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生物学科教学论文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十三篇)

生物学科教学论文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十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3:59:35
生物学科教学论文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十三篇)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物学科教学论文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篇一

医学发育生物学是发育生物学一个重要分支,是由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它以人类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开始到发育成新的生命个体,最终到个体死亡这个多阶段而又复杂过程中,人的组织器官如何发育形成、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与发育相关疾病的发生、诊疗和预防的途径和方法[1]。因此,医学发育生物学除了侧重研究人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还关注与发育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是一门将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近些年由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相继开设此课程,并且医学发育生物学成为医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医学基础学科之一。我校于在级和级基础医学专业(本科)试点,以公开课的形式开设了医学发育生物学课程,结合基础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基础,我们提出了本课程的学习指导思想,即在现有基本知识框架基础上,深入理解发育生物学基本概念,综合归纳建立扎实的医学发育生物学知识体系。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好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不但能够巩固和加深胚胎学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熟悉了解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开阔他们的视野,有助于将理论知识与临床研究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与之同时,为教师更加深入地完善自身教学活动,拓宽科学研究思路以及增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供了良机,促进了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水平的提升。

1制定适合基础医学专业教学的课程内容

基础医学专业是为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培养可以从事基础医学各课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在临床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2]。本着这个指导思想,我校针对2011级和2012级基础医学专业开设医学发育生物学课程,开课时间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一学期。这时他们已经学过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这些医学基础课程。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参考刘厚奇、蔡文琴主编的《医学发育生物学》第三版教材[3],同时结合我校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设置了教学内容:理论课程24个学时和实验课程8个学时。理论课程包含以下十二个内容:①医学发育生物学与模式生物概论;②受精与性别决定;③早期胚层诱导与轴性建立;④早期胚胎发育与表观遗传;⑤干细胞与再生医学;⑥免疫系统发育;⑦神经系统发育;⑧发育与肿瘤;⑨发育信号转导;⑩造血发育与疾病;瑏瑡炏化系统发育;灛伂尫⒂生物学大数据。这些授课内容既包含了发育生物学总论,又包含了几个重要组织系统的分论部分;同时,既包含发育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又囊括了近两年的科学研究最新进展,使学生不仅将基本发育规律与各个系统发育相联系,更加深入理解发育生物学的基本理论,起到巩固和加深基础知识的作用,还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研究动态,为培养基础医学学生的科研兴趣以及科研思路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实验课的授课内容利用我校已有技术资源,即广东省教育厅人类重大疾病斑马鱼模型与药物筛选重点实验室。实习操作包含两个内容:①模式生物斑马鱼培育以及胚胎发育观察;②利用整体原位杂交技术分析胚胎发育的基因表达(斑马鱼红细胞珠蛋白基因βe1时空表达)。

2创建国内首屈一指的教学团队

为了弥补本校教师针对本科医学发育生物学教学的不足,同时能够开拓学生视野,我们打破了仅由本校教师教学的传统,邀请国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加入我们的教学团队,为医学发育生物学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力量。我们组建的教学团队总共15人,其中5人为核心教学组织者,剩余10人参与授课。在授课教师队伍中,具有“教授”职称占授课人数93%,30-40岁青壮年专家占65%,40-50岁中青年专家占35%。此外,授课专家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等一批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以及在其研究领域有卓越研究成果的学者。这样的教学团队是国内高校的首创,为教学增加了宝贵的科学研究信息。同时,对于青年教师来讲提供了学习的良机,为今后授课积累经验。对于学生来讲为其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加深他们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3采用“专家教学-科研讲座-学生提问”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增进师生交流

以往的课堂基本上“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授课老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只是单一且被动的接受,极少有机会和授课教师沟通,属于“单向式”教学模式。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以促进专家教授与学生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在学生方面增加“课前预习”的任务。所谓的“课前预习”不同于以往,是让学生主要开展以下两方面工作:①在互联网搜索授课专家的个人简介、任职情况、科学研究领域以及发表论文的情况;②了解专家所要讲述课程的基本概念。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我们将每次课堂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专家介绍相关基本概念,其次是专家介绍自身的新近研究成果,最后是学生提问环节。这种“教学-讲座-提问”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融入教学环节,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使得学生不会因为频繁地更换教师而感到陌生,增进了学生对授课教师的了解,提高了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4“公开课”教学形式,增进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校中多数教学课堂的参与者是授课老师和所授课专业的学生。这种课堂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授课方式,都相对比较单一和枯燥。我们此次授课在基础医学专业试点,采用公开课的形式,每次授课之前以张贴海报的形式,邀请对所讲述内容感兴趣的老师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前来聆听以及参与讨论,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组成。其他老师和学生的参与激发了授课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授课效率,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让学生也因此提高了学习的热情。此外,教学过程全程摄像,从而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这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了素材,也为教师提高自身教学和科研工作水平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资料。整体来讲,公开课的授课形式是一个积极有效的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良好方式。

5考核方式灵活多样,学生满意,效果显著

通常考试是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的一个手段,也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考核的主要手段。但是考虑到此次教学的特殊性,同时又想进一步考查学生对医学发育生物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我们出台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方案。医学发育生物学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实验课成绩和综述成绩三个部分,分别占总分的10%、20%和60%。平时成绩根据课堂出勤和课堂表现评分,为了考查学生参与医学发育生物学课程的积极性。实验课成绩以实验报告成绩为主,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理论课的理解程度。综述方面以理论以授课内容为线索,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主题,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并撰写文章。这既能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程度,又能考核学生能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了解新进展,体现一定的创新性和探究性。学生的最终成绩如下:低于80分(x≦80分,x为成绩)11人,占17%;80-85分之间(80分<x≦85分)有21人,占31%;85-90分之间(88分<x≦90分)有25人,占37%;高于90分(>90分)有10人,占15%。总体来讲,这次教学改革基本上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学生也不仅对自己的成绩比较满意,而且还有不少收获。总之,我校在基础医学专业试点,开设医学发育生物学课程公开课,从授课内容的制定、教学团队的组建、教学形式的制定、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教学考核的方式等方面实施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开阔了视野,为其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此次公开课教学模式,为高校教师之间学习交流提供了良机,不仅拓宽了科研思路,还为其自身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提供了良好的可借鉴案例。

生物学科教学论文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篇二

生物学教学论文

摘要:

在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逻辑性思维的培养尤为必要。首先摒弃和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中不适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元素,不搞题海战术,告诫学生做题在精而不在多,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题目进行总结。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1.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方面生物学贴近生活实际,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鼠蛇蚁等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而创新能力培养就是要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开发潜在的想象力。另一方面生物学中涉及很多探究性和实验性课题,探究能够使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具体操作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些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新课改下新的教育理念,广大教师应该如何转变教学思路,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说明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2.1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学习新知识时,首先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生殖繁衍”时,可以从普遍存在的重男轻女观念入手进行举例,提出胎儿的性别是否只与母亲有关这一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其次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讨论时间,最好是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延伸,这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下定论,充分培养其思维的发散性;最后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枯燥的文字知识转换成图片、动画、视频及其他多媒体形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对新知识强烈的求知欲和大脑快速转动的思维活跃度。

2.2巩固旧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联想性思维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这就要求学生在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时,有所思考,有所收获,而并非是对知识简单重复和机械背诵。首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组建知识框架,把所学基本内容在大脑中回放,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反复咀嚼和思考;其次是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旧知识的记忆,寻找二者间潜在的联系,把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最后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争取达到由某一知识点联想到相似的其他知识点的目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掌握知识。以期在旧知识的巩固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联想性思维。

2.3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中,培养逻辑性思维

在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逻辑性思维的培养尤为必要。首先摒弃和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中不适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元素,不搞题海战术,告诫学生做题在精而不在多,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题目进行总结,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其次允许学生有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只要是逻辑性、合理性的,教师都应该加大鼓励和表扬力度,当然学生之间根据自己的见解相互出题解题同样值得提倡;最后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同样体现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对所学内容灵活掌握的检验标准就是实验做得是否流畅,能否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生物学科教学论文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篇三

生物学论文

生物学,简称生物,是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生物学源自博物学,经历实验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而进入了系统生物学时期。

【一】大子瓜蒌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瓜蒌又称栝楼,属葫芦科瓜蒌属,为多年生藤本攀援植物,是具有广泛开发价值的药食保健功能的中药材。

以西南地区具有突出优势、产出高的地方优质品种———兴义大子瓜蒌为对象,阐述了其生物学特性、药用价值、食用保健开发价值、经济价值以及栽培技术要点,供参考。

关键词:兴义市;瓜蒌;特性;价值;技术要点

瓜蒌(trichosantheskinilowiimaxim)也称栝楼,别名葫芦瓜、耗子瓜、吊瓜、药瓜、野苦瓜等,属葫芦科瓜蒌属瓜蒌,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在我国中西部多省区均有分布,常以地下肥大根入药。

中药名称天花粉,其实瓜蒌果、瓜蒌籽也有突出的药用价值。

近十多年来,瓜蒌得到深度开发,不仅其药用价值得到突显,而且瓜蒌果、瓜蒌籽的食用保健功能也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瓜蒌种植与开发有着广阔的前景。

