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项目开发调研报告篇一
今年,大田村被确定为合川区三个整村脱贫村之一,这是大田村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村贫困状况,总结经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扶贫项目,在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典型调研基础上,现就三汇镇大田村扶贫开发实施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大田村位于三汇镇北部,华蓥山脚下,是原大田村、石涧两个村合并而成。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980户,3050人,总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80亩,林地面积1900亩,全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以水稻、玉米、红薯种植及外出务工为主。
二、《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01以来,在扶贫开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合川区扶贫办的热切关心下,在镇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三汇镇大田村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战略,促使该村各项事业得到蓬勃发展,贫困、落后面貌得以明显改善。
1、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全村建卡贫困人口下降到2008年底的425人,加上卡外贫困人口,全村贫困人口还有650人,占全村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30%下降到2008年底的2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860增长到2760元。
2、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实施扶贫开发以来,大田村累计新修村级公路8.5余公里,村级公路实现通达率100%;新修人行便道14公里,60%自然村通人行便道;改造基本农田100亩,解决了1800人的饮水困难,到2009年底所有村民的饮水困难将得以解决;改善了25户贫困户的住房条件;完全实现全村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
3、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村民种子、肥料得以全面保障,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养殖业发展迅猛,年出栏鸭子30000只、生猪1000头、鱼20吨。劳动力转移成效显著,全村劳动力转移1276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村95%以上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有村卫生室1个,缺医少药的状况基本得以解决,村民基本卫生需求得以全面保障;建有村小一所,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村民观念大有改观。
5、开放式扶贫成效显著。在广泛的宣传动员下,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2007年筹资新建公共服务中心,配备了完善的办公设备;筹集社会资金50万元新修村级公路5.8公里,新修水泥便道9公里。
三、目前贫困状况
1、大田村贫困现状。由于地势偏远,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目前,大田村集体负债8万余元,无任何集体收入,年人均纯收入2760元,村内公益事业缺乏,无村民活动健身场所。全村现有建卡贫困户126户,贫困人口425多人,低保76人,五保户26人,部分贫困户的就学、住房、就医问题还得不到有效保障,属三汇镇经济最为贫困的一个行政村。
2、发展差距明显。与三汇镇其他村比较,大田村的发展相对滞后。年人均纯收入仅为三汇镇的46%。村内村民间收入差距也较为明显,有的家庭年均纯收入可达数万元,而有的仅为几百元。
3、当前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到沿海打工的农民工相继返乡,到目前为止,大田村返乡农民工500人,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有300来人实现了再就业,有200来人待业或准备在家务农,而创业又面临资金、技术短缺等诸多问题。这对当地劳务输出收入造成很大的损失,进一步加剧贫困状况。
四、建议和意见
1、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对许多贫困地区来讲,贫困状况长期存在,要想改变现状,绝非一朝一夕,必须加大各方面扶持力度,如资金、人才等。
2、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扶贫机制,丰富扶贫形式,以有限的扶贫资金,带动和激发更大的扶贫力量,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3、完善扶贫开发配套政策和机制。在投入扶贫资金的同时,应当提供配套的人才、技术、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提供项目支持,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扶贫作用。
4、积极稳妥地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要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组织和引导劳动力健康有序流动,以劳务输出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达到扶贫目的。
项目开发调研报告篇二
xxxx方圆28平方公里,地势坦荡平旷,核心区域集中在涌洞乡境内,距县城40公里,与湖南省保靖县相邻,盖上有川河、楠木两个村11个组,850户3090人。平均海拔1230米,四季云烟,夏季平均温度20℃左右,堪称自然空调、天然氧吧,冬季银妆素裹,一派北国风光,是夏季避暑、冬季滑雪的绝佳胜地。笔者近期对xxxx进行了调研,对推进其旅
