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文案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课本23-24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
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和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发好奇心。
花园里有只可爱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天她遇见了小蜻蜓,对小蜻蜓说:“我们是一家人。”小蜻蜓就奇怪了,我是小蜻蜓,你是蝴蝶,怎么是一家人了。蝴蝶笑了笑说,在大自然里还有很多物体和我们是一家呢。
二、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这不,你瞧。蝴蝶找来了什么?
课件出示:蝴蝶、枫树叶、七星瓢虫、蜻蜓、脸谱、交通标志、数字8、飞机、天平、一些字母等。这些图形漂亮吗?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2、引导观察图形,交流汇报
刚才同学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发现他们都很美。
生2:左右一样。上下?
生3:我发现它们是对称的。
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
生3: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3、教学板书“对称”
(1)课题导入
师:是啊,刚才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现象。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2)结合剪纸作品,抽象概念
师: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剪出一个葫芦吗?
学生自己操作创作。(先把纸对折后再剪)
教师选几张学生剪得好的轴对称图形贴在黑板上。
找出不同的剪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的。
师: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1:他们的形状不同。
生2:他们的大小也不同。
生3:他们的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生4:这些图形上都有一条折痕。
现在你们把你自己剪的图形重新对折一下,你们会发现他们怎么样?(两边完全重合)是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呢?
学生回答自己理解的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那么这条折痕应该给它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对称轴)
老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灯笼、衣服等)
三、实践操作,深化认识。
1、组织活动——折一折
(1)每个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图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折一折。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折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折法。
(3)学生认识对称轴,中间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小结:通过折、画,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么现在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样的图形。
得出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得直线叫做对称轴。
四、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看下面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2、找一找下列哪些数字、汉字、字母是轴对称图形,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3、用对折的方法找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五、回归生活,体会美感。
1、谈一谈: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对称的图形、物体,你能说一说吗?
2、欣赏生活、艺术、自然、建筑、剪纸等领域的对称之美。
六、总结全课,升华主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轴对称
对折:两边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
折痕——对称轴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文案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借助“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通过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评价、友好合作,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家庭环境较好,购物的生活经验较多。因此,很适宜在本节课里开展由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购物”游戏活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里?(轻松自然的谈话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课
1.创设情境。
师:我们的老朋友智慧老人、淘气、笑笑、还有机灵狗也趁休息的时间出去旅游了,想知道他们去哪里旅游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情境图)
2.学生观察情境图,开展数学游戏。
师:你们瞧,他们到了哪里?在干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森林食品店里食品的名称及相应的价格,并说说笑笑、机灵狗想买什么。)
师:哦,笑笑、淘气他们玩累了,也饿了,想买东西吃。哪位同学自愿来当这个森林食品店里的服务员,为他们来服务呢?请另一个同学来扮演顾客,买东西。
(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
师:下面,我要请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都来参加这个游戏。同桌两个人,一人扮演顾客,另外一人扮演服务员。听清游戏规则:每人都有5分的基础分;“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一分;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自己失误的指控是错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加1分,“顾客”扣1分;在事先规定到第一家商店“森林食品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荣获“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的荣誉称号; 在第二家商店“纪念品商店”里,同桌两人可交换角色,重新按游戏规则计分、评比。
(课堂总结,评选“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并让获奖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较为生硬的问题情境设计成学生之间互动的数学游戏,把课堂变成商店,把学生变成顾客或售货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相当高。学生在游戏中既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点评〗
教师能根据教材的内容重新组织数学活动,采取儿童喜欢的游戏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在熟悉的购物活动中复习小数的加减法、比较小数的大小,不但达到了知识领域的教学目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但整节课仅有一个数学活动,略显单调和乏味,另外,活动的规则也过于繁琐。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文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掌握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和退位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
【能力教学点】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竖式算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笑笑到邮局寄书给她的好朋友小明。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再与同桌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下面,咱们先来解决“一共花了多少钱?”的问题。
(1)引导学生估算。
师:大家现在能不能估算一下笑笑大约要付多少邮费呢?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尝试解决问题
师:自己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把过程写下来。
(3)交流算法。
a、1元+12元=13元,6角+8角=14角=1元4角,所以是14元4角.
b、1.6元=16角,12.8元=128角,16+128=144角,
c、用竖式:
1.6
+12.8
14.4
【设计意图】先自己思考,经历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再交流,体现算法的多样,活跃学生思维。
(4)讨论。
提问:用1.6+12.8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和整数加法一样,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总结小数进位加法的竖式算法,让学生能掌握算法。
2、尝试练习
(1)2包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学生思考后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2)小红付给阿姨15元,应找回多少元?
