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书报告会发言稿开头篇一
大家晚上好!
我是来自第四临床医学院10级七年制儿科专业的孙祎璠,很荣幸的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读书的一些心得。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去感受《白夜行》这个压抑与悲凉的故事中的那点希望、那点守望。
《白夜行》是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作品,东野圭吾是日本推理小说界举足轻重的大师级人物,他让推理小说不只是谋杀,不只是推理,而是充满了感情,充满了爱。就像是这本《白夜行》,明明写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命案,却让我们读到一个美到极致的爱情故事,纵使早已料想到这种无奈的凄凉,却仍为这种悲伤感到措手不及。
《白夜行》是东野圭吾作品中的无冕之王,是被无数读者称赞的最绝望的念想、最悲恸的守望。
故事由一场命案开始,讲述了涉及其中的两个并不单纯的孩子的生活。二十年的兜兜转转后又回到了这场命案,却早已物是人非。在整本书中,作者并未着墨于描写雪穗和桐原的感情,甚至吝啬的都不曾写到他两人是否相识、相知,而读者却又时时刻刻感受到他们艰难、痛苦的成长着、扶持着、相爱着。
“我的人生就像是在白夜里走路”,桐原就这么解释着自己的一生。当知道自己父亲的变态行为,知道自己的母亲的无耻报复,知道自己喜欢的女孩遭受怎样的凌辱时,他的世界便轰然坍塌了,纵使站在阳光下却也只能活在黑暗中。没有了太阳,所以他才会选择义无反顾的堕落,毫不计较的付出,只为让雪穗成为自己世界的那抹光亮。
对于桐原而言,杀人从来不是目的,只是他想让那抹光亮更像太阳的一种手段。罪恶在慢慢滋生,却始终笼罩着悲恸的色彩,带着光亮的守望。
“只希望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这便是两人最绝望的念想,如同一个美丽的幌子,却无法拉近白天与黑夜的距离,抹灭罪恶的痕迹。雪穗和桐原有着不可饶恕的罪恶,却又是最无辜的人。他们只是固执的想要抓住最后的爱,最后的阳光。他们在悲恸中守望着,却又在守望中绝望,绝望中堕落,堕落中罪恶。
正如书中所说,“有一株芽应该在那时就摘掉,因为没摘,芽一天天成长茁壮,长大了还开了花,恶之花”。恶之花将这种绝望与悲恸在人群中蔓延,让更多无辜的人陷入黑暗中痛苦的挣扎。
“白夜行”,是一种无法暴露于太阳下得罪恶,却更多的是一种只能生存与黑暗中的无奈与凄凉。而我想,对于这些“白夜行”之人,最好的办法不是敌对和打击,而是用爱和温暖去改变他们,让“恶之花”变成“善之花”,让绝望变成希望,让悲恸变成幸福。既然黑暗遮住了太阳,既然白昼变成“白夜”,那我们便伸出手来,一起帮他们驱走黑暗,带来光亮。
生活并不是非要那么的匆匆忙忙才显得充实。既然如此,那么便放慢我们急匆匆的脚步,让我们把自己的目光变得再温暖些,把自己的心变得再柔软些,看看周围那些眼睛噙着悲伤的孩子,伸出手帮他们拭去绝望的泪水。脆弱无助的他们需要的并不多,只是单纯的想摆脱这无穷无尽的黑夜,只是想寻回曾经的那抹温暖的光亮,让自己不再害怕。没有帮助,绝望的他们也许会因为心中的一丝执念而选择一种错误的方式,固执的维护着绝望中的那点念想,并为此而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
但我们要做的也许只是简单的冲他微微一笑、说上几句鼓励的话语,也许只是简单的把他紧紧的拥在怀中,也许甚至只是给他们一个温暖而肯定的眼神,便能够让他们相信黑暗并没有将他们淹没,让他们明白阳光永远不会抛弃他们,也许他们就会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也许他们的一生便远离了罪恶与堕落,不必成为“白夜”中的苦行者,在痛苦中挣扎,在悲恸中苦苦的守望。
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写的不只是推理,而是用细腻的笔触告诉我们爱和温暖可以驱走一切黑暗带来光亮:爱和温暖可以使“恶之芽”开出“善之花”。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多出那么点善意,分出那么点爱意,帮助陷于黑暗中的他们摆脱绝望的束缚,远离悲恸的侵扰,在幸福中守望未知的明天。
读书报告会发言稿开头篇二
读书报告会发言稿
各位参加读书报告会的同志们:
很高兴能由我主持今天的读书会!