游发展提出了一些初浅建议。
一、xxxx旅游开发意义深远
由于交通限制,xxxx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但其独特的自然魅力,一直深受县内市民宠爱,每年都有不少游客、驴友、摄友慕名前往或故地重游,也逐步吸引周边市民眼球。特别是随着八十步至太平场公路的改造,可进入性大幅改善,越来越多的市民到xxxx观光、避暑、赏花、驴行。初略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5000余人次实地领略xxxx风光,单是5月4日“乡村旅游川河行”当天,就吸引400余名市民参与。可见,xxxx旅游开发众望所归,值得期待。
xxxx作为我县旅游的储备资源,其开发意义重大。一是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当地群众端上“旅游饭碗”,扩宽就业渠道,能在较快时间内促进当地群众就近就业,走出一条高山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二是能够加速形成县城—xxxx—酉水河一日游精品线路,助推我县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建设。三是可以作为大边城景区的补充,添加新的旅游景点,形成旅游资源互补,丰富边城景区体量和内涵。
二、xxxx旅游开发正当其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武陵山区发展,《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利用丰富独特的山水生态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省际生态文化旅游协作,建成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区。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渝东南旅游专题会议,每次研究一个问题,推动渝东南旅游发展实现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低到高的历史性跨越。2012年8月,市政府在南川区召开乡村旅游发展现场会,提倡各区县“不争论、允许试、大胆干,干起来再说”。日益优化的外部环境,为xxxx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将旅游产业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加大旅游景区开发和网络布局扩展,启动实施了洪安边城、西街、盐水井湖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整合上千万元用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推出钟灵、大溪、孝溪等一批乡村旅游景点。全县旅游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
随着八十步至太平场公路的改造升级,蕴藏已久的xxxx,亟待揭开神秘的“盖头”,向世人展示其无穷的魅力。
三、xxxx旅游开发矛盾突出
(一)资源小而分散。xxxx盖顶有天然石门回道“四门洞”、鸡冠岩、栩栩如生的“朱氏婆婆”、满山映山红、万亩天然草场、千年银杏古树、红军战斗遗址;盖下有千亩梯田,“黑洞”与“亮洞”(俗称穿洞)遥遥相望;纳沙河沿岸有“十八堡”、“十八溪”、“婆婆山”、“扁口洞”。总体来看,旅游资源丰富,但若站在武陵山区来审视评估,这些资源缺乏稀有性和震撼力,且分布较为分散,难以在短期内发挥效益。
(二)生态环境较差。一方面,xxxx自然植被较差,森林覆盖率不到30%,多以灌木和草场为主,缺乏高大乔木和林带,且裸露岩石多。另一方面,xxxx蕴藏大量的煤、黑滑石、硅等矿产资源。作为我县历史上煤矿主要产地之一,其开采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随处可见废弃的煤渣,一遇下雨污水横流。同时,地处两省市交界地带,硅矿私挖滥采屡禁不止,部分核心草场出现损坏,随处可见开采“伤疤”。
(三)配套设施滞后。从涌洞政府驻地、干川和平马上山的公路都是泥土路,可进入性差。布局国电、乌电两大电网,但改造多年电力依然不稳定。唯一的小型水库(烂泥沟水库)基本没有发挥功效,主要依靠地下水,用水质量难以保证。整个区域没有成熟的旅游接待点,缺乏有品位、上质量的乡村旅游接待户,唯一的避暑山庄由煤矿厂区改造而成。此外,景点安全防护设施、公厕、垃圾处置等配套设施缺乏。
(四)遗留问题凸显。前些年,我县依托区域良好的土壤条件和适宜的气候,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在xxxx发展起了2万余亩金银花基地。但是,由于当时对旅游开发预测和估计不够,导致基地基本布局在核心草场,且低价签订了长达数十年的土地流转合同,而xxxx的主要资源集中在草场地带。如下一步引进企业进行整体开发,则势必处理金银花基地与草场如何选择、流转合同如何终止等遗留问题。
四、xxxx旅游开发任重道远
(一)精心规划是前提
规划是制约xxxx旅游开发的关键,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编制。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禀赋大体相当,xxxx处
于诸多名胜景点的包围中,很容易陷入同质化陷阱。如何定位xxxx旅游开发思路?必须跳出秀山、立足武陵,认真考察论证,注重差异化发展,与周边景区形成互补。结合资源特点,可考虑将其定位集观光、避暑、休闲、探险于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
xxxx作为以生态自然为基石的旅游资源,在具体的规划中,不一定需要大手笔,但必须符合实际,尊
重自然,要杜绝照搬同类成熟景区开发模式,坚持低碳、低成本开发,综合考虑前期投入和后期管理问题,切忌大兴土木、乱造人文景观,要防止对资源进行过度包装,减少资源破坏和开发成本。
(二)保护开发是核心
自然资源具有“破坏容易恢复难”特点,很多时候保护更是政绩。旅游开发的实质在于实现资源价值,而xxxx的资源价值正在于其天然性、独特性、神秘性、多样性。当前,一要通过编制规划对景区生态资源进行科学论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旅游发展规模,合理规划旅游资源保护区,保护区一旦确定,严禁新建房屋和搭建产业设施。二要做好旅游开发与矿产资源的规划协调,科学确定矿产开采区,对开采规模进行限制,选址必须符合旅游开发要求。三要依据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生态旅游要求设置景区旅游线路、服务设施等,少建人文景观,对确需建设的旅游设施,其格调与外观要与周围自然景色相协调。四要抓好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现代旅游越来越注重可体验性和可参与性。鉴于此,一是在核心区域规划映山红、杜鹃花、金银花以及生态农业、药材等观光带,使游客四季都能有所品赏,改变目前品种单
