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创新与思维论文(优秀11篇)

创新与思维论文(优秀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2 08:10:02
创新与思维论文(优秀11篇)
    小编:zdfb

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和反思,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在总结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建议。请您仔细阅读以下范文,从中提取有用的写作经验和技巧。

创新与思维论文篇一

创造性思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都应该尽力培养的一种思维模式,说起创造性思维,那就不得不谈起它的概念,那么它的内容有哪些呢?对于我的理解是这样概括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开创意义的理性思维活动,它可在原有的客观事实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律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理性认识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提出了“思维方法”的范畴,其论述中把“方法”界定为“知”的“思维方法”与“行”的“实践方法”,在实际意义上利用这两种源头工具可或多或少增加主体认识从而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如今,在大学生群体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可是当面对不完善的自身与外界条件时,往往拘泥于平凡。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有着广泛的接受信息的渠道,对各种知识信息和社会思潮反应敏锐,具有比较独立的主体分析判断能力。相比较来说,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论从内容和方法,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创新思维对我而言固然十分重要,但更加重要是如何去培养这种思维。

创新思维需要一定的智力条件,智力是创造力的基础,高智商的人可能是低创造力,但低智商的人很少有高创造力。大学生要提高创新能力,首先要注重智力能力的培养。

首先,我们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因为良好的观察能力是科学研究的必备素质,是创新理论的智力基础,是创新成功的决定因素,同时还是捕捉机遇的心理条件。因此观察能力十分重要。要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就必须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观察习惯、观察方法以及观察能力。

其次要有良好的记忆能力,这就要求个人的记忆敏捷、持久、正常、系统、广阔、与备用的特性。一是要培养记忆能力就要学会用脑,提高记忆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稳定情绪,提高记忆效果,劳逸结合,合理用脑。二是掌握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要分轻重点,记忆有规律。

然后就是培养个人的思维能力,思维有很多的特点,比如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灵活性、创造性等等。培养思维能力可以改革我们的思维方式,比如从封闭型思维方式转变成转向现代的开放型,从静态型思维转向信息不断调整的动态型思维,从经验型的思维方式转向知识、智力型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从单一型的僵化的思维方式转向多样化的创造型思维,从简单的分析转向高度综合分析等等。

智力因素还有如想象能力,操作能力,自学能力等等。虽然智力因素很多,但非智力因素也不少,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中也很常见,如“勤能补拙”等。

其次便要培养一些有利于发挥创新的个性特征,我们要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还要有独立性与自信心,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定义、定理、公式、法则、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策略等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提出科学的假设,突破“定向”、“系统”、“规范”、“模式”的束缚;在创造过程中我们要敢于面对复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大胆质疑,合情合理的“挑剔”,绝不人云亦云。还要有怀疑与冒险精神,多思与幽默等特性,不过我们要避免从众与附庸,固执与偏见,刻板与保守的不良性格特征。

我们还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对创新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情感。是的,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意志与兴趣实可以让人获得相(对)应价值的“财富”,也可以说: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面对大学生的创新,不只是社会,学校的责任。最重要的是自己,大家都知道自己就是最强大的敌人,打败了自己的懒惰和颓废,才可以为创新打开一条通道。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很难在社会中生存的。不断发展自己,反省自己,这才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每天多思考一些,多学习一些,那么每天都是在进步的。

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是难以适映现代社会的。所以说,勇于创新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然而长期以来,调查与观察结果反应出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这绝不依赖于外界条件,更可能的是我们自身状况有一些问题,距达到所谓的程度还有一段路程要走,而那些问题往往是我们负有的思维障碍。

我们思考问题时常常顺着想。顺着想能使我较为方便地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并且顺着想也的确能帮助我解决一些问题,但客观事物的发展是千变万化的,凡事都顺着想未必能真实地反应事物的客观规律。

一个立志于创新的人,一定要深刻认识顺着想的局限性,改变成事顺着想的惰性,不妨从事物的对立面多考虑考虑,也就是我们说的逆向思维,很多时候逆向思维能将我们带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它站在问题的对立面,使问题解决得干净利索而充满智慧。

哲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些相互联系的事物是可以转化的,在创新学里我们的转化更多指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化:将直接转化为间接,将复杂转化为简单,将不可能转化为可能。

我也总结了自己的关于突破思维障碍的观点主要是分为以下几点:一是要改变自己的意识,如果自己不想创新,或不愿创新,那么即使有再多的创新方法提供给你也于是无补,要想创新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意识,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努力。

二是要肯动脑,创新不是嘴上说说就能达到的,即使你有创新的意识,然而却不积极动脑,那也是不行的。

三是要态度要端正,不能盲从,要有较强的抑制力,时时提醒自己。

四是在创新过程中突破权威型思维的障碍,不能只相信权威,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要突破自我思维定势,通常情况都是按照自己的观念、站在自己的立场、用自己的目光观察思考大自然,然而这丈量的结果评定出一个木讷的自己,所以要积极主动的锻炼及增强自己的创新素质,严格要求自己,要敢于承认错误,重塑自我。

俗话说:“第一个用鲜花比喻少女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套用比喻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可见,创新是有生命力的选择,可以让不一样的事物来增加自己的价值,作为一个学生,一个化工专业的学生深感体会。就化学实验来说一说这其中的韵味--创新设计的理念。例如教材中制备溴苯的实验是将溴和苯先加入烧瓶,然后向烧瓶中加入铁粉,由于反应物已全部加入烧瓶,加入催化剂后,反应的剧烈程度无法控制,导致溴挥发出导管,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中老师采取了先将铁粉加入烧瓶,将溴和苯的混合物加入分液漏斗,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液体滴加的速度(即铁粉“静”、溴和苯“动”),从而克服了原实验的缺陷。这一案例就如实的反应了逆向思维设计法中的属性逆向法,根据药品某属性(如“动”与“静”)的逆向来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设计。逆向思维就是沿着事物的相反方向,用反方向探求的思维方式对现有的实验设计进行逆向思考,从而对实验提出新的设计方法,实验是什么,是书本的再现与重复吗?我认为它不仅仅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或者说书本的一部分),它更是一种挑战。世界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东西,化学实验也一样,在体现某些功能的优越性同时,则另一些功能可能存在某些不实用的部分,对化学实验进行观察、研究、分析、发现其缺陷,并进行探索改进,就可以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以旧换新。

