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成果奖评职称篇一
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觉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对学习过程自我监控,对学习结果自我评价。积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推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促进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不仅符合高等教育英语教学改革大趋势,也符合民办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根据目前研究的情况,将自主学习理论与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实践相结合并进行实证研究,将会促进民办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因此,本课题主要研究了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这一问题。
一、研究成果的总体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在积极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这一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和教学实验,全面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认真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深层次原因,进而探索出民办高校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紧迫性以及规律与对策。以此帮助我校英语教师积极转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实现英语教学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并形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教学机制;也可以帮助我校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引导他们树立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及较高英语语用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在郑州科技学院内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浓厚氛围与办学特色。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是理论研究。主要研究了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自主学习的概念和特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等重要内容。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觉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对学习过程自我监控,对学习结果自我评价。自主学习秉承了人本主义、元认知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念,反应了师生都渴望达到的共同教育目标。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既是提高在校英语教学质量的内在需要,也是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良好习惯与效能的客观要求。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的了解;要能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要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监控学习策略的使用;监控与评估学习过程。
二是现状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学生走访及举办师生座谈等方法,从英语自主学习环境、英语自主学习态度、英语自主学习策略三个方面,调查了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目前的英语自主学习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普遍不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校英语教学资源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学生对英语学习不重视,没有养成自学的习惯;英语教学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忽略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积极性没有被激发出来;英语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创新缺乏动力,对学生自主学习引导不够;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老师的依赖较为明显;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乏科学的学习策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普遍较差,英语自主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低。
三是对策研究。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从环境、教师、学生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提出如下对策:教育部门要积极推动素质教育的在英语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在全社会营造自主学习英语的浓厚氛围,并为学生自主学习英语提供一些优质学习资源;民办高校要重视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扩大英语教育资源投入,大量引进并培养高素质的英语教师,积极推进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建设好学校网站,设立英语学习专栏,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学习英语的浓厚氛围;英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转换以往的教师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要确立英语学习目标,培养英语学习习惯,改善自我管理能力,体验自主学习乐趣。
三、研究成果的创新与突破
一是选择了国内民办高校为研究对象。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国内民办高校纷纷转型发展,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定位。因此,把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研究,是一次新的尝试,对于积极落实我校应用人才培养方案,满足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是采用了实证的研究方法。研究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大学生英语自主能力培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除了对现有理论成果的文献梳理,还把郑州科技学院这一民办本科高校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一方面通过详细的调研、数据的搜集、定量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揭示背后的原因,得出可靠的结论,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还把研究成果用于日常英语教学改革,坚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试验、不断完善。
