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准确把握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实现个人的价值最大化。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我们需要抓住关键信息,避免过多的细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当代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理解篇一
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主席提出了“中国梦”,并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什么是中国梦?具体说来,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从根本上来说,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未来的支柱,中国大学生更应该在心中构筑一个“中国梦”。由此,理解“中国梦”所包含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是十分必要的了。那么,我是如何理解”中国梦“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特征呢?首先,是“中国梦”所包含的历史底蕴。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4亿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其次,是理解它的时代内涵。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二是“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三是“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有梦想固然是好的,但是如何来实现呢?寻路。负责任地构想未来,必然要解决走什么路,才可能接近和实现梦想。一个简单的逻辑是:“梦”不同,“路”必不同;“路”不同,“梦”亦将不同。只有“路”和“梦”的紧密结合,才会使“梦”深刻地承载历史,让“路”正确地对接未来。
梦想,他找到了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民生主义道路;毛主席确立的新民主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是民族复兴的灵魂;进入新时期,邓小平开创中国道路,通过改革开放之路,目的是“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而正像我们熟知的那样,到十五大,我们党正式把中国道路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概念对接起来;十六大以后,我们党进一步把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之“梦”,从此前的“富强民主文明”扩展描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可见,在中国道路的开创过程中,“中国梦”里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民族复兴这三个内涵,是不能割裂的。“中国梦”诱人,但绝不虚幻。在中国道路的探索积累和开创发展过程中,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不仅始终作为目标存在,而且始终是具体的,是由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目标连接起来的。正是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更是每个人的。它的实现,不仅是需要每个中国人的努力,更是需要依靠我们年轻的一代的智慧和努力,尤其是我们大学生,更是重任在身,不能懈怠。
由实现“中国梦”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我们大学生应该是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具有自强不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的人,也是能面对实际愔况,正确地提出问题,团结一群人一起努力地去解决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具有领袖潜质的一群人。
所以,朝着“中国梦”的方向前进吧,让它为你指路,给你警醒,让它带着你在广阔的天空自由地飞翔,惟有这样,才能激励和激发你的生命,让你走向优秀和成功!
当代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理解篇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中华民族的复兴对于国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我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是一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实现自己的发展,建设自己的社会;二是一条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你赢我输的发展,对他国、对世界决不是挑战和威胁。中国越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就越有利。
“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需要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寻常的做法,更不能因循守旧,而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采取新举措用创新走出新路,用创新实现梦想。
当代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理解篇三
全面把握“共同富裕”的意义价值。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共同富裕是人民幸福的根本表现,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自建党之初,党就旗帜鲜明地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70多年前党成功领导革命建立新中国,进一步明确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40多年前改革开放推动发展,党依旧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确立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经过百年接续奋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此时,在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后,党再次明确重申“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现了党始终未忘初心使命、信守执政承诺,未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目标,未忘社会主义政党根本属性,在现代化国家建设过程中将更多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一是收入不平等程度在高位徘徊。据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期,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0.31攀升至0.45,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0.25上升到0.36,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0.18上升到0.33。而从2013到2018年,我国收入不平等继续在高位徘徊,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保持在0.462~0.473之间。同时,2015年我国收入前10%群体财富份额占社会财富总额的67%,2018年该群体收入已是最低10%人群的10.9倍;。
二是区域发展仍不平衡。当前我国东部省市人均gdp均超过7万元,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标准;但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人均gdp普遍低于7万元。2019年北京市的人均gdp(16.4万元)是甘肃省(2.62万元)的6倍多;。
三是城乡差距依旧较大。2019年我国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64:1,城乡居民消费比为2.38:1。城乡间在医疗、教育、生活品质方面差距更大。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能提升社会整体福祉和收入,能为扩大内需和建构国内大循环奠定坚实基础;更优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同样能够缓解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进而有效促进消费;共同富裕形成的社会平等和社会流动能带来更多活力,为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强劲、更大范围的动力;普惠的教育健康等公共服务还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人力资源基础。
共同富裕强调重视民生福祉,内在契合并延续了传统中国民本主义的政治社会理想。《尚书》有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提出“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礼记》言及“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传统中国自上古时期即奠定了为政以德、仁政爱民、政在养民的治理理念。之后历代善政均重视敬天保民、体察民情,政策上轻徭薄赋、重视生计、救济赈灾、抑制兼并、摧破豪强。共同富裕与民本厚生主义一脉相承、内在契合又有所推进,在小康、安宁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大同标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使命,不仅是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还在于这个现代化国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曾精辟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和应有之义,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持续向这一根本方向迈进,不断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