我们应当坚定信念,确信“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相信只要培养机制合理、培养方法得当,各类极富创新意识与想法会像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同时相关研究结论也表明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确实可以培养的。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束缚,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属于创新活动的智能系统。它是创新实践,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现阶段,我们个性基本形成,智力发展趋于成熟,情感意志也得到良好的发展,因而处于创造心理的大觉醒时期。因此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期。每一个人在生活与生存的过程中,做任何一件事或任何一种行为,总是存在一种“思”和“做”的两个不同环节,即“先想后做”的逻辑联系。思路决定出路。从个人发展来说,要想表现出“惊天动地”的行为,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事业能扎下根,并根深叶茂,就必须具有“惊天动地”的思维、也即创新思维。我的想法是:在校学习期间就应注重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创新心理素质,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尝试、勇于实践,并且能正确认识失败。失败本来就是相对的概念,事实的成与否只有自己说了算,如果是认定“败”了的事,就不要忽略它的存在,列举原因,推己及人,试问下一次成功的可能性。每次这样做了,减少的是遗憾,增益的是自己。其次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学会用自己的长处来鼓舞自己,用自己的短处来警戒自己不要自满,所谓“疑人轻己者皆不足。”再次要培养自己的“理性智慧”,多与指导老师交流,了解先进思想经验,同时重视创新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主动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水平的掌握和使用情况。最后,树立学无止境、创无止境的思想,敢于并乐于向自己的观点和成就挑战,应在不断否定自我中使自己的创新性思维获得新生、实现自我转换、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

创新与思维论文篇二

一、目录:

摘要。

关键字。

正文。

3.学校与社会如何帮助大学生创新?

参考文献。

二、摘要。

创新是人类的希望,民族的希望。从钻木取火到蒸汽机的发明,从烽火台的狼烟到现代互联网技术,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人在工作乃至事业上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

实践告诉我们:在学习上,创新思维就是脑子灵;在工作上,创新思维就是办法多;在事业上,创新思维就是思路宽;在修养上,创新思维就是形象好。

三、关键字。

四、正文。

a)创新思维的特征和本质。

创新思维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的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一般认为,创新思维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的总称。创新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除了具有一般思维所具有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归纳了创新思维的特点。笔者认为: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颖性:创新思维实乃一种超常规的思维方法,求新、求异是它的一大特点。对事物的认识不停留在原有的认识范畴而是进行重新认识,一般会产生新的见解、新的发明和新的突破,得出前所未有的成果。二是独特性:创新思维的独特性在于它能独具卓识,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习惯开战,也能够主动否定自己,打破自我的框框。在思路的选择上,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和开拓性。三是多向性:创新思维的多向性体现在它善于从不同角度想问题,在一个问题面前能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多种方案,以扩大选择余地,能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质和量的某种因素,从而产生新的思路。思维在一个地方受到阻碍时,能马上转到另一个方向,能用心寻找最优答案。保证问题的最佳解决。

具有把上述理想、精神、愿望转化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独立性思维。我国现行的培养模式从思维的培养方面,只要求按教师和书本的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也缺少相应的训练,因此创造心理逐渐淡化,养成了依赖思维心理。基于此,培养独立思维的心理对一个人来说是当务之急。培养独立性思维品质,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强化学生的大胆而合理地怀疑意识、增加其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意识及培养不断否定自己的健康心理意识。

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应循序渐进着力于流畅性、变通性和新颖性三个层次的培养。

想象力。想象是创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过程,培养人的想象力是完善其创造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想象力对于创造的作用,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想象力的培养应落实在保持和发展好奇心、拓宽知识面两个方面。

大学生要了解自身的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大学生创新的优势在于总体素质较高,理论知识丰富,善于接受新事物,能够抓住变化的趋势。劣势则是经验非常不足,而且创新多凭一时激情,较冲动,不够成熟和系统化,心高气傲,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大学生还应该尽早的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样才能在大学期间尽可能的学习对将来有用的知识,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等。大学时代要会学习,更要学会学以致用才能将所学的各种知识相互连接起来,迁移到未来实际的工作中去。

大学生必须学会自我管理。许多国外的高等学府在教学管理中融入了学生自我管理。这一机制使得学生的自律能力大大提高,并且能够积极对学习、生活、学生工作甚至学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努力寻求解决办法。这会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3.学校与社会如何帮助大学生创新?

1)高校方面。

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应该从教师队伍和教学体制等方面进行改进。

a)重建评价标准。

将学生的发明、制作、设计、论文、着作、竞赛等创新成果用学分纳入考核标准,是学生创新成果的一种记载方法。目前许多高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些学校甚至明确规定修满创新学分方可毕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创造性活动。在创新学分的激励下,学生会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学习、主动研究、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其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b)教师引导。

课外创新活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高校应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大学生活动小组,提高教师参与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国内开展的学术讨论大会和竞赛等;另一方面,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综合竞赛,促使各类顶尖人才脱颖而出。

随着社会与高校的联系日益密切,企业、专业研究机构等与高校的合作不断加强,这种强调在广阔的社会环境里进行具体实践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方法也已被逐步接受。学生参与学校与研究机构的项目研究、到院校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实习、到公司企业参观学习等,不仅可以辅助课内教学,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拓展相关学科的知识面,协助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而且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态度作风、人际交往能力,都能起到推动作用。

2)社会方面。

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产业结构、政策导向、对教育的支持程度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甚至整个社会的成员的创新素质水平,因此政府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a)创新型教育的投入。

任何改革都需要一定的投入,教学改革也不例外。无论是先进教学实验设备的添置、项目课题的研究经费还是各类竞赛、创新活动开支都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否则高校是难为无米之炊的。

政府还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类创新竞赛,奖励新发明、新创造。建立良好的科研、发明的创新氛围和用各种激励方式掀起全民创新的风气。

b)引导高校进行创新。

许多高校存在研究盲目,产学研脱钩的现象。我国科研成果不少,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最主要的原因是产学研结合不紧密。高校间研究缺乏交流,导致科研成果重复研究多浪费了许多的资源;而高校研究与企业也缺乏沟通,不了解社会到底需要什么。研究出的科研成果企业不需要,自然就吸引不到资金的投入,最终导致研究更难。

况、硬件软件设施情况、课程的设置、学生的评价等各个方面来考察学校的推进创新工作。

首先可以,降低创业门槛。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最缺少的就是资金,政府应该在这方面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其次,简化大学生创业的手续,提供一定帮助。许多大学生由于创业需要的复杂程序而止步,我们认为无论是对大学生还是社会上的其他人,政府都应该简化手续,缩短办理一些必要证明的周期,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在办理执照等复杂流程中提供帮助。为大学生创业开通一条绿色通道。再次,可以建立创业园,将有共同理想的大学生集合在一起,将他们的力量集合在一起,引导他们利用自身的、外部的优势条件去发展,甚至形成产业集群。

