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生职业规划 高中生职业规划500字篇一
马尔科姆格拉维德尔在他的作品《异数》提出过一条很有名的定律,叫做一万小时定律。大概意思就是说,在任何领域要引起质的变化都需要一个量的积累,如果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就需要10000个小时的训练和学习。这个时间如果按每周5天每天8小时计算,需要5年。人一生中能够用来奋斗的时间,并没有多少个五年,如果大学的专业与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是重合的,那么无论实时间成本,还是精力、经济成本,都会大大降低。
因此,高考后对于大学专业的选择,一直是高中生以及家长们非常纠结的一件事。孩子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却没有任何人教过他们该如何进行职业规划。他们面临专业选择的时候往往是相当迷茫的,以至于在大部分情况下只能由家长来主导决定。
这样就造成了两个问题。第一问题就是,父母首先往往是根据就难易程度、行业的收入水平以及职业的社会地位等方面来评价一个专业的好坏。这一切的评价都是基于父母自身的价值体系产生的,更是一种基于功利与物质的外部评价标准,忽视了孩子的兴趣与能力倾向。
很多教育者以及媒体对此都持批判态度,说他们总是站在功利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但事实上这并不能完全怪家长们。家长对孩子的建议,本 质也是一种个体对其他个体的预测。但是由于被预测个体的主观思想是极难掌控的和衡量的,而人的内心永远都是趋向于可控的事物,就如昆虫的趋光性。所以父母 也会倾向于用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方便衡量的客观物质出发,建立预测标准。父母关心孩子时,更容易表现在让其获得充裕的物质条件也是这一样的道理。
但是有的父母意识到了,一个人只有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情,无论是大学里的学习动力,还是进入社会后的生活质量与幸福程度才会更高。所以他们选择专业,会从孩子的倾向和喜好出发进行选择。
这就产生了第二个问题,即使排除了功利性,父母们也经常会把自己喜欢的、想要的东西,当做是儿女喜欢的想要的东西。
这是这是父母普 遍会犯的一个错误,很多亲子关系中的矛盾都是由这个问题引发的。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一位妈妈带着小女儿去蛋糕店买蛋糕作为女儿的奖励,小女孩想吃巧克 力蛋糕,但是妈妈一直强调巧克力蛋糕不好吃,香草奶油蛋糕才好吃,想给女儿买香草味的,女儿自然不愿意,僵持了很久。
香草蛋糕和巧克力蛋糕哪一个更好吃一 些,这个问题哪怕是最权威的机构给出的结果都一定会有一大批不认同的人。
没有绝对客观的世界,只有自己主观经验塑造的世界。
这位妈妈正是因为自己喜欢吃香 草蛋糕,所以无意识地把自己的主观经验作为客观事实强加到了女儿身上。
父母为儿女选择的专业也很有非常容易变成这样的情况,选择的结果只是父母自己的一个 偏好。
而高中生本身又很难像上面女儿一样有自己的明确而坚定的想法和意见,就更容易服从父母的选择。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只有自己真正了解。因此,这种由父母主导的专业选择模式是存在较大的弊端的。但是要求高中 生们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完全依靠自己就决定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显然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家长不能等到最后高考完,才开始重视职业规划这件事。
在美国,高中生的接受职业规划咨询的现象已经极为普遍,但在我国还是只被少数人所接受。中国的家长们也必须尽快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早日引导孩子进行相关的'咨询与学习,这样孩子才能提前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有能力成为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的主导者。
高中生职业规划 高中生职业规划500字篇二
一写在前面的话
你花在做计划和组织上的百分之十的时间,通常就能促成你整个成功所取得的百分之九十的价值.职业规划则是这样一种:见诸于现实、理想和梦想之上的管理艺术。作为一名高中生,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是非常必要的。职业规划,可以使自己更加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努力工作学习,能力不断提高;通过对自身和环境新的认识,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不断改进自己的职业规划,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合理化、更加能促进社会、市场以及自己的发展。
二自我分析
兴趣爱好:看书,听音乐,下棋,photoshop,网页设计,建设网站
性格特点:平时乐观主动,好发表意见,思维活跃,创造力丰富,感情丰富,思维缜密,擅长于分析,为人热情,擅长于与人沟通,人际关系佳,忠实可靠,但不擅长于社交,情绪稳定,倾向于创新,但有时缺乏创造力,为人安分,遵守秩序,做事踏实。我的优势能力我的弱势能力1.1适应力强,善于处理自己的各种角色,掌握平衡,素质均衡;
2为人友善,易于合作,既重视维护人际关系,也很有自己的观点;
3做事认真、喜欢有计划、条理性、值得信赖;
4比较灵活,善于把握分寸;1.1面面俱到,如果调试不好,会令自己身心疲惫,或什么都做不好;
2有时可能自己考虑的太多,反而不能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会让家人朋友捉摸不透;三职业分析与定位:
(1)测评指出10种适合专业:
自动化、理论与应用力学、轻化工程、能与动力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子信息工程
(2)专业介绍{自动化}
是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通俗的讲就是:研究如何让机器替代人的工作。
(3)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
◆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4)毕业后干什么
就业于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税务、外贸、工商、铁路、民航、海关、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历年
来,本专业的毕业生的供求比例一直都保持在1∶10左右,近年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在系统集成、计算机软件硬件开发和通信等领域。
自动化工程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维护、优化等工作;
自动化设计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软件工程师--处理自动化系统中相关的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还可以从事教学和相关的研究工作。
高中生职业规划 高中生职业规划500字篇三
不久前出台的上海新高考方案明确:学生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科目中,选择其中3门,并参加等级性考试。这意味着学生从进入高中起,就面临着三门科目的组合上的选择。回答这道选择题,可能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在这一背景下,今后沪上高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加迫切。那么,目前的沪上高中是否普遍有职业生涯辅导老师?怎样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社会和家庭在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应扮演什么角色?
