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数学教学计划流程篇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31-3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强百分数的应用,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现在来看看遇到这些问题,你会不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二、基础练习
1、p31练习二和第1题
让学生先填表,然后指名说得数,集体订正。
2、第2题
解方程,挑选几题有代表性的题目,与学生一起探讨解题的方法。
3、练习二第3题
(1)10月份比9月份节约用水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2)需要知道什么量?
4、练习二第4题
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师:什么叫孵化率?
孵化率是95%是什么意思?
不能孵出的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
1-95%=5%
24005%=120(只)
5、练习二第5题
(1)先说题意,再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三、提高练习。
1、(自主学习天地)
请学生完成智慧树的题。
再分题集体订正,并说出解题思路。
2、课本练习二第11题
(1)先让学生看统计表
(2)分小组讨论完成题目
(3)指名小组代表解答。
3、p33思考题
师:要想知道哪个超市买更合算,先得求出分别到甲、乙超市买5瓶油的价格,再进行比较。
甲:124=48(元)
买四送一,只需花4瓶的价格就可以买到5瓶油。
乙:1250.85=51(元)
每瓶12元,八五折
师:八五折是什么意思?
比较:4851
所以选择去甲超市
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比较,再选择去哪个超市合算。
4、练习题(出示课件)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数学教学计划流程篇二
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流程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思想状况
在学习中,同学们对语文学科比较爱学,他们主动找一些课外书籍,课外资料来补充和丰富自己的水平,还有的主动购一些有关写作知识的书籍来丰富自己写作水平,发现他们情绪高涨,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2、知识水平
多数同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写记叙文、一般的说明文、议论文及应用文。在初中最后一年里,有待对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进行培养。
3、智力非智力因素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本学期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4、思想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5、知识传授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
6、能力培养
教学中,课上学生能答的问题尽量让他们回答,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还要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联想和想象力、尤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总之,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
二、本学期教材分析
1、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造精神。
2、知识结构
3、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巩固归纳记叙文的有关知识;第二单元:进一步学习文言文的有关知识;第三单元:了解一般传记的一般写法;第四单元:复习归纳说明文的知识;第五单元:理解古典名篇中举例子、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以及借景抒情的方法;第六单元:巩固议论文的有关知识;第七单元:归纳记叙文的、议论文、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总结说不同文体的阅读规律,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4、重点难点
初一初二所学知识,在巩固的基础上重在提高,培养同学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极早让学生们适应中考。
三、教学方法和措施
1、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四、教改专题
1、八步教学法
本人导课题:八步教学法。
2、本人主要研究方向
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一定要明确,要符合大纲要求,要切合教学实际,围绕目标进行自学,自学以后一定要进行反馈,把反馈中发现学生不能很好解答的问题,或是新授的重点内容弄懂弄清楚,把以上内容拟成练习题加以巩固,本节课进行自结,布置适当的作业。
3、研究方法措施
明确教学目标,学习诱导教法,坚持三个为主,过好四道关卡,培养五种意识(即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成功意识、审美意识),采用六种课性型。
4、预期达到目标
使用普通话,能写记叙文,一般的说明文,议论文及应用文,努力提高同学们的听、说、读、写等综合素质。
数学教学计划流程篇三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的产生是一个对其内在属性和规律探索的过程。19世纪初,经过化学家上万次的试验,最终才得出在500℃高温下和300at的条件下能合成出氨,但转化率仅有2%~8%的试验结论,后来又经过不断的试验才形成现在工业生产上使用的较为成熟的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案例,并思考:
问题1.这个案例包括了哪些环节,它们的时序如何?
问题2.如何将氨合成的流程图画出来,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个流程?
问题3.画流程图关键要注意什么?
问题4.合成氨的流程设计与前面提到的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邮寄包裹的流程设计相比,有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
问题1解答:合成氨生产流程包括了以下的环节和时序——
(1)先进行原料气(n2、h2)的制取-----制取环节;
(2)气(n2、h2 )的净化,除杂质-----净化环节;
(3)用压缩机压缩(至高压状态)------压缩环节
(4)氨合成----合成环节;
(5)最后进行氨的分离,得到浓氨并将未完全反应的n2、h2送回合成塔,再循环加工利用----分离环节。
问题2解答:如果用框图表达流程,合成氨的流程设计可以如下图:
学生阅读案例,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小铁锤加工的流程设计的步骤,并比较手工制作和批量生产的流程各用什么方式表达。
手工制作小铁锤的加工流程用框图表达,而批量生产的流程则用表格法表达。
教师说明:表格法是说明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步骤的常用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过程严谨明确。
思考:
问题1.案例中设计的两种加工流程各有什么特点?
问题2.在设计批量加工流程时,你认为批量加工流程可以划分为哪些环节?
