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焦裕禄的无私奉献(10篇)

焦裕禄的无私奉献(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4 02:05:15
焦裕禄的无私奉献(10篇)
    小编:admin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焦裕禄的无私奉献篇一

焦裕禄精神体现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焦裕禄同志当年在90多万亩土地的兰考大地任县委书记,他既是一县之首,同时又是全县人民的公仆。他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正是为了这些穷苦百姓,他在兰考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植树治沙、脱贫致富,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可以说,焦裕禄同志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服务群众、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知难而进、敬业奉献“五大作风”,是对焦裕禄同志良好作风的精辟概括,也是对我们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明确要求,既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不光是缅怀焦裕禄同志,更应该学习焦裕禄同志的精神,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学习焦裕禄精神,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是学习他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当组织上安排焦裕禄同志到环境、条件较差的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时,他没有任何抱怨,没有任何要求,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了工作中,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为了尽快改变兰考的贫困落后面貌,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积极带领兰考人民,同内涝、风沙、盐碱三大自然灾害作斗争,一直坚持带病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作了最生动的诠释。作为一名xxx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入党誓言,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甘于吃苦,甘于贡献。

二是学习他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焦裕禄同志工作中经常深入到生产第一线,把革命干劲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找到改造客观世界、战胜自然灾害的正确途径。我们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深入调查研究,真正把求真务实融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把干事创业的满腔热情与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积极有所作为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三是学习他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焦裕禄同志参加革命工作以后,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以后,始终继承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艰苦朴素,永葆劳动人民的本色。他严于律己,不允许自己和家人搞特殊化,坚持同破坏党的组织纪律等一切不正之风做不懈地斗争。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也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自觉严格要求,坚持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做到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干事。要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坚持慎独慎微,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自觉拒腐蚀、永不沾,始终保持xxx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四是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焦裕禄同志对人民群众怀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一个xxx员的义务,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他始终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我们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深怀爱民之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要多办利民之事,深入条件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尽力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把学习焦裕禄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

焦裕禄同志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但他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将永远都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的思想源泉。

焦裕禄的无私奉献篇二

1962年12月,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书记后,面对危害老百姓生产生活的三大灾害——内涝、风沙、盐碱,他带领全县人民全身心投入封沙、治水、改地斗争。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踏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忍着肝病的折磨,靠着自行车和铁脚板跋涉5000余里,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走访,把所有的风口、沙丘、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制定了治理“三害”的科学规划。有时肝区疼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拿不住笔仍然坚守岗位、冲在一线。他总是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他心里装着全县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他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植树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1964年5月,焦裕禄因肝癌不幸病逝,年仅42岁。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1966年,他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焦裕禄故事

一九六二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

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

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多么严重的灾荒的景象呵!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

困难,重重的困难,象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但是,焦裕禄是带着《_选集》来的,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在这个贫农出身的xxx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只要加强党的领导,一时就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

第二天,当大家知道焦裕禄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下乡去了。

他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去了。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去了。他从这个大队到那个大队,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干部谈论。见到沙丘,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转了一圈回到县委,他向大家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焦裕禄的话,说得大家心里热呼呼的。大家议论说,新来的县委书记看问题高人一着棋,他能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能从不利条件中看到有利因素。

“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改变”

连年受灾的兰考,整个县上的工作,几乎被发统销粮、贷款、救济棉衣和烧煤所淹没了。有人说县委机关实际上变成了一个供给部。那时候,很多群众等待救济,一部分干部被灾害压住了头,对改变兰考面貌缺少信心,少数人甚至不愿意留在灾区工作。他们害怕困难,更害怕犯错误……

焦裕禄想:“群众在灾难中两眼望着县委,县委挺不起腰杆,群众就不能充分发动起来。‘干部不领,水牛掉井’,要想改变兰考的面貌,必须首先改变县委的精神状态。”

夜,已经很深了,焦裕禄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披上棉衣,找县委一位副书记谈心去了。

在这么晚的时候,副书记听见叩门声,吃了一惊。他迎进焦裕禄,连声问:“老焦,出了啥事?”

焦裕禄说:“我想找你谈谈。你在兰考十多年了,情况比我熟,你说,改变兰考面貌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副书记沉思了一下,回答说:“在于人的思想的改变。”

“对。”焦裕禄说:“但是,应该在思想前面加两个字:领导。眼前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改变。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

两个人谈得很久,很深,一直说到后半夜。他们的共同结论是,除“三害”首先要除思想上的病害;特别是要对县委的干部进行抗灾的思想教育。不首先从思想上把人们武装起来,要想进行除“三害”的斗争,将是不可能的。

严冬,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会。人们到齐后,他并没有宣布议事日程。只说了一句:“走,跟我出去一趟。”就领着大家到火车站去了。

当时,兰考车站上,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车站的屋檐下,挂着尺把长的冰柱。许多逃荒的灾民扶老携幼拥挤在候车室里。他们正等待着国家运送灾民前往丰收地区的专车,从这里开过……

焦裕禄指着他们,沉重地说:“同志们,你们看,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灾荒逼迫他们背井离乡的,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县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

他没有再讲下去,所有的县委委员都沉默着低下了头。这时有人才理解,为什么焦裕禄深更半夜领着大家来看风雪严寒中的车站。

从车站回到县委,已经是半夜时分了,会议这时候才正式开始。

焦裕禄听了大家的发言,最后说:“我们经常口口声声说要为人民服务,我希望大家能牢记着今晚的情景,这样我们就会带着阶级感情,去领导群众改变兰考的面貌。”

紧接着,焦裕禄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鼓舞大家的革命干劲,鼓励大家象张思德、白求恩那样工作。

以后,焦裕禄又专门召开了一次常委会,回忆兰考的革命斗争史。在残酷的武装斗争年代,兰考县的干部和人民,同敌人英勇搏斗,前仆后继。有个地区,在一个月内曾经有九个区长为革命牺牲,烈士马福重被敌人破腹后,肠子被拉出来挂在树上。……焦裕禄说:“兰考这块地方,是同志们用鲜血换来的。先烈们并没有因为兰考人穷灾大,就把它让给敌人,难道我们就不能在这里战胜灾害?”

一连串的阶级教育和思想斗争,使县委领导核心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站起来了。他们打掉了在自然灾害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的懦夫思想,从上到下坚定地树立了自力更生消灭“三害”的决心。不久,在焦裕禄倡议和领导下,一个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制订出来了。这个蓝图规定在三五年内,要取得治沙、治水、治碱的基本胜利,改变兰考的面貌。这个蓝图经过县委讨论通过后,报告了xxx开封地委,焦裕禄在报告上,又着重加了几句:

“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着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

这几句话,深切地反映了当时县委的决心,也是兰考全党在上级党组织面前,一次庄严的宣誓。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焦裕禄深深地了解,理想和规划并不等于现实,这涝、沙、碱三害,自古以来害了兰考人民多少年呵!今天,要制伏“三害”,要把它们从兰考土地上象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

他想,按照_的教导,不管做什么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战胜灾害,单靠一时的热情,单靠主观愿望,事情断然是办不好的。即使硬干,也要犯“闭塞眼睛捉麻雀”的错误。要想战胜灾害,必须详尽地掌握灾害的底细,了解灾害的来龙去脉,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部署。

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一千八百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份量。

根据这一想法,县委先后抽调了一百二十个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焦裕禄和县委其他领导,都参加了这次调查。那时候,焦裕禄正患着慢性的肝病,许多同志担心他在大风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劝他不要参加,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志们的劝告,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不愿意坐在办公室里依靠别人的汇报来进行工作,说完就背着干粮,拿着雨伞,和大家一起出发了。

每当风沙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的时候,雨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的时候,他认为这是掌握风沙、水害规律最有利的时机。为了弄清一个大风口,一条主干河道的来龙去脉,他经常不辞劳苦地跟着调查队,追寻风沙和洪水的去向,从黄河故道开始,越过县界、省界,一直追到沙落尘埃,水入河道,方肯罢休。在这场艰苦的调查中,焦裕禄简直变成一个满身泥水的农村“脱坯人”了。他和调查队的同志们经常在截腰深的水里吃干粮,蹲在泥泞里歇息……

有一次,焦裕禄从堌阳公社回县城路上,遇到了白帐子猛雨。大雨下了七天七夜,全县变成了一片_。焦裕禄想:“洪水呀,等还等不到哩,你自己送上门来了。”他回到县里后,连停也没停,就带着办公室的三个同志察看洪水去了。眼前只有水,哪里有路?他们靠着各人手里的一根棍,探着,走着。这时,焦裕禄突然感到一阵阵肝痛,不时弯下身子用左手按着肝区。三个青年恳求他:“你回去休息吧,把任务交给我们,我们保证按照你的要求完成任务。”焦裕禄没有同意,继续一路走,一路工作着。

他站在洪水激流中,同志们为他张着伞,他画了一张又一张水的流向图。等他们赶到金营大队,支部书记李广志一看见焦裕禄就吃惊地问:“一片_大水,您是咋来的?”焦裕禄抡着手里的棍子说:“就坐这条船来的。”李广志让他休息一下,他却拿出自己画的图来,一边指点着,一边滔滔不绝地告诉李广志,根据这里的地形和水的流势,应该从哪里到哪里开一条河,再从哪里到哪里挖一条支沟,……这样,就可以把这几个大队的积水,统统排出去了。李广志听了非常感动,他没有想到,焦裕禄同志的领导工作竟这样的深入细致!到吃饭的时候了,他要给焦裕禄派饭,焦裕禄说:“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说着,就又向风雨中走去。

送走了风沙滚滚的春天,又送走了暴雨连连的夏季,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方圆跋涉了五千余里,终于使县委抓到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全县有大小风口八十四个,经调查队一个个查清,编了号、绘了图;全县有大小沙丘一千六百个,也一个个经过丈量,编了号,绘了图;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

这种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使县委基本上掌握了水、沙、碱发生、发展的规律。几个月的辛苦奔波,换来了一整套又具体又详细的资料,把全县抗灾斗争的战斗部署,放在一个更科学更扎实的基础之上。大家都觉得方向明,信心足,无形中增添了不少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夜已经很深了,阵阵的肝痛和县委工作沉重的担子,使焦裕禄久久不能入睡。他的心在想着兰考县的三十六万人和两千五百七十四个生产队。抗灾斗争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觉悟也有高有低,怎样才能充分调动起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快地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起轰轰烈烈的抗灾斗争?……

焦裕禄在苦苦思索着。

在多年的工作中,焦裕禄善于从_同志著作中汲取营养,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叫做“白天到群众中调查访问,回来读_著作,晚上‘过电影’。”他所说的“过电影”,主要是指联系实际来思考问题。他说:“无论学习或工作,不会‘过电影’那是不行的。”现在,全县抗灾斗争的情景,正象一幕幕的电影活动在他的脑海里,此时此刻,他觉得_同志所倡导的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方法是多么重要!他决定发动县委领导同志再到贫下中农中间去,集中群众的智慧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他自己更是经常住在老贫农的草庵子里,蹲在牛棚里,跟群众一起吃饭,一起劳动。他带着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群众的无限信任,在广大贫下中农间询问着、倾听着、观察着。他听到许多贫下中农的要求和呼声,看到许多队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他在群众中学到了不少治沙、治水、治碱的办法,总结了不少可贵的经验。群众的智慧,使他受到极大的鼓舞,也更加坚定了他战胜灾害的信心。

韩村是一个只有二十七户人家的生产队。一九六二年秋天遭受了毁灭性的涝灾,每人只分了十二两红高梁穗。在这样严重的困难面前,生产队的贫下中农提出,不向国家伸手,不要救济粮、救济款,自己割草卖草养活自己。他们说:摇钱树,人人有,全靠自己一双手。不能支援国家,心里就够难受了,决不能再拉国家的后腿。就在这年冬天,他们割了二十七万斤草,养活了全体社员,养活了八头牲口,还修理了农具,买了七辆架子车。

