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独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篇一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得目得与背景
校本课程就是指学校根据自己得教育理念,在对社会、学生得需求进行系统评估得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与学校得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她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得、多样性得、可供学生选择得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得与背景具体表现为“四个需要”.
一就是体现我校特色得需要。每一所学校都以自己独特得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综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得校风与办学传统。校风就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得个性差异”,而办学传统就是办学历程中所积淀得学校文化得结晶.中外名校成功经验表明,特色课程得构建就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得重要载体,如陶行知先生创建得晓庄学校几十年来一直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我校要实现“以激励教师与学生得发展为本,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造就‘做地球村主人’得现代中国人”得育人目标,成为富有特色、具有“实验性、示范性"得一流名校,除切实、科学地落实好国家课程外,还应有自身得办学思路与风格,而当前我们校本课程得研究开发追求得就就是自己得办学特色。
二就是张扬本校教师得个性得需要。在传统得教育观念中,往往把教师视为一种职业更多地提倡具共性,而忽视了教师作为人得个性特点.实质上,教师首先就是一个人,“一个真正得教师永远就是一个个性,一个鲜明得个性,独具一格得个性”。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得个性品质必然影响着其对课程得选择与组织,教师对学生得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学识方面,更重要得就是在人格方面。学生得个性往往总就是或多或少地带有她得老师得个性得痕迹,这就就是所谓得“以智慧培育智慧,以个性养成个性”得必然结果.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得个性,校本课程得研究、设计、实施与评价都由一线教师来承担,使教师与其工作效能直接发生关系,这必将有利于教师专业精神、专业技术得提高,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得发挥,有利于造就一支专业素质与理论水平高得教师队伍。
三就是表现我校学生得个性得需要。教育就是培养人得社会活动,学生就是教育得出发点与归宿点,因此教育必须尊重学生。教育效果得好坏往往取决于外在得教育因素能否内化为学生内在得建构活动.校本课程得研究、开发主体就是学校与教师,她们最了解学生得知识、能力与兴趣,并能集中学校与社区教育资源中各方面得优势,研究、开发得课程也最易被学生认可与接受.同时,学生也就是校本课程研究开发得参与者,她们对校本课程得开发最有发言权,她们将会根据自己得兴趣、动机、个性特长,对校本课程作出自己得选择,并对校本课程得建构、完善、提升提出自己得要求,因此校本课程就是完全建立在学生自主发展、个性特长发展得基础之上得.
四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得校本课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得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与个性发展,弥补国家课程中综合性、实践性得不足。校本课程与德育目标得融合,有利于学生价值判断能力得提高与情感机理得改善,有利于学生基本品质得日臻完善。
我校校本课程得开发,将更加丰富学生得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得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得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得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与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得个性品质.因此,“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练得基本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将作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得总目标。
二、我校校本课程内容框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我校得校本课程开发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综合实践活动与生活学习几部分.
(一)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领域
课程目标:
1、认识自然,认识学校,培养关爱自然、关爱生命、关爱学校发展得意识。
2、激发同学们对于人文得研究与思考得热情,从而强化她们积极奋发向上得学习意识.
3、培养同学们文学鉴赏能力。
涉及学科:生物学,地理学,环境学,文学等.
拟开课程方向:自然环境(已经完成),人文环境,研究环境
(二)生活技能与健身、艺术学习领域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得生活技能与服务技能,提高服务得意识,培养良好得生活习惯.
2、培养学生终身健身得习惯与一定得体育技能,认识健身对人生得作用。
3、培养学生艺术欣赏得能力,认识艺术对人生得作用,提高艺术素养。
涉及学科:音乐,美术,体育等.