回答:批量加工流程的特点:一是机械化程度提高了,大多工序由机床完成;二是有的工序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批量加工流程中,可分为锤头加工、锤柄加工两大环节,各环节还可分为若干道工序。
(三)小结
(四)布置课后作业:
近期,班里要组织一次全班同学去假日海滩烧烤,请你将这个活动的工作流程设计出来。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工作和生活中的流程的口头描述,一般没有问题,但若要求学生用框图来表达,学生就感觉困难重重。因此,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举了自行车的补胎流程设计、邮寄包裹的流程设计、去医院看病的流程设计以及以某一面膜产品为产品的企业业务流程的设计,通过这几个例子,学生基本掌握了框图的画法,以及画流程图的注意事项。在设计以上流程框图中,有些框图如“以某一面膜产品为产品的企业业务流程的设计”,学生加进了判断,这比我手中的参考答案多了一个质检环节,说明学生对流程的设计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在生产流程的设计中,学生感觉困难比较大的是一些专业术语难以理解,如工艺、攻丝、套丝、电镀、淬火、铣床等等,教师花了一部分时间来作解释,因此,造成本节内容课时较紧。
数学教学计划流程篇四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现有学生30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6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学习比较突出的有10人,处于中间水平的有13人,中下水平的有7人。这10名学生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主动去学习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以前对知识掌握较好部分是:
1、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还算可以。
2、学生的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3、学生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思路和步骤清楚。
4、学生能很好的解答几何画图形方面的题目。
不足之处:
1、学生粗心大意忘写答案。
2、运用知识不够灵活,表现在已掌握的知识,做题目时不能灵活地运用。
3、学生书写不是很工整、完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①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③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④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⑤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⑥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⑦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⑧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⑩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和总要求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例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3、使学生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①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③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⑤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⑥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⑦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⑧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⑨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2、难点
①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④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⑤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⑦通过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熟练掌握和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
五、教具和学具
三角板直尺圆柱、圆锥的实物及模型方格作图纸
六、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课时安排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四、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4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流程篇五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5人,男生3人,女生2人,人数较少,课堂不活跃。
二、双基情况
大部分学生本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较好,尤其是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
三、学习能力
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
四、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
五、全册教材基本要求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全册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③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
难点: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关键: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七、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
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地概念并能正确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
统计图教学时首先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紧接着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
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八、课外活动安排
结合“自行车里的数学”,组织学生分小组实际操作,获取数据,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
九、教研专题
优化练习,提高教学质量
十、专题落实措施
1、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2、结合整理与复习,设计系统性较强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
3、课后作业尽量做到分层练习。
十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内容:负数
教学重点: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措施:
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二)单元内容: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教学措施: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
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第(三)单元内容:圆柱与圆锥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
教学措施: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
第(四)单元内容:统计
教学重点:学会看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措施:
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五)单元内容:数学广角
教学重点: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计划流程篇六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 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数学教学计划流程篇七
(一)教材的前后联系及其地位
概率是苏教版高二数学课本第3章内容,该章知识既是排列组合的具体应用和延续,也是高三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11.1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一小节,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应该分5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是第1课时,完成《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这一节作为学习概率的开始,基础地位十分重要。我们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用概率来衡量的,为此必须就首先承认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节教材告诉我们,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可以认识到随机事件的这种客观规律性。这种规律就是随机事件频率的统计规律。在这之后,教材主要介绍如何用古典概率模型确定随机事件的概率,其前提就是建立这个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概率的统计定义是随机事件频率的统计规律的反映,实际上它本身也是一种求概率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及概率的统计定义,并了解实际生活中的随机现象,能用概率的知识初步解释这些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相关概念,使学生学会主动探究问题,自主实践,分析问题,总结问题。
3、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认识频率与概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重点:理解概率统计定义。
二、教学分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进行教学,主要依据如下:
1、从本节知识的特点看,随机事件概率的定义比较抽象,要正确理解它,必须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采取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能力,培育感情,促使学生在知、情、意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组织起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这些目标。
3、从学情看,高二学生已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探究经验。
三、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完成探究过程,突破难点,让学生亲自经历随机事件统计规律的归纳概括过程,这里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随机试验,以实现常规教学下难以实现的目标。
一、课程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抽奖活动,有些奖金丰富得让人心动,实际上,中奖的概率也有大小。怎样计算呢?板演——“随机事件的概率”
复习回顾:确定性现象;随机现象
二、新课讲解
师:引入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并对学生及时进行针对训练
出示幻灯片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
在一定的条件下,肯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
针对训练 试判断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必然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数学”开场,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兴趣,引发求知欲。由探究实际转入学科知识探讨。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动脑参与,让学生经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概念的探究和形成过程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见解。
师:让我们先做两个简单的试验
学生活动演示试验:试验1:抛硬币试验。
学生活动:统计总试验次数,出现正面的次数,出现正面的频率.