五、参考文献。

创新与思维论文篇三

思维是人的一种脑理活动,是人的大脑的一个复杂的过程或称系统工程,进一步讲是人的大脑神经细胞对各种信息比现在最高级计算机进行系统的处理过程。

思维它有多种形式,思维有多种形式,有抽象思维、概念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意象思维、直感思维、社会思维、灵感思维、反向思维、相关思维等等。那什么叫做创新思维呢?我们说的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不要受什么约束,要全新的。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的这样的解答,这样的方法寻找出来,这样的思维过程,我们叫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它是相对于传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所有人都有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平常人他是传统性的思维,常规性的思维占主导,所以它的创造力发挥不出来。

(二)创新的基本概念。

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生产出有价值的、原来没有的新的精神或物质产品。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对创新作了精辟的论述:“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创新,也就是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具有开放性、开拓性、灵活性、独特性、有效性和非常规性等基本特点,创新思维能突破常规和传统,不拘于既有的结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创新思维俗称“点子”,往往一个好点子可以救活一个单位或一家企业。

我们江总书记对创新,对创新思维对创造力,他有很多重要的讲话。比如,江主席江总书记讲的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总书记还讲了,迎接未来的科学技术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伟大的科学家,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纪念高等教育3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他有一段讲话。他说,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管理大师德鲁克他说,对企业来讲,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我们人类社会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思维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历史。

什么叫做思维呢?指向理性的各种认识活动,创新思维它有很多特点。比如它有理性的、非理性的。有相同的、相异的。我们认为创新思维,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相异性、差异性,非常突出。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他有不同的思维,不同的人他有不同的思维,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他有不同思维的。

1、独创性特征独创性是指独立于前人、他人,没有现成的规律可循。

2、新颖性特征所谓新颖性是对于新情况、新问题,力求找到它新的本质、新的解决方法,表现出不同于一般之处。求异思维的创新并不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而是有其客观根据的,其客观根据就是事物的特殊性。

二、超越性特征。

创新即突破、超越。思维的本质即是超越的,因而,才有创新性思维,才有创新性思维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超越。

一是对于过去的超越;

二是对于将来的超越;

三是对空间的超越上;

四是对具体事物、具体现象、具体物品等等超越上;

五是对“有”与“无”的超越上;

六是对“传统”的超越上。

创新思维方式是逻辑式创新思维形式和非逻辑式创新思维方式;发散式思维方式和收敛式思维方式;纵向思维方式和横向思维方式及系统思维方式等的总称。

1、归纳推理是由个别事物或现象推出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规律的创新思维形式。

2、求同法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在不同的场合出现,都与某一共同的因素有关,寻求这个共同条件的方法。

3、求异法是指在事物之间的差异中寻找原因的方法。

4、类比推理——就是由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许多属性上也可能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

一、预测思维。

1、预测思维的概念。

预测思维是一种前瞻性或前置性的思维,而是在事实、现象出现之前,对它的深刻洞见、准确把握,是通过想象来推测未来的能力。

2、预测思维的灵魂——超前意识。

第一,探索问题的敏锐性。敏锐性是一种才能,是一种基于事物规律的深邃的洞察力。

第二,思维的灵活性。指迅速地、轻易地从一类对象转变到另一类内容相隔很远的对象的能力,特点是思路开阔,妙思泉涌。

二、战略思维。

1、战略思维的基本要求。

首先,善于把握大局,善于宏观思维、战略思维。

其次,领导就是制定战略、策略,从而保证组织拥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并使相关的人都理解和坚信它的正确性。第三,领导要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正处于一个富于变化的时代,要能够用宏观的、战略的眼光观察变化,适应新的环境,并迅速拿出应对变化的举措及行动。

2、战略思维的核心——整合力。

整合力,即利用似乎互不相干的思维对象和各种资源,为自己所用,使其发挥整体功能的能力。也可以说是能把许多人的力量集中起来,形成各种各样合作关系的能力。

三、社会思维。

1、形成创新性群体。

2、形成心理相容、协调完善的群体。

3、形成民主的、具有集体意识的群体。

四、决策思维。

1、目标性。

2、优化性。

3、选择性。

4、实施性。

5、超前性。

1、艺术——是指人类以情感和相像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相像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

2、美感思维——形象思维,是对象在人的头脑中能动的反映,它综合了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等多种心理因素,以直觉性、情感性为突出特征,直觉中有理解,情感中有思维。

3、创新思维的成果——是科学理论或知识;是科学发现或发明;是艺术作品。

一、服从习惯——经验思维。

一种以非习惯性的方法观察事物的能力”。(詹姆士)。

二、随意附和——从众思维。

改进:质疑思维评判。模仿与创新、模仿与超越(日本人做摩托车),从肯定-否定-待定。

三、思维凝滞。

表现:没主意、想不通。数千次测验,数万道题,没见过,不会做。乐于幻想,享受成功;

改进:有童真,关心生活,好奇心。善于捕捉一闪念思维。不要唯一答案。

四、吝惜时间。

表现:就想快,完成。不讲质量。看的多,记得少,更谈不上创新。

改进:停留思考。磨刀不误砍柴工,“越是多思,就越有时间”(亨利福特)。

五、问题超载。

表现:“问题很多,脑袋很乱”

改进:从无序-有序-超序理清逻辑,轻重缓急。名人就是一辈子解决一个或几个大问题。

六、安于现状。

表现:怕失败,怕出错、怕风险。改进:敢于尝试,乱中求胜。小时侯喜欢拆钟表、拆玩具的人最容易成为发明家。创造活动的一个基本成分就是不怕失败。

八、急于求成。

表现:一步登天,一下子成为发明家。找到问题的唯一解。改进:水滴石穿,一生积累。

要使得我们的创新、创造力变为现实,很重要的要有丰富的知识,丰富的知识是和创新思维创造力的发挥成正比,丰富的知识从哪儿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地下冒出来的,不是人原有的,头脑里面固有的,要通过两个字得到,学习。我们江泽民总书记讲了三大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所以我们今天讲要成为学习型的企业,学习型的个人,学习型的社会。通过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出来,通过学习知识,创造力发挥。

创新与思维论文篇四

个人体会。

学生姓名:闫伟光。

学生学号:140231112指导老师:秦元成。

2017年1月。

创新一词经常被我们提及,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各大媒体里,我们似乎对它很熟悉,但我们若是静下心来,问一下自己,到底什么才是创新,什么才叫创新思维,我们才会发现原来我们对它是细思极恐的,一个我们经常挂在嘴边,天天念叨的词,我们却连它到底是什么都不知,这样的我们是不是很浅陋,很浮夸。最近学校里组织了几堂关于创新思维实践的讲座,听完之后,我对创新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发现它并不只是一个空泛高大的名词,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对创新思维实践也有几点心得体会,故述之一二。