秦寨大队的贫下中农社员,在盐碱地上刮掉一层皮,从下面深翻出好土,盖在上面。他们大干深翻地的时候,正是最困难的一九六三年夏季,他们说:“不能干一天就干半天,不能翻一锨就翻半锨,用蚕吃桑叶的办法,一口口啃,也要把这碱地啃翻个个儿。”

赵垛楼的贫下中农在七季基本绝收以后,冒着倾盆大雨,挖河渠,挖排水沟,同暴雨内涝搏斗。一九六三年秋天,这里一连九天暴雨,他们却夺得了好收成,卖了八万斤余粮。

双杨树的贫下中农在农作物基本绝收的情况下,雷打不散,社员们兑鸡蛋卖猪,买牲口买种子,坚持走集体经济自力更生的道路,社员们说:“穷,咱穷到一块儿;富,咱也富到一块儿。”

韩村,秦寨,赵垛楼,双杨树,广大贫下中农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使焦裕禄十分激动。他认为这就是在_哺育下的贫下中农革命精神的好榜样。他在县委会议上,多次讲述了这些先进典型的重大意义,他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该把群众中这些可贵的东西,集中起来,再坚持下去,号召全县社队向他们学习。”

一九六三年九月,县委在兰考冷冻厂召开了全县大小队干部的会议,这是扭转兰考局势的大会,是兰考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一次誓师大会。会上,焦裕禄为韩村、秦寨、赵垛楼、双杨树的贫下中农鸣锣开道,请他们的代表到主席台上,拉他们到万人之前,大张旗鼓地表扬他们的革命精神。他把群众中这些革命的东西,集中起来,总结为四句话:“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他说:这就是兰考的新道路!是_指引的道路!他大声疾呼,号召全县人民学习这四个样板,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在全县范围内锁住风沙,制伏洪水,向“三害”展开英勇的斗争!

这次大会在兰考抗灾斗争的道路上,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它激发了群众的革命豪情,鼓舞了群众的斗志,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抗灾斗争的发展。它使韩村等四个榜样的名字传遍了兰考;它让_的伟大红旗,在兰考三十六万群众的心目中,高高地升起!

从此,兰考人民的生活中多了两个东西,这就是县委和县人委发出的“奋发图强的嘉奖令”和“革命硬骨头队”的命名书。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xxx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就在兰考人民对涝、沙、碱三害全面出击的时候,一场比过去更加严重的灾害又向兰考袭来。一九六三年秋季,兰考县一连下了十三天雨,雨量达二百五十毫米。大片大片的庄稼汪在洼窝里,渍死了。全县有十一万亩秋粮绝收,二十二万亩受灾。

焦裕禄和县委的同志们全力投入了紧急的生产救灾。

那是个冬天的黄昏。北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过了会儿,他又走回来,对办公室的同志们严肃地说:“在这大风大雪里,贫下中农住得咋样?牲口咋样?”接着他要求县委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几件雪天工作。他说,“我说,你们记住: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访贫问苦,安置无屋居住的人,发现断炊户,立即解决。第二,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必须深入牛屋检查,照顾老弱病畜,保证不许冻坏一头牲口。第三,安排好室内副业生产。第四,对于参加运输的人畜,凡是被风雪隔在途中的,在哪个大队的范围,由哪个大队热情招待,保证吃得饱,住得暖。第五,教育全党,在大雪封门的时候,到群众中去,和他们同甘共苦。最后一条,把检查执行的情况迅速报告县委。”办公室的同志记下他的话,立即用电话向各公社发出了通知。

这天,外面的大风雪刮了一夜。焦裕禄的房子里,电灯也亮了一夜。

第二天,窗户纸刚刚透亮,他就挨门把全院的同志们叫起来开会。焦裕禄说:“同志们,你们看,这场雪越下越大,这会给群众带来很多困难,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xxx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简短的几句话,象刀刻的一样刻在每一个同志的心上。有人眼睛湿润了,有人有多少话想说也说不出来了。他们的心飞向冰天雪地的茅屋去了。大家立即带着救济粮款,分头出发了。

风雪铺天盖地而来。北风响着尖利的哨音,积雪有半尺厚。焦裕禄迎着大风雪,什么也没有披,火车头帽子的耳巴在风雪中忽闪着。那时候,他的肝痛常常发作,有时疼得厉害,他就用一支钢笔硬顶着肝部。现在他全然没想到这些,带着几个年轻小伙子,踏着积雪,一边走,一边高唱《南泥湾》。

这一天,焦裕禄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风雪中,他在九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在许楼,他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的是一双无儿无女的老人。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瞎子。焦裕禄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饥。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_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老大娘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用颤抖的双手上上下下摸着焦裕禄。老大爷眼里噙着泪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来逼租,撵得我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焦裕禄安慰老人说:“如今印把子抓在咱手里,兰考受灾受穷的面貌一定能够改过来。”

就是在这次雪天送粮当中,焦裕禄也看到和听到了许多贫下中农极其感人的故事。谁能够想到,在毁灭性的涝灾面前,竟有那么一些生产队,两次三番退回国家送给他们的救济粮、救济款。他们说:把救济粮、救济款送给比我们更困难的兄弟队吧,我们自己能想办法养活自己!

焦裕禄心里多么激动呵!他看到_象甘露一样滋润了兰考人民的心,党号召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硬骨头精神,已经变成千千万万群众敢于同天抗、同灾斗的物质力量了。

有了这种精神,在兰考人民面前还有什么天大的灾害不能战胜!

“县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

焦裕禄常说,县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要把县委这个“班”带好,必须使这“一班人”思想齐、动作齐。而要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就必须靠_。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县人委有一位从丰收地区调来的领导干部,提出了一个装潢县委和县人委领导干部办公室的计划。连桌子、椅子、茶具,都要换一套新的。为了好看,还要把城里一个污水坑填平,上面盖一排房子。县委多数同志激烈地反对这个计划。也有人问:“钱从哪里来?能不能花?”这位领导干部管财政,他说:“花钱我负责。”

但是,焦裕禄提了一个问题:

“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他接着说明了自己的意见:

“灾区面貌没有改变,还大量吃着国家的统销粮,群众生活很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

后来,焦裕禄找这位领导干部谈了几次话,帮助他认识错误。焦裕禄对他说:兰考是灾区,比不得丰收区。即使是丰收区,你提的那种计划,也是不应该做的。焦裕禄劝这位领导干部到贫下中农家里去住一住,到贫下中农中间去看一看。去看看他们想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焦裕禄作为县委的班长,他从来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他对同志们要求非常严格,但他要求得入情入理,叫你自己从内心里生出改正错误的力量。不久以后,这位领导干部认识了错误,自己收回了那个“建设计划”。

有一位公社副书记在工作中犯了错误。当时,县委开会,多数委员主张处分这位同志。但焦裕禄经过再三考虑,提出暂时不要给他处分。焦裕禄说,这位同志是我们的阶级弟兄,他犯了错误,给他处分固然是必要的;但是,处分是为了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当前改变兰考面貌,是一个艰巨的斗争,不如派他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考验他,锻炼他,给他以改正错误的机会,让他为党的事业出力,这样不更好吗?

县委同意了焦裕禄的建议,决定派这个同志到灾害严重的赵垛楼去蹲点。这位同志临走时,焦裕禄把他请来,严格地提出批评,亲切地提出希望,最后焦裕禄说:“你想想,当一个不坚强的战士,当一个忘了群众利益的xxx员,多危险,多可耻呵!先烈们为解放兰考这块地方,能付出鲜血、生命;难道我们就不能建设好这个地方?难道我们能在自然灾害面前当怕死鬼?当逃兵?”焦裕禄的话,一字字、一句句都紧紧扣住这位同志的心。这话的分量比一个最重的处分决定还要沉重,但这话也使这位同志充满了战斗的激情。阶级的情谊,革命的情谊,党的温暖,在这位犯错误的同志的心中激荡着,他满眼流着泪,说,“焦裕禄同志,你放心……”

这位同志到赵垛楼以后,立刻同群众一道投入了治沙治水的斗争。他发现群众的生活困难。提出要卖掉自己的自行车,帮助群众,县委制止了他,并且指出,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从思想上武装赵垛楼的社员群众,领导他们起来,自力更生进行顽强的抗灾斗争,一辆自行车是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的。以后,焦裕禄也到赵垛楼去了。他关怀赵垛楼的两千来个社员群众,他也关怀这位犯错误的阶级弟兄。

就在这年冬天,赵垛楼为害农田多年的二十四个沙丘,被社员群众用沙底下的黄胶泥封盖住了。社员们还挖通了河渠,治住了内涝。这个一连七季吃统销粮的大队,一季翻身,卖余粮了。

也就在赵垛楼大队“翻身”的这年冬天,那位犯错误的同志,思想上也翻了个个儿。他在抗灾斗争中,身先士卒,表现得很英勇。他没有辜负党和焦裕禄对他的期望。

焦裕禄,出生在山东淄博一个贫农家里,他的父亲在解放前就被xxx反动派逼迫上吊自杀了。他从小逃过荒,给地主放过牛,扛过活,还被日本鬼子抓到东北挖过煤。他带着家仇、阶级恨参加了革命队伍,在部队、农村和工厂里做过基层工作。自从参加革命一直到当县委书记后,他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他常常开襟解怀,卷着裤管,朴朴实实地在群众中间工作、劳动。贫农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有多少泥。他穿的袜子,补了又补,他爱人要给他买双新的,他说:“跟贫下中农比一比,咱穿得就不错了。”夏天他连凉席也不买,只花四毛钱买一条蒲席铺。

有一次,他发现孩子很晚才回家去。一问,原来是看戏去了。他问孩子:“哪里来的票?”孩子说:“收票叔叔向我要票,我说没有。叔叔问我是谁?我说焦书记是我爸爸。叔叔没有收票就叫我进去了。”焦裕禄听了非常生气,当即把一家人叫来“训”了一顿,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钱如数送给戏院。接着,他又建议县委起草了一个通知,不准任何干部特殊化,不准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

“焦裕禄是我们县委的好班长,好榜样。”

“在焦裕禄领导下工作,方向明,信心大,敢于大作大为,心情舒畅,就是累死也心甘。”

焦裕禄的战友这样说,反对过他的人这样说,犯过错误的人也这样说。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县委一位副书记在乡下患感冒,焦裕禄几次打电话,要他回来休息;组织部一位同志有慢性病,焦裕禄不给他分配工作,要他安心疗养;财委一位同志患病,焦裕禄多次催他到医院检查……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党员和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一九_年春天,正当党领导着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很多人都发现。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他对自己的病,是从来不在意的。同志们问起来,他才说他对肝痛采取了一种压迫止痛法。县委的同志劝他疗养,他笑着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焦裕禄暗中忍受了多大痛苦,连他的亲人也不清楚。他真是全心全意投到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去了。

焦裕禄到地委开会,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说:“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没有住。地委给他请来一位有名的中医诊断病情,开了药方,因为药费很贵,他不肯买。他说:“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县委的同志背着他去买来三剂,强他服了,但他执意不再服第四剂。

那天,县委办公室的干部张思义和他一同骑自行车到三义寨公社去。走到半路,焦裕禄的肝痛发作,疼得蹬不动车,两个人只好推着自行车慢慢走。刚到公社,大家看他气色不好,就猜出是他又发病了。公社的同志说:“休息一下吧。”他说:“谈你们的情况吧,我不是来休息的。”

公社的同志一边汇报情况,一边看着焦裕禄强按着肝区在作笔记。显然,他的肝痛得使手指发抖,钢笔几次从手指间掉了下来。汇报的同志看到这情形,忍住泪,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而他,看来还是神情自若的样子,说:

“说,往下说吧。”