我国贵州西南部山间林区广泛分布着多种药用瓜蒌,近两年来,笔者收集了本地区多个瓜蒌品种栽培试验,并引进安徽瓜蒌作对比试验,发现贵州省兴义市大子瓜蒌比其他瓜蒌有突出的优势和开发的价值。

1兴义大子瓜蒌的生物学特性及价值

1.1瓜蒌的分类

从植物分类上,瓜蒌分为葫芦科瓜蒌属瓜蒌和同属的双边瓜蒌、大子瓜蒌及大苞瓜蒌等。

从地域特点上,分为日本瓜蒌、南方瓜蒌、云南瓜蒌、贵州瓜蒌、鲁皖瓜蒌及广西瓜蒌等。

从驯化栽培品种上,分为各个地方的栽培品种,如安徽有皖蒌1号至9号、山东的鲁瓜3号等,贵州省也有自己的驯化栽培种,如培育的兴义大子瓜蒌[1]。

1.2兴义大子瓜蒌的生物学特性

1.2.1叶草质,常为卵形或掌状,绿色或深绿色,不分裂,少有3浅裂,叶表面无毛或少,叶基小时(种子出苗)戟形,茎分枝上的叶基约平或心形。

叶下面具糙点。

1.2.2茎攀援藤茎,草质,种子出苗为浅绿色,根出茎为浅绿至深绿色,有浅纵沟,分枝多,卷须腋生。

整茎长达5~8m。

1.2.3根(天花粉)块根,肥大,圆柱状,有的稍扭曲,外表浅灰色,易折断,断面白色、肉质。

1.2.4花雌雄异株,花白色,仲夏开花,雌花常单生,一株数十朵,花梗长,可达10cm以上。

花萼五裂,浅绿色,花管细长,上部5裂,先端呈流苏状,子房下位。

雄花有总柄,先端有数朵,3雄蕊。

1.2.5果实瓠果,广椭圆形或球形,长达15cm、宽7~10cm,幼时绿色,逐渐膨大至秋呈橙黄色或金黄色。

1.2.6瓜蒌籽瓜子状,卵圆形,多数小果几十粒至百粒,大果可达200~300粒,籽长1~2.5cm、宽0.8~0.9cm,灰黑色至棕褐色。

1.3兴义大子瓜蒌的环境要求

常生长于山坡丘陵、林缘溪边、路旁,土壤深厚肥沃的生长良好,温度适宜范围16~26℃,空气湿度50%~75%,全年无霜期长,日光充足。

1.4瓜蒌的药用与经济价值

瓜蒌为药食兼用中药材,肥大块根(天花粉),瓜蒌果、瓜蒌皮、瓜蒌籽均可入药。

1.4.1瓜蒌的药用价值块根(即天花粉)主用药材部分,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糖类、淀粉、矿质元素等,药用功能清热化痰、养胃生津、解毒消肿,主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疮疡肿毒。

最新研究表明,天花粉不仅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对糖尿病、腹水疗效显著,而且对多种癌症也有一定疗效。

瓜蒌果含皂甙、有机酸、糖类、色素、维生素等,有润肺祛痰、利气宽胸的作用,主治痰热咳嗽、便秘、冠心病等。

瓜蒌子富含脂肪油(约25%),含多种氨基酸、皂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润脉健胃、润肠通结、利压、清热化痰的功效,对冠心病、肺结核也有一定的作用。

1.4.2瓜蒌的经济价值在瓜蒌的深入研究和开发中,瓜蒌种植的优势和经济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

一是瓜蒌是多年生植物,种植1年后可采瓜蒌籽多年,多年受益,1年天花粉产量达1500~2500kg/667m2,头年总成本为~3000元/667m2,以后每年成本只需500元/667m2,多年折合成本1000元/667m2左右,而天花粉、种苗、瓜蒌果、瓜蒌籽的总产值可达6000~10000元/667m2。

种植瓜蒌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又增产增收,是广大农村产业扶贫的好项目。

二是瓜蒌是药食、保健兼有的产品,现在不仅开发出瓜蒌籽特用休闲食品,这种食品似南瓜籽,但香味独有,其味润绵,具润喉、止咳、润肺、润肠功效,价值高至60~100元/kg,效益显著,而且瓜蒌果皮已开发出糖渍产品,瓜蒌块根(天花粉)的多个研发产品(如瓜蒌面条)已不断出现,其开发的价值高、前景广阔[2]。

2兴义大子瓜蒌的栽培技术要点

兴义大子瓜蒌栽培以采收瓜蒌籽为主,兼收瓜蒌块根和果皮。

2.1选好品种和种根苗

选好品种及种苗,是栽培成功和提高效益的关键环节。

要选择具有兴义大子瓜蒌种质资源典型特征,生长势好、抗性强、产量高的优良植株作种,而且采用无性繁殖方法选取块根切段栽培。

一般不用种子繁殖栽培,据栽培试验和观察,种子播种栽培要3年后才能开花结果,块根生长膨大较慢。

2.2选地与耕整

瓜蒌为深根性多年生藤本植物,根深可达2m左右,地下根不断膨大,5年生瓜蒌根可有5kg以上。

根据瓜蒌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及其他因素,栽培地应选择土层深2m左右、疏松肥沃、向阳的平地、坡地、丘陵地或林地,土质以沙壤土或壤土为好,ph值为中性至微酸性,盐碱地和易渍水洼地不宜用作栽培地。

规模化、标准化宜选择连片的平地或坡地。

栽植前半月左右整地,结合整地每667m2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500kg、磷肥25kg作基肥,整平地块,并做好畦及排水沟。

2.3种根的选择

选择3~5年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瓜蒌,挖取其块根,选直径3~5cm的根,切成10~15cm的根段,断面用消毒剂处理或用草木灰裹护,断面有黄筋的老根不宜作种根。

瓜蒌为雌雄异株,栽培时选取雌株的块根和少量雄株的块根备用。

2.4栽植方法

每667m2按8∶1雌雄株比例搭配,备足25~35kg的种根备用。

栽植时间为头年的10—12月和翌年的2—3月。

栽植按行距1.5~2m、株距30~50cm、穴深12~15cm挖穴或用中大打孔器(机)打穴。

每穴放1段种根,回细土填实,上成小土堆状,利于保墒。

水源方便时放水灌沟,使土壤水分充足,利于萌芽出苗。

一般情况下,栽后18~20d就出苗。

瓜蒌是一年种下多年受益的药用植物,但一般5~6年后要重新栽植。

2.5搭架拉扦

瓜蒌为多年生藤本,枝蔓多且长,需摘蔓修枝、搭架攀援,利于多结果、夺高产。

搭架材料可用水泥柱和木竹材料。

水泥柱预制规格为宽窄7~8cm、长(高)230cm。

用打孔器或人工挖穴,根据行株距于畦边按2~3行搭一架,形成1行瓜蒌1行柱子,两边的柱子应埋在瓜蒌行的里侧,和植株错开。

柱子埋土深20~30cm,高出地面1.5~2m,架子搭成高1.5~2m、宽约2.5m,长按畦长而定。

用14号铁丝或专用线顺着每行柱子拉一趟,架子两头各横着拉一道铁丝,中间每3~4根柱子横拉一道。

在架子的四角和中间用铁丝扯到地面,再斜插入地下的石柱或铁杆上,保证架子稳固。

架子上可铺一些长杆物,利瓜蔓攀伸。

木竹搭架和水泥柱相仿,可灵活掌握。

架子搭成后,当瓜蔓长30cm左右时,在每棵瓜旁插长秸秆,用绳绑在一起,上端捆在架子上,以利引蔓上架,以后每棵瓜只留2~3枝健壮的茎向中间攀伸,过多的分枝及腋芽需不断摘出,以保养分、利通风。

2.6田间管理

每年春季和冬季各中耕除草一次。

若土壤肥力不足,需每年追肥两次:第一次于苗高30~50cm时;第二次在6月开花时,以有机肥为主,每667m2用大粪500~1000kg或腐熟的农家肥加过磷酸钙15kg,可采用沟施或穴施。

天气干旱时,可适时适量浇水,防积水。

瓜蒌授精不畅,需用人工辅助授粉。

生长期间随时观察,若发现病虫危害,要及时防治,以安全有效的农业、生物防治为佳。

每年采收完毕,摘出枯死枝蔓,在霜冻前用作物秸秆覆盖[3]。

2.7采收

每年瓜蒌果由青黄到橙黄时采收。

瓜蒌果用利器纵切,取出瓜瓤和种子,瓜蒌果皮直接晒干或烘干作药材,也可糖渍成品食用。

瓜瓤与种子分开,种子(瓜蒌籽)上黏附一层物质,用少量炭块加入不断搓洗,干净后晒干或烘干加工成品上市。

块根于3~6年后采挖,除留种根外,其余洗净切片晒干或烘干即可,成品即为天花粉。

参考文献:

[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306-308.

[2]杨建峰.中草药大典[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73-74.

[3]马新立,等.有机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5:88-90.

