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最新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题目 企业文化议论文(三篇)

最新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题目 企业文化议论文(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06:46:53
最新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题目 企业文化议论文(三篇)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题目 企业文化议论文篇一

电力企业文化浅谈

企业文化是当今世界企业管理的新思想、新理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目的是倡导和培育企业精神,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由于理论研究及宣传的不足,在电力企业员工队伍里,人们对企业文化认识不一致,在我们电力企业中有相当部分人把企业文化混同于思想政治工作,事实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企业文化属于管理科学范畴,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政治工作范畴。一个企业要使企业文化,在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就需要认真研究企业文化的内涵,抓住其精神实质领会其精髓和精华,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培养企业良好的传统和作风,成为企业的无形财富,对此,笔者就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的作用与实践,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营造企业文化,确立准确可行的指导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要树立一种企业的精神,培养一种企业的作风,塑造一种企业的形象,推动和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广大员工的思想觉悟、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企业文化需要持之以恒的建设和培养,需

1 / 21

要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因此,广大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它要求员工在思想文化、技术、技能、素质以及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参与热情,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水平和发展速度。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文化的力量和精神的作用,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深化改革,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培育“四有”员工队伍,提高企业总体素质,增强企业活力,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电力企业要坚持文化营造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它是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促进企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服务的。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管理,才能产生强大的生命力。

电力企业文化应坚持领导倡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管理者文化。企业领导班子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倡导者,但企业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调群众性,员工群众是企业文化设的最基础,最根本的力量,需要广大员工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生动实践。只有抓住这些原则,才能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本质,才能建设好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坚持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在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企业

2 / 21

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既不是完全包含,又不是完全重合,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种相互交叉互为依存的关系,它们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功能上互为补充,表现为以下几点:(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保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其目的是确定企业价值观,培育富有鲜明个性的企业精神和塑造良好的职工企业形象,其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注重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企业文化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科学,它也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而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人的主体地位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得到了体现,并由思想政治工作加以保障。(2)企业文化建设拓宽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来看,绝大部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形式到内容,都还停留在原有水平上,没有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在方法和内容上进行创新,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企业文化建设则不同,它不仅是新形势,新情况下产生的,而且,它是从本企业实际出发,能够与时俱进,不断修正和完善企业理念体系和价值观念,用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从而扩大企业思

想政治工作的视野,丰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内涵,拓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3)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载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做法是由有关人员以组织谈话和

3 / 21

个人谈心等形式来开展进行,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以企业领导人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学习、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来进行,所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助于企业文化的各种载体,使思想工作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不断满足员工对于提高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水平和参与文体活动的多方面需要。

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电力企业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等原因,不少企业在实践企业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仍然存在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脱节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着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全面理解落实党中央“三个代表”的思想理论和有关社会主义文化的论述。在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企业文化建设新成果的同时,努力创新,坚持以先进文化精神为指导,突破思维定势,联系电力企业的实际,创造出反映历史潮流的在本质上区别于国外企业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企业文化。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大潮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一手抓经营

生产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坚持对员工进行“崇尚科学思想,民主意识,竞争观念,文化行为和奉献精神”的灌输,在开展企业文化活动过程中,始终围绕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把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具体工作,贯穿到企业的发展战略、生产经

4 / 21

营和营销过程中。与此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境界、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以及员工的培训切实结合起来,通过思想教育和文化活动的薰陶感染,取得潜移默化的效果,推动了电力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发展,也是电力企业开展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长期发展的关系

