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动物野外实践报告篇一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预防;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掌握所采集动物的种类名称、分类地位、分类依据、采集场所、采集方法、标本制作方法和生境描述等。
1、通过野外实习,不仅能够把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中,还能够使我们对已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同时可以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对于动物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动物(主要是昆虫),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学会和熟悉运用诸如图片比照、动物分类 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
- 1 -
进行动物分类鉴定。
3、通过对捕捉到的动物进行动物标本的浸制、剥制、干制等的标本制作,学会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4、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培养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应有的科学态度,以及在生活中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荣誉精神。
二、实习基本情况简介
1、实习时间:20xx年05月26日——20xx年05月29日 2、实习地点:安徽省黄山市汤口镇寨西浮溪村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的南部温和多雨,四季分明。本次的实习地点是黄山的最南端——汤口,该地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教学和科研价值,是我们进行野外实习、学以致用的理想之地。
3、实习人员:20xx级生物科学班全体学生 4、指导教师:耿学侠、查岭生、李学明、丁建华 三、实习要求与任务
1、认识100种以上的动物种类 (主要是昆虫),并至少能分类到目。
2、学会并掌握描述动物的分类特征。 3、学会利用检索表检索和鉴定动物的类别
- 2 -
4、学会制作昆虫标本和动物录制标本的基本方法。 四、实习内容
我们实习的内容主要为无脊椎动物(昆虫)的野外观察、采集、分类鉴定、标本制作与保存等。无脊椎动物——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1、昆虫采集工具
捕网、毒瓶(装有乙醚或酒精,用于迅速毒杀昆虫)、三角纸包等
2、昆虫采集方法
本次实习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网捕法和灯光诱捕法,介绍如下:
(1)网捕法:分为飞网采集法和扫网采集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用捕网采集,适用于善跳会飞的昆虫。飞网法主要对象为鳞翅目(蝶类)、蜻蜓目、双翅目(蝇类)、和膜翅目(蜂类),扫网法主要对象为竹节虫目、螳螂目、直翅目的蝗虫、同翅目、脉翅目以及陆生半翅目和鞘翅目的主要类群等。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
- 3 -
入网内扣取。对于膜翅目昆虫,应先隔着网将其弹晕再放入毒瓶中。对于鳞翅目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之后使其两翅竖立,放入三角纸包中。
(2)灯光诱捕法:利用某些昆虫趋光性的特点,夜间在驻地附近靠近河流的地方,树起一方白幕布,幕上前方拉上一盏电灯。昆虫会趋光而至,多数停在布幕上,或跌落布幕下,集中采集,用镊子夹入毒瓶或纸包或浸入酒精中,以备制作标本。主要对象为蜉蝣目、广翅目、鳞翅目(蛾类)、襀翅目。
其它的辅助方法有振落法,适用于在高大树木上的昆虫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虫。搜索法,适用于躲藏在各种隐蔽的地方昆虫。毒杀法,主要是用酒精和乙醚致死昆虫。
3、昆虫的分类鉴定
(1)参考:指导教师的讲解、徐亚君和唐鑫生《无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
(2)方法: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利用分类检索表和形态对比进行鉴定
4、昆虫标本制作 (1)制作工具
①泡沫板式展翅板:主要用于鳞翅目昆虫的展翅。
②昆虫针:用于针插固定昆虫,针由细到粗分别为0、1、2、- 4 -
3、4、5号。 ③镊子:用于夹镊昆虫。
④标本盒(内放泡沫):用于存放标本。(2)制作方法:展翅法、针插法等(3)制作过程
一个昆虫标本制作的全过程应包括清理、整姿、固定、标签、保存等几个步骤。①清理与插针:标本必须清理,在采集昆虫时,虫体上常粘附污屑,要把污屑清理掉。昆虫标本都要用昆虫针针插固定,针插的方法依昆虫的大小、结构、种类特点的不同而定。插针部位一般是从前胸近后缘正中略偏右一点向下插针,正好通过第二对足的基节为准。针插高度采用三级台规范。标本的留针高度要一致,使展示美观。
②整形与固定:标本插针后就进行整形与固定,包括整姿、展翅、双重针插和粘贴针插。对蝗虫,甲虫等标本的触角、步足等须一一整形。对蛾蝶、蜻蜓、大蜂等都要用展翅板进行展翅,使之模拟飞翔状态。对小型蛾子等为使其美观,也可用双重针插法。有些小昆虫如瓢虫等,可直接把标本粘贴在三角形卡片尖上,纸尖上蘸少许万能胶或一般胶水。粘在虫体前足与中足之间,在用三号针从小三角片的底边附近插入,使它达到一般标本的高度。
③标签和保存:每一个标本都必须附有标签,以此说明标本
- 5 -的中名、学名、采集日期、地点和采集人姓名。在野外实习中,要将完整无损的标本分目上盒,在实习结束前,各组展示标本,进行考核。实习结束后,选取制作精美且符合科学要求的标本放入专门的标本盒,带回学校标本库。具体的标本制作过程以蝴蝶为例:
①根据虫体大小,选择适当的昆虫针,自蝴蝶胸背中央垂直插入,并留有8mm长度。昆虫针要从前足与后足中间的胸部垂直穿过。
②将针对准展翅板槽的中间垂直插下,使虫体背面与展翅面板平行。
③用小号昆虫针或镊子拉住或捏住左右前翅较粗的翅脉向前拉,直拉至前翅的后缘和身体相垂直。蝴蝶的腹部要与胸部成一直线。
④压上事先折叠过的透明的压翅条,使其前翅后缘与压翅条上的折痕重合。为了使标本呈自然状,可用昆虫针在翅基部翅脉处拨弄整形蝶翅,并把足、触角和触部稍加整理。
⑤检查标本制作是否正确,有无差错,若无差错可把它放好以晾干或烘干
五、实习结果
这次实习我们共捕捉了105只昆虫,通过鉴定之后将它们分
- 6 -
为15个目。各目主要特征分别介绍如下:
1、直翅目:21只,该目是野外实习昆虫第一大目。该目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大。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后足为跳跃足。渐变态。
2、鞘翅目:17只,该目是昆虫纲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目。该目触角多样,咀嚼式口器。前翅角质化,在背中线处相遇,后翅膜质。无尾须。完全变态。
3、半翅目:15只。该目触角丝状或刚毛状,1—5节。刺吸式口器。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透明,或两对翅均为膜质,也有两对翅近于革质者。无尾须,渐变态。
4、革翅目:6只。该目体长略扁。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前翅革质,很短,不能遮盖腹部。后翅半圆形,折叠于前翅下。尾须革质,铗状。渐变态。
5、螳螂目:1只。该目头部三角形。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前足为捕捉足。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尾须短,渐变态。
6、双翅目:7只。该目触角丝状或短而具芒。口器刺吸式、舐吸式。前翅膜质,后翅退化为平衡棒。无尾须,完全变态。
7、膜翅目:7只。该目触角丝状或膝状。咀嚼式或嚼吸式口器。两对膜质翅,前大后小,或无翅。无尾须,完全变态。
8、广翅目:1只。该目触角长,丝状,或为栉齿状。咀嚼
- 7 -
式口器。前胸方形。两对膜质翅,后翅基部宽大。静息时翅呈屋脊状置于背面。无尾须,完全变态。
9、蜚蠊目:3只。该目体背腹扁平。前胸背板宽大,盖住头部。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前翅革质,后翅膜质。腹末一对尾须,渐变态。
10、蜉蝣目:4只。该目体柔弱,触角刚毛状。成虫口器退化。翅1—2对。尾端有一对尾须和一个中尾丝。发育为半变态。
11、蜻蜓目:3只。该目体细长。触角刚毛状。咀嚼式口器。两对相似的膜质翅,静息时平放或斜向竖立于背。半变态。
12、毛翅目:2只。该目外形似蛾,身体和翅面有短毛。触角丝状,很长。咀嚼式口器。两对膜质翅,静息时翅呈屋脊状置于背面。无尾须,完全变态。
13、襀翅目:3只。该目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两对膜质翅,前翅狭于后翅。腹末有一对长尾须,半变态。
14、同翅目:2只。该目体型变异较大,刺吸式口器,吻3节。前翅质地一致,较后翅略硬,静止时置于背面呈屋脊状。
15、鳞翅目:3只。该目触角棒状、丝状或双栉状。虹吸式口器或口器退化。两对膜质翅,身体和翅面覆盖鳞片。无尾须,完全变态。
六、实习心得与体会
- 8 -
这次动物学的野外实习时间虽然很短,却收获颇丰。一方面,我们领略了黄山的韵味与美丽,另一方面我们也真正的见到了许多不曾见到的动物。这次实习,不仅巩固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而且我们将理论知识真正地运用到了实践之中,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理解了很多以前没有认识到或没有明白的问题,也培养了我们对科学研究的严谨的态度、对生活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的协作精神。在实习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谅解,组员之间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很好的完成了实习的任务。虽然实习过程比较辛苦,但是大家依然微笑着面对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大家在笑声中掌握知识、锻炼耐力,它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知识令我们难以忘怀,实习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如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交际能力较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等等。这些不足,我将会努力的克服,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自己进一步更好的发展。今后,我要充分利用在学校的时间好好学习,不仅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要把学习知识局限于课本上,争取做更好的自己。
- 9 -
动物野外实践报告篇二
1《.动物学野外实习网站》登录界面地址?
d.2.《动物学野外实习网站》一共有几个栏目?
a.7 b.8 c.9 d.10
3.动物学野外实习总学时有几天?
a.3~4天 b.4~5天 c.5~6天 d.6~7天
4.动物学野外实习总学分是多少?
a.1 b.2 c.3 d.45.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内容分为几篇?
a.1 b.2 c.3 d.4
6.动物学野外实习考核评定分为几个部分?
