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读者对作品价值、内涵和艺术魅力的感悟与反思,是思想感情的倾诉与展示。写读后感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汲取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思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样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小说白鹿原读后感600字篇一
寒假里读了《白鹿原》一书,颇有感触,下面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
早在几年前有朋友推荐我读一读《白鹿原》,可当时迫于升学压力,没能实现。不过大衣的寒假这个机会我可没错过,利用这段时间读了此书,感触颇深。
先谈谈本书作者。作家,可谓一位地地道道的乡土作家,《白鹿原》可比《暴风骤雨》《红旗谱》,同时写农村农民运动,也写阶级和阶级斗争,但作家给人以不落俗套,耳目一新的震撼。
书中有一些被人们不耻的有关“性”的描写。我本人认为,这并不能说明作者低俗,而恰恰体现了作者对待生活的诚实态度,对于自己思想毫不避讳的头名。文学与下流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某些人以这种态度审视文学,那么它才是最低俗的。
最令我深思的要算主人公白嘉轩。白嘉轩在作品中始终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形象。“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当我一次次品味这句话时,总能得到一次深似一次的启示。或许命运只是一个个偶然的机缘,但纵然完全相同的际遇,在不同的人,总能幻化出相异的结局。
像白嘉轩和鹿子霖,同样出身,同样的年龄,同样历经风云变换,去似两条平行直线,相视相望,似乎近在咫尺,去永远进不了同一个世界。
白嘉轩面对黑娃带回的媳妇小娥冷若冰霜;面对女儿跳跃的青春眉头紧皱。他是一块磁铁,浸透千年的红锈;它是一块石头,承袭千年的风霜。
但世界总是在变化,国共合作,农协当权,田福贤复辟,白狼出没,白鹿原上纷纷扰扰的变故让白嘉轩达而复贫,贫而复贵,但内心没有丝毫伤痛。
农协把祠堂砸碎砸烂了,他泰然处之。风浪稍平之后,又召集起能工巧匠,修复乡约碑文,石碑参差不齐,碑文残缺不全,白嘉轩召集全族人做祭奠,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家族在它眼中,永恒而永恒。
白嘉轩也许是封建制度的卫道者,但它同样是个“改革专家”,制相约,身体力行,惩乱治恶,是谓天地气运。
他跪地求人,解乡邻之困,救尴尬之众。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他又都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只要是在“道”允许的范围之内,他愿意付出自己的仁、义、情、爱,成就别人的幸福。对鹿三,对失地寡妇,对村民,白嘉轩是一个巍巍长者,是一个谦谦君子。然而,他只是“封建”这块贫瘠土地上的一个行将没落的殉道者。他同样是个智者,对别人有意无意的拉拢,一再拒绝;乱世中既不联此,亦不附彼;他不当官,不入匪,只乡情清静静的做他的族长。在思想深处,他讨厌杂乱尘世,渴望简单、安宁、古朴的日子。
这样,白嘉轩便有了一种飘然出尘的味道。然而,他终究还是个农民,他身上不可避免地融入某些世俗的特征。也就有人持另一种态度,认为白嘉轩是一个伪君子,伪善使他的仁、义都成了假仁假义。这些可以从与鹿子霖调换土地,暗中较劲儿看出。但我们要想一想,这世上有哪会有向佛一样的真人。其实,他还是个农民,保守、枯涩、厚重。像原上的大多数一样。