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企业精神的体现,是凝聚企业员工的动力.没有企业文化,企业就不能称为企业,充其量只是一个工厂.企业买的是产品,产品最好的包装是文化包装,独立的产品别人都可以模仿,超越,但是加上了企业文化的产品是无法学习的.企业文化建设在公司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让员工产生以企业为家的感觉,自觉为企业奉献.建设企业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入手:1.明白自己企业的定位和中长期规划,是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想向自己的目标群客户和社会传达怎样一个优秀企业形象.而做为企业主管,明白自己要达到这些工作需要做什么,如何细化目标.(你们公司是it服务行业的,那么口号可以拟为"您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目标",可以考虑在职员之中征集合适的口号.)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让员工加入进来.5 / 21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问题,是一个长期任务,许多大企业还在不断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和资源在解决企业文化建设问题.而且,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优质产品基础上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敬请期待好范文网更好文章:)企业文化建设论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文章基于富士康公司“连跳事件”引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结合河南省安阳钢铁集团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修理厂实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关键词:人力资源;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智力资源,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它的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倡导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源,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管理层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培养起来的,企业管理者把自己的经营理念、价值指向、行为方式等整合到员工中去。这不仅适用于私营企业,同时也适用于大型国有企业。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从2014年1月到6月初,富士康公司发生员工“连跳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在痛惜之余,纷纷指责富士康公司是“血汗公司”,没有具备亲和力的企业文化。

6 / 21

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没有代表员工群体利益的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能起到稳定、安抚作用?员工能从中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多少企业家一直把企业文化挂在嘴边,无非是强调如何加强企业生产管理之类,很少有对职工人文关怀的内容。富士康公司连续发生的青年员工跳楼事件,重要原因之一是否在此?

二、人才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又为人力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开发环境。人是管理的资源,这种资源是通过文化的积淀、显现、发挥、开发的,因此,在突出企业文化背景下谈人力资源,更具有人文资源的特征,它更加突显人的资源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因而往往体现为人的潜能,具有很强的再生性,是最丰富、最重要的资源。目前,我国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往往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企业提拔管理者的原则是那些有能力的人被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是为了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辐射企业文化精神、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智力资源和主观能动性。

然而现在的误区是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上层管理者的附庸,大的事情不敢承担责任,日常只做一些本不应该管的小事,结果导致了员工没有了工作方向和工作热情,完全抹煞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何谈发挥员工的知识特长?鼓舞员工的信心?增强企业的凝聚

7 / 21

力?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一个“木桶定律”——木桶的容量多少,不是取决于高的木片,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片,解决的办法是努力弥补影响了木桶容量的短木片,但是现在的部分管理者却相反地运用了这一理论,并且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为了在上层管理者面前表现出其管理能力,采用了“一抹平”的方法,简单地把高的木片削平,以此来达到欺瞒上层管理者的目的,但对上层管理者来说,却很难察觉其真相。

三、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教育培训之中

企业的教育培训既要重视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也要重视非职业教育培训。一个企业要不断发展,就必须注重和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有的企业虽重视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也比较健全,但往往只是注重主业和技能的教育培训,而忽视非职业教育培训。

企业的职业教育培训不能仅仅局限于职业教育培训,而且还要进一步深入到员工个人生活领域即非职业教育培训。除了提高工资、福利、劳保等劳动条件外,还要通过开展非正式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例如,组织登山协会、羽毛球协会、棋牌协会等非正式团体,通过活动大大深化了员工之间的感情、增进了员工之间的了解,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出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开展劳动竞赛,8 / 21

争当“创效标兵”、“节油标兵”;并且收集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创立以员工命名的“先进操作法”等,积极地调动了员工干劲,使员工有荣誉感。将企业价值观念在这些活动中不经意地传达给员工,从而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

(二)企业文化引导员工正确对待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把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灌输到员工的思想中,体现在员工的行为上。

绩效管理是一项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它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必须科学,例如,河南省安阳钢铁集团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修理厂是一个汽车修理企业,对于思想活跃的青工采取工作年限与技术水平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一种工作内容都进行具体工时数的量化。

制定“经济责任制”遵循smart原则:明确具体,不能模棱两可;指标应该可以测量,同时尽可能量化;设置的指标员工应该可以达到,指标的设置应该与职责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企业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首先,应当遵守20/80原则,即抓住能够体现企业80%的目标的20%的指标,否则,有可能会因小失大;其次,考核指标的压力要适中,标准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应是大多数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再次,考核指标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一般一