***总书记明确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这意味着我们将从注重经济增长速度走向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享发展的新阶段。此时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说明了党中央明确在新发展阶段坚持发展作为执政第一要务的基础上作出重大战略延展,以共同富裕为导向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发展的公平性与共享性,更加彰显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推进社会主义向更高阶段迈进。
当代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理解篇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中华民族的复兴对于国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我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是一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实现自己的发展,建设自己的社会;二是一条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你赢我输的发展,对他国、对世界决不是挑战和威胁。中国越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就越有利。
“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需要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寻常的做法,更不能因循守旧,而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采取新举措用创新走出新路,用创新实现梦想。
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认为包含两个层面,既要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
物质层面,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让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而精神层面,则是让生活有温度,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基层民情民访代办站代办员,我觉得精神层面更需要得到关注,精神富有比物质富有更重要。在我从事代办员这些年,我发现,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别是老年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社会矛盾减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区“一家亲”,相处有礼有节,走到哪都有家的温暖,这是我理解的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
如何推进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建设,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就要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帮助没有富裕的人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凡事以“和”为贵。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矛盾纠纷的群众,将社会不稳定因素阻止在萌芽状态。在调解中,时间非常宝贵,在矛盾产生初期就想方设法去化解,避免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进而导致悲剧出现。从事调解工作已经八年多,我希望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敢于面对矛盾纠纷,传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让这社会充满爱。
同时,要加大对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人文关怀,给予他们更多关爱。现实中,我经常碰到有老人因为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着健康保健、外出旅游幌子的骗子钻了空子,多年攒下的积蓄全被骗走。对子女来说,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设身处地考虑老人的感受与现实困难,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经常打电话回家。对基层组织和社区来说,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为老人送去欢乐,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一些活动中心与养老公寓。
全面把握“共同富裕”的意义价值。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共同富裕是人民幸福的根本表现,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自建党之初,党就旗帜鲜明地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70多年前党成功领导革命建立新中国,进一步明确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40多年前改革开放推动发展,党依旧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确立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经过百年接续奋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此时,在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后,党再次明确重申“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现了党始终未忘初心使命、信守执政承诺,未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目标,未忘社会主义政党根本属性,在现代化国家建设过程中将更多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一是收入不平等程度在高位徘徊。据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期,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0.31攀升至0.45,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0.25上升到0.36,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0.18上升到0.33。而从2013到2018年,我国收入不平等继续在高位徘徊,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保持在0.462~0.473之间。同时,2015年我国收入前10%群体财富份额占社会财富总额的67%,2018年该群体收入已是最低10%人群的10.9倍;。
二是区域发展仍不平衡。当前我国东部省市人均gdp均超过7万元,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标准;但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人均gdp普遍低于7万元。2019年北京市的人均gdp(16.4万元)是甘肃省(2.62万元)的6倍多;。
三是城乡差距依旧较大。2019年我国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64:1,城乡居民消费比为2.38:1。城乡间在医疗、教育、生活品质方面差距更大。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能提升社会整体福祉和收入,能为扩大内需和建构国内大循环奠定坚实基础;更优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同样能够缓解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进而有效促进消费;共同富裕形成的社会平等和社会流动能带来更多活力,为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强劲、更大范围的动力;普惠的教育健康等公共服务还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人力资源基础。
共同富裕强调重视民生福祉,内在契合并延续了传统中国民本主义的政治社会理想。《尚书》有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提出“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礼记》言及“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传统中国自上古时期即奠定了为政以德、仁政爱民、政在养民的治理理念。之后历代善政均重视敬天保民、体察民情,政策上轻徭薄赋、重视生计、救济赈灾、抑制兼并、摧破豪强。共同富裕与民本厚生主义一脉相承、内在契合又有所推进,在小康、安宁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大同标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使命,不仅是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还在于这个现代化国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曾精辟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和应有之义,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持续向这一根本方向迈进,不断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这意味着我们将从注重经济增长速度走向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享发展的新阶段。此时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说明了党中央明确在新发展阶段坚持发展作为执政第一要务的基础上作出重大战略延展,以共同富裕为导向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发展的公平性与共享性,更加彰显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推进社会主义向更高阶段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当选总书记的会议上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自诞生以来,无论革命、建设、改革,一切奋斗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和使命,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实履职尽责,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决战决胜的勇气,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出贡献。
