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最新如何教育爱攀比的孩子(五篇)

最新如何教育爱攀比的孩子(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6:33:11
最新如何教育爱攀比的孩子(五篇)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教育爱攀比的孩子篇一

开学了,中小学校园里,不少同学正在叽叽喳喳地互“晒”出游成果,无形间也刮起了虚荣攀比之风。如今,很多孩子不比成绩好坏,而是比谁的爸爸厉害、谁的书包高档、谁家的车子豪华……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校的注意,据了解不少中小学正尝试一些新举措,淡化校园虚荣攀比之风。

攀比之风刮进中小学

当读六年级的芊芊想和同学们说说寒假里全家去香港旅游的感受时,身边同学的出国游让她开不了口。“我爸妈带我去了日本看雪”、“我去了欧洲十国游”……芊芊说,班里很多同学寒假都会出国见世面,有的参加出国游学,有的和父母一起到国外游玩。“同学们都去国外旅游了,就我仅去了香港。”女儿的抱怨,让芊芊妈很苦恼。

丫丫就读于一知名民办初中,身边同学大多家境不错。有一次放学时,丫丫爸把车停在了学校正门旁边。见到爸爸的车后,丫丫迅速小跑起来,一下钻进车里就要求爸爸快点离开。丫丫爸一脸纳闷,“着什么急呢?”“你的qq车档次太低,同学都笑我是qq妹,下次停远一点。”丫丫很正式地跟爸爸说。

孩子爱攀比,父母有责任

“孩子本身物质概念不强,攀比习性大多受父母影响。”某小学班主任陆甜乐老师说,他观察过个别爱攀比的学生,其实背后多是受父母的影响。因为这些父母谈话比较物质化,喜欢在孩子面前谈论车子、房子、名牌衣服之类的。

某小学的洋洋妈认为,孩子就是我们的影子,说孩子物质,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经常有意无意间给孩子灌输物质概念,“你给我好好读书,长大了给我买好车别墅”、“你们班长的老爸是老板,家里有好几套房呢”、“张三今天一身名牌,得花好几千吧”……

学生从一张白纸到爱慕虚荣,该反思的是整个社会。网友“双宝爸”认为,如今从网络上的“炫富女”“高富帅”,到父母之间的虚荣攀比,虚荣心泛滥,一些“炫富”的反面典型,甚至成为未成年人争相模仿的“牛人”。

将虚荣心转换为进取心

虚荣心和攀比心,这个孩子成长中无法绕过的问题,老师们又会如何引导呢?一名中学老师介绍,攀比风气在中学校园里比较普遍,比如有的家长喜欢把好车开到学校校门旁,有些低端车就停得远远的;有些家境好的学生穿戴名牌,看不起家境普通的学生。

为此,一些学校在孩子吃、穿方面尽量标准化,比如,学校要求学生统一穿校服,每个住校生的伙食是一样的,学生不能带手机、mp3进学校,不提倡学生使用名牌书包、自行车等。出于安全和避免攀比的考虑,家长开车接送孩子的,不能将车开到学校正门旁。

广西南宁师范大学附小副校长曾东玲说,过去郊游时,她发现不少同学都喜欢带很多零食,一大包的零食开封后,吃不完就扔进垃圾桶。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们学校主张学生郊游“带合适的零食”,把过去“看谁带的多”的比较,转换为现在的“看谁不浪费”。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把攀比转换为学习动力。”广西南宁天桃实验学校小学部副校长覃鸿认为,他们发现学生攀比时,一般会找学生交流,让孩子明白自己是一名学生,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引导孩子在学习、劳动、品德方面与同学展开竞赛,而不是在物质上盲目攀比。

如何教育爱攀比的孩子篇二

如果您所教班级攀比之风特别严重,学生经常比穿名牌、比家长的职业、比家庭资产,您会怎么处理?

