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优质15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优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2 06:04:0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优质15篇)
    小编:admin

跆拳道是一门强调礼仪和技术的武术运动。总结要贴切、客观和准确,我们需要对所总结的内容进行真实和全面的反映,避免主观色彩和片面性。看看下面的一些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要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篇一

20__年1月鄂托克旗棋盘井第一幼儿园为学习、贯彻全面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鄂托克旗教育体育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教育方案》的安排,进行了《鄂托克旗棋盘井第一幼儿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工作,推动全园教职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坚决做好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让全体教师感受颇深,增强了教职工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了教师的爱国情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中所唱,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只有民族团结了,经济才能更迅速的发展,只有民族团结了,人民才会安居乐业。让我们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财富、团结就是生产力、团结就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我们要牢牢把握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这个根本点,深刻认识中华文化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形成各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心理基础和情感纽带,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纽带,是连接其他四个认同的精神血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作用,要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团结成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家可以理解这个“铸”字,经过高温熔铸,物质内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一个关系紧密、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有机组成的整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整体性、共同性、向心力,这是对民族团结更高水平的要求。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多元与一体的关系,“一体”就是指我国56个民族早已结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民族实体。这个民族实体就是中华民族。“多元”是指民族文化和民族个体的多元。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要求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尊重差异是为了包容多样性,却不能过分强化和固化这种差异,我们要通过学习“四史”、“五观”,增进“五个认同”。作为教师和党员教师应该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民族地区工作,要主动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对党的民族政策不打折扣坚决执行,站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高度,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心中既要有局部更要有全局,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思想认识上去了,更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理念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20__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特别强调,“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这句话为我们辩证认识“一体”和“多元”的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只有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理念内涵,才能切实理清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搞清楚哪些方面必须“同”,哪些方面可以“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靶向治理。其次,要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战略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国无魂不立,族无魂不聚。最后要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担当责任,忠诚奉献,作为工作,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提高政治站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到日常各项工作之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履职尽责,争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

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学习,让全体教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总书记运用大量的史实阐述的:“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是先人们给我们留下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情感的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命运的共同体、是中华文化的共同体、是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利益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篇二

中华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民族团结进步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基本前提,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源于民族成员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认同,更源于对中华文化精神的价值认同,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基础和内在精神动力。因此,中华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是民族精神的根本基础。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凝结文化共同体的基础。人心相通相聚,重在价值观一致和理念相通,其基础就是文化认同。有了文化认同,人们生活在一个文化共同体中,有着相同的文化符号,有着共同的生活理想,有了融进血脉中的文化理念,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有着共同的身份建构和归属,反映出民族共同体对自己身份识别和情感依托的集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形成各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心理基础和情感纽带,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纽带,是连接其他四个认同的精神血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作用。只有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才能得到巩固。只有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才能从根本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巩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才能巩固团结融合、互帮互助、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反之,缺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会削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丢失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减弱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阻碍和破坏民族团结进步,影响国家安全稳定和祖国统一。

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最深层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中最重要的“软实力”。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华文化是一个各民族文化兼容并蓄、共生共荣的文化共同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系,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各族人民共同拥有和不断增强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自信心的源泉。

中华文化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根基。中华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始终在相互对话和碰撞中交汇、交融、交流,各民族之间文化认同不断加深,最终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血脉。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就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为有机整体,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感召力,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软实力。中华文化蕴涵的核心价值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紧密契合,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是建构民族团结的价值坐标,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向引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具有象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义的符号有助于人们感知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要从历史角度出发,以史实为依据,以文化为载体,结合社会现实,对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象征符号的特定媒介物,如长城、纪念碑、博物馆、民族英雄雕塑等有形物或者纪念日、文艺作品等无形物给予一定法律形式的保护,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和身份标识,唤起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情感体验,强化了各族群众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守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就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在根脉盘结、养分互润基础上培育、成长、开花、结果的中华文化及其内涵着的精神境界和价值体系。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只有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精神纽带上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才能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中华文化认同,一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建立民族间手足相亲和守望相助的情感纽带,使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成为自觉的行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二是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品质、涵育文明、坚定信念、凝聚共识,共同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三是要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让互联网成为中华文化认同的最大增量,实现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而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时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我们要牢牢把握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这个根本点,深刻认识中华文化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性,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篇三