记得著名的英国作家肖伯纳说过一句名言,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交换思想不一样。当两个人交换苹果之后,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而当两个人交换思想之后,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读书能够增长人的阅历、丰富人的情感、深入人的思考、启迪人的思想,使人快乐起来,美好起来,激情起来,奋斗起来。
2007年3月5日,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 刘天锡在――卫生厅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讲到学习是对自身最好的投资;学习是对心灵最好的净化;学习是成功的阶梯。学习对每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是每个人成长、成才、成功、成就的基础的基础。
今年3月9日,武院长在我院开展“两项建设年”暨“三比三创一树立”动员大会上也对开展读书报告会进行了安排部署,在护理部和我院团总支的积极协调和努力下,我院的读书报告会今天终于拉开了帷幕。
我们组织报告会目的主要是:交流读书的方法2报告读书的心得体会3激励读书的兴趣4创造读书的氛围;通过读书报告会这个平台,迅速在全院掀起读书的热潮,为创建学习型医院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次读书会我们没有对报告的题材作要求,因为我们这是一个长期的系列活动,以后我们会逐渐做一些专题性强的读书报告会,多
读书,加上一点思考,我们就不难发现,历史书给了我们对过去的沉思;科普书给了我们对未来的幻想;小说让我们畅游在主人公的情节里;散文让我们流动在清新的文字中。专业书让我们共同分享前瞻的理论和思想。
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粒沙中看世界,一本书里知乾坤”。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书本是一种最为普遍的传播信息的方式。世界在进步,书籍也在伴着人类进步。人随书籍对知识、事件的传播,有了更宏观的思想与视野。读书变成了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环节。
我在这里就不罗唆了,让我们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我们今天交流的几位同志,首先有请:
读书报告会发言稿开头篇三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能在全校的图书报告会上发言,我倍感荣幸。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虽然我们不能真正从书中寻找到富贵和美女,但书中自有我们所需要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离这个日子的到来已经不远了,我们举行这次报告会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围绕“建设书香校园”这一主旨,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努力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争做学习型人才。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还能带给你许多重要的好处。多读书,可以让你有许多的写作灵感。多读书,可以让你变得富有文采、更有美感。多读书,可以让你变得聪明、更有智慧。多读书,可以让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好书,像长者,谆谆教导;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其实,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是十分明智的。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书在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
“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可想而知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它像一束阳光,一扇风景。
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而且,使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我们通过读书丰富知识,增长见识,让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在书中我们可以学习许多小窍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小难点。
读书的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渐渐的,在读书中我们就有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才气,感受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气,体会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气……书是人类一生的朋友,在哪里都有极其崇高的地位,正如三字经中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充分说明了读书的人后天的影响。