作者:李本华 江厚成 莫熙礼 赵应婉 单位: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二】医学生物学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摘要]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一系列有规律的心理活动,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就能更好地把握教学。

在医学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研究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可以更好地把握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医学生物学;教学质量

一、教育心理学应用于教学中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教育学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汲取知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

教育心理的研究,可以有助于解决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进而有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有效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增强教学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心理学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物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深度的、积极的学习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充分了解学生及其心理动态,在此基础上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汲取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更能陶冶情操,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应用教育心理学:

(一)认真钻研教材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资料,明确教学目的、要求以及内容。

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才能因材施教。

(二)做好学情分析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是教学过程重要的环节。

学情分析仅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增加学生心理动态、心理特征分析,充分了解学生,针对不同的对象而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法,使教材的使用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三)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学习环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

生物学科教学论文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篇四

谈医学生物学教学方法优秀论文

在中医院校,医学生物学是刚刚进入医学院校的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基础医学课程。我院医学生物学课程安排在大一的卜学期,开设专业有中医、针推、骨伤、五官、预防、高护等,共计54学时,课程性质为限定选修课。

医学生物学教学内容涉及与医学科学紧密相关的生物学基木理论、基木知识和基木技能,既是医学基础的前沿学科,又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奠基学科,起着承上启卜的桥梁作用。

与中学生物学课程相比,其知识的一度、深度增加,是刚刚跨入医学殿堂的学生所接触的“医”字头的首门课程,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棘手的学科。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不能完全体现和发挥医学生物学课程在形成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医学专业意识方面的积极作用。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的基木知识、基木理论及基木技能,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试图分析提高医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改变和转换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一些中医院校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打卜良好的基础,等进入高年级和临床实习时才意识到基础知识的欠缺。中医院校的招生特点是文理兼收,虽然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过生物学教育,但每个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参差不齐。同时,大学开放式的学习习惯和高中的生物教学方式也存在显著区别。高中学生学习生物学,主要的方法是记忆要点和难点,以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内涵,通过实验或多做练习题掌握有关内容。而大学的医学生物学教学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有效性以及教师的授课水平都对学生掌握该课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通过立体式教学,充实教学内容,变换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除采取加强直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等措施以外,在课堂问题的内容设计上应尽可能地多与医学知识相联系,使一些枯燥的教学内容充满情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获得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专业知识。例如,在介绍细胞内的细胞器溶酶体时,我们利用设问释疑导入法提出一个问题:细胞通过各种方式摄取的物质分子怎样被吸收利用?不能被吸收利用的物质残渣到哪里去了?细胞内的哪些结构参与这个过程?细胞自身是不是也有一个具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结构?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创设“问题的情境”,既启发、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进入知识体系。

当把溶酶体的有关知识,如组成、结构、种类及功能介绍完之后,要不失时机地提出另一些问题,如:溶酶体内酶的种类或活性发生改变,细胞的代谢会发生异常吗?整个机体的活动会受到影响吗?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可补充一些在临床上常见的溶酶体病例,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生物学知识与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网络,使分散的知识整体化、单一的.知识多维化、封闭的知识开放化。

医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两部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木单位,也是疾病发生的基础。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主要以人体细胞为对象,从细胞整体水平、亚显微结构水平和分子水平等方面来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医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基础课程,如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等都与细胞生物学有着各种纵横联系。医学遗传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类包括个体和群体)病理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物质基础,通过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提供诊断、预防、治疗遗传病和与遗传有关疾病的科学根据及手段,从而对改善人类健康素质做出贡献。医学遗传学不仅与基础医学各科密切相关,而且己经渗入临床医学各科之中。由此可见,医学生物学是现代医学的奠基石,掌握生物学原理等知识是医学生学习诸多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必备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对生物学知识的科学记忆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图像联想法、对比记忆法、相互联系记j忆法、表格记忆法等诸多记忆方法来巩固教学内容。如在介绍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时,我们把它比做一个旋转扶梯;在介绍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关系时,可以将其比喻为一根毛线和一团毛线之间的关系;用生活实例对所讲知识进行强化,使其由抽象到具体,使枯燥内容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总之,在医学生物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学习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及走向工作岗位打卜基础,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不怕挫折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求学作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理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

在教学现场使用通过计算机控制的电化教育设备,演示或播放多种与教学有关的媒体的活动被称为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讲授医学生物学课程,可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的事物宏观化、复杂的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通过图像、动画、音响、文木等的结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

但有时我们会片面夸大了其作用,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减少了师生交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多媒体教学中容易忽视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由于不能在电子屏幕显示所有内容与说明,没有让学生有思考余地,长期如此,会造成学生医学生物学习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和主动思维。这也与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两者之间应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导思法、归纳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在教学中自目追赶潮流,那么就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介绍细胞内蛋白质生物合成时,如果直接播放多媒体课件,会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看不见,摸不着”,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所以,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提问,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激起学生的疑问,引起他们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同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利用图示,并结合身体语言,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教学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课堂活动,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基础,板书是纲要,即使在使用多媒体时也不要舍弃板书,要通过板书使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同步。如在讲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内容时,当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婚配方式进行致病基因传递的分析时,这时采用板书的形式较好;如在分析系谱特点及疾病的临床表现、疾病特征时,用多媒体进行比较好,这样既形象生动,又记忆深刻。这种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二者有机结合的授课方式,使两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验教学

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基木操作技能的训练。大一新生的知识面窄,基木实验操作技能、查阅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欠缺,同时实验教学时数又较少,这也是中医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到我院来讲,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时数仅为12学时。医学生物学作为医学课程的先行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必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进行一些基木操作技能的培训。

基于这一特点,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部分基础性实验,采取验证性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如我们开设了细胞分裂、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实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实验中,了解显微镜的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理解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以及减数分裂各期的特征,掌握染色体剪贴、分组、配对,了解排列组成核型图,最后写出分析报告。这些实验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基木操作技能,强化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技能和方法。

医学生物学的教学目的不仅局限于传授生物理论知识,还应从医学的角度介绍生命现象的一般原理;从生物学角度,介绍医学的发展趋势。所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根主线应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这一目的,实验课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生命科学的需要,我们对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改革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以问题和病例分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临床综合应用性实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每次实验课后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将木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主要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及问题等记录其上,教师根据实验报告质量给出成绩,作为课程结束时总成绩的一部分。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介绍,强调实验的规范操作,注重基木操作的重复训练,培养学生自主操作、独立完成实验的习惯,突出学生对实验原理及结果的分析和理解。最主要的是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课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理论教学。一旦条件成熟,我们准备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计划开设一些综合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将医学生物学中的细胞学知识和遗传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开阔视野和思路,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中医院校的医学基础课程,实验课教学改革对于医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专业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所以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合理进行课程和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使传统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课堂内外的多种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整个医学教学环节的开展、学生整体素质的把握乃至后继课程的延伸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物学科教学论文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篇五

有关优秀医学教学论文

《 本科循证医学pbl教学法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在本科生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循证医学教学效果比较。结果共有149名学生,其中pbl组67名,lbl组82名。pbl组成绩(71.25±6.71)分与lbl组(73.27±5.30)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81.2%的人认为应该对传统教学法改革,69.8%的人认为pbl教学法适合自己,34.9%的人认为传统教学方法不适合循证医学课程;2组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和实践能力、加强团队协作意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bl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循证医学的兴趣,锻炼其临床循证实践能力,提高本科循证医学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循证医学;本科;pbl教学法;传统教学法

我国医学院校的本科生授课多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一传统教学法,长期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目标,过分偏重知识及技术的传授,培养的医学毕业生虽然医学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临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思维的活跃性不足[1],导致在临床工作中很难适应快速的医学知识更新。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其强调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为主。其能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目前被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应用于医学教学当中[2-4]。为了探讨pbl教学法在循证医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选择2个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班级进行调查研究,为进一步有效开展循证医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海南医学院2011级临床专业5年制学生155名。

1.2试验设计

按班级编号随机抽取2个班,1个班为pbl组,另1个班为lbl组。试验开始前用统一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的基线情况。

1.3试验方案

pbl组:分成8个小组,每组选1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记录。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大纲提出问题,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以小组讨论后制成powerpoint,每组选1名成员发言,其他组参与讨论和提问,教师控制讨论的范围及时间,对疑难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课程的重点及难点。lbl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满堂灌”授课,教师主要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

1.4教材及教师

2组所用教材均为李幼平主编《循证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个班均由相同教师授课,每周1次,每次3学时,连续7周,共21学时。

1.5效果评价

以卷面成绩、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课后对2个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的认识和态度。在教研室召开组长座谈会,对pbl教学法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发放问卷155份,回收有效问卷149份,有效回收率96%。149名调查对象中,其中pbl组67例,传统教学组82例。2组在参加社会调查或课题研究、文献检索训练、阅读中外文献情况及听说过循证医学或pbl等方面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2组基线情况可比。

2.2教学效果评价

pbl组平均成绩(71.25±6.71)分,lbl组是(73.27±5.30)分,2组平均成绩无统计学差异(t=-2.00,p=0.048)。2组121名(81.2%)认为应对学校现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104名(69.8%)认为pbl教学法适合自己,52名(34.9%)认为现行传统教学方法不适合循证医学课程;pbl组60%以上的人认为pbl教学法可以锻炼临床循证实践能力等方面。2组在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实践能力和加强团队协作意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组长在座谈会上反馈意见:①pbl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构建临床问题、检索和评价文献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②pbl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应不断完善,不能单凭期末考试成绩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进行阶段性评价。③小组人数应控制在4~5名,人数太多不利于每位同学的参与。

