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最新师生结对帮扶报道稿(五篇)

最新师生结对帮扶报道稿(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5 06:42:12
最新师生结对帮扶报道稿(五篇)
    小编:admin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师生结对帮扶报道稿篇一

师徒结对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弘扬“传、帮、带”精神,实现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20xx年3月15日上午,我校朱海忠副校长、邢美教导、王丽萍教研主任、语文科组长韦蕾蕾、高级教师陈太意一行5人,到保国教学点开展“师徒帮扶送教”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内容:由中心校陈太意老师(师父)与保国教学点赵诗学老师(徒弟)各展示一堂低年级语文“习课堂”,交流教学经验、方法。

为加快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前期备课时,赵诗学老师虚心向陈太意老师请教课堂教学方面的问题,讨教良好的教学经验与方法。陈老师也非常认真地为其排忧解难。

活动的第一项议程:先由赵诗学老师以“习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二年级下册《一匹出色的马》的第一课时。通过课前与师父的认真研讨、备课,课堂上赵老师对“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又有了更多的新认识和理解,驾驭课堂能力明显进了一大步。第二节课由中心校的陈太意老师以“习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一年级下册的《小公鸡和小鸭子》。这节课,陈老师上得扎实、高效。她先让学生听音乐导入到识字写字,再自然过渡到朗读学文。整节课行云流水,颇为流畅,为我们教学点的语文教学做了很好的示范。

第二项议程:集中研讨、评议两节展示课的得与失。在研讨过程中,每位领导、老师们都诚挚地提出了自己的听评课意见及思考,让所有参会老师对我校语文组“习课堂”教学实验改革的目的、意义及学习实践“习课堂”的方法策略都加深了认识。

通过本次师徒送教、交流活动,让大家都看到了师徒在结对帮扶的过程中的共同成长,也感受到了青年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为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师徒结对”活动不仅给年轻教师搭建了成长平台,也发挥了优秀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在教学教研路上,我们将认真学习、热心互助,努力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成就最美的'自己!

师生结对帮扶报道稿篇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为了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3月10日下午,我校55名老中青教师齐聚会议室,隆重举行了本学年第二学期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启动仪式。活动由学校教研主任马小兰老师主持。

1.教学相长

2.严师高徒

3.做到“三化”!

培养目标具体化,培养计划合理化,日常指导经常化,根据“青蓝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对青年教师进行全程、全方位的指导。

摆佳丽副校长带领大家学习了《琼博拉镇中心校“青蓝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师徒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制定了具体的考核机制。接着公布了本学期师徒结对的名单,师徒们怀着--份使命和责任,郑重签订了师徒协议书。一份协议,它承载的将是一份责任,一份承诺,一份期待。

随后,师傅代表老师郑重承诺,“蓝方”教师将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毫无保留地进行经验传授和交流。徒弟代表于晨东向学校和导师们表达了感激之情,他表示青年教师要不断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虚心学习,主动学习,相信在师傅的扶持下,教育之路会越走越稳,越走越宽阔。

最后,池嘉綦书记做了总结讲话:师徒结对薪火传,互勉并行育芬芳。本次“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对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后备人才。相信今天的师徒结对会让师傅和徒弟在互相学习中,取得双赢!

让我们团结一致,群策群力,互相学习,为我校的明天做出更大的贡献!

师生结对帮扶报道稿篇三

一、诚心诚意,教书育人

支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次历练,无论是校舍,办公条件还是学生与自己学校比起来都是有差别的,但是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任务是不变的。

虽是支教教师,但我也把自己作为泰来小学的一员来看待,为泰来小学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发展而努力。我服从学校领导安排,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一星期16节课。我们班里只有27个学生,但是学生少,工作量却不少。27个孩子中有16个只有5周岁的,家长的意思是送幼儿园麻烦而且学费高,不如读一年级,这样就加大了教师工作的难度。这些孩子有的不会讲普通话,还有的甚至听不懂普通话,学习习惯更是不用说,以前在镇小学觉得孩子早已熟悉的事情,在这要反复地讲一遍再一遍。刚开学时,学生上课听不懂,作业做不起来,我把他们留下来再辅导,但是家长却过来对我说:“老师,我家的孩子年龄没到,你就对他松一点,不用理他,明年再让他读一年级。”我陷入了思考:做老师真的可以“不用理”学生吗?但是过高的要求又不符合学龄前儿童年龄发展的规律。经过思考,我决定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对于年龄已到的学生,就按一年级学生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要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年龄没到的孩子,我特地向教幼儿园的朋友请教,寻求恰当的方法,让他们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惯,并在他们能接受的范围内教一些简单的东西。这样,刚开始课堂上总是很难把握,要两边兼顾,很辛苦。但是经过摸索改进,现在我可以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不同的孩子也都有了各自的进步。这是孩子们的收获,更是我的收获,我很欣慰!

