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应该懂得总结,因为它是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环。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总结范文是在总结写作中不可或缺的学习素材。
倍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一
课题认识小数(第三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
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
数化简。
教
后
记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1、准备题。
(1)1元=()角=()分。
(2)在下面()里填适当的小数。
3角=()元。
30分=()元。
100毫米=()米。
(3)0.4里面有()个0.1。
0.40里面有()个0.01。
2、引入:今天继续研究小数。
1、课件出示例4:
为什么?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0.30也是30个0.01,所以0.3=0.30。
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
回顾复习旧知。
读题。
分组准备,讨论。
说出结果。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填空。
学生自主填空。
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汇报自己的结果。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延伸。
四、练习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1、课件出示例5: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3.16=()10=()。
交流:
(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练习六的1-5题。
第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
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学生自主填空。
学生自主改写。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回顾所学,体会进步。
倍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二
课题小数乘法和除法(第三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上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1、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讨价还价,下面讲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的事情:
商贩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一块五一斤”“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3斤卖不卖?”
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除法。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及表格,
师:从表格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这三种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能求出妈妈买的这苹果的单价吗?
列式:9.6÷3。
(2)能算出是多少元吗?试试看。
(3)全班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竖式计算时,追问:为什么要把上的小数电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香蕉和橘子的单价会求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提示:商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5.7÷6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总结法则:
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求出商,再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
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练习。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1、错题医院。
学生独立完成69页练一练,指名说一说促在哪里,怎样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比较每组两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4、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小组里议一议,再在班里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题小数乘法和除法(第四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做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除以10、100、1000……的商。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1、口算。
90÷10900÷10。
900÷10900÷100。
2、前面我们学过小数点向右移动能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那么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2、前面我们学过小数点向右移动能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那么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教学例5。
(1)出示例2: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21.5÷10=2.15。
21.5÷100=0.215。
21.5÷100=0.0215。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除以10、100、1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练习。
四、总结教学例6。
(1)出示例6中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
(2)提出“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多少千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
板书:500米=()千米。
(3)提问:你会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可以用把500除以1000,计算500乘1000是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3三位。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解题要求。学生各自填空。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讨论:0.8除以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
把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时要先做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3题。
小组交流怎样想的。
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5题。
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经验项介绍给大家。
交流。
独立填表。
讨论。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五、课堂作业。
倍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三
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三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的迁移。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独立计算。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练习。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2、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3、完成练习九的3~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
学生练习。
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第四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准备好计算器。
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试着求出结果。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练习。
四、延伸。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1、巩固练习。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
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2、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完成下列练习。
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倍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四
课题小数乘法和除法(第三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上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1、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讨价还价,下面讲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的事情:
商贩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一块五一斤”“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3斤卖不卖?”
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除法。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及表格,
师:从表格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这三种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能求出妈妈买的这苹果的单价吗?
列式:9.6÷3。
(2)能算出是多少元吗?试试看。
(3)全班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竖式计算时,追问:为什么要把上的小数电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香蕉和橘子的单价会求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提示:商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5.7÷6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总结法则:
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求出商,再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
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练习。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1、错题医院。
学生独立完成69页练一练,指名说一说促在哪里,怎样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比较每组两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4、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小组里议一议,再在班里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题小数乘法和除法(第四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做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除以10、100、1000……的商。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1、口算。
90÷10900÷10。
900÷10900÷100。
2、前面我们学过小数点向右移动能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那么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2、前面我们学过小数点向右移动能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那么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教学例5。
(1)出示例2: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21.5÷10=2.15。
21.5÷100=0.215。
21.5÷100=0.0215。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除以10、100、1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练习。
四、总结教学例6。
(1)出示例6中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
(2)提出“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多少千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
板书:500米=()千米。
(3)提问:你会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可以用把500除以1000,计算500乘1000是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3三位。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解题要求。学生各自填空。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讨论:0.8除以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
把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时要先做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3题。
小组交流怎样想的。
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5题。
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经验项介绍给大家。
交流。
独立填表。
讨论。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五、课堂作业。
倍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想想做做.3~7.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
2.口算:。
39-8=67-6=49-5=。
直接写结果,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第一组题是怎样想?
3.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教材第32页“想想做做”4。
独立填表,集体订正时复习一下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如被减数39,减数5,差是34。自选一两组说给同学听.
2.教材“想想做做”5。
游戏题,同桌两人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6。
在圆圈填上、或=。
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比较方法.
2)集体订正后提问:你是怎么比的?(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还有别的比较的方法?(没有计算)。
4.“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提问可小男孩付出多少元?阿姨找回多少钱?求什么?
指名说一说这道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算,集体订正,并回答“怎样求出一个足球多少元?”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5.“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在学生作业时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2)。
四.教学后记:能培养学生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
文档为doc格式。
倍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六
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
三、练习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
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2、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3、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
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4、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5、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
根据自己的喜好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根据同桌实际情况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完成下列练习。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四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二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基本练习。
三、提高练习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0.65-0.256+0.34。
1.6-0.44.5+0.50.82-0.42。
0.83-0.59.2-62+2.8。
3.4-3.117.6+3.93.6+2.4。
0.45+2.850.73-0.23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0.51-0.374-0.82。
5.26-4.7513-3.9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完成基本练习。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四、延伸。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加强了对小数的计算能力,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要细心,不犯错误。
思考提高。
倍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七
第一课时认识计算器计算(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树木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
计算器、例题图。
课前让学生每人都准备好一个统一型号的计算器,对照说明书,简单了解计算器的各部分。
教学过程:
一、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1、指名说说自己对计算器的了解:
有显示器(统一购买的计算器显示器上有两排,上面一排是输入的算式,下面一排是算出的结果)、键盘(要让学生识别主要的键盘:数字键、运算键,开机键、第二功能转换键等)。
2、试试开机和关机。
3、了解计算器的用途:说说你一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人们用计算器?