①学生思考后在作业本上试做。
②汇报交流算法。
(3)师:在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和整数减法一样,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小结竖式算法,让学生掌握竖式算法。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法和上一节课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揭示课题,板书:小数的加减法(进位或退位)
三、巩固练习。
1、书本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其计算,选几题说说计算的方法。
2、森林医生。
说出错误的原因,然后将其订正在旁边。
3、书本第3、4、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列出算式并计算。
(3)全班交流,并说说解题的过程。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应用新知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寄 书 ——小数的加减法(进位或退位)
(1)1.6+12.8=14.4(元) (2)12.8-1.6=11.2(元) (3)15-14.4=0.6(元)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文案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
2、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知识,探究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出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
3、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
4、估算初步。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
教具准备:
位值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题)
师: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始!
(核对答案)
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一些新的本领。
二、新授
1、口算38+25
(出示动感画面)
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
师:今天小胖来玩具店准备买两样玩具,他买了什么呢?看!
(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
你们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
(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
师: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
(出示课题)
2、计算方法探究
师: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手中的位值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来解决。
(师巡视,请2个学生回答)
30+20=5050+13=6340+23=63
师:原来买这两样玩具要63元。
(指着黑板上的位值表)
师:这两种方法很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呢?你们可以再圈圈,试试?
(再请两个同学)
38+20=5835+25=60
师:真了不起,你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口算出38+25的答案。这些内容在书上也有,我们看书上有3种方法,你们想出的方法比它还要多。仔细看看,看得懂吗?像这样在位值表上圈圈,画画有什么好处?
(本着“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能力,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习1
师:我们现在从这个玩具商店挑两件玩具,你看38+29挑的是什么?34+28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拿出练习纸,想想,把答案写下来,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也可以在下面的位值表上先圈后写。
(请2个同学)
学生任意选两样玩具,口算价格,在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如果给你两样玩具,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学生自由说,教师巡视去听,请两个学生说。)
(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学生在这一节课里将不再是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而是学会了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
四、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了些什么新本领?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文案设计篇五
教学目的:
1、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能熟练应用乘法口算。
2、能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结合亚运浪潮激趣导入:
刚过去的广州亚运会,一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吧!(师生交流)
除了国球外,本届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初涉赛场的比赛项目就最引人注目了。
老师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其中三个项目。(课件出示:乒乓球、马术、赛龙舟)
二、教授新课:
1、结合学生兴趣,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自主发掘问题。
师:在这三个项目中,有你喜欢的吗?(教师统计人数并板书)
(课件出示:上面项目的门票价格)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票价和各项目喜好的人数来编一道跟乘法有关的数学问题。(指问,板书列式)
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结合反馈情况再引出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让学生认识到以前的加法计算跟今天学习的乘法口算的内在联系。给学生空间去思考,去探索。
三、巩固练习。
创设亚运主题“祥和如意乐园”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1、“铺桥过河”即课本 71页第一题,点名口述,其余学生评价;
2、“射击比赛”利用课件呈现题目,学生两两竞赛口算乘法;
3、“火车对开”男女生对抗赛,比谁先正确口算出车厢上的题目;
4、“智慧商场”凭口算乘法自由挑选各自心仪的商品。
四、拓展延伸。
创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争论”让学生来当裁判“评理”。
使学生从探讨中弄懂“20×4=40×2”的算理。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文案设计篇六
教学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初步理解了周长含义,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直观的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小组合作讨论获得知识,并将成果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语言表达、合作交流能力。
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算理的理解。
一、创景激趣,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花坛美丽可爱,吸引了好多同学的视线,有的同学禁不住要进入花坛欣赏花草,那样会损害这美丽的景色,为此,我们学校打算给他围上护栏,护栏每米8元,需要多少钱呢?如何来算呢?要是一个正方形花坛,你会算吗?(出示课件图画:长方形花坛实物图)(学生齐答)
结果:需要先算出它的周长然后再乘以8,就是所花的钱数。
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自主探究,归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小结巩固
师: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来算呢?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
(一)忆一忆(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什么是图形的周长,看屏幕,谁知道他们的边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周长?(课件出示不同色彩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举手回答)
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围成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教师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
(二)试一试(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屏幕上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吗?(出示课件: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结果:有三种方法。
(1)6+4+6+4=20(厘米)
(2)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
(3)(6+4)×2=20(厘米)
2、师:同学们,哪一种方法最简单呢?(问题明显,齐答)结论:(6+4)×2=20(厘米)最简单
3、师: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小组讨论)(讨论出结果之后出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讨论结果:“6”表示长方形的长,“4”表示长方形的宽,“2”
表示两条相等的长边和两条相等的宽边,“20”表示周长。
由此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教师板书此公式)
(三)展一展(拓展应用)
1、师:我们学习了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能计算出屏幕上一边靠墙,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的院子的护栏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探讨)
探讨结果:院子护栏周长=(8×4)—8=24(米),因为院子一边靠墙不用护栏,所以要减去一边的长度。
2、师:同学们如果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那么新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吗?请看大屏幕,你能算出这两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研讨)
研讨结果:长方形的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周长是(2+1)x2=6(厘米)。学生要明白: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的周长不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
三、小结巩固
1、周长是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文案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
2.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
30×40= 6×40= 200×20= 80×50=
12×8= 32×20= 150×4= 240÷2=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在乘法应用题中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数学例1:认识:单价×数量=总价
(1)例1.铅笔每枝5角,买3枝用:
5×3=15(角)
15角=1元5角
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
70×2=140(元)
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
9×4=36(元)
(2)引导学生明确:以上三个问题都是买东西用钱的事.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单价;买了多少叫数量;一共用多少钱叫总价.