9 / 21

经制订,其基本框架一年之内不再有变化,以保证考核标准的权威性。

基本工资根据工时数分为五档,每月完成的工时数达到哪一档,拿哪一档的工资。对于高出下一档但不够上一档的,多余出的工时按每个工时1元给予效益奖励。同时,工作年限每多一年就多一年的补贴等等;充分满足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的合理愿望,让青年员工感到在企业里发展,无论是收入还是提升“都大有奔头儿”,要“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沟通是有效的绩效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从绩效指标和标准的制定,考核结果的反馈到绩效改进,都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来实现。如果不给员工反映自己想法或意见的机会,很可能导致员工在考核结果不理想时产生不满,所以必须建立双向的沟通机制。这样,富士康公司的悲剧才可以避免再次上演。

(三)选择与本单位和员工现状相适应的激励方法

如果单位是扁平的组织结构,晋升的激励方法就不再适合;强调以团队为主要作业形式的单位,单独使用个人激励的方法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增强激励的效果还应该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相结合、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充分发挥激励的协同优势,增强激励的效果。首先,在设置激

10 / 21

励时,管理者既要有战略眼光,又要从小处着手,即管理者既要考虑激励方法对社会的影响,又要考虑它是否适应了员工的发展需要;其次,设置激励措施要有柔性,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岗位,各个层次员工的不同需要,从而制定出详细的激励计划和方法,并顾及到应付各种不确定情况,使单位可以根据出现的临时情况灵活机动地设置激励措施;再次,建立与激励相应的约束机制,不仅给予奖赏是一种激励,约束及惩罚也是一种激励,只有建立激励与约束的机制,才能从规章制度上保证二者的统一;最后,注重激励的投资回报分析,激励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所对应的成本也不相同,管理者应该选择经济有效的激励手段,把握好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在考虑人员激励时,要分析好成本和收益的关系,争取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

总之,人力资源开发只有与企业的文化建设相结合才能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更富有生命力,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不但要处理技术性工作,也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独有的工作,而是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如此才能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能力,从而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建立起在市场竞争中特有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武欣.绩效管理实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林筠,胡利利,王锐.绩效管理[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11 / 21

强文化助管理

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公司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文化竞争成了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因此,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的塑造,企业文化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企业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企业文化建设从哪入手、重点在哪,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个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关键是要得到企业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并转化为日常的工作行为。否则,再好的企业文化也只是一种强迫的制度。

要有效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就要认清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作为我们电镀热处理分公司的文化就是由140多名有思想、有意识的员工构成的,他们才是公司的主体。其次,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不是编写了多少宣传口号、制定了多少制度规范,员工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工作态度才是公司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方向。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员工个人成长进步的精神纽带。没有员工精神和文化上的和谐,企业的和谐发展就没有思想根基,建设和谐企业也就无从谈起。就企业文化与和谐企业的关系来讲,企业文化首先是被广泛认同的和谐文化;企业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文化主体地位;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12 / 21

一、企业文化首先是员工广泛认同并积极参与的和谐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各种社会活动及经营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这包括价值观、道德观、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因此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这种实现“人企合一”的文化就是和谐文化,它是营

造企业和谐发展氛围的基础。

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于倡导以文化人和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注意挖掘人的潜在创造性,激发人的主动性,将人置于管理要素的核心地位,通过文化环境和文化体系的内化功能,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目标。“和谐企业”的“和谐”,简单地说就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全体员工各尽所能、各尽其责、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具有“依法治企、科学发展,公平协调、团结有序,诚信合作、安全高效,美化环境、服务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13 / 21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文化将人置于管理的中心,不但将人看作生产力,更要看作企业发展的目的,只有重视加强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员工生活,密切干群关系,在管理上将逻辑与直觉并重,将推理与热情相协调,才能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有利于员工得以创造和协调发展的文化环境。

如果员工在企业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就意味着发展的权利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职业道路受阻,就不会有良好的心理沟通基础。如果只考虑企业的利益,对员工个人进步、成长漠不关心,与员工的关系只建立在有形的经济和制度关系之上,员工个人以体力和技术在有限范围内向企业换取物质利益,而对心理沟通上却没有用心来做,员工也就只满足于完成与自己利益相关的那部分工作。因此,健康的心理沟通,会使企业与员工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员工的潜在积极性得以充分释放,积极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实现人力资源的自主能动开发,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三、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首先,和谐文化是企业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发展合力的集中体现。当前,国内国际新形势都要求参与现代企业生产和竞争的管理者和员工不仅具备严格的信用约束,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通过相应的文化氛围的培育和相应的价值观陶冶才能养成。随