一九_年的三月,兰考人民的除“三害”斗争达到高潮,焦裕禄的肝病也到了严重关头。躺在病床上,他的心潮汹涌澎湃,奔向那正在被改造着的大地。他满腔激情地坐在桌前。想动手写一篇文章,题目是:《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他铺开稿纸,拟好了四个小题目:一。设想不等于现实。二。一个落后地区的改变,首先是领导思想的改变。领导思想不改变,外地的经验学不进,本地的经验总结不起来。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四。精神xxx—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

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的焦裕禄,从兰考人民在抗灾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从兰考人民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中,已经预见到新兰考美好的未来。但是,文章只开了个头,病魔就逼他放下了手中的笔,县委决定送他到医院治病去了。

临行那一天,由于肝痛得厉害,他是弯着腰走向车站的。他是多么舍不得离开兰考呵!一年多来,全县一百四十九个大队,他已经跑遍了一百二十多个。他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兰考的群众,兰考的斗争。正象一位指挥员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离开炮火纷飞的前沿阵地一样,他从心底感到痛苦、内疚和不安。他不时深情地回顾着兰考城内的一切,他多么希望能很快地治好肝病,带着旺盛的精力回来和群众一块战斗呵!他几次向送行的同志们说,不久他就会回来的。在火车开动前的几分钟,他还郑重地布置了最后一项工作,要县委的同志好好准备材料,等他回来时,向他详细汇报抗灾斗争的战果。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开封医院把焦裕禄转到郑州医院,郑州医院又把他转到北京的医院,在这位钢铁般的无产阶级战士面前,医生们为他和肝痛斗争的顽强性格感到惊异。他们带着崇敬的心情站在病床前诊察,最后很多人含着眼泪离开。

那是个多么令人悲恸的日子呵!医生们开出了最后的诊断书,上面写道:“肝癌后期,皮下扩散。”这是不治之症。送他去治病的赵文选同志,不相信这个诊断,人象傻了似的,一连声问道:“什么,什么?”医生怀着沉重的心情,低声说:“焦裕禄同志最多还有二十天时间。”

赵文选呆了一下,突然放声痛哭起来。他央告着说:

“医生,我求求你,我恳求你,请你把他治好,俺兰考是个灾区,俺全县人离不开他,离不开他呀!”

焦裕禄的无私奉献篇三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饱含着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1964年5月14日,不满42岁的焦裕禄去世了。57年过去,“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依然激励着后人。

连日来,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走进焦裕禄的故乡——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村,来到焦裕禄干部教育学院和焦裕禄纪念馆,通过集中授课、专题辅导、交流研讨等方式,学习焦裕禄的先进事迹,接受焦裕禄精神的洗礼,深刻感悟焦裕禄精神的内涵。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淄博市北崮山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37年12月,日寇侵占博山县城。第二年,焦裕禄被迫辍学,在家“种地、卖油、下煤窑”,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1942年6月,焦裕禄因参加过抗日自卫组织红枪会被日军抓了起来。他先后被关押在博山赵家后门日本宪兵队、胶济铁路张店日本宪兵队、济南日本宪兵队,备受摧残折磨,最后被押送到抚顺大山坑煤矿做特殊劳工。

后来,几经流转,1945年秋,回到家乡的焦裕禄迫不及待地加入民兵队伍。1946年1月,焦裕禄在北崮山村一处老房子里光荣加入了中国xxx。“这时候入党是绝对保守秘密的……只知道xxx来了老百姓才过上好日子,入党后要更加积极主动干好工作。”焦裕禄在自传中写道。

1947年参加南麻临朐战斗后,焦裕禄又随八纵北渡黄河,到渤海区开展土改复审工作,并在此选入南下干部大队,经过三个月集训,于1947年10月开始南下,在中原大地上留下一串坚实闪光的脚印。

“焦裕禄在家乡成长、入党、参加革命。家乡的成长经历为焦裕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此时的焦裕禄已经初步成长为一个理想信念坚定的革命战士。”xxx淄博市委_研究院宣传教育科科长刘金辉说。

1953年,焦裕禄被选派到洛阳矿山机器厂(现中信重工),在这里工作了9年,从“拉牛尾巴的人”成长为工业战线上的一名“红旗手”。1958年,新中国第一台双筒提升机,就是由时任机器厂一金工车间主任的焦裕禄主持研制的,填补了中国矿山机械制造史上的一项空白。

1962年,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书记后,面对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带领全县人民全身心投入治理“三害”的斗争中。

焦裕禄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锻炼人。请领导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带着这个誓言,他的名字永远和兰考连在了一起。

焦裕禄来到兰考的第二天,就深入农村调查。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他对全县140多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取得了战胜“三害”的第一手资料,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植树造林、翻淤压沙、挖河排涝、改变盐碱等一系列改变兰考面貌的规划。

其实,这时的焦裕禄已经患有慢性肝病,许多同志劝他在办公室听汇报,他却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要亲自掂一掂“三害”的分量。

“干部不领,水牛掉井!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群众。”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焦裕禄大声疾呼。他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兰考县委干部纷纷走出机关到基层驻地蹲点,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掀起了除“三害”的热潮。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1964年春天,当兰考除“三害”斗争进入关键阶段,焦裕禄的肝病也恶化了。讲话时,他常常用右手按住肝部;在办公室写文件,他就用藤椅的右角顶着肝部。

1964年3月,党组织决定安排焦裕禄住院治疗。临行前,他还在布置工作。路上,他一直弯着腰捂着肝部。

经过几次转院,焦裕禄被送到北京治疗。躺在病床上,他还是念念不忘兰考。临终前,他唯一的要求是:“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后要把我埋在沙丘上,我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不幸逝世,终年42岁。他去世后,兰考人民在根治“三害”的道路上接续奋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他带领兰考人民种植的泡桐树,因适合制作民族乐器音板,逐步带动当地民族乐器产业发展,使兰考跻身中国四大民族乐器生产基地。

焦裕禄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就像他在日记中所写:要像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飘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更要像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焦裕禄的无私奉献篇四

廉洁,是的品德。贪,是人们共有的观念,但想要做一个廉洁的人,却要从小事做起,比如说:我们伟大的xxx曾经说过,腐败,既是革命的死敌,更是社会主义的死敌。接着,我们来看看xxx清正廉洁的故事。

xxx生前,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取得了许多可歌可泣、彪炳史册的成功经验。

打铁先须自身硬。只有自身清正廉洁者,才能自觉而坚决地反腐败。大量事实说明,在清正廉洁与反腐败斗争上,xxx有超人之勇气,真乃古今之罕见,全党之表率!

在旧社会,当官者,一般都是为了个人发财,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过着骄奢-逸之腐朽生活。即使有清官,也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xxx的一生,大部为官。但他当官,从来不见为了个人发财,而是报国为民、甘作公仆。其清正廉洁,有口皆碑。

早在井冈山时期,身为井冈山的xxx,就毅然废除中国数千年旧军队官兵不平等的腐败恶习,在红军中带头实行官兵一致。

瑞金时期,身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xxx,个儿又高饭量又大,但他的粮食定量只及普通战士的3/4。

长征道上过草地时,辣椒是个宝。警卫员设法为酷爱吃辣子的xxx多领了20个红辣椒,被xxx严令其如数退回。警卫员不以为然,xxx严肃指出:"我们是红军,作为领袖怎么能搞特殊?"警卫员没法,只好照办。

新中国诞生后,功高盖世的xxx,虽已进入人生暮年,但他依然廉洁如故,艰苦奋斗依旧,不仅吃穿还是那么省俭,而且在工作上,不分什么昼夜。

抗美援朝爆发,xxx带头送子参军。不幸老年丧子。女儿上学,不准用公车接送。礼品一律交公。对亲友从不循私。警卫人员在外面多吃多占,xxx用私款退赔,并就此对警卫人员开展整风,一整就是半月。正因为xxx本人十分注意清正廉洁,为全党树立了表率,所以,在他当政时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党风军风政风,都十分纯正和清廉,受到中国人民的称赞。

焦裕禄的无私奉献篇五

焦裕禄,1946年加入中国xxx,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有同名电影。

焦裕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镇(现源泉镇)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焦裕禄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两年长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从宿迁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时他的家乡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xxx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焦裕禄主动要求当了民兵。当民兵后,他参加过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焦裕禄于1946年1月在本村参加中国xxx。不久,他又正式参加了本县区武装部的工作,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争。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过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曾担任组长。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1951年。他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而后又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他在这个工厂担任过车间主任、科长。在此期间,焦裕禄还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了一年多。1962年6 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又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焦裕禄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他从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xxx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同年11月,xxx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1966年2月,xxx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随后,全国各种报刊先后刊登了数十篇文章通讯,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成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焦裕禄的无私奉献篇六

学习是一条艰苦的路,但是这条路上去让人收获很多,最终到达梦想彼岸,今天,我在阅读了焦裕禄的事迹之后,感慨万千,我想把今天的感想写成心得体会,用这种方式激励自己,让自己学习焦裕禄精神。

该同志在兰考县干部群众座谈会上指出,学习焦裕禄同志,要大力弘扬“五种精神”、大兴“五大作风”。省委专门作出了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加强党性修养、切实改进作风、推动科学发展的决定。焦裕禄同志的光辉事迹和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迅速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中赢得了强烈共鸣,一个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积极推动科学发展的热潮正在中原大地蓬勃兴起。

新的时代,新的要求,强烈呼唤有更多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爱民为民、帮民富民、尊民助民的领导干部;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快科学发展的步伐,党员干部也必须发扬焦裕禄精神所具有的科学求实、迎难而上的开拓精神;推进两大跨越、加快中原崛起,也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树立更加过硬的作风。

深入学习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全省党员干部就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在科学发展上下功夫。要大力发扬求实求是的精神,把干事创业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入又好又快的轨道。

深入学习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全省党员干部就要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时刻将群众冷暖挂在心上,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亲民、为民、爱民。

深入学习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全省党员干部就要坚定信念、永葆本色,在锤炼党性上下功夫。要坚定理想信念,严明党的纪律,陶冶道德情操,时刻注重加强党性修养,永葆xxx员的先进性。入学习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全省党员干部就要清正廉洁、实干奉献,在作风养成上下功夫。要始终牢记一个“干”字,始终心怀一个“公”字,始终恪守一个“廉”字,保持xxx人实干奉献、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深入学习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全省党员干部就要不怕困难、不惧风险,在应对危机上下功夫。要展现敢做善成的勇气、逆势飞扬的豪气、艰苦奋斗的志气,保持一股“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拼劲、闯劲、冲劲、韧劲,聚精会神战危机,一心一意谋发展。

焦裕禄的无私奉献篇七

如果人们都不知道什么叫廉洁,那么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呢?当然是一塌糊涂。如果人们都廉洁守法,世界又会怎么样呢?当然是多姿多彩喽!

我家隔壁的小王叔叔就是一个廉洁守法的人。

他中等个头,头发很短,脚上总是一双又旧又老的运动鞋,身上总是那已经退色的深蓝色的工作服,口袋里总装着一把轻便的小钳子,他的工作就如他的口袋里的东西一样,他就是一位修车工人,不过也是一个部门经理,但什么事都要自己动手,真老实。

去年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王叔叔却一心一意在工作上。“咚咚……”王叔叔家来人了,“来了”王叔叔便去开门了,“你好!”“好!”只见那个人一进来就把一大包礼物塞到王叔叔手里,王叔叔接受了,“王经理,我想请个假回娘家,这些礼品你收着吧!我走了!”“你来就是为这个,如果人人都请个假,那公司就没人了,把东西拿回去。”说完那个人便走了。

如果人人都像这样,那么世界会多美好呀!偏偏又有人不知廉洁。

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买东西,回家后,看见有两个人一起谈话。第一个人说:“这些钱你收着,把事情办好后,我会再给你一些!”“什么事呀?”另一个人说:“我儿子这次高考成绩不太好,你跟校长说一下啊!”“好!”他们说完就离开了。

这个世界要是每个人都廉洁守法就好了!

