋,检查者左手握住病人放松的双手,以叩诊锤叩桡骨茎突上方。正常反应为前臂旋前及屈肘。
4、膝反射(l2~4):病人取坐位、小腿自然垂下,或取卧位,检查者用左手在腘窝部托起下肢使稍屈曲,叩击膑骨下股四头肌腱,正常反应为小腿伸展运动。
5、踝反射(l5,s1~2):又名跟腱反射。病人仰卧膝半屈,下肢外展外旋,检查者左手轻托其足底,使足背稍屈,轻叩跟腱,正常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
[病理反射] 1、锥体束征 (1)巴宾斯基征(babinski’s sign):以竹签或叩诊锤柄沿足底外侧从后向前轻划,至小趾跟部再转向拇趾侧,正常反应为拇趾及其他四趾跖屈,称为正常跖反射。如拇趾背屈,余四趾呈扇形展开则为巴宾斯基征阳性。
(2)奥本海姆征(oppenheim’sign):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病人的胫骨前侧用力由上向下推动,出现拇趾前屈,余四趾扇形展开者为阳性。
(3)戈登征(gordon’sign):握挤腓肠肌,有拇趾背屈,余四趾扇形展开者为阳性。
(4)夏达克征(chaddock’s sign):以竹签由后向前上方向轻划外踝关节下方皮肤,有拇趾背屈,余四趾扇形展开者为阳性。
(5)霍夫曼征(hoffmann’s sign):左手托住病人的腕部,以右手示指和中指夹住病人的中指,用拇指向下弹拔病人中指甲,如有拇指和其他手指掌屈,即为阳性反应,提示上肢锥体束损害。
(6)阵挛(clonus):①髌阵挛:嘱病人伸直下肢,医师用示指及拇指持髌骨上端,并用力向下快速推动数次,且保持一定的推力。阳性反应为髌骨呈自发性的节律性上下运动。②踝阵挛:检查者一手握住病人的小腿,另一手突然将病人足底推向背屈,并持续加压力,如踝节部有自发的节律性伸屈性运动,为踝阵挛阳性。阵挛均为肌张力增加的结果,见于锥体束损害。
2、脑膜刺激征 (1)颈强直:如无全身肌张力增高,颈部被动前屈时有明显抵抗者称为颈强直。
(2)克匿格征(kernig’s sign):病人仰卧,下肢髋关节向前屈曲呈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可将膝关节伸达135º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
(3)布鲁津斯基征(brudzinski’s sign):病人仰卧,两下肢自然伸直,然后被动向前屈颈,两侧大腿及小腿出现自发性屈曲运动者为阳性。 第二部分 临床技能操作 第一项 手术区消毒、铺巾 【目的】 手术区消毒旨在消灭拟做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的要求;
手术区铺巾目的是保证将手术区域和周围隔离。
【消毒液的种类】 皮肤消毒液通常联合采用2%碘酊加75%乙醇或单独采用0.5%-1%仿、0.5%洗必泰、1:looo新洁尔灭、l:200洗必泰等。
【消毒方法与注意事项】(以联合应用碘酒和175%乙醇为例) 1.消毒者从器械护士手中接过盛有浸蘸2%酒的纱球或纱布的消毒弯盘与敷料钳。
2.第一遍消毒通常由手术区中心向周围皮肤无遗漏地均匀涂布酒,注意碘酒不能浸蘸过多,以免引起周围皮肤粘膜的刺激与损伤。
3.更换敷料钳,待碘酒基本晾干后,用75%乙醇脱碘,方法是在碘酒消毒区域将75%乙醇由手术中心区域向周围均匀涂布1遍,注意最后将周围遗留的碘酒清除干净。
4.再次更换敷料钳,按上述方法,用75%乙醇进行第2次脱碘。完成消毒过程。5.如为污染或感染伤口以及肛门等处皮肤的消毒,涂布消毒液的方向为由手 术区周围向中心;
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消毒纱球或纱布不可再返擦清洁处。
6.面颈部、会阴部、婴幼儿、植皮区等不宜用碘酊消毒,一般用l :1000新洁尔灭酊或1:200洗必泰酊或0.5%-i%碘仿消毒3遍。
7.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应至少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如手术时有延长切口的可能,则应适当扩大消毒范围。
8.消毒时手不可碰到手术区皮肤;消毒者持消毒钳的手应高于消毒纱布,防止消毒液反流到手上。
9.皮肤消毒完毕,铺无菌巾单。
【铺无菌巾、单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手术区皮肤消毒后,由执行消毒的医师及器械护士协同做手术区无菌巾、单的铺放,顺序是先铺无菌巾,再铺盖无菌单。