三是在研究内容上,充分考虑到民办高校、英语学科及大学生的特殊性。任何教育政策、教学方法的制定,都不能脱离其具体的现实环境。课题组在研究中充分考虑了民办高校办学在办学条件、管理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特殊性,考虑了英语学科在语言教学、方法创新、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特殊性,也考虑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习惯及就业需求等方面的特殊性。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具体研究,制定出了具有针对性、操作性与持续性的旨在提高学生终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整体方案。
四是对于培养学生英语自主能力这一问题,不是简单地提出几条解决措施,而是通过对环境、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既立足于学生当前英语能力提升,又着眼于学生未来英语语言应用,建构了一个完整的操作模式,提出一整套解决方案,确实能够为民办高校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参考。
四、研究成果的推广情况与实践效果
本课题已于2014年4月完成了相关研究任务,并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问题,提出了整套的教学改革方案。目前,这些教学改革成果在我校部分班级,已经实施三个学期,虽仍处在进一步试验、完善阶段,但已产生良好效果。
一是学校层面,更加重视高素质英语教师的引进,重视年轻教师的学习培训,更加重视英语教学部门的机构建设、经费支持、硬件配置以及活动的开展。
二是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了巨大转变。过去重视应试教育、课堂灌输,现在突出素质教育、应用能力培养,并坚持日常教学与现实情景的结合,在抓好课堂主渠道英语教学同时,也重视学生课堂外英语自主学习的积极引导。
三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通过图书馆、英语角、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多渠道自主学习英语,在部分班级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英语自主学习氛围。另外,我校大学生英语考试成绩及听说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并在国内外重要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教学成果奖评职称篇二
辽 宁 省 教 学 成 果 奖
成 果 总 结
成 果 名 称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
史梅
程迎新 李素荣 闫宝华 祝捷
成果完成单位
渤 海 大 学
申 请 等 级
一
等
申 报 时 间
2004年11月
成 果 科 类
教育学
代
码
0401222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成 果 总 结
一、成果主要内容
(一)确定教改模式,突出对学生进行大学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而忽略了听说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围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进行。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比较陈旧。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我们越来越感到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我部在2001年着手对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成立了由5名骨干教师为科研骨干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小组,负责对全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进行具体的组织、策划和实施。经过认真研究,我们制定了教学改革策略,坚持继承与创新,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确定了"1515"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模式,即:一个目标,五个模块,一个主题和五种能力。一个目标就是以学生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五个模块就是把大学英语教学分为精读、泛读、写作、口语和听力五门课程;一个主题就是大学英语的五门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都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五种能力就是指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强调听说读写译五种应用能力的均衡发展。
(二)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建设,是实现英语教学改革基本目标的重要保证。
按照大学英语"1515"教学模式的要求,我们改革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首先,把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五门课程,即在过去只开设精读、听力课的基础上,增设泛读、写作和口语课。将周学时的比例定为"2111",即精读课每周2学时,其他均为每周1学时。将大一和大二的基础英语由每周的4学时增加到5学时,在大三增设每周2学时的考研英语选修课。
其次,从01年起,我们使用了浙大编写的《新编大学英语》和把上海外教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把《新编大学英语》的in-cla reading(课内阅读)作为精读教学的内容,after-cla reading(课后阅读)作为泛读教学的内容,把 preparation和further development中的部分内容、《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中的speaking tasks和bbc或voa中的一些生活英语材料作为口语教学的内容,把《新编大学英语》的listening-center activity和《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中的part a, part b, part c及bbc或voa不同题材的新闻节目作为听力教学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中的内容,我们编写了《新编大学英语课文同步导读》1-3册。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教材中的内容之外,我们还有意识地向学生们介绍文化知识。我们还播放英文歌曲录音磁带、原文电影光盘等。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听说读写译训练以主题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师生们普遍都很认可,一致认为,改革后,课程体系更加系统完整,教学内容更加科学优化,这十分有利于综合技能的训练。
(三)改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更好的进行听说读写译5种技能的综合训练,我们以一个主题为主线把精读、泛读、写作、听力和口语等5个教学模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根据我校学生英语基础很差的实际情况,我们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纸质教材为主。精读课堂以教师指导为主,学生讨论为辅,强调师生互动;泛读课堂以学生展示为主,教师总结为辅;写作以学生操练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听力课堂泛听以学生为主,精听以教师为主;口语课以学生讨论和展示为主,教师组织为辅。教学的重心由"教"转向"学",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大量pre-tasks(课前任务),during-tasks(课中任务)和post-tasks(课后任务),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精心指导和督促,强调了课堂学习向课外的延伸。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不同课堂中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在反复地使用相关词汇、短语和句子的过程中,提高他们实际的应用语言能力,而且在教师的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使学生逐渐地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自01年在渤海大学本科教学中开始实施教改以来,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称该课程是他们最感兴趣和很有收效的课程。
(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风格个性化。