焦裕禄的无私奉献篇八

焦裕禄同志,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一九二二年八月十六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里。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

抗日战争初期,日寇、xxx和xxx反动派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越来残酷,焦裕焦同志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同志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焦裕禄同志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两年长工。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同志从宿迁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时他的家乡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xxx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焦裕禄同志自动要求当了民兵。当民兵后,他参加过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焦裕禄同志是一九四六年一月在本村参加中国xxx的。不久,他又正式参加了本县区武装部的工作,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带领民兵参加过不少战斗,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过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担任过组长。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同志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被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一九五一年。他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xxx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而后又被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一九五三年六月,焦裕禄同志响应党的号召,被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直到一九六二年。他在这个工厂担任过车间主任、科长。在这期间,焦裕禄同志还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了一年多。一九六二年六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同志又被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一九六二年十二月,焦裕禄同志被调到兰考县,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一九_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禄同志不幸逝世,时年四十二岁。

焦裕禄同志参加革命工作十八年间,一贯听党的话,对党的工作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尽瘁,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焦裕禄同志不愧为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没有死,将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里!

我们国家需要有很多诚心为人民服务,诚心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服务的人,焦裕禄同志就是这样的人。

焦裕禄同志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他参加革命工作以后,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以后,始终继承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艰苦朴素,永葆劳动人民的本色。他严于律己,坚决反对特殊化,坚持同破坏党的组织纪律等一切不正之风,作不懈地斗争。

焦裕禄同志诚恳待人,他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爱护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热情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始终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为了改变兰考县面貌,焦裕禄同志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他深入到生产第一线,把群众的革命干劲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摸索自然条件和客观规律,从而找到了改造客观世界、战胜自然灾害的正确途径。在兰考的除“三害”斗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

焦裕禄同志是党的好干部、好党员。他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焦裕禄同志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好榜样。

第一部分 在急风暴雨中成长

内容提要:一九二二年,正是军阀混战时期。那家军阀打过来,派捐要款;这家军阀打过来,抢粮抓夫,闹得民不聊生。就在这年八月十六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博山县北崮山村一户贫苦农民的家里。

焦裕禄青少年时代正处在万恶的旧社会。他饱赏了人间的苦难。后来,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他参加了民兵,入了党,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经历了战火的考验和锻炼。

一、大苦仇深 渴望翻身

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尽了苦难的煎熬。7岁上学,学习刻苦认真,考试成绩总在前几名。1932年,家乡遭遇灾荒,家境十分贫困,11岁的焦裕禄被迫退学,跟随穷乡亲推着独轮小车,运煤卖煤。

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焦裕禄的家庭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深受帝、官、封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焦裕禄十几岁时,日本鬼子侵占了山东博山。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被迫到黑山煤窑当小工。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重活,得到的仅仅是一点橡子面,别说是养家糊口,连自己的肚子也填不饱。

焦裕禄的父亲因无钱还债,被地主活活逼死。眼泪未干,焦裕禄又被日本鬼子抓到抚顺的一个煤窑作苦工。在日本鬼子、xxx的刺刀威逼下,他每天在煤窑里干十五个小时以上的苦工,和焦裕禄同志住在一个工棚的二十三个人中,两三个月里,就有十七人被折磨死去。每当工友们不幸死亡的时候,焦裕禄的心比针剌还要难受。他不忍受日寇的非人折磨,和工友一道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冒着生命危险逃出了虎口。

焦裕禄逃出了虎口,又掉进了人间狼穴。他逃荒要饭跑到江苏宿迂县,不得不给一个姓胡的地主当长工。焦裕禄进一步受到了残酷折磨,甚至在他生病的时候,地主还逼他干活。

这阶级仇、民族恨,在焦裕禄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45年,_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焦裕禄的家乡解放了。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抱着要翻身、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回到了家乡。

二、 走上革命道路

焦裕禄这个苦水里生苦水里长的青年农民,找到了党组织,参加了民兵队伍。在地下党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劳动人民要彻底翻身解放,就心须在xxx和_的领导下,打倒xxx反动派,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焦裕禄很快担任了村里的民兵班长,他经常带领民兵打土豪、除xxx,配合部队消灭敌人。在斗争中,他总是冲锋在前,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每一项任务。

在党的教育、培养下,焦裕禄同志于1946年元月,光荣地加入中国xxx,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他在入党申请书上这样写道:xxx是人民群众的救星,没有xxx,革命就不能胜利,穷人就不能翻身。我要听_的话,跟xxx走,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焦裕禄入党不久,领导上就把他调到八陡区武装部任干事。在武装部工作期间,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一个时期,民兵缺乏弹药,他就根据上级指示,带领大家积极学习自制地雷、布地雷阵。焦裕禄对学习造地雷和埋地雷干得非常出色。他经常带领民兵摸黑到敌人据点旁边埋地雷,埋好地雷后,就放冷枪、骂阵,故意刺激敌军。敌军一出来,就被炸得血肉横飞。

1947年春,盘踞在淄川、博山、章丘三个县的还乡团纠合一起,准备扫荡崮山根据地。当时,敌众我寡,力量悬殊,要主力部队增援,时间又不许可。在研究对策时,焦裕禄提出了一个智退敌人的办法。派出6名同志在黑山、岳庄一带。在民房门上用粉笔写上“八陡x团x营驻”、“x团x营x连驻”等字样。当敌人经过这里,见到民房上的粉笔字时,大吃一惊,认为八路军主力部队马上就要开来,慌忙下令后撤。等到敌人弄清虚实,再转回头来时,我增援部队已赶到,粉碎了还乡团的阴谋,保护了崮山根据地。

三、随军南下 开辟新区

1947年7月,为了帮助新解放区人民翻身求解放,焦裕禄被调到渤海地区南下工作队,集训后分配到淮河大队一中队任班长。在南下途中,他经常替女同志和身体差的队员扛背包、背干粮袋。最多时,他一个人竟背了四个人的背包。

为了在沿途做好对新解放区群众的宣传工作,大队党委要求一中队在较短的时间里,排演一曲反映河南农民在xxx统治下悲惨生活的大型歌剧《血泪仇》。焦裕禄主动报名扮演剧中的主角王东才。没有排练时间,他就边行军边背台词。休息和宿营时,他就抓紧时间集中排练,常常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20多天后,《血泪仇》在阳谷县首场演出。当晚,方圆十几里的群众,扶老携幼,赶来观看,场上人山人海。焦裕禄同志激昂悲愤的唱腔,严肃逼真的表演,深深地感染了全场观众。台上在哭泣,台下在流泪,全场到处是哭声和痛骂xxx反动派的怒吼声。群众异口同声的高呼,“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演出结束后,当场有很多青年报名参军。

1948年2月13日,南下工作队到达河南境内。焦裕禄同志被分配到尉氏县彭店区,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他坚持依靠贫雇农,广泛发动群众,经常在彭店古会上作政治宣传。在彭店区委的领导下,群众很快就发动起来了。接着建立了农会和民兵组织,没收了地主的浮财,分了地主的土地。

对彭店出现的新局面,盘踞在彭店边缘地区的xxx军队怕得要死,恨得要命。1948年3月的一天,鄢陵县保安团长、大土匪头子洪启龙亲自带领四百多匪兵,杀气腾腾地向彭店村扑来。当时,村里干部、民兵总共只有十五人,三支短枪,十来支长枪。焦裕禄同志镇定自若,把干部、民兵分三个组,一面组织群众转移,一面指挥民兵掩护。当敌人离村子只有几十米时,焦裕禄鸣枪发令,十多支枪一齐射击,埋伏的群众蜂涌而起,齐声高喊:“冲啊!冲啊!”贪生怕死的匪兵一看这声势,以为遇到八路军主力部队,吓得惊慌失措,仓皇逃跑。

1948 年5月,焦裕禄调到尉氏县宣传部任干事。正当小麦要开镰收割时,县委突然接到情报:敌七十五师准备扫荡我五分区,抢收麦子。为了保护群众的劳动果实,焦裕禄迅速赶到彭店区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讲明敌情和县委指示精神,带领群众一面抢收麦子,一面隐藏转移。待敌人赶来时,田里的麦子已收打完毕。敌人不但没有抢到麦子,反而连遭伏击,被迫仓皇逃走。

1948年冬,淮海战役打响了,隆隆的炮声敲响了xxx反动统治的丧钟。火线上,解放军战士英雄杀敌;火线下,人民群众奋力支援。焦裕禄同志根据上级指示,组织带领担架队,在尉氏县支前总队部的领导下,投入了支援淮海战役的伟大斗争。

焦裕禄同志对担架队员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大家的革命斗志。自己积极带头,埋头苦干,以模范行动影响别人,使运输工作提前完成了任务,受到上级的表扬。淮海战役结束时,豫皖苏五分区奖给这个大队一面“支前模范”的锦旗。

1949年春,焦裕禄同志完成支前任务后,由淮海前线返回尉氏县,被任命为大营区副区长,负责剿匪反霸工作。根据大营区的实际情况,区委决定的对敌策略是分化敌人,教育多数,孤立少数,打击顽固分子。党的政策和策略发挥了巨大威力,把恶贯满盈的地主黄老三抓了回来,判处了死刑。“毙了黄老三,大营晴了天”。从此,群众消除了顾虑,大营区的剿匪反霸斗争,一个接一个地取得了巨大胜利。1950年夏,焦裕禄同志被提升为大营区委副书记廉区长。

1950年冬,焦裕禄同志任共面团尉氏县委副书记。面对新的工作,新的环境,焦裕禄同志没有犹豫,力挑重担,在实践中摸索,在干中学习。一上班,他口袋里就多了一个小本本,专门记党的大事和团的业务。多少个夜晚,他伏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认真地学习党的建团决议,党关于青年运动的指示和团内文件。

焦裕禄同志善于做青年的知心人。他每次下乡,总是随身背着那把南下时带的二胡,给乡村里的青年伴奏。他对青年情同手足,青年有什么困难和想法总要和他一起拉拉。由于工作需要,县、区绝大多数团干部经常被抽出去做党的中心工作。一些同志认为,团的工作难做,搞不好中心,党委批评,搞不好业务,上级不依,存在着畏难情绪,不愿做团的工作。焦裕禄却形象地说:“团的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党是头颅,团是手足,一个人只有头颅,没有手足怎么能行呢?”

1952年春,焦裕禄同志调陈留团地委任宣传部长时,参加地委工作组到杞县搞土地复查。他利用一切机会接触青年,调查青年思想实际,趁着各种间隙找团干部谈话,了解青年工作状况,常常是通宵达旦。一位团干部说:“团的工作就比人家事多,熬眼多”。焦裕禄笑着说:“年青力壮的时候不为党多做点事,将来老了,只怕想干也干不成了!”

