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在写总结时,应注重突出重点、提炼核心,避免水泛滥船载重的情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
红手指读书笔记1500篇一
故事如果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作者就不是东野圭吾,故事的结尾也是故事的高潮。其实警察早就知道真相,红手指是母亲给警察的暗示,也是给儿子的的暗示!就像加贺警官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哪个母亲会把自己的儿子送入罗网。即使在全然知道儿子要将自己作为替罪羊,母亲抱着希望,各种提示,相册,还有儿子小学毕业前送给自己的小木片……还好中年的前原在最后承认了自己撒谎,溃不成军。
猜到了“痴呆”的母亲会被作为替罪羊,却没猜到连“痴呆”也是母亲为了生存而假装的,自己的妻子对母亲态度冷淡,儿子受他影响,也开始疏远母亲,自己尚且如此,更何况自己的儿子!母亲绝望了,最后选择的道路就是创造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不让其他成员进来!本以为母亲会默默地替儿子的儿子顶罪,然而并没有,也没有直接拆穿儿子,她在赌,赌她的儿子还是爱他的,用亲情作为筹码!
亲情缺失导致悲剧的发生!亲情,儿子对母亲的爱,儿子对自己儿子的爱!前者在两位之间,选择了后者,说他真的爱儿子吗?我觉得不是,在儿子真正需要他关心时,他选择的是逃避!更别提他爱自己的母亲,连陌生人都感受到母亲的痴呆是装的,而和母亲朝夕相处的自己却毫无察觉。正是因为前原和妻子八重子没有处理好家庭关系,导致一系列悲剧的产生,也是导致自己儿子最终成为杀人犯,却到最后仍旧认识不到自己错误这样悲剧的发生。
父母永远无私地爱着自己的孩子,而孩子本身对父母的爱却似乎永远无法超越父母给自己的爱。亲情在很多时候似乎并不对等,我们用自己以为的方式爱着他们——父母或孩子,以为这是爱,却从来没有想过这到底是不是他们所需要的,或者说给予爱的途径是否正确。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亲情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值得我们探索的。
亲情?——亲情!东野圭吾的不仅是在讲故事,更多的是在拯救一颗颗迷失方向的心。愿我们不曾丢失那颗有关亲情的心。
红手指读书笔记1500篇二
第一次看完觉得很走心的作品,有点难过。
这本书是了解加贺先生的最好的书,这位东叔偏爱的侦探,有血有肉的侦探......
在读《红手指》的前三分之一的时候生气到读不下去,一度和老卢快吵起来,因为心情很糟糕。
关于原生家庭的事情我一直很关注,下一本书也有兴趣读一下,好像刚巧最近的《都挺好》是在讲这方面的事情。之前看《欢乐颂》中讲樊胜美的家庭提到了这个概念就一直感兴趣。并不是我的原生家庭给我带来了什么不好的影响,我只是很想了解一个家庭对于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无论是好的坏的,我们又该怎么去对待,我们在面对自己的人生的时候所做的努力与原生家庭相比哪个又占比更大一些。
这本书的人物全部让我生气,怎么会有这样的人,这样每时每刻像是生活在地狱里面互相折磨的人。
看完心情沉重。
插一句题外话,看完三体之后觉得其他所有都是短篇,看起来简直光速。
红手指读书笔记1500篇三
今天中午打开的一本书,用了短短三四个小时看到了结尾。残忍而温情。
是因为书名《红手指》才选择在假日里读这本书,感觉应该不那么沉重,但事实上压的人喘不过气。红手指前后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前原父亲患老年痴呆症玩化妆品涂红的手指,一次是母亲政惠在被儿子拉出去顶罪时,用口红涂红的手指。母亲涂红的手指一层是要拯救自己的儿子,一层是为了感受自己丈夫在患老年痴呆症的过程中的心理。都是爱,一层温暖一层残酷。
很多事物不止是表面看到的那样,更多的是表面背后的东西。加贺的父亲在医院住了那么久,加贺却从不进病房,直到他父亲咽气离世。在松宫眼里是残忍,而对于加贺来讲,是他父亲为了体味他母亲离世前的感受,是一种补偿性质的爱,而加贺能够为父亲的这样一种爱守承诺,这也是温情。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如果不是因为前原的懦弱无能,优柔寡断,八重子的溺爱,自私,也不会培养出那样一个冷漠,心理畸形的儿子。
政惠和八重子都想保护儿子,一个是理智而坚定的保护,一个是无知而溺爱的保护。