知识是种子,能力是树干,分数是树叶。只有种子发芽,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树只有获取丰富的营养,才能枝叶茂盛。没有种子,没有营养,大树又从何谈起呢?知识都藏在书本里,等你去探索,等你去研究。因此,我的结论是:认真读书,学习知识,最后才能学会本领。
我认为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就像是一个囚徒,他们囚禁在自我和无知的牢笼里,他们会经常的抱怨:“生活淡而无味,工作周而复始。”他们无法感到快乐,因为他们把自己套在一成不变的生活程序里,更多的关注于那些利益和得失,不仅对于外界的精彩无知无觉,而且忽视了生活中点滴点滴的快乐,这真是一种让人后怕的损失。
古今中外,因苦读而功成名就的人,对书籍都有特殊的感情。”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因此,书是了望世界的窗口,改造灵魂的工具,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我国唐代
诗圣杜甫,把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总结成两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书的作用是如此的神奇。
同学们,我们要让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我们要热爱读书、勤奋读书、快乐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因为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而书能让你们更好地成长,它是照亮人生的照明灯,能指引你们走向正确的方向。鲁迅也曾说过:“书是营养面包。”没错,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书就是我们人类最珍贵的朋友!在这里,我要引用冰心的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让我们共创书香校园,共享人类文明。
读书报告会发言稿开头篇四
“给力”用起来很给力
“给力”原本属于网络语言,最早出现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中文配音版,属于东北方言和日语的混合产物,意思类似于“牛”、“很棒”、“酷”,常作感叹词用。另外,在实际使用中也可加一个否定前缀,如“不给力”,表示某个事件或某个人带给自己一种很失望的感觉。另一种说法是,“给力”一词是从闽南话演变过来的,意思为很精彩、很棒的意思。2010年,“给力”一词流行起来,并在世界杯期间被网友广泛使用。甚至有网友给他取了个英文名,叫做gelivable,反义词:ungelivable。
到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 》的报道,这是网络热词“给力”第一次在党中央机关报的显著位置露脸,引发了网络围观,不少网友感叹,人民日报越来越潮了。
“给力”不仅上了党报,而且很给力地登上了著名的《纽约时报》。文章说,“给力”在中国网络中意味着“酷”、“真棒”或者“爽”,在很多媒体报道和网络交谈中被频繁使用。单从汉语语法角度来看,“给力”代表“给予力量”的意思,但现在它俨然已经成了中国网络形容“真棒”最合适的词了。更“给力”的是,这个词已经被别出心裁的中国网友音译成英语“gelivable”和法语“très guélile”。
“给”与“力”都是很简单的词语,但组合在一起却有陌生的新鲜感,有点紧凑,有点铿锵,在词义的指向上充满弹性,在许多时候还有着调侃、戏谑的游戏感,激荡出丰富的意味与别样的情趣。从目前来看,“给力”至少有三种常见用法:
1.作为形容词,类似于“牛”、“很带劲”、“酷”、“棒”、“很有意思”等。常作感叹词。用法如:“这游戏真无聊,不给力呀!”、“这部动作片真精彩,实在太给力了!”、“好不好玩?给不给力?”。尤其是当某个事件或某个现象给人以强烈的刺激,让人精神为之振奋,例如有内涵的歌曲或视频,我们就可以说:“太给力了!”“给力给力”。
2.作为动词使用,相当于形容词使动用法。随着被网民用得越来越频繁,也就是它的本意“给予力量”、也可作为“加油”的意思来形容。例如:“大家给力啊”,“要给力啊,后面靠你了”。
3.作为名词使用,“给力”也相当于“震撼”的意思。“不给力啊!”可以译作:不够震撼,不够精彩。
我们回过来看人民日报是怎么用的。标题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显然,“给力”在此被用作动词了。而这也引发了多方的质疑,由网友称:“给力”在网络中是形容词,而在《人民日报》中用作动词。面对此类怀疑,《人民日报》总编室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该篇文章的大标题并未出错,“给力”用作动词也没有不恰当的地方。很显然,这一回答并不给力。
不过网络上真还没有发现“给力”一词有人民日报所创造的用法。“给力”是形容词么?网民们可能认为“给力”前可以加副词“很”字,就认定“给力”是形容词。正如“很高兴”中的“高兴”是形容词一样。但是,“很生气”中的“生气”是形容词么?“给力”在词形结构上和“生气”一样,如果用英文表示,可以是最新创造出来“gelivable这样的形容词”,但在汉语中却不是形容词,只是一个动宾结构短语(给+力),它们和“高兴”有明显的不同。
《人民日报》总编某编辑说“给力”是个动词,这是有待商榷的。既然是动宾短语,那么,只要加一个主语,就可以构成一个主谓宾结构完整的句子了,如“这个方案很给力”。但是如果再加一个宾语,读来就很纠结。而“江苏给力„文化强
