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4年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实用18篇)

2024年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实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2 01:58:56
2024年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实用18篇)
    小编:zdfb

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总结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但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如果你想了解一些运动比赛的技巧和策略,以下的资料可能会给你一些帮助。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

1、结合现实情境,能辨别前后、左右、上下,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用上下、前后、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收空间感。

3、经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时我力图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建构知识,使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左右、记住左右,并能自觉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从学生熟悉的游戏入手,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接着加大了游戏的难度,即让学生加上方位再指,巧妙地将本课的知识点融入游戏中,给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学生之间知识经验的差异,所以出错也是难免的,老师适时追问为什么会出错?引出对左右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左右的理解和认识。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上下、前后等方位的学习。最后通过练习给文具排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巩固对左右的学习,同时向学生渗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认识左右是和生活紧密结合的内容,生活中的左右司空见惯。作为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选择一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素材,有意识将生活和数学紧密结合,将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同学感受到:数学不难,生少中有许多数学知识,原来我早就学会了一些数学知识。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好动、好玩,听到游戏活动神情就特别兴奋,学起来特别带劲。我从学生熟悉的游戏入手,引出了左右,体会出左右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很重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识左右的欲望,再借助身体左右部位的一些活动、游戏,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记住左右。整个学习过程由于有了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是在主动、快乐的氛围下学得的。所有的知识并不是老师按一定的预定方案强加给学生,更不是将知识原封不动地塞给学生的,而是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密切相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在指一指、伸一伸、说一说、摸一摸等有趣又好玩的游戏活动学习,这样学习,使学生产生某种理解、感知与体验的需求,学生学得开心、活泼、生动。

反思本节课,学生通过游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比较高,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把握不是太好,语言的精炼性还有待提高。对于左右的相对性这一知识点,不太好用语言描述,学生理解和掌握不是太好,让学生描述相对位置和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时,学生思维有些混淆,分不清左右。我想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才能更好的理解。

结合本课时的教学,需要反思和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我想对于这种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让学生在课下自己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体验比如走路、上下楼梯,包括家长驾车都应靠着路的右边,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拓展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体会左和右,并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并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二

活动时间:

活动目的:

1、通过自选各种形式的材料,用幼儿自己的方是来表达对数字8的认识。

2、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幼儿对树字8的感性经验,提高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18数卡、数字8的火车头饰、课件(8的组成)、投影仪、开火车音乐。

学具:印有数字8的纸、作画工具(油画棒、棉签、毛笔)大小颜色不同的塑料圆片几盘、操作材料8种。

活动过程:

师生对唱,复习8以内数数。

1=c2/4。

534|534|515|534|534|。

师:小朋友们仔细听,几只(青蛙)。

365|xxxx|2224|62|。

在唱歌?(呱呱呱呱)快快告诉我吧,

1535|321||。

幼:(4)只青蛙在唱歌。

(注)括号中的内容由老师随情况改动。

1、8样东西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2、请幼儿从一对数字中挑出8并观察数字8。

3、8还可以表示什么?

三、数字想象画。

1、发给幼儿每人一张印有大大小小数字8的纸和绘画工具。(油画棒、棉签、毛笔等)。

2、幼儿自选作画工具。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把8像什么表现出来。(例如像葫芦、像望远镜、眼镜、轮胎、肉串、不倒翁、扳手、娃娃等)。

四、8的形成与组成。

掌握8的形状。

请一名。

幼儿拿7个圆片(大小、形状不同),然后再添上一个。

问:现在你有几个圆片。

表述自己的动作(7个填上1个变成8个)。

看看自己拿的圆片有什么不同,并告诉旁边的伙伴。

预知8的组成。

看课件a(不同的颜色)。

a老师把你们摆的圆片搬进了电脑,看,这里共有几个圆片。(请一个小朋友带领大家一起数后,老师点击出现8)。

b、它们有哪些不同,(幼儿回答后老师点击出现颜色标记)。

c、红色的有几个?绿色的有几个?(幼儿回答后老师点击后出现相应的两个数字)。

d、共同归纳:8里面藏着的小秘密被我们发现了,原来8里面藏着2和6,2和6合起来是8。

(2)看课件b(不同的大小),同上步骤。

(3)看课件c(不同的位置),同上步骤。

五、自选操作,巩固对8的认识。

1、老师介绍材料和方法:

(1)橡皮泥作8。

(2)连线1—8(结果变成数字8)。

(3)给数目是8的一格涂上颜色。(结果变乘数字8的形状)。

(4)插塑玩具拼数字8。

(5)排序8—1。

(6)给5、6、7、8数字卡印点子。

(7)火柴棒拼摆数字8。

2、幼儿操作教师重点指导一些新的操作类型。

3、老师找朋友的形式,邀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在投影仪里展示。

六、开火车游戏。

1、老师介绍游戏玩法:数个幼儿头戴数字8的头饰分别做火车头,其他幼儿来乘火车,但是一辆火车连火车头的幼儿一共是8人。

2、师幼共同随音乐游戏,并不断交换火车头的幼儿。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三

核心提示:《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

《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从一上课我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1、复习7以内数与量的对应。

3、在情景化的活动中感受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感知8以内的数。

数字和图片、圆点的对应。

活动准备:

1、《去郊游》音乐,《8的形成》ppt课件。

2、每个座位上贴上1—7的数字。每人一张圆形卡片(上有不等数量星星、小红花的原型卡片)。

3、圆点为5—8的蘑菇若干,上粘有数字5—8的小筐4个,小篮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吧!(幼儿随郊游音乐入场)。

二、复习7以内的数量。

1、游戏:找座位游戏规则: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挂了一个卡片,看,我的卡片上有什么?有几个?那我要去找数字几呢?(七个小星星就去找7号座位)请你数数你的卡片上有几个小星星或小红花就去找几号座位,好吗?)。

2、指导幼儿数数量找座位。

3、找到座位后,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互相检查。

(此环节以郊游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活动中的对号入座也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复习7以内数物的对应)。

1、复习7以内的数量。

请幼儿观看课件:请幼儿点数情景图中出现的事物,说一说用数字几来表示。

a)操作课件:师:嗡嗡嗡!飞来了一群小蜜蜂,我们数一数有几只?(7只)瞧!又飞来1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8只)原来有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

b)师:现在一共师8只蜜蜂,用数字8来表示。8像什么?

操作课件:依次出现8多花,8只皮球、8个苹果等等,请幼儿点数。

小结啊:8能表示任何数量是8的物品。

(此环节为新授知识,在复习7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数字8,了解8的实际意义。)。

四、游戏:采蘑菇。

1、请幼儿采8只蘑菇。(巩固数量8)(师:老师发现这里有很多的蘑菇,我们去采蘑菇吧。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因为这里的小动物也很喜欢吃蘑菇,所以我们不能都捡走,要给它们留一些。那我们采几只呢?采8只,每个小朋友采8只蘑菇。)。

2、蘑菇分类。(根据小蘑菇上的圆点数量分类,同等数量的放在一起。)(此环节为练习对8的数与物的对应,复习5—8数字与圆点的匹配。)。

3、请个别幼儿检查,复习巩固8以内数量。

五、活动结束:今天我们采了这么多的蘑菇,我们回家做蘑菇汤吧!幼儿排队随教师出活动室。

反思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是从幼儿实际出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使孩子们学得快乐,我们教得也轻松。同时,在活动中适当的表扬、及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我觉得是每个活动必不可少的。每个活动过后,总有不足之处,而此次活动的最大不足就是细节考虑不够到位,如导入的律动不熟练,没有充分让幼儿体会到郊游的快乐气氛;量词的运用反复变换,易使幼儿混乱;在游戏分蘑菇时语言的组织不够准确,致使幼儿不清楚是不是要把小篮子里的蘑菇都分掉等。细节决定成败,以后我会多关注细节,让教学更有效。

教师评价:

1、从目标达成来看,通过去郊游的一系列游戏活动,使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活动紧密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环环相扣,基本完成目标。

2、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很好的教学方法:老师语言的有效引导,启发提问,倾听,观察,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知识点。课堂教学气氛热烈,幼儿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幼儿主体”的理念,老师做到了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如:让孩子看,让孩子找,让孩子说,让孩子数数,做到一一对应。

3、整个活动教师的思路非常清楚,环环相扣,老师的语言比较到位,师幼互动起来。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始终,以幼儿的前期经验为基础,在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轻松学习。

建议:教师语言的组织要进一步精炼,捡蘑菇的环节可以配上轻松的音乐,在分蘑菇先示范再请幼儿自己操作等。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五

活动目标:

2、能细致地观察画面,发现其中的数学现象。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激发幼儿兴趣。

师:看看谁来了?(巧虎)。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到数字城堡去探险,探险需要通关密码,密码就在下面这张图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数数这张图上有几只小动物?8只小狗可以用数字8表示?