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价是5角,数量是3枝,总价是1元5角.
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价是70元,数量是2个,总价是140元.
第三个问题里的单价是9元,数量是4千克,总价是36元.
从例1可以看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
(3)反馈练习:
① 口答:每件商品的价钱叫( ),买多少叫( ),一共用多少钱叫(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② 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以上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3.教学例2.认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1)例2.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
25×3=75(千克)
菜园每畦产菠菜150千克,4畦产菠菜:
150×4=600(千克)
(2)讨论思考:这两个问题都是说的什么事?这两个问题中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分别是什么?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生汇报:这两个问题都是说有关生产数量的事情.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做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把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菜叫总产量.
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25千克,数量是3棵,75是总产量.
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150千克,4畦是数量,600是总产量,
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4)反馈练习:
① 回答: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
② 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上述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两种数量关系?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总价()×数量=总产量
2.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
(1)知道每袋洗衣粉的价钱和买的袋数,求总价应用洗衣粉单价乘袋数.()
(2)生产队有土地20亩,每亩产粮400公斤,共产粮多少公斤,是求数量的题目()
五、布置作业.
1.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
2.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文案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一位小数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大多数家庭都能自主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因此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较扎实、知识面较广。结合我校这三年来的课改实验来看,由于实验教师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更能自主学习,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并应用到生活中去”。另外,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已经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每个小组准备一些儿童书籍:《快乐珠心算》(13.5元)、《老夫子》(3.2元)、《安徒生童话》(10.5元)、《数学游戏》(9.2元)、《十万个为什么》(11.5元)、《蜡笔小新》(8.3元)、……
1.“买书”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些书,想买哪些书。
2.让学生根据活动过程,提出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提:
(1)我想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
(2)《快乐珠心算》比《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
(教师选择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其中有关加法的问题。
(二)探讨算理和算法
1.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
(1)让学生根据问题先列算式(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列式:3??2+11??5= )
师:我们没有学过小数的加法,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能不能算出结果。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汇报自己的算法。
①3.2元=32角, 11.5元=115角, 32角+115角=147角, 也就是14.7元。
②我用元加元,角加角的方法。
3.2元=3元2角, 11.5元=11元5角, 3元+11元=14元, 2角+5角=7角, 14元+7角=14元7角, 也就是14.7元。
③ 11元5角+3元2角14元7角
④ 元 角3??2+11??514??7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教师加以引导。)
(4)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加法。
(5)让学生说说小数点左边的数和右边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6)观察:第三种算法和前面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都是相同单位的数进行相加,不同的是多了一个小数点)。
(7)多媒体出示智慧老人说的话:整数加法要从最右边的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从最右边的低位加起,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8)小组讨论:为什么智慧老人说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单位(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就都对齐了。)
2.一本《快乐珠心算》比一本《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1)鼓励学生迎接挑战,独立思考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2)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并说说算法。
3.小结(把课题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
(三)解释应用
师:前面我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你能不能利用刚才学过的知识,选择某个问题独立列式解答呢?
1.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小组内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3.小组派代表上来汇报,大家评一评,看他们组能不能拿到智慧星。
(四)数学游戏:对对碰(课本第6页的“试一试”)
师:比一比,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竖式写得整齐美观,就奖给他们组一颗智慧星。
(五)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