白嘉轩以他独特的性格走完了他的一生。
小说白鹿原读后感600字篇二
《白鹿原》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一部举足轻重的大部头。历史也终将证明陈忠实老先生的优秀与伟大。此书可以说将和我国的《红楼梦》一样被后人永远提起。这部本也是被陈老先自己称为,死后可以用来做头忱,一起进棺材的书。有人说它是中国的《百年孤独》,我认为并不为过。作者通过黄士高原上一个普通农村的全景描写,展现给世人一个从清末到新中国这段历史时期的全景中国。
构思宏伟,文笔老辣,地方风情浓郁,人物形象鲜明,民族文化饱满,历史事件真实,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语言特色别具一格。读时让人欲罢不能,读后让人时儿欣喜若狂,时儿低头沉思。智者读出朱先生的坚持与孤独,白嘉轩的传统与正直。平庸者也可读出鹿子霖的奸滑与旧社会的罪恶。我等普罗大众也可看见田小娥的风骚,黑娃的少年热血,兆海的义气风发,兆鹏的为崇高信仰献青春,和白灵从一个普通美丽女子,到为革命献身的豪情。故事一唱三叹,让人流泪心疼,也让人不忘那一段中国历史。总之《白鹿原》不光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知,更是子孙后代的精神食粮。
小说白鹿原读后感600字篇三
中学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作文,特别是读后感一类的文章。本来就不喜欢读书,还非要憋着写出几千字的读后感。往往是码出几个字就要从头把字数一遍,最得意的不是写出佳句,而是又想出一个可以拼凑更多字数的废话。
后来才发现,有些书的读后感,并不需要老师强迫,而是发自内心的想写出来的东西。白鹿原就是这样一本书。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是在书籍网站分类推荐上,看了些简评觉得还有点热度。同学说他看过该书,很好看。再问具体内容,大概是讲述一个称作白鹿原的地方,住着白家和鹿家两户大户人家。白家儿子接连死了6房媳妇。故事确实是以白嘉轩接连死了老婆的故事开头的,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牢牢的抓住了我的注意。随着这个荒诞的故事展开的却是一幅关中平原农村鲜活的画卷。画卷中可以看到一个个朴实勤劳的农民,他们充满对祖宗和土地的崇敬,恪守祖先流传下来的种种封建礼教。他们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在这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繁衍,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勤劳的人可以收获更多的粮食,并且用节约积攒下来钱去购置更多的土地。而那些不守道德,偷懒耍滑,吃喝嫖赌的行为,则会受到全族人严厉的惩罚。你可以嘲笑他们的种种看似愚昧无知的规矩、行为,但是无权蔑视他们坚守的这份信仰。
随着故事情节的波动有些纷乱,白鹿原上的生活百态随着白鹿两家的主线而展开,在中国大地上描写的这一小块儿地方折射着整个社会时代的变迁。岁月的风霜雨雪,风和日丽一遍又一遍,一茬又一茬地涉足这片古老的平原,精灵的白鹿跃动着人们记忆中久违的传说,不管经历多少坎坷风雨,生活的轮子依然不分昼夜地滚动前进,这是岁月蕴含的冷酷而坚实的.力量。《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轩、鹿子霖两大家族的较量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与深入。为了生活而争,为了脸面而争。当然书中并无直接而露骨地描写两大家族的斗争,而是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最终以鹿家惨败结局。