1953年夏,焦裕禄同志任青年团郑州地委第二书记,一位在尉氏县工作过的团干来看他,老战友相逢,格外亲热。焦裕禄问:“这次到哪里去?”他说:“转业了,到省里待分配工作”。焦裕禄说:“是啊,团干部总要转业改行的。可咱们做过团的工作的人不能忘了青年,要永远把教育青年的任务担在肩上。”

第二部分 工业战线上的红旗手

内容提要:一九五三年,祖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大道上迈出了矫健的步伐。这时,党从各个方面抽调大批优秀干部,派往工业战线。

焦裕禄怀着无限激情,抱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崇高理想,从农村工作岗位,来到了洛阳矿山机器厂。

xxx成立前,焦裕禄只读过几年小学,文化低,科学知识更差,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崭新的、十分艰巨的课题。如何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呢?他想:单凭热情,不懂业务、技术,根本不适应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工厂党委深切体察到焦裕禄的心思,就派他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在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他刻苦钻研。艰辛劳动,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时,他是优秀党员;在大连起重机厂实习时,职工称他是:“最棒的车间主任;”在洛阳矿山机器厂任调度科长时,大家热情地称他为、“政治科长”。最后终于由外行变内行,成为工业战线上的红旗手。

一、 新的课题

1953年,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党需要大批优秀干部加强工业建设,同年7月,焦裕禄被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厂。担任筹建处资料办公室秘书组的副组长,负责搜集洛阳的水文、地质、气象等历史资料,为选择厂址提供科学根据。从农业战线到工业战线后,焦裕禄决心从头学起。厂里要抢修一条由金谷园车站直达建厂的金矿公路。任务重、时间紧,新组合的班子和调来的干部都没有修过桥和路,产生了畏难情绪,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焦裕禄吃住在工地,认真帮助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施工进展,检查工程质量。

1954年8月,金矿公路刚刚通车,厂党委决定焦裕禄和一部分转业干部,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当时,个别干部因家庭有困难,怕学习坚持不下去。在焦裕禄的带动下,强调家庭有困难的同志也都到哈尔滨考工业大学去了。他们在哈尔滨复习课程时,刻苦钻研工业管理知识,为由外行变为内行奠定了理论知识的基础。

二、 成为管理工业的内行

1955年初,洛阳矿山机器厂决定提前开工生产。焦裕禄同志又被分配到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担任实习车间主任。焦裕禄问起重机厂的同志:“学会工厂中的管理业务,得多长时间?”对方说:“有一两年时间大致可摸到点门儿”。焦裕禄决心加快步伐,缩短实习时间,整天同工人一起劳动。凡是同管理业务有关的问题,他都刨根问底。有时为弄清某个零件的加工过程,他一连跑几个车间。为了早日掌握工业管理知识,他一面跟调度员学调度,一面跟计划员学安排生产计划。一次,他要求计划员让他自己安排一次计划试试。计划员觉着焦裕禄同志实习才几个月,不可能编好计划。焦裕禄看他有点犹豫,便用商量的口吻说:“你在一边看着,我安排错了,你马上纠正。”计划员无法拒绝,只好让他试试。结果,焦裕禄竟很快就把计划编排好了,而且编排的既周密准确,又切合实际。

1956年7月至10月,《起重机厂报》连续发表了题为《减速机工段党小组是怎样保证完成计划的》、《对工段长工作方法的几点体会》、《谈谈前方竞赛中的问题和意见》等焦裕禄同志的署名文章。文章强调了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发动群众,改善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意见。

同年11月11日,《起重机厂报》登载了“机械车间被评为前后方竞赛优秀单位”的消息,并以整版篇幅刊登了焦裕禄写的《机械车间三季度竞赛总结》。12月,焦裕禄为车间基层干部总结了十条工作经验。这十条工作经验是:(1)要依靠群众;(2)要发扬民主;(3)要经常总结工作;(4)要学习政治;(5)要利用积极分子做工作;(6)要了解群众思想,关心群众生活;(7)要依靠党的领导;(8)要搞好团结;(9)要学习党的政策;(10)要主动向上级汇报情况。厂党委采纳了这十条经验,改进了管理方法,调整了生产。

1956年底,焦裕禄同志满载学习成果,回到洛阳矿山机器厂,担任一金工车间主任,带领职工投入了紧张的设备安装工作。

1958年春,一金工车间的设备安装,虽然还没有完全结束,但厂党委却已经下达了试制两米五双筒卷扬机的任务。当时,设备不全,人员不齐,缺乏经验。为了突破难关,完成任务,焦裕禄日夜不离车间,始终和工人劳动在一起,打水、送饭、递工具、喊吊车。实在困极,就把大衣铺在一条长板凳上合一下眼,经过两个月的奋战,我国第一台新型两米五双筒卷扬机制造出了。因为生产成绩显著,1958年底,一金工车间被评为全厂的红旗车间。

1959年春,洛阳矿山机器厂全面投产,焦裕禄又任厂里的调度科长,担负起全厂的生产调度任务。他工作起来细致、踏实,经常深入车间了解情况,帮助车间解决困难和问题。在他随身携带的兜兜里,经常装着好几种工作手册,分门别类,记载着各车间的情况。从生产任务,设备条件,劳动力量,以致哪个工人有什么思想问题,家庭困难等等,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工人们说:“焦科长不仅谙熟业务,还善于抓政治,抓人的思想,跟着他再重再难的任务,我们都乐于接受”。

就这样,焦裕禄同志在党的培养下,很快地就成了管理工业的内行。

第三部分 县委书记的榜样

内容提要: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禄受党的委派来到了兰考,当时,正是我国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兰考的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很严重,农业产量很低,群众生活很苦,......。焦裕禄同志以高度的革命精神,对干部和群众进行思想教育、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起县委领导班子和人民群众抗灾自救的斗志,掀起了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的除“三害”斗争高潮。

在除“三害”斗争和各项工作中,焦裕禄以身作则,带病实干,严于律己,关心群众,后来,因积劳成疾,以身殉职。

一、 激励兰考人民抗灾自救的斗志

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禄同志怀着改变灾区面貌的雄心壮志,来到了兰考。

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严重的灾荒景象。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被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

重重的困难,在这个贫农出身的xxx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只要加强党的领导,就是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

焦裕禄同志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第二天,当大家知道他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深入到农机调查访问去了。他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开座谈会,全面了解灾情及其原因,寻找救灾办法。同时,焦裕禄同志教育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深入到每家每户,了解情况,宣传政策,进行思想发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通过教育和发动,兰考人民明确了前进方向,振奋起抗灾自救的精神,坚定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决心,信心百倍地改变多灾多难的旧兰考。

焦裕禄同志经常住在农民的草庵子里,蹲在牛棚里,跟群众一起吃饭,一起劳动。他带着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群众的无限信任,在广大群众中间询问着、倾听着、观察着。他听到许多农民要求“翻身”、要求革命的呼声,看到许多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对“三害”斗争的革命精神,他在群众中学到了不少治沙、治水、治碱的办法,总结了不少可贵的经验。群众的智慧,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更坚定了他战胜灾害的信心。

焦裕禄通过调查,感慨万千。他说:“兰考的贫下中农是革命的,他们有改变家乡面貌,由穷变富的强烈要求,就像在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满干柴一样,只要崩出一个火星,就可以引起熊熊烈火。”

二、 统一县委领导班子思想

兰考是一个老灾区。当时整个县上的工作,大部放在救灾上。县里有些干部被灾害压住了头。对改变兰考面貌缺乏信心。是依靠群众,自力更生,改变灾区面貌,还是两手向上,依赖救济呢?面对这种情况,焦裕禄同志感到:要改变兰考面貌,干部是关键。“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群众在灾害面前两眼望着县委,县委领导挺不起腰杆,群众的积极性就得不到充分发挥。

1963年元月,焦裕禄在县委扩大会议上,要求各级领导同志要带头到困难村去,与基层干部同甘苦、共患难,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作出贡献,为基层干部作出榜样,真正做到心不离群众,身不离灾区。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会。人们到齐后,他没有宣布议事日程,就领着大家到火车站去了。

当时,兰考车站上北风怒号,大雨纷飞。车站的屋檐下,挂着尺把长的冰柱。国家运送兰考一带灾民往丰收地区的专车,正从这里开过。也还有一些灾民,穿着国家救济的棉衣,踡曲在货车上,拥挤在候车室里......。

焦裕禄指着他们,沉重地对同志们说:“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灾荒逼迫他们背井离乡的,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县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焦裕禄再也讲不下去了。几位县委领导低下了头,而心里却豁然开朗,明白了风雪夜车站之行的含义。县委一班人受到了一次最实际、最生动的思想教育,增强了率领广大干群团结奋斗,努力改变兰考面貌的决心。

回到县委后,焦裕禄同志又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鼓舞大家的革命干劲,鼓励大家象张思德、白求恩那样工作。

后来,焦裕禄又专门召开了一次常委会,回忆兰考县的革命斗争史。焦裕禄说:“兰考这块地方,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先烈们并没有因为兰考人穷灾大,就把它让给敌人,难道我们就不能在这里战胜灾害”?

就这样,一个“如何战胜灾荒,改变兰考面貌”的大讨论在全县迅速展开了。县委领导干部,纷纷走出县委机关,到农村住队蹲点。焦裕禄到许多重灾村调查研究,通过走、看、问、记,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发现了不少令人深思的问题。他对县委同志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只要看得准,干下去,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焦裕禄同志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感染了县委的领导,感染了全县的党员、干部和群众。

三、 亲自掂一掂“三害”的分量

1963年2月,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治沙、治水、治碱的斗争,成立除“三害”办公室。

焦裕禄深深地了解,理想和规划并不等于现实,这涝、沙、碱三害,自古以来害了兰考人民多少年呵!今天,要制服“三害”,要把它从兰考土地上象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

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份量。

根据这一想法,县委先后抽调了一百二十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当时,焦裕禄同志的肝病已相当严重,许多同志劝他不要下去,劝他在家里听汇报。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他背着干粮、拿起雨伞,和大家一起在兰考的原野上日夜奔波。追沙,他一直追到沙落地;查水,他又是查到水归槽。干旱季节,他亲自用舌头辨别盐碱的种类和土的含碱量。在同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焦裕禄同志不顾重病缠身,忍受着严重疾病的折磨,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坚持度过了一百二十多个白天和黑夜,跑了一百二十多个大队,跋涉五千余里,终于摸清了兰考“三害”的底细,全县有大小风口八十四个,经调查队一个个查清,编了号、绘了图;全县有大小沙丘一千六百个,也一个个经过丈量,编了号、绘了图;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泻洪图。

这种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使县委基本上掌握了水、沙、碱发生、发展的规律,几个月的辛苦奔波,换来了一整套又具体又详细的资料,从而县委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规划。在这个规划上,焦裕禄同志满怀激情地写道:“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从此,一场群众性的除“三害”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焦裕禄同志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同干部、群众一起出力流汗。他给自己规定,把参加劳动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下乡时就地劳动;在机关值班时,临近劳动。不论在治理“三害”的土地上,还是在平时田间管理中,他走到哪里干到哪里。群众都把焦裕禄看成是“跟咱一样的庄户人。”

通过一年的艰苦奋战,兰考的除“三害”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总结除“三害”的工作时,焦裕禄同志作了明确透彻的总结。治沙;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这是基本情况;有林就有粮,没林饿断肠,这是重要性;以林促农,以农养林,农林相依,密切配合,这是方针。造林防沙,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见效;翻淤压沙,立竿见影。三管齐下,效果良好。这是方法。治水:兰考地形复杂、坡洼相连,河系紊乱,这是客观情况;以排为主,排、罐、滞、涝、台、改兼施,这是方针;舍少救多,舍坏救好,充分协商,互为有利,上下游兼顾,不使水害搬家,这是政策;夏秋两季观察,冬春干燥治理,再观察再治理,观察治理相结合,这是方法。治碱:分清轻重,区别对待,这是方针;翻淤压碱,开沟淋碱,打埂躲碱,台田试种,引进耐碱作物,这是方法。这段精辟的总结,是焦裕禄同志斗争实践的产物,也是对兰考人民除“三害”斗争的真实写照。

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除“三害”斗争开始以后,焦裕禄同志发现抗灾斗争发展不平衡,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认识也不尽一致。焦裕禄同志认为,要从根本上制服“三害”,必须进一步发动群众,采取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办法,抓典型、树样板,打一场除“三害”的人民战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焦裕禄同志亲自到最困难的队去蹲点调查,访贫问苦。在城关公社胡集大队和林业技术人员一道,研究泡桐的生产特点,并亲自带头植桐,全县人民雷厉风行,营造了浩瀚的桐林。为美化兰考大地,尽快改变灾区面貌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然后,他深入全县农村调查,发现和培养了双杨树、赵垛楼、秦寨、韩村、坝子五个先进典型。

韩村的精神:城关公社韩村生产队社员,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组织起来割草三十余万斤,除安排好社员生活外,还置买了农具,巩固了集体经济。焦裕禄同志说:“韩村自力更生,战胜困难的精神,就是活生生的南泥湾精神,这是贫下中农的风格!这就是革命。”

