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让我们更有自信,更清晰地制定目标。总结应该紧紧围绕重点、关键点展开,避免泛泛而谈。总结可以从各个领域中获取灵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不同的经验和观点。
日记关于腊八节篇一
今天早上,妈妈送我去上学。我们走到震元堂门口时,看见有很多人排着队。我问妈妈:“他们在干嘛?”妈妈说:“噢,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我们说的腊八节。这里免费赠送腊八粥给路人吃。”虽然我还是不清楚为什么今天要吃腊八粥,但我看见那些叔叔阿姨们那么忙,脸上还露着笑容,这一定是一件好事!就像奶奶经常说的,社会上有好多好人好事,大家要学做好人,多做好事,积善积德!
日记关于腊八节篇二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
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
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
自己家种的杂粮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几粒米。
姑娘向来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搜罗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
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
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
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
每到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众将募化来的斋粮煮成稀饭,来供奉神佛,将佛粥供过之后,再分给穷人食用。
后来,腊八粥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
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八粥作为民间的吉祥食品相互赠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丰收以及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初八,妈妈都会给全家人熬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没有太多的东西用于做粥的配料,可是妈妈却总会想尽办法给我们做上热腾腾的腊八粥。妈妈把事先煮熟的红豆、绿豆、花生和淘净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一起倒入大锅中,盖上锅盖,在灶里架好火。待开锅后,妈妈隔一段时间用饭勺搅几下,防止粘锅,随着锅里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腊八粥的香味顿时溢满了整个土屋。
手捧着盛满香喷喷腊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觉幸福极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觉让我爱不释手。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和温馨,给全家人平添了一种过新年前的节日气氛。那时我只是觉得腊八粥好吃,而没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后离开了家,才越发感受到这其中承载着妈妈太多的辛劳,太多对子女的美好祝愿。
日记关于腊八节篇三
星期天一大早,我看见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我连忙跑进厨房里问:“妈妈你在做什么?”妈妈说:“我在剥蒜,准备做腊八醋。”我说:“我能帮您吗?”妈妈说:“好啊!”我们先把蒜掰开,拿出蒜瓣儿,再把蒜皮剥干净,然后把它们放进水里洗一洗。我问妈妈现在可以倒醋了吗?妈妈说:“不行,要把蒜晾干后再倒醋。”等上两三个星期我们在吃饺子的时候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腊八醋了!
日记关于腊八节篇四
因此,我和爸爸一直等,等到九点多的时候,妈妈回来了,妈妈问爸爸:“晚上做什么好吃的啦?”爸爸说:“等你做呢。”妈妈说:“我不是让你做嘛?”爸爸把短信碉出来,仔细读了一遍,说:“哎呦,我给读反了。”最后,我们每人吃一带方便面,我说:“咱们吃的是腊八面!”
日记关于腊八节篇五
从我很小的时候,每年奶奶都要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由红枣、糯米、桂圆、花生、葡萄干等很多种干果粮食一起熬成的。腊八粥吃起来非常香,由于放了红糖,也非常甜,真是两全其美。奶奶每年都煮一锅腊八粥,就是我们一大家子每人喝两碗都喝不完,我奶奶说过,腊八粥是由十八种干果、红糖和糯米煮成的,这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天上的十八罗汉,让他们保佑全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所以每到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全家人都要喝腊八粥,喝少了奶奶生气,喝多了奶奶开心。
每到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是我最讨厌的一天。因为我小时候比较喜欢喝腊八粥,可是一年过去了,二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每年都得喝这种粥,慢慢地我就讨厌喝腊八粥,可是奶奶有办法让我喝腊八粥,奶奶说:“你要是不喝腊八粥,我今年不给你压岁钱。”天呢,奶奶没压岁钱怎么行呢?所以这腊八粥啊,不喝也真不行。
为了压岁钱我一定要坚持住啊。
日记关于腊八节篇六
今日是腊八接,而在郊区开会的妈妈在不停地忙。晚上,妈妈给爸爸发了条短信,内容是“今日晚上我回去看你们,给我做点儿好吃的。”但是,由于爸爸不认真,读成了“今日晚上我回家看你们,我给你们做点好吃的”看完后,爸爸很奇怪,一般都是爸爸做饭,,妈妈怎么想起来做了呢?因此,我和爸爸一直等,等到九点多的时候,妈妈回来了,妈妈问爸爸:“晚上做什么好吃的啦?”爸爸说:“等你做呢。”妈妈说:“我不是让你做嘛?”爸爸把短信碉出来,仔细读了一遍,说:“哎呦,我给读反了。”最后,我们每人吃一带方便面,我说:“咱们吃的是腊八面!”