性格决定命运或许是条真理。白嘉轩是中国传统男人的写照,他墨守陈规、自力更生、谨小慎微地生活。因此,他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始终以一个威严族长的身份立信于白鹿村,恪守明哲保身的理念。鹿子霖的性格与白嘉轩不大一样,他追求功利,争强好胜,作风不谨,却又有胆小怕事的一面。他一生虽然也经历了起伏的官场,但终究也没创造些什么辉煌,最后也以悲惨收场。我觉得性格变化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白孝文,一个是黑娃。白孝文经历了一场饥荒的打击之后,由软弱变得坚强起来,这也多亏他鹿三叔的话语刺激的作用。他从原来的唯命是从,规规矩矩,优柔寡断的性格中走出来,变得桀骜不驯,急功近利了。而黑娃的性格可谓一波三折,先是小时的胆小羞怯,后又勇猛剽悍,最后又归于知书达礼,学为好人。其实性格与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的,环境塑造了某人某种性格,而某人凭着某种性格来重新塑造环境。《白鹿原》作为矛盾文学奖的作品,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平原,一个族群的生活画面,读进去,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随人物之悲而悲,随人物之喜而喜。
然而20世纪的中国,要坚守这份信仰是不可能的事情。一个接一个的革命让这些农民们无所适从。他们听不懂那些稀奇古怪的标语,却逃不掉无情战火和猛于虎的苛捐杂税。每个革命家都说要解救劳苦大众,而每个革命家都在破坏着劳苦大众平淡的生活。在革命的热潮中,你可以看到父子反目,妻离子散,兄弟相残。曾经无比神圣的族约和祠堂在革命者的钢枪下就像一个破旧的茅厕一样被摧毁。没有人再需要那些男尊女卑,三从四德,革命者需要的就是打到一切,而不管这打倒的是精华还是糟粕。于是,圣人朱先生无奈的离去了,他读了一辈子书,他以深厚的学问和德行影响了无数人,他被神化到能算出自己死亡甚至死亡之后的遭遇。但是他仍然算不出这篇土地的希望在何处。没有人能够算出来。
小的时候,我常常从电视上看到贫农们在赶走土豪劣绅,获得解放之后的欢天喜地和幸福生活,对此我深信不疑。今天,当我亲眼看见京城地铁上的行乞者,看到寒冷的冬天,清晨5点在工地旁边喝着清汤,啃着馒头,准备开工的农民工。我彻底的茫然了。
白嘉轩一辈子不想当官发财,不想飞黄腾达。他只想好好的把地种好,把娃教好,挺直腰板做人。他惟一做过的亏心事就是瞒着白鹿的事情,从鹿家换来了那埋葬祖先的坡地。他以为白鹿能保佑他们白家。但是没有。白鹿注定只能是农民的一个梦。
小说白鹿原读后感600字篇四
最近,有一部电影火遍了大江南北,那就是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昨天,看完了原着,感觉文字更加能够触动人心。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情节其实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人物的内心世界,应该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物。下面,来谈谈我对书中四个重要人物的感觉。
林静,“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个有点女孩子气的名字,就来自于这句话,22岁美国留学,回国后成为检察院的检察长。林静的青春似乎是很多人想要的:学业有成、工作顺利。这些其实只是林静的标签,可他并不快乐,他的日子是充满纠结的,他最终不得不放弃,他的日子只是为了父母和事业,人如果仅仅活成这样,也是不尽人意的。其实,林静就是现代人的一个影子:一边失去一边寻找,含着泪微笑。