到底什么才是创新,什么才叫创新思维?这是我从创新思维实践的到的第一个答案。其实“创新”一词并不“新”,早在古代,我国的先哲就曾提出“革故鼎新”,去掉旧的,留取新的,只不过创新一词经过连续不断的发展,如今的含义更加丰富,也更加有时代感。具体说来创新就是从产生新的认识到认识用于实践的过程,前者得到的是认识成果,后者取得的是事实成果,举个例子,爱因斯坦推导出量子力学中重要的质能方程,并在二战时期将该理论用于了裂变式原子弹的研究,最终加速了二战的结束,他所提出的质能方程是前所未有的理论,这相当于创新中的认识成果;而裂变式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则属于创新的事实成果。而什么才叫创新思维呢!由字面上不难看出,创新思维便是指思维上的创新,一个全新的方案、观点、思路,都可以称之为创新思维,其实严格来说创新思维与创新有着不同的含义,创新的包含范围比较广,可以是抽象的想法思路,也可以具体到一件东西,而创新思维则是指思维上的创新,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只是创新的一部分,一个阶段,创新包含了创新思维。那么为什么我们要着重讲创新思维呢!这是由于创新思维是创新的精髓和内核,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有想得到,才能做得到;只有想得好,才能做得好。也就是说没有好的创新思维是很难有好的创新的,好的创新思维给出了创新的思路方法,让创新变得有理可依,不在盲目,更加高效。

我们该如何创新,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这是我得到的第二个心得体会。从第一个答案里我知道了什么是创新和创新思维,可是我们又该如何实现他呢,我们整天喊着口号这要创新,那要创新,但这样我们真的就能够创新吗,显然是不能的。创新首先要求我们要事实求是,不能弄虚作假,自欺欺人,还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我个人认为好的创新要先有好的创新思维,培养自己独特的眼光和洞察力,具体起来,我们要有一定宽度的知识面,这样我们遇到了某些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其他方面找到突破口,触类旁通,这就如我们在有难题时,在本领域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时,我们不放把目光移开,发散思维联系周边相似的问题,看看他们到底使用了何种办法解决的,再将类似的解决方法试着解决本领域的问题,聚合一下思维,这样往往会柳暗花明,事半功倍。其次,一个人的直觉和想象力对创新也是非常有用的,人的直觉是非常神奇的,他总是可以直接绕过一些弯路,直奔问题的核心,就如平时我们在作试题,当遇到一个我们都不知到该怎么解决的问题时,总有一些人可以直接给出正确的答案,我们就会去问他是如何求出答案的,可是他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可他的直觉告诉他这就是正确答案,有时候我们也想拥有这种直觉能力,可是我们发现这些人大多是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同学,他们整天在学习做题,所以这些直觉能力显然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要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获得这种直觉能力;想象力的存在使我们思维变得宽广,特别是在研究一些抽象的问题时,例如量子力学的研究,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帮助研究少走弯路,更易建立起正确的微观模型,故平时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想象力的运用。

在我们所学专业到底都有哪些创新思维实践的方法呢?这个问题算是比较清晰的,因为各个讲座都有一个主题,每个主题又分别主要介绍了某一创新思维实践方法,下面我会选几个我比较典型的方法说一下我的个人体会。

从正交试验设计到均匀实验设计为我们的探索性试验设计减少了工作量,适用于水平数较多时的试验安排。以前做实验一般只有有两种或三种影响因素,都是使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探索的,但是随着实验复杂度的增加,相关影响因素水平的增多,正交试验变得越来越不适用,实验也难以正常进行,但是有了均匀实验设计的方法,对于多种因素影响的实验,也变得更加可行,但是由于均匀设计的试验次数较少,在进行较少水平数的研究时精度较差,故我们一般只将之用于多水平实验的设计。

组合法创新思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这个研究方法非常有趣,它告诉我们一加一并不等一二,而有时候大于二,而这就是组合法的重要作用。组合法一般是根据特定的组合法则,运用数学、机械、物理、化学或者生物学的手段,在材料、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将有关的一群客体进行有目的匹配,以满足某种要求,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例如在一些复合材料的研究里,我们想要得到一种既有一定的强度又有一定韧性的材料,我们表可以运用组合法来研究这种材料的合成,我们首先可以找一种高强度的材料作为增强材料,另一种韧性较好的材料作为基体材料,这样组合得到的复合材料便具备两者的优点高强度高韧性。故这种方法在材料科学工程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生物仿生材料。这一课题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我们总是可以听到一些新奇有趣的生物仿生材料的消息,足以看出它在材料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在上这堂讲座时,谢宇老师提到了一个非常典型的生物仿生材料----纳米防水材料,它是根据荷叶自洁效应仿生制造出来的,人们对荷叶表面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荷叶表面有非常多的多重纳米和微米级的超微结构,研究人员设想若是研究出一种像荷叶一样可以自洁的材料,并做成衣服,那么这件衣服几乎不用清洗都可以保持干净,因为油污和水污根本沾不上。生物仿生材料的确有很强大的功能,想必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应用。

整体来说创新思维实践让我对创新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有关材料化学的创新思维及其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作为一名材料化学系的本科生,我对专业相关的研究方法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认为应该合理的运用这些创新思维方法将之用于相关材料的学习与研究,投入到化学产品的设计与生产中,化工属于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它的好坏影响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纵观中国化工的发展史,经历过高峰期,现在已经步入平缓,但化工在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并没有因此而降低,为了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各行各业,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创新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意味着突破,昭示着革新,创新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时代的新生力量,我们更要培养好创新思维,为时代的进一步发展蓄力。即便以后的我们从事其他行业,我认为创新思维实践也是很有意义的一次学习,创新不分行业,不分领域,只要一个人拥有创新思维能力,那么他的价值将是巨大的。这次为期两周的创新思维实践讲座也算是我关于创新思维的启蒙课,受益颇多,有感于各位老师的耐心讲解,必将不负各位老师的期望,努力前行。

导师评议:

分数:签名:

****年**月**日。

系评议:

分数:系主任签名:

****年**月**日。

创新与思维论文篇五

在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均衡稳定性的掌握和巧妙的运用也是在整个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提升建筑物整体美感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现代的建筑学当中,对于房屋建筑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建筑师所设计的建筑规模的大小,建筑整体的形状特征以及建筑物设计所使用建筑材料的整体质感,建筑物设计的着色深浅以及建筑物在整体设计中相关建筑部分虚实的各种形影变化来营造建筑物在整体上的不同建筑的不同层次从而达到呈现出对于整个建筑物总体的建筑设计的美感和不同建筑的不同设计风格,经常展现出给人不同的轻重感。在现代社会的房屋建筑设计中通常是建筑设计师会通过不同因素的结合和不同因素的使用变化过程来在建筑物的整体设计过程中实现对于不同建筑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设计,营造出不同的建筑审美享受。在房屋建筑设计师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他们通常都会经过在建筑物的整体设计中进行创造性的搭配和建筑物在不同层次上的有效设计,来达到在所设计的房屋建筑设计中达到恰当的建筑物均衡稳定发展特色。但是,在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施工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到的一点是,并非所有的房屋建筑物在设计过程当中的轻重感都是相同的。从一般的建筑设计角度出发,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体量大的、建筑物实体的、建筑过程所使用材料质感粗糙以及建筑物着色颜色暗的,感觉上较重些。但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体量小的、建筑物在设计的过程中并非实体的、建筑物在建筑过程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质感细腻以及建筑物着色颜色较为明亮的,感觉上就会轻一些。因此。在建筑师进行房屋建筑整体设计的过程当中通过均衡稳定显得平稳又安适。在房屋建筑设计师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对于房屋建筑设计过程的整体均衡性的把握程度上主要是通过房屋建筑物中所设计的每个部分的相应有轻重的关系来实现的。通过对房屋建筑设计总体稳定性的把握,对房屋建筑各部分的层次的设计和管理。在进行房屋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再通过所设计出的建筑物的每个建筑组成部分的均衡性搭配关系来体现各地区各民族各风俗文化的不同艺术搭配形式,这样做同样也是对房屋建筑物相关于不同建筑部位、不同建筑风格以及不同建筑层次上的不同搭配风格的发展和延续。

创新与思维论文篇六

这个问题或许太小儿科了,可这个问题得出来的结果在中国就会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圆圈。可如果是在美国发达国家,孩子们一定会奇思妙想。这是一个太阳,这是一个饼干,这是一个轮胎。

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统计,中国的孩子计算能力是全球第一,而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确是倒数几名。这绝对是个惊人的的统计。难怪我们中国总要靠外国的先进技术,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孩子缺乏想象力与创新思维。

这种种原因主要存在于家庭教育。在国外,孩子们所做的每道题目,家长都不会告诉其答案,主要是靠自己想象与思考。而在中国家庭,孩子们从小思想就已经被禁锢,鱼儿只能在水中游,鸟儿只能在天上飞,汽车只能在路上走,1+1永远只会等于2。这样的禁锢教育最终导致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衰退。这就有力的说明了我们中国缺乏想象力与创新思维,永远就只会在自己或别人所设圈套中行走,而永远走不出这个圈子。

中国所有的爸爸、妈妈们,多给孩子们一些自由想象空间,不要责怪他们的胡思乱想。有时他们的胡思乱想可能会缔造出一个“诺贝尔奖”。

创新与思维论文篇七

1.开放探究式教学,轻松快乐地学习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轻松、和谐、愉悦的。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才能使小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充分展现出来,更有利于开发其创新思维。因此,我坚持开放的探究式教学,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改变以往的严肃形象,把自己和小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多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和蔼可亲的形象更有利于教学的开放性。其次,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让小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发言,鼓励提出疑问,且鼓励自主解决问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在发展中,正因为这样才会有很多“奇思妙想”,好奇心很重,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真正地为其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敢说、敢问、敢做,从而真正地开发其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完四年级上册《声音》这一单元后,有学生提出:“回声是怎么回事啊?我们为什么有时候可以听到自己的回声呢?”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自己先去寻找答案或查找更多关于回声的资料,然后开展一节讨论课。这样教师鼓励小学生的做法,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追求自己的好奇心,更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开发。

2.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指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互帮互助,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探究式的科学教育。教师根据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高低分为6人小组,前提是教师一定要对班级成员做全面的了解,真正做到小组成员间能够和谐有效地互动学习,在组内形成合作的关系,组间是竞争关系,既培养小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又培养其竞争意识。组内的合作使小学生充分发挥小主人的地位,生生之间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集思广益,营造出一个自由沟通交流的学习环境,组间竞争更促使小学生不甘落后,激发斗志,敢于表现自己,提出质疑,这无疑开发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创建小组合作学习,是真正坚持了新课程提出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小学生之间不同思想的碰撞,交流不同见解,积极探究。例如,在学习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第一节《造一艘小船》时,我组织了合作小组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让小组成员间互相合作,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断改进小船的形状,增大船侵入水中的体积,加大装载量。此时教师就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给小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完成后,教师也不急于评价,而是先让小组代表自我评价一下自己小组的作品,然后再让小组间互评,指出对方作品的优点及缺点。这样小组间的交流进一步开阔了小学生的思路和眼界,吸收不同见解,不仅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

二、坚持科学实验,“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小学的创新思维能力,从激发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思维,最终归宿都要“实践”。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分化世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按照人的样子来组织世界和创造世界的过程。”毛泽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践也是检验创新能力的唯一标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坚持实践就是坚持科学实验的活动。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坚持注重科学实验课,积极做好指导,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创造性,使小学生敢于大胆地假设求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最后一节《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用语言表达一下实验工具、实验过程,以及实验中注意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共同准备实验工具,集体动手完成实验过程,然后让制作成功的小组讲解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没有完成的小组虚心听取,并在课后继续完成实验。最后一定要展示学生的实验作品,不论作品美观与否,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作品,耐心指出作品的优点,婉转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增加小学生动手实验的信心,使其真正感受到动手实验的乐趣,把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实验,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从而真正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

三、结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定要以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为基础,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弊端,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同时也需要学校、家长的积极配合,为小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创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与思维论文篇八

摘要:外国文学的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都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才能成功。在此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学意识、态度、知识和技能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善于探索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外国文学的教学真正为实现我们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学;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模式。

外国文学是中文系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专业文学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内容上具有世界文化表征的特点,是学生在全球化时代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窗口。然而,长期因循的教学模式却束缚和禁锢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开放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与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既然科学研究表明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是可以通过训练进行培养的,那么如何利用外国文学的教学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无疑会是一项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而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实施思维训练的主要平台,因此,本文试图探索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模式。