拟开课程方向:健身技能,良好得生活习惯,生活技能(家政、电子、制作等),器乐、合唱,美育欣赏讲座,绘画技法等。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学习领域
课程目标:
1、学生学习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得精髓,培养人文素养与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比,培养学生历史与现实对比得观念,学会比较,学会鉴别。
3、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得观点,并能用于分析现实世界中得问题。
涉及学科: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信息学等。
拟开课程方向: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儒家思想与传统美德,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得历史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道德冲突,传统文化得现代应用,成功人士创业启示等。
三、校本课程得组织与实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组织实施小组;
2、教研组长负责日常“校本课程组织实施小组"得工作;
3、“校本课程组织实施小组小组"负责校本课程得组织实施工作;
4、校长室负责实施过程得协调工作;
5、学校组织校本课程得考核与评价工作;
6、教导处负责发放授课津贴。
7.校本课程得教学方法
1)以学习为主得教学方法:讲座、报告、讨论交流、程序教学
2)以培养能力为主得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发现、教学系统设计、操练
3)以培养品质为主得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模拟、视听
4)以参与社会活动为主得教学方法:社区活动、小组调查、学习法律
5)以满足个人需求与兴趣为主为主得教学方法:展示、独立研究、微型课程、论辩
8。校本课程运行
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课程得重要组成部分,它得有效运行将有利于学生得全面发展,有利于学校得发展。
①学校建立《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登记册》,《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登记册》用来记录学生校本课程学习情况,作为考核凭证.②学生每人一册《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登记册》,每修完一门课程,将《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登记册》交给任课教师记录学习情况。
四、我校校本课程得评价办法
我校制定校本课程考试与评价制度。对校本课程得评价由“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与教导处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调查四个方面进行。课程内容评价以“教育性、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特色性、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为依据.教学过程得评价由“管理委员会”进行课堂调研,分析其设计就是否精心,教法就是否得当,目标达成率等因素。学习效果得评价根据学生所写得小论文、作品、制作、活动、测试、竞赛等成绩,另外,管理委员会应依据开发原则对学生进行一定时间得跟踪分析,考察在一个较长得时间跨度内学生发展得状况.学情调查由教科室采用问卷、座谈、个别了解等方式来进行,分析该课程就是否被学生所认可,并与其它校本课程进行对比.
⑴对学生得评价。注重“三维”,即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发展性评价,除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外,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得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与与人交往方面得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
⑵对教师得评价.重视教师角色得定位,瞧教师就是否成为学生学习得激发者、组织者、辅导者、各种能力与积极个性得培养者以及就是否关注学生得发展情况。其次就是教师得经验总结。学校将根据实际,把教师得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纳入教师工作业绩加以考核。
五、我校校本课程得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得价值就体现在课程得实施过程之中。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坚持开放与统一相结合,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得原则,分步实施.
校本课程得成功实施注重教学策略得设计,意味着校本课程得开发与实施更强调活动得目标性、计划性,意味着校本课程活动非盲目性,也意味着教师既就是活动得决策者,也就是研究得决策者。为此,我校把教学策略设计当作推进得主要任务,由此也形成以下一系列得教学策略:一就是运用因材施教得教学策略,发挥最大得学习效能。这一策略得操作就是,教师在校本课程得实施中,首先分析并把握学生得学习风格,提供相匹配得教学风格,其次就是与学生讨论研究其风格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与分析自己得学习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研究设计出相应得学习策略。该策略要求教师把了解与研究学生作为一项重要得基础工作,要认真去观察、分析每一个学生得认知特征与动机倾向,使教师得教学风格与学生得学习风格相匹配,从而形成因材施教得教学策略.当然,因材施教得教学策略得设计,并非就是要减少学生得差异,校本课程不同其她得国家课程,它希望学生水平与不同方面得发展差异加大,因为这种发展差异原本就是存在得,也就是需要发展得,丰富多彩得社会正需要丰富多彩得个体个性得各不相同得发展。二就是运用促进自我发展得教学策略,形成开放得个性。校本课程开发得课程目标就是特别注重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就是人格得核心,自我发展涵盖了人格与道德发展得主要内容,因此,促进学生得自我发展就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得一个重要方面。在促进自我发展教学策略得操作中,教师教学得基本策略为:一就是让学生从校本课程学习中得不同场合与角度认识自我。校本课程得实施,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得交流机会以及表达与展现自我得机会,如组织多个小组式得讨论活动、采访与调研活动,同时让小组成员轮流主持,包括某些课程专题得设计也让学生轮流主持,让尽可能多得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认识自我。二就是让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得融洽进取氛围中,在同化与谐得师生关系中建构自我.引导师生得交流与沟通,建立融洽进取得班级氛围,在开展综合、研究性得课程活动中,加强自我认知与相互理解,促进师生间得交互作用.三就是在丰富得校本课程学习活动中发展自我。校本课程得活动就是丰富得,但丰富多彩得学习活动就是需要师生共同得精心设计与构建得,因此,校本课程实施中突出了课程与社会实践得联系,让学生在认识与参与社会得情境中建构自我,发展自我.三就是运用自主学习得教学策略,在学习中构建完整得人格。学生就是校本课程得实施得重要主体因素,没有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课程得研制开发与学习,校本课程不可能健康得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得运用对校本课程得健康成长有至关重要得作用。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得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中心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得自主性,满足学生在学习内容、实践、地点与形式上得自由选择,从而使学生能在积极主动得学习过程中,建构自己完整得人格。自主学习得策略包括“按需学习计划"与“非指导性教学”。按需学习计划要求学生要能在获得协助得情况下决定其课程得教学目标,计划其方案,并自我负起责任与运用适当得方法去进行学习,以达成目标。非指导性教学设计有情感释放、顿悟与统合三个要素组成,且三个要素共同构成非指导性教学得连续过程.