陈孝正,这名字听起来就是一个高材生,孝顺、正直,这根本就是新一代的社会标兵啊!没错,陈孝正就是这么一个人,他的人生就好比一座只能建造一次的大楼,不能容忍有一厘米的误差,他的青春是老一辈们所追求的:成绩好,工作好,什么都好,走出去多有脸!其实呢,陈孝正完全可以用一句歌词概括:“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没有勇气,只能回避,没有完美的青春。
郑微,全身都散发着能量,“我是谁?我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玉面小飞龙,有什么我得不到?”她会为一个男生日夜兼程,会为了一个承诺而几夜不眠。敢爱敢恨、直爽,她的青春没有什么遗憾,甚至有点阿q精神,还是一句歌词:“回忆过去,痛苦和相思忘不掉,为何你还在拨动我心跳”。
阮莞,她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女神,美丽、温婉、贤淑、端庄,要是那时候有选美,不得回回都是冠军?“我的愿望是——青春不朽”。呵,是不是有些好笑?人总是会老去的,青春,不是容颜,更不是年龄。阮莞在最灿烂的年华遇到绚丽,在最决绝的时候封存记忆。小说的最后一章是:“阮莞,只有你的青春不朽。”一生来过,一起走过,此生无悔。所以,我们还是以前的模样。
最后,依然是一句歌词:“当花瓣离开了花朵,暗香残留。”青春在每个人心里的某个角落,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会拥有那余温和芬芳。
小说白鹿原读后感600字篇五
大概是一年前的一个冬夜,我在电脑上第一次看完了原著小说。三岛由纪夫的绝笔系列,竟然是那样的平静和优美,然而其中却又隐含着无法消除的绝望。仿佛早春的最后一丝凛冽的寒气一般的东西,是注定要消失的吧。
男主人公清显是十八岁的美少年,维新志士之后,从小养在公卿家中,后来回到本家:和自家的武家气氛却格格不入,成为了一心期待衰亡之美的,有如扎入自己家族的幽雅的荆棘一般的存在:纤细优美,就如同和歌的男主角,还不知恋爱为何物,心中憧憬着年幼时见过的春日宫妃。
女主人公聪子是清显从小寄养的公卿家的女儿,年龄比清显大。两人始终处在暧昧的状态,后来由于一点小误会,聪子赌气接受了洞院宫的求婚,而在这时,清显才终于意识到了何谓恋爱:优雅地打破禁忌,和已经获得天皇赐婚的聪子继续交往。这种青春期逆反般的恋爱最后的结果是作为未来妃子的聪子怀孕,在去关西流产的过程中,精神崩溃出家。
最后的清显不顾一切地冒着严寒,去京都的寺院请求见聪子一面,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能够如愿。后来的清显染上了肺炎,回到东京后不治身亡,年仅十九岁。
这便是所谓的典型的日本式的恋爱。女方一往情深却不知该如何表达,只有不断的试探,从小小的回应中得到肯定并欢喜;男方则总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立场,总是怀疑女方把自己当孩子般的玩弄。只有最后当这段恋爱已经成为不可能时,两人才终于走到了一起。幼年时一起玩的双六,那时御赐糕点的颜色,习字时滴在纸张上的墨水,这些细小的回忆汇集在一起,才最终带来了那爆发式的,犹如春日的早晨狂奔的马车般的感情。
但是这种幸福却处处隐藏着某种不祥,仿佛清显的梦日记一般的征兆。那时从终南别墅回东京的聪子,一方面沉浸于这种禁断的游戏带来的快感之中,另一方面又令人恐怖地预言这一切的必然结束:然而又不是完全的结束,就像两人相见的那个场景,“永恒流转如瀑布”,清显在以后的日子中不断转生着,仍然想要追寻着什么;而聪子永远留在了那个抛弃了一切的场所:所以才会在60年后,当本多鼓起勇气去见聪子,并且想把他所见证的转生的故事告诉聪子时,被聪子以最残酷的方式拒绝:她从根本上否定了清显这个人的存在,连同那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什么都没有留下来。本多最后茫然地站在庭院中,意识到自己最后终于来到了什么也没有的场所:一切感情的东西都已死去,剩下的只有空虚和丑陋的机械性的观察者。