3、理解8的实际意义。

师:8除了可以表示8只小狗,还可以表示什么?

4、闯关游戏。

师:播放课件,下面我们就去数字城堡探险吧。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六

认识数字“8”,知道数字“8”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课我通过游戏和幼儿已有的知识引入,既激发幼儿的兴趣又与前面的知识自然衔接,便于幼儿的理解和掌握。在提问“像什么”时,幼儿作了各种回答,如:像望远镜;像葫芦;像眼镜等等,最后教师总结“8”像麻花扭一扭,给孩子直观的认识。这个提问本身也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给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在让幼儿从盒中找出有8个相同水果的卡片时,虽然一部分幼儿找了有7个或9个水果的卡片,还有个别幼儿不会数。但这些小问题的出现,我都耐心地去帮助孩子解决,我们知道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最后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虽然本节课在活动设计上有一定的特点,但课后细细回想了一下,觉得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在提问“‘8’像什么?”时,幼儿作了各种回答之后,我却只是以“噢”等很简单的几个词应付了一下,没有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很好的总结和评价,这就造成这一提问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提升和概括幼儿对“8”的理解)。其次,没有维持好课堂纪律。幼儿生性好动,总喜欢碰碰这个,玩玩那个,这是幼儿最基本的一个心理特点,而我却忽视了它――当幼儿找水果卡片后,没有请幼儿把水果卡片收拾好就直接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结果,很多幼儿仍在玩水果卡片,课堂秩序很乱,课堂效果自然也随之下降。

总之,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更好。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七

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春姑娘请客送礼物”这一问题情景,并围绕这一问题情景设置环节,通过情景问题的解决启发幼儿思考解决数学问题。

2、演示讨论法。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我采用了演示讨论法。演示就是让幼儿去看,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讨论就是让幼儿去说,更好的发展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表述能力。

3、游戏法。

新《纲要》指出:“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数字10,知道10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通过本节课积累知识,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幼儿明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数学来自生活,服务生活.

不足之处:

1.复习数字9以内的数过多。

3.让幼儿连线这个环节可以让幼儿自己在小黑板上操作一下。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八

上了达标课《认识数字8》,效果相当的不理想。那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通过课后自己的深刻反思及与中心领导的交流,我发现了着问题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还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自信心,因此要让幼儿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就没很好的调动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中使用了一些常规的教具与学具,没有很好的使小朋友们兴奋起来,,对这节课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另外,教学内容必须是在幼儿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一定努力能理解和掌握的,过难或过易的知识都会降低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有游戏性。

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是教师组织幼儿学习数学活动的先决条件。要使数学教育活动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必须重视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不光要注重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尤其要注意它的游戏性。而我在这节课中设计的两个游戏,没有多大的趣味性,而相应的教学内容对他们来说又有一定的难度,当然村子里面的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与我的教学内容有相当大的距离,所有这些都造成我这节课设计的两个游戏都没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数学教育活动要注重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活动的结合。

在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集体活动而忽视、取消幼儿选择性活动,也不能强调个别活动而放弃了集体活动。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既要保证一定的集体教育活动时间,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个别化活动的机会。。

四、数学教育活动的操作材料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材料,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这是最适合幼儿认知结构特点和水平的一种方法,是获得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幼儿学习数学的操作材料有分类、排序、比较、分类计算、计量等,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要能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可为幼儿准备各种小材料、小学具,如小棍、纽扣、小积木块、卡片、分类板等,做到人手一套学具,都有足够的操作材料。

一位幼儿,并对幼儿的数学学习成果持以肯定的态度,都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探索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感和成功感,激发出自身学习数学的天赋能力和创造能力。