你自己去小店里买东西要带计算器吗?为什么?
指出:用计算器计算一般都是算一些比较复杂的,很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直接用口算。
二、用计算器计算:
1、例1:计算38+27、30×18。
用计算器算完后,问一问:和口算的结果一样吗?
你觉得口算和计算器算哪个更准确?
指出:计算器虽然算得很准,但要注意千万别输错了数据。所以检查的时候要看显示器上的输入算式是否正确。
2、试一试: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765+4698589×7641600÷128。
1438+2576380×426765+469-296。
3028-2965625÷25816÷68×27。
学生独立计算。算完后,老师报算式,学生听之后再算一遍,检查学生的听力和按键的准确性和计是否正确。
说说你觉得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
三、完成想想做做: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218+4932800-17986848-579+386。
2191×353363÷57126×7÷18。
学生算完后,指名交流一下得数。
2、(第2题)交流两种算法:(1)算完一个后“清0”,然后再算;(2)直接算。试一试,两种按法出现了什么新情况?(asn)指出: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
3、先用计算器算出下面各题的积,再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142857×1=142857×2=142857×3=。
142857×4=142857×5=142857×6=。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在黑板上画一画:
让学生参照板书,再来认识各题得数的规律。
4、先用计算器算出前四题的得数,再直接填出后两题横线上的数。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写吗?比如说?
再看看计算器上显示的,你有什么疑问?
(不能全部显示)。
指出:你们以为拿计算器计算一切都很简单,其实还有很多的问题,请大家课后可以参照说明书,研究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的?以及还有哪些新的知识。
四:作业:43页练习七第1、2题。
板书设计:用计算器计算(1)。
数字键、运算键,开机键、第二功能转换键。
计算38+27、30×18。
倍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八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元、角、分计算。
重难点、关键。
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
关键:
1.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元、角、分。
2.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相邻之间的十进关系以及元、角、分的简单换算。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让学生到商店去观察,购物,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附币、找币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1课时。
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1课时。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教学准备。
准备1元以内各种面值人民币,并准备10个1分硬币,10张一角纸币、硬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的生活中,爸爸妈妈经常要买东西,小朋友上学要买文具,这些东西都是用什。
么买来?(钱)对了,买东西离不开钱,我们国家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知识--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二、新授。
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出示书60页第一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
a.图中画些什么?
b.三名孩子在做什么?
c.30元、1元、6角5分、8角等又是什么?
老师小结:
三名孩子要买东西,买东西要用人民币,你认识下面饿人民币吗?
(2)出示1元、1角、1分的硬币。
a.先让学生自己辨认,在指名回答。
b.教育学生人民币是我们国家印制的,人人都要爱护,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
不能乱折或损坏。
(3)出示教材第60页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
a.图中的学生说了什么?营业员阿姨说了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请你从自己所带的人民币中拿出1元来。
(1元=10角)(有的学生拿一张1元,有的学生拿10张1角,都可以,进一步建立元与角的进率关系。)。
b.从图中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请你从自己所带的人民币拿出1角来。
(1角=10分)(有的学生拿一张1角,有的学生拿10个1分。都可以,进一步建立角与分的进率关系。)。
c.完成书第60页填空,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元=10角1角=10分。
学生齐读。
(4)除了1元,1角,1分以外,1元以下还有这样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出示教材第61页第一幅图)。
(5)刚才我们学习了1元以下的人民币,谁来说说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哪些?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5角、2角、1角的纸币还有5角、1角、5分、2分、1分的硬币。
1.教学试一试。
1)1张1元纸币可以换成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成1张1元吗?同桌两人换一换。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活动情况。
2)指名说说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这样换?
三.算一算:
1.1枝铅笔5角钱,1元钱可以买()枝铅笔。
2.一块橡皮2角钱,一把尺子3块钱,一共()角钱。
3.用1元钱买一枝7角钱的练习本,应找回()角钱。
4.用1元钱买2块3角钱的橡皮,应找回()角钱。
教学后记:时间安排得好,课堂气氛活跃.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倍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九
课题认识负数(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入。
2.新授。
三、练习。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老师收集了某天四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1、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香港19摄氏度。
那一天香港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上海3摄氏度。
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
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北京零下3摄氏度。
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
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的呢?
2、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规定零上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或3摄氏度,规定零下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3”读作正三,再写的时候,只要在3前面加一个“+”--正号,“+3”也可以写成3。“-3”读作负三,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3。(板书)。
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3℃,北京的气温是-3℃。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你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温度吗?
看屏幕上的温度计,选择适当的卡片举起来。
观看多媒体。
19摄氏度。
3摄氏度。
0摄氏度。
做练习。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四、延伸(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30℃)。
哈尔滨:零下12摄氏度,漠河:零下30摄氏度,海口:零上30摄氏度。
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和30℃。
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2)小小气象记录员。
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
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
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出示海拔高度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
两种说法都成立。
听写练习。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度吗?
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练一练。
(1)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出示海拔高度图)。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3193千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
世界海拔高度最低的国家--马尔代夫比海平面高1米。
(2)说说下面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米。
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最深处海拔-11034米。
(电脑出示有关图片)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课来交流。
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