我无法猜想导演到底是要从什么角度,出于什么样的心思想要去把握这么大的一个东西。我总觉得三岛是活生生的存在于这部小说中的,那便是本多。他的客观,他的明晰,他的丑陋与衰老——三岛畏惧着这些。本多享受着作为偷-窥者的快感,自以为见证了超越一切现实法规的转世的奥秘,最后却发现那一切都只不过是遥远的梦幻般的东西。导演想呈现给我们的,或许也不过只是一个梦,那个有执著的恋爱的,有两人存在的美好的梦。
那就和大正时代一样,都是如同鹿鸣馆的华尔兹一般,一旦消失永远不会再有的东西。但是会有什么留下来,昭和时代那位深蓝色剑道少年百合一般的信仰,战时泰国月光姬散发束,三岛也心满意足的奔向了他人生的战场;而我们,合上了书本。
小说白鹿原读后感600字篇六
这本书是陈忠实的散文集,像《白鹿原》一样,这次是以散文的体裁来书写他的白鹿原,有反映白鹿原上的风土人情,也有对往事的回忆。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第四章,关于求学的那部分,因为我与他有相似的经历,故而比较能够感同身受。
本书三十三篇散文,无一不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在阅读的同时,一边领略着不一样的关中气息,一边在他文字的叙述下,于脑海中搭建着它的形象。
读他这本散文,使我想到:如果让我写生我养我的故乡,我能写些什么?定然是望洋兴叹,无法以文字去一一叙述。即使我对它是那么熟悉。
如果对于写作学习来说,我会倾向于学习他对景物的描写。好的景物描写,是能衬托人物的心理活动的。
小说白鹿原读后感600字篇七
有时候我常常在想,人活一世为的是什么?常常找不到确切的答案。
《白鹿原》里,很多人的行为让人无法理解,可又觉得让人无可奈何。鹿三逃过了白腿乌鸦兵,逃过了饥荒,逃过了瘟疫,最后却没有逃过田小娥在他脑海里所形成的折磨。鹿三的死,田小娥的错吗?她被当成发泄和泡枣的工具,所以勾引黑娃,那是她内心的一种反抗方式。好不容易可以和黑娃在一起了,黑娃因为参与“农协”逃走了,留下田小娥一人。
为了生存,她向鹿子霖屈服了。田小娥来到原上后,没有做什么真正伤天害理的事情,即使是和白孝文,那也是有情感在的,她只是那个时代和背景下的牺牲品。怪黑娃吗?若是黑娃在郭举人那老老实实地做活,成为第二个鹿三也不是不无可能。只是黑娃终究也是普通人,他有着普通人的经不住诱惑,也有普通人的情感。他把田小娥带回原上的时候,也是真心待她的。黑娃的一生也是颠沛流离。遇上了大拇指,成为了“土匪骨干”。
后来辗转回到了原上,做了几件正义的事情,算是洗心革面,重新读书,重新做人,终究还是没能有个好下场。是鹿三的错吗?他这一生在白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没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可是还是没能逃过心里的挣扎,一刀结果了自己的儿媳妇。这是他偷偷做的,也因为是偷偷做的,在鹿三心里,这见不得光。所以接下来的岁月,他饱受煎熬。对白嘉轩最深刻的印象,也就是黑娃评价的“腰板太直太硬了”。白嘉轩在他父亲去世前是一个样,在他父亲去世后转眼就长大了成熟了。他除了耍心机和鹿子霖“换地”这件事情上,一生坦荡。他是最清醒,最正直,最宽容,也是最善良的一个人了。
白嘉轩孝顺父母,父亲去世后对母亲顺从,也是和颜悦色;他善待妻子,在子女身上也注重品德的培养和教育。他对长工鹿三也是很亲厚。在白孝文和田小娥的事情暴露之后,若是白嘉轩加以引导,可能白孝文就不会堕落成这样。只是白嘉轩把品行端得过高,对自己儿子的过错难以容忍,这对白孝文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规规矩矩,正正经经的白孝文,很快走上了自暴自弃自甘堕落的道路。这么一个要强的人,这么一个腰杆子又硬又直的白嘉轩,就因为黑娃的一句话,被土匪打断了腰,再直不起身子。他佝偻着,像一条狗,可是他的精神和品德依然顶天立地。