如果说直巳的性格特征是父母造成的,那么前原的性格不能不说没有受到父母的影响,也是因为他们对他太过宽容。
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话:“一个孩子的诞生,父母是最初的引路人,而不合格的父母,是伤害孩子最大的凶手。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说过:“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可事实上,做父母的确不需要执照,前原与妻子八重子的结合也不过是不负责任的时间到了就结婚的结合,自然没有承担起婚姻的责任感,更不要说为人父母。
八重子对儿子的教育不但不需要婆婆的帮助,也不需要丈夫的帮助,而她的性格中隐藏了许多不利因素,导致最后的悲剧,这是残忍。
好在最后前原幡然醒悟,这是温情。
红手指读书笔记1500篇四
不是很出名的加入书架已久的《白夜行》,也不是《解忧杂货铺》,却引起了我对他小说的兴趣。
小说围绕两个家庭,一个中心事件,纸质版书籍两百多页,情节一环扣一款,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知道书名红手指的含义。
必须记住的是,越是老年人,或者说正因为是老年人,内心常常会有不可平复的伤痕。治疗的方法有许多,周围的人不能理解。所以我觉得,重要的不是理解,而是尊重。
刑警加贺恭一郎,运用人性进行推理,细致入微,能察觉旁人所不能察觉,是是是书中塑造的英雄。
他的成长自然与其家庭是分不开的。
在家庭方面,虽然表面上不去看望重病的父亲,但是却通过邮件陪父亲下棋。旁人只会对这种冷漠的行为猜测其中的原因,背后却是对老人的尊重。
而另一个家庭确是冷漠的罪犯产生的真正冷漠的空间。没有主见的丈夫,见识短浅、对儿子溺爱护短的妻子,造就了一个懦弱、冷酷的儿子。这也与当今风口浪尖的少年犯问题极其相似,都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重大影响。
而母亲的红手指即是对儿子人性的呼唤。刑警早已看出端倪,配合母亲,对意欲栽赃的儿子一个又一个提示,只为让儿子自己说出真相。
还是纸质书好看,但不方便携带……。
红手指读书笔记1500篇五
《红手指》主要讲述了前原昭夫与妻子八重子为掩盖儿子前原直巳的罪行,弃尸、并把罪行推到昭夫母亲,前原政惠身上的,但最后,因为受不了良心的谴责,前原昭夫选择了吐露真相。
其实东野圭吾在写这本书时,写出了社会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婆媳矛盾、亲情的包容、逃避的懦弱。当我看到这本书,看到前原昭夫选择让儿子自首时,我有一种释然,但随即,看到八重子万般阻拦,我又一阵难过,可是,设问天下父母,哪个不是希望儿女犯得错能由自己担着,但,也就因此,让前原直巳成了一个胆小,懦弱,遇事就推卸责任,逃避的人,在杀了女孩之后,他反倒像个没事人一样,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让父母在为他背负责任,而八重子之所以选择掩盖儿子的罪行,是因为她太溺爱儿子了,但也是因为前原昭夫不顾家,从来没有为教育儿子出过一份力,导致直巳在被欺负时,感受不到父爱,心里孤寂,没有朋友。
这个家,缺少一样东西:责任感。如果有责任感,前原直巳就不会在杀害了小女孩后,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如果有责任感,前原昭夫就不会在儿子被别人欺负后,不管不顾了;如果有责任感,前原昭夫就不会在事发后,把责任推到装痴呆的老母前原政惠身上了。只可惜,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如果。
不过也幸好,前原政惠为了不让儿子犯错,用口红涂红了指甲,给警官加贺提供了线索,加贺也希望前原昭夫能在他家说出真相,最后因受不了内心的谴责,昭夫说出了真相,坦白了一切,供出了儿子。
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多,对此,我只希望这样的家庭能少几个,而儿女们,也能对老人多几分关照,多陪陪他们。
红手指读书笔记1500篇六
在上高一的女儿的催促下,我读了东野圭吾的小说《红手指》,读完感触很深。
回顾小说的情节,无不让人深思。初中生直巳掐死了7岁的小姑娘,因为猥亵未遂而遭到小姑娘的反抗,毫无人性的直巳手段之残忍使人瞠目结舌。小姑娘的凋谢让人无不悲痛,花样的年龄,还有美好的憧憬全部化为泡沫,受害者的父母可怜至极。直巳行凶后,并未有丝毫悔意,张狂、放肆、任性,沉迷于自己的世界里,不出自己的房子,玩网络游戏。
直巳为什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当警察最后询问时,直巳说了,“都是我父母”。