认识数字8是我在幼儿园上的第一节课,上课的时候自己感觉还可以,可是下课后细细回想了一下,与老师、同学交流一番后,觉得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在提问“8像什么”时,幼儿作了各种回答,如:像望远镜;像两个圆;像眼镜等等,而我却只是以“噢”等很简单的几个词应付了一下,没有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很好的.总结和评价,这就造成这一提问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提升和概括幼儿对“8”的理解),而成为一种装饰和多余。

幼儿无法看清雪花片,也就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同样在游戏(让幼儿抽一张纸,说出纸上有“多少××”)时也犯了类似的错误——纸上的图案太小而且没土颜色,画面不够鲜艳,无法引起幼儿较大的兴趣。这些失败就告诉我以后做教具时一定要考虑周全,如大小是否合适,摆放地方是否恰当,展示方法是否正确,而一个基础就是要让幼儿全体幼儿都能看到,要能推动上课的进程,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三,没有维持好课堂纪律。幼儿生性好动,总喜欢碰碰这个,玩玩那个,这是幼儿最基本的一个心理特点,而我却忽视了它——当幼儿找完雪花片后,没有请幼儿把雪花片收拾好就直接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结果,很多幼儿仍在玩雪花片,课堂秩序很乱,课堂效果自然也随之下降。

我想我最大的失败是把理论和实践分离了。我们知道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九

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只要教师教给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数学知识、技能,选择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数学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用自己对数学的兴趣、情绪去感染每一位幼儿,并对幼儿的数学学习成果持以肯定的态度,都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探索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感和成功感,激发出自身学习数学的天赋能力和创造能力。

认识数字8是我在幼儿园上的第一节课,上课的时候自己感觉还可以,可是下课后细细回想了一下,与老师、同学交流一番后,觉得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在提问“8像什么”时,幼儿作了各种回答,如:像望远镜;像两个圆;像眼镜等等,而我却只是以“噢”等很简单的几个词应付了一下,没有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很好的总结和评价,这就造成这一提问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提升和概括幼儿对“8”的理解),而成为一种装饰和多余。

幼儿无法看清雪花片,也就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同样在游戏(让幼儿抽一张纸,说出纸上有“多少××”)时也犯了类似的错误——纸上的图案太小而且没土颜色,画面不够鲜艳,无法引起幼儿较大的兴趣。这些失败就告诉我以后做教具时一定要考虑周全,如大小是否合适,摆放地方是否恰当,展示方法是否正确,而一个基础就是要让幼儿全体幼儿都能看到,要能推动上课的进程,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三,没有维持好课堂纪律。幼儿生性好动,总喜欢碰碰这个,玩玩那个,这是幼儿最基本的一个心理特点,而我却忽视了它——当幼儿找完雪花片后,没有请幼儿把雪花片收拾好就直接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结果,很多幼儿仍在玩雪花片,课堂秩序很乱,课堂效果自然也随之下降。

我想我最大的失败是把理论和实践分离了。我们知道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十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幼儿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游戏犹如火花,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因此,在中班数学活动《去郊游》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情景中巩固8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8,初步理解8的实际意义。活动中,运用情境导入“去郊游”激发幼儿兴趣,找座位的游戏复习了7以内物品的数量,也符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然后欣赏场地景物认识数学8,理解8的实际意义。再到最后的游戏环节采蘑菇按物取数,按蘑菇的数量分类,层层递进的方式来感知数量。这种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自然而然地带领幼儿学习数学,喜欢数学。

活动目标:

1、复习7以内数与量的对应。

2、认识数字8,初步理解8的实际意义。

3、在情景化的活动中感受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点:

感知8以内的数。

活动难点:

数字和图片、圆点的对应。

活动准备:

1、《去郊游》音乐,《8的形成》ppt课件。

2、每个座位上贴上1-7的数字。每人一张圆形卡片(上有不等数量星星、小红花的原型卡片)。

3、圆点为5-8的蘑菇若干,上粘有数字5-8的小筐4个,小篮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吧!(幼儿随郊游音乐入场)二、复习7以内的数量1、游戏:找座位游戏规则: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挂了一个卡片,看,我的卡片上有什么?有几个?那我要去找数字几呢?(七个小星星就去找7号座位)请你数数你的卡片上有几个小星星或小红花就去找几号座位,好吗?)2、指导幼儿数数量找座位3、找到座位后,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互相检查。

(此环节以郊游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活动中的对号入座也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复习7以内数物的对应)三、学习活动:出示ppt,认识数字8.