一、可供观赏期短问题。二是应着手将金银花移栽出核心草场,还原一片高山草原。三是规划发展高山蔬菜等生态种养殖业,打好绿色无公害品牌,建设集采摘、观光、休闲与自助种植为一体的农业生态示范园,供游客体验。四是依托高山草场、千仞绝壁、山洞奇观,适时推出一批游客参与性活动。
要正确处理好景区开发与群众利益的关系,不与民争利。当前,应对区域农民早作安排,减小后期旅游开发压力。一是根据群众意愿,通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将部分村民迁出旅游开发核心保护区,缓解景区生态环境压力。二是对核心区现有原始村落作为景点打造,进行升级改造,完善步行道、污水、垃圾等基础配套设施,挖掘历史文化,提升档次。
(三)完善配套是重点
可进入性是制约xxxx旅游发展的关键,必须加速突破。短期内,建议按三级公路或高于通畅工程标准建设平马至xxxx旅游产业路,届时xxxx到洪安仅需20分钟,能有效地将两个景区串联起来,构筑县城-洪安-xxxx-酉水河-县城旅游环线,同时打通干川水源至xxxx等断头路。长期看,应全力争取建设秀山至龙山高速公路,如能建成,将全面激活xxxx、酉水河乃至整个龙池、石堤片区旅游发展活力。
从旅游经济的角度讲,过境游给景区的收益是有限的,过夜游则在吃、住、行、购等方面更具潜力。因此,要想办法让游客在xxxx过夜。短期内,建议培育一批上档次的农家乐和乡村旅游接待户。亦可在核心区外围建设高山避暑纳凉点,引导群众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群众就地就业。长期看,景区成熟后,可借鉴石柱黄水假日森林小区的经验,通过“旅游地产”模式开发产权式公寓、度假酒店等业态,丰富业态布局。
当前,要加快完善车行道、景点标识标牌、参观步道、漫游步道、安全防护、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等设施设备,配套建好生态停车场,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休息亭台和环保公厕,提高景区的便捷性、舒适性。
(四)适度营销是辅助
xxxx作为新兴自然景区,就目前来看,重点市场应是城市自驾游和驴行群体,适合在周边地区作小范围的推介。长远来看,纵观国内知名旅游城市,都是以一个核心景区带动其余景区营销。xxxx也不例外,不宜单打独斗,必须依托边城这张名片,融合边城整体营销,通过客源输送促其发展。倒是可以在文化的挖掘上做点文章,对现有资源巧妙融入民俗文化和历史故事,惟妙惟肖,让人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多方投入是保障
旅游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鉴于目前景区基础条件太差,开发投入高、收益慢,招商难度较大,必须多措并举。一是争取将xxxx纳入国家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二是乡村旅游扶贫、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等政策应向区域适当倾斜,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三是加快出台旅游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整体开发。四是可由政府单独或与投资方联合设立旅游开发投资公司,解决好土地流转纠纷,储备一批土地,待景区成熟后再进行出让,平衡开发资金。
同时也应认识到,搞旅游发展,难免负债,要有正确的负债观,我们认为三种情况下可以举债建设:现在建设的成本比三五年后节约几倍的基础设施项目;现在建设和未来建设相当,但老百姓当前有迫切需要、能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项目;经过充分、科学论证的项目。但在操作中要量入为出,把握好原则,控制好风险,发挥好效益。
项目开发调研报告篇三
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天堂村扶贫开发调研报告
(2012年4月草稿)
一、基本情况
天堂村位于桂岭镇以北,是湘、粤、桂三省区毗邻的少数民族边陲村,全村共有15个自然村,225户总人口885人,其中农业人口有878人,瑶族群众880人。2011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70元,收入来源主要有劳务输出,经济林种植和养殖等,常年外出务工人数92人。全村总面积3833公顷,森林覆盖率80%。其中旱地面积450公顷,水田面积10.4公顷,林地面积3362.6公顷。2011年,粮食总产量70吨,人均粮食占有量79公斤。
二、贫困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贫困现状
目前全村贫困142户563人(含低保户142户),初步解决温饱但不巩固容易返贫的有50户共247人。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天堂村位于桂岭镇以北,是湘、粤、桂三省区毗邻的少数民族高山地区,瑶族村落零星分布,村民交流机会少,传统思想和少数名族文化影响着天堂村人的改革发展。
二是自然条件恶劣以及基础设施落后。村所在地距镇15公里,通往本村的村级路目前还未硬化,15个自然村不通村级水泥路,全村通车率为40%,还有12公里的自然村路还未开通,路况险恶群众出行比较困难。通电率达到90%,大部分不通固定电话。大部分有移动信号覆盖。15个自然村的饮水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建设安全饮水项目0个,都是村民自行从山里用水管引流使用,由于受到季节性的影响水源断断续续,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用水。
三是科技、文化、卫生事业及组织建设落后,劳动力素质低。由于本村离镇较远,信息渠道比较窄,村部没有文化平台供村民学习,造成村民文化素质较低,种养技能不强,思想观念落后。村有1所小学,在校学生42人,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达99%以上,全村受教育程度,其中大学 6人,中专7人,高中7人,中小学35 人。目前本村在建有村级卫生室,只有在本村山里有一名普通医生,医疗设备落后,群众看病很困难。目前村两委干部7人,党员29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0.1万元,主要是上级拨划的办公经费。