答:在我教的班级,因为互相攀比而造成的教育问题真是不少。有的同学看到别人有新式钢笔、好看的本子、精致的电子表,也想拥有。有的家长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有的则无法满足,在对孩子不满心理失于疏导的情况下,有的孩子便心怀妒嫉,设法捣毁别人的好东西,甚至干脆将其偷来据为己。

分析原因:

1、虚荣心、表现欲强。

2、自我认识能力差。

3、家庭教育的不当。

凡此种种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并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了不良的价值取向,也为我们的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蒙上了一层阴影。为此,我采取以下的引导策略:

1、利用故事诱导

正确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特别注重榜样的诱导作用。小学生也爱听故事,故事中的人或事常常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凡是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国内外教育故事等,都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材料,只要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就会自然而然地与之进行对比,调整自己的行为。如《骄傲的孔雀》这篇童话,主要讲一只孔雀以为自己很美丽,到处与人比美丽,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没有功夫也没有心思与它比美丽,它很伤心,老马告诉它一个人只有外表美是不行的,要做对人们有用的人,做一个心灵美的人。富有趣味的情节,让学生身临其境,知道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进行正确的攀比的效果。这篇童话,让许多学生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哪些东西才是值得我们去比的。

2.、利用事件劝导

孩子与人攀比,说明孩子当时的心理有竞争倾向、想达到与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但由于攀比的盲目性,孩子往往会认为只有在所有方面都优于他人才会赢得地位。对于孩子流露出的这种思想,家长或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对他进行劝导。如当孩子看到别人拥有漂亮的玩具,也缠着父母让买一个类似或更好的玩具时,家长应该劝导孩子,转移其兴趣点,让孩子明白,只有在学习、才能、意志力、良好行为等方面拥有比别人更多的优点,你才会赢,至于其它东西,那都是不重要的。同时,家长还可将攀比化为动机,让孩子自己设法实现自己的需要,如鼓励孩子自制玩具,积存零花钱来买想要的玩具等,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促进孩子的攀比心理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3、利用班会活动引导

小学生心理尚未成熟,面对同学间激烈的竞争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对于引导小学生走出心理阴影、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班主任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班主任要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注意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消除学生的不良攀比心理。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队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坚持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以此来消除班上的不良攀比现象。利用班队会进行教育的好处是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的教育往往是最生动、最有效果的,记忆也最为深刻。我们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夸夸妈妈和爸爸》、《我跟同学比什么》等主题活动。

4、利用课堂引导

学生受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只进行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之真正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如我在教学中,课本中也有很好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当然,其它学科也一样具有端正学生攀比思想的功效。

5、心理教育、个别辅导

攀比心理的引导与教育,应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如针对班里盲目跟随社会上互相攀比名牌的不良风气,我校特别上了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名牌的笔能给我带来什么》。让同学们各抒已见,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感想、体会。这堂心理辅导活动课让学生明白了名牌笔和普通笔,作用基本相同;优秀的学习成绩与笔的价格没有很大关系,而取决于个人的学习态度。有些同学存在的攀比心理还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如我班有一位女同学,长得漂亮,经常得到大人的夸奖,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便逐渐注重起穿着打扮,并常以自己的美丽为骄傲,渐渐地学习上不求上进。我及时发现了这一现象,对她进行了个别辅导。先以聊天的方式,逐渐把话题引到主题上;然后讲了一个“社会见闻”:让她明白了教师找她谈话的目的,于是很快认识了自己平时的不足,明白了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谈话结束时教师说:“真才实学能让你更美丽。”她很高兴地离去,辅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调动家长的力量,正确引导

在家里,家长也要避开名牌,经常教育孩子要勤俭节约。家长抽空带孩子到贫困家庭去,让孩子体会一下他的同龄人的另一种生活,不需要特别的教育,让孩子自己用眼睛看,用心感悟。

7、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观念

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而且是一种迎难而上的态度。教师要尽可能用看得见的具体事实,深入浅出地进行教育,结合学生在校学习特点,注意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品质。

总之,我们班主任只要坚持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为校正学生的攀比心理不遗余力,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种和谐教育。

如何教育爱攀比的孩子篇三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攀比心理

据报道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穿着打扮,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然而京翰认为,如果中小学生过于讲究穿着打扮,一味地追求名牌效应,则不是一件好事。

京翰教研院的心理教师李老师揭示称,热爱攀比至少会给中小学生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利影响:

①分散精力,影响学习; ②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③养成并助长虚荣心及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

④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走进误区,发展下去将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

因此,京翰教育认为,家长对孩子过于讲究穿着的现象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盲目迁就,而应该加强对孩子进行健康的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首先,家长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端正消费行为,以身立教。孩子对美的认识往往受父母的影响,甚至将父母的穿着打扮作为效仿的对象。如果父母以新奇时髦、穿金戴银、穿名牌服饰为美,甚至以此炫耀自家的身份、地位或富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那么孩子当然就会无师自通,上行下效了。