1、复习7以内的数量。

请幼儿观看课件:请幼儿点数情景图中出现的事物,说一说用数字几来表示。

a)操作课件:师:嗡嗡嗡!飞来了一群小蜜蜂,我们数一数有几只?(7只)瞧!又飞来1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8只)原来有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

b)师:现在一共师8只蜜蜂,用数字8来表示。8像什么?

操作课件:依次出现8多花,8只皮球、8个苹果等等,请幼儿点数。

小结啊:8能表示任何数量是8的物品。

(此环节为新授知识,在复习7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数字8,了解8的实际意义。)四、游戏:采蘑菇1、请幼儿采8只蘑菇。(巩固数量8)(师:老师发现这里有很多的蘑菇,我们去采蘑菇吧。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因为这里的小动物也很喜欢吃蘑菇,所以我们不能都捡走,要给它们留一些。那我们采几只呢?采8只,每个小朋友采8只蘑菇。)2、蘑菇分类。(根据小蘑菇上的圆点数量分类,同等数量的放在一起。)(此环节为练习对8的数与物的对应,复习5-8数字与圆点的匹配。)3、请个别幼儿检查,复习巩固8以内数量。

五、活动结束:今天我们采了这么多的蘑菇,我们回家做蘑菇汤吧!幼儿排队随教师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是从幼儿实际出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使孩子们学得快乐,我们教得也轻松。同时,在活动中适当的表扬、及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我觉得是每个活动必不可少的。每个活动过后,总有不足之处,而此次活动的最大不足就是细节考虑不够到位,如导入的律动不熟练,没有充分让幼儿体会到郊游的快乐气氛;量词的运用反复变换,易使幼儿混乱;在游戏分蘑菇时语言的组织不够准确,致使幼儿不清楚是不是要把小篮子里的蘑菇都分掉等。细节决定成败,以后我会多关注细节,让教学更有效。

教师评价:

1、从目标达成来看,通过去郊游的一系列游戏活动,使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活动紧密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环环相扣,基本完成目标。

2、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很好的教学方法:老师语言的有效引导,启发提问,倾听,观察,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知识点。课堂教学气氛热烈,幼儿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幼儿主体”的理念,老师做到了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如:让孩子看,让孩子找,让孩子说,让孩子数数,做到一一对应。

3、整个活动教师的思路非常清楚,环环相扣,老师的语言比较到位,师幼互动起来。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始终,以幼儿的前期经验为基础,在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轻松学习。

活动反思:

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8、9和10;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3、会用手指头表示8、9和10;4、会写8、9和10。

教学重、难点:

写8、9和10。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课件)数喜羊羊,青蛙,鸽子。

2、看尺子填数字。

3、数珠子。

4、看点点写数字。

二、新授。

1、(出示课件)数一数操场上有多少人吊环?有多少朵花?有多少人踢球?分别引出8、9、10。

2、指名生上来写数字。

3、指名根据数字画点点。

4、指名用手指表示数字。

5、1什么1,棍子1。2什么2,鸭子2。

3什么3,耳朵3。4什么4,帆船4。

5什么5,钩钩5。6什么6,大肚6。

7什么7,拐杖7。8什么8,眼镜8。

9什么9,汽球9。10什么10,棍子打棒球。

6、抢答某数的前后是几?

三、作业。

写8、9、10各写了5排。

8很多孩子写不好,有的能连写,有的不能连写。9的孩子写得真的像个球。有部分孩子把10写反。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十二

活动目标:

2、能细致地观察画面,发现其中的数学现象。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激发幼儿兴趣。

师:看看谁来了?(巧虎)。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到数字城堡去探险,探险需要通关密码,密码就在下面这张图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数数这张图上有几只小动物?8只小狗可以用数字8表示?

3、理解8的实际意义。

师:8除了可以表示8只小狗,还可以表示什么?