三:天堂村扶贫开发未来两年初步构思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一是要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并以身作则,做群众的楷模。二是积极发展一批思想素质好、觉悟高、热心农村事业的党员。要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党员,培养和选拔政治素质强和发展能力强的干部。三是要认真开展党课学习,定期接受理论教育,让党员同志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工作的积极性,做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作用。
二,摆正村民脱贫的思想意识,从思想上脱掉贫瘠的帽子。利用村民代表大会以及其他村民聚会,深入到群众当中正确引导,慢慢扭转村民中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摒弃传统、守旧的生活生产观念。建立村民活动室,通过自筹及上级部门的捐赠获得农业相关的书籍,加强与其他村种植能手交流,请专家或
是能手为村民传授经验技能。“孩子是村里的未来“,重视对村里孩子的教育培养,多渠道筹取经费设置奖学金,加大对村里优秀学子的奖励,通过正面宣传,典型塑造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三,做好扶贫工作规范及规划,积极申报村民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扶贫项目,争取上级部门大力扶持,尽快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环境,努力创建村部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将外出打工的有志村民重新吸引回村里,为天堂村的发展出谋划策。
四,立足自身,分析优势,找准方向,实施科学兴村战略。目前天堂村的农产品种类单一和分散(水稻,红薯,木薯,玉米,杉树),目前开发的特色农副产品产业暂无(金子山茶叶,野生香菇,野生灵芝,野生药材)。在没有科学的指导的情况下,村民前几年尝试的农业品种都以失败告终,这严重打击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没有适合的农作物种植导致部分田间地里出现荒芜的情况。对此,一方面需积极联系咨询农业相关专家,争取引进适合天堂村种植的农副品种一到两个;另一方面立足自身,有意识地深度发现挖掘开发自身资源。
五,以“先走出来,再引进去“发展思路为中心,推亮点、重宣传,寻找合适天堂村发展的独特道路。熟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就天堂村的地理位置和道路现状来看,恶劣的道路环境不仅影响到村民的生活生产,更是天堂村摆脱贫困的最大因素。在目前道路环境一时不能改善的情况下,采取”先走出来,再引进去“的发展思路更适合天堂村目前发展的现况。”先走出来“即将天堂村的资源整合包装,在桂岭镇每年举办天堂村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会,同时走出来的还有未成露面而又神秘的瑶乡文化,通过特色农产品展销和瑶乡文化宣传活动结合推动下,扩大天堂村的宣传,提高区域范围内的知名度。”再引进去“即是在前一部分工作良好效果以及道路环境改善的基础上,打特色牌和文化牌,吸引投资商来天堂村考察注资,进而带动村里其他产业的发展。
桂岭镇天堂村村民委员会
二零一二年四月
项目开发调研报告篇四
扶贫开发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火书记对古浪扶贫开发提出“下山入川、工业扶贫”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以及县委马书记对古浪县扶贫开发工作和生态移民工作,提出“四下四进四转变”的四条路子,达到扶贫对象“四个不愁、四个保障”的目标。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对近年来的扶贫工作深入分析,认真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镇情
大靖镇位于古浪县城以东80公里处,南依祁连山余脉,北临腾格里沙漠,东依“兰白都市经济圈”,北临“金武一体化核心经济区”,是我省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集镇。现辖2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20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万人,全境面积23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6万亩,播种面积7.66万亩, 其中滩旱地1.19万亩,井库灌地1.12万亩,黄灌地5.35万亩,该区域海拔在1823——2330米之间,气候属温带干旱气候,无霜期15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250㎜左右,年平均气温8.2℃,土壤主要是荒漠灰钙土,含盐量低,适于农作物生长,属石羊河流域之大靖河流域和黄河提灌工程灌区。
二、大靖镇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和成效近年来大靖镇党委、政府坚决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工作重点,按照省市县相关部门关于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扶持,结合当地实际,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因地制宜,坚持走特色种养、劳务输出、移民搬迁的扶贫开发路子,全力攻坚,全镇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探索出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镇村两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扶贫开发充满信心,对中央、省市县扶贫开发政策充满期待。
(一)实施整村推进片区开发项目,着力改善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2011年,以樊家滩村为中心,通过实施以工代赈和片区扶贫开发建设项目,完成了占地108亩的樊家滩村新农村住宅小区1处;在长城等村,新修灌溉渠道43公里,硬化乡村道路46公里,架设高低压线路56公里,五年来完成危旧房改造3150户,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强化产业建设,着力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完成了的长城村连片1000亩枸杞种植和下庄村130栋养殖暖棚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示范带。