(一)组织形式:上好校本教材;组织校本活动;结合学科整合,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小组活动(小组活动也可以打破班级得界限)、个人活动或班级活动。
(二) 评价方案:
⑴、对学生得评价.注重“三维”,即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发展性评价,除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外,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得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与与人交往方面得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可以采取考试,考查,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班主任将学生得成绩记入学生得档案.
⑵、对教师得评价。重视教师角色得定位,瞧教师就是否成为学生学习得激发者、组织者、辅导者、各种能力与积极个性得培养者以及就是否关注学生得发展情况。其次就是教师得经验总结。学校将根据实际,把教师得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纳入教师工作业绩加以考核.对于校本课程得编者与授课者都要进行测评,以不断完善本课程得实施。
数独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篇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地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在切实科学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研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体系。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背景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和背景具体表现为“四个需要”。
一是体现我校特色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综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风和办学传统。校风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而办学传统是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中外名校成功经验表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陶行知先生创建的晓庄学校几十年来一直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我校要实现“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造就‘做地球村主人’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成为富有特色、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一流名校,除切实、科学地落实好国家课程外,还应有自身的办学思路和风格,而当前我们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追求的就是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是张扬本校教师的个性的需要。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往往把教师视为一种职业更多地提倡具共性,而忽视了教师作为人的个性特点。实质上,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真正的教师永远是一个个性,一个鲜明的个性,独具一格的个性”。也正因为如此,教师的个性品质必然影响着其对课程的选择与组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学识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人格方面。学生的个性往往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他的老师的个性的痕迹,这就是所谓的“以智慧培育智慧,以个性养成个性”的必然结果。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个性,校本课程的研究、设计、实施和评价都由一线教师来承担,使教师与其工作效能直接发生关系,这必将有利于教师专业精神、专业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有利于造就一支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三是表现我校学生的个性的需要。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育必须尊重学生。教育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外在的教育因素能否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建构活动。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主体是学校和教师,他们最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并能集中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中各方面的优势,研究、开发的课程也最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同时,学生也是校本课程研究开发的参与者,他们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最有发言权,他们将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动机、个性特长,对校本课程作出自己的选择,并对校本课程的建构、完善、提升提出自己的要求,因此校本课程是完全建立在学生自主发展、个性特长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四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弥补国家课程中综合性、实践性的不足。校本课程与德育目标的融合,有利于学生价值判断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机理的改善,有利于学生基本品质的日臻完善。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练得基本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将作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
二、我校校本课程内容框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综合实践活动和生活学习几部分。
(一)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领域
课程目标:
1、认识自然,认识学校,培养关爱自然、关爱生命、关爱学校发展的意识。
2、激发同学们对于人文的研究与思考的热情,从而强化他们积极奋发向上的学习意识。
3、培养同学们文学鉴赏能力。
涉及学科:生物学,地理学,环境学,文学等。
拟开课程方向:自然环境(已经完成),人文环境,研究环境
(二)生活技能与健身、艺术学习领域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服务技能,提高服务的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习惯和一定的体育技能,认识健身对人生的作用。
3、培养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认识艺术对人生的作用,提高艺术素养。
涉及学科:音乐,美术,体育等。
拟开课程方向:健身技能,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技能(家政、电子、制作等),器乐、合唱,美育欣赏讲座,绘画技法等。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学习领域
课程目标:
1、学生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比,培养学生历史与现实对比的观念,学会比较,学会鉴别。