要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实施大学英教学模式的改革,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99年以前,我们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以传统的翻译教学法为主。从01年起,我们彻底改变了此做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如精读课,我们主要采取"语篇分析法"。如听力课,以提问和讨论相结合、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真题实战等方法进行。如口语课,以小组讨论、口译、口头作文、小组展示、对话、小品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如写作课,注重精讲多练的原则,以笔译、写课文摘要、看图写话、命题作文等形式进行操练。如考研英语课堂采用了"英语词汇联想记忆法"、"三位一体翻译法"及"语篇分析法"进行词汇、翻译和阅读训练。同时,各种课堂还把先进的现代化手段如光盘、多媒体课件等与教师讲授相结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和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鼓励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博采众长,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每年暑假前,我们都在部内组织召开全体外语教师参加的特色经验交流大会,历时2天,先是以教研室为单位分组交流,每一位教师都发言,对自己的教学做一次认真地总结,以书面形式交给教研室主任,再由教研室主任负责整理和归纳并代表本教研室在全体教师大会上作典型发言。通过不断地交流和互相学习,使我们的教法常教常新,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改革评价办法,实现终结性评估与过程性评估的结合。
大学英语新的教学模式客观上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评价系统。几年来,我们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改变了过去只重结果的评价办法,初步建立了学生英语学习档案,通过设立出缺席情况、课堂表现、值日报告、平时作业情况、阶段测试、口语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考核项目,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不仅有笔试,如单元测试、阶段测试、期中和期末考试等形式,还增加了口试和听写,平时的作业不只是课后练习,还包括english abstract、writing等等。把学生的出缺席情况、小组活动、值日报告和课堂表现也纳入评估的范围,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见佐证材料(五)]。整个评价过程以"促进学生发展"、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评价既包括对学生的学段成绩,又有对学生发展状态的评价。我们还要求学生建立英语学习日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总结,每周评价一个外组的同学,用英语评价他们的课堂表现,使他们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通过对学习过程自评和互评,使他们学会自我约束,从别的同学身上学习好的做法。我们注重通过形成性评价考查教学发展和学生发展过程,同时,把评价过程作为改进教学、推进教学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过程。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使教学考核既重结果,更重过程。学生们认为:过程性评估可以使教师从各个方面随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更重要的可以督促他们自觉学习,学会管理自己,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理智与情感相结合的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
1、心系学生,关爱学生:我们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把学生的需求放在了首位,按照现代教育思想要求,努力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首先,我们对从01年起,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摸底考试和入学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其次,初步建立学生档案,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实行动态管理。第三,每个班实行小组管理。通过各种活动,既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集体的观念和责任感。第四,建立班长、学委和小组长负责制,将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同时,教学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得师生情感交融、气氛和谐。不仅关心学生们的学习,十分关心他们的成长,还以良好的师德来影响他们。现在,我们的教师们已不再是上完课就走,而是把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看作课堂教学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教师课下都和学生们通过上网聊天、发email和打电话的形式经常地联系,学生们有什么心事也愿意和他们说说,师生之间成了朋友。这种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我们还有组织地定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英语报刊、广播、英语角;演讲会、小品表演、口语竞赛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地提高。
2、注重情感的交流,关心教师的成长:我们部门的74名教师是我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中的主要的生力军,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性、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才可能确保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因此,除了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我们更注意从一个"情"字入手,努力做好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使他们树立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工作中,我们处处以人为本,无论是那位老师生小孩、生病或亲人病故,班子成员和工会成员都一定前去探视。在安排任务的时候,尽量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与教师沟通。对于有实际困难比如说怀孕的、小孩小的、身体弱的、家远的、年龄大的、年龄小的老师尽可能的给与关照。部门领导、教研室主任和党员教师总是承担最重、最难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教学中精益求精,脚踏实地,勇于奉献。这些对其他教师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平时,支部和工会还尽可能地组织一些活动,使党员之间、教师之间有机会交流与沟通。目的是让大家学会减轻工作压力和增进友谊。现在,平等互助、团结向上、爱岗敬业在外语部已蔚然成风。外语部已经成为渤海大学的一支凝聚力强、特别团结和特别能战斗的坚强集体。同时,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①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举行教学观摩课、教学研讨会、特色经验交流会等。②每年暑期都为教师们创造机会参加各种教师培训班学习。每学期派2名教师出去进修,还为考研教师和在制读研的教师少排课。③成立了专项研究小组,进行教法研究和各类考题研究,编写教材辅导书和统一的教师手册及电子教案等。④定期请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电脑方面的培训并进行部内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比赛。⑤建立奖励机制,对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突出的教师,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鼓励。