其次,应教育孩子集中精力搞好学习。要通过教育,使孩子明白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引导孩子在学习、劳动、品德方面与同学展开竞赛,而不是在穿着上盲目攀比。即使家庭条件允许买名牌衣服,也要讲究穿着的环境,上学时以穿校服和其他朴素大方的服饰最为适宜,这样就不会让孩子在穿着上产生优越感,而能与其他同学平等相处。

京翰教育教研院的李老师称,其实攀比是很正常的心态。有时候这种心态的存在可以促使人去努力,关键是如何把握。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争取该争取的,没有什么可非议的。京翰教育李老师建议,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的攀比原因进行不同的引导,不能一味打压,那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他的要求不仅在家庭中没有得到满足,心理上还受到负面的刺激,也许他会寻求外界的“帮助”,这样很容易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

如何教育爱攀比的孩子篇四

如何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

昨天,小木凳在临睡的时候对妈妈和爸爸说:妈妈,其实我都有点嫉妒了。小家伙絮絮叨叨的接着说:她的好朋友雅琪,有自己的一间漂亮的卧室,墙上面全都画满了美丽的贝尔公主、白雪公主、灰姑娘、美人鱼公主等等,一个公主一面墙。她的卧室外面,还有一个好大好舒服的阳台,还有一个大箱子,里面全部装满了美丽的芭比娃娃。她们家的房子是上下两层楼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住上下两层楼的房子呢?爸爸妈妈在解释若干以后,嘴干舌燥,终于耐心全无。想着单位同事孩子的攀比之心,终于狰狞之态毕露。小家伙也终于在泪花纷纷中进入迷惑的梦乡。

小人梦了,大人可睡不着了。问题出来了,足球出了底线,要怎么才进把球拿回来,继续开始比赛呢?

今天学习了一下,发现,其实,这是人正常的心态。大家都想过好日子,这没什么不对呀!关键是家长要怎么引导的问题。以下是学习的内容。

其实孩子有攀比心理很常见,不要认为孩子有攀比心理就要对其制止。在心理专家看来,家长应抱以平常心看待,而且说不定还能变“坏事”为“好事”,借此培养孩子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孩子的沟通、与人交往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攀比不一定都是坏事,问题在于父母向哪个方向引导。

当孩子提出要求,家长不要大惊小怪,家长不应武断制止,应先耐心听听他们到底想什么。

孩子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心理基础。由于不太了解人的需要和满足是要受一定条件制约的,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往往借助学习模仿对象提出各种要求,比如别人有了漂亮的书包、笔盒、衣服、玩具,他(她)也想要,通常在大人看来孩子这样提要求无理取闹,几句“不行,不能买,要听话”就将孩子打回去了。

“武断地阻止孩子,会让他们因害怕被批评,而越来越不敢说实话,变得谨小慎微,家长从而丧失了一个了解孩子的好机会。”相反孩子如果没主动提要求,将心思藏起来,性格内向,未必是好事。

攀比心理或是源自家长

攀比的内容有各式各样,可能比谁有好吃的、玩具高级,也可能攀比成绩、攀比交际能力。“对于纯粹提出物质要求的孩子,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帮助其建立更强大的内心,”内心不够有力量的孩子,往往不自信,容易因一两件小事物而自卑,希望在攀比中获得自信。

有时候,孩子内心不够有力量很可能源于自己父母。有些家长本身很要强或是家中经济不太宽裕,怕自己的孩子受人欺侮,让人瞧不起,当孩子说某某有什么东西时,父母便迫不及待为自己的孩子买一份,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这也是导致孩子产生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攀比心理是很正常的。因为当一个个体需要从他人身上获得各种信息来定义自己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地与周围的人相比较。攀比心理中,其实包含着一种竞争意识。至于怎样帮助孩子改掉攀比心理,而又不伤害其自尊心,可以试试以下几个方法:

一、反攀比。孩子在攀比时最典型的理论就是“别人都有,所以我也要有”。对付这样的孩子,快速生效的办法是反攀比。就是用孩子已有的玩具、物品或者特长来和没有的人比,让孩子知道自己有的东西别人没有,自己有的专长别人也没有。这样,孩子的心理会平衡一些。

当孩子说“自己的电脑不如别人”时,妈妈可以反问:“你们班每个同学都有电脑吗?”这样的问话促使女儿想到:有些同学还没有电脑呢。家长再给孩子讲些道理,告诉孩子每个人的条件是不同的,所获得的东西、具备的能力也不相同。有些东西可以比,但有些东西不能比。

比如:当孩子埋怨老师经常表扬某同学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列出这个同学的优点,让孩子暗中努力和同学比一比,看能否超过他。