3讨论

学习实践循证医学是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培养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充分利用资源广泛收集信息,结合患者实际,批判性应用证据解决问题的能力[5]。而pbl教学法正是循证教育理念很好的体现[1],在循证医学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是符合循证医学实践的要求。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pbl组考试成绩并没有比传统教学组高,并且问卷调查也表明学生认为pbl教学法并未使得学生更好地消化课堂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师生交流。说明pbl教学法虽有许多优势,但也要注意到在我校教学中进行pbl教学法的障碍:

①pbl教学法适合小班(20名左右)课,而我国大学都不断扩招,一个班至少在30名以上;再加上开设的医学专业课程多,学时数少,教师少,教学任务重,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pbl教学的实施。

②由于学生习惯了应试教育,教师习惯了满堂灌教学,对pbl教学所要求的角色转换一时难以适应。

③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既要与学生沟通交流,又要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加大教师授课难度。

④学校教学资源有限,设备陈旧落后,若要实施教学法并保证教学效果,图书馆必须购买权威的数据库,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以及更多的专职教师。

⑤本科生来自全国各地,自身学习能力有差异也会影响pbl教学效果[6]。

⑥缺乏针对循证医学的pbl教学教材,没有一套完善的pbl教学评价体系。综上所述,pbl教学法可以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循证医学教学,但必须结合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现状和各个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需要努力探索适合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实行的pbl教学法,使之成为更科学、更成熟的教学模式,为循证医学教育开辟一条新的道路[7]。

参考文献

[1]李幼平.循证医学[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38.

[2]ferrile,feldmanls,stanbridgedd,tperceptionofaclinicalpathwayforlaparoscopicforegutsurgery[j].jgastrointestsurg,,10(6):878-882.

[3]yasunagah,tsuchiyak,matsuyamay,isoffactorsaffectingoperatingtime,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andlengthofstayfortotalkneearthroplasty:nationwideweb-basedsurvey[j].jorthopsci,,14(1):10-16.

[4]刘琴,王宏,在留学生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9):1133-1135.

[5]黄进,赵宇亮,余钰,等.医学教育改革中的循证医学[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10(4):437-440.

[6]田金徽,刘爱萍,申希平,教学法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39-43.

[7]田金徽,刘爱萍,杨克虎,在研究生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5(2):106-108.

生物学科教学论文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篇六

1跨专业医学硕士生进行核医学教育的必要性及目前教学内容的不足

自1895年wilhelmroentgen发现x射线以来,人类对生命规律的每一次重大揭示几乎都离不开核医学技术的应用,如证实dna为遗传物质、验证半保留复制假说、dna→mrna的观察、遗传密码的发现以及细胞周期、胆固醇的合成与代谢研究等。由于仪器设备和放射性药物研发的不断进步,现代核医学已经从体外放射分析技术和单纯的器官功能测定,发展到利用spect/ct和pet/ct进行功能融合显像阶段,并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形成了分子影像学。可以说,当今核医学技术已涉及几乎所有的基础和临床学科,并在肿瘤个体化治疗、心血管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和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无论从提高医学硕士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还是培养其科研创新思维方面,对跨专业医学硕士生进行核医学教育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本科化”倾向,具体表现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仍占教学内容的大部分,部分专业基础课与本科教育阶段相重叠,不少研究生读研之后又重新学习本科阶段的课程,并且其教学内容也相差不大。具体到研究生的核医学教学中,许多院校沿袭了多年不变的教学内容,侧重于核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介绍,与本科阶段的核医学课程近似,而核医学技术的应用及最新进展讲授不足;教学内容依然来源于现成的教材,适用于研究生的核医学教材缺乏,多为十年以前所编撰,如《实验核医学与核药学》和《实验核医学》等,欠缺近期文献资料的支撑;在授课教师方面,部分教师自身知识更新较为滞后,过度偏重于基础研究或临床应用的某一方面,难以从学科交叉的角度进行讲解。这些不足限制了跨专业医学研究生对核医学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不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2整合多重教学内容以适应跨专业医学硕士生的培养要求

为适应医学生培养模式的转变,近年来,大多数国内高等医学院校参照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在临床医学本科各专业中逐步推行医学课程整合,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我们认为可以突破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界限,加强学科与专业间联系的教学模式,以进行跨专业医学硕士生的核医学教学改革,并为此构建了新的硕士生核医学教学内容体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与博士研究生不同,硕士研究生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而非需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所以,在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中,我们以核医学技术在科研与临床中的应用为中心,分为核医学实验技术及科研应用、核医学技术临床应用和应用中的辐射防护三大模块。由于核医学课程同样为医学本科生的必修课,因此,在上述硕士生教学模块建设中,我们更加侧重于核医学技术应用的教学,基础知识不作为重点内容。为满足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要求,核医学实验技术及科研应用模块侧重于进行基础研究中各项核医学技术的应用介绍,并在各项技术的介绍中贯穿应用原理的讲述。考虑到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生今后的临床实践应用,核医学技术的临床应用模块又分为核医学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核医学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2个子模块。在子模块中以系统为中心,突出核医学技术在具有诊治优势的疾病中的应用介绍。应用中的辐射防护模块则充分兼顾实验室安全和临床应用安全的`两方面问题,整合了放射生物效应、辐射防护的特点、实验室和临床科室放射性安全管理以及多个相关国家法规和标准进行讲解。这种基于核医学技术在科研与临床中的应用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整合形式,提取并精炼了相关内容,突出了核医学的技术优势,体现了核医学在不同专业中的适用范围,对于跨专业医学硕士生了解并应用核医学技术具有较大帮助。

3不断补充和更新核医学技术的进展内容以提高硕士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原始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而加强交叉学科的知识教育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医学硕士生能够将先进的医疗技术手段应用于本专业疾病诊治,并且从不同的专业角度研究和探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因此,熟悉和了解核医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应用于本专业的研究之中,能够提高跨专业硕士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出现了一门新的边缘性交叉学科,即分子影像学,其主要内容就是将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核医学显像结合形成的核医学分子成像,这项技术在研究不同系统的复杂性疾病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利用核医学分子成像进行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和评估;通过不同的放射性乏氧显像剂研究心肌细胞、肝实质细胞或中枢神经元的缺血损伤等。通常情况下,这些新近的研究进展仅见于各类文献报道,而现行的教材中几乎没有体现,成为研究生核医学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在我们的教学改革中,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

①各教学模块中,在介绍常用的核医学技术之后,均安排3个学时讲解该部分的新近研究进展,包括核医学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进展、核医学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以及核技术医学应用中的辐射防护进展。其中2个学时为教师授课,1个学时由学生就核医学技术的应用进展展开答疑,也可以就本专业某个方面如何与核医学进行交叉研究,提出自己的初步思路和考虑,授课教师最后进行点评。

②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再以现成的教材作为主要授课内容,提炼多种工具书的相关内容,综合近期的文献报道,制作ppt。同时,根据每年选课研究生的专业分布、人数,进行ppt内容的修改、完善,课后将ppt的内容提供给学生拷贝,以供其进一步复习理解。

③在本门课程的最后一次教学中,授课教师将核医学应用方面的常用检索式传授给学生,并进行核医学技术在不同专业应用进展的国内外文献检索示范,使跨专业研究生能够在后续的自主学习、科研和临床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逐步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4优化教学体系,合理配备师资力量,传授较为全面的核医学应用知识

核医学既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连接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桥梁学科,其内容分为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两部分,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近十多年来,国内许多医学院校将核医学教研室与临床核医学科进行合并,由核医学科兼具教学和科研功能。这种模式可能较为适合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工作,而对跨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尤其各基础专业研究生对实验核医学技术的学习,存在一定的缺陷。与其他兄弟院校不同,目前我校的核医学教学工作则主要由学校的核医学教研室和3所附属医院的核医学科以及pet中心共同承担,教学计划统一安排。核医学教研室主要承担实验核医学的教学与科研;核医学科开展临床核医学部分教学;pet中心主要进行部分pet/ct应用的教学工作。此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各教学单位具有明显的教学侧重点,既能够体现出各单位的优势,也可减轻临床核医学科室的工作负担。我校的核医学学科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位点和放射医学学位点。既往研究生的核医学教学工作主要由教研室专职教师承担,侧重于实验核医学和辐射防护理论知识的传授,对提升各临床学科硕士生的核医学技术应用能力帮助较小。因此,当时该课程多为部分基础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硕士生选修。在目前的教学内容改革过程中,我们综合考虑核医学技术应用范围与发展趋势,以及我校各教学单位的特点和优势,增加核医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内容。教学师资配备上,不再设置主讲教师,而是依据每位教师不同的研究领域,各负责一部分相关的教学内容,以讲座的形式授课。授课教师既包括教研室的专职教师,也有临床学科的兼职教师,均为本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其中多数为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关注核医学的应用发展趋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术造诣。同时,组织研究生授课教师每年参加国内外教学和科研的各种学术交流,将最新的研究思路和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当中。这样能够体现授课教师各自的专长,并将每位教师的科研和临床优势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核医学应用知识。