a.1 b.2 c.3 d.4
7.动物学野外实习如果考核未通过,则需要?
a只能.补考 b.只能重修 c.补考或者重修 d.什么都不需要做
8.下列哪一位老师不是“脊椎动物部分”指导教师?
a.俞伟东 b.李利珍 c.唐仕华 d.罗永婷
9.下列哪一位老师不是“无脊椎动物部分”指导教师?
a.孙忠泉 b.赵梅君 c.钱忠英 d.李丽珍
10.下列哪个专业无需参加动物学野外实习?
a.生物科学 b.生物技术 c.园艺 d.科学教育
11.通过实习,可以锻炼学生?
a.野外生存及工作的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b.帮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c.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安全意识、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d.以上都是
12.因病不能参加动物学野外实习需要?
a.出事医院证明 b.跟随下一届补休 c.向辅导员提出书面申请 d.以上三项全是
13.《动物学野外实习网站》中天目山宣传片有几部?
a.3 b.4 c.5 d.6
14.以下哪一部宣传片是科教片?
a.天目风光 b.天目万象 c.迤逦天目 d.天目秋意
15.以下哪一部宣传片是导游片?
a.天目风光 b.天目万象 c.迤逦天目 d.天目秋意
16.“我们的天目山”是哪一级哪个专业的天目山实习生活?
a.06级生技 b.06级生师c.06级生科d.06级科教
17.天目山宣传片还介绍了?
a.天目山两爬动物 b.天目山兽类 c.天目山鸟类 d.天目山昆虫
18.天目山野外实习参考文献有几类?
a.1b.2c.3d.419天目山野外实习宜穿着?
全面长裤,长袖衣服 b.短打夏装 c.短裙、短裤 d.白大褂
20.天目山野外实习穿着?
a.人字拖 b.凉鞋 c.运动鞋 d.高跟鞋
21.天目山野外实习那些是非必须品?
a.文具 b.驱虫药品 c.食品 d。游艺设备
22.天目山野外实习基地位于?
a.禅源寺 b.红庙 c.大树王景区 d.原忠烈祠休养所
23.自那一年起上师大进驻天目山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
a.1995 b.1996 c.1997 d.1998
24.西天目山位于?
a.山东 b.安徽 c.江苏 d.浙江
25.哪位古代名人没有去过天目山?
a.徐霞客 b.白居易 c.曹植 d.乾隆皇帝
26.1939年,哪位同志涉险临山,与浙江省主席黄绍竑会晤,在禅源寺百子堂作团结抗日演讲?
a.周恩来 b.陈毅 c.毛泽东 d.邓小平
27.天目山是我国哪一级的旅游景区?
a.未分级 b。3a c.4a d.5a
28.下列哪个不是动物学野外实习的预修课程?
a.动物学 b.微生物 c.基础生物学实验
29.动物学野外实习的课程类别是?
a.必修 b.选修 c.副修 d文修
30动物学野外实习网站中那个栏目可以实现与教师在线互动?
a. 试卷及答案 b。课程资料 c.课程互动 d.参考文献
31.天目山宣传片简介是以什么形式体现的?
a.五言绝句 b七言绝句 c词曲 d歌赋
32.“天目山实习生活”这一栏有几部影片?
a.1 b2 c3 d4
33.教学大纲中一共列举的多少教材文献?
a10 b9 c8 d7
34在野外实习中遇到危险应该?
a拨打急救电话 b与辅导员和带队老师取得联系 c同学互助做好急救措施
35实习纪律一共有几条?
a9 b8 c7 d6
36哪一项不是天目山野外实习的奖惩办法?
a通报表扬 b返校后按规定处理 c以上都是
37考试成绩占考核评定的比例是?
a40% b50% c60% d70%
38小组报告占考核评定的比例是?
a10% b20% c30% d0
39.课程简介是第几个栏目?
a1 b3 c7 d无此栏目
40.是否期待天目山也外实习?