无菌巾、单的铺盖方法因手术部位而异,总的原则是要求将患者的全身遮盖,准确地显露出手术野。一般无菌手术切口周围至少要盖有4层无菌巾、单。小手术用消毒巾、小孔巾即可。无菌巾铺完后尽量避免移动,如需移动只能向切口外移动,不得由周围向切口中心移动。
手术铺巾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先对侧后本侧。
以腹部手术为例,手术铺巾的铺盖步骤如下。
(1)刷手护士将第1块消毒巾折边向着助手,助手接第1块消毒巾,盖住切口的下方;
(2)第2块消毒巾盖住切口的对侧;
(3)第3块消毒巾盖住切口的上方;
(4)第4块消毒巾盖住切口的铺巾者的贴身侧;
(5)如选用手术贴膜,则将薄膜手术巾放于切口的一侧,撕开一头的防粘纸并向对侧拉开,将薄膜手术巾敷盖于手术切口部位;
(6)之后,铺大夹单。带有开口的,开口正对切口部位,先向上展开,盖住麻醉架,再向下展开,盖住手术托盘及床尾。如上下各1条,则先铺上方盖住麻醉架,再铺下方盖住手术托盘及床尾,之后两侧各铺中单1条。
第二项 穿脱手术衣 【方法】 1.穿传统无菌手术衣 手术人员洗手消毒晾干之后,从已打开无菌手术衣内取出无菌手术衣。双手抓住衣领两角,里面朝向自己,找宽敞处将其充分抖开,看准袖筒人口,向上轻抛,双手迅速伸进衣袖,两臂向前平举伸直,由巡回护士协助在后面拉紧衣带,双手伸出袖口,巡回护士进一步系好领部、背部系带,双手交叉提起腰带,巡回护士在背后接过腰带并协助系好。
2.穿包背式无菌手术衣 包背式无菌手术衣穿衣法基本同上,只是当术者穿上手术衣、戴好无菌手套后,器械护士将腰带传递给术者自己系扎,包背式手术衣的后页盖住术者的身后部分使其背后亦无菌。
【注意事项】 注意穿好手术衣后,双手半伸置于胸前,避免触碰周围的人或物。不可将手置于腋下、上举过肩或下垂低于腰部。
手术完毕还有接台手术时,巡回护士协助解开身后衣带,绕向前方抓住手术衣衣领,向前脱下衣服,手术人员顺势将手套套在腕部,右手指抠住左手手套反折部将其脱下,左手指抠住右手手套内面将其脱下,喷消毒液重新穿手术衣。
第三项 戴无菌手套 【方法】 (一)戴干手套法 1.穿好手术衣后,取出手套包内的无菌滑石粉小纸包,将滑石粉撒在手心,然后均匀地涂在手指、手掌和手背上,再取无菌手套一副。
2.取手套时只能捏住手套口的反折部,不能用手接触手套外面。
3.对好两只手套,使两只手套的拇指对向前方并靠拢。右手提起手套,左手插入手套内,并使各手指尽量深地插入相应指筒末端。再将已戴手套的左手指插入右侧手套口反折部之下,将右侧手套拿稳,然后再将右手插入右侧手套内,最后将手套套口反折部翻转包盖于手术衣的袖口上。
4.用消毒外用生理盐水洗净手套外面的滑石粉。
(二)戴湿手套法 1.先戴手套,后穿手术衣。右手持手套,盛无菌盐水于手套内。
2.左手对准插入后,稍抬高左手,让积水从腕部流出。
3.戴右手,左手指插入右手套的反折部内面,插人右手,排出积水。
4.穿好手术衣后,将手套反折部翻转压住袖口。
(三)协助术者戴手套法 1.器械护士双手手指(拇指除外)插入手套反折口内面的两侧,四指用力稍向外拉开,手套拇指朝外上,小指朝内下,呈外八字形,扩大人口,有利术者穿戴。| 2.术者左手对准手套,五指同下,护士向上提,同法戴右手。
3.术者自行将手套反折部翻转压住手术衣袖口。
【注意事项】 持手套时,手稍向前伸,不要紧贴手术衣。
戴好手套后,应将翻边的手套口翻转过来压住袖口,不可将腕部裸露;翻转时,戴手套的手指不可触及皮肤。
协助术者戴手套时,器械护士应戴好手套,并避免触及术者皮肤,未戴手套的手,不能接触手套的外面;
已戴手套的手,不能接触未戴手套的手臂和非无菌物。
手术过程中,无菌手套如有破损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第四项 穿脱隔离衣 【适用范围】 下列情况需穿隔离衣:①进入严格隔离病区时,需穿隔离衣;
②检查、护理需特殊隔离的患者,工作服可能受分泌物、排泄物、血液、体液沾染时,需穿隔离衣;
③进入易引起院内播散的感染性疾病患者病室和接触需要特别隔离的患者(如大面积烧伤、器官移植和早产儿等)的医护人员均需穿隔离衣。
【方法】 1.穿衣 (1)穿衣前需戴好帽子、口罩,取下手表,卷袖至前臂以上并行清洁洗手。
(2)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清洁面朝自己将衣领向外折,对齐肩缝,露出袖笼。
(3)左手伸人袖内并上抖,依法穿好另一袖,两手上举,将衣袖尽量上抖。
(4)两手持衣领顺边缘向后扣好领扣,然后系好袖口。
(5)双手在腰带下约5cm处平行向后移动至背后,捏住身后衣服正面的边缘,两侧对齐,然后向一侧按压折叠,系好腰带。
2.脱衣 (l)解开腰带的活结再解袖口,在肘部将部分袖子塞人工作服袖下,尽量暴露双手前臂。
(2)双手于消毒液中浸泡清洗,并用毛刷按前膏、腕部、手掌、手背、指缝、指甲、指尖顺序刷洗2min,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3)洗手后拭干,解开衣领,一手伸入另一手的衣袖口,拉下衣袖包住手,用遮盖着的手从另一袖的外面拉下包住手。