(三)加强技术培训,着力增强贫困劳动力劳动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近年来我镇以 “雨露计划”等扶贫培训工程为依托,加大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一条龙服务的劳务产业格局,年均输出劳动力上万人次,年实现劳务收入上亿元。近三年重点完成了红柳湾等村劳务移民34户、136人。
(五)加强措施协调,着力形成扶贫开发合力。一是充分利用区域支农政策,优先考虑贫困村,支持扶贫开发。如退耕还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沼气工程、人饮解困工程、中小学“两免一补”、少生快富工程等政策。二是积极整合其它支农资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自2010年实施以来,按照“改善基础条件、发展节水农业、突出特色种养、加快产业培育”的思路,坚持“渠道不变、用途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组织、农牧、交通、水务、农电、建设等部门资金,完成日光温室等示范点基础设施配套;为各村配备文化共享设备和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筹资新建了便民服务中心。危房改造、妇女创业小额贷款等项目的实施,增强了妇联干部和广大妇女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能力,最大限度解决了妇女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当前扶贫开发面临的基本形势
近年来我镇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扶贫开发路子。经济不断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今后的扶贫工作信心十足,但是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从我镇实际出发,当前扶贫开发既有良好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从机遇来看,主要是有良好的政策。党和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新十年扶贫计划的实施,以及一系列重大的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使公共财政阳光不断照耀到农村。2010年《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将大靖镇确定为核心区副中心城市,支持建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名单的通知》(发改办规划)(〔2012〕507号)将大靖镇确定为第三批全国改革发展试点镇,这都为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难得的政策机遇。从挑战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贫困群体规模依然较大。据2010年“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数据汇总,现有贫困人口25278人,贫困面达到65.1%,有14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且普遍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脱贫致富难度大;产业更迭缓慢,脱贫致富缺乏产业支撑;科技文化相对落后,扶贫开发后劲不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贫困面貌改变难度大。二是部分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根本性地改变,制约生产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镇域范围内干旱、风灾等自然灾害频发,抗灾自救能力弱,加上水资源短缺,农产品市场波动,农业收入很不稳定,尤其以设施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业技术应用不广泛,农产品品质不高,加之销售体系不健全,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和群众收入的正常提高。三是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部分贫困农户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但由于观念陈旧,等靠思想严重,致富办法不多,家庭生产经营水平低,加上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家庭底子薄,致富心切但力不存心,导致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四是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后,贫困村扶贫开发求发展的意愿更加强烈。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后,广大干部群众一致认为低保制度不能代替扶贫开发。低保制度仅仅是解决了贫困人口的生存、生活问题,农村贫困群体的发展问题仍然要靠“造血”式开发扶贫来解决。五是贫困的复杂性和反贫困的艰巨性,呼唤制度性、整体性扶贫政策体系。农村贫困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条件制约,也有人力资本落后的原因,既有制度性缺陷,也有机制方面、具体工作层面的不足。近年来,国家在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卫生医疗、居民养老、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政策设计,对促进贫困村、贫困群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实践情况看,帮助贫困村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既需要贫困地区立足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地做好规划,还需要政府对贫困地区做出更多的系统性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