14 / 21

着时代的进步,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了人们的思维水平,丰富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员工只有协调工作,才能整合各类知识资源,形成整体合力。

其次,和谐文化拓展文化的包容性,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对构建和谐企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意义。个人主义价值观,忽视集体责任的文化,在新形势下不利于和谐与发展,只有团队精神价值观是养成合作能力的文化基础。现代新经济竞争既是团队游戏,也是个人运动。没有团队精神的支持,个人会失败;没有个人首创精神,团队就会失去活力。在这种形势下,“个人英雄”只会得到有限的机会,团队协作成为完成工作最有效的形式。

再次,和谐文化尊重人的文化存在,有助于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和谐企业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证。人的文化存在决定人的文化价值意识和人性本质。员工大都希望经常有提出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机会,这是保证生产率水平和生产质量不断提高的深层有效的方式,优秀的现代企业领导者,应该与下属建立一个高度群体意识的工作环境,支持下属、待人友好、通情达理,关心下属成长,公正对待并信任下属,这种引入创造性的管理方式,将极大地鼓励全体员工的成长和进步,使员工人尽其才。

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有效地促成企业管理重要目标的实现,将企业

15 / 21

价值的实现与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也更加有利于为员工提供一个更为融洽的企业环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带来高昂情绪和奋进精神,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而一种与市场相适应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品牌,这是企业文化积累的结果,也是企业长期经营与管理的价值所在。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企业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首先,从战略高度看,企业文化可以明显地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可以传达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并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企业,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企业士气。其次,从经济的角度看,只有实现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然后才能有文化的昌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群众的文化消费也将进入更加旺盛时期。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中的精神文化含量愈高,其经济附加值也就愈高。再次,16 / 21

从文化的角度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文化在保持其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其产业属性也越加明显。一方面,在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中,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等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和社会化大生产已成为现实,文化产业已普遍具有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随着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将越来越高,文化传播的力度将越来越大,文化的覆盖面将越来越广,文化的表现力和感召力将会得到空前的发挥。

最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也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社会的规范化发展,人类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确实越来越突出,甚至会具有全局性的决定意义。因此,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切实把握好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辩证关系,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会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中生产要素的质量。尤其影响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创业者和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对待生产劳动的态度从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所以精神气质是人力资本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是否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创业精

17 / 21

神,是否能够承受创业活动的辛劳,这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衡量一种文化能否对创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核心的标志在于这种文化能否培育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企业家。

其次,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软环境。从具体内容来看,企业文化表现为与民众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有关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和精神状态,即民众个体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是企业文化的微观内容;企业文化也包括鼓励并支持民众参与经济活动的环境和制度,这是它的宏观内容。在硬件条件一定的前提下,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一个企业的软环境。软环境本质上是人的素质问题,软环境的好坏影响到市场秩序、投资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再次,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具体来说又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特定的文化类型决定了特定的企业组织形态。第二,文化的类型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劳动者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个人爱好以及鉴赏能力,都有可能摧毁或者挽救一个产业。第三,消费者的水平将是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产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消费意识和消费品味对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产生强大的影响。好的消费者是一种竞争力的源泉,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三、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18 / 21

首先,企业文化有助于明确企业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根据国内外市场环境、国家政策、国际规则等外部因素的变化,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企业发展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重大方针与计划,确定企业经营业务类型,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它的竞争地位,避免盲目跟随别人,造成决策失误。

其次,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为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学习能力是企业生命力之根、竞争力之本、创造力之源。要建设学习型企业,树立忧患意识,着力增强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和发明、反思、推广、执行的能力。要拓展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渠道,探索企业内部知识分享的办法。要在重视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经营团队的学习能力,并转化成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保证。企业可在全球范围内同行业中寻找战略伙伴,通过持有外国公司股权,跨越式提升研发水平。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实现双赢。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专业标准制定工作。可以大力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使具备实力和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取上市。企业上市不仅仅是解决一个企业融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引进一套外部规范机制,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形象。