秦寨的决心:固阳公社秦寨大队社员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蚕吃桑叶”的方法,深翻压碱,改良土壤。焦裕禄同志说:“秦寨是个好地方,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眼下困难多,不要怕,在困难面前要挺起腰杆,才是真正的英雄哩!决心要比困难大,什么东西都怕决心。困难面前我们要找出路。”

赵垛楼的干劲:张君墓公社赵垛楼大队社员,在大雨成灾,一片_的情况下,挖河排涝,一季翻身,把余粮卖给国家。焦裕禄同志说:“赵垛楼大队战胜自然灾害,支援国家,支援灾区,这是崇高阶级感情,高度的爱国热情,伟大的共产主义风格。”

双杨树的道路:红庙公社双杨树大队的社员说:“穷,咱穷到一块;富,咱富到一块”。他们兑钱、兑鸡旦,买种子,买牲口,巩固集体经济。焦裕禄发现这个典型后,给县委写报告说:“双杨树社员坚持的道路,就是社会主义道路。”

坝子的风格:红庙公社坝子生产队的社员,抗灾夺得丰收后,压低口粮标准,卖粮食支援灾区。焦裕禄同志亲自给县委起草报告,通报全县表扬他们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

焦裕禄同志在《穷棒子精神万岁》一文中写道:“我县连续遭灾,很多生产队在生产、生活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困难主要表现在‘穷’字上。_说:‘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有了困难只要去斗争,困难只会减少,克服一分困难,就是一分胜利。要克服困难,必须不怕困难,发扬革命精神。各地都要抓住这样的典型,树立旗帜,鼓舞胜利信心”。同时,焦裕禄同志还主张,对改变穷困面貌有强烈要求的困难队,在政治上鼓舞,在经济上扶助。采取“穷、硬、明、纯、快”五字方针。穷,就是连年遭灾,底子特别空的队;硬,就是不怕困难,人穷志不穷;明,走社会主义道路方向明;纯,就是领导班子内没有坏人;快,就是一拉就起来,很快翻身。

焦裕禄同志从这五个典型中看到了全县除“三害”斗争的希望,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焦裕禄同志激情满怀地为这五个先进典型,大喊大叫,鸣锣开道,请他们上主席台,让他们介绍经验。他把这五个典型归纳为: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坝子的风格。焦裕禄同志:“这五个先进典型所走过的道路就是兰考的新道路。只要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全县就会出现好多的硬骨头生产队,迅速掀起除”三害‘高潮,多灾多难的旧兰考,就会变成社会主义新兰考。

这次大会,是兰考人民自力更生、团结奋斗、大战“三害”的动员会和誓师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鲜艳的旗帜一树立,在全县各个角落,很快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县委的领导下,焦裕禄同志率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三害”发起了猛烈的总攻。

五、 贫下中农的帖心人

焦裕禄同志说:“新干部不参加劳动,就不能明确树立阶级观点、群众观点;老干部长期不参加劳动思想就要起变化,要变颜色”。焦裕禄同志身体力行,无论工作多忙,总是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他经常开襟解怀,卷起裤腿和群众一起干活,群众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他经常和群众一起翻地、封沙丘、种泡桐、挖河渠......,就在县委决定他住院治疗的前几天,他还挥舞铁掀在红庙公社葡萄架大队,和群众一起劳动。因此,他经常要求下乡的干部一要带_著作,二要带劳动工具和行李。

焦裕禄同志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长期有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比较困难,可是他坚决拒绝给他救济。他说:“兰考,是个重灾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很困难,我们应该首先想到他们。要把这些钱用到改变兰考面貌的伟大事业上去,用到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上去”。焦裕禄还经常教育子女做脏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穿衣要朴素,生活要节俭。有一次,焦裕禄同志发现大儿子去看戏,问道:“戏票哪来的?”孩子说:收票叔叔向我要票,我说没有。叔叔问我是谁?我说焦书记是我爸爸,收票叔叔没有收票就让我进去了".焦裕禄听了非常生气,当即把一家人叫来“训”了一顿,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钱如数送给戏院。后来,他又专门起草了一个《干部十不准》的文件,规定任何干部不准特殊化。

《干部十不准》的具体内容是:

1、不准用国家的或集体的粮款或其他物资大吃大喝,请客送礼;

2、不准参加或带头搞封建迷信活动;

3、不准赌赙;

4、不准用粮食做酒做糖,挥霍浪费;

5、不准拿生产队现有的粮款或向社员派粮派款,唱戏、演电影办集体和其他娱乐活动,谁看戏谁拿钱,谁吃喝谁拿粮,一律不准向社会摊派;

6、业余剧团只能在本乡本队演出,不准到外地营业演出,更不准借春节演出为名大买服装道具,大肆铺张浪费;

7、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都要以身作则,勤俭过年,一律不得请客送礼,一律不准拿国家物资,到生产队提取国家统购统派物资,一律不准用公款组织晚会,一律不准送戏票,十排以前戏票不能光卖给机关或几个机关经常包完,一律不准到商业部门、合作社部门要特殊照顾;

8、坚决反对利用职权贪污盗窃国家的或生产队的物资,坚决禁止利用封建迷信欺骗和剥削社员的破坏活加;

9、积极搞好集体的副业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反对弃农经商,反对投机倒把;

10、不准借春节之机,大办喜事(不是不准结婚),做寿吃喜,大放鞭炮,挥霍浪费。

这个“十不准”的通知,是一份既平常又不平常的通知。说它平常,是因为《通知》所规定的每一条,都是每个xxx员、革命干部时刻应该想到的,做到的起码准则;说它不平常,是因为《通知》所规定的每一条准则,都闪耀着共产主义的思想光辉,都是对特权思想的有力批判。焦裕禄把职位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把职权看作是受人民的委托,为革命掌权。这是一个xxx员无私的崇高革命精神的表现。

从焦裕禄同志的遗物中我们看到,他的办公桌、文件柜都是原兰封县委初建时买的,有不少地方破损。当时有人劝焦裕禄同志换个新的,他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而且修了修,照样使用。他用过的一条被子上有42个补钉,褥子上有36个补钉,同志们劝他换床新的。他说:“我的被子破了,是需更换新的,但应该看到,灾区的群众比我更需要。其实,我这就很好,比我要饭时披着麻包片,住在房檐底下避雪强多啦!,焦裕禄同志的衣、帽、鞋、袜都是拆洗很多次,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虽然破旧得很历害,但是焦裕禄同志总是舍不得换。他的爱人徐俊雅同志最后生气了,不给他补,他就自己动手补。一次,有位干部提出要装璜一下领导干部的办公室,焦裕禄同志严肃地说:“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兰考的灾区面貌还没有改变,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

焦裕禄同志就是这样,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心里想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一个冬天的黄昏,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同志望着风雪,心里惦记着群众:住的怎样?吃的烧的有没有困难?生产队的牲口咋样?他让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雪天六项工作: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安排好群众生活。第二、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必须深入牛屋检查,保证不冻坏一头牲口。第三、安排好室内副业生产。第四、对于参加运输的人、畜,凡是被风雪隔在途中的,在哪个大队由哪个大队热情接待,保证吃得饱,住的暖。第五、教育全体党员,大雪封门的时候,到群众中去,和他们同甘共苦。最后一条,把检查执行情况迅速报告县委。

这天,风雪刮了一夜,焦裕禄同志的屋里的电灯亮了一夜。第二天黎明。他就把同志们叫起来开会。他说:“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xxx员要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说罢,就领着大家,顶风冒雪出发了。

这天,焦裕禄同志冒着风雪,忍着剧烈的肝痛,一连走访了九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群众。但是,却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他来到梁孙庄梁俊才的家里,老大爷卧床不起,老大娘双目失明。老大爷问:“你是谁呀?大雪天来干啥?”焦裕禄同志说:“我是您的儿子,_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老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说:“xxx成立前,大雪封门,地主逼租,撵得我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还是党好,社会主义好。”

六、 与病魔顽强斗争

一九_年春天,正当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同志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他开会、作报告,经常用右膝顶住肝部,不断用左手按住疼处。有时,用一个硬东西一头顶着椅子,一头顶住肝部。天长日久,他坐的藤椅,被顶出一个大窟窿,他从不把自己的病放在心里。他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它,它就不欺侮你了。”组织上劝他住院治疗,他总是说:“工作忙,离不开。”给他请来一位有名的中医,开了药方,他嫌药贵,不肯买。他说:“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县委的同志背着他去买来三剂,强让他服下了,但他执意不再服第四剂。可当他发现别的同志有了病时,却总是关心备至。县委一位负责同志在乡下患病,焦裕禄几次打电话,要他回来休息。组织部一位同志患慢性疾病,焦裕禄不给他分配工作,要他安心疗养,财委一位同志患病,焦裕禄多次摧他到医院检查.......。焦裕禄同志想的总是别人,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有一次,焦裕禄同志和县委办公室一位同志去三义寨公社检查工作。走到半路,他的肝病发作,疼得厉害,两个人只好推着自行车慢慢地走到公社,大家看他脸色不好,劝他休息一会,他笑笑说:“谈你们的情况吧,我不是来休息的。”焦裕禄同志一边听着汇报,一边按着作疼的肝部记笔记。剧烈的肝疼使他手指发抖,钢笔几次从手中掉下来。但是他仍然坚持听下去。这种顽强的革命精神,使同志们非常感动。

一九_年三月。焦裕禄同志的肝病到了严重关头,兰考人民除“三害”的斗争也达到了高潮。他心潮汹涌澎湃,兰考人民抗灾斗争的情景一幕幕映现在眼前,他从兰考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和实干精神中,预见到兰考美好的未来。他满腔热情地坐在桌前,想动手写一篇题为,《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文章,他铺开稿纸,拟好了四个小题目:一、设想不等于现实。二、一个落后地区的改变,首先是领导班子思想的改变。领导思想不变,外地经验学不进,本地的经验总结不起来。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四、精神xxx——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文章只开了个头,肝病又严重发作了,病魔逼他放下了手中的笔,党组织决定送他到外地治疗。

临行那一天,由于肝痛得厉害,他是弯着腰走向车站的。他是多么舍不得离开兰考呵!一年多来,全县一百四十九个大队,他已经跑遍一百二十多个。他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兰考的群众,兰考的除“三害”斗争。正象一个指挥员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离开炮火纷飞的前沿阵地一样,他从心底感到痛苦、内疚和不安。他不时深情地回顾着兰考城内的一切,他多么希望能很快地治好肝病,带着旺盛的精力回来和群众一块战斗呵!他几次向送行的同志们说,不久他就会回来的,在火车开动的前几分钟,他还在认真地布置工作,要县委的同志们抓好抗灾斗争。

在医院里,焦裕禄同志以钢铁般的意志,同疾病作顽强的斗争,无论肝疼得多么厉害,从来都不让护士多照顾自己。

焦裕禄同志的病越来越严重,医生们开出了最后诊断书,上面写道:“肝癌后期,皮下扩散”。这里不治之症。送他去看病的赵文选同志,心里非常焦急,恳切的向医生说:“医生,请你把他治好,俺兰考人民需要他,需要他呀!”

五月初,焦裕禄同志的肝病更加严重了。护士噙着眼泪给他注射止疼针,他感到自己的病已无法治疗,便摇摇手说:“我不需要了,省下来留给别的阶级兄弟吧!”

县里的同志和兰考的群众代表前来看他,他不谈自己的病,首先问县里的工作、生产情况。问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垛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盐碱地上的麦子长得咋样?老韩陵的泡桐树栽了多少?他还嘱咐同志们:“回去对县委的同志们说,叫他们把我没有写完的那篇文章写完;还有,把秦寨盐碱地上的麦穗拿一把来,让我看看”。

他的大女儿到医院里去看他,他深情地说:“小梅,你参加革命工作了,爸爸没有什么送给你,家里的那套《_选集》,就作为送你的礼物吧。那里面,_会告诉你怎么做人,怎么工作,怎么生活......”。

省、地、县各级领导同志来看望他。这时,焦裕禄已经病危,他用尽全力断断续续地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有实现兰考人民的要求......心里感到很难过......我死了不要多花钱 ......省下来钱支援灾区建设......我只有一个要求......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一九_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禄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位普通的领导干部,一个优秀的xxx员,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焦裕禄同志走完了他那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灿烂的一生,与世长辞了。终年四十二岁!