师:请同学们思考在众多数据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学生活动:分析、思考、讨论并给出答案。
学生活动演示试验:试验2:摸彩球试验。
再次思考在众多数据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设计意图]:用简洁明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概念。理论转入实际,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消化理解。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应用。让学生挖掘身边的实例,实现内容形象化。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亲身参与让学生带着疑问自主实践得出数据: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化,也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在进行实验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师:引入随机事件的统计定义
随机事件在一试验中是否发生虽然不能事先确定,但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它的发生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正如我们刚才看到的: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在大量重复的试验中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板演定义)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 ( a ).
如上:记事件a为抛掷硬币时“正面向上”则 p ( a ).=0.5.
这一数值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统计工作带来很多方便,很有研究价值.
师:举例,加细理解。明天下雨,手机合格率。提问:从定义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补充并强调。
理解定义:1.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频率”是随机的,稳定在一个常数附近,即“概率”
3.随机事件的每一次观察结果是偶然的,但是在多次观察某个随机现象可以知道,在大量的偶然事件中存在着必然的规律。
4.0 ≤ p ( a ) ≤1.
提问:怎样求一个事件的概率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强调:
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对事件的条件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用统计所得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强调频率不是概率)
进行典型例题分析及当堂检测反馈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
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进入互相探究阶段,学生自主分析并归纳结论。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热情。学生自主探究,开阔思维,理解定义,归纳性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数学教学计划流程篇八
一、指导思想
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0人。从上一学年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个班的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检测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多问题。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优秀率。
三、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四、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 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六、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七、后进生转化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赏识,少责备。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重视与家长的联系。
八、教学进度
一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6课时
2.解决问题……4课时
3.倒数的认识……1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二单元:位置与方向……2课时
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5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3.比和比的应用……4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单元:比
1.比的认识……1课时
2.比的性质……2课时
3.比的应用……2课时
五单元:圆
1.认识圆……2课时
2.圆的周长……3课时
3.圆的面积……3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单元:百 分 数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课时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3课时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单元:统 计
1.扇形统计图……1课时
2.合理存款……1课时
八单元:数学广角……1课时
九单元:总 复习……4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流程篇九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二年级共有学生 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计划流程篇十
一、指导思想
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共五章,16大节。
我们并不陌生,但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如何证明和怎样运用这个结论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些问题可以在本章中得到解决,而且能学到研究几何图形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会带领同学们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探索两个三角形形状、大小相同的条件,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会看到许多对称的现象,怎样认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十三章会告诉答案。
在中,我们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更多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加深对这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的认识。
我们知道数有整数和分式之分,式也有整式和分式之别。在这章中你将看到分数的影子。学习了分式,你会认识到它是我们研究数量关系并用来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编写好。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各章节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习障碍,增强学习信心,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
7、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八年级是承上启下的非常关键的一年,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在此一举。因此,在教学中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引导,使好的更好,差的迎头赶上。尽可能多的抓学生,面广,量大,同时也要注意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数学教学计划流程篇十一
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6、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7、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4、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6、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教学难点:
1、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4、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6、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课时安排:
一、简单的统计(10节)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5节
2、求平均数2节
整理和复习1节
实践活动: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1节
机动2节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17节)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节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节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8节
整理和复习2节
机动2节
三、约数和倍数(19节)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2节
2、能被2、5、3整除的数3节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3节
>4、最大公约数2节
5、最小公倍数5节
整理和复习2节
机动2节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2节)
1、分数的意义6节
,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2、真分数和假分数4节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节
4、约分和通分6节
整理和复习2节
实践活动:1节
机动2节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2节)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节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节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节
整理和复习2节
机动2节
六、总复习
5节
数学教学计划流程篇十二
一、 学生情况基本分析
全年级学生共有15人,其中男7人,女生8人,大部分学生思维还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少数学生反应较慢,思维迟钝,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6.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7.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要点
1.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3.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4.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5.约分和通分。
6.分数大小的比较。
7.分数的加法与减法。
四、教学方法措施
1、加强对比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2、加大研究型学习的力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经验和能力。
3、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课时安排:
一、简单的统计(10节)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5节
2、求平均数 2节
整理和复习1节
实践活动: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1节
机动 2节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17节)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节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节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8节
整理和复习2节
机动 2节
三、约数和倍数(19节)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2节
2、能被2、5、3整除的数 3节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3节
4、最大公约数 2节
5、最小公倍数 5节
整理和复习2节
机动 2节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2节)
1、分数的意义 6节
2、真分数和假分数 4节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节
4、约分和通分 6节
整理和复习2节
实践活动: 1节
机动 2节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2节)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节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节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节
整理和复习2节
机动 2节
六、总复习5节
数学教学计划流程篇十三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四、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