(4)两手于袖内松开腰带,然后双手先后退出,手持衣领整理后,按规定挂好。
(5)如脱衣备洗,应使清洁面在外将衣卷好,投人污衣袋中。
第五项 换药术 【目的】 检查伤口,清除伤口分泌物,去除伤口内异物和坏死组织,通畅引流,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适应证】 l.手术后无菌的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d后第1次换药;
如切口情况良好,张力不大,可酌情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
张力大的伤口,一般在术后7-9d拆线。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应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d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其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l-2次,并在术后 l2-24h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h内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术后2-3d换药,引流3-4d更换或拔除。
【准备工作】 1.换药前半小时内不要扫地,避免室内尘土飞扬。
2.了解患者的病情及伤口情况,穿工作服,洗净双手。
3.物品准备。无菌治疗盘2个,盛无菌敷料;镊子2把;
剪刀1把;
备乙醇棉球、干棉球、纱布、引流条、盐水、胶布等。
4.让患者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利于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
【方法】 1.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用乙醇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3.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
4.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腐蚀,再用生理盐水中和;或先苯酚腐蚀,再用75%的乙醇中和。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5.一般创面可用消毒凡士林纱布或盐水纱布覆盖,必要时放置引流物,上面加盖纱布或棉垫,包扎固定。
【注意事项】 1.换药是为了促进伤口和创面愈合,伤口的愈合依赖于机体组织的修复能力。所以,换药前后都观察伤口的变化,如肉芽生长、炎症轻重等情况;
还要注意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和评估、伤口的演变趋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应牢固树立无菌观念,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养成良好的无菌操作习惯。
(1)医护人员要保持自身清沽,如换药前的洗手或消毒液泡手等,不可因患者的伤口已经感染而忽视其自身清洁消毒。
(2)凡接触伤口的器械、敷料必须经过灭菌处理,一次性使用的器械、敷料等不能重复使用。
(3)为多位患者换药,应先处理无菌伤口,然后处理感染伤口,恶性肿瘤的伤口和需消毒隔离的伤口(如厌氧菌感染伤口)应放在最后换药;
为有高度传染性疾病患者(破伤风和气性坏疽感染等)的伤口换药时,应有专人负责处理,必须严格遵守隔离处理原则。医务人员应穿隔离衣;
使用后的换药用具,分别给予处理(高压、煮沸灭菌);
换下的敷料应予焚毁;
医务人员换药后应用肥皂水刷手、臂3-5min,后用75%的乙醇或碘仿擦拭。
(4)换药的时间视伤口情况而定,外科无菌伤口可于术后第2天或第3天换药1次,除敷料潮湿或脱落外,直至拆线前无需换药。术后第1次换药时应有手术者参加;
对分泌物多、感染较严重的伤口,应增加换药次数,每日可换l-2次,必要时也可随时更换,以保持敷料干燥,避免和减轻皮肤糜烂为原则。