怎么说呢?直巳的父亲昭夫和母亲八重子关系一直不好。
八重子虐待婆婆,辱骂婆婆,和婆婆住在一起目的只是得到婆婆的房产,从没有让婆婆在饭桌上吃过饭。
昭夫对自己妻子不待见老人毫无反应,他逃避家庭中的婆媳矛盾,不正面解决;昭夫对妻子溺爱儿子、任由儿子我行我素,也采取漠视的态度。
昭夫疏忽对妻子的关心,疏忽对青春期儿子的教育,疏忽对家中已“痴呆”的老母的照顾,顾疏忽对家里复杂关系的处理;自己逃避现实,曾经还背叛妻子在外面拈花惹草。
父母关系不和,母亲虐待奶奶,父亲疏于管理自己,母亲又过于溺爱自己,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直巳,飞扬跋扈、狂躁暴虐、任性自私,没有责任心,没有人性,成为杀人犯,也不足为奇。
当知道儿子杀人后,昭夫立即想到的是报警。虽为父亲,对于一个男人,对自己的叛逆的孩子没有任何办法。他想到只有警察才会制服于叛逆的直巳,他也知道这样会毁了直巳的一生,就是转换到其他地方居住,也不会逃脱周围鄙视的目光,自己也要陪孩子一起坐牢,孩子是未成年人,家长担有监护人的职责。但是没有其他办法。溺爱孩子的八重子,以死相逼丈夫,不能让孩子自首。八重子没有去想这件事孩子应付主要责任,家长也有教育失职的重大责任;而是一味的袒护自己的孩子,担心直巳收到打击和惊吓。逼迫昭夫,其实昭夫自己也是这样想的,抛尸在公园厕所,夫妻俩诡计想尽如何对付警察的询问。
可警察不傻,很快就找到昭夫家。当警察找上门来,眼看自己的罪行将要败露,昭夫竟然告诉警察是自己的痴呆母亲失手掐死的小女孩。昭夫母亲政慧被警察带走,昭夫内心非常煎熬,儿子的罪孽却让自己无辜的老母亲来承担,看见母亲的拐杖上还挂在自己小时候亲手为她做的名签,想起种种往事,他崩溃了,忍不住大喊“我母亲是无辜的”!其实警察很早就知道了真凶并不是政慧,就想看昭夫什么时候会醒悟。
警察为什么会知道真相呢?因为政慧的老年痴呆是装的,她知道八重子厌恶她,只有装痴呆才能为自己营造一个安全的空间,没想到亲身儿子竟利用自己的“傻”,把孙子的罪行强加到自己头上,于是偷偷给警察传递了巧妙的暗号。
小说直视现实问题:赡养老人,教育子女。赡养老人就是对孩子的正确教育,不赡养老人就是对孩子的反面教育。
红手指读书笔记1500篇七
(原谅我可能有些扯远了,但是真的感受)。
1.婚姻和家庭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对于另一半的选择直接影响未来生活的样子,孩子性格的样子。
2.恋爱是必修课,没有长期的理解与信任就结婚在一起,生活总是会添堵。所以,早一点把我好自己喜欢的人是真理。
3.对孩子合理的教育是一个父亲义不容辞的责任。小说中的直巳就是从小溺爱下长大,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没有丝毫对于别人的关心和体贴。恕我直言,直巳这样的同龄人我也曾见过,最大的特征就是对父母凶,对外人怂。教育缺爱失败的典型。
4.日本象棋看来还是很有趣的。(我先把中国象棋下好吧)。
作者:阁少烁翔。
红手指读书笔记1500篇八
很喜欢东野的书随着案件的推进也给人带来深思,无论是对社会现状还是某种价值观,都能在读一本书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见解和感悟,这便是东野圭吾的令我着迷的原因之一。作家的职责不是写出优美的句子,而是传递着思想、爱与力量。
父母对自己父母的态度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就算是无意间对父母露出的不耐烦也会让孩子觉得,唔原来老人就是这么令人讨厌的,从而失去对长辈爱与尊重和感恩之心。在乱如麻的生活重压下,我们对痴呆或时而行为举止奇怪的老人都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对于年迈不能自理的父母我们还怀着敬意和尊重吗?东野在本书中尖锐的指出了这点,不禁引人深思在对待老人的问题上我们该如何去做,怎样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方式,就像加贺虽然和父亲之间的关系看似冰冷却也用着那样的方式进行温暖的陪伴。“他很满意”这便是加贺和父亲之间找到了属于他们相处方式最好的诠释,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记得尊重父母。