19 / 21

再次,企业文化有助于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目前,国家实行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企业推进国际化战略提供了重要机遇,有利于化解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国际贸易摩擦

带来的市场风险。大量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增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积极引进与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管理与技术,善于利用国际资本、人才等资源和市场,采取合作、合资等方式,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但在合作、合资过程中,要谨防“国际化陷阱”,注意规避风险。

四、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炼企业精神、树立企业管理风格。 首先,企业文化核心是企业精神,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职工的思想素质和精神面貌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提高和升华。第五,企业文化突出以人为本,把情感融入管理,把管理和情感融为一体,有着凝聚职工,促进企业发展的无形力量。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要求。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企业的基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作为员工的行动指南。在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对市场经济和企业体制改革的形势与要求,企业精神应该强化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知识创新精神,努力培养企业员工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等现代意识。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集中反映了企业职工的思想活动,一般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是企业职工对企业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

20 / 21

和希望。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精心分析,全面归纳,反复推敲,从企业的宗旨、目标方向等方面进行概括提炼出来。

其次,企业要以企业精神具体化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风格。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等。如依法治企、从严治企、规范化管理、微机管理、服务承诺制等。企业管理风格不是一天两天,一月半月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时间培养。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发动职工充分讨论定出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广泛宣传,并由领导示范影响职工,一步一步地树立起来。

总之,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8)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第二篇)怎样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鸡西分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

21 / 21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题目 企业文化议论文篇二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企业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首先,从战略高度看,企业文化可以明显地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可以传达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并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企业,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企业士气。其次,从经济的角度看,只有实现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然后才能有文化的昌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群众的文化消费也将进入更加旺盛时期。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中的精神文化含量愈高,其经济附加值也就愈高。再次,从文化的角度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文化在保持其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其产业属性也越加明显。一方面,在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中,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等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和社会化大生产已成为现实,文化产业已普遍具有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随着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将越来越高,文化传播的力度将越来越大,文化的覆盖面将越来越广,文化的表现力和感召力将会得到空前的发挥。

最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也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社会的规范化发展,人类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确实越来越突出,甚至会具有全局性的决定意义。因此,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切实把握好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辩证关系,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会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中生产要素的质量。尤其影响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创业者和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对待生产劳动的态度从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所以精神气质是人力资本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是否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是否能够承受创业活动的辛劳,这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衡量一种文化能否对创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核心的标志在于这种文化能否培育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企业家。

其次,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软环境。从具体内容来看,企业文化表现为与民众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有关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和精神状态,即民众个体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是企业文化的微观内容;企业文化也包括鼓励并支持民众参与经济活动的环境和制度,这是它的宏观内容。在硬件条件一定的前提下,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一个企业的软环境。软环境本质上是人的素质问题,软环境的好坏影响到市场秩序、投资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再次,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具体来说又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特定的文化类型决定了特定的企业组织形态。第二,文化的类型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劳动者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个人爱好以及鉴赏能力,都有可能摧毁或者挽救一个产业。第三,消费者的水平将是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产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消费意识和消费品味对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产生强大的影响。好的消费者是一种竞争力的源泉,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三、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首先,企业文化有助于明确企业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根据国内外市场环境、国家政策、国际规则等外部因素的变化,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企业发展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重大方针与计划,确定企业经营业务类型,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它的竞争地位,避免盲目跟随别人,造成决策失误。

其次,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为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学习能力是企业生命力之根、竞争力之本、创造力之源。要建设学习型企业,树立忧患意识,着力增强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和发明、反思、推广、执行的能力。要拓展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渠道,探索企业内部知识分享的办法。要在重视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经营团队的学习能力,并转化成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保证。企业可在全球范围内同行业中寻找战略伙伴,通过持有外国公司股权,跨越式提升研发水平。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实现双赢。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专业标准制定工作。可以大力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使具备实力和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取上市。企业上市不仅仅是解决一个企业融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引进一套外部规范机制,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形象。