4、闯关游戏。

师:播放课件,下面我们就去数字城堡探险吧。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十三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幼儿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游戏犹如火花,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因此,在中班数学活动《去郊游》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情景中巩固8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8,初步理解8的实际意义。活动中,运用情境导入“去郊游”激发幼儿兴趣,找座位的游戏复习了7以内物品的数量,也符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然后欣赏场地景物认识数学8,理解8的实际意义。再到最后的游戏环节采蘑菇按物取数,按蘑菇的数量分类,层层递进的方式来感知数量。这种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自然而然地带领幼儿学习数学,喜欢数学。

活动目标:

1、复习7以内数与量的对应。

3、在情景化的活动中感受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点:

感知8以内的数。

活动难点:

数字和图片、圆点的对应。

活动准备:

1、《去郊游》音乐,《8的形成》ppt课件。

2、每个座位上贴上1-7的数字。每人一张圆形卡片(上有不等数量星星、小红花的原型卡片)。

3、圆点为5-8的蘑菇若干,上粘有数字5-8的小筐4个,小篮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吧!(幼儿随郊游音乐入场)二、复习7以内的数量1、游戏:找座位游戏规则: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挂了一个卡片,看,我的卡片上有什么?有几个?那我要去找数字几呢?(七个小星星就去找7号座位)请你数数你的卡片上有几个小星星或小红花就去找几号座位,好吗?)2、指导幼儿数数量找座位3、找到座位后,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互相检查。

(此环节以郊游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活动中的对号入座也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复习7以内数物的对应)三、学习活动:出示ppt,认识数字8.

1、复习7以内的数量。

请幼儿观看课件:请幼儿点数情景图中出现的事物,说一说用数字几来表示。

a)操作课件:师:嗡嗡嗡!飞来了一群小蜜蜂,我们数一数有几只?(7只)瞧!又飞来1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8只)原来有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

b)师:现在一共师8只蜜蜂,用数字8来表示。8像什么?

操作课件:依次出现8多花,8只皮球、8个苹果等等,请幼儿点数。

小结啊:8能表示任何数量是8的物品。

(此环节为新授知识,在复习7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数字8,了解8的实际意义。)四、游戏:采蘑菇1、请幼儿采8只蘑菇。(巩固数量8)(师:老师发现这里有很多的蘑菇,我们去采蘑菇吧。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因为这里的小动物也很喜欢吃蘑菇,所以我们不能都捡走,要给它们留一些。那我们采几只呢?采8只,每个小朋友采8只蘑菇。)2、蘑菇分类。(根据小蘑菇上的圆点数量分类,同等数量的放在一起。)(此环节为练习对8的数与物的对应,复习5-8数字与圆点的匹配。)3、请个别幼儿检查,复习巩固8以内数量。

五、活动结束:今天我们采了这么多的蘑菇,我们回家做蘑菇汤吧!幼儿排队随教师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是从幼儿实际出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使孩子们学得快乐,我们教得也轻松。同时,在活动中适当的表扬、及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我觉得是每个活动必不可少的。每个活动过后,总有不足之处,而此次活动的最大不足就是细节考虑不够到位,如导入的律动不熟练,没有充分让幼儿体会到郊游的快乐气氛;量词的运用反复变换,易使幼儿混乱;在游戏分蘑菇时语言的组织不够准确,致使幼儿不清楚是不是要把小篮子里的蘑菇都分掉等。细节决定成败,以后我会多关注细节,让教学更有效。

教师评价:

1、从目标达成来看,通过去郊游的一系列游戏活动,使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活动紧密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环环相扣,基本完成目标。

2、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很好的教学方法:老师语言的有效引导,启发提问,倾听,观察,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知识点。课堂教学气氛热烈,幼儿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幼儿主体”的理念,老师做到了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如:让孩子看,让孩子找,让孩子说,让孩子数数,做到一一对应。

3、整个活动教师的思路非常清楚,环环相扣,老师的语言比较到位,师幼互动起来。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始终,以幼儿的前期经验为基础,在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轻松学习。

活动反思:

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十四

教学《1-5的认识》这节课中,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不足之处:

3.在摆正方形写数字时,“1.2.3.4.5”没有写在对应的正方形下边,这可能会影响小孩子对数的大小认识。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十五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1.大数字卡片1—10(2套)2、果树3棵3、苹果8个。

4、梨9个5、桃子10个。

活动过程:

1、“拍手应数字”复习数字1—7。

(1)认识数字8、9、10,,初步感知数量8、9、10。

(2)请幼儿说说水果可以用几表示?例:出示数字8,说出8可以表示什么?