总之,经过上述改进后,与以往相比较,我校的核医学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且精炼,突出了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特点。对于学生而言,实用性强,兼顾了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硕士生、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以及其科研能力与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等多方面要求,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目前,在我校除本专业硕士生必修外,相当多的跨专业硕士生选修本门课程。选课的跨专业研究生来自病原生物学、药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和妇产科学等11个专业,覆盖面非常广泛。

作者:金问森 徐师国 徐慧琴 罗家伦 司宏伟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生物学科教学论文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篇七

医学多媒体教学论文

医学多媒体教学论文【1】

【摘 要】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内容的传递和表达形式,在医学教学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本文就多媒体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多媒体教学中存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以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多媒体教学;课件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教学手段,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代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平。

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多种信息同时或交替作用给学习者感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使学习更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既深且远。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对学生实践教学技能的不断加强,理论课学时的不断削减,要求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利用有限的时间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传统教学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问,学生答,在课堂中,师生缺乏有效的交流,教师无法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整个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缺乏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的中心也就是教科书,而且考试主要测试的是教科书上的知识,这导致掌握教科书的程度成了评价学生的惟一尺度。

在课程设计上,一般关注的是结论,未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纳入,教师总是想利用最短的时间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学内容多为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论证、现成的说明,一切都是现成的,无需学生动手实践就可以将知识快速地储存于自己的大脑。

此种方式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

在教学资源上,传统教学的资源多局限于书本,课堂的焦点都放于书本知识,单一的平面文字和图片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其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在课堂上也容易疲劳,对知识的消化率低。

2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2.1 信息容量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东西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等客观教学环境的限制,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的事物抽象化,从而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变得容易;它可以改变教学对象的形象、活动的位置,甚至使学生感知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东西,更容易使学生理解,有利于加深理解教材的深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2 教学生动直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教学可将枯燥的文字内容如抽象的名词、药物的作用机理等制作成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图文结合,逐步递进的演示方式。

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大大增加课堂有效时间。

教师可利用有效时间,从教材的广度、深度进行挖掘,使教学内容得以延伸、补充及发展,从而扩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同时也能增加课堂互动效果。

2.3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多媒体技术,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做到动静结合。

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学生学得主动,教师教得生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兽医药理学》中抗球虫药为例,可将书本上的球虫发育过程用图片形式进行讲解,使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个球虫的发展过程,然后再根据球虫的发生发展过程合理选择药物。

还可配上文字解释和插入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下一步能正确选择药物、合理用药的思维能力。

3 应用多媒体技术需注意的问题

3.1 课堂的师生互动变成“人机”互动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既有知识的传授与反馈,又有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教师要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如何做人,要教会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师应该用充满情感的话语和体态,传达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而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的交流是单向的,缺乏情感的交流。

学生听的是机器声音,看的是荧屏上的汉字和图像。

教师忙着操作机器,不能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3.2 不能让多媒体教学成为完全替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总结,探索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当前的教学模式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

如果一味地追求课堂上的声形并貌,追求知识传授上的“信息量”,最终的结果是: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而会降低课堂效果。

每一个教师的教态、教学语言、板书和应变能力才是最大的财富,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3.3 应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间的关系

以上四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曾提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 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

可见,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课堂教学,在真正的课堂中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不能否认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优势,但也绝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4 医学多媒体教学总结

总之,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传授知识,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做到该用时用,不该用绝对不用。

用时要做到课件、教材和学生三者的有机融合。

同时,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引入多媒体教学评价机制,并予以及时反馈与交流,以督促教师及时调整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生物学科教学论文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篇八

[摘要] 为了适应新时期医学人才发展的需要,在教授医学日语学习过程中,作为一名新时代合格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资源实现立体化教学,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医学日语;教学;教学方法;模式

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知识、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缩短了空间、时间的差距,拓宽了各行各业的交往,扩大了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

医生是人类健康的守护神,医学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各国国民素质,因此作为一名当代合格医生,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同时也应当熟练使用外语。

医学博士属精英之才,他们很好地完成了本科、研究生课程,积累了良好的医学知识和英语知识。

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要,更好地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跟上时代的步伐,始终立于科技前沿,他们还应当学好第二外语一一日语。

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既能掌握日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利用日语,与日本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尝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助教学。

总结出一套适合博士生学习的日语教授方法。

1 全方位介绍日本当今先进的医疗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日本是我们邻国,拥有世界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尤其是他们

人性化的医学理念,更急需我们学习。

1986年中日两国签署了世川医学奖学金协议。

由日方出资,邀请中国有一定实力的医务工作者,前往日本著名的医科大学进修;与此同时,许多日本年青学者,前来我国学习传统的中医药学。

在讲授基础口语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广范围向学生介绍日本医学新动态,各大著名医学院校的招生情况;同时还同留学中国的日本学者,加强联系,成立中日医生联谊会,定期举行各种活动,不断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既提高了口语水平,增长了医学知识,开阔了眼界,又促进了彼此间深厚的友谊。

2 改变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

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受到本民族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包括人们生存方式、表达感情的方式、交流和医学行为方式。

医学文化决定人们的医学思维和表达方式,深深植根于本民族文化中的医学语言,通常反映本民族的情感、思想和信念。

来自不同医学文化背景的人们,常常由于“医学文化差异”,在医学理念的交流和沟通中,产生误解。

医学外语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授学生掌握另一种医学语言文化体系的过程。

医学外语教学不应该只是医学语言的教授过程,还应该是医学文化的导人及医学文化能力培养的多层次的综合过程。

医学日语教学不是两种语言的解码过程,它是两种医学文化交锋、交流、转换和理解的过程。

外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跨医学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新时代医学外语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是医学日语单词的简单罗列,它要求我们的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医学外语知识,还具备医学文化贯通和对话能力,掌握避免医学交往误解的策略。

教师要从思维观念、行为方式、医学文化各个方面对医学生进行国际素质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医学文化融合的趋势下,进行有效的交往。

在医学多元化社会概念的引导下,以培养学生跨医学文化能力为目标的日语教学应以交际教学法为主要实现途径,培养学生的`医学交往能力,加强医学文化的渗透。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医学场景:内科、外科、放射、检验、药学等等,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双向互动。

教师负责解释其活动场所所蕴含的医学文化意义,以此实现医学社会文化和日语教学的有机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结合医学文化背景来恰当地使用日语的意识和跨医学文化的能力。

另外,以培养跨医学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现代日语教学,除了开设基础医学日语课程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日本学者,定期进行讲座,从理论上提高学生跨医学文化的交际能力。

3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资源,实现立体化教学

二十一世纪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外语学习者有更多机会、渠道独立学习外语。

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设立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上网查询相关医学背景资料和知识,抓住时代前进的步伐,通过互联网广泛开展有关世界医学动态及医学语言的交流,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环境对医学语言能力培养和促进作用。

依赖现代网络技术和资源,扭转了学习的被动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助于医学生开阔视野,扩大医学知识面,培养跨医学文化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医学语言的应用能力和综合技能。

4 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全方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培养学生跨文化的医学能力,对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整个跨文化的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协作、开展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教学需要,优化医学日语教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水平。

①提高教师创新能力。

②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只有具备了很强的教学设计能力,才能组织起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③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专业教学能力。

④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只有自身具备了较强的科研能力,才能够把学科前沿知识带给学生。

5 结论

医学日语教学的国际性素质与跨医学文化的能力培养是时代的

要求。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养成学生跨医学文化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并将其定为医学日语课程的任务和终极目标。

医学日语教学将不再是只关注语法、词汇等语言层面单一语言体系教学,而是多元医学文化为导向的医学文化教学、跨医学文化实践的多层次立体教学。

因为跨医学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除了受医学日语应用能力的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对异域医学文化的敏感性和容忍度。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大量了解多元医学文化的差异及形成差异的因素,为他们参与包含不同医学文化的国际事务作准备。

培养大学生国际性的素质和处理国际性事务的跨医学文化能力,这是新时代医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明智之举和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适应医学国际形势,与医学国际教育接轨,培养新世纪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生物学科教学论文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篇九

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的`生物医学思考

【摘要】与传统荧光材料相比较,稀土上转换材料充分利用近红外激光器,几乎没有任何荧光背景,穿透性能更为优良,对于生物组织损害程度较低,是现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热点材料。

与此同时,稀土上转换材料还拥有良好的光化学特性,使用寿命较长,并且对于生物兼容性良好等等优势,能够推动检测及治疗技术的研发。

本文主要对于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上面的应用进行研究,探索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应用上面所存在遌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意见。

【关键词】稀土上转换;生物监测;生物成像;疾病治疗;生物医学

0前言生物医学是生物学与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相互影响之后形成的学科,主要是通过应用生物学有关技术解决生命科学及医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生物医学能够让人们对于生命成长过程及活动规律更加了解,进而发现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这样能够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在对于生命现象研究中经常使用化学探针,其中荧光材料是常见化学探针。

但是传统荧光材料具有一定缺陷,对于生命体具有一定损害。

稀土上转换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对于生命体损害较小,并且还能够多重标记,使用寿命较长,是生物医学研究中的理想性材料。