习主席说到:“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还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向往着美好的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共产党员,就应该努力为之奋斗。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键要靠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必须毫不动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推进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
美好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天上不会掉馅饼,美好生活不会凭空而来,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我们要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防止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
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曾说过:“可以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这个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项大政策。怎样把握时机用好这项大政策?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成为我国在达到小康时实施先富带后富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如此大的贫富差距估计也最起码到达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中国的富人与西方的富人也不无不同。马克思曾经说过:解救为我们无产阶级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关于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几个步骤记得曾经有人提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实现所谓的共同富裕,现在,一部分先富起来的目的达到,接下来,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呢?该如何调节,应从大的方面着手,即是全民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医疗问题,首先实现看病不用钱,现在外国,有些国家已经达到了这种程度,按中国现在的情况,如果多加重视。
2、教育问题,实现全民教育不用钱。
3。养老问题,每个达到法定离职年龄的人,都应享受养老费。
身为新一代的学子,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实现共同富裕。
1、努力学习课本知识,珍惜在大学的时光。扬长避短,完善自身。
2、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潜力等方面,磨练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严格要求自己,尽量以成人的姿态看待市区,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好公民。
真正的实现共同富裕,但那是永远也不可能,作为大学生,应做好以上的几点,为社会出点力,渐断的缩小差距,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共同富裕,实现这种美好的理想。
当代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理解篇五
***总书记在当选总书记的会议上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自诞生以来,无论革命、建设、改革,一切奋斗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和使命,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实履职尽责,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决战决胜的勇气,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出贡献。
习**说到:“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还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向往着美好的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共产党员,就应该努力为之奋斗。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键要靠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必须毫不动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推进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
美好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天上不会掉馅饼,美好生活不会凭空而来,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我们要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当代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理解篇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中华民族的复兴对于国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我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是一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实现自己的发展,建设自己的社会;二是一条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你赢我输的发展,对他国、对世界决不是挑战和威胁。中国越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就越有利。
“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需要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寻常的做法,更不能因循守旧,而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采取新举措用创新走出新路,用创新实现梦想。
当代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理解篇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中华民族的复兴对于国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我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是一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实现自己的发展,建设自己的社会;二是一条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你赢我输的发展,对他国、对世界决不是挑战和威胁。中国越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就越有利。
“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需要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寻常的做法,更不能因循守旧,而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采取新举措用创新走出新路,用创新实现梦想。
全面把握“共同富裕”的意义价值。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共同富裕是人民幸福的根本表现,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自建党之初,党就旗帜鲜明地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70多年前党成功领导革命建立新中国,进一步明确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40多年前改革开放推动发展,党依旧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确立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经过百年接续奋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此时,在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后,党再次明确重申“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现了党始终未忘初心使命、信守执政承诺,未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目标,未忘社会主义政党根本属性,在现代化国家建设过程中将更多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一是收入不平等程度在高位徘徊。据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期,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0.31攀升至0.45,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0.25上升到0.36,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0.18上升到0.33。而从2013到2018年,我国收入不平等继续在高位徘徊,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保持在0.462~0.473之间。同时,2015年我国收入前10%群体财富份额占社会财富总额的67%,2018年该群体收入已是最低10%人群的10.9倍;。