再次,企业文化有助于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目前,国家实行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企业推进国际化战略提供了重要机遇,有利于化解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国际贸易摩擦

带来的市场风险。大量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增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积极引进与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管理与技术,善于利用国际资本、人才等资源和市场,采取合作、合资等方式,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但在合作、合资过程中,要谨防“国际化陷阱”,注意规避风险。

四、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炼企业精神、树立企业管理风格。

首先,企业文化核心是企业精神,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职工的思想素质和精神面貌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提高和升华。第五,企业文化突出以人为本,把情感融入管理,把管理和情感融为一体,有着凝聚职工,促进企业发展的无形力量。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要求。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企业的基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作为员工的行动指南。在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对市场经济和企业体制改革的形势与要求,企业精神应该强化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知识创新精神,努力培养企业员工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等现代意识。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集中反映了企业职工的思想活动,一般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是企业职工对企业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精心分析,全面归纳,反复推敲,从企业的宗旨、目标方向等方面进行概括提炼出来。

其次,企业要以企业精神具体化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风格。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等。如依法治企、从严治企、规范化管理、微机管理、服务承诺制等。企业管理风格不是一天两天,一月半月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时间培养。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发动职工充分讨论定出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广泛宣传,并由领导示范影响职工,一步一步地树立起来。

总之,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题目 企业文化议论文篇三

企业执行文化论文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构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执行文化研究

摘 要: 当前许多企业普遍存在执行力不强,其造成执行力不强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执行文化。“战略上天,文化落地”切实体现了构建执行文化在提升企业执行力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运用轱辘模型并结合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实际,从执行文化的设计和落实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希望进一步提升企业执行力。

关键词: 执行力; 执行文化; 装备制造企业

“战略上天,文化落地”,可见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沃土。要想使企业富有执行力,就必须使执行力融入企业文化之中。在美国人彼得斯和沃特曼合著的《追求卓越》中,两位作者访问了美国最优秀的六十余家企业,认为美国优秀企业的文化之一或美国最佳企业的秘诀是:“崇尚行动---去干、去弄、去试”。只有将执行力融入企业文化中,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时,才能使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理解并深入实践执行力这门学问,唯有这样,执行力才会充分发挥作用[1]。执行文化就是把“执行”作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文化。其核心在于转变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使之能切实地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计划落实到本岗位和日常工作中去。其关键在于透过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下面我们运用执行力的“轱辘”模型来分析、构建和落实执行文化。

一、执行文化的设计和构建

推动“轱辘”转动的源动力是制度、规范和流程。因此应通过一套标准化、结构化的流程,以及明确的规范和制度来控制和固化执行者的行动。文化与制度之间是一种蕴含与互动的关系,文化中蕴含着制度,制度中也体现了文化,没有文化的制度与没有制度的文化都是不可想象的[2]。因此,将那些反映市场变化要求又符合企业实情,同时又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价值观用制度体现出来,给与制度化,从而建立一套操作性强,员工拥护的规章制度和流程。

构建执行文化还要求领导者和下属员工培养良好的执行习惯。首先,培养关注细节的习惯。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认为,大至国家,小至企业与个人的成败得失取决于对细节的掌控程度,1%的错误可以导致100%的失败,这是忽视细节的代价。因此,关注细节是提升执行力,影响成败的关键因素,内容包括:“从小事做起,努力培养七个好习惯。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挑战,承担更多的责任,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计划,抓住主要矛盾,提高工作效率[3]。其次,培养敢于面对问题的本质的习惯。这需要面对现实的勇气和务实的态度。发现问题要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即找不到具体责任人不放过,找不到问题的真正原因不放过,问题得不到解决不放过。第三,培养立即行动的习惯。当有好的思路、好的办法和点子在脑海里出现时,一定要立即行动,马上去做,否则就可能错过好机会。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第四,养成全力以赴的习惯。现代社会的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的竞争,企业如此,个人也不例外[4]。要想存活,就必须全力以赴,狮子和羚羊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