经过四年来的努力,外语部的日常工作和教学改革工作得到了顺利地开展。部内教师的精神风貌变了,讲奉献的人多了,自觉提高教学能力和素质的人多了,参与科研的人多了。
二、成果的创新点 (1)教学观念创新
我们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是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背景下进行的,观念决定了模式,模式反作用于观念。基于这一点,我们这项改革从观念入手,从模式着眼,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教学评估、教学管理等方面观念实现了全面的创新,也就是充分体现了整体的创新观。(2)教学模式创新
过去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往往是孤立的、局部的和单一的,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收效甚微。然而,我们建立的"1515"新的教学模式,即一个目标,五个模块,一个主题和五种能力,是注重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建设,把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看作是一个系统,而这个系统最终是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目标的。(3)评价方式创新
大学英语新的教学模式客观上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评价系统。我们坚持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和多元化原则,把评价过程作为改进教学、推进教学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过程。整个评价过程以"促进学生发展"、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既包括对学生的学段成绩的评价,又有对学生发展状态的评价,使教学考核既重结果,更重过程。
三、成果所取得的教学效果
经过四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教改效果。
a)我校的四、六级过级率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我校01级文科四级通过率50.2%,较我校首次参加四级考试的97级的通过率提高了20%。
b)全校考研通过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00年我校仅20人考取研究生,而在我们进行教学改革之后,03年考取142人;04年199人,考研学生的外语上线率已达71.5%,创我校历史最好水平。
c)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获奖人数和级别逐年提高。02年的"全校英语演讲大赛"和04年的"渤大首届英语才艺表演大赛"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还有近50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04年有一名学生获得了全国cctv大学生英语大赛辽宁地区优胜奖。d)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全体教师在学生测评中的满意率平均在95%以上。
① 仅01年到04年就有12名教师考取了脱产研究生,20多名教师成为了在职研究生。② 科研成果丰硕,仅01年至04年间我部教师获得了2项省级科研,校级2项科研立项,校级精品课2门,发表了国家级和省级教学科研论文120多篇,编写英语工具书和辅助教材10多部。
e)外语部的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① 外语部班子成员在干部考核中全部为优秀。② 外语部工会被评为"先进职工之家"。
③ 教师有的获省级和校级"优秀科研奖",有的获的省级和校级"优秀教学奖",有的论文被评为的省级优秀论文。有的被评为校级"优秀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优秀女教工"、"优秀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还有的获得校教工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四、成果的推广
1、发表了系列教学改革论文。
2、参加了六届"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和"辽宁省外语教学年会",在会上汇报了我校教学改革情况,并交流了论文,该项成果获得了国内、省内外语届同行的首肯。
2、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先后参加了①2001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a discuion about effect of discourse analysis on college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teaching》(论语篇分析法在大学英语精读中的作用)被指定为这次国际研讨会上的宣读论文。②2004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国首届国际外语教学法研讨会,论文《 on computer-aisted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指定为宣读论文。
3、此项成果已经在校内的02级、03级和04级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4、2003年《大学英语》被列为校级精品课。
5、2003年《大学英语考研教学改革策略研究》被列为校级教改项目。
6、2004年《考研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7、2004年《大学英语精读课》被列为校级精品。
五、预期应用前景
该项成果的推广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它的应用不仅对学生大学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而且对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必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4年11月14日
教学成果奖评职称篇三
云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获奖项目名单
省级特等奖(3项)
1.民族政治学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及实践
云南大学 周平方盛举 赵春盛 王燕飞
2.创建及规范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昆明理工大学 宁 乎 郝吉明 瞿广飞
陈建中 唐晓龙
3.农业生物多样性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与实践
云南农业大学 朱有勇 胡先奇 王云月
何霞红 陈斌
省级一等奖(30项)
1.以全球医学基本要求(gmer)为标准,创建口腔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昆明医学院 丁仲鹃 奚春睿 雷雅燕
朱 红 董宝财
2.软件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云南大学 王世普 梁 宇 姚绍文李 彤 柳 青
3.围绕统计学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探讨统计人才培养新模式
云南财经大学 石 磊 王力宾 李兴绪
费 宇 雷健敏
4.旅游管理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及实践
云南大学 田卫民 杜靖川 吕宛青
杨桂华 李 洁
5.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具有基础医学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
昆明医学院 孙 俊 李树清 李 明
郭泽云 王文林
6.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改革、创新与实践
云南师范大学 刘 坚 陈志青 金黄斌
赵玲玲 何光煜
7.面向东南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体系创新与实践
云南师范大学 伊继东 武友德 吴雁江
魏 红 明庆忠 8.西南林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西南林学院 刘惠民 姚孟春 赵龙庆
赵乐静 廖春华
9.培养云南省“云药”产业需要的中药类系列人才专业链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云南中医学院 李庆生 贾 勇 钱子刚
郭兆刚 杨国祥