二、不断学习,完善自我

三、全心全意,关爱学生

一群孩子睁着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呼喊着:“我要上学!”,这样的画面一定打动过你我,但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里的孩子我还是震撼了,他们就有一双双这样的眼睛。这些孩子大多是一些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了,在家里跟着爷爷奶奶甚至是哥哥姐姐,送到学校读书就已经很好了,再没有人过问他们学得好不好。

刚开学时,班上有个孩子,每当我走到他身边就闻到一股臭味,我告诉他回家叫妈妈帮你洗澡,他说妈妈不在,我说那就叫你奶奶帮你洗,“奶奶也不在”,他的眼神开始闪烁回避,我便也不再追问,后来了解到,他父母离异了,跟着姑姑,姑姑却让只有6岁的他在家烧火做家务。冬天那么冷了他却赤着脚穿一双拖鞋,看着,真的心痛。所以,再看到他满脸脏兮兮拖着鼻涕时,我不再回避,而是拿出纸巾帮他擦去;看到他那握不住的铅笔头时,拿几支新铅笔给他。我算不上伟大的老师,我只希望我小小的付出,能让一个缺少关爱的孩子,感受到一点点温暖。

师生结对帮扶报道稿篇四

近几年,根据_《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我们按照县教育局统一制定的帮扶规划,结合本地教育的现状与实情,启动了学校对口帮扶乡村薄弱学校工作。20-年,我们继续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努力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按照县教育局文件要求,我校迅速成立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领导组,制定计划,明确任务,确保结对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2-年结对帮扶计划”的规定,我校负责结对帮扶学校为-x中心学校和-乡-x小学。

二、营造氛围,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一项难以操作的教育工程。为了大力推动和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我们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召开校领导组会议和全校教职工会议,宣传结对帮扶工作的深远意义;二是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结对帮扶学校的从事支教工作作,并将支教与职评、评优晋级挂钩;三是定期组织教师深入结对帮扶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交流活动。

三、资源共享,促进双方共同提高

作为山区两乡两镇中唯一一所完全中学,我校教学教研条件肯定优于兄弟学校。因此,我们及时成立了-x片教学研究会,主动承担本片教研工作。乡镇教师培训,我们也积极支持,尽可能的提供场地及器材。由于我校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多,带回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或教学方法,我们总是主动的与帮扶学校交流、沟通。帮扶学校办公、试验有困难,我们也总会尽力帮助。通过结对帮扶,我们深感收获很多:一是双方都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二是支教教师在偏远学校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和升华。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五是受援学校得到的教学上和物质上的资助,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

四、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为加强联系,促使共同提高,我们还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领导互访,及时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帮扶学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三是学生互访。组织我校的学生与受援学校的学生建立“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鼓励学生捐款、捐物,使受援学校贫困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得到精神上、物质上和学习上的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是教育改革中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帮扶双方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师生结对帮扶报道稿篇五

一、基本情况

20-年,我校在校生人数386人,有9个教学班。学生很多为留守儿童,生活较为困难。这使得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较为繁重。20-年的学生资助工作是一次性发放全年的资助款,共收到学生申请材料180余份,经认真、严格核实学生情况,全校受资助学生169人,总金额26、4万元。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资助划分为生均1000元/年和生均2000元/年两个标准,资助金以银行卡的形式发放,学生领卡后签字,按手印。学校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完备手续,符合上级文件要求,此项工作已圆满完成。受资助学生名册在校园内张榜公示,无异议。并已交县学生资助中心。

二、工作成绩与经验

第一、加强统一领导,抓好责任落实。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切实做好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资助资金按政策按时、足额、准确发放。学生资助具体工作由德育副校长分管,校长办公室、政教处、财务室、学籍管理室协助工作,负责受助学生资格审查、复审、公示、人数统计上报,做到“专款、专账、专人、专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第二、制定完善方案,实行规范管理。

学校学生资助小组在认真研究省市及江岸区教育局学生资助工作的文件基础上,制定、修订了《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和《校内资助办法》,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资助体系。在制度的指导下,学生资助工作得到了有序开展。

在具体评审过程中,严格按照《湖北省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标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实事求是、客观务实”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了受助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审工作。

学校建立学生资助档案,内容包括受助学生《湖北省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申请表》、《湖北省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汇总表》、各级各类贫困证明材料,材料不充分者令其限时补交材料,做到档案资料完备、翔实。受助学生材料由班主任、学校审核通过后在学校学生资助橱窗中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交区资助中心复核通过。

按照上级“应助尽助”精神,我们本着对每一位同学负责的态度去对待这项工作,涉及问题不推,不避,不急不燥,耐心地宣传、解释。经过不懈的宣传、努力,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始终运行平稳。

第三、进行感恩教育,发挥育人综合效益。

我校在资助学生过程中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综合教育功能,教育学生“知识改变命运”。实现经济上资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加强对所有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证他们有一个健康的的心理,勇敢面对贫困,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生活。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受资助的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报恩教育,使之成才后反哺社会,报效祖国。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一同学突患重疾,同年级同学,在自己的qq空间上发帖,呼唤大家发现爱心,同学们纷纷转帖,学校美术班、演播班、主持班同学,纷纷自发行动起来,连夜赶绘作品、排练歌舞,在市区广场以义演和义卖自己绘画作品等形式为同学募捐,创造了一个多小时现场募得捐1、9万元的神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