三、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和对策。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将突出统筹兼顾和科学谋划,以城镇建设为突破口,结构调整为主线,扶贫项目为引擎,劳务移民搬迁为途径,农民素质提升为手段,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脱贫致富为目标。提高广大群众不甘落后、抢抓机遇、争先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抢抓政策机遇,以城镇建设为扶贫开发突破口。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为契机,以大靖镇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为政策支撑,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与城镇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相关政策,扩大城镇规模,增强镇域经济综合实力,强化产业集聚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金融等公共服务事业,改善投资、创业、人居环境。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就近转移就业、定居。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稳定提高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形势发展和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要求大靖镇全方位加快扶贫攻坚的力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扶贫开发主攻方向。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 “四五四”发展战略,大力推广“设施农牧业 +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培育壮大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等重点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大谭路为主线,平均每年发展全膜垄作沟播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以长城片、花庄片为主,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和暖棚养殖为主的设施农业,力争“十二五”末,全镇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万亩;在全镇范围内,持续扩大种植以枸杞、皇冠梨、玫瑰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力争“十二五”末,全镇经济林面积达到3.5万亩。形成以全膜垄作玉米、洋芋、精细蔬菜、枸杞、食葵、蔬菜种植,暖棚养畜为主的特色产业格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三)实施好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为扶贫开发提供强大的动力引擎。
2012年,依托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计划对龙岗等5个重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新修渠道2公里;铺设引水管道12公里;新修井渠5公里;平整土地300亩,建成高标准、高质量、功能齐全、超前规划的新农村示范点1处;配套日光温室卷帘机140套,硬化道路4公里。通过项目的实施,为扶贫开发提供强大的动力引擎。
(四)组织实施好劳务移民搬迁,拓宽扶贫开发的途径。 通过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重点培训项目,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和“两后生”的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不断拓宽劳务输转的领域,每年输出劳动力上万人次,每年实现劳务收入1.2亿元以上。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多渠道,多方式向新疆、安西、玉门等地移民,在古浪县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项目上争取一定数量的土地,重点安置花庄片、城区片耕地紧张的人口。
(五)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为扶贫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深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群众看病养老问题。不折不扣落实粮食直补、危房改造、农村低保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群众政策性收入,为扶贫开发提供有力保障。(五)以基层党组组织建设为抓手,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结合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创业的引领作用。
四、对扶贫工作的几点请求
一是建议上级帮扶联系部门,能给予城镇化建设方面的帮助指导,并在资金和对口项目上能给予重点倾斜扶持。
二是我镇黄灌区支渠斗渠破损严重,黄灌水利用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建议上级帮扶部门争取项目加以维修改造。
三是请求上级部门对所联系村今后的产业发展方向和脱贫路子给予切实的指导,干部对所联系的贫困户重点在脱贫致富的措施上给予长远的帮助,真正达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