对思维进行创造性训练的方法有很多,针对外国文学的教学内容,下述训练方法的应用价值较高。

1.辩证思维训练法。

辩证思维要求以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所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也应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就要训练学生全面地看问题,避免以偏概全的错误。适用进行此思维训练的教学内容有很多,如对《高老头》中的男主人公拉斯第涅的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即可进行此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一方面是一个没落的外省贵族青年,不择手段地追求成功,而另一方面还残存着善良、自尊等美好的品质。这个人物的性格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经历了表姐、伏脱冷和高老头给他上的“人生三课”后,他的野心逐渐膨胀,性格中的美好品质逐渐地消失,最终成为一个野心家。然而拉斯第涅并非是一个特例。在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乃是整个欧洲,有很多青年像他一样。于是,对该人物性格的分析又与时代和经济文化背景联系起来,进一步使学生养成以普遍联系的眼光看问题的思维习惯。

物……。当然,回答者要陈述自己推导的过程,而这一思考过程恰好正是聚合思维训练法在发挥作用。

聚合思维训练法实际上正是从诸多线索中寻找共同指向的一种思维方法。正所谓“综学在博,取事贵约”。运用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去占有材料,形成思路;但材料丰富、思路多了,就需要去粗存精,选择最佳材料和思路,这样才能言之凿凿,具有说服力。在实施该训练法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对文本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形成初步观点;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运用掌握的材料进行推理和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在上面的教学实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即是在进行聚合思维训练。

逆向思维是“反其道而行之”,得出与通常评价或见解相反的观点或主张。逆向思维训练法旨在使受训者摆脱人云亦云的“羊群心理”,勇于挑战权威观点,敢于标新立异。如引导学生对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进行科学评价即是一例。由于马克思对其十分反感,曾经视其为“法国式虚荣”的典型化身,所以中国学界对其评价甚低,甚至有些外国文学教材将其忽略掉。在阅读其作品并参看国外资料后,学生自然会发现这位作家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从而形成与革命导师和权威教材相左的结论。教师对此要热情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观点,强调不盲从、不迷信、不轻信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进行逆向思维的能力。

二、外国文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举隅。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进行上述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在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形成的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相应地改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下述教学模式值得推荐。

1.抛锚式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所使用的“锚”是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探索的有情节的影像故事。在教学时,这些故事可以作为“宏观背景”提供给学生,进而围绕“锚”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以及模拟探索学习。如在分析《威尼斯商人》中的“反面”人物夏洛克的人物形象时,就可以播发有关“巴比伦囚徒”和“英国排犹事件”的影像资料。设置问题:“夏洛克这个吝啬鬼为何执意放弃巨额赔款而索要一磅无甚价值的白肉?”以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在此基础上,联系文本提供的“微观背景”进行聚合思维训练,把聚焦点集中到他的犹太人身份上,进而结合影像故事提供的“宏观背景”,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维,不难对夏洛克这个人物形象得出全面的较为公允的评价:作为高利贷者,他吝啬贪婪、狠毒,几乎丧失了所有人之为人的基本元素;然而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又饱受摧残和歧视,值得同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善于抛开具体的“锚”,围绕学生自己生成的项目组织教学。如在上述教学实例中,学生可能会根据剧本中终成眷属的三对有情人进行分析,从而发现一些有趣的命题,如“身份和金钱在婚姻中的作用”、“莎士比亚为何安排善良仗义的安东尼奥是一个孤独的单身汉?”教师应该及时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2.探究教学模式。

情和创造能力。教师以自己的知识、技能为条件为学习者提供合作和帮助,允许学习者提出自己的问题、假设,然后测试其有效性。学习者为了解决问题所必须获得的大量材料主要来自图书馆和互联网,这使得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如根据上述学生提出的有趣命题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将个体研究、小组研究与班级课堂讨论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是在进行对信息筛选、编码、归类、加工和重新构建的学习,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增强。在该模式的实际运用中,教师进行评价时应以学生的研究过程为依据,遵循“祛功利性”的原则;换言之,要允许和鼓励“无结果的调查”,这样才能让学生大胆进行探索,提出更多的可能性。如上述有关安东尼奥的问题,学生依据现有资料进行了研究,也难于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然而作为许多专家学者也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能够被本科学生发现并试图进行解答,这一过程本身足以证明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教师因此要给予较高的评价,以激发学生持续的自主学习和进行创造性思考的热情。

3.模拟游戏或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不仅和探究教学模式一样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是充分发展想象力的教学模式,在中小学的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在大学课堂却常常被忽略。实际上,根据波兰尼对知识体系的研究分类,外国文学教学传授的知识属于“缄默知识”。它具有表现性、技能性和自动化的特征,在创造、设计、表达、表演、制作、问题解决等学习活动中占据核心地位。因此,最适合学习者进行表现性学习,在具体任务的解决过程中反映学生知识理解的广度、深度和灵活度,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与建构能力的最有效方式。

在实施模拟游戏或角色扮演教学模式时,其戏剧性和激情使得学习活动带有十分突出的情感宽慰作用。学生在课堂的人为环境中再现课堂以外所能感受到的情感涌动,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极大的激发,会获得更为深刻的体验,从而形成更久的记忆。如在进行《红字》的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其自主推荐参与表演者,分配角色,由角色扮演者选择演出片断,对观看者进行培训,明确关注的问题,在布置简单的舞台背景后进行表演,然后进行讨论评价。如表演“奇灵沃斯探视海斯特”、“窥见牧师内心秘密”、“讲坛告白”等片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其情感高度介入,创造性的思维成果被充分展现。如扮演海斯特丈夫奇灵沃斯的几位同学超越了文本的局限,创造性地展示了这个老丈夫对年青美貌的妻子所怀有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从而引发了同学对不同爱情模式的思考。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肯定扮演同一角色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以不做评价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建议,注意了解学生的意见和感情,进行适时疏导。

进行提问,“学生教师”进行解答;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不难看出,在该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无论是扮演教师角色的同学还是扮演学生角色的同学都需要进行沉浸式的自主学习。前者从授课内容的明确到整个模拟授课的实施,其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须要相伴始终,而教学实践技能也在此过程中得以锻炼和展示;后者在前者的示范作用下,既激发了解决问题的热情,进行了创造性思考又提升了持续学习的热度,有利于下一学期外国文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姜瑛俐.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2]玛丽·埃伦韦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带来的五项关键变化[m].洪岗,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3]潘庆玉.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m].广州:广州教育出版社,2009.[4]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大学教师的技巧[m].周心红,洪宁,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5]上官子木.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创新与思维论文篇九

现代社会极具竞争性、挑战性和开拓性,只有富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创造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一个即将面对社会的日语专业学生,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

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是积极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