日记关于腊八节篇七
今天是腊八节,早上,我还蒙在被子里,隐隐听到里传出声音,睁开眼,看到一档美食节目——主持人正美美的品着蒜,我才忽的想起今天是腊八节。
想起每一年的腊八,总是早早的来到姥姥家,扑鼻而来的便是腊八粥的香味,甜甜的,品上一口,顿时觉得心里像被温暖糊住了一般,甜在了唇边,印在了心底。转眼,又是一年了,思念着那个味道,思念着温暖的味道。
设想着,一会儿,就要吃到这团圆的欢乐了,天涯另一边的朋友,是不是和我一样?想着想着,那份甜蜜又充溢在心头,是这一个节日,将天南地北的心都锁在了一起,虽然未曾谋面,还是说一声——腊八节快乐!我知道,我送去的祝福,朋友一定能感受到。
腊八节是一个温暖的节日,暖暖的腊八粥温暖到心头。
日记关于腊八节篇八
陕西腊八节的习俗。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2、甘肃腊八节的习俗。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3、西宁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4、江浙腊八节的习俗。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腊八粥则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据说,这种煮粥方法还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
5、西北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节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而且,腊八这天忌吃菜。如果这天吃菜的话,庄稼地里就会杂草多。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6、宁夏腊八节的习俗。做腊八饭一般用各种豆类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和陕北一样,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7、北京腊八节的习俗。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日记关于腊八节篇九
国庆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没有出游,一天天气晴朗,妈妈叫我一起在草坪上打起了。
打着打着,我以激动,把羽毛球打到树上去了,妈妈想用球拍把球打下来,结果,球没有掉下来反而球拍也被挂在了树上,没有,妈妈就用另一个球拍去砸,好不容易才把球拍搞下来。但是球还是高高挂在树上,那个白色的小球好像在说:“怎么样,看你怎么才能把我搞下来。”我对妈妈说:“用我的鞋子砸球吧。”妈妈说:“好啊。”于是我脱下鞋子,使劲扔向那个小球。“球下来了。”妈妈说。“真的吗,太好了,我们继续玩吧?”我高兴的说。
“你的鞋子呢?”“我不知道啊,是不是在树上呢?”我抬头往树上一看,我的那只鞋子果真高高的挂在树上呢。“怎么办?”妈妈:“的办法是你自己到树上拿。”“不要,我最怕上树,万一摔下来会很疼的。”“放心吧,妈妈会在树下接着你。”于是我才象蜗牛一样小心翼翼的往上爬,我一边爬,一边瑟瑟发抖,嘴里还不停的喊着“妈妈,我怕!妈妈,我不爬了。”妈妈看我这样,便不停的鼓励我。我又继续往上爬,看到我的鞋子了,我便使劲的.摇那个树枝,最后终于把鞋子摇下去了。我又小心翼翼的原路返回。脚踏实地才舒服。
这可真是一次惊险的爬树,不过也为我的国庆提供了不少乐趣。
日记关于腊八节篇十
今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腊八节在中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
妈妈把粥盛好,放在餐桌上。我用汤勺轻轻地在碗里划了几下,好让它凉的快一些。然后,舀了一勺放进嘴里。粥熬得烂烂的,放在嘴里很快就融化了。我对爸爸说:“爸爸,你熬得腊八粥可真好喝啊。”爸爸说:“你喝下了这碗腊八粥,就会幸福吉祥的。”听了爸爸说的这些话,我感觉特别温馨、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