3、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并能用于分析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涉及学科: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信息学等。
拟开课程方向: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儒家思想与传统美德,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历史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冲突,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成功人士创业启示等。
三、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组织实施小组;
2、教研组长负责日常“校本课程组织实施小组”的工作;
3、“校本课程组织实施小组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工作;
4、校长室负责实施过程的协调工作;
5、学校组织校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工作;
6、教导处负责发放授课津贴。
7.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1)以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讲座、报告、讨论交流、程序教学
2)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发现、教学系统设计、操练
3)以培养品质为主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模拟、视听
4)以参与社会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社区活动、小组调查、学习法律
5)以满足个人需求和兴趣为主为主的教学方法:展示、独立研究、微型课程、论辩
8.校本课程运行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有效运行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①学校建立《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登记册》,《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登记册》用来记录学生校本课程学习情况,作为考核凭证。②学生每人一册《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登记册》,每修完一门课程,将《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登记册》交给任课教师记录学习情况。
四、我校校本课程的评价办法
我校制定 校本课程考试和评价制度。对校本课程的评价由“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与教导处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调查四个方面进行。课程内容评价以“教育性、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特色性、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为依据。教学过程的评价由“管理委员会”进行课堂调研,分析其设计是否精心,教法是否得当,目标达成率等因素。学习效果的评价根据学生所写的小论文、作品、制作、活动、测试、竞赛等成绩,另外,管理委员会应依据开发原则对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跟踪分析,考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学生发展的状况。学情调查由教科室采用问卷、座谈、个别了解等方式来进行,分析该课程是否被学生所认可,并与其它校本课程进行对比。
⑴对学生的评价。注重“三维”,即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发展性评价,除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外,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
⑵对教师的评价。重视教师角色的定位,看教师是否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以及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其次是教师的经验总结。学校将根据实际,把教师的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纳入教师工作业绩加以考核。
五、我校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的价值就体现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坚持开放与统一相结合,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分步实施。
校本课程的成功实施注重教学策略的设计,意味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更强调活动的目标性、计划性,意味着校本课程活动非盲目性,也意味着教师既是活动的决策者,也是研究的决策者。为此,我校把教学策略设计当作推进的主要任务,由此也形成以下一系列的教学策略:一是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发挥最大的学习效能。这一策略的操作是,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首先分析并把握学生的学习风格,提供相匹配的教学风格,其次是与学生讨论研究其风格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学习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研究设计出相应的学习策略。该策略要求教师把了解和研究学生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要认真去观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使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从而形成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当然,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并非是要减少学生的差异,校本课程不同其他的国家课程,它希望学生水平和不同方面的发展差异加大,因为这种发展差异原本是存在的,也是需要发展的,丰富多彩的社会正需要丰富多彩的个体个性的各不相同的发展。二是运用促进自我发展的教学策略,形成开放的个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目标是特别注重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是人格的核心,自我发展涵盖了人格和道德发展的主要内容,因此,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促进自我发展教学策略的操作中,教师教学的基本策略为:一是让学生从校本课程学习中的不同场合和角度认识自我。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以及表达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如组织多个小组式的讨论活动、采访和调研活动,同时让小组成员轮流主持,包括某些课程专题的设计也让学生轮流主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认识自我。二是让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的融洽进取氛围中,在同化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建构自我。引导师生的交流与沟通,建立融洽进取的班级氛围,在开展综合、研究性的课程活动中,加强自我认知和相互理解,促进师生间的交互作用。三是在丰富的校本课程学习活动中发展自我。校本课程的活动是丰富的,但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是需要师生共同的精心设计和构建的,因此,校本课程实施中突出了课程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认识与参与社会的情境中建构自我,发展自我。