10.提升内涵突出特色增强教学实力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云南大学 李霁良 曹秋娥 丁中涛赵逸云 杨靖华 11.构建地方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程实践平台
昆明理工大学 陈君若 王春荣 李白良刘美红 王胜民 12.建设特色鲜明的生物学本科实践教学平台,改革实践教学 云南大学 肖 蘅 叶 辉 王跃华王若南 程立忠 13.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云南艺术学院 陈劲松 朱发刚 刘晓耕叶明菊 杨 波 14.面向工程校企结合三方互动的电力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昆明理工大学 束洪春 纳学梅 陆建生丁 炜 寇 伟
15.创新教学管理突出理工特色强化质量工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昆明理工大学 纳海莺 陆建生 陈扬建邹永松黄丽 16.云南特色民间工艺在《旅游商品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云南艺术学院 陈劲松 张 勇 彭 瑶
李海华何璞 17.结合云南生物资源产业优势建设特色专业的研究与实践 云南农业大学 吴伯志 邵宛芳 李文祥杨焕文 李佛琳 18.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云南师范大学 张 雄 侯德东 杨卫平刘应开 杨卫国
19.基于“禁毒防艾”的《大学生性健康》课程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价 云南财经大学 张河川 郭思智 和平英欧阳慧蓉 张金甫 20.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云南民族大学 和少英 刘劲荣 陈 斌罗海麟 熊光红 21.云南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创建与应用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 罗 骥 李 渝周晓俊 郑新兴田云鹏 2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昆明理工大学 段万春 介 俊 董毅明陈渝秦开大 23.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昆明医学院 姜润生 李 松 杨玉萍于建云 杨 凌 24.高职高专教育“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夏昌祥 杨丽敏代祖良 谭红翔 25.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晏 杉 杨金华刘创明 周荣英秦 溱 26.招生一培养一就业一体化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云南农业大学 唐 滢 晏丕振 洪树琼刘鸿高 段青松
27.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黄晓明 王石健虎智猛
王 磊刘永刚 28.基于地域特色的土建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昆明理工大学 程赫明 李莉萍 费维水孙 俊 屈本宁 29.就业导向下的少数民族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云南民族大学 普林林 甄朝党 董 兴马永涛 冉德君 30.搞好东南亚语种群特色专业建设,服务国家和云南发展战略 云南民族大学 甄朝党 杨光远 陆 生刀承华 周德才 省级二等奖(69项)
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一以民族健身操推广教学为例 云南民族大学 寸亚玲 方 桢 赵静冬
黄光伟 金旭东
2.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为边疆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云南民族大学 马丽娟 张桥贵 李若青
赵学先 何叔涛 3.禁毒学(教材)
云南警官学院 于燕京 张义荣 莫关耀 骆寒青 王建伟 4.透视辩论一大学生智辩入门指导(教材)楚雄师范学院 王锡林
5.写作教学改革方案及其实施成果
昆明学院 尹相如 王昆建 吴跃辉 石 静 6.“三位一体、定点互动”教育实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邓忠汉 尹康平
徐 东 李忻琪
李德光 7.以专业建设促进应用化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云南民族大学 王红斌 杨 敏 戴 云 高云涛 叶艳青 8.教学科研相结合促进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曲靖师范学院 巴春生 荀关玉 朱谷生
高文进 杨 筠 9.直面云南水利特色强化立体实训培养边疆水利应用人才 云南农业大学 文 俊 龚爱民 林志样
王春彦 王 龙
10.高校多元化网络教学环境构建及应用
云南大学 邓世昆 董立昆 李红灵
张月芬卫纯
11.“金属矿开采技术”重点专业建设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叶加冕 王育军
况世华 翁春林
段永祥
12.《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辅助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云南中医学院 吕 峰 王志红 李永强 何丹 张潍纤
13.综合实用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昆明学院 李晋德 李宗梅 王昆建
齐 逾 杨平
14.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管理模式探索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红梅 那金华
付金峰 明 月
15.联合办学培养一专多能实战型法医学人才
昆明医学院 刘 清 李利华 瞿勇强
韩晓华 李建京
16.云南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管理模式创建与实践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 李昭明 张卫平
火寿平杨立峰
王一帆
17.云南财经大学“读写议”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云南财经大学 李国疆 旷锦云 石福荣
林 云 胡 琦
18.“aai”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探索和应用一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为例
云南大学 任新民 陈国新 李维吕
刘亚建 鄢显俊
19.医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昆明医学院 李 燕 张爱云 李瑞民
张毅萍 邵维庆
20.以教学研究推动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体质增强
云南大学 李国忠 杨 霞 杨雪芹
牟少华 秦庆峰
21.学分制综合教学管理系统的创新与实践
云南农业大学 李树坚 陆自强 饶志坚
张海涛 袁永华 22.中外合作国际化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云南财经大学 刘尔思 张洪烈 潘雪冬
钟 伟 杨淑香 23.数据库系列教材建设(教材)
云南大学 刘惟一 周永恒 王丽珍
岳 昆 梁 洁 24.化学本科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构建与实践 红河学院 刘 卫 易中周 闵 勇
张举成 严和平 25.校企合作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云南财经大学 李严锋 周少方 郭思智
王力宾 冉文学 26.云南民族民间舞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云南艺术学院 朱 红 徐 梅 曾金华
袁 蓉 殷宏光 27.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云南农业大学 李正跃 雷兴刚 陈建斌
李树坚 刘 勇 28.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张云钢 王雪莲韩 越 赵宗泽
许 29.科研支撑林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西南林学院 陈宝昆 王昌命 杨 斌
黄晓园 戴志荣 30.西部地方院校大学英语模块教学研究与实践
昆明理工大学 杨世强 王荣媛 郝兴跃
李玉琼 刘 艳 31.提高临床医学教学水平的探索与实践
昆明医学院 陈明清 韦 嘉 倪锐志
赵 卫 何 黎
玲
32.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和工学结合教学研究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张 钢 王红伟
彭 戎 曹 宇
雷必钢 33.完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探索学生能力培养新途径 大理学院 吴建新 白 丽 田昆仑