a是 b好讨厌 c教学任务必须的 d无所谓
动物野外实践报告篇三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题目:普通动物学黄山野外实习
专业班级:生物科学专业(2班)
姓名:杨杰学号:20101501170指导教师:查岭生
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组
2012年6月2日
野外实习是普通动物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应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进行了为期七天的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动物学的野外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具有很深刻的目的性和实践意义。
1、通过野外实习,不仅能够把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中,还能够使我们对已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同时可以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对于动物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动物(主要是昆虫),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学会和熟悉运用诸如图片比照、动物分类 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进行动物分类鉴定。
3、通过对捕捉到的动物进行动物标本的浸制、剥制、干制等的标本制作,学会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4、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培养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应有的科学态度,以及在生活中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荣誉精神。
二、实习基本情况简介
1、实习时间:2012年05月26日——2012年05月29日
2、实习地点:安徽省黄山市汤口镇寨西浮溪村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的南部温和多雨,四季分明。本次的实习地点是黄山的最南端——汤口,该地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教学和科研价值,是我们进行野外实习、学以致用的理想之地。
3、实习人员:2010级生物科学班全体学生
4、指导教师:耿学侠、查岭生、李学明、丁建华
三、实习要求与任务
1、认识100种以上的动物种类 (主要是昆虫),并至少能分类到目。
2、学会并掌握描述动物的分类特征。
3、学会利用检索表检索和鉴定动物的类别
4、学会制作昆虫标本和动物录制标本的基本方法。
四、实习内容
我们实习的内容主要为无脊椎动物(昆虫)的野外观察、采集、分类鉴定、标本制作与保存等。
无脊椎动物——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1、昆虫采集工具
捕网、毒瓶(装有乙醚或酒精,用于迅速毒杀昆虫)、三角纸包等
2、昆虫采集方法
本次实习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网捕法和灯光诱捕法,介绍如下:
(1)网捕法:分为飞网采集法和扫网采集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用捕网采集,适用于善跳会飞的昆虫。飞网法主要对象为鳞翅目(蝶类)、蜻蜓目、双翅目(蝇类)、和膜翅目(蜂类),扫网法主要对象为竹节虫目、螳螂目、直翅目的蝗虫、同翅目、脉翅目以及陆生半翅目和鞘翅目的主要类群等。
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对于膜翅目昆虫,应先隔着网将其弹晕再放入毒瓶中。对于鳞翅目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之后使其两翅竖立,放入三角纸包中。
(2)灯光诱捕法:利用某些昆虫趋光性的特点,夜间在驻地附近靠近河流的地方,树起一方白幕布,幕上前方拉上一盏电灯。昆虫会趋光而至,多数停在布幕上,或跌落布幕下,集中采集,用镊子夹入毒瓶或纸包或浸入酒精中,以备制作标本。主要对象为蜉蝣目、广翅目、鳞翅目(蛾类)、襀翅目。
其它的辅助方法有振落法,适用于在高大树木上的昆虫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虫。搜索法,适用于躲藏在各种隐蔽的地方昆虫。毒杀法,主要是用酒精和乙醚致死昆虫。
3、昆虫的分类鉴定
(1)参考:指导教师的讲解、徐亚君和唐鑫生《无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
(2)方法: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利用分类检索表和形态对比进行鉴定
4、昆虫标本制作
(1)制作工具
①泡沫板式展翅板:主要用于鳞翅目昆虫的展翅。
②昆虫针:用于针插固定昆虫,针由细到粗分别为0、1、2、3、4、5号。③镊子:用于夹镊昆虫。
④标本盒(内放泡沫):用于存放标本。
(2)制作方法:展翅法、针插法等
(3)制作过程
一个昆虫标本制作的全过程应包括清理、整姿、固定、标签、保存等几个步骤。①清理与插针:标本必须清理,在采集昆虫时,虫体上常粘附污屑,要把污屑清理掉。昆虫标本都要用昆虫针针插固定,针插的方法依昆虫的大小、结构、种类特点的不同而定。插针部位一般是从前胸近后缘正中略偏右一点向下插针,正好通过第二对足的基节为准。针插高度采用三级台规范。标本的留针高度要一致,使展示美观。
②整形与固定:标本插针后就进行整形与固定,包括整姿、展翅、双重针插和粘贴针插。对蝗虫,甲虫等标本的触角、步足等须一一整形。对蛾蝶、蜻蜓、大蜂等都要用展翅板进行展翅,使之模拟飞翔状态。对小型蛾子等为使其美观,也可用双重针插法。有些小昆虫如瓢虫等,可直接把标本粘贴在三角形卡片尖上,纸尖上蘸少许万能胶或一般胶水。粘在虫体前足与中足之间,在用三号针从小三角片的底边附近插入,使它达到一般标本的高度。
③标签和保存:每一个标本都必须附有标签,以此说明标本的中名、学名、采集日期、地点和采集人姓名。在野外实习中,要将完整无损的标本分目上盒,在实习结束前,各组展示标本,进行考核。实习结束后,选取制作精美且符合科学要求的标本放入专门的标本盒,带回学校标本库。
具体的标本制作过程以蝴蝶为例:
①根据虫体大小,选择适当的昆虫针,自蝴蝶胸背中央垂直插入,并留有8mm长度。昆虫针要从前足与后足中间的胸部垂直穿过。
②将针对准展翅板槽的中间垂直插下,使虫体背面与展翅面板平行。
③用小号昆虫针或镊子拉住或捏住左右前翅较粗的翅脉向前拉,直拉至前翅的后缘和身体相垂直。蝴蝶的腹部要与胸部成一直线。
④压上事先折叠过的透明的压翅条,使其前翅后缘与压翅条上的折痕重合。为了使标本呈自然状,可用昆虫针在翅基部翅脉处拨弄整形蝶翅,并把足、触角和触部稍加整理。
⑤检查标本制作是否正确,有无差错,若无差错可把它放好以晾干或烘干
五、实习结果
这次实习我们共捕捉了105只昆虫,通过鉴定之后将它们分为15个目。各目主要特征分别介绍如下:
1、直翅目:21只,该目是野外实习昆虫第一大目。该目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大。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后足为跳跃足。渐变态。