三是运用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在学习中构建完整的人格。学生是校本课程的实施的重要主体因素,没有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课程的研制开发与学习,校本课程不可能健康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运用对校本课程的健康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中心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满足学生在学习内容、实践、地点和形式上的自由选择,从而使学生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建构自己完整的人格。自主学习的策略包括“按需学习计划”和“非指导性教学”。按需学习计划要求学生要能在获得协助的情况下决定其课程的教学目标,计划其方案,并自我负起责任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去进行学习,以达成目标。非指导性教学设计有情感释放、顿悟和统合三个要素组成,且三个要素共同构成非指导性教学的连续过程。
(一) 组织形式:上好校本教材;组织校本活动;结合学科整合,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小组活动(小组活动也可以打破班级的界限)、个人活动或班级活动。
(二) 评价方案:
⑴、对学生的评价。注重“三维”,即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发展性评价,除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外,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可以采取考试,考查,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班主任将学生的成绩记入学生的档案。
⑵、对教师的评价。重视教师角色的定位,看教师是否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以及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其次是教师的经验总结。学校将根据实际,把教师的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纳入教师工作业绩加以考核。对于校本课程的编者与授课者都要进行测评,以不断完善本课程的实施。
数独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篇三
校园文化作为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繁荣则学风积极活泼,富有创造力;文化平庸学风低靡平淡,不思进取。受到乡村小学硬件、经费等条件的制约,校园文化建设往往得不到突破,依托现有资源,重现校园文化活力是每名农村小学教师必需思考的课题。我校是一所半山小学,其教育资金和硬件设施都相对落后,为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我校从08年开始尝试以手抄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主要载体,经过全校师生几年的共同努力,手抄报已经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活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持之以恒的办手抄报,不仅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还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进而树立学生了学习的自信心,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精而有序,手抄小报精心设计。
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现在就以我校的手抄报为例,分享一下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点滴经验。
首先,在小报形式上,用四开纸张规格,中间对折,每份都有报名,如春苗、世纪风、蓓蕾、热土、晨光等;每期都设几个栏目,大致分为时事新闻、思想品德、趣味学习、优秀范文四版,有标题,有刊头刊尾;每期都有学生设计的精美图案、规范的版式,并配有合理的插图、题花、尾花之类的装饰。组织形式上,基本上一周一期,由班主任轮流负责定稿、设计、排版,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负责抄写和装饰,稿件来源主要是学生投稿,采稿数作为班级、个人学期奖励的重要依据,采稿多的学生还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办报时老师还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如讲怎样写稿、组稿、审稿、版面设计、抄写应注意的问题及出版后鉴赏方法。
其次,手抄报的内容丰富多样,其读者群体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为主。根据学生接受能力以及所掌握的知识,我校的手抄报主要设置成四个版块。
1、时事新闻版块。我们以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为主要目的,涉猎了国际国内新闻、教育、军事、体育等方面,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大事要事,今年四月份发生的日本购买钓鱼岛事件以及后续的国内游行示威活动,我们曾在手抄报上以专题的形式刊出,引发了学生爱国方式的大讨论,许多学生写了文章,抒发了理性爱国的情怀。
2、思想品德版块。这个版块以宣传身边好人好事、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常识教育为主要内容,注重以典型引领学生,以典型激励学生,我们将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分期刊出,让学生自己和英模人物做对比,写读后感并择优刊登,在学生中引起了积极反响,有一位学生就写道:“看了让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的医学泰斗吴孟超的事迹,想到因为肝癌去世的奶奶,我发誓要做一位像吴爷爷那样的医生,做一位受人尊敬的人”。
3、趣味学习版块。既可以是课堂中的内容,也可以涉及课外的内容;既可以是语文知识,也可以是数学、英语、科学、品德等其它学科的内容;既可以是知识积累为主,也可以涉及预习新内容。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教师都是配合学校活动或者教学内容及进度来拟定板报的主题及内容,需要有明确的标题,确定重点内容。例如,本学期,根据我们五年级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最后一个单元为“追寻李白”的文学单元,整个单元都是关于李白的介绍及名诗名句,于是我们组织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办了一版主题为“追寻李白”的手抄报。在这个版块中,介绍了关于李白的生平简介,该内容让学生对于李白有了一个概括性的全面认识;其次,还刊登了关于李白的众多诗篇,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也并非对名诗名句的罗列介绍,而是通过课程的学习把李白的诗进行了分类,如:“天真烂漫的李白”、“寄情山水的李白”、“思念故土的李白”、“豪情壮志的李白”等,这样在内容上属于同一类的诗句可以通过同一板块来介绍,如此下来,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既是对整个关于李白文学单元复习的过程,也是对本单元知识梳理、整理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关于语文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这些都是提升校园文化氛围的基础。
4、优秀范文版块主要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选取的范文以本校学生为主,在投稿质量不高的情况下也会选取其他学校的佳作,老师在审稿的时候如果发现有好的作文也可帮助学生到其他刊物上投稿,我校六年级一班学生黄洁羽的一篇作文《难忘的一件事》转投到《语文天地》上发表,就是得益于手抄报的功劳。
二、锐意进取,手抄小报展风采。
虽然只是一份小小的手抄报,但是学生通过办报读报可谓收获颇丰,很有意义!