思维一般是在问题情境中发生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创造性思维亦如是。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或者在活动中进行积极的创造,自然会遇到种种常规思维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将迫使你动脑筋,想办法,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特别是那些富有创新性的并与日本语言相关的实践活动,是培养自己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

二是积极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度的思考,不能满足一个答案,而应进行二维甚至多维思考,敢于走出常规,广思多虑,标新立异。长期有意识地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久而成习,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自在其中。

三是学会捕捉灵感。

灵感是人脑以最优势功能加工处理信息的最佳心理状态,它常给人一种豁然开朗,妙思突发的体验,使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顿释。对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调查表明,在他们的发明创造和创作过程中,大多出现过灵感。灵感具有突发性、瞬间性,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易捕捉,使人感到非常神秘,可欲而不可求。其实,灵感的出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第一,灵感是深思熟虑的产物。灵感出现的基本条件是,个体必须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有了一个长时间的思考,达到了深思熟虑甚至思维饱和的程度。这时从表面上看,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但由于穷思竭虑,已谙熟了问题的方方面面,所有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导致的结果都烂熟于心。此时,一旦外界某种刺激忽然与所要研究的问题契合,灵感就一触即发。

聊、散步、听音乐或舒适地躺在草地上,望着白云从蔚蓝色的天空中飘过,等等。其实,这种放松不知不觉地敞开了人的思维的大门,使人的思维更加开阔,思维因无任何限制而自由奔放,灵感不期而至。阿基米德在沐浴时,从池水外溢想到了物体的浮力原理发现了金冠搀假的秘密;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华莱士因发疟疾卧床时想到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观点;凯库勒在瞌睡小憩时解开苯的化学结构之谜等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例,都充分印证了一张一弛是灵感产生的道理。

我们知道灵感是怎么产生的,也就懂得了怎样去捕捉灵感。这就是:一要对问题深思熟虑,对问题本身以及有关资料要进行长时间的、反复深入地研究探索,直至把问题的方方面面都搞清楚,为灵感的捕捉铺平道路。二是对问题达到一种专注沉迷的程度,要全身的投入问题的思考,不达目的绝不罢手。三要适时放松精神,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可以转移注意力,做点别的事情或休闲一下,给思维留足发散的空间。

四是培养想象力,敢于大胆猜想。

不囿于成见的标新立异的大胆猜想,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鲁班发明了锯,是他被丝茅草划破手指联想的结果;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是他们观察飞鸟和看到一架有螺旋桨的玩具而联想的结果。培养自己的想象力、联想能力和猜想能力,一要博览群书,丰富记忆表象;二要重视自己生活、学习、工作的所有经历,处处留心,深入观察,细心体会,增强感悟能力;三要有胆量,不畏摄权威与定律,敢于提出超常的想法。人生不能没有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是黑暗的。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思维的潜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现程度上有高低,对于一般人来讲,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自我实现”或称“自我开发”的能力。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决了本人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

大自然对于我们人类有着许多的启示。就在现代,伟大的科学家根据青蛙眼睛的构造,经过无数次的不停努力试验,终于发明了电子蛙眼。

青蛙那两颗闪闪发光的大眼睛为什么会在夜里也能看清那些极小的害虫呢?有人认为,因为青蛙的眼睛特别大,能看清很多事物,所以青蛙能在夜里捕捉那些极小的害虫。其实,青蛙的眼睛与我们人类的眼睛结构一点都不一样,青蛙的眼睛特别特殊,它的两眼都有一个非常复杂的构造,它的里面有四种神经细胞,它们的形状,大小和树状突分枝各不相同,每种细胞接受范围的大小和传导信号的速度也不同。通过放大镜对苍蝇、蜻蜓或螳螂的大眼睛进行观察,你就会发现它们是由许许多多小眼睛组成的,因此昆虫的眼睛叫做复眼。组成复眼的小眼非常之多,蜻蜓的一只复眼竟然由28000只小眼组成。因此,由这些小眼组成的复眼有很高的分辨率,而且还是极为灵敏的速度计。

和静止不动景物都毫无反应。

科学家就根据青蛙特殊的眼睛造出电子蛙眼,电子蛙眼非常实用,它可以随时监视任何一架不同的飞机的起飞或者下降,还可以跟踪人造卫星,可以在任何时候都能监视人造卫星有没有出问题,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系统大大提高了抗干扰能力,这种雷达系统能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导弹等。

创新与思维论文篇十

语文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人教版教学论文)。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适应培养新世纪创新性人才。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地将语言知识传授和培养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

1。教师应有广博的知识和创新性精神。

要培养创新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育自身独特的规律和方法。还必须有广泛的知识做基础。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们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要培养创新性人才,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创新,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发展自己的创新性人格,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用自己人格品质去影响学生,这样在教师的教育熏陶下,学生增强了创新意识,他们积极探索,积极思维,形成了勃勃生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2、创造民主宽松开放的教育氛围。

创新性教学需要民主和谐合作的教育氛围的支持。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热情,不是板着面孔传授知识,而是作为一名导演情感丰富地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去遨游去探索去发现。

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创新性教育活动中进行计划组织,与学生一起讨论,相互影响,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及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当教师走进课堂,不是带着一本教科书走向学生,而是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为具有差异性发展性的学生提供发挥潜能的领域,让他们展现各自的才能智慧,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在宽松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里,师生平等,和睦相处,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感到教师在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尊重自己的自由发展,他们才敢于并积极活跃的进行创新立意,释放无限的创造能力。

3、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方式。

(1)教师设置问题语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要激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好奇心,善于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的求和欲的问题,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思考去探求新知如在教《听潮》一课时,教师在平静高昂的音乐氛围中,充满激情的朗读全文,学生们用听觉视觉感觉体会潮起潮落的壮美,他们仿佛置身于大海边,与作者一起感受大海的美。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及时提问:a.朗读时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b.朗读者情绪的变化怎样?c.文中哪些段落体现了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d.作者对大海有什么样的感情?e你对大海的感情呢?学生们在语感中感悟到了作品的神韵。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怀。回答这样的问答他们热烈讨论积极发言。然后教师让学生们感情投入的朗读这篇文章,让他们再次同作者一起领略海潮的美。教师提问:“‘欣幸’前后两次出现,作者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能不能用什么声音把海潮音模拟出来?”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教师适时设置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创造性的回答一些问题,教师给予鼓舞。这样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创新激情。