鹿子霖是真小人,他大部分时间是酒桌上和靠下半生思考的动物。为了打击白嘉轩,他想出一条毒计,毁了白孝文,这是对白嘉轩最好的叫嚣和报复。白孝文在众目睽睽之下受了惩罚,可是在此之前他有诸多顾忌,并没有和田小娥有了实处,在被众人唾弃之后,他终于抛开了心中的阻碍,和田小娥真正地发生了关系。没有鹿子霖的下套,白孝文可能会成为第二个白嘉轩吧,一切都是命运使然。鹿兆鹏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可是他作为丈夫实在失职,让自己的妻子守活寡,即使不是自己挑选的,却也没有处理好这层关系。
他更谈不上孝顺,常常把自己的家人推到水深火热的境地。兴许很多读者会说这是鹿子霖活该,可是这是两码事,作为儿子,他实在不该。他和白灵的感情发乎自然,顺理成章,两人的这份信仰也着实让人敬佩,这种精神,不是常人随随便便能够拥有的。除了朱先生,《白鹿原》里面的人物,多多少少能在周围的人身上找到缩影。
这本书太过真实,又太过玄幻。人活一生,所谓何事?多是为自己,为自己的私心,为自己的欲念。只是撇开这些私心和欲念,还有宽容和传承。对他人和自己私心和欲念的宽容,对仅剩不多的正义和爱的传承。
小说白鹿原读后感600字篇八
这是一部写实著作,记录了鹿原这片土地从清末到国内内乱间的变迁,在百姓的生活中刻画革命的历史走势。他在原上领起的一阵革命的浪潮,卷起了同伴,打翻了以田总乡约为首的国民政府,浪花抽得他们鼻青脸肿。但这浪兴盛了一会,就匆忙退了,露出了海滩上的同伴,赤裸裸的,遭到田总乡约的迫害。
这是一部道德指南,描绘白鹿两大家族的是非恩怨。白家由于世袭族长,从很遥远的年代就培养了严格的家教,代代相承。无论是从亲待长工鹿三,还是接纳曾经害过自己的黑娃,亦或是忍受被拆房的耻辱,白嘉轩真的做到了族长应有的风范。而鹿家,由勺勺客发家的家族,在鹿子霖身上完全是富贵人家道德的反面教材,他追名逐利,躲在同党的庇护下耀武扬威;他勾心斗角,对族长怀恨在心,多次出手相辱;他好女色,道德沦丧,有染村中多名稍有姿色的妇女,更有甚者,爬上了黑娃的媳妇小娥的床。两个家庭教育迥乎不同的家族,一步步走向结局。
这是一部爱情小说,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男女之情,之事。鹿兆鹏受到新思潮的启蒙,拒绝家族安排的婚姻,不顾父亲几次三番的劝导,始终不曾与媳妇在同一个屋檐下过夜。在革命的艰难道路上,他最终与白灵同志两情相悦。
这是一部充满奇异色彩的书,由于目睹一株奇异的通体发白的植物,白嘉轩撒谎换得鹿家的一片地,也换得后世的昌达;饱读诗书也洞悉人事的朱先生屡次对他人的求解一语言中,他临终时也是化了雪白的白鹿消逝;而被害的小娥,鬼魂附身于鹿三,在白鹿原招来一场疫病。
因为在读书的同一时间里,我在反思自己负面的心理状态,所以书中给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白嘉轩的品德与为人。白腿乌鸦兵让他敲锣召集村民缴纳粮食时,他拒敲;被黑娃报复打折腰后,他不屈地坐在小车上参加隆重的庆典;器重的儿子被鹿子霖设计陷害以致犯错误,他狠下心处置;被拆房时,忍辱负重,等他日卷土重来;面对小娥鬼魂的威胁,绝不妥协。
一直以来,我都在与心中的那个魔鬼斗争,深深地体会到良好的家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想要靠后天的努力来纠正,真的不易。
一本好的书不单能对人有所指导,也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比如,我就特别想控诉小娥,她不是一个秀才的女儿吗,怎么如此不守妇道?第一次婚姻不幸,她私通黑娃,我可以理解。但是黑娃走后,她竟与鹿子霖同床共枕,还听他教唆去勾引白家长子。真是个人尽可夫的人!