2、鞘翅目:17只,该目是昆虫纲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目。该目触角多样,咀嚼式口器。前翅角质化,在背中线处相遇,后翅膜质。无尾须。完全变态。
3、半翅目:15只。该目触角丝状或刚毛状,1—5节。刺吸式口器。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透明,或两对翅均为膜质,也有两对翅近于革质者。无尾须,渐变态。
4、革翅目:6只。该目体长略扁。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前翅革质,很短,不能遮盖腹部。后翅半圆形,折叠于前翅下。尾须革质,铗状。渐变态。
5、螳螂目:1只。该目头部三角形。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前足为捕捉足。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尾须短,渐变态。
6、双翅目:7只。该目触角丝状或短而具芒。口器刺吸式、舐吸式。前翅膜质,后翅退化为平衡棒。无尾须,完全变态。
7、膜翅目:7只。该目触角丝状或膝状。咀嚼式或嚼吸式口器。两对膜质翅,前大后小,或无翅。无尾须,完全变态。
8、广翅目:1只。该目触角长,丝状,或为栉齿状。咀嚼式口器。前胸方形。两对膜质翅,后翅基部宽大。静息时翅呈屋脊状置于背面。无尾须,完全变态。
9、蜚蠊目:3只。该目体背腹扁平。前胸背板宽大,盖住头部。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前翅革质,后翅膜质。腹末一对尾须,渐变态。
10、蜉蝣目:4只。该目体柔弱,触角刚毛状。成虫口器退化。翅1—2对。尾端有一对尾须和一个中尾丝。发育为半变态。
11、蜻蜓目:3只。该目体细长。触角刚毛状。咀嚼式口器。两对相似的膜质翅,静息时平放或斜向竖立于背。半变态。
12、毛翅目:2只。该目外形似蛾,身体和翅面有短毛。触角丝状,很长。咀嚼式口器。两对膜质翅,静息时翅呈屋脊状置于背面。无尾须,完全变态。
13、襀翅目:3只。该目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两对膜质翅,前翅狭于后翅。腹末有一对长尾须,半变态。
14、同翅目:2只。该目体型变异较大,刺吸式口器,吻3节。前翅质地一致,较后翅略硬,静止时置于背面呈屋脊状。
15、鳞翅目:3只。该目触角棒状、丝状或双栉状。虹吸式口器或口器退化。两对膜质翅,身体和翅面覆盖鳞片。无尾须,完全变态。
六、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动物学的野外实习时间虽然很短,却收获颇丰。一方面,我们领略了黄山的韵味与美丽,另一方面我们也真正的见到了许多不曾见到的动物。这次实习,不仅巩固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而且我们将理论知识真正地运用到了实践之中,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理解了很多以前没有认识到或没有明白的问题,也培养了我们对科学研究的严谨的态度、对生活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的协作精神。在实习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谅解,组员之间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很好的完成了实习的任务。虽然实习过程比较辛苦,但是大家依然微笑着面对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大家在笑声中掌握知识、锻炼耐力,它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知识令我们难以忘怀,实习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如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交际能力较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等等。这些不足,我将会努力的克服,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自己进一步更好的发展。今后,我要充分利用在学校的时间好好学习,不仅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要把学习知识局限于课本上,争取做更好的自己。
动物野外实践报告篇四
缙云山无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学号:13姓名: 雷鹏丽指导老师:
动物学(zoology),是揭示动物生存和发展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它研究动物的种类组成、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发育与遗传、分类、分布移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有关的生命活动的特征和规律。
一、实习地自然概况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海拔350米—951米。缙云山景色宜人,植物资源丰富。
缙云山,雄峙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 ”山岭,古名巴山。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
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海拔350米—951米,山间早霞晚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观云雾之奇,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景区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素有“小峨眉”之称,是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饱览自然风光的最佳去处。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葱茏,森林面积达13平方公里,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246科,922属,1966种,其中有桫椤、水杉、银杏、红豆杉、伯乐树、无刺冠梨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5种;有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黄芩等特色植物38种,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区和植物物种基因库。山上竹林茂密,品种多达十余种。有节肢动物2纲,20目,147科,1264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1目,51科,189种。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野外实习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重庆市环保教育基地”、“重庆市绿色教育基地”等称号。