1生物监测领域内的应用

1.1基于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的检测

稀土上转换材料光源是由近红外光激光器发出,能够降低检测对于细胞或者是组织的敢要。

在科研人员第一次制备出上转换荧光材料,并且在前列腺组织检测中应用功能,之后上转换纳米材料开始逐渐被广泛应用到生物检测中。

在,陈学元课题小组提出了一种新型上转换生物检测方式,利用将yb与er结合在上转换纳米颗粒中,对于抗生物素蛋白与肿瘤进行检测。

多功能酶标仪能够发现上转换纳米颗粒所发射出来的信号,对于生物分子浓度进行量化分析。

本文在对于稀土上环环纳米材料研究中,结合核酸适配体,通过潜在指纹检测方式,利用水热法合成,让上转换纳米材料表面拥有一层油酸,

油酸不仅仅能够承担起活性剂的功能,还能够让让聚丙烯酸转移到纳米颗粒上面,进而得到的上转换纳米颗粒不仅仅能够溶解在水中,还能够通过据活性分子与溶菌酶核算相匹配。

核酸在对适配体高效结合中,能够在近红外光器下发出可见光源,所呈现出的指纹图像能够在微焦镜头下被记录下来,这种潜指纹检测方式不仅仅能够对于不同人指纹进行检测,还能够对不同状态下人指纹检测。

潜指纹内不仅仅具有自身所遗留下来的分泌物,还具有一定化学物质,能够高效应用在刑事侦查上面[1]。

1.2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检测

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分析技术是被著名研究人员kuningas所提出的,并且能够抗生蛋白链菌作为能量源头,对于生物素进行高效率的检测,同时在uc-fret上面广泛应用。

生物学科教学论文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篇十

[摘要]本文阐述了医学电子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也指出当今医学院校的医学电子学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

提出教学改革应着眼于加强教师医疗知识及增加学生实验与实习。

让学生能从中学到更多医学电子学的相关知识,能够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使用相关仪器时,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自身的素养,为现代医学作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电子学;教学探讨

引言

医学电子学发展迅速,促进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现代生物医学的仪器日益增多,已成为临床诊断、治疗、护理、康复以及医学基础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可以说,在今后的年代,不了解《医学电子学》,就不可能掌握现代先进的临床诊疗和科研技术方法。

随着科学的发展及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过程对各种仪器设备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很多医疗手段更是在没有仪器设备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展开。

作为一名当今的医护人员,仅仅只具备单纯的医学知识,已不能够满足现代医疗的要求。

这就不得不要求我们去学习一些相关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而医学电子学正是一门讲解电子仪器设备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的一门学科。

一、医学电子学的介绍

对于这门学科,研究的人比较少,在网络上及各杂志、期刊上也少相关的研究介绍。

我作为一个从事医学电子学数年的工作者,仅结合自身的一点体会来谈一谈这一门学科。

对于该门学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医学电子学的研究对象

医学电子学是医学与物理科学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归属于临床医学中的基础学科类。

它的内容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的结构、原理、功能及应用。

(二)医学电子学的特点

医学电子学是临床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内容既与医学有关又紧密的联系着物理学。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现代医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仪器设备的发展所带来的,电子仪器在医疗上的应用,目的是为医疗服务的,而过程却又是以电子学为基础的。

2.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并越来越多的引进医学领域,形成电子技术与医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同时现代医学的迫切需要又促使电子学吸取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化学、材料学和系统工程学等方面的成就。

其涉及范围相当广泛。

(三)学习医学电子学的方法

医学电子学学科的重要任务是给学生传授与医学有关的电子学方面的物理基础、电子电路的原理、结构及功能。

因此学习这门课程需要:

1.掌握本科所阐述的物理学基本理论;

2.了解相关电子材料及电子电路的基本结构,熟悉相关电子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性能要求;

3.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医学电子学和临床所用仪器设各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提高临床医疗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医学电子学的教学所面临的困难

第一,就目前全国各医学院校来看,医学电子学大多只是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各方面条件配备都相当有限。

第二,医学电子学是一门以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操作为主的学科,其中涉及到了许多相关仪器,具有极强的实际操作依赖性。

单纯的理论讲起来空洞、乏力,学生很难理解。

即便理解了,由于没能实际的操作,也难于记牢。

而当今的医疗设备基本都较贵,一台仪器通常动辄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

我们不可能把医疗过程中要使用到的所有电子仪器都买来让学生实际操作,就国内而言,基本上还没有哪个医学院校有这样的实力。

所以也就造成了现在的医学电子学大体上还是空洞的理论教学的局面。

实验器材极为缺乏,大多的医学电子学实验室都没有与现代医学发展相对应的电子设备,就连目前所拥有的少量的实验设备也是老旧不堪,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验的效果。

第三,极少有专业的医学电子学教师。

目前各医学院校的医学电子学教师,大多是专门从事物理这一学科研究的。

而这门学科同时与物理学和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让老师很难讲解这门课程。

这与老师的师范技能没有任何关系,毕竟物理与医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第四,学生对这门课程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上课时多有学生在干别的事,而没有认真听讲。

虽然老师也会维持课堂纪律,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认真听讲,但收效甚微,

三、针对以上难点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医学电子学的教学面临着如此之多的困难,想要彻底解决它,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本人仅提出一些能稍微使现在的教学改观的浅薄建议:

(一)学校要注重培养医学电子学教师的能力,要给予其学习医学知识的机会,可安排听一些与医学电子学中所要涉及到的医学方面的课程,虽不致精通,但大概的要能懂。

主要还是把专业的物理教师培养起来,而不能用只是单纯的会物理的老师来教这门学科。

(二)要让教师能有机会经常接触各种医用电子设备,能够先搞清楚各仪器设备中的电子电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

可安排教师到医院或是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实习。

(三)对于学生未能见到仪器设备,学起来空洞的问题。

可采取让学生尽可能的去医院或是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实习,增加对麻醉设备的了解。

但这种方法操作起来麻烦,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是在经济能力不足不能买大量的新的仪器设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用稍低价格购买一些较为便宜的二手仪器,用于给学生开设相关的实验课,让学生能有更多机会接触了解这些仪器设备。

(四)学生上课不认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这门课程学校本身就不重视,也只是安排成一门选修课程,在绩点中所占比例也少,医学生的课程本来就很多,对他们来讲,医学方面课程显然要比电子学重要;其次,本门课程是属于物理学范畴,众所周知,物理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是极为难学的;目前实在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唯一办法就是,在教师身上下功夫,电子学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也非常大。

我们的教师可以多与生活联系,能方便学生理解,也能更好的提起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让他们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四、总结

综上所述,要教好医学院校中的医学电子学,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去努力,虽说困难重重,但也并非没有办法解决。

只要教师用心,学校用心,通过我们共同努力,还是能够较好的完成对医学电子学的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高等医学人才继续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经验谈的一点体会,望同行专家和老师指正。

[参考文献]

[1]郑方,范从源,麻醉设备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朱大年,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胡新珉,医学物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程守洙,江永之,普通物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陈仲本,医学电子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物学科教学论文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篇十一

生物医学中核酸适体应用分析

摘要:核酸适体是一种经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筛选而出的一种可以特异性结合的离子和分子,核酸适体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主要针对核酸适体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酸适体;生物医学;应用

1基于核酸适体的生物医学诊断

1.1生物大分子检测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研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具体跟踪检测高灵敏分析方法已经是目前基因组学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原来的蛋白质检测一般是根据抗原/抗体免疫分析的方式来进行检测,一般分析出来的数据都会受到抗体性质的干扰。

而核酸适体能够与蛋白质进行特异性结合,在不同温度、不同盐浓度络合剂条件下能够进行特异性变性与复性研究,所以在蛋白质分析检测上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重视。

运用核酸适体能够通过gic方法实施扩增的特点,增强酶联核酸适体诊断方法的检测精确度,把两种不一样的核酸适体组合到蛋白或蛋白复合体两个相近的结合位置上,

两种核酸适体的游离末端通过互补碱基链接起来,最终根据gic方式实施实时扩增。

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较,该种新型检测方式非常明显地应用了核酸适体在发展各种可取代抗体的蛋白靶的功能,在测定体内蛋白质含量和研究蛋白质的功能以及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等方面拥有非常大的使用价值。

1.2肿瘤细胞鉴别分析

从分子水平实现早期癌细胞的准确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设计和发展特异性分子探针成为癌细胞早期检测的关键因素。

研究显示,将前列腺专一性膜抗原(gfbe)的核酸适体连接到具有近红外光性能的量子点上,可以特异性地检测前列腺癌细胞,为核酸适体应用于活细胞及生物体内的分子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在癌症早期检测中,从病人血液或唾液等收集到的恶性肿瘤细胞含量通常较低,所以发展一种从低含量体液中聚集并检测肿瘤细胞的方案成为目前癌症早期诊断的核心,运用先进的双功能纳米粒子作用于白血病细胞的加速富集与检测的速度。

运用一种修饰有核酸适体的吸引力纳米粒子实施靶细胞的提取和聚集,还有一种掺杂有荧光色素的纳米粒子添加到待检测系统中完场信号放大,

氧化铁混合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接触面积大,这相比较于一般微米尺寸粒子拥有更加强大的萃取功能,所以相对于免疫表型等复杂的检测方式,这种方式仅仅需要完成分析即可。