生涯规划课讲什么
“你是谁,你将成为谁?”多数学生刚踏入高中,面对这个问题时,一脸茫然。有些学生直到高考前,还会拿着志愿填报表问老师:“我该选择什么学校、什么专业?”
南洋模范中学近日正在筹备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在校长高屹看来,很多学生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或特长所在,职业规划课主要是帮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以及自己和职业的匹配度。比如想当外科医生,如果手脚协调能力差就不行;如果你想从事服装设计,那就需要有较好的色彩敏感和美术基础。
交大附中几年前开设了生涯规划课,当时在全国是首创,有专职老师执教,现在形成了教材。教研处副主任朱珠和心理老师万燕是专职生涯指导老师,生涯规划课上,她们会让学生做专业的职业测试,“不是给学生定性,而是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性格适合哪类职业,如果有喜欢的方向,怎样努力。”朱珠还会搜集各种职业故事和行业真实案例。学生每周须上一堂生涯规划课,生涯规划内容包括入学准备、心理教育、职业认知体验和专业填报等。
从一些高中了解到,目前专职的生涯辅导老师一般由心理老师担任,班主任也会进行一些学业方面的生涯规划指导。不少高中正在酝酿开发主课和副课等任课老师潜力,让每一名任课老师成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导师。在交大附中,从华东师大、复旦等高校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也会加入学校生涯辅导老师团,专职在职业认知等方面指导学生,几年之后再转岗做学科老师。
职业体验需要社会资源
“上海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一直在做,但往往传授的多,给学生形成职业体验的相对较少。”市教科院研究员沈之菲认为,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还需要给他们一定的职业体验。
给学生固定的职业体验,建平中学是“首个吃螃蟹者”。在建平中学,高二学生有两周时间不上课,而是前往各大企事业单位进行职业体验。不久前,高二年级马思奇等4名对医学感兴趣的学生,前往第七人民医院进行职业体验,认知医疗单位的工作岗位、职责等。四五百名学生的职业体验分布在教育、金融、科研、旅游、传媒、工程、酒店管理等各行各业。
杨振峰校长说,如果问幼儿园小朋友今后理想,解放军、画家、科学家……答案五花八门;但是问到高中生的目标,多数人的答案却只有一个:考大学。给学生职业体验的机会,不是说就为了确定未来职业,更重要的是开阔学生的职业视野,给他们多一些实践机会。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需要有一定的社会资源支持。”沈之菲说,这类职业体验活动在国外高中非常成熟,甚至形成了体系,但在国内高中阶段基本是空白。在美国、瑞典不少高中,都有一份学生职业见习的企业名录,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职业体验,每学期轮换。目前,在上海,一些非营利公益组织在暑假推出职业见习日活动,邀请部分高中的学生深入通用电气、贝尔等大企业,与企业优秀员工面对面,企业还配备了职业启蒙志愿者。只不过,这样的体验活动比较少,能进行职业体验的高中生也是零星。
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同济、上海财大等高校合作开设大学先修体验课程,组织专家、校友和大学生等对中学生开展个性化指导,在生涯决策方面给予帮助。还有少数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正计划和本市高校合作,请高校教授和老师做高中生的专业导师,提前了解大学专业设置和内容,指导学生将志愿填报与职业兴趣相结合。
生涯规划家长不可缺位
市教科院曾做过一份关于上海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结果发现,对于孩子职业生涯规划,家长更关心的是比较实际的问题,甚至一些家长将生涯规划简单等同于升学志愿填报指导。
交大附中校长徐向东说,学校很多有效的生涯活动之前并不被家长所理解和支持,一些家长认为和提高考试成绩没有必然联系,质疑生涯课是否浪费时间,“如果家长都是这样的态度,不利于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推进。”
一些高中校长认为,推进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其实与学业并不矛盾。孩子的学业选择,不仅仅是选择一份考卷,其实也是生涯规划的组成部分。做这道选择题的出发点,应该是兴趣和特长。
不少高中校长意识到,仅靠学校老师和资源是做不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家长不可缺位。交大附中充分发动家长资源,开出“仰晖讲坛”,请高中生家长将自己的工作岗位、职业发展、奋斗历程和学生们分享。
“生涯规划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同样的道理,高中应该花相当部分精力用来指导家长,如何从家庭角度对孩子进行生涯规划。”沈之菲说,高中生涯规划并不是某一位或者某几位老师的事,每位老师和孩子父母都应该参与其中。高中生的人生目标不仅仅是简单的“考大学”,如果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知道未来该往哪个方向努力,那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