郭宪国 申元英 34.创立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构建能力本位本土化课程 玉溪师范学院 张汉东 孙 燕 程 斌
陈江晓 孙丹婷 35.热带园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杜 巍 李宏伟
毕廷菊章靖
陶 川 36.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岗位导向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杨宏进 宋麓明
邢忠义 张发龙
张嘉智 37.有机化学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
曲靖师范学院 汪 帆 杨思娅 杨 芬
刘品华 38.建设开放性实验室,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云南大学 杨 军 宗 容 施继红
裴以建 蒋慕蓉 39.地方综合性艺术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云南艺术学院 陈 勇 郭 浩 丁煜伦
付 梅 段晋昆 40.小学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及其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楚雄师范学院 陈兰香 赵天培 陶汝林
吴永社 段连鑫 41.医学临床教学基地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昆明医学院 杨达宽 夏晓玲 何 勤
敖丽娟 唐新明 42.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昆明理工大学 宋 智 夏 锋 唐 荣
刘桂芳 熊志坚
43.云南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与实践 云南省高等教育评估中心 张国华
董云川
刘康宁
44.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课程与实验室建设探索与实践 昆明学院 张明清 窦志萍 岳怀仁
郝旭霞 黄继元 45.通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与应用
云南农业大学 杨 毅 雷兴刚 饶志坚
洪树琼 曹志勇 46.“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改革
云南师范大学 周本贞 陈 路 李申文
罗 文 邬 农 47.提高化工类大学生工程能力的创新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 昆明理工大学 周梅村 余旭亚 杨庆云
宋鹏云 顾丽莉 48.西部地区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云南师范大学 郑勤红 罗致含 罗利佳
何 斌 张绍宗 49.测绘工程技术专业递进、组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苟 伟 黄 涛
殷 英 董 云
50.西部地方高师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云南师范大学 郭 震 王 涛 朱维宗
化存才 黄永明 51.构建教学平台促进团队发展探索与实践
西南林学院 胥 辉 王昌命 李永和
费建国 郭盘江 52.三年制煤矿机械专业整体教学改革方案研究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赵瑞安 邓开陆
季 春 张书征
庄 严 53.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模块化”大学语文教学新体系 云南农业大学 洪树琼 李 伟 黎 文
李荣兴 董华
54.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全过程、链锁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应用 云南大学 姚建文 张建民 王克岭
张 霓 陶小龙 55.《民族传统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云南师范大学 饶 远 陈 敏 陈 斌
左力 熊亚兵 56.英力克:创建英语语言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段平华 沈紫拉
杨丽萍 王晓芸
杨润生 5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改革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 大理学院 赵金元 施福昆 李鸿昌
鲍宏光 58.新型中医临床人才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云南中医学院 秦国政 张 宏 叶建州
苗晓玲 李世辉 59.以专业基本技能为核心的学生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大理学院 钱金袱 段利华 林椿榕
李鸿昌 李 彬 60.玉溪师范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玉溪师范学院 高卫国 高 洪 谢永安
莫晓辉 陶 琳 61.中医方剂学多维立体化综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云南中医学院 秦 竹 熊洪艳 张 胜
李 铭 马凤丽 62.《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人文教育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 曲靖师范学院 高小和 蔡 燕 臧国书 郭兴良 朱堂锦 63.信息类本科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 昆明理工大学 黄青松 万 舟 张长胜
龙 华 杨立功 64.师范院校生物科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云南师范大学 龚 明 林卫东 李忠光
范丽仙 许 波
65.西部农科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云南农业大学 萧风回 高 洪 文 斌 余佳祥 周 玲 66.临床医学肿瘤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昆明医学院 隋 军 黄云超 王绍尧
刘志敏 蒋永新 67.开发云南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构建大学体育课程体系 玉溪师范学院 程 斌 聂锐新 赵兴武
刘 林 陈琍琍 68.边疆农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云南农业大学 雷兴刚 戴志明 郭华春
段 纲 赵燕妮
69.科研教学结合,建设一流的道路交通虚拟现实教学演示与探索实验室 昆明理工大学 熊 坚 万华森 秦雅琴
郭凤香 贾现广
教学成果奖评职称篇四
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办法
为更好地发挥优秀教学成果评奖工作对教学、教改、教研的促进作用,使这一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一、设奖目的设立优秀教学成果奖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教师、教学辅助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确立教学工作在学院中的中心地位,加强教学工作,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学院特色,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奖标准和条件
(一)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具体包括:
1.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运用现代教育和教学手段,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课程、教材、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坚持教书育人,探索教学规律,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成果;
2.据教育目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规律,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开展教学评估,加强专业(学科)、教师队伍和学风建设,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3.合自身特点,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显著效果的成果。(二)申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个人或集体的主要成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接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和实施,并作出重要贡献; 2.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人师表;