形成执行的核心理念和思维是构建执行文化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装备制造公司中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标准,比如诚信和对客户的尊重、企业的经营理念等这些应该被强化而很少改变,应变革的是那些影响企业具体行为的理念和思维。例如,树立认真的执行态度是执行文化之核心理念之一。在大多数情况下,执行就是一种紧盯目标的简单重复过程,要耐的住繁琐和繁杂,一丝不苟把事情做好。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执行过程中讲的是“认真第一,聪明第二”。

二、执行文化的培育和落实

对执行文化的培育和落实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一环。那么如何建立一种执行文化呢?首先,你应该清楚地告诉人们公司的目标是什么。然后你会与大家一些讨论实现这些目标应当具备的条件,并同时把这作为指导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段时间之后,你应当对那些做出贡献的人进行奖励,如果他们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的话,你应当对他们进行更多的指导、取消奖励、调换工作岗位、或者是让他们离开。因此,建立执行文化就应该围绕着“重复、沉淀、同化、决定”来进行。

发挥领导者的执行表率作用是落实执行文化的一项重要措施。日本东芝公司总经理土光敏夫说过:“下级学习的是上级的背影。上级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的行动,就是对下级最好的教育。”因此,在执行文化的培育过程中,领导者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首先,在执行中实现领导者角色的重新定位。企业的各级部长应将自己的角色进行转换。不仅仅是制定战略决策和下达命令,更重要的是具备执行力,以身作则,做好执行的表率。其次,用执行行为传播执行精神。各部长及处长应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向执行人员传达执行文化理念。最后,通过具体细节实现执行指导。领导者对员工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并指导,从而提高下属员工的执行能力。

不断向部门员工灌输执行理念是落实执行文化的前提和保障。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从强制走向自觉的过程,需要不停地重复和强化。松下电器公司在此方面的做法被视为典范,可以借鉴:(1)反复诵读和领会松下精神。每天上午8时,松下遍布日本的8.7万名员工同时诵读松下7条精神,一起唱公司歌。(2)所有工作团体成员,每一个人每隔一个月至少要在他所属的团体中进行10分钟的演讲,说明公司的精神和公司与社会的关系[5]。

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沟通机制是落实执行文化的有效渠道。建立执行文化必须有一套通畅的沟通和反馈机制。首先部门内部进行活跃的对话——通过开放、真诚和随便的方式讨论当前的实际情况。为此,对话者首先解决自己的思想,就事论事,坦诚以待。另外,谈话不能过于正式,这也是杰克.韦尔奇的口头禅之一,因为非正式的谈话总能使大家达成一致的意见。其次,建立正式的沟通渠道,通过书面、口头、电子媒介及会议等单向或双向的沟通方式,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充分沟通,努力做到“沟通无极限”。

将奖罚同业绩直接联系起来是培养和落实执行文化的有效手段。行为变革的基础是将员工的业绩与奖励直接联系起来,并使得这种联系变的透明。奖励是正强化,通过奖励来提倡和鼓励员工的行为与部门目标和期望相一致,惩罚则反之。对开拓执行,促进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典型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树立榜样;对执行力不足的部门和员工要及时进行思想消缺和管理消缺[6]。要做到通过奖罚同业绩联系起来的方式来培育执行文化,就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和考核标准,在评选的时候,不能把数据作为唯一的标准,同时还应考虑到人们在工作中的具体行为。另外奖罚的形式和数量应当多种多样,这是建立执行文化的一个必要条件,除了金钱之外,还应有角色奖罚、心态奖罚、工具奖罚等。

执行文化的构建和落实是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执行力的基础,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必须常抓不懈,只有如此,才能为流程改进、团队建设、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保罗·托马斯,大卫·伯恩著,白山译.执行力[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3.[2] 阎世平著.制度视野中的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时代出版社,2003.[3] 黄家业.培养好习惯,提升执行力[j].云南电业,2005(05).[4] 谢宁.如何提高执行力[j].饲料博览,2005(10).[5] 林健安.跟我学做总经理[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6] 李晟.执行、执行力、执行文化——关于国有企业执行力的思考[j].电力技术经济,2005(1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