(5)换药时既不能使感染伤口的渗液或分泌物污染伤口周围的皮肤,也不能将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人伤口。
(6)清洁无菌的器械和敷料与污染的必须分开使用,不可随便混杂使用。例如:夹持污染棉球的镊子,不可再进入消毒罐内取无菌的棍球。认伤口取下的敷料应放入污物桶,不准放在病床上或乱丢在地上以免污染环境和交叉感染。
(7)敷斜的准备应该遵循先干后湿,先刺激性小后刺激性大的原则。
3.伤口内存留渗液、脓液、坏死组织或异物等均不利于愈合,换药时必须用引流、负压吸引、灌洗等方法予以清除,防止渗液、脓液等在伤口内积聚。
4.应避免引流物和敷料放置不当或者久置不换,否则会使渗液、脓液等积聚增多。
5.换药时态度要和蔼,动作要轻柔、熟练、迅速,关心体贴患者,尽量减少患者在换药中的痛苦,擦拭创面时不可过分用力,以免新生的肉芽组织脱落;
用探针伸入伤口时,要防止造成假道或出血。
6.避免不必要的暴露患者的身体,避免过久暴露创面,冬季应注意患者的保暖。
(一)术后伤口的换药 一期缝合的伤口包括一般的手术切口和清创术后缝合的伤口。更换敷料的目的是检查有无积血、积液和感染的征象。
1.第1次更换敷料的时间,取决于手术切口的污染程度以及是否留置引流物,清洁手术且未留置引流的切口,一般可在术后第3天换药,如无感染的可疑征象,拆线前一般不需再换药。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应在术后3-4d换1次药:①手术中有污染(如胃肠道手术);
②手术时间较长,即切口组织暴露时间较久;
③手术3d后体温仍偏高或切口疼痛明显;
④清创术中见组织创伤较重。
2.因伤口尚未愈合,揭敷料时应避免伤口裂开。
3.更换敷料时,先检查伤口局部,如果无异常改变,即可用75%的乙醇消毒切口皮肤和缝线2-3次;
或用0.5%碘仿消毒2遍,消毒后纱布覆盖伤口,再用胶布妥善固定。
4.缝线未拆除时,针眼周围常可能发红,为缝线反应所致,感染局限在缝线周围。继发感染后针眼周围暗红,肿胀,直径一般不超过lcm;
针眼处见黄白色脓点或有脓液溢出,称线结脓肿,一般无全身不良反应。对小的脓点,可先以无菌干棉球压出脓液,然后涂碘酊和75%的乙醇。对感染深者应立即将该处缝线拆除,使脓液流出。如果感染较重,切口周围明显红肿并有波动感、发热,明确诊断后立即拆线,并用镊子或蚊式钳分开切口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使脓液充分流出,并在低位用油纱条引流。
5.少数一期缝合的切口,未曾感染,拆线时已初步愈合,但稍后裂开。原因是局部血供较差(如小腿和足部的切口、原有血管疾病者)、营养不良(如低蛋白血症,恶病质等)或应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药等药物,使组织修复能力低下。发生后可用蝶形胶布将伤口边缘相吻合,等待其愈合。大的裂开切口,必要时需在麻醉下重新缝合。
(二)感染伤口的换药 伤口和创面已发生感染时,应观察创面的大小和深度;
分泌物的颜色、气味和稠度;
肉芽生长情况和脓液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等,判断致病菌种类和患者机体的抵抗力强弱,施行相应的治疗。
换药是处理创面感染必不可少的措施。忽视换药工作,即使用了许多抗生素,伤口创面仍不能顺利愈合,而且局部处理不当还可能加重感染。当然,感染的治愈还依赖于机体的抗感染和组织修复的功能。所以,如果患者有免疫缺陷、营养不良、糖尿病等病情,换药的同时,应有积极的全身治疗。
急性化脓性感染伤口的主要处理方法是换药,目的是去除坏死组织,控制感染,促进愈合,常见需要换药的伤口有:疖、痈、浅部脓肿等破溃或切开后,手术切口和开放性创伤的感染,烧伤创面感染等。早期,伤口的致病菌大多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的是多种菌混合感染。继而,致病菌种类可增多,如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和克雷伯杆菌等。换药时首先要检视伤口的范围(大小和深度)、周围组织的红肿、脓液性状和多少、创缘和创底的组织变化等。观察全身状态,如体温、营养状态、血象改变等。有条件时做脓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方法】 1.除去原有敷料和引流物。
2.轻拭创面,一般用湿盐水棉球清理创面,除去脓液。
3.剪除无活力的组织,勿伤及正常的组织,伤口深处的脓液需设法尽量排出,有时要用镊子伸入脓腔,开放伤口,充分引流,必要时移动体位以利引流。不可用力挤压脓腔以免引起菌血症。
4.重新放置引流物。表浅处一般用油纱条(布);
有脓腔者除了可用油纱条,还有的可留置软胶管。