省‟”正是这种令人纠结的表述。当然,网络语言的不稳定性和创造性可以为“给力”的“错误”用法提供一定条件。
“给力”一词源于日本动漫的中文配音,夹杂了日语及东北话的韵味,被用来表示“精彩”、“加油”等意思,作为一种娱乐化的表达而风行网络。而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在用语上素以严谨平实著称。所以,当二者联系在一起时,必然产生惊异反应。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媒体系主任杨溟说,人民日报的“给力标题”是一种信号,今后传统媒体可能会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媒体的词汇,这对传统媒体来说,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给读者一种新鲜感,能很好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11月12 日一天,全国至少10家媒体不约而同在标题里用了“给力”。对于传统媒体更多更频繁地使用网络词汇,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朱强表示非常赞赏: “民间语汇补充、进入、修正主流的官方语言,是语言发展的常有现象,人们不需要莫名惊诧。”他举例说,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被尊为儒家经典,但它的《风》这部分,就是完全来自民间的土风、风谣。但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颐委婉地提醒有些媒体“不要盲目跟风”。他指出,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是约定俗成的,要让人看得明白、听得懂。“给力”这个意思的词,在传统的语言词库里,其实还是有现成的、规范的词汇可以表达。“不分场合,硬是要用网络上流行的„给力‟,并不一定就是代表贴近读者。”陈颐说,就他个人感觉,如果“给力”没用好,有的标题反而会有点不伦不类,令人费解。
其实,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梳理和考量一下,“给力”的兴盛并不突然、并不偶然,不过是一个“给力的时代”的反衬和缩影罢了。如今是一个网络流行语频出的时代。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网络词语充斥于互联网上与现实社会。几乎每一个网络流行语,都让我们对一起关乎公共诉求的公共事件记忆深刻。在对传统语言规则颠覆的背后,在搞笑表象的背后,其实蕴涵着或悲凉、或无奈、或乏力、或愤怒的形形色色的大众情感,寄予的是对社会公平和公共道德的渴望和诉求。例子多得数不过来,从流行短句 “神马都是浮云” 开始吧,“神马”不是一匹马,而是 “什么”的谐音。与 “虾米”等词汇类似,诞生于拼音输入法的误选。“浮云”其实单独流行了一阵,“菖菖都是浮云”,意思是 “菖菖不值一提,犹如过眼云烟”。没想到有人把 “神马”和 “浮云”两个流行词汇放在了一句话里,立刻产生神奇效应,很多人奉此句为“万能用语,放诸四海皆准的警句”。
像以前的“囧”等网络热词一样,“给力”原来只属于网民的“自娱自乐”,但让他们意外的是“给力”正在被“众娱众乐”。为什么如此简单的一个词语可以同时表达如此多的意思呢?我想这个问题只能由“网络时代”来回答。
最新流行的还有 “非常艰难的决定”。这是来自著名的 “3q大战”。腾讯发表了“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其中称 “我们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迅速掀起模仿之风。甚至还有网民模仿腾讯公开信,写起了所谓 “qq体”。此外,随着近几个月物价广受关注,“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油你涨”、“苹神马”等等,新词们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断上涨的物价还催生了“海豚族”,指喜欢海量囤积的人。
说到这里,意义不言自明。我们盘点的不只是词汇本身,更是一年来的各种时事热点、民生话题。着力点在词汇身上,好处显而易见:流行词本身就很有趣,吸引眼球;每一个背后都能让人联想到一大串故事,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小说的术语来形容,那就是 “留白的魅力” ;最后,这些词汇直接道明了一种态度和情绪——我们的生活有太多无奈,既然无力改变,只好用戏谑代替愤懑,以自嘲纾
解压力,化无奈为笑料。
网络词汇流行的动力,正是对常规的逆反。在逆反的双关意义中,表达自己对生活、对时事的矛盾情绪。长期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吉林大学副教授叶君告诉记者,虽然没有专门研究过这两个词,但是她认为“给力”和“不给力”这两个词在民众中人气狂飙的现象很正常,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充分说明社会的活力和民众很强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人们正在试图用这种更为简短的语言表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许多网络新词的背后,往往有一个新闻事件,或者一类社会现象,但它们却总是只精炼成一个词或者一句短语。
