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制定计划时,我们应该考虑到时间和资源的约束,并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执行计划时,我们要提高执行力,做到言出必行,行动力。
历史教学计划高一篇一
一、基本情景分析:
1、学生情景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在他们的概念里,历史是副科,开卷考试,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平时的学习时间就是给语数外理化。
2、教材分析:
高一历史主要是学习历史必修1。属于中外古今政治发展史,采取的是模块化设置,每一单元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必须联系,再加上增加了古代世界政治史,学生和教师都相对生疏,更应当重点把握。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经过对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构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梦想。高一上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完成历史必修1教学,让学生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强化“忘记历史就等于被判”的认识。
三、具体措施:
1、摸清学生情景,培养学生中的进取分子。让学生改变初中对历史学习的观念,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
2、抓好课堂效率。上课力求精干、实在。上课要求每个人做好笔记,课后进行知识整理,定期检查笔记情景,将做得很好的作为样本展出。
3、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昨夜实行轮流当面批改,做到每次当面批改三分之一以上。单元复习和考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评估。
历史教学计划高一篇二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多学生已适应了高中学习的难度与强度。同时也对我的教学风格适应了。但是大多同学的学习自觉性不够,不重视平常对知识的记忆,而只是在考试之前才看书。结果导致考试只能取得五六十分左右的成绩而难以得高分,因此这学期的教学中一定要做得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1、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
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1)每堂课均采取1+2+1的模式。前3—5分钟复习上一节内容;30分钟讲课;最后3—5分钟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做到日日清。
(2)每两周一次总结测查,把两周内所学主要内容以提问形式或试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周周清。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补缺,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月月清。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1)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2)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会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
4、注意历史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适时补充一些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的小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力争使课上得生动活泼,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5、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6、充分发挥个人自身优势在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在温暖安定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略
历史教学计划高一篇三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三周。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四周。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五周。
单元测试。
复习第六周。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七周。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八周。
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潮流第九周。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十周。
期中考试十一周。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十二周。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十三周。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十四周。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十五―十九周。
会考复习。
历史教学计划高一篇四
本学期高一历史呈献给学生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包括中国和外国,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全本书共计八个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文化是经济、社会在社会中的体现。在整个高中阶段,高一学段的政治文明史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二、学生状况。
本学期是高一年级新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第一学期,学生处于新的学习环境、面对新的师资面孔、手握新的教材,这一切绝定了高一新生必然有一个或短或长的心理适应期、心理调整转轨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排斥情绪。
高一新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上也面临着调整,高一新生同时也面临初、高中教材所述的知识点衔接问题。初中时强调记忆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高中则更多地强调在记忆的基础上的理解和运用。对历史而言,则是形成正确的史观,充分发掘教材及相关材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并运用正确的史观和历史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形成能力。
高一新生来自于全县不同的学校,原学校不同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心理、生理、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社会认知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差异性。应积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努力推进学生差异性发展。
由此,“新”是高一学生的一大特点,“新”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具有更多的塑性。为此,作为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应该紧紧围绕“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做足“新”的文章,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在“塑才”的征程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1、知识和能力:
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问题;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处、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会与他人尤其是不同见解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四、教学要求。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本学期的课程,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正确理解政治制度演变的必然性和对近代、现代的影响,进而正确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五、教学措施。
1.课标为本。
认真研读和分析课程标准,了解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学科测试标准,深度挖掘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课前课时设计。
2.创新授课。
创新课堂,上好每一节课。运用课前课时设计,采用问题教学法、学案导学法、讨论法等。关注课中生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激活课堂,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归纳的能力。
3.改进教法。
用好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把“白板”引入历史课堂,充分利用其容量大、易于营造新的教学情境等特点,创设快乐和谐课堂,拓展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
4.及时总结。
历史教学计划高一篇五
本学期高一历史呈献给学生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包括中国和外国,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全本书共计八个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文化是经济、社会在社会中的体现。在整个高中阶段,高一学段的政治文明史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本学期是高一年级新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第一学期,学生处于新的学习环境、面对新的师资面孔、手握新的教材,这一切绝定了高一新生必然有一个或短或长的心理适应期、心理调整转轨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排斥情绪。
高一新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上也面临着调整,高一新生同时也面临初、高中教材所述的知识点衔接问题。初中时强调记忆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高中则更多地强调在记忆的基础上的理解和运用。对历史而言,则是形成正确的史观,充分发掘教材及相关材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并运用正确的史观和历史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形成能力。
高一新生来自于全县不同的学校,原学校不同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心理、生理、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社会认知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差异性。应积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努力推进学生差异性发展。
由此,“新”是高一学生的.一大特点,“新”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具有更多的塑性。为此,作为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应该紧紧围绕“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做足“新”的文章,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在“塑才”的征程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1、知识和能力:
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问题;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处、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会与他人尤其是不同见解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本学期的课程,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正确理解政治制度演变的必然性和对近代、现代的影响,进而正确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1.课标为本
认真研读和分析课程标准,了解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学科测试标准,深度挖掘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课前课时设计。
2. 创新授课
创新课堂,上好每一节课。运用课前课时设计,采用问题教学法、学案导学法、讨论法等。关注课中生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激活课堂,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归纳的能力。
3. 改进教法
用好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把“白板”引入历史课堂,充分利用其容量大、易于营造新的教学情境等特点,创设快乐和谐课堂,拓展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
4. 及时总结
认真做好学生意见、建议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时调整工作,不断修正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把关注全面与关注学生个性有机结合,耐心辅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历史教学计划高一篇六
历史学科成绩将会有一个整体的提高。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理解历史与现实和主动参与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
2、认真教好每一堂课。上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灵活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顺序,把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入课堂,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活学生思维。同时重视基础知识,搞好学科内专题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5、结合实际,开辟第二课堂。本学期要求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和历史调查活动,收集相关史料,撰写历史习作和制作历史课件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综合能力,逐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本学期主要任务是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本册教科书讲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共有八个专题。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历史教学计划高一篇七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历史科教学。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且各科成绩发展不平衡。相信经过本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历史学科成绩将会有一个整体的提高。
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理解历史与现实和主动参与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措施。
1、钻研新课程教材,依据历史课程目标,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历史教学课堂。
2、认真教好每一堂课。上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关爱学生,以情动人,耐心辅导每一个学生,认真批阅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搞好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及时反馈教学,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采用“情境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5、结合实际,开辟第二课堂。本学期要求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和历史调查活动,收集相关史料,撰写历史习作和制作历史课件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综合能力,逐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任务是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本册教科书讲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共有八个专题。
本模块的学习要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5、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8、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进度安排:
1军训。
2完成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的复习讲解。
3中秋放假;
4完成第一单元的1、2的教学。
5完成3、4课教学任务。
6国庆放假。
7完成第二单元课教学任务;进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政治制度的比较。
8完成7、8课教学任务;
9完成9课教学任务;安排期中复习;
10期中考试;期中考试分析,11完成9、10课教学任务;
12完成11、12课教学任务;
13完成13、14课教学任务;
14完成15、16课教学任务;
15完成17、18课教学任务;
16完成19、20课教学任务;
17完成21、22课教学任务;
18完成23、24教学。
19元旦放假;
20期末考试习题编制;期末复习;
21期末考试。
历史教学计划高一篇八
本届学生(新校区住校部)共18个教学班,为更好地分层次教学落实因材施教,学校根据学生情况分出三个教学层次,各班级学生均在50人左右。本届高一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历史。所以,在完成本学期必修1、2教学即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计划主要做好初高中基础衔接、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学期教学的重中之重。
本学期要完成必修一、必修二两个模块的教学和对应测试评价分析。新编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历史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使用教材时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
大部分老师刚从高三下来,虽然有上届的经验,但落实到教学实际,仍然有许多需要适应学情和值得改进的地方。教师一定要加强个人教学探索和集体备课,充分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先进得当,保证教学效果的良好落实。
1、加强个人教学探索和集体备课,充分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先进得当,保证教学效果的良好落实。
2、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逐步形成个人探究式能力课型和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以知识点或能力点为纲,举一反三或举三反一,侧重知识体系的初步构建和对应能力的逐级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
“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3、加强教学常规的规范落实,特别是备课的充分和课堂效果的.改进,同时重构与新课改要求相适应的历史“作业观”。
4、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课改要求下的高中历史学习,“激活”潜伏太久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激情,“复制”以往优秀的历史学习习惯和方法,“创建”与新课改要求相适应的高中历史学习习惯和方法,时时“刷新”新课改要求下的历史全面素质培养和提升,顺利完成每个模块的测试评价。
5、教师积极探讨与必修一相衔接的知识点梳理,知识版块的整理,能力专题的层级训练,具体包括:
6、全年级历史老师齐心协力,统一要求督促学生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做好历史学习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配套训练:
(1)坚持每天练字;
(2)做好每周新闻关注。
历史教学计划高一篇九
本学期主要涉及到经济史4个专题,文化史8个专题的授新课,教材内容多,学生学习相对来说比较紧张,每个必修教材都涉及到古今中外,但教材编排不够系统,学习上没有贯穿始终的一条主题线。所以教材需要自己整合与联系。
本学期最重要的是必修1、2、3的会考复习,无论是政治史、经济史还是文化史都比较重要,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综合联系。
绝大多数学生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但基础参差不齐,历史综合运用能力较为薄弱,学习方法也较为单一,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1、要求掌握历史新课程要求的各专题的重难点及基础知识。
2、复习掌握3本必修教材的会考内容
3、加强基础题训练,以适应会考的要求,力求在会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1.通过集体备课,凝聚团队力量,提高课堂效率。
2.注重过程评价,进行历史必修2、3的模块测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加强指导,优化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课后辅导。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周次
课、章、节
教学内容
备注
1
必修2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2
必修2专题6、7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3
必修2专题7、8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趋势
4
必修3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5
必修3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6
必修3专题2、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必修2模块考试(适当时间)
7
必修3专题4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8
必修3专题5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9
必修3专题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10
期中复习、迎考
11
必修3专题7
试卷分析,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12
必修3专题8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13
会考复习
必修3复习
14
会考复习
必修3模块考试(适当时间)
15
会考复习
16
会考复习
17
会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