1、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要独立完成“手抄报”任务,当然是一件难事,想要完成这项任务,仅凭自己已有的知识是不可能的。 知识,要丰富,就要积累,要收集资料,要阅读书籍。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显然,广泛阅读与在校学习同等重要,通过图书馆、上网等不同途径查找大量资料,翻阅诸多文献,从而扩大阅读范围,以达到多识、博学,增加见识之目的,从中获取更多知识,为“手抄报”内容提供保障。
学生在查阅及收集资料的同时,不但对一些亘古未见的知识感到陌生、新鲜、好奇、有趣,而且还深感自己拥有知识的局限性,在汇聚、积累各种知识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全新的感染以及对自己的认知结构更深刻的了解,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知识,又能促进学生的求知欲的产生,进而对学生阅读更有主动性、积极性。
2、挖掘潜力,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整个办报过程中,从查找资料到成为一张成形的报纸是一个立体的复杂工程,需要在每一个环节上下苦功,大到版面设计、小到每一个字的书写,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全方面的体验。让学生自主办手抄报可弥补学生知识的许多不足,把来源方方面面的知识加以整理、规范,使之成为“报”的精品,这个过程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其健康成长。如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的时事,从而了解了近期内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把一些精彩的语言片段编在小报上,为人家习作借鉴;选辑一些名言名句以加深对社会的理解,提高是非分辨、分析问题的能力;添几则成语故事,古诗赏析等可避免语文学习方面的“营养不足”现象等等。学生不得不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构思渗透在整个编辑过程中,哪里要插图,哪里要加注,要有一个通盘的考虑、策划、设计。既要使自己的版面清晰,又要使知识结构合理,布局妥贴,这样小作者竟成了知识丰富的策划家,办报能手,抄出来的报纸便是一个人见人爱,喜闻乐见的作品。
3.积极创造,展示作品,树立学生自信心
每一期“手抄报”完成后,我们都会把所有作品都进行展示,小作者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老师同学们所喜欢,所肯定,内心充满了成功的喜悦。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一情感驱使他们不断地去体验、去学习、去创造,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在办报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参与“手抄报”活动的学生,原来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困难,是老师心目中的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原来抱着无所事事,模仿别人玩玩的态度做手抄报,结果是他们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对学习失去兴趣,不再对人生失去希望,而是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各科的学习中去,全面提高学习成绩,虽然不是由平庸立即变成优秀,但其中的进步是不可否定的。
三、思而有进,手抄小报越办越好
认真反思几年来办理手抄报的历程,我们认为手抄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繁荣了我校的校园文化,但手抄报毕竟不是真正的报纸,甚至可以说是受学校条件限制的一种无奈之举,避免不了也会有一些弊端,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占用了学生的时间。以一期手抄报为例,大概有七千字左右,周三开始定稿,学生大约要抄写五个小时才能满足需要的份数,需要占用三天左右的业余时间,老师审定又需要一天,也就是说我们轮值的教师学生一周都要围绕这个小报忙碌,因此,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宁愿选择电脑打印。
二是手抄报更新周期长,降低了学生阅读兴趣。最受影响的是时事新闻版块,当今通信手段很发达,学生接受信息的手段很多,看到这个版块难免缺乏新鲜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打算将时事新闻版块变更为一周要闻,以增强手抄报的吸引力。
胡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拼图,起到教育及启蒙的重要作用。在乡村小学主办手抄报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内心是十分愉悦的,所产生的情绪可以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同时,优秀手抄报张贴到板报墙上,其中的知识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本身具有的美感又可以陶冶情操。由此可见,手抄报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