3.接承担本院的教学工作、教学管理或教学辅助工作; 4.项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和主要合作者总计一等奖不得超过6人,二等奖不得超过4人。
三、评奖范围和重点
凡我院教师(含兼职)、教学辅助人员和教学管理干部在每次评奖申请期前完成的个人或集体教学成果均可申请评奖。奖励的重点是在改革方面迈出重大步伐并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学成果。
四、奖励的等级
院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设一等奖和二等奖,均由学院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特别突出的教学成果经评委会推荐、院领导联席会议批准可授予特等奖。
五、申请要求.评奖时间和评审
申请院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需填《优秀教学成果奖申请书》一式3份,《优秀教学成果申请简表》一式15份,并报送论文或成果科学总结(一式3份)及能说明成果水牛、效果的有关资料一套。
对有可能申请国家级一等奖、特等奖的项目,应提前准备好报送反映该项成果的录相材料(四分之三录相带。十五分钟以内)。
申请项目的材料要真实、完整、规范,符合评奖的标准、条件和要求。
我院优秀教学成果评奖工作每二年进行一次。申请期为偶数年份6月1日至lo日,逾期不再受理,评奖时间为当年6月11日至30日。
六、成果的评审和奖励
学院成立优秀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评审会须有五分之四委员到会,投票方有效。
(一)评审院级优秀教学成果。赞成票应占到会评委的二分之一以上(不包括二分之一)。
(二)推荐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应在一等奖以上项目中产生,赞成票应占到会评委的三分之二以上(不包括三分之二)。
院评委会评审结果经校领导批准后,向全院公布,并实行争议期制度,争议期10天。凡有争议的项目,在争议没有解决前不予授奖,也不申报上一级奖励。
对公布的获奖项目提出争议或举报,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写明项目名称、获奖等级和存在问题,要写清本人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地址、电话等,并有本人亲笔签名,否则不予受理。学院对提出争议或举报者给予保密和保护。对诬告他人者予以通报批评。
凡涉及项日实质性内容的争议,由申请系(部)级单位核实并提出书面处理意见,报学院裁决。争议期内争议未能协调处理完毕,即取消该项目的获奖资格。争议期结束后,学院对获奖项目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组织申报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工作。
获奖项日的奖金不得重复发放。对获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的项目,学院将补发差额部分的奖金。
各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奖金,归项目获得者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
优秀教学成果奖的奖金,应按贡献人小,合理分配,不得搞平均主义。
两个以上系级单位合作完成的获奖项目,由申报系级单位与有关单位协商提出奖金分配方案,报学院备案,必要时学院也可进行协调。
各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工作一定要实事求是。凡属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者,一经发现,即取消获奖资格;已经获奖的,要通报取消其奖励和待遇,追回奖金和证书,并按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七、奖励工作的组织
奖励优秀教学成果,是国家、学院重视教育、重视教学、重视教师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加强学院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精心组织成果的申报、评审工作。要采取各种形式,宣传获奖成果,并认真做好获奖成果的推广工作。
学院教务处负责申报材料的日常工作。
教学成果奖评职称篇五
教学成果奖申报须知
教学成果的名称
教学成果的名称是该成果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应尽量简洁明了,好记易懂,并能概括成果的属性和内涵。恰当的名称能起到对成果‚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它的每一个词或字都应反复推敲,力求准确、精辟。成果名称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
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省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以上的教材,成果名称一栏填写书名并在书名后注上‚教材‛字样即可。如:高等数学(教材)。
在历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工作中,申报校、省级奖及国家级奖的成果,在名称上出现过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名称繁杂。有些申报者为了全面反映成果的内容,把名称搞得很繁杂,成了内容提要,此类名称既不好懂也不好记,难以给人印象。
名称通用化。名称几乎哪个成果都可以用,不能反映成果的属性和特征。如:‚教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等。这些名称如果加上‚××学科‛、‚ ××专业(课程)‛等,就比较完整了。
名称与内容不符。有的名称成了时髦名称的堆砌,把‚全方位‛、‚立体式‛、‚整体优化‛、‚多媒体‛等时髦名词几乎全用上了,而成果的内容却没有这方面的体现,成了所谓的‚戴着时髦名词大帽子下面的‘成果’‛。
1 名称如口号。如:‚面向四个现代化的教学‛、‚迎接二十一的挑战‛等,这样的名称不能反映成果的属性和内涵,常常出现‚文不对题‛的问题。
半截名称。有的名称过于简单。如:‚本科生教学‛、‚小提琴演奏‛等,此类名称只反映了成果的属性,未体现其内涵。如果改成‚本科生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小提琴演奏教学的改革‛,就完整了。
成果名称实为论文名称。如前所述,教学成果实际应由两部分组成的,即论述成果的论文和成果的实践。有些成果却用了论文的名称,不能反映实践的内容。如‚××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若将成果的名称改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二者就协调统一了。(具体要求详见《教育部关于认真做好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通知》附件4:《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等填报说明)
教学成果的介绍
教学成果的介绍,就是将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情况,按照文件规定的具体条件,对成果进行较全面系统的反映,应包括: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实践效果、推广价值等各个方面。
每项教学成果都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在创造性的劳动中取得的,他们个人(或集体)在取得成果的过程中,都付出了长期艰苦的努力,他们中的大多数,就其在劳动中的思想、态度、行为而论,都是很值得表彰的,但我们介绍的是教学成果,而不是取得成果的个人(或集体)的先进事迹,因此,介绍不宜成为某人(单位)先进事迹的综述。
2 有些教学成果在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在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提高学术水平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不属于教学的范畴,因此不必多作介绍。
充分反映教学成果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中所发挥的作用,使各有关方面对成果有全面、准确的认识,是成果介绍的主要目的。介绍要做到既有理论指导,又反映实践效果。
对比是介绍成果的好方法,也最具说服力。可对本身实施前后情况进行对比,也可与未实施方案的单位作比较。对比必须实事求是。
介绍成果要讲足而不能讲过,如讲过了,不是造成虚假就是‚画蛇添足‛,甚至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如:介绍某师范专科的教学成果时,提到实施该成果后教学质量大大提高,例举该专业的众多毕业生短期内已成为高中骨干教师,有的在毕业班‚把关‛高考升学率如何提高,这明显背离了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初中教师的任务和目标。