他死后,人们在他病床的枕下发现两本书:一本是《_选集》,一本是《论xxx员修养》。

焦裕禄同志在生命的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人民群众,念念不忘党的工作,表现了一个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第四部分 挥泪继承壮士志

誓将遗愿化宏图

一九_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禄同志病逝了.焦裕禄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在迫悼会上,一位农民泣不成声地说出了兰考人民的心里话:“俺的好书记,你是为俺兰考人民活活累死的呀!”“挥泪继承壮士志,誓将遗愿化宏图”。这就是兰考人民最重要的誓言,他们化悲痛为力量,以更大的干劲,更多的汗水,努力改造着焦裕禄同志生前战斗过的兰考大地。

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实事求是、艰苦创业的精神,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精神,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忘我奉献的精神,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党的领导和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决心彻底改变兰考面貌,在这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图。

“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焦裕禄同志彻底改变兰考面貌的遗愿,正在兰考人民的继续奋斗中逐步变为现实。

焦裕禄同志逝世后,《xxx》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并连续发表社论,高度赞扬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1966年9月15日,_亲切接见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并合影留念。同年10月1日,_又接见了焦裕禄的大儿子焦国庆。xxx总理也接见了焦裕禄的大女儿焦守风。xxx代主席亲自写五言长诗,歌颂焦裕禄同志的革命精神。题目是:

学焦裕禄同志 xxx

1966年2月9日

兰考存三害,多年患未除,勇哉焦裕禄,受命困难摅。

首抓领导班,思想同一趋,思想革命化,万难排无余。

为了摸情况,县委走各区,访贫兼问苦,同吃亦同居。

亲历邑四境,形势指掌如,灾重可救止,领导决心须。

群众性积极,奋发愿驰驱,农村潜力大,往日久忽诸。

君今一提倡,前进辟坦途,水知来去迹,疏浚理河渠。

风口在何处?膏药贴沙墟,台田暨沟洫,碱洗即成腴。

结合干群力,建设绘蓝图,蓝图非臆造,施行利建初。

自力以更生,粮食云足粗。 惜君撄痼疾,功莫赌全敷。

长抱肝癌痛,劳累损其躯,不避风雨恶,不作饥寒呼。

关注人民事,忘身直若无。阶级观点强,斗争岂容诬?

死犹念沙丘,坦骨欲与俱。学毛有独到 , 自与常情殊。

吾党悼焦君,模范孰能逾?

又一首

吾爱焦裕禄,毛公好学生。利人如不及,忘我若无情。

路线依群众,方针视斗衡。一心为革命,敢与困难争。

郭沫若副委员长写“水调歌头”------《赞焦裕禄》

水调歌头 赞焦裕禄同志 1966年3月15日

红日照天下,涌现振奇人。 尽管病魔缠绕;奋起棒千钧。

甘愿粉身碎骨,敢下五洋捉鳖,倒海索奇珍。兰考焦裕禄,

耿耿铁精神。

盐碱净,内涝治,风沙驯。弦歌声起,杨柳东风万户春。

借问津梁何处?万事认真实践,全意为人民。

群众中来去,天地共翻身。

全国各大行政区、各省、市党组织都发出通知,要求xxx员、干部和群众,都要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的革命精神。

尾 声

焦裕禄同志逝世了,他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进;他留下的彻底改变兰考面貌的未竞事业,正由兰考人民继续完成;他生前没有写完的文章,正由兰考人民继续撰写。

焦裕禄同志逝世后,人们在他的日记本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象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飘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还要象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象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这就是对焦裕禄同志一生所走过道路的最生动的写照。

焦裕禄同志在党的哺育下,从一个受尽日寇、地主残酷压迫的长工,迅速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怀着刻骨的仇恨,大智大勇的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在暴风骤雨的土改运动中,他不畏艰险,勇作勇为,积极参加了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斗争;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他勤学苦练,又红又专,成为工业战线上的一名尖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他以最大的胆略,喊出了一个xxx员的最强音:“不制服兰考的‘三害’死不瞑目!”

焦裕禄同志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不愧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不愧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没有死,将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里!

焦裕禄墓碑文

焦裕禄同志,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一九二二年八月十六日出生,一九四六年一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xxx。

解放战争初期,焦裕禄同志在本县区武装部任分队长时带领民兵参加过不少战斗,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参加土地改革复查工作队,担任组长。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同志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被分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一九五一年,先后担任过付区长、区长、xxx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后又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一九五三年六月,焦裕禄同志响应党的号召,被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参加工业建设,直到一九六二年先后担任车间主任、科长,在这期间焦裕禄同志还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了一年多。一九六二年六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同志又被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十二月焦裕禄同志调到兰考县,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焦裕禄同志不愧是中国xxx的忠诚战士。他在参加工作十八年间,特别是在兰考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对革命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尽瘁,直至最后积劳成疾,不幸于一九_年五月十四日在郑州病故,时年四十二岁。

焦裕禄的无私奉献篇九

1962年冬,焦裕禄到河南兰考就任县委书记后,为摘掉兰考的穷帽子,他和当地干部群众排内涝、战风沙、治盐碱,即便已患肝癌,也以极大的毅力忍受着剧痛而不退却。1964年5月14日,不满42岁的他因病逝世。

2014年3月18日,_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_对焦裕禄精神内涵的概括最具科学性和代表性,诠释了焦裕禄精神超越时空、永不过时的内在动因。

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

2009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_来到兰考焦桐园,瞻仰了焦裕禄当年亲手种下的那棵泡桐。他认真地看着那张焦裕禄站在焦桐旁的照片,兰考县委宣传部退休干部刘俊生介绍说,这张照片是当年偷偷给焦书记拍下来的。因为每次下乡,当把镜头对准他时,他总是摇摇头、摆摆手,不让照。焦书记说:“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劲头这么大,多给他们拍些照片,多有意义,拍我有啥用!”所以,焦裕禄在兰考的一年多时间里,刘俊生给群众拍了上千张照片,但给焦裕禄拍的只有4张,其中3张还是偷拍的。_听后感叹说:“焦裕禄同志的确心里只装着群众,只想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呀。”

“党是叫我们带领30万兰考人民战胜灾荒的,而不是来送人民群众逃难的”,这句话是焦裕禄在兰考主政475天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真实写照。

1963年1月的一天,兰考县一夜风雪。次日天刚亮,焦裕禄就对县委的同志们说:“在大雪堵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xxx员应该出现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应该出现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刻。”于是,大家分头慰问群众,这一天,焦裕禄在风雪中走访了9个村子,慰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贫农家庭。在许楼村一位盲人大娘家,老大娘问他是谁,大雪天来干啥。他动情地说:“我是您的儿子!”老大娘深受感动。

1963年12月13日,北风刮得呼呼叫,小雨下个不停。他披上雨衣,提着2斤羊肉、3斤红枣、2斤红糖、5斤黄豆,来到土山寨村农民郭汪民家。郭大爷开门一看是焦裕禄,感激地说:“老焦,天这么晚你怎么又来了!”原来,焦裕禄前一段来此调研时,发现郭大爷的老伴得了浮肿病,不放心,打听到治疗浮肿病的偏方后,特意再来看望。焦裕禄坐在炕头对郭大爷的老伴说:“大娘的病好点了吧?我今天去红庙,听医生说,羊肉、红枣、红糖、黄豆放在一起熬汤喝,可以治浮肿病,我特意给您带了一点试试。”郭大娘激动地说:“你真好哇!只有xxx,_才能教育出来这样好的干部啊!”

在焦裕禄弥留之际,组织上问他还有什么要求。他说,死后不要为我多花钱,省下钱来支援灾区,我只有一个要求,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以党的事业为重、人民利益为先,焦裕禄精神里始终贯穿着这样一种公仆情怀。

1990年7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_写就词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这首词深深表达了他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赞颂了焦裕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也是对焦裕禄公仆情怀的最好诠释。

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焦裕禄精神形成于我国三年自然灾害后的经济逐步恢复时期,面临诸多困难。“吃也愁,穿也愁,烧也愁,住也愁,前也愁,后也愁,白天愁,晚上愁,出门愁,进门愁,愁来愁去没个头”,是当时兰考民生的真实写照。

焦裕禄到兰考工作的第一天,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是两手向上,依赖救济?还是依靠群众、艰苦奋斗,改变兰考面貌?长期革命斗争中练就的顽强意志,使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于是,他当晚修改了全县三级干部会议的总结报告,提出生产救灾、表彰先进、社会主义教育等具体建议。翌日,又带着迫切改变兰考面貌的心情下乡调研,了解到盐碱、风沙、内涝“三害”肆虐兰考多年,就下决心带领干部群众治服这“三害”,造福兰考人民。为此焦裕禄进行争分夺秒的斗争,白天到灾情严重的公社和大队考察,晚上回来研究情况、看文件,反复在脑中“过电影”,找出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指导第二天的工作。

焦裕禄善于激发群众艰苦奋斗的信心和决心。20世纪60年代初,土山寨一连八季绝收,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压得这里的很多人喘不过气来。在一个风雪天,他踏着半尺厚的积雪走进土山寨村民王连备的茅屋。王连备一家七口缺衣少食,生活十分艰难。他走进门拨了拨灶下没有火,看着锅里没有饭,转过身站在床前掀起破旧的毯子,只见三四个孩子穿着单衣挤在草窝里。他抱起一个最瘦小正生病的女孩,摸着孩子的小脸,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他给王连备一家批了救济布、救济款,嘱咐快给孩子们做身棉衣穿上。几天后,他再次来到王家,解决了给孩子看病的困难。他同王连备并肩坐着,指着地上的一根草棍说:“咱们贫农可不能像这个草棍这样老躺在地上不动。”说着他把草棍慢慢扶直,鼓励道:“国家的救济就好比这样扶你一把,要想站起来,还得靠自己。”接着他问王连备:“你能出力吗?”王连备答:“能,庄稼人有的是力气。”次日,焦裕禄派人送来一把铁锨和一辆架子车,让去给粮站拉粮食。以后,王连备家生活有了着落,孩子的病被治好后,两口子便积极参加除“三害”的斗争。短短数月里,他6次到王家探望。不仅关心其生活,更关心着王连备思想觉悟的提高。他每次都给王连备夫妇讲愚公移山、奋发图强和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道理,鼓励他们勇敢地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只要有口气,就得跟它拼”。

焦裕禄严格要求自己。办公桌、文件柜都是原兰封县委(1954年兰封、考城二县合并为兰考县)初建时买的,有不少地方已破损。有人劝换个新的,他不采纳,而是修了再修,照样使用。他用过的一条被子有42个补丁,褥子有36个补丁。同志们劝他换床新的,他说:“我的被子破了,是需要换新的,但应该看到,灾区的群众比我更需要。其实,我这就很好,比我要饭时披着麻包片住在房檐底下避雪强多啦!”寒冬天,他只穿一件“空心袄”,连件秋衣都没有,同志们建议他“赶紧买布做一件”。他说:“没布票,钱也紧张,将就着吧。许多群众连棉衣也穿不上啊!”他的衣、帽、鞋、袜拆洗了很多次,补了又补,缝了又缝,虽破旧得厉害,但总舍不得换。他的爱人徐俊雅最后生气了,不给他补,他就学着自己补。