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等九峰。其中玉尖峰是缙云山最高的,海拔1050米;狮子峰最险峻壮观,其余各峰亦各具风姿。缙云山系全国自然保护区。该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顷,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其中有猴欢喜、无刺冠梨、缙云琼楠、伯乐树、银杏、红豆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珍稀植物。山中还有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树—水杉,此树是
1.6亿万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种。素有“小峨嵋”之称的缙云山,堪称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以及观赏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的绝佳去处。
1.地理位置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璧山县八塘镇,总面积33平方公里,其植被郁郁葱葱,森林面积达15750亩,与缙云山前山二脉相承,同属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也是可以进行旅游开发的规划区范围。
缙云山自然资源丰富多彩,人文景观亦独具特色,山幽、溪秀、潭深、崖隧、石奇、寨险,清代民居、明代墓群、宋元峰火台、唐时民风浑然一体,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犹如一个"世外桃源"。缙云后山有舍身崖、八角池、龙潭天坑、龙洞泉、张口竹、千亩梨园、万亩竹海等9个主景36个配景另有云峰寨、明墓群、峰火台、厂丰鹿遗址、清代民居等18处人文景观。缙云后山素有植物基因库之称,生息繁衍着1803种高等植物物种,属国家
一、二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45种(属),特有植物36种,动物种类众多,已发现野生兽类6目14科27属32种。
2.地质地貌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褶皱带由明显的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构造单元由西北向东南分别为牛鼻峡背斜,温汤峡背斜和观音峡-中梁山背斜组成,背斜之间有宽缓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东南横切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因而形成三个险峻的峡谷,即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峡谷两侧山高岩陡,峭拔幽深,形势险要,其雄奇瑰丽之势,犹如长江三峡的缩影,故素有“嘉陵江小三峡”之称。褶皱带在白垩纪末期第三纪初的四川运动形成。地层有三迭纪、侏罗纪和第四纪地层,而缙云山属于三个背斜的中间一支温汤峡背斜的一部分,与小三峡山下相映,风景秀丽,海拔200—952.2米,相对高差752.2米。缙云山的南段为箱形山脊,顶部平缓。全山西翼较缓,坡度20°左右,东翼较陡,坡度60°~70°,因此两翼植物和植被有所不同。
3.气候、土壤
保护区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4.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1℃,极端最高温36.2℃,极端最低温-4.6℃,>10℃年积温为4272.4℃;相对湿度年平均87%,水汽压年平均14.9毫巴;年平均降水量1611.8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783.8毫米,冬半年(十至三月)降水量368.0毫米,占全年的22.8%,夏半年(四至九月)降水量1243.8毫米,占全年的77.2%;年平均蒸发量777.1毫米,月平均蒸发量64.7毫米,七、八两月蒸发量共255.4毫米,占全年的32.8%;雾日数年平均89.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低于1293小时。缙云山林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八月)24.5℃,最低月平均气温(二月)3.7℃,月均温年较差20.8℃;林外空旷地最高月均气温25.8℃,最低月平均气温3.3℃,月均温年较差22.5℃,比林内年较差高1.7℃,最热月均温林外比林内高
1.3℃,最冷月均温林外比林内低0.4℃。
缙云山的土壤以三迭纪须家河组厚层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和泥质砂岩为母质风化而成的酸性黄壤及水稻土。山麓地区为侏罗纪由紫色砂页岩夹层上发育的中性或微石灰性的黄壤化紫色土。缙云山土壤分为黄壤和水稻土两大类,并有少量零星分布的紫色土。黄壤大类又分为黄壤和黄泥土两亚类,二者各有一属,即冷砂黄壤土属和冷砂黄泥土属,其中冷砂黄壤土属有6个土种,冷砂黄泥土属有4个土种。水稻土大类只有1个亚类,1个土属,3个土种。缙云山的矿藏以煤为主,并有少量铁矿等。其煤层主要分布在缙云山西北面的蔡家沟、杨泗沟、双河口、黄焰沟及东南面的么店子、水马门、麻林坝一带。据统计,1926~1933年.宝源煤矿公司在缙云山采煤,最高年产量达125085吨。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北面的火烧山、舵鼓石及公路沿线一带,1958年.曾以此山铁矿炼铁。4.4.动植物资源
(1.)植物资源
重庆市植物园成立于1985年,建在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重庆市植物园与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主要任务是保护、繁殖、研究本地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广泛收集国内外亚热带木本植物资源,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建成科学内涵高、园林外貌美、科普性强、具有鲜明特征的森林植物园。现在重庆市植物园有主任1人,副主任3人,有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17人,技术员19人。植物园的日
常工作由自然保护区科技科负责,并由采育组、园庭组负责植物园各功能区的日常管理。植物园的建设与发展:重庆市植物园在市林业局的领导下,植物园的建设已具一定规模。植物园规划面积约2500亩,以缙云寺为中心,分为10个功能区。近年来,植物园的科技工作者在植物园的实践中,注重总结经验,先后在各种刊物上发表文章46篇,其中科技论文26篇,有4篇获优秀论文奖。并编写出版了《缙云山植物名录》和《缙云山植物志》。
(2.)动物资源