通过本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学习活动,我学习到了很多,也了解了许多,充分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xx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当中,我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作为嘎查干部,帮助农牧户购置、出售畜类、农作物也成了我的工作内容。有次买卖出现了农户与商贩语言不通导致交流产生误会,闹得不和谐。我听到消息,及时去到现场,安抚双方情绪,并与双方谈价、协调,使交易和谐的进行下去,且不损害双方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友谊。通过基层经历,我明白只有各民族干部、群众相互信任、相互团结、同甘共苦、荣辱与共,我们的基层才能更加和谐、进步、发展。各民族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才有希望,各民族才有未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党员,我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平等对待各民族同胞,团结互助、相互尊重。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从“彝海结盟”、“牦牛革命”,到“三千孤儿入内蒙”、“一家三代为国戍边”,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感人的故事不计其数,但都值得我们铭记。党的xx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于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将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艰难险阻,但伟大的中华民族永不退缩,知难而上。各民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势必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美好现实。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为大家分享的15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感悟就到这里了,希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篇四

2021年1月鄂托克旗棋盘井第一幼儿园为学习、贯彻全面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鄂托克旗教育体育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教育方案》的安排,进行了《鄂托克旗棋盘井第一幼儿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工作,推动全园教职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坚决做好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让全体教师感受颇深,增强了教职工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了教师的爱国情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中所唱,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只有民族团结了,经济才能更迅速的发展,只有民族团结了,人民才会安居乐业。让我们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财富、团结就是生产力、团结就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我们要牢牢把握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这个根本点,深刻认识中华文化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形成各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心理基础和情感纽带,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纽带,是连接其他四个认同的精神血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作用,要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团结成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家可以理解这个“铸”字,经过高温熔铸,物质内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一个关系紧密、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有机组成的整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整体性、共同性、向心力,这是对民族团结更高水平的要求。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多元与一体的关系,“一体”就是指我国56个民族早已结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民族实体。这个民族实体就是中华民族。“多元”是指民族文化和民族个体的多元。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要求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尊重差异是为了包容多样性,却不能过分强化和固化这种差异,我们要通过学习“四史”、“五观”,增进“五个认同”。作为教师和党员教师应该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民族地区工作,要主动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对党的民族政策不打折扣坚决执行,站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高度,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心中既要有局部更要有全局,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思想认识上去了,更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

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特别强调,“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心得体会范文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这句话为我们辩证认识“一体”和“多元”的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只有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理念内涵,才能切实理清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搞清楚哪些方面必须“同”,哪些方面可以“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靶向治理。其次,要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战略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国无魂不立,族无魂不聚。最后要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担当责任,忠诚奉献,作为工作,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学习和领会。

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提高政治站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到日常各项工作之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履职尽责,争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

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学习,让全体教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总书记运用大量的史实阐述的:“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是先人们给我们留下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工作总结范文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情感的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命运的共同体、是中华文化的共同体、是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利益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如何让各民族绽放更为绚丽的花朵,真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要团结起来,在“四个一”上久久为功。

一个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各民族都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为了的人、依靠的人”。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步千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日月换新天”;各地实现整族脱贫这一“人间奇迹”背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岁月换新颜”。现在是“十四五”开局起步之年,我们从未如此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让党的阳光普照民族地区,把党的温暖送给各族人民。

一种理念,坚持新发展理念。守得住绿水青山,才盼得来金山银山。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找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各民族地区要知道自己有什么、别人需要什么、我要发展什么,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项目。农业得是绿色农业,走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之路,既要量的扩大,更要质的提升。工业要是生态工业,写好改造提升、转型升级、创新融合大文章。旅游业力争发展全域旅游,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实现处处皆是美景、处处都能富民。