这种方法不单单可以从全血样本中反复提取得到靶细胞,而且更具有研究意义的是,可以广泛使用于多种癌细胞的同时提取和鉴定。

1.3肿瘤标志物的甄定

癌症的临床诊断现在还是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组织和细胞表面形态,一般情况分辨率不高,不能够完成癌症的早期诊断等问题,

特殊检测恶性肿瘤相关组织和细胞标志物是完成癌症早期诊断的一个十分正确的方法。

虽然肿瘤标志物在很早之前就用于癌症的临床实验诊断,但是现在肿瘤标志物种类相对较少,特异性和灵敏度不够准确,并且不能够表明各项恶性肿瘤产生机制,不能准确地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

由于抗体的蛋白芯片虽然已经被努力地用来寻找与恶性肿瘤有关的蛋白质标志物,但是因为恶性肿瘤的多样性,以及抗体制造和使用上的特异性而效果不明显。

所以,现阶段急需找到一种能够直接得到癌变组织细胞的特征分子标志,快速发现癌症发生、发展期间的生物标志物,然后完成这些生物标志物特异灵敏检测。

2基于核酸适体的靶向治疗

分子水平靶向治疗的核心是使癌症治疗更加有效。

低毒和无副作用用于筛选获得的核酸适体拥有比抗体还要好的化学性质,可以与蛋白特异性结合而且能够间接影响蛋白功能,并且不会引起体内免疫原反应,

而且渗透性好,有可能成为新的靶向治疗方式并且许多核酸适体不可以将细胞完全吸收。

为了完成细胞内的靶向分子转送,开展高效的核酸适体载体体系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

通过观察癌症细胞细胞核酸适体的内化过程,可以观察到内化的核酸适体可以与铁传递蛋白的内涵体相互结合,这就说明核酸适体能够定向地进入靶向细胞,

并且不存在细胞毒性,可以将抗癌药物和靶向癌细胞表面分子的核酸适体抗体等相连接,能够将药物特异性输送到癌灶,不单单能够增强化疗效果,而且还可以降低药物毒性,把容易被生物降解的高分子与抗核酸适体相结合。

3结语

肿瘤细胞及其标志物的核酸适体,这些核酸适体被大量地运用于生物医学检测疾病标志物发现以及靶向治疗。

目前已经可以根据核酸适体对癌症病人样本进行染色,根据流式细胞计数等方式完成对癌症的快速诊断。

除此之外,只要是有关抗体的诊断领域,大部分都能够用核酸适体替代,能够弥补抗体在诊断领域应用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黄田贞,林馨馨,陈媛媛,等.核酸适体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的新进展[j].化学传感器,(1).

[2]雷丽红,傅迎春,徐霞红,等.基于核酸适体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j].化学进展,(4).

[3]王成刚,莫志宏.核酸适体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

生物学科教学论文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篇十二

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考核评分与管理论文

1考核评分体系的构成

在以往的实验课程中多数依附于相关的理论课,如生物化学实验课依附于生物化学课程,考核时理论课成绩所占比例大,实验成绩仅占总成绩的20%~30%左右。在此次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中将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内容进行了优化重组、交叉融合,并将此门课程设置为独立的一门课程,课程总体分数为100分,因此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考核评分体系构成的总目标和要求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医学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索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结果与临床疾病的关联,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评估体系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设计性实验、实验考核和基础理论考核6个部分组成(见表1)。

2考核评分体系的实施与管理

2.1平时成绩的实施与管理

平时成绩主要通过学生的出勤、预习、课堂提问、课上纪律和课后值日等情况了解学生对待实验课的态度。教师上课时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同分值平时成绩实验课表现掌握学生在本课程中的学习态度5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了解学生书写表达、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20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正确情况检查学生独立实验操作能力15设计性实验设计内容与实施情况测试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20实验考核未知样品的测定检查学生对样品测定各方面的运用能力10基础理论考核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实验及相关学科基本原理及技能的掌握30时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实验内容进行补充讲解。教师通过启发式的讲解激发学生对实验课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实验预习的重要性,从实验预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在实验中解决问题。在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值日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由于教师全程跟踪实验,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因此可以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比较公正的评价。通过对学生平时成绩的管理,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做好下一步实验奠定基础。

2.2实验操作的实施与管理

实验操作的评分是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正确与否来检查学生的独立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课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实验课的积极性和提高动手能力,避免学生出现依赖他人的现象,实验操作评分标准体现在两方面:①实验操作需掌握的内容,如定量取样技术、样品处理技术、细胞标本观察情况、分析仪器的使用和显微镜等的使用技术,其满分为10分,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的掌握这些技术;②实验操作应该熟悉的内容,包括分光光度法、层析法、电泳法和细胞制片等,其满分为5分,在每学期实验课开始之前,对带课老教师、新教师和研究生助教进行培训,使其能够较好地掌握判定标准。教师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仪器的规范使用进行正确的示教,并全程进行巡视,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操作给予及时的纠正,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以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数据及时检查、签名,对有偏差的数据要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

2.3实验报告的实施与管理

实验报告的判定可以从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反映学生书写表达能力和综合思考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包括5个方面:①实验一般项目,要求学生填写实验题目、日期、实验目的和原理等内容,其满分为10分;②实验方法表达,即实验的关键步骤等,不同的实验步骤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实验结果,因而要求学生对实验的关键步骤写详细,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好基础,其满分为10分;③实验结果表达,实验结果的表达有图表形式、文字描述和图形形式,并附上完整真实的经教师签字认可的原始数据记录,其满分为30分;④分析与讨论,要求写出当天的实验结论,对有偏差的结果要进行分析,讨论产生其结果的原因,在下次的实验中应避免出现的问题等,其满分为20分;⑤整体情况,教师根据报告的格式规范、内容完整、调理清晰和书写整洁等方面给予综合评分,其满分为30分。由于实验报告的内容较多,因此实验报告卷面总分为100分,最后折合20分并入总分100之内。在实验报告的判阅过程中,要求教师从上述5方面认真阅读学生的实验报告,通过对实验报告的考核,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的能力,为科研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2.4设计性实验的实施与管理

设计性实验是根据学生自行的实验设计内容与实施情况,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一部分内容。实施探索性实验分为设计综合性实验和设计创新性实验两类。(1)设计综合性实验,其内容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实验项目主题,综合运用实验技术探讨解决的方法,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并进行实施,例如在学生学习了传统的蛋白质含量测定、蛋白质的初步分离提取、离子交换层析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蛋白质的多种分离提取的方法后,再提供一种新的蛋白质生物样品,学生4~5人分为一组,自主设计一个从生物样品中分离纯化一种结合酶的技术路线,并以此总结从生物样品中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的设计方法,要求同学查阅文献,撰写设计报告,将技术路线和总结的方法做成ppt,交给带实验的教师,教师审阅后提出问题,学生修改后在下次实验课上进行交流。(2)设计创新性实验,让学生围绕临床或生命科学问题自主命题,自主撰写开题报告,自主提出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并在全体学生面前进行答辩,答辩后再实施。这两类实验分别为10分,从实验设计的合理与完整性、技术路线可行性、实验原理解释解答的正确性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的合理性4方面考查学生,每项满分为2分,共8分。为了调动学生参加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对ppt的主要执笔和讲解者另加2分,共10分[10-12]。在整个医学生物学实验中,设计性实验所占的时间不多,但所占分值的比例较大。在设计性实验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从大方向上把关,需要教师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指出学生实验方案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便于进行初步修改。设计性实验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巩固和加深,同时也是促进教师再学习的有效途径。

2.5实验考核部分的实施与管理

在实验考核部分中实验技能是考核重点。学生在学习了各种实验技术和方法后,通过实验技能的考核,教师能够观察到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这是规范化技能培养和训练效果的有效检验方式[13]。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技能操作的过程,了解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实验仪器的运用情况,根据学生测试的结果结合学生的操作过程给学生打分。教师通过实验考核的方法了解学生实验课的学习效果,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出现。

2.6基础理论部分考核的实施与管理

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时间为1学年,第1学期和第2学期各有1次基础理论的闭卷考试,每次15分,考试内容包涵有对实验及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的了解、实验技能的掌握、正确的实验步骤和操作以及对注意事项的认识。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实验内容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对本学期实验课程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是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过程,是学生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理论部分的总结。基础理论部分内容,涵盖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方面,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也反映了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教师能够从考试分析中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为以后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3结语

实验教学综合性考核改革的主要思路是以考核测量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对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评估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摒弃“一考定终身”。既要注意从多个方面、多种层次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又要注意到这种考核评分体系会增加教学工作量,如何做到两全其美还有待于对考核评分体系做进一步的完善[14-15]。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考核评分体系标准化实施与管理的实践提示:实验课程考核评分体系的实施,可对学生的实验成绩做出比较全面、客观和合理的评价,减轻学生实验考核的思想负担,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实验课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有较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提高带教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使教师在考评过程中有章可循,达到了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考核评分体系为实验教学的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能够达到实验课程的科学管理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生物学科教学论文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篇十三

循证药学服务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干预作用研究【1】

【摘要】 目的 探索循证药学服务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干预作用。

方法 1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

两组患者均遵守循证药学的治疗方式, 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肠溶胶囊治疗, 观察组采用青霉素钠治疗。