二是区域发展仍不平衡。当前我国东部省市人均gdp均超过7万元,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标准;但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人均gdp普遍低于7万元。2019年北京市的人均gdp(16.4万元)是甘肃省(2.62万元)的6倍多;。
三是城乡差距依旧较大。2019年我国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64:1,城乡居民消费比为2.38:1。城乡间在医疗、教育、生活品质方面差距更大。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能提升社会整体福祉和收入,能为扩大内需和建构国内大循环奠定坚实基础;更优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同样能够缓解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进而有效促进消费;共同富裕形成的社会平等和社会流动能带来更多活力,为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强劲、更大范围的动力;普惠的教育健康等公共服务还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人力资源基础。
共同富裕强调重视民生福祉,内在契合并延续了传统中国民本主义的政治社会理想。《尚书》有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提出“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礼记》言及“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传统中国自上古时期即奠定了为政以德、仁政爱民、政在养民的治理理念。之后历代善政均重视敬天保民、体察民情,政策上轻徭薄赋、重视生计、救济赈灾、抑制兼并、摧破豪强。共同富裕与民本厚生主义一脉相承、内在契合又有所推进,在小康、安宁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大同标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使命,不仅是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还在于这个现代化国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曾精辟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和应有之义,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持续向这一根本方向迈进,不断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这意味着我们将从注重经济增长速度走向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享发展的新阶段。此时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说明了党中央明确在新发展阶段坚持发展作为执政第一要务的基础上作出重大战略延展,以共同富裕为导向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发展的公平性与共享性,更加彰显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推进社会主义向更高阶段迈进。
当代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理解篇八
20xx年不仅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一百周年。为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中共中央决定,2021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读史可明鉴,知古可鉴今。”回望一百年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由面临着生存和发展压力的弱小党派发展为带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新中国执政党。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前无古人的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共产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推进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面对病毒肆虐的寒冬,中国共产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果断做出正确决策,为疫情防控指明了方向,坚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广大党员干部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战斗在疫情前线,为人民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同时,中国积极同世界各国分享抗疫经验的抗疫方案,为世界各国疫情防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更凸显出中国的大国风范。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深知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等知识的了解,提高思想觉悟,在行动上自觉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思想与行动的高度统一,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
当代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理解篇九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共同富裕是人民幸福的根本表现,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自建党之初,党就旗帜鲜明地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70多年前党成功领导革命建立新中国,进一步明确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40多年前改革开放推动发展,党依旧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确立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经过百年接续奋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此时,在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后,党再次明确重申“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现了党始终未忘初心使命、信守执政承诺,未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目标,未忘社会主义政党根本属性,在现代化国家建设过程中将更多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三是城乡差距依旧较大。2019年我国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64:1,城乡居民消费比为2.38:1。城乡间在医疗、教育、生活品质方面差距更大。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能提升社会整体福祉和收入,能为扩大内需和建构国内大循环奠定坚实基础;更优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同样能够缓解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进而有效促进消费;共同富裕形成的社会平等和社会流动能带来更多活力,为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强劲、更大范围的动力;普惠的教育健康等公共服务还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人力资源基础。
共同富裕强调重视民生福祉,内在契合并延续了传统中国民本主义的政治社会理想。《尚书》有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提出“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礼记》言及“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传统中国自上古时期即奠定了为政以德、仁政爱民、政在养民的治理理念。之后历代善政均重视敬天保民、体察民情,政策上轻徭薄赋、重视生计、救济赈灾、抑制兼并、摧破豪强。共同富裕与民本厚生主义一脉相承、内在契合又有所推进,在小康、安宁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大同标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使命,不仅是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还在于这个现代化国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曾精辟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和应有之义,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持续向这一根本方向迈进,不断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这意味着我们将从注重经济增长速度走向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享发展的新阶段。此时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说明了党中央明确在新发展阶段坚持发展作为执政第一要务的基础上作出重大战略延展,以共同富裕为导向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发展的公平性与共享性,更加彰显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推进社会主义向更高阶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