一种态度,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美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和非民族地区相比尚有差距,但自然生态的普遍优势也是其实现“弯道超车”的核心要素。从禁止滥砍乱伐、乱排污水,到减少垃圾制造、做好垃圾分类,每一次努力、每一份坚持,都是对生态环境、地区发展、民族群众负责。当有了良好生态的“梧桐树”,还怕引不来致富增收的“金凤凰”吗?依山而建、枕水而眠的,并不是朦朦胧胧的“桃花源”,而是民族群众的“农家乐”。葱葱茏茏的森林,释放的不仅是生命必需的氧气,也是碳汇项目的“真金白银”。

一份坚持,坚持祖国领土完整不容侵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民族地区很多也是边境地区,战略位置重要,政治责任重大。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国家安全的风险隐患增多,维护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更为迫切和必要。要强化党的建设这一根本保障,增强“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稳边固防体系,构筑起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边境防线。民族群众在这里生生不息,这里就是他们的家。要落实好边民补贴、危房改造、基础设施提升等政策,让他们住得更踏实、生活更幸福,也能为国家承担一份守护边疆的责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篇六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为党员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强化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用当代中华文化的“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凝聚共识。

语言相通才能心意相通。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觉悟,旗帜鲜明的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对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要以身作则,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引导,阐述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获得更好发展机会。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我国宪法规定的责任。200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规定和精神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法制保障。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依法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大力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极大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言文字事业发展道路。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作用,不断发展和巩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文化基础,不断发展和巩固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统一的文化基础,不断发展和巩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化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篇七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目标,就需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抓,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扎根心底,“五个认同”意识融入血液,促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八桂大地。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总结好、运用好、发展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成功经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成为模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这15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体会就是为您整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篇八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团结成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家可以理解这个“铸”字,经过高温熔铸,物质内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一个关系紧密、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有机组成的整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整体性、共同性、向心力,这是对民族团结更高水平的要求。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多元与一体的关系,“一体”就是指我国56个民族早已结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民族实体。这个民族实体就是中华民族。“多元”是指民族文化和民族个体的多元。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要求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尊重差异是为了包容多样性,却不能过分强化和固化这种差异。我们要通过学习“四史”、“五观”,增进“五个认同”。作为党的干部应该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民族地区工作,要主动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对党的民族政策不打折扣坚决执行,站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高度,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心中既要有局部更要有全局,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思想认识上去了,更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20____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特别强调,“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这句话为我们辩证认识“一体”和“多元”的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只有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理念内涵,才能切实理清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搞清楚哪些方面必须“同”,哪些方面可以“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靶向治理。其次,要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战略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国无魂不立,族无魂不聚。再次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这一点体现在我们高校工作中,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各族学生在共同学习生活中彼此相互沟通,加深了解、增进感情。最后要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担当责任,忠诚奉献。

作为工作、生活在边疆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提高政治站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到日常各项工作之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履职尽责,争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

为教育引导全旗广大教育工作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1月10日,我旗教育系统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副旗长薄志慧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

薄志慧指出,全旗教育系统要自觉强化理论武装,打牢思想基础,增强政治担当,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长期坚持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定坚决践行“两个维护”。

薄志慧要求,要高度重视此次学习机会,推动全旗教育系统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坚决做好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班仪式后,自治区宣讲团成员张希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为题做专题报告。此次培训为期3天,分批次覆盖全旗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职工,通过集中封闭学、个人自主学、交流研讨学、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教育引导全旗广大教育工作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旗教育局党组成员、全旗中小学校、幼儿园校长、园长;教育局机关、教研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全旗各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幼儿园全体教师参加开班仪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篇九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党的__大以来,广西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加快经济发展,持续改善民生,实现了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偏远封闭走向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巨变。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