语言实际上是一个十分灵活的东西,它会不断地更新、不断地淘汰,也会不断地补充。网络新词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用语,淘汰了那些陈旧的词汇,更重要的是它更能反映我们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语言早已存在着,只等待着人们的唤醒,“给力”就这样为我们的时代心情所定格。
读书报告会发言稿开头篇五
路途漫漫,教艺无涯
读余映潮老师《致语文教师》一书之随想
近日,我读了余映潮老师的《致语文教师》一书后,感慨良多,收获很大。这本书是余映潮老师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教学研究与实践。全书从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三个方面来进行诠释了教师的智慧这一核心话题。
首先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余老师的那句人生格言:“耐力是一种智慧。”这句话体现了一个人在人生事业之路上坚持跋涉的生存观。他说:“没有坚持,就没有生活;没有坚持,就没有经历;没有坚持,也就什么都没有了。”于是余老师从1993年到1999年,前后7年的时间,写成《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并在《中学语文》杂志上连载,被人们誉为“全国中语界最早最系统的中学语文案例研究”。读到此处,我无不为余老师的这种耐力、智慧所折服,他的这一切都在显示着生命之力的坚韧与强大。
作为像我这样年轻的语文老师,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我的语文教育教学该何去何从?从参加工作以来,我是一直在认真的教语文。虽然有些小小的成绩,但不足是很多很多的。至于成绩,首先是我所上的班级平均分在我校同级中几乎是位于前列,在全县有几次进入前三(含上期是第三名,与第一名相差1分)。然后我在班上组织同学编撰班史,成立编委会,有文字记录(按学生学号依次记录任务),又有图片收集(专人负责)。既记录了我班学生初中三年的点滴记忆,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至于不足,那就不胜枚举了。比如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思考、总结,不曾记录,不曾整理,于是就没有痕迹,不成系统,只是在大脑中一闪即过,自己都感觉有些太马虎了。如今读了于老师的这本书,通过了解其人其事,自行惭愧。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力争去做一个有心人。
然后当我读到余老师的“关于练好四项基本功”一节,又让我进一步明白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在教学业务上应该练好四项基本功。
一是有耐心的训练自己研读教材的基本功。教师读好了教材,读透了教材,读出了教材的味道,才会给学生带去福音。我在工作中,往往认为这本教材我上了几轮,课前没去仔细研读,有时候草草的看一下书就教室了,这是需要反思的。
二是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手法的基本功。为了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其基本的教学手法有:朗读手法、学法手法、讨论手法、赏析手法、讲析手法等。余老师说:“手法高妙的语文老师,教学氛围、教学效果一定高人一筹。”
三是作文指导教学的基本功。3月30日在正安七中聆听了王翔飞老师的中考作文复习策略的精彩讲座,见解独到、策略有方,很接地气,听了之后收获特别大。个人认为这样的讲座还应多开展,扩大辐射面一定会更好。结合王老师的讲座和一系列的学习之后,我个人在作文教学中主要关注几个方面:
1、文面美;
2、立意美;
3、首尾美;
4、结构美;
5、语言美;
6、过渡美;等等这些我都在作分项的针对性训练。其次,除了作文方法的指导以外,我还特别关注学生的阅读积累和表达能力,阅读积累方面,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两篇读书笔记,有推荐书目(顺序为:教科所后面附录里的名著引读,语文课标建议书目,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中外名著,中考满分作文),有一定格式,格式分为两块:一是读书笔记六点(1、书名或者篇名;
2、作者简介;
3、主要内容或者典型情节;
4、主要人物;
5、人物形象分析;
6、启示);二是读后感(要求题目自拟,600字以上)。表达能力方面:每周在班上开展一次读书汇报会,时间是晚自习第一节,学生按照学号每人3-5分钟的脱稿汇报,这样既督促了学生去自己阅读,又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从七年级开始一直这样做,这些做法,对于我的作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还需不断努力,不断的去向名师学习。
四是科学地指导学生复习应考的基本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而且应该具有指导学生复习应考的本领,考试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这里面有着精深的学问。比如前期我参加的由叶现琼老师、王国林老师、王翔飞老师等几位资深语文老师的一系列中考语文复习培训,其实就是给我们的应考复习提供了一种方向、一种策略,以此来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最后,我想借名师工作室的平台,在今后工作中,真诚的希望得到在座各位老师的多多包涵和指导,在此我表示万分的感谢。路途漫漫,教艺无涯,让我们大家携手共进,力争去做一名无愧于心的语文老师吧,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