二、改变攀比兴奋点。孩子有攀比心理,说明他内心有竞争意识,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者超过别人。家长要抓住这种上进心理,改变孩子比吃、比穿的消费倾向,引导孩子在学习、才能、毅力、良好习惯等方面进行攀比。

家长要注意的是:改变攀比兴奋点不是一件容易事,要机智地想办法,避免生硬转移。例如,当孩子和同学比穿着的时候,有的父母生硬地说:“人家有钱,你家没钱,有本事你就和人家比学习,将来超过他,赚大钱了自己买新衣服。”这样的话只能让孩子感到不如他人,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其三、把攀比变成动力。当孩子攀比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不是不可以攀比,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攀比的条件,从而巧妙地将攀比变成动力。如:孩子跟别人攀比四驱车的数量和档次,父母就可以鼓励孩子积攒零花钱自己购买四驱车,或者进一步引导孩子查找资料、购买四驱车零件进行组装,从而形成节约的意识,养成动手动脑、发明创造的良好行为习惯。

其四、纵向攀比。孩子在和他人的相处中,通常会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也常常会在比较中产生自卑感。此外,总和他人比较,孩子容易缺乏自主性和独特性。不妨多鼓励孩子自己和自己比。例如,让孩子今天和昨天比,这个月和上个月比,本学期和上一学期比。在特殊的攀比中,孩子会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原来不会的拼音现在都会了,原来不认识的字现在都认识了,原来不懂的道理渐渐地懂了。这些比较可以让孩子获得自信,并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努力超越他人。如果家长找好结合点,可以引导孩子将攀比变成动力。比如,引导孩子自己动手将功能落后的电脑,改装成功能先进的电脑。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为孩子经常跟别的孩子攀比伤透了脑筋。教育专家表示,孩子攀比时,家长不能简单说“不”,要学会“借题发挥”。

谈到攀比,孩子们关注物质的、外在的东西比较多:谁的零花钱多出手大方、谁穿的衣服时髦、谁的学习用品新潮、谁的生日过得气派等,会成为一些孩子炫耀的资本和周围孩子们追逐的目标。家长为了顾及面子满足孩子在这些方面的要求,会助长孩子的高消费,应当避免,但也不能简单地说“不”。

父母当面对孩子盲目攀比的时候,可以“借题发挥”,引导孩子转移“兴奋点”,比如物质上的攀比是以“拥有”或“享受”为标准,还可以选择新的比较维度:谁的零花钱花得更有意义、谁穿的衣服美观大方又舒服、谁的学习用品更有利于学习、谁的生日过得简朴又与众不同;另外,在学习上比,谁进步的幅度大,谁勤于思考回答问题最积极;在人际关系上比,谁的朋友多,谁与同学的关系最好……使孩子从中建立正确的价值判断。

明智的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在自身可控的范围内做出努力,认识自己的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合理调整目标,寻找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过别人的办法。

受“赏识教育”思潮的影响,家长和老师动不动就伸出大拇指说“你真棒”,这种泛滥的表扬也让孩子容易产生精神上的虚荣,尤其是一些个性好强的孩子,看见别人比自己强,就会受不了。我觉得,针对“攀比风”,最关键的还是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帮助他找出优点,培养自信心,让孩子知道他也有让别人羡慕的地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平息他的攀比之心。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对人生有了模糊的认识。大家对待的方法有很多:

方法一:告诉孩子挣钱的辛苦

1.那是人家爸爸挣的,有本事你自己长大买。

2.别人家富裕是别人家的事情,这都是靠自己努力才得到的。

3.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爸爸妈妈挣钱的辛苦,不要让孩子得到太多的满足。

方法二: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

1.我会跟孩子说,读书好的小朋友要比穿得好看的小朋友得到的赞许更多。

2.现在把学习学好,长大了有本事,才能讲享受。

3.家长要引导孩子将物质上的攀比转化到学习上。

方法三:比别人没有的

1.有时我跟孩子聊天时会说到,你们班很多同学的家长比我们有钱,但他们的家长未必都像我们这样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未必有精力像我们这样关注自己的孩子。

2.告诉孩子,很多东西是没办法用一个标准去衡量的,别人拥有的你没有,同样你拥有的也可能是别人所没有的。

3.我的孩子有时会跟我们说,某某某有新鞋,所以我也应该有。这时候,我就会说,某某虽然有新鞋,可是你有新外套啊。这个效果挺好,孩子一听就不吱声了。

4.孩子比来比去其实就是想要证明自己比别人强。所以我们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比别人强的东西,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方法四:家长自己不要比