必须坚定不移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广西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持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强创新、育品牌、拓市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走在前列,不断增强广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铸牢广西各族同胞共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识、共享现代化发展成就意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经济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篇十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大家常说的“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就是需要文化认同。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就是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长远之举、固本之策,是对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是对少数民族长远利益的考虑,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构筑中华文化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更是在全民族中进行文化认同。无论是普及通用语言文字还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十二个方面,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思想的渗透_。我们每一名普通民众都应该全力支持、全力配合能够促进文化认同推动民族团结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工作。

《旧唐书·魏徵传》中有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历史就是为实现民族解放、长期抵御外来侵略、各民族之间建立患难与共关系和深厚友情的历史。我们要结合当前阶段的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以史为镜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

在抗击非典、抗洪抢险救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疫情、河南水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尤其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亲历者,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度时艰,有人坚守岗位,有人迎风逆行,无不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无不彰显了中国人的刚强,无不彰显了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我们无不为之感动,为之振奋。

身为一名党员、一名年轻干部、一名组工干部,更应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学习、组织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篇十一

篇五

事物一旦超越个体的小,形成相对的大,另一对非常关键的关系范畴就会出现,即同与异的关系。涉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问题,同与异这对关系范畴可以提供一定的进路线索。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在我国如此广袤的疆域上,差异必然是广泛存在的。不过,异彩纷呈总是有存在条件和保障的,这就涉及同的问题。中华民族如此多元,却能够长期存在延续,关键就在于具有某种同的特质。抽象地来看,“同”具有两种基本意涵,一种是相同,一种是共同。“相同”排除了异的存在空间,只保留同一性的内容;“共同”则为异之共生提供了丰厚土壤,以保障互助协作内容的生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考虑前者,以保障整体性的共存,也要考虑后者,以促使共同体保持生机和活力。

对中华民族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共同体而言,同一性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中华文化。那些习而未察的无意识、优秀的精神价值、能动的进步意识,无一例外都根植于厚重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因此,中华文化这一丰富资源,自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底色和毋庸置疑的本源性内容。

在同一性层面,还有一些内容是相对清晰的,这是由近百年来中国政治文明现代化的独特路径赋予的,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及其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近代,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而国民整体又处于低组织化状态,唤醒大意识,凝聚并组织各族人民奋起自强成为历史所需。中国共产党勇担历史使命,以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团结国内一切力量,建立统一战线,最终缔造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主权独立,由此奠定了国家统一稳定的内在秩序,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政治基础保障。此后,经过曲折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言,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为核心的对象性内容。动态地审视这五个关键的对象性内容,会发现其具有共同性的一面: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中华民族是各民族交融汇聚形成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共同走出来的。可以说,从异到同,在动态的历史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由小及大的内容体系、厚重根源和行动方案,这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大意识的基本进路体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篇十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报告中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握的是几千年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揭示的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彰显的是团结凝聚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伟大梦想的信心决心。

一是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历中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认同,是对56个民族同呼吸、共患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认同。党的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顺应这种形势,把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实现各民族大团结的金钥匙,而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正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条件。

二是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石榴籽”比喻民族团结,强调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本质是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这一共有身份的认同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相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度更广,所承载的人类文明知识信息更多。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少数民族同胞在更广阔的生产生活领域中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三是从点滴做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涵盖了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方方面面,既应在思想上教育引导,讲清讲明中华民族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共同体;也应在实践中步步推进,而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正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条件。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坚定坚决地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拥护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篇十三

中华文化是古往今来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各民族文化集大成,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党员教育,不断增强广西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不断传承弘扬广西各民族优秀文化,繁荣发展八桂文化,创作更多的民族文化精品力作,全面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进一步促进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相互认同,铸牢各民族共创、共享、共传中华文化意识,从中凝练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团结和归属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思想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篇十四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壮观的蓝色星球,上面住居着一个很团结的国家——中国。它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我的家乡长治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小城,在那里有着34个民族。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壮族等。这几个民族我们这里都有。