3、幼儿操作练习。

(1)请幼儿给相应的水果送上数字。

(2)请幼儿听声音匹配相应数字。

4、游戏:“1234567”

(1)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围成圆圈边走边唱歌曲《1234567》,当老师说3个小朋友是一家时,大家就要找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

(2)幼儿游戏3—4遍,教师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找朋友。

5、游戏:“数字蹲蹲”

介绍游戏玩法:老师选4个小朋友分别拿上7—10的数字卡,教师手拿数字卡7,为游戏开头,如“数字7蹲,数字7蹲,数字7蹲完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完数字8蹲”以此类推,直至4位小朋友全蹲完。

6、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十六

今天学习6-9,还是老问题,进度慢,慢在课堂管理,纪律方面,老是有小孩走神,发出声音,摸摸这个,看看那个。把数字6-9都写完了,但是习题没做。早上第一节课在4班,整个课堂气氛低迷,小朋友萎靡不正,蔫头蔫脑,像泄了气的皮球,本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我就做的不够好,今天气氛出奇地沉闷,怎么调动都调动不起来,太累了。嗓子也受不了。5班纪律要好一点,但是明显也没有前几天好。许睿聪、钟一宏、胡文博、孙昊天,经常大声讲话,纪律性很差。那些写完数字拍了好几下手的',随便喊老师的,甚至下位的,一定要严格要求,严厉批评,批评也要讲究艺术,艺术从何而来,看书学习。人数太多,老师顾不过来,可以同伴互相欣赏,觉得写得好的就可以推荐给老师看。

在教学6-9的时候忘记让学生用手指表示了。在看图数数的时候节奏太慢了,应该一开始引导孩子按顺序数数,数的时候把话说完整,图上有几个什么等等。

最后教学语言要简洁,课前准备要做好,严!!!!在一年级培养行为习惯的时候严格要求,不能有丝毫放松。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十七

上了达标课《认识数字8》,效果相当的不理想。那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通过课后自己的深刻反思及与中心领导的交流,我发现了着问题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兴趣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还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自信心,因此要让幼儿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就没很好的调动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中使用了一些常规的教具与学具,没有很好的使小朋友们兴奋起来,,对这节课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另外,教学内容必须是在幼儿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一定努力能理解和掌握的,过难或过易的知识都会降低幼儿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是教师组织幼儿学习数学活动的先决条件。要使数学教育活动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必须重视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不光要注重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尤其要注意它的游戏性。而我在这节课中设计的两个游戏,没有多大的趣味性,而相应的教学内容对他们来说又有一定的难度,当然村子里面的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与我的教学内容有相当大的距离,所有这些都造成我这节课设计的两个游戏都没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集体活动而忽视、取消幼儿选择性活动,也不能强调个别活动而放弃了集体活动。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既要保证一定的集体教育活动时间,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个别化活动的机会。。

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材料,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这是最适合幼儿认知结构特点和水平的一种方法,是获得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幼儿学习数学的操作材料有分类、排序、比较、分类计算、计量等,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要能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可为幼儿准备各种小材料、小学具,如小棍、纽扣、小积木块、卡片、分类板等,做到人手一套学具,都有足够的操作材料。

认识数字6和7教学反思篇十八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活动的教育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春姑娘请客送礼物”这一问题情景,并围绕这一问题情景设置环节,通过情景问题的解决启发幼儿思考解决数学问题。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我采用了演示讨论法。演示就是让幼儿去看,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讨论就是让幼儿去说,更好的发展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表述能力。

新《纲要》指出:“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数字10,知道10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通过本节课积累知识,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幼儿明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数学来自生活,服务生活.

1、复习数字9以内的数过多。

3、让幼儿连线这个环节可以让幼儿自己在小黑板上操作一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