5.创面用药有一定的适应证。一般的化脓性感染渗液较多时,可用呋喃西林的湿纱条(布);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可选用苯氧乙醇、硼酸或磺胺嘧啶银等的湿纱条(布);
创面上应避免使用抗生素,因为在体表使用抗生素,较易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6.消毒外周皮肤,盖干纱布于外层,必要时用蝶形肢布将切口拉拢。
【注意事项】 l.务必使脓液引流充分,特别是外口较小的脓腔,用油纱条引流不可堵塞了外口,必要时可扩大小引流口。
2.不可过用力挤压局部,以防止病菌进入血液引起脓毒症或转移脓灶。
3.重视必要的全身性治疗,如补液、注射抗生素,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补克足量维生素、微量元素,治疗合并症,如糖尿病等。
4.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第六项 吸氧术 吸氧术是利用各种吸氧器具通过各种方法为机体提供不同浓度的氧气,实现氧气治疗的目的。吸氧术常用于治疗低氧血症。
【适应证】 l.各种原因导致的患者在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02)低于60mmhg,或动脉血氧饱和度(sa02)低于90%。或pa02/sa02未达到期望值。
2.心脑血管急症。
3.疑有低氧血症的情况。
【设备】 1.鼻导管 有鼻塞式导管和双侧鼻导管,较舒适,适用于有自主呼吸,氧疗需求较低的患者,但提供的氧浓度一般不超过40%。鼻塞使用时紧密置于鼻前庭,双侧鼻导管使用时要同时插入双侧鼻前庭。吸人氧浓度(fi02)%=[21+4×氧流量(l/ min)]×100%。
2.面罩 使用时需覆盖口鼻,能提供比较恒定的中等氧浓度,给氧浓度可调。缺点是影响咳痰和进食,并有一定的c02重复呼吸。
(1)简单面罩:开放式面罩,两侧有气孔,以排出呼出气,但氧浓度不十分稳定。
(2)可调式通气面罩(venturi面罩):面罩后置可调旋钮,通过改变空气进人口的大小调节氧浓度。在不同的氧流量条件下,可调出较精确的所需氧浓度。
(3)部分重复呼吸面罩:备有贮气囊,氧气与部分呼出气在其中混合,再被吸入。可提供较高浓度的氧气。
(4)非重复呼吸面罩:同部分重复呼吸面罩,但其贮气囊配有单向活瓣,防止呼出气进人,保证了囊内为较高浓度的纯氧,避免了重复呼吸。
3.氧帐 能围绕头部至全身的供氧装置,可提供各种浓度的氧气,亦有重复呼吸的缺点。
4.鼻咽管吸氧 将吸氧管,经一侧鼻孔送人,使前端达软腭。缺点是导管刺激局部粘膜并易被分泌物堵塞。
5.气管插管吸氧 用气管穿刺套管经2-3气管软骨环穿刺放置特殊吸氧管,可使氧流量降低。缺点是需穿刺建立窦道, 刺激局部粘膜,吸氧管堵塞。
【方式的选择】 1.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氧疗设备和氧浓度。fi0235%为低浓度,35%-50%为中等浓度,50%为高浓度。单纯低氧血症患者可选择中等氧浓度,慢性缺氧伴c02滞留的患者选择低浓度氧疗。
2.氧疗方案 (1)按需吸氧:根据疾病的需要随时给予氧疗,随时撤离。
(2)短期吸氧:在疾病急性加重期给予持续氧疗。
(3)长期吸氧:主要适用于慢性缺氧患者,可进行家庭氧疗,每日予低浓度吸氧,时间在15h以上。
3.氧疗过程中需对吸人氧气湿化,氧气经湿化瓶后再进入呼吸通路。注意在高流量时湿化水可能进入吸氧管致管路堵塞。
4.氧疗效果以达到pao2≥60mmhg或saoz≥90%为目的。
5.氧疗的撤离:经氧疗后患者在自主呼吸空气时pa02≥6ommhg,即可考虑撤离氧疗。在撤离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等,一旦出现变化即恢复氧疗。
了 【不良反应】 1.高碳酸血症 由氧浓度过高或co2重复吸人导致。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氧浓度和设备。
2.肺不张 由于吸人纯氧时间过长所致,应适当增加吸人气中的氮气含量,防止肺泡塌陷。
3.氧中毒 吸入高于60%的氧气1-2d便可导致肺损伤,吸人纯氧6h即可出现肺损伤。应密切观察氧疗过程中患者的反应,避免出现中毒现象。
4.氧疗中注意吸氧管路的通畅,勿使管路出现堵塞、弯折和破损。
第七项 吸痰术 【适应证】 (1)患者
基本技能的重要性篇三
导语:以实验为主,使学生了解仪器、仪表的基本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并能熟练使用常用仪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接线、查线、处理简单故障) 、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编已经收集整理好,希望能帮到你。