全国56个民族在1949年一起手拉手、心连心同唱对祖的祝福。“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当这曲宋祖英的歌再次萦绕耳畔时,我们不得不会想起20__年5月12日在四川的5。12大地震,这一震,震的天颤抖;这一震,震的手牵手。全国各地的救济钱像雪花一样飞向了灾区,这让所有的民族都团结了起来,去感动灾区的人们。就连一些孩子,在那一刻,也献出了自己微不足道的一点爱心。我心中最喜欢的一个数就是“56”。因为它代表着我的中华,代表着我们中华的民族。

鲁迅说过一句话:“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正如鲁迅的话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民族灵魂的一小部分。从“桃园三结义”到“两万五千里”;从“开国大典”到“20__”,还有“建国__华诞的大阅兵”。这次阅兵,充分展现了中国军队日新月异的变化。只有那座金灿灿的天安门依然如旧立在那条美丽的长安街上。

听!芦笙和唢呐一齐吹响;看!乳燕和雏鹰比翼联翩。56朵鲜竞相开放,装典祖国万里大花园。让先辈的英灵自豪地惊叹,啊!这就是我的中华!这就是我们中华的民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篇十五

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经过专家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解读,我对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铸牢民族共同体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我认为这一点与我的工作关系最密切,在讲座中董军明老师也做了详细解读。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我认为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所有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和教育都是在夯实这个根基。在日常的教学中,无论是语文课上对教材的正确解读,还是开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种形式的的学习,对国家历史的了解,以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多体验等中队活动,都是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受到这种教育的熏陶,让了解祖国、热爱祖国、维护祖国不再是无感情地高喊口号,而是引发共鸣,让孩子们能在未来的每一刻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让他们觉得学习不光是为了眼前的成绩和荣誉,更要为了让自己和自己祖国变得更好而努力。

另一点让我感受很深的是,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学校大队部之前开展了关于“我的2035”主题活动,活动中我带领孩子们观看畅想未来的视频,并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自己的2035年会是什么样子的。虽然孩子们讨论热烈,但是仅仅是围绕自己说了15年后可能在做什么,想做什么,孩子们的想法并没有和祖国联系起来,很多孩子甚至是茫然地没有想法。昨天听了内蒙古少工委副主任刘颖老师的解读,我才学到了正确的做法,刘颖老师说,与其问孩子们你的2035是什么样子的,不如问问他们“2035年你会为祖国做些什么?”答案可能不会变,孩子们依然想当老师、当医生、当科学家,但是他们想到的不仅仅是做了自己想做什么事,而是我想做的事不光是我自己的事,我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影响到这个社会,我学到的每一点知识都会造福于我的祖国。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大概就是这样吧,其实孩子幼小的心中都有小小的爱国情怀的种子,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正确的方式浇灌这颗种子,帮助它长成参天大树。

最后,我想就发生在我自己班里的一件事说说我对铸牢民族共同体的体会。崔皓轩同学是一名朝鲜族同学,他很有才华却十分内向,成绩也忽高忽低,十分不自信。在学校大队部开展“石榴籽”系列活动时,我让他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民族文化,并在国庆节活动中让他以少数民族同学的身份参加班级诗朗诵节目演出。一学期下来,我发现他开朗了,健谈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很多。我之前只关注到了他性格上的变化,直到有一次我们开展了九一八主题班队活动,在交流自己的想法时,他对我说:“老师,我是朝鲜族,我生活在内蒙古,但是我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会记住这节课,我长大了要当兵保卫中国。”那一刻我明白了这一学期的民族团结教育带给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多么大的影响。后来复习《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课时,我问孩子们生活中你还了解过哪些少数民族,同学们说满族、朝鲜族……这些民族的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在一个教室里读书生活。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生在内蒙古,长在内蒙古,学在内蒙古,更是为我们对孩子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契机和资源。

这几天的学习我收获很多,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更清晰地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自己肩上的责任,明确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使命,在党的旗帜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用自己的所学去影响每一个孩子,不仅教出好学生,更要培养国家的“红孩子”!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