科学求实的务实作风

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的过程,就是扑下身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过程。他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办实事、求实效,用扎实工作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兰考人民群众向“三害”发起斗争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是他科学求实、凡是探求就里作风的形象表达。他不仅跑遍了兰考县所有的乡镇和大部分村庄,也要求其他干部沉下身子深入基层,真正了解老百姓的需要。他对干部提出“三同”要求,即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

为了尽快改变兰考面貌,他深入灾情严重的城关区调研。在贫下中农的草屋里、饲养棚里、田间地头,详细了解情况、察看灾情。每到一个村庄都要详细察看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深入到村民家中询问、调查生产生活状况。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他不但掌握了当地基本情况,也拉近了和群众的关系。在城关区老韩陵村,他挨家挨户到群众家中访问,看屋里有多少粮食,有无棉衣被褥。在老饲养员肖位芬的牛屋,他和老人拉家常、说心里话,问改变兰考面貌“有啥好主意”。肖位芬不安地说:“焦书记,这么大的事,我是个大老粗,能拿个啥主意?”焦裕禄就开导他:“改变兰考面貌,人人有份,您年纪大,有生产经验。我今天就是来学习请教的。”肖位芬想了想说:“沙土窝里能种泡桐树,挡风、压沙,用处多。俺村一头牲口就要耕50多亩地,非多养牲口不可。”焦裕禄高兴地说:“这个主意好!”从此,这位老饲养员有心里话就说给他听,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友谊。

焦裕禄在调研中实实在在体察民情,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1963年春,全县养殖业遭遇了很大困境,牲口多瘦弱无力。他在张君墓公社赵垛楼大队调研时,发现老饲养员刘中行喂的7头牲口又肥又壮,就蹲在饲养棚里请教喂牲口的经验。刘中行说:“庄户人不知啥叫经验,只是实打实地干。年成坏,有人把牲口丢下不喂了。他们不要,俺要。7头牲口都喂在俺家里。俺家八口人,都为这7头牲口操心,割草喂牲口。俺瘸腿的小三趴在地里剜草根。一春天,俺八口人割了1万多斤草。麦子快出穗时草吃完了,咋办?我把一亩自留地的麦子叫牲口吃了。人虽受了屈,可牲口保住了膘。”焦裕禄听后非常感动:“喂牲口最重要的经验你都介绍出来了,这是最宝贵的财富呀!”之后,在全县广泛宣传刘中行的模范事迹和经验,号召大家学习。

每到夏季,兰考狂风暴雨多,焦裕禄经常冒着大雨察看各地的积水情况,群众的住房是否牢固。1963年5月,兰考普降暴雨,他立即带人蹚着水到田庄、金营、杜河庄、梁孙庄察看水情。每经过一个村庄,都进村看看群众的住房,观察群众的情绪,询问排洪情况。之后几天大雨继续下,他顺着洪水的流向挨村察看。城关公社的桂李寨地势高,水流不上去,积在北边6个大队的地里。他就决定从桂李寨排水,挖出5条排水沟,救出2500多亩庄稼。由于这次救灾及时,全县排出积水面积73600亩,占水淹面积的36%,占能排面积的92%,从而补种大秋作物1700亩,修盖房屋1696间,安置群众1440户。他还善于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兰考干部群众。他树立的4个典型,即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成为兰考人民战胜“三害”的榜样和动力。

迎难而上的无畏气概

20世纪60年代初,一般领导干部都不愿到灾区工作,即便是在那里工作的干部也想调离。焦裕禄无所畏惧,当开封地委书记张申向焦裕禄传达任命他为兰考县委书记的任职决定时,焦裕禄坚决要求立即到兰考报到,并保证“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1962年12月,临危受命的焦裕禄来到兰考县,眼前是一望无边的黄沙、结着冰凌的洼窝,还有摇曳着枯草的盐碱地。老百姓苦笑着说,这些地,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旱不涝收盐碱,就是不见收庄稼!对此,他发出“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铮铮誓言。

焦裕禄带领大家查风口、探流沙、种泡桐、筑堤坝……在兰考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他跋涉5000余里,调研走访全县120多个大队,把兰考的情况摸了个透。为了除“三害”, 他带上技术员做实验,成功后在全县推广“贴膏药”(翻淤压沙)和“扎针”(种植刺槐固沙)的封沙丘方法;他听乡亲们说,沙土地能种泡桐,泡桐长得快,既能挡风又能压沙,就带领大家栽植以泡桐为主的树木,开始建设生态防护林。

1963年夏,大雨下了七天七夜,内涝严重,全县一片_。他回到县里后一刻不停,就带着办公室3个同志出发察看灾情。眼前只有水,哪里有路?他们靠着手中的棍子,探着,走着。这时,焦裕禄突然感到一阵阵肝痛,时不时地弯下身子用左手按着肝部。随行同志劝他说:“你回去休息吧,把任务交给我们,保证按照你的要求完成任务。”他没有同意,继续一路走一路察看灾情。

他站在洪水激流中,同志们为他撑着伞,画了一张又一张水的流向图。等他们赶到金营大队时,支部书记李广志吃惊地问:“一片_大水,您是咋来的?”他抡着手里的棍子说:“就坐这条船来的。”李广志让他休息一下,他却拿出自己画的图,指点李广志如何开渠排水。李广志听了非常感动,没想到焦裕禄的工作竟这样深入细致!到饭点时,焦裕禄推掉派饭说:“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说着就又向风雨中走去。

在同“三害”的斗争中,焦裕禄不顾肝病缠身,忘我地工作着。有时疼得实在难受,就用硬物顶住肝部,用压迫止疼法继续工作。从1963年8月到11月,他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坚持度过120多个日夜,组织除“三害”调查队累计跋涉数千里,终于摸清兰考“三害”的底细:全县有大小风口84个、大小沙丘1600个。在此基础上,他带人一个个丈量,编了号,绘了图,还把全县的千流万河、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等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详细的排涝泄洪图。

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

焦裕禄离开河南尉氏赴任兰考时,正值寒冬腊月。兰考县北临黄河,风大沙多,天寒地冻。尉氏县委的同志们知道他没件像样的棉衣,一致提议给做一套。怕他不收,就决定由县委出面作出决定,可焦裕禄还是不答应。没办法,只好又请示开封地委,地委的负责同志认为尉氏县委做得对,要求尽快办好。谁知新棉衣还没做好,焦裕禄已赴兰考上任了。最后,尉氏县委派人把棉衣送到兰考,并附信告诉他这是县委常委会的决定,地委也批准了,他才收下棉衣。

1963年春节,他在兰考县委墙上见福利救济榜上有他的名字:焦裕禄,救济60元。他对这件事很看重,立即召开机关党员大会,当着所有与会干部的面问县直机关党委书记潘庆武:“这次救济有什么条件吗?”潘庆武说,家在灾区,生活困难,本人申请等。焦裕禄立即说:“我家既不在灾区,我本人又没有申请,为什么也有我?”他坚决地说:“分给我的救济,我一分钱也不要!”又接着说:“兰考是个重灾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很困难,我们时时、事事应该首先想着群众。我们是xxx员,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宁肯自己苦一些,也不能随便要国家的救济。我们是县委机关,更应该给全县干部做出榜样。”在他的带动下,有十几名同志也表示不要救济。后来,机关又重新评定,重点照顾了8名最困难人员。

1963年10月20日,他在堌阳公社牛场供销社,看到一个人拿两角钱买红糖。因供销社的糖每斤一包,营业员没法出售。他向营业员了解此人情况后得知,此人叫孔令焕,家庭生活很困难,爱人刚生过孩子,想买点红糖补身子。于是,他自掏腰包买下5尺布、2斤红糖,让随行的公社干部送到孔家,并要求公社领导再给解决点救济款。

焦裕禄对子女要求严格。长女焦守凤上初三时,还穿着7岁时爸爸给她做的布大衣,大衣已缝补了不知多少遍。班里有同学说:“你爸爸还是县委书记呢,也不给你做件新衣服,还让你穿这件破衣服?”守凤一听,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家气呼呼地对父亲说:“人家都说你是县委书记,让我穿这样的破衣服,也不怕丢人?”望着女儿的神情,他指着自己身上打补丁的衣服,劝导她:“县委书记又咋样?你看我这县委书记穿的是啥衣服,这丢啥人?书记的女儿又怎样,和工农子弟一样都是革命的后代,不能高人一等。和同学在一起,你应该更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团结友爱,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只要穿得干净整齐就行了;好吃懒做,贪图享受,才是真丢人。在我们家里,一定要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焦守凤初中毕业后未考上高中。这时县里几个部门抛来橄榄枝,让她去当教师、打字员或接报员。她也希望父亲能帮她安排复读或去当打字员、教师。然而,焦裕禄安排她去供销社副食品加工厂干临时工:洗萝卜、切萝卜、做咸菜。还对厂长说,你千万不要因为她是县委书记的女儿而高看一眼,一定要把她安排在最苦、最累、最脏的地方,这样才对她的进步有好处。后来,焦裕禄病重时,焦守凤去郑州探望。他取下佩戴多年的手表交给守凤:“爸爸没让你继续读书,也没给你安排好工作,爸爸对不起你,这块旧手表是爸爸唯一的财产,送给你作个纪念吧。”他临终前对妻子说:“我死后,你会很难,但日子再苦再难也不要伸手向组织上要补助,要救济。”他去世后,徐俊雅以瘦弱的肩膀毅然扛起家庭重担,牢牢遵守着焦裕禄的嘱托。

焦裕禄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实际行动,展现了xxx人的高尚情操。他对自己、对家人从严要求,“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诠释了xxx人的道德风范,在人民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在党员干部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在焦裕禄精神的感召下,新时代将会有无数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勇挑重担、埋头苦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焦裕禄的无私奉献篇十

焦裕禄大家都很熟悉,他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身患绝症,仍一心扑倒在工作岗位上,一心奔走在改善民生上,一心牵挂在为民谋利上,逝世时年仅42岁。1966年2月6日,xxx刊登关于焦裕禄同志事迹的长篇报道,里面有这样一个事例,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然坚持工作,疼痛难耐时,拿个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可以说是饱受折磨。

上个月,3月17日至18日xxx再次来到河南兰考县实地指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入住焦裕禄干部学院,再次提出号召党员干部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镜子照照自己。联系当前我们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的总要求不正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吗?其中对照的“四面镜子”不就有先辈先进吗?

焦裕禄同志,他啃窝头、吃咸菜“心中装着全体人民”,这是一种公仆情怀;他“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这是一种求实作风;他提出“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敢教日月换新天”,这是一种大无畏的奋斗精神啊;他衣服打着补盯下乡自备干粮、“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更是一种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道德情操埃黄沙吓不走他,洪水挡不住他,盐碱难不住他,他带领干部群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成功治理“三害”,当前我们全省上下开展的“五水共治”不正是需要这种精神吗?

千年传承,中国文化生生不息。大浪淘沙,淘不尽治世良方。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就是要求我们党员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努力向焦裕禄同志看齐。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学习他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乐于奉献的吃苦精神,廉洁奉公的为民精神,不比吃,不比穿,不比享乐,甘愿做人民的公仆。

一要加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表现在很多方面,作为一名党员最重要的就是增强理想信念。一个党员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主心骨,没有了目标和前进的方向,有了理想信念,才会有服务意识,有奉献精神,这样才能干好本职工作。

二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履行职责,爱岗敬业,勤奋扎实,是我们每个党员应该做的,因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承担着职责和义务,对于这份责任要时刻保持着认真的态度,不管工作中的大事小事,都应该认真对待,一丝不苟,脚踏实地,兢兢业业。

三要提高业务能力。学习要有目标,有方向,不论学习什么,都应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对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成绩不明显的问题,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作为xxx员,我们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份形象,堂堂正正做人,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时刻牢记党员标准,做新时期政治合格、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的xxx员。

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干部,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向陶蛟龙、王青意、蔡福想以及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更要积极投身“赶超发展,再创辉煌”的战略中去,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实事求是、迎难而上,发挥好决策参谋的作用,真正做到用数据说话,为发展服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