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不等式的教学设计(实用10篇)

不等式的教学设计(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2 07:35:32
不等式的教学设计(实用10篇)
    小编:zdfb

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发挥个人潜力是每个人都希望实现的目标。想了解更多总结的经典案例,请点击查看。

不等式的教学设计篇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中例1:用22cm长的铁丝折成一个面积为30cm2的矩形,求这个矩形的长与宽。这是面积问题中的一个典型例题,我在引导学生解决此题之后,马上改编为:用22cm长的铁丝能不能折成一个面积为32cm2的矩形?试分析你的结论。通过此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联系起来,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又改编为:有一面积为150m2的长方形鸡场,鸡场的一边*墙(墙长18)另三边用竹篱笆围成,如果竹篱笆的长为35,求鸡场的长与宽。

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也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级上升,这是这节课中的一大亮点。

不等式的教学设计篇二

问题1:结合函数y=2x-5的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x取何值时,2x-5=0?

(2)x取哪些值时,2x-50?

(3)x取哪些值时,2x-50?

(4)x取哪些值时,2x-53?

你是怎样求解的?与同伴交流。

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探究中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互学。

巡回每个小组之间,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尝试,寻找最佳方案。答疑展示中存在的问题。

不等式的教学设计篇三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它是在学习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其解法和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或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今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供另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学会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具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从而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类比、建模和分类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不等式与现实生活中联系非常紧密,解决好这类应用题,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自主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2班班现有56名同学,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拔尖学生少,尤其个别学生底子太薄,学生学习较为被动,预习工作做得不够认真,同时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基本能力较差,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运用不够灵活。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和认知特点来说:学生已经在前一阶段学习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能进行数学建模和简单的解释应用。虽然初一学生对消费问题比较热心,但由于年纪太小,缺少生活经验,由于本节问题的背景和表达都比较贴近实际,其中有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障碍。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和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相似,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都有较大的意义。对实际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比较等知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有所了解。但用不等式表示,并对不等式的相关性质进行探究,对学生是新的'内容。这些问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然后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应把握学生的创新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实施教学时,要根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特点组织教学。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知识目标:能进一步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分类考虑、讨论问题的能力,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在联系,体会不等式和方程同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

情感目标: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在解决问题时,与其他同学交流,培养互相合作精神。

关键:突出建模思想,刻画出数量关系,从实际中抽象出数量关系。注意问题中隐含的不等量关系,列代数式得到不等式,转化为纯数学问题求解。

创设情境,研究新知。

(出示一个解不等式的问题,为后面新知作铺垫)。

出示幻灯片1。

师:同学们学习的非常好,能够正确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来解答。后天就是母亲节了(视情境而定),感恩父母,你准备给自己的母亲送上一份怎样的祝福和礼物呢?到时各大超市将纷纷举行让利大酬宾,让我们一起提前看一下甲乙两家超市的优惠方案吧!

出示幻灯片2。

下面我来调查一下,你遇到这样的活动会去哪家超市?

(找同学回答,他们会选择哪家超市)。

(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这是一个最优方案的选择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索性,解这类问题,一般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分别计算结果,再比较、择优。本题通过猜想,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分析题中相关条件,找到不等关系。充分进行讨论交流,在活动中体会不等式的应用。)。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出示幻灯片3。

师:下面我们先看一下购物金额对选择哪家超市有何影响?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学习目标和问题,自学课文131页至132页例1上边的内容,要求独立或者小组合作,完成书上的问题(1)、(2),时间是10分钟。

(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自学课文,交流汇报。

(学生口头回答(1)、(2)问题,教师板书第(3)个问题)。

出示幻灯片4。

出示幻灯片5。

看来大家以后已经可以根据各超市给出的优惠条件去选择去哪家购物享受的优惠多了。

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不等式的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教学知识点。

2.会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画出函数图象,并利用不等关系进行比较.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2.训练大家能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体验数、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教学重点。

不等式的教学设计篇五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由学生说出这几个方程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新授。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个未知数、最高次2次、等式两边都是整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形如ax+bx+c=0)。

任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转化成一般形式,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

3:讲解例子。

4: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5:讲解例子。

6:一般步骤。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不等式的教学设计篇六

一、课程内容剖析:

1、教材内容影响力和功效。

这节课是数学(基本控制模块)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一元二次不等式》。从内容上看它是大伙儿初中学过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扩宽,此外它也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正中间联系紧密联系,牵涉到的专业知识方面较多。从观念方面看,这节课突显本现了数形结合观念。另外一元二次不等式是处理函数定义域、值域等难题的关键专用工具,因而这节课在全部初中数学中具备较关键的影响力和功效。

2、课程目标。

专业知识总体目标:正确认识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关联。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能力总体目标:塑造数形结合观念、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观念总体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渗入由实际到抽象性,由独特到一般,类比猜测、等价转换的数学观念方式。

感情总体目标:根据实际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践活动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风采,激起学生求知冲动。

3、重点难点。

重要: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二、学生状况剖析:

大家的学生是在学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涵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上学习培训一元二次不等式。但大多数数学生的基本都并不是非常好,解一元二次方程有一定的艰难。

三、课堂教学环境分析:

教学环境应包含和睦的师生关系、多媒体系统的有效运用、优良的课堂教学机构、有效的难题情境。构建和睦的师生关系有益于提升学习兴趣,大家院校要创建和睦的师生关系是必须花许多思绪的,非常是学生就业班的同学们,且要有一个非常长的融入r间。大家院校的每名教师都是有手提电脑,每间课室都是有宽屏电子器件显示屏,教师都能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应用信息化教学效果非常的好、学生非常容易了解、学习培训的主动性高。上课的时候较为留意构建适合的难题情境,实际效果会非常好,学生从日常生活具体考虑,回应所提的难题,不经意间学了新的专业知识,她们不容易觉得到学习培训疲惫,反倒能积极地学习培训。

四、课程目标剖析:

专业技能与专业能力:正确对待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关系。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全过程与方式:根据看图像找解集,塑造学生从从形到数的转换能力,从实际到抽象性、从独特到一般的梳理归纳能力;根据对难题的思索、研究、沟通交流,塑造学生优良的数学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其数形结合的逻辑思维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渗入由实际到抽象性,由独特到一般,类比猜测、等价转换的数学观念方式。

感情心态与价值观念:根据实际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践活动的密切联系,激起学生学习培训科学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主动性和对数学的感情,使学生充足感受获得专业知识的取得成功体会;在研究、探讨、沟通交流全过程中塑造学生的协作观念和团队意识,使其培养认真细致的治学心态和优良的思维习惯。

不等式的教学设计篇七

课后随笔学完了不等式的性质,紧接着就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浏览了一遍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节后,总觉得很别扭,编者意图是本节重点讨论两方面的问题:

(1)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这是贯穿全章的中心问题。

(2)如何解不等式?这节重点比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可是,学生学完了不等式的性质,只会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最简单的不等式,如6x5x+4,-2x6等等,一些复杂的不等式还不会解,因此,有必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得出移项法则,有分母的不等式利用、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去解,就像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一样,我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先学怎样解不等式,再学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分散了难点,由于和一元一次方程对比着学,学生更容易接受,其实,最关键的一点是系数化为一这步,当不等式两边乘(或除)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要变成,要变成,其余和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样。

不等式的教学设计篇八

问题3.兄弟俩赛跑,哥哥先让弟弟跑9m,然后自己才开始跑,已知弟弟每秒跑3m,哥哥每秒跑4m,列出函数关系式,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何时哥哥分追上弟弟?

(2)何时弟弟跑在哥哥前面?

(3)何时哥哥跑在弟弟前面?

(4)谁先跑过20m?谁先跑过100m?

你是怎样求解的?与同伴交流。

问题4:已知y1=-x+3,y2=3x-4,当x取何值时,y1>y2?你是怎样做的?与同伴交流.

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魅力所在。理解函数和不等式的联系。

精讲点拨。

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加强理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大应用,进行能力提升。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达标检测。

展示检测内容。

积极完成导学案上的检测内容,相互点评。

反馈学生学习效果。

知识与收获。

引导学生归纳探究内容。

学生回顾总结学习收获,交流学习心得。

学会归纳与总结。

布置作业。

教材p51.习题2.6知识技能1;问题解决2,3.

板书设计。

不等式的教学设计篇九

自己根据题意列函数关系式,并能把函数关系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联系起来作答.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展示教学目标。

2.展示学习目标:

(3)、理解两种方法的关系,会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积极思考,尝试回答问题,导出本节课题。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探究方向。

从生活实例出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自主研学。

指出探究方向,巡回指导学生,答疑解惑。

不等式的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进一步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在解决问题时,与其他同学交流,培养互相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数量关系。

关键:突出建模思想,刻画出数量关系,从实际中抽象出数量关系。注意问题中隐含的不等量关系,列代数式得到不等式,转化为纯数学问题求解。

【教学过程】:

这个周末我们要去杜氏旅游渡假村,为此我们要做两个准备:先选择一家旅行社,然后购买一些必需的旅游用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碰到一些问题,看同学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选定了旅行社以后,咱们要去购物了,正好商店为了吸引顾客在举行优惠打折活动。

问题2:

(1)如果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则在两店购物花费有区别吗?

(2)如果累计购物超过50元,则在哪家商店购物花费小?为什么?

关键是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分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研究的问题发表见解,进行探索、合作与交流,涌现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教师及时予以引导、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感知不等式的建模,在活动中体会不等式的实际作用。

符号表达。

1、根据设置恰当的未知数。

2、用代数式表示各过程量。

3、寻找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解不等式,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运用。

(本环节我设置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讨论,由学生代表发言,互相补充,最后总结。学生会体会到本节课我们不仅仅是解了如何分析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也尝试了利用分类的方法考虑问题,同时还学到了一种新的比较两个量大小的方法:求差比较法。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的`总结方式。)预留悬念要出游旅行,目的地的天气情况也是我们很关注的问题,下节课咱们再一起看看杜氏旅游渡假村所在地的天气如何,大家可以自己先去查查相关的资料。

(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打下了伏笔,做了很好的铺垫)。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小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解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结合在一起,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下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节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求差比较两个量的大小”的方法,和分类考虑问题的探究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置: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大多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景呈现出来,给学生以亲切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合作、努力解决问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2、组织形式:

本节课以开放式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操作与探索、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由于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无须过多讲解,只需引导、组织学生活动,有意识的让学生主动去观察、比较、分类、归纳,积极思考,并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这节课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的讲解本领,而在于调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以及激起学生求知欲、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的艺术高低。

3、学习方式: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改变了过去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而是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4、评价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关注的是学生思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