小说白鹿原读后感600字篇九
读完《白鹿原》,合上那厚厚一本书,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直浮现在我眼前,令人觉得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平静。
陈忠实的这部小说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与小说的时间跨越有半个多世纪,从清末写到解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我总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白鹿原》中的第一人物白嘉轩是白鹿村里的族长,姓名本身就象征着这位族长威严的地位和美好的品格,隐含着源远流长的必然的“活的历史连扣” “白”色在中华民族远古的民俗里,是作为纯洁、吉祥的象征而得到崇拜的,“白”在汉字里含有洁净、彰明、清楚、真率之意。嘉轩二字同义重复,强调形象的品正德厚。为了恪守传统道德伦理,支撑白鹿原上的一切固有秩序,维护他的威仪,为此,他以身作则,与长工鹿三有着“亲兄弟”般的关系;他不计前嫌,尽力搭救狱中的黑娃、鹿子霖;他可以大义灭亲,与“不孝”的长子白孝文断绝关系;他可以不辞艰苦,去自残式地拜神求雨。总之,他的一切都是在完美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他不仅仅只是一个原上的族长,而是升华为古老民族中享有民族图腾和祖先崇拜地位的“族长形象”。这就是白嘉轩仁义性格的民俗来源。但这只是白嘉轩性格的一面,民间性格对他的切入并不是单一的 。为固守祖规,他不让黑娃和田小娥进宗祠祭祀祖宗,并带头用刺刷惩治田小娥;当他获知原上的瘟疫是由田小娥的鬼魂招来的,更是力主筑一座镇妖之塔,以除邪避鬼,让田小娥的灵魂永世不得翻身。也许他是为白鹿原着想,但我们不得不说,这与白娘子被法海镇在雷锋塔下有异曲同工之效,白嘉轩的性格基因里还有一个法海的形象。
田小娥这个人物形象,她是一个悲剧角色,又有着反抗精神,连死后的鬼魂都有一股强烈的复仇精神,由此作家在她的命名上运用了民间传统文化中的反封建象征,“娥”字的名字,与元杂剧《窦娥冤》女主人公同名。不言而喻,这绝不是一般的命名,它们之间有着较深的姓氏民俗意蕴关联,使我们从视觉、心理上就会与之产生联想,这种“娥”字命名方式由于它固有的文化积淀,使得女性形象的地位、性格、命运都得以不同程度的显现。而这个舍身救夫的田小娥,当她被自己丈夫的“亲大”杀死的那一刻,她绝望而悲惨的喊了一声“大啊”,就是这一声,深深地刻入了鹿三的脑中,随之而来的是田小娥疯狂的复仇:她把自己的魂魄附在了鹿三的身上,直至鹿三精神彻底垮掉。而且她还借鹿三之口公开了一个秘密:眼下浪漫在原上的瘟疫是她招来的……这种人鬼混同、光怪陆离的世界,其实是地域文化和民间习俗的反映。田小娥以冤鬼、厉鬼的复仇者面目出现,充分体现了中国民间传统中“冤有头,债有主”、“此仇不报,阴间变成厉鬼也不让你平安”的一种因果报应观念。再看死后的田小娥骨殖发绿,被焚烧后埋葬,在冬季雪后,坟上的枯草中却有成群的蝴蝶飞舞。这种景象看起来荒诞不经,其实还是化用民间传说中的形象,梁山伯和祝英台合葬后不也是化蝶双飞吗。这种传说的化用,使作品具有浓厚的东方古典神秘色彩。
白嘉轩唯一的女儿,白灵,这个名字民间寓意深刻!她是伴着百灵鸟叫声而呱呱落地的,因此取名“灵灵”,而百灵鸟在我国民间自古就被认为是最美的鸟,吉祥的鸟,所以白灵在作品中也是美的化身、正义的化身。也是一个白鹿化身者——白灵,作家也倾注了很多笔墨,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革命时代,白灵最爱穿的就是白色的衣服。在作家的眼里,她们是美和善的象征,因而她们的外貌也必然是美好的,而白色就如我们在姓氏中民间性的论述一样,它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里,是纯洁和吉祥的象征。