有动物1605种,其中:脊椎动物239种,无脊椎动物1249种,软体动物52种,环节动物6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小灵猫、秃鹳、红隼等11种。缙云山区系起源古老,物种稀有性程度高,特有性显著。在保护、科研、教学、旅游等综合利用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二、动物学学习目的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技术, 增强独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培养学生进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视野外实习,提高对动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学会动物的采集、培养、标本的处理和制作等技能。
三、动物学学习意义
实验动物科学,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已形成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基础科学门类。这门科学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它做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许多领域研究课题成果的确立和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做为一门科学,它的提高和发展,又会把许多领域课题的研究引入新的境地。因此,实验动物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可概括为下面三句话: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科研单位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
四、动物学研究方法
1.描述法
主要是通过认真的观察,如实地把药用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解剖,生活习性,地理分布,以及药用价值,其他经济用途等系统地记录下来,为有关的研究提供有用的第一手资料。有时还必须附加图表以帮助表达,也可适当地作些说明。这是认识药用动物的初步方法,也是对药用动物进行研究的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2.比较法
通过不同药用动物的系统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异同,从而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资料。如动物的各分类阶元的特征概括,品种的确定与建立,都是通过比较研究而获得的。此外,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进一步明确各类药用动物间的各种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比较法也是一种研究药用动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3.实验法
是在一定条件的控制下,对药用动物的各种生活现象、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有关方面作进一步观察与分析。由于实验条件可以随着要求不同而变更,因此它比一般的观察更能揭示药用动物的本质,有利于药用动物的开发利用和临床应用的深化。实验法也往往和上述的描述法、比较法一起进行,通过实验研究,对于药用动物可有更深入的了解。上述是在药用动物研究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一些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作微观的观察和研究,如采用电镜、电镜扫描、生化分析等。总之,不论采用什么方法,最重的是要忠于事实,准确,认真,思考精细,记载详明。
在药用动物的研究过程中,要采集标本,并要将采来的标本进行标本制作。如一般的无脊椎动物标本,可以浸泡在5%的福美林液或700酒精中,若为柔软的标本,可先杀死,定形,然后再浸入上述液体中。若为坚硬的,如棘皮动物、昆虫等,可以直接投入液中即可保存。高等的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和小型爬行类,也可以直接浸泡在5%福美林或70%
酒精中,而大型的爬行类,以及鸟类和哺乳类,则需做剥制标本。无论液浸或剥制标本,均需填写采集记录,记明采集时的情况,特别是标本在经过处理后,易变形或变色的,均需要记载清楚,一般均要印制特别的记录本,供填写上述采集的记录。另外还要在标本上附挂标笺,也需在标笺上填写采集日期、采集人及其编号,以便和记录本相互查对,最后将其保存起来。
五、实习内容
1.河蚌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工具:水桶、锅、5%的甲醛溶液
步骤:(1)将河蚌放进锅里煮,等其贝壳稍微张开一点口便将其捞出。
(2)待河蚌冷却后往其内脏团注入配好的????、的溶液。
(3)用5%的甲醛溶液进行长期的保存。
2.巴士引诱法
工具:(1)啤酒
(2)醋糖酒精水
2: 1:1:20
(3)锄头、纸杯
步骤:(1)用醋、糖、酒精、水按2:1:1:20的比例配成巴士引诱液
(2)到达适合的地方挖坑并将纸杯埋入土中适当的深度并加入巴士引诱液、啤酒。
(3)两天后再将杯中的虫子取出,交与老师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分类认识。
3.环毛蚓标本的采集及制作
工具:锄头、70%的酒精、95%的酒精、水桶
步骤:(1)用锄头在选定的地点挖一立方米的的样方地并将里面的的蚯蚓捡到水桶内。尽
量不要将蚯蚓挖断。
(2)用75%的酒精将蚯蚓处死。
(3)用90%的酒精浸泡蚯蚓并将其缕直。最后用90%的酒精浸泡半小时。
4.涡虫的采集和观察
工具:毛笔、瓶
步骤:(1)用毛笔将石块上的涡虫放进瓶中进行观察。
(2)区别涡虫和蚂蝗。
5.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工具:捕虫网、毒瓶、纸袋
步骤:(1)将蝴蝶、蜻蜓、蛾等昆虫放入之前叠好的纸袋里并将其翅膀放直。
(2)将其他的昆虫放入毒瓶中,并注意使昆虫标本具有的完整性。
(3)将自己所得到的昆虫制成标本,注意所用针的针要基本一样高。
六、实习感想
无脊椎动物学的野外实习让我收获了很多。从摸河蚌到挖蚯蚓,以及蚯蚓标本的制作都 让我学到了很多的方法和技巧。这次野外实习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还让我们对大自然,对生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昆虫的捕捉上我们也战胜了自己,锻炼了自己。战胜了很多的困难,解决了很多的问题。也让我们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我想这次的野外实习使成功的,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成长。
另外,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也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野外实习的重要性,它是对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让我们深深地理解到实践对于生物这个学科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只是几天的实习生活而已,但是,我想,这段时间的生活会是大家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那些大家一起晒太阳,一起流汗水,一起欢笑,一起成长的日子!