1.一些孩子爱攀比是平时受家长的影响,家长要自己注意自己的举止。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看那个小朋友比你乖,那个同学比你学习好等等,慢慢地,孩子就会经常跟别人比。但孩子往往不比学习,会比一些物质上的东西。所以,我认为家长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2.我觉得家长特别不能把对孩子的夸奖与外表联系起来。对孩子的表扬应集中体现在品质上,比如平时谁最爱劳动,谁最爱干净,谁最爱帮助别人等,这样孩子无形中就有了良好的价值观。

如何教育爱攀比的孩子篇五

怎样消除孩子攀比心理

有人从吃、穿、用、玩四个方面诠释了现代中学生的攀比和奢侈,出手阔绰,动辄上千元。在现实生活中,这绝非夸张。

有一次坐地铁,看见两个孩子,每人手里拿着一款诺基亚的高端手机,正在那里对比,看看谁的手机功能多、谁的耗电时间长,还把自己的电池卸下来看是否能装到对方的手机上。有一个电池可以同时装在两款手机上,而另一个却不行,于是那个同学就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分。我能认出其中那款较高档的手机,还是因为同事刚刚托人在深圳买了一个,而他不在北京买却托人在深圳买的原因就是嫌这款手机在北京买太贵,这样他可以省掉将近两千块钱。一个差价都有两千块钱的手机,可想而知它有多贵,现在就这么成了孩子手中用来攀比的玩物。

有位家长和我沟通说,孩子最近开始偷家里的钱,还撒谎。后来被家长发现,问及原因,竟然是为了买名牌衣服,怕家长不给,所以只好偷。

追求名牌、追求前卫是当代学生的“半成熟心理”的表象,是其缘于对社会、对外界的模仿。再加上潜滋暗长的虚荣心,为了吸引周围人注意,就会在衣着、新潮电子用品方面与同学pk,你玩酷的,我超酷,我酷毙!

孩子之所以这么喜欢攀比手机、攀比衣服、攀比吃喝,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因为不自信,所以更在意外在的东西。

孩子既可以通过这些外在的条件“证明”自己,又不需要自己付出多少努力,因为这些东西都有父母为他们准备好了。

一些在年轻时吃过苦的家长现在发财了,于是“再也不想让孩子像自己那样受苦了”,所以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尤其是金钱物质上的要求。

还有一些家长虽然自己很简朴,省吃俭用,却倾尽全力满足孩子。我就曾经亲眼看见一个母亲,自己穿得不说寒酸至少也可以说是过于朴素吧,领着孩子买鞋,进了阿迪达斯店。孩子看上一双一千多块钱的鞋,售货员介绍说这款鞋功能怎么怎么多,孩子就喜欢上了。我以为妈妈不会同意,没想到她连犹豫的意思都没有,很平淡地说:“那就买这双吧。”从她的态度和孩子的神情来看,这样的鞋应该不止买过一双了。

家长自身的虚荣与攀比行为也在影响着孩子,再加上精神上的娇宠与物质上的保障,无形中助长了孩子攀比的行为。可见始作俑者的家长自然难辞其咎了。

我们经常抱怨孩子不懂得节约、好攀比,那孩子要“面子”的心理到底是从哪来的呢?是不是家长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呢?要想让孩子不爱慕虚荣,不跟同学比吃比穿,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也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要多肯定和鼓励孩子,从各个方面入手,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孩子自信了,攀比的内容就会从外在转向内在。

第二,必要时跟孩子讲一讲家长的工作是怎样的、如何赚到每个月的收入、每月的收入有多少。让孩子清楚家里的经济状况,学会体谅父母、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从而在自己的花销上量力而行。

第三,也可以让孩子帮忙做家庭理财,安排每个月的家庭支出,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做事的条理性,又可以让孩子约束自己。

第四,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把关注点放在学习上,多跟同学比较物质以外的东西。

第五,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从而珍惜自己的所得。对于孩子的要求不要马上给予,而是让孩子体会到渴望的滋味后再提供给他。因为来之不易,孩子才会懂得珍惜。

最后,我还想提个小小的建议,也是我的一点见解。有时候,适当满足孩子小小的自尊心,为孩子保留一份面子也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保护孩子暂时不因为外在的东西不如别人而变得自卑,然后再引导孩子将注意力回归到内在上来也不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