对比疗效。

结果 观察组治疗3、5、7 d后的临床治疗效果(32.00%、70.00%、96.00%)优于对照组(24.00%、40.00%、64.00%)(p<0.05)。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者在遵守循证药学的治疗方式上使用青霉素钠治疗效果显著。

doi:10.14163/.11-5547/r..21.01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tervention effect by evidence-based pharmacy for clinical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treatment based on evidence-based pharmacy.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erythromycin enteric-coated capsules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enicillin sodium. their curative effec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clinical effects in 3, 5, 7 d after treatment (32.00%, 70.00%, 96.00%)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4.00%、40.00%、64.00%)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ll shorter improvement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penicillin sodium based on evidence-based pharmacy shows precisely curative effect fo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patients.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pharmacy; antibiotics; intervention

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患者, 而抗生素又分为多种类型, 选择合适的药物才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

本文探索循证药学服务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干预作用,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6月~6月收治的1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

观察组中男26例, 女24例, 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5.79±

6.94)岁。

对照组中男25例, 女25例, 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36.71±6.87)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遵守循证药学的治疗方式, 且均使用1个疗程, 1个疗程为7 d。

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肠溶胶囊(福建三爱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5021193)进行治疗, 每日早晚各口服1次, 500 mg/次。

观察组采用青霉素钠(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5020511)进行治疗, 将400万iu的青霉素钠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 早晚各静脉滴注1次。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临床治疗效果指的是患者临床症状恢复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观察组炎症吸收时间为(5.78±1.78)d, 退热时间为(3.48±1.09)d, 血象消失时间为(4.05±1.47)d, 治愈时间为(6.48±1.78)d。

对照组炎症吸收时间为(9.42±1.48)d, 退热时间为(6.48±1.47)d, 血象消失时间为(8.25±1.62)d, 治愈时间为(10.25±1.78)d。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循证药学主要指的是临床药师通过收集相关资料, 从而了解药物的治疗效果和药物的安全性, 获取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研究资料, 评估并制定合理的服务方案, 并以此做出临床药物的实践方法[2]。

由于我国大部分药师不具备化学背景, 导致在运用抗生素中, 没有较多的经验, 所以在与临床医师进行探讨时, 没有足够的底气, 且在使用药学工作中, 容易出现畏惧心理[3]。

循证药学通过药师自身的临床经验和用药经验, 结合获取的相应信息, 且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进行验证, 并提供有力的依据, 从而为患者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可有效提高临床上年轻药师用药经验[4]。

在进行循证药学过程中, 需要求药师熟练的掌握新技能, 且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分析, 选择最为有效的资料作为临床用药的依据, 除此之外, 在药师进行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时, 需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更多的信息, 从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促进其沟通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5]。

红霉素肠溶胶囊主要的临床特点为控制释放, 用于β-溶血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引起的轻度或中度的呼吸道感染, 但红霉素容易出现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而青霉素钠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感染的药物, 其可有效防止细菌在患者体内的复制, 提高患者的恢复率, 且可在患者体内发挥最大药效, 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 安全性较高。

临用前需新鲜配制, 以免失去药效[6]。

本次试验发现,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说明青霉素钠治疗呼吸道感染患者效果更为显著。

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吸收时间、退热时间、血象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说明青霉素钠可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治疗, 从而提高其恢复率。

总之, 呼吸道感染患者在遵守循证药学的治疗方式上使用青霉素钠治疗效果显著。

医院药房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的探讨【2】

随着现代需求质量的不断提升,许多大学已经专门开设了药学这门专业,目的在于培养药物方面的专门人才以供社会所需,让病人在治疗疾病之后,涉及到用药之时能够得到更好更完备的医疗服务,受过专业培养的药学者,一般具有药师的从业资格,拥有合格的知识体系,有这个能力为广大患者提供药物使用的咨询和讲解服务,现在许多的医疗相关文件和部门规定,医院必须以病人为重,医生作为白衣天使要为病人全力解决问题和难题,提供优质的服务,在药物使用上,要切实遵守使用规定,不能滥用,以免造成医疗事故,这篇文章中,就针对于药房中,所提供的各项医疗服务进行了简单的叙述。

1 医院药房药师对用药咨询和指导的必要性

用药安全是当代社会,不仅仅是病人及病人家属,更是医生们所重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很多的医生在开完药之后,家属在药房取药之时,都会询问相关药物的基本使用方法,这就要求药师必须自身对于各类药物的使用规章制度要了然于心,同时也要能够正确地指导其病人或者病人家属进行安全用药,如果稍有不慎,很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因此需要认真对待,小心仔细。

那么由此看来,药师的工作并不仅仅局限在传统上的抓药和煎药上了,更重要的是用药的指导,同时涉及到如何和病人及其家属交流,如何正确的表达使用规则,让其明白,如果口头表达不清,也很容易造成误会,从而错误用药,因此,提升药师的综合水平,也是提高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的重中之重。

2 药物用法用量方面的指导

怎么用药,如何用药,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当我们去医院就医之时,常常听到医生嘱托某药是要饭前一小时服用的、某药服用期间禁止饮酒等等,这都是药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的,从而就有了很多的用药注意的事项,如果我们不多加注意,便会产生许多的不舒服感,比如说有一类消炎类的药物,比如说阿莫西林,这类药物所含的成分容易和酒精中的醇类发生反应,使人感到头痛眩晕等不适,因此应该特别的注意,还有一些药物的药效是具有发挥的时段性的。

比如说像一些治疗胃痛胃胀类的药物,他们往往是在服用之后半小时后产生较强的药效,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在饭前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内服用,以便药效在用餐不久就能完全发挥出来。

类似的用药注意事项还有很多,病人及其家属需要认真遵守医生嘱托,安全用药。

3 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的指导

许多的药物,在服用之后,会有一些副作用的产生,比如说头痛等等,这些不良反应经过合适的处理之后也能适当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缓解,那么也要求医生在开药之时,应当适时的嘱托病人及其家属可能的副反应情况,以便做好心理及相关的准备,不必引起用药恐慌,同时还需讲述清楚合理不舒适的程度,若超出该限度,应当立即停止用药,这也是由于许多患者自身的条件和体质不同,对于不同药物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因此不能完全依靠说明书和以往的工作经验来断定使用安全,倘若有明显不适,应当停止用药,询问主治医生,进行换药治疗。

药物都是化学制剂或者合成品,具有不同的药物特性,有的药物在光照的条件下会发生分解或者变质等反应,因此医生也要提前嘱托在服用该药物之前,必须小心避光,以免变质后服用有不良反应。

4 药物存储方面的指导

许多从事药物研究或者化学研究的相关人员都知道,很多药物对于温度压强,光热的要求十分严格,这也是药物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因此我们要按照相关要求,对病人及其病人家属进行该方面的指导,确保药效的发挥,例如有一些药物的分子活性是在低温下能够保持的,因此应该让其储存在冰箱中,尤其是热天,如果没有按要求储存,将会导致药物失效,从而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还有一部分药物,由于光敏感性质,会容易遇光分解,因此应该配以棕色的试剂瓶进行安全储存。

防治分解后失效。

类似的要求非常的多。

在此不一一列举。

5 用药依从性方面的指导

根据传统的药房职责所定,药师只对于医生开的药方进行抓药、煎药等等常规的服务,最多也只是在药方上简单的表明用药基本方法,在就医高峰期,由于工作繁琐匆忙,病人和其家属不能和药师进行当面沟通交流,可能并不是很清楚具体的使用方法,这很容易造成用药失误。

对于该药会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反应也没有恰当的认知,在用药过程中,倘若出现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可能不知该怎么处理。

往往擅自做主停止继续用药,因此变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初衷,严重时还会耽误治疗,造成更严重的情况。

这一类的情况常常发生在服用抗生素的时候,抗生素的药效很明显,会在短时间内生效,因此许多的患者在用药起效的初期便自行停止用药,几天之后,病情再次复发,往往比第一次更加的严重,反反复复下来,不仅在病人体内形成了该药的抗药性,导致医生不得不改变治疗方案,同时病人自己也吃了许多苦头,如若一开始,医生便能给他们着重的强调这点,嘱咐其持续用药,或许能够大大的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

6 医院药房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的实施

医生是当之无愧的白衣天使,肩负着治疗疾病,拯救生命的职责,责任越重,对于自身的专业水平的要求也会越高,首先,药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巩固和认知,不断考核验证自身水平,努力学习新型治疗方法和措施,从全方位的提升自己,同时也要加强沟通技能,学会与人相处,与病人和家属交流,确保能够将自身所学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去。

让病人得到良好的诊疗服务,早日康复。

同时,作为一名医生,应当时时刻刻知道自身职责所在,能够肩负起一份职责,有一份担当,对钰自己的工作有一个良好的态度,能够耐心并且细心的去帮助病人安全用药,对于病人的不懂之处,耐心讲解,贴心指导,让病人们有家的感觉。

对于潜在的用药副作用进行讲解,让其对于正常出现的情况不必恐慌,坚持用药,方能早日痊愈。

对于特殊药物的特殊储存方式进行嘱咐,确保药效的保持,再者,由于药师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病人服用药物的最重要指导前提,因此药师要确保指导的准确性,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方法,不要随便说出,与同事进行探讨之后,再给与病人最好的最满意的服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