野外实习的生活已经告一段落了,我们也将把那几天的激情和热情放到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
动物野外实践报告篇五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七号文库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同其它科学一样,动物学也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目的和意义在于: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
其用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预防;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实习要求:
1、巩固课本知识,并与实际相结合;
2、掌握野外生存技能及观察能力;
3、学会标本采集及标本制作方法。
二、实习时间:
20xx年5月30日至20xx年6月6日。
三、实习地点:
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xx河xx江县西北部,与xx省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3′29′~108°05′45′,北纬25°06′09′~25°12′25′,属北回归线北侧。林区东西宽20·6km,南北长11·6km,面积10829·7公顷。木论自然保护区为喀斯特地貌,锥峰连绵,四周封闭,呈各种形状的洼地或漏斗,石山裸露面积80%以上,土壤覆盖面积不足10%,属中亚热带石灰
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覆盖率高达97·13%。据最新统计,保护区已知有维管束植物(163)科572属1048种,野生脊椎动物共有417种,隶属于5纲33目102科281属,其中兽类9目21科46属60种,鸟类17目51科129属199种,爬行类2目12科39属58种,两栖类2目7科21属35种。
四、实习结果:
本次动物野外实习,我们捕获100多种动物,并制作成标本。大概有环节动物,两栖类,蛛型纲,多足纲,昆虫纲;其中昆虫纲最多,主要有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半翅目,蜚蠊目,等翅目,革翅目等。
膜翅目:已知约198000种。通称蜂或蚁。触角丝状或膝状。
咀嚼式或嚼吸式口器。两对膜质翅,前大后小,或无翅。许多种类有“细腰”。雌性常有锯状、针状产卵器或螯刺。无尾须。完全变态。
黄蜂:黄蜂(wasp),亦称胡蜂。
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过去称为针尾亚目〔aculeata〕)内除蜜蜂类及蚊类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虫,以及广腰亚目(symphyta)一些不能螫刺的昆虫。黄蜂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对脚及一对触角。黄蜂的口器为嚼吸式,触角具12或13节。通常有翅,胸腹之间以纤细的「腰」相连。雌体具可怕的螫刺。口器发达,上颚较粗壮。雄蜂腹部7节,无螫针。雌蜂腹部6节,末端有由产卵器形成的螫针,上连毒囊,分泌毒液,毒力较强。胡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经毒2类,可引起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特别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忧,过敏体质的人危险。胡蜂毒刺上无毒腺盖,可对人发动多次袭击或蜇人。
双翅目:已知在1xx0种以上。通称蚊、虻和蝇。触角丝状或
短而具芒。口器刺吸式、舐吸式。前翅膜质,后翅退化为平衡棒。无尾须。完全变态。
虻:虻类体型粗壮,飞翔力极强,外表极象一头特大号的苍蝇。体长6-30毫米。俗名叫瞎虻,因为它们飞翔时带着嗡嗡声又快又急,好象乱飞一样,但决不是瞎飞乱撞。虻类和其他吸血昆虫一样,只有雌虻才吸血。雌虻口器甚发达,上、下颚及口针都极锋利而发达。每当吸血时,首先用这三件利器划破动物的皮肤,使血液津津渗出,就是坚韧的牛皮也无从幸免。血液流出后,再由唇瓣上的拟气管将血吸进体内。虻很贪食,一群虻在叮咬牲畜时,常使牛马浑身血迹斑斑而狼狈奔逃。虻类最喜欢集中的地方是近水而温度较高的地方,水田、沼泽地、苇坑、流水、静水附近是它们生儿育女的理想环境。它们往往将卵集中产在水中禾本科等植物的叶上,幼虫一孵化便掉人水中,在水下生活,待到化蛹时才游到岸边。
食蚜蝇:食蚜蝇成虫腹部多有黄、黑斑纹,不少种类有明显的拟态现象,往往被误认为蜂。由于蜂很强大,腹末
有刺,不好惹;食蚜蝇由于像蜂,从而起到保护作用。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番,不难区分。食蚜蝇属于双翅目,即体上只有一对翅膀,而蜂类属膜翅目,体上有二对翅膀;食蚜蝇的触角短,而蜂类触角较长;食蚜蝇的后足纤细,而常见的蜜蜂等蜂类有比较宽阔的后足,用以收集花粉。对于熟悉食蚜蝇的人来说,即使在飞行中也可以看出它们与蜂类的不一样来:食蚜蝇在飞行时能较长时间悬定于空中某一点,后突然飞到附近另一点,飞行动作平稳,而蜂类飞行时常常有轻微的左右摆动。食蚜蝇成虫早春出现,春夏季盛发,性喜阳光。
五、实习的收获与心得体会经过这次实习,与自然有了比较深入的接触,既激发了对动物学的兴趣,让我对生物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收获颇丰。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更让对我今后学习方向的制定和学习方法的改进都大有帮助。
动物学野外实习,不仅验证了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充分发挥我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