朱先生是《白鹿原》人物中最具智力和预见力的人,是带有点“仙骨”的人物形象,在刻画他是白鹿精魂之化身的肖像上,最为传神的是关于他去世前的一段描写,先生预感他即将离世,一袭白衫的他坐在椅子上,让他的妻子为他寻找头发上是否还有黑发,结果寻找了半天,只找到最后半根黑头发!妻子说:“你成了一只白毛鹿了!”随后,当朱先生走到前院时,妻子朱白氏忽然看见前院腾起一只白鹿,掠过房檐飘过屋脊在原坡上消失了,这是再明白不过的意味了:白鹿原上最具智力的先生化成白鹿飞走了。作家有意为之契合上民间的光环,一头白发,一袭白衫,更凸现了朱先生白鹿化身的神秘性。在《白鹿原》第二章中,有关白鹿的外形和相关描写很传神:“很古很古的时候,这原上出现过一只白色的鹿,白毛、白腿、白蹄,那鹿角更是莹亮剔透的白,白鹿跳过……麦苗忽地窜高了……一切毒虫害兽全都悄然毙命了……半世瞎眼的老汉睁着光亮亮的眼睛端着筛子捡取麦子里混杂的沙砾,歪嘴斜眼的丑女儿变的鲜若桃花……”白鹿这样的外形和善行无疑是朱先生和白灵美和善形象的民间性来源。朱先生,自然是一个可爱的人。他的智力可以使那个清朝巡抚的几十万兵勇退却,可以禁绝原上的/片种植,他博古通今,竟能预测几十年后的红卫兵掘了他的坟墓。这么一个智者、圣贤,他的一举一动很令我们想到那个民间的“阿凡提”,也可以想到诸葛亮。总之是我们在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经常见到的人物,一方面有着智慧的`基因,一方面又有着仁义道德的光环,因为他本身是白鹿的化身,是这个原上美和善的象征。
小说里有美和善,也就有恶和丑。
白孝文,这个曾是族长继承人的白家长子,却成为了讽刺白嘉轩的败家子。他陷入与田小娥的偷情而不能自拔,不顾妻子饿死在家中,卖光宅田,还抽起了/片。一切民间里不孝子的行为他全占了。尽管后来他浪子回头,衣锦还乡,但毋用置疑,他的身上渗透着民间众多“逆子”的基因。
黑娃的一生多是以土匪的形象出现的,但在他的性格里,有着匪性和人性的杂糅:他打死鹿子霖的老爹,撞折白嘉轩的腰杆;他又有着深爱的人——田小娥,跪在母亲坟前时,哭昏了好几次。他的人生与《水浒》里的英雄们一样,被逼离家(官府欺压)——聚山为匪(逼上梁山)——投诚国共(朝廷招安)——被杀。这仿佛是一个宿命,民间里的好汉们与时代里的土匪都在演义着相似的民间故事。但相比之下,他妻子的景况要更令人怜悯些。这个乡间的妇女形象,她为了救黑娃,可以不顾一切,可以献出一切。但当这一切都令她失望,以至绝望被自己丈夫的亲爹杀死时,她发起了反抗,她一如孟姜女哭倒长城一样,把瘟疫招到这个原子上,死了无数无辜的人;她把鬼魂附在鹿三身上,直至缠死他。即使骨殖被焚,灵魂压在镇妖塔下,她仍化成彩蝶飞舞在冬季的原上。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田小娥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悲剧人物,她虽没有孟姜女的忠贞形象,却有着孟姜女敢于反抗的性格,复仇就是她反抗性的最好体现。而且她没有死,就像孟姜女化成了大海里的鱼一样,她化成了原上的蝴蝶,把自己的生命化成了另外一种形式。
整部《白鹿原》构架恢弘,从日常生活着手描绘了一卷壮丽的生活史。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总能叫人无数遍的咂摸回想,每次都能发现一点新意,是一部值得反复回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