本书主要介绍维修电工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电工工具的基本使用,导线的连接,常用元件的识别与检测,手工焊接技术,照明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等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为后续的技能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电工工具的基本使用,导线的连接,常用元件的识别与检测,手工焊接技术,照明线路的安装与维修。
本课程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电工工具的使用,导线的连接,常用元件的检测与识别。
2、掌握室内照明线路配线方法。
3、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1、教学过程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对于上学年出现的问题,应该加强直观教学,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实践性环节,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操作规程的标准化和执行情况,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完成实训任务。
第一章 电工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
1)熟悉电气图中常用的文字符号,图形符号和电气项目代号
2)正确使用电工工具,合理选用规格 并能进行维护保养。
3)掌握电工常用导电材料和绝缘材料的名称,规格 用途及选用方法 了解磁性材料和电机常用润滑油的名称。
4)熟悉常用电工仪表的 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使用范围。
第二章:电工基本操作
1)掌握各种常用铜,铝导线的 连接方法和绝缘恢复方法。
2)初步掌握电子线路焊接工艺要领
3)掌握车间照明的 分类熟悉电光源的 工作原理
4)熟悉室内分布线要求 能 正确进行照明线路安装
第四章:变压器的应用与维护
2)了解变压器的绕组分类及制造基本知识,维护及故障检修。
3)熟悉单相及三相变压器连接组的含义 会进行单相或三相变压器并联连接。
4)了解变压器耐压试验标准及耐压试验注意事项
第五章 电动机的应用与维修
1)了解直流电机得种类,结构,工作原理,接线换向及名牌数据的含义。
2)掌握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及故障排除方法。
3)熟悉交流电机种类结构,工作原理,接线换向及名牌数据的含义。
4)熟悉同步电机的`结构和 工作原理和 启动方法。
5)熟悉电磁调速异步电动机的 结构,电磁转差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和培养敬业精神与职业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的重要措施。
实践教学分为实习(实训)、课程实验、顶岗实习三大类。实习(实训)是指根据专业方向需要单独开设的技能课程。课程实验是指与课程相配套的包含在课程时数的或者为了加强专业技能而单独完成的技能教学。
顶岗实习是在第五、六学期是为了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适应所从事的职业岗位需要要而安排的重要的教学环节,安排时应选择生产技术比较先进,设备、设施较为齐全的对口单位,对学生进行的全面的综合性的技能教学。学校在安排时要制订详细的实习计划(指导书),要有具体的教学要求,在实习时注重环节的完整性,在电子电气、家用电器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维修等项目上进行专门的训练,在内容上可根据企业的实际,选择一些模块进行实习,在结束时,要对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和实习报告(毕业设计)作全面的考核,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