不得不吐槽一下前原一家简直奇葩之极,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不少像八重子这样溺爱孩子的母亲和只知道工作想要逃避责任对家庭琐事不管不顾的父亲。就像告白里的小男孩,这样人格缺失不健全的孩子又有多少呢?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轨迹中,父母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将是一个永久的话题。
红手指读书笔记1500篇九
这本书是东野先生的上乘作品了,他穿插在故事节中对亲情的反思让我深受触动。即使我觉得情节上还是有某些漏洞,但是漏洞不敌感动,这还在是一本好书。
前原昭夫这个家庭,表面看上去很普通,但是里面布满了矛盾、自私和冷漠,是1个让人心里感受压抑的家。
丈夫昭夫是1个普通上班族,他缺乏一家之主应有的魄力和责任感,碰到异常没有想到圆滑而又让各方好过的解决方法,在婆媳关系呈现矛盾的时间,他没有运用的调停,在妻子的任性和蛮横中,任由妈妈七年看不到孙子一眼;在父亲患老年痴呆的时间,他没有拿出1个男人应有的担当,屈于妻子的淫威底下,把照料的责任推给妈妈,自我撒手不管,即使是妹妹春美也比他付出更多的关心,是1个失职的丈夫和儿子。
当父亲过世之后,他不情不愿地搬去和妈妈同住,但是囿于婆媳关系的僵硬居然提示和妈妈分开吃饭,我真的无法想象1个年轻时尽心尽力照看儿女的老人在暮年被冷落和孤立的情景!这是何等凄凉,简直让人脊背发寒!养儿子的事他也不曾管过,儿子直巳在学校被欺负孤立,在家被妈妈溺爱成性,沉迷玩撒尤甚萌生幼女癖,他都并了解,是1个失职的父亲。
家务从来没碰过,尤甚连一条黑色领带都找不到。
昭夫逃避长子的责任,逃避良心的谴责,慢慢的对家里的事不闻不问,让家庭四分五裂,温情不存。
妻子八重子性格刚硬,自私自利,眼界狭隘,对公婆冷漠无情,对丈夫抱怨不停,把家庭气氛搞得乌烟瘴气。对儿子千依百顺,包庇溺爱,当丈夫题出报警、和儿子谈话的时间,她总是一味偏袒儿子,凡事以儿子为中心,说什么“就算他是杀人犯,我也要爱护他到底”“他已经在反思,他也受了打击”,也是因为有那样的妈妈才呈现娇纵出那样的儿子!
儿子直巳是1个处于青春期的堕落少年,他的幼稚、偏激、自私、冷酷、变态已经到了1个令人发指的地步。
假如说在小学时代被欺负孤立是可怜的,没有得到父亲的关心是家长的错,但是单凭这些绝对不能构成他沉迷虚拟玩撒世界、冷漠自私、残杀幼女的缘故。
那样的人我只能说:恶心、死小孩。
他是1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就算错在自我,也会把责任千方百计地推诿到他人身上,然后暴跳如雷。
在杀人之后,他只管把尸体放在院子里,上楼逃到玩撒的世界中,把剩下的一切交给妈妈善后,尤甚没有表现出半点愧疚,耍脾气,砸东西,破口大骂,当妈妈为了处置尸体食欲全无的时间,他居然能够事不关己吃完整部晚餐,由始至终躲在房间里让妈妈帮自我搞定一切,我有缘故怀疑这个少年的精神已经呈现了重大异常。
他在妈妈面前装大王,实际上是1个胆小鬼,面对警察的盘问哭哭啼啼地交代事实,当被问及杀人原因的时间却只说“都怪我妈妈”,不知责任为何物。
假如摊上那样的小孩,做妈妈的非常为难,非常痛楚,让他自生自灭也不是,帮他担起一切到最后还可能得到奚落和冷眼。
那样的人固然让人咬牙切齿,但是他会变成那样的人,妈妈难辞其咎。
直巳本人也一味把错误推给妈妈,但是“未成年”三个字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他犯罪的挡箭牌,他个人甘于堕落,对生命不尊重,逃避现实,逃避责任也是不争的事实,本人也应该负上好大的责任。
我完整想不到面对那样1个小孩,要怎么教育和引导才能让他融入到正常的社会当中。
妹妹春美我只能说她很辛劳,明明已经家里有哥哥,但是还在要为娘家奔波操劳成这个样子,她对妈妈的爱和照看突出在昭夫之上。假如事产生在现实日常中,我想她的夫家对此会颇有微词,但是因为故事的主角不是她,因此东野先生没有展开来写。
这本书的要点是:我们“把妈妈都当成什么了”,我们是如何对待生养自我的妈妈,有没有试着去了解他们的辛酸?有没有想要分担他们痛楚?有没有尽到做儿女的责任?这些异常看起来很轻,但是假如做不到就有可能产生前原家那样的惨剧。
政惠奶奶兜了1个圈子向警察说明了真相,让儿子悬崖勒马,可令理解,但是这本书唯一让我觉得有异常的地方是,政惠奶奶既然没有痴呆,又一直在家,那么为什么在孙子杀人的时间她没有阻止呢?作者缺乏必要的交代。另外1个没说了解的地方是直巳,在审问的时间他最后说“……都怪我妈妈”,其中是否有什么玄机?又是什么置成他那样扭曲的性格?只能有读者自行想象。直巳的作案动机一直都停留在昭夫和八重子的猜测下,他本人并没有真正承认过,整个查案的过程中直巳都被藏了起来,很少写到,我本来认为这里有什么出人意料的诡计,论断东野什么都没说。实际假如把这两点交代了解会更出色的,但是瑕不掩瑜,《红手指》仍不失为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