教学成果介绍不是教学经验总结,二者虽有共同点,但有明显的差异,把教学成果介绍写成教学经验总结,也不符合要求。
教学成果的实践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国务院令第151号)和湖南省教育厅《第十一届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奖励实施办法》都对申请国家级奖或省级的教学成果奖做出了应经过两年以上实践检验的规定,历次国家级奖励工作的实践证明,这项规定是保证获奖成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条件,也体现了教学成果奖所具有的特性——实践性。
3 实践检验的时间,应从方案正式实施开始计算,不含方案的研讨、论证及制定过程所需时间。如:某一课程的试题库,从研讨、制定方案到输入试题等,用了一年半时间,至申请省级奖时,已正式使用了一年半时间。显然,该成果的实践时间是一年半而不是三年,不符合两年以上实践检验的要求。又如:某教材从正式出版并使用至申请省级奖的时间应为该教材的正式使用时间,不应含教材编写过程所需时间也不应含教材修改、再版前的前一版教材所使用的时间。
要有反映成果的科学总结或论文
申请教学成果奖时,要有反映该成果的科学总结或论文,二者须具其一。
反映成果的科学总结不同于成果介绍,它要在扼要介绍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的总结,具有指导意义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如果总结只是对成果的一般介绍,显然不符要求。
反映成果的论文可以是结合成果主要内容所撰写的理论性文章,如方案构成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可以是方案实施过程中、实施后对方案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与探讨性的文章。反映成果的论文,应在省(部)以上主管部门批准的刊物上发表过。
论文的作者应是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如果撰写人不是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即使论文反映了成果的主要内容与水平,理论水平较高,也是不符合要求的。
与成果无关或关系不大的纯学术性论文,不能反映成果的主要内容和水平,即使是成果主要完成人所撰写,并在相关刊物上发表过,也不符合要求。如:某成果的内容是,某院校数学教育专业通过教学改革,使毕业生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而其论文是全国某知
4 名的数学刊物上发表的‚x x 函数解法的探讨‛。显然,该论文不合要求。
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省部级教材一等奖以上的教材,反映成果的科学总结可包括下列内容:(1)如何体现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教学的适用性;(2)教材内容如何适应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改革的需要;(3)教材对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包括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作用等。
教学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
教学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是指:成果主要完成人所在的基层单位,并在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和实施中做出主要贡献的单位。同时规定:每项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不得超过三个。完成单位一般指学校。
主要完成单位及其顺序应按对成果所做贡献而定。一般说来,主要完成单位及其顺序是和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及其顺序是一致的。
主要完成单位应严格按上述规定确定。如符合条件的单位多于三个时,则应根据其贡献大小,经过充分协商,确定其最主要的三个。
教学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是指:‚……直接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和实践,并做出主要贡献的个人……‛,同时规定:‚每项成果的主要完成人不得超过五人‛。主要完成人的确定和顺序,应根据其在成果中的贡献而定。
如符合主要完成人条件的人员少于五人时,应实事求是地有几人是几人,不要人为地凑足数额;如多于五人时,则应充分协商,确定其中为成果做出贡献最大的五人;若在此问题上争议较大难以
5 解决时,亦可选择其中贡献最大而争议最小的一、二人作为代表,申请时可填写为‚×××等‛。
对主要完成人应在尊重事实,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按照他们对成果贡献的大小排序,主持人只能为一人,不可两人或多人并列。同样,其他主要完成人也不应存在顺序并列的问题。
有的领导曾在成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给过支持和帮助,对成果水平的提高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也有的领导在成果申请省级奖前帮助成果人对成果进行总结和理论上提高,这些是人们有目共睹的,是任职期间的政绩,和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有重大区别,不能以此为由要求自己作为成果的主要完成人。
推荐国家级奖的教学成果如为教材,其主要完成人及顺序应为教材的作者及顺序。如作者多于五人时,其主要完成人应为作者中的前五人。
如作者为×××等,其主要完成人也应为×××等。如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及顺序与教材的作者及顺序不同时,需由成果的申请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成果推荐单位同意后,报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
如教学成果为原著经改编后出版的教材且作者与改编者又不相同时,应由改编者与原著作者充分协商,在原著者及改编者中确定其主要完成人和顺序(不得超过五人)。经成果推荐单位同意后,再推荐评奖。
如教材的作者为‚×××学校‛、‚ ×××编写组‛等具体单位时,应由其作者经充分协商,确定其主要完成人和顺序,经成果推荐单位同意后,再推荐评奖。
佐证材料的准备
佐证材料是专家评审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一般包括反映成果的课题(项目)的文件、科学总结、论文、教材和相应的奖励或鉴定证书等。佐证材料起止时间为近五年,不必提供原件,只需提供复印件。
反映主要完成人业务水平情况的佐证材料(含学位,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席教授、主讲教授、教学名师、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等证书)、科研成果及立项情况、发明和专著及教材情况、发表论文情况等复印件。
专著、论文、教材只需提供封面、版权面、目录页的复印件。论文要提供两篇以上的复印件,可依其重要性顺序排列。
奖励或鉴定证书等需提供证书的复印件。必要时,要出具相应部门表彰或鉴定书面文件的复印件。
佐证材料要装订成册(用平装即可),以便于评审阅读。
教学成果奖评职称篇六
2012年初三教学成果奖
一、平均分奖
(一)各班参评人数
每个班级参加统计的人数为教育局统计我校成绩时的参评人数除以8,出现小数一律舍掉。
(二)奖励标准中考平均分全市排名,第一名奖励600元,第二名奖励480元,第三名奖励460元,第四名奖励440元,第五名奖励420元,第六名奖励400元,第七名奖励380元,第八名奖励360元,第八名以后不得奖。
(三)奖励办法
1、各班参加成绩统计的学生从总成绩高分到低分取到参评人数为止。
2、每名任课教师参加成绩统计的学生为所任班级参加成绩统计的学生之和。
3、先计算出每名任课教师的平均分,然后再和其它学校同学科成绩在一起排出名次。
4、学校单科排名占70%,个人排名占30%。
二、全市前29名奖
每考入前19名一名奖班主任500元,奖科任教师200元。每考入前20—29名一名奖班主任200元,奖科任教师100元。
三、班主任奖
班级各科平均分高于年组各科总平均分奖班主任260元,班级平均分低于总平均分奖班主任240元,说明:
1、班级人数范围为开学前分到各班的学生数。后转入到班级的学生不参加人数统计。
2、开学前分到各班的学生,如转出或未报到,参加灯塔市统一组织的中考,中考成绩拿回到原班级参加各项统计,未参加中考者,在中考成绩榜中取出与分班时该生全校排榜中同名次的学生成绩参加原班各项统计。
3、如果某一学科不参加中考,该科老师得初三全体科任老帅奖金平均值。
4、完成工作量但一学年内所得奖金低于200元教师得保底奖金200元。但一学期病事假超过20天,不得本学期教学成果奖。旷工半天以上不得本学期教学成果奖。
灯塔市第一初级中学
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