(2)学生质疑讨论。

质疑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桥梁。宋代学者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了自己发现的问题,才会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在教学《卖炭翁》这首诗,学生弄清诗意,然后让他们去寻找问题。其中针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黑”两句诗,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a.卖炭翁为什么是满面尘灰呢?b.烟火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c.十个指头为什么都是黑的?d.他这副模样是怎样造成的?针对学生提出的种种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在回答第四个问题,同学们议论纷纷,他们分析了多种原因,教师都给予了肯定。并表扬了他们。学生们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在思维中提问,在提问中思维,发挥了他们的潜能,展现了各自的才能智慧,创新得到了培养。正如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比教师提问学生答更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3)利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语文教师要拓展教学内容的形式与渠道,使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故事会,朗诵会,课本剧。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多种感官参加了活动,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创造,甚至有许多新的发现,新的创造,这样就会铸造学生的创造素质。

1)。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单调,枯燥,落后,严重窒息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传播信息的媒体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语文教师要积极将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电脑等多媒体引进教室,利用声光电构成的立体画面和色彩纷呈的视觉效果,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钱塘湖春行》时,可利用录像展现早春花草烂漫燕莺欢唱的场面,让学生感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诗的意境,领会作者热爱大自然,歌颂春天万物的感情。由这些画面引导学生想一想,春天景色就只有这些吗?还有哪些景色可以歌咏春天的。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些景物。通过录像展现的画面促进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开拓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有书本已有的知识形象联想到多姿多彩的春天,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学到了语言知识,积极的进行了探索,进行了创造。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故事会,朗诵会和课本剧。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可适当让学生开展故事会朗诵会和课本剧。通过这些活动可大大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语言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离开课本思考创造,要求学生只要讲得清楚合理就行。

故事会可据图讲故事,续讲故事,根据剧本改讲故事,也可拟一主题讲故事,鼓励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利用语态,表情和动作使故事生动形象有趣,并具有个性。同一故事不同的学生讲会有不同艺术效果。

朗诵会由一人朗诵,二人小组或全班进行,朗诵内容学生可以自选,诗歌散文古诗词小说都可以朗诵。

通过朗诵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在优美的语境中,学生领会作品的精华,沉浸在作品的美感里时,学生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课本剧可根据课文内容来编剧,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孔乙己》,《最后一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都可以改为课本剧。鼓励学生尝试着用编写的课本剧进行简单的舞台表演。通过学生言行举止的表演,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可充分体现他们对作品的领会程度。

3)。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

作为语文工作者,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我们还要育人。在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下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进工厂,走进科研单位,走进图书馆,阅览室,走向农村,走向大自然。学生通过耳闻目睹,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了,并从中获得思考,创造的新知识,获得了写作的丰富素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多层次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我们在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上去探索,去奉献,去成功吧!

创新与思维论文篇十一

创新思维是思维的一种方式,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创造想象而产生某种崭新的思想过程。这里的新可以是新观点、新证据、新的研究方法、新的应用方法、新的研究角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学校,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

职业教育学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只有将创新思维时刻融入教学中,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针对这一课题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已惯用“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类教学方法主要强调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讲得过多过细,留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较小,因而造成学生学习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不扎实,最终阻碍了他们智力和思维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是在讲授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以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与之相关的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基础知识的学习。启发式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有:问答法、思路法、分解法、对比法、讲练接合法、课堂讨论法,实践证明采用这些方法后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想象能力、总结归纳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由于思维能力的提高,无形中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学习也起到推动作用,这一切为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传授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讲授完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后,经考评学生这部分内容掌握情况完全能够达到教学要求,但一牵涉到要发挥他们创新能力的题目时,许多学生就感到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就有必要给学生介绍一些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有许多,但考虑到本门课的特点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主要传授以下几种方法和策略:

1.脑力激荡法。

利用集体思考的方式,使思想互相激荡,发生连锁反应,以引导出创新思考的方法。

如:提出一个创造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允许自由想象,并注意暂缓评论,鼓励提出更多的意见,然后将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列出,最后再进行归纳总结。

2.逆向思维法。

正常的思维方式是在已知条件下根据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推导和判断出未知的结果。而逆向思维则与之相反,往往是根据结果反推实现结果的各种可能性。

生判断此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如无确定的相对运动应该怎样修改此机构?经公式计算机构的自由度为零,即意味着机构无法运动。要使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则必须使机构原动件的个数与机构的自由度个数相等,此题目采用逆向思维法考虑,据所学知识反推即可知实现这一目的的思路有两种:方案一机构中增加一个活动构件,增加一个低副,机构即可实现预期的运动。方案二机构中活动构件个数不变,减少一个低副增加一个高副,机构即可实现预期的运动。按以上两种思路考虑,最后得出的设计方案竟有八、九种之多。

3.系统搜寻法。

针对设计要求,先系统地找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各种可能性,然后进行评价择优确定设计方案。

如:根据木锯锯木料的动作,设计一台金属棒料的锯床机构。采用系统搜寻法,很快便知满足这一设计要求的机构有双曲柄机构、滑块机构、导杆机构、正弦机构、正切机构、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八、九种方案。

4.类比法。

比较类似的情况,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处,做适当的比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设计思路。

如:课程设计中减速器箱体的设计既可采用类比法进行,参考的资料可以是各种图册、设计手册等,通过类比并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可设计出既满足设计要求又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作品。

5.组合法。

按照一定的功能需要选择若干成熟的技术加以组合。

如:要设计一台两轴中心距较大传动机械,其工作要求是传动比恒定并传动平稳。根据所学知识知道带传动适应于具有较大中心距并传动平稳的场合,但在传动中会发生打滑而造成传动比不恒定,齿轮传动能满足传动比为恒定值,但其传动中心距较小。综合两种传动的优缺点知采用齿轮带传动即可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学生经过创新思维方法和策略的训练,创新意识有所提高,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能提出一些出人意料并颇有创新意识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

三、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为创新意识形成提供充足的源泉。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所使用的教学设备及教学手段的局限性,造成学生思考问题思路窄、层次低。为了开阔他们的视野,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安排学生到工矿企业、高新技术展览会参观、学习。也可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些现代设计方法如:摩擦设计、可维修设计、绿色设计等。只有不断地扩大信息存储量,才能开阔他们的思路和视野,才能为他们的创新意识形成提供充足的源泉。

四、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实现提供良好实践条件。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过程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纸上谈兵,很少有实践的机会,为了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得以实现,应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采取的措施有:1.课外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安排实验。

2.教学中,为了配合教学内容可以由教师布置课题,也可由学生自行设计课题进行与本课程相关的制作。3.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如:台钻、砂轮机、车床、台钳等供学生使用,通过这个过程让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以实现。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创新思维时刻融入教学中,并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才可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