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储罐泄漏事故(五篇)

储罐泄漏事故(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7:07:06
储罐泄漏事故(五篇)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储罐泄漏事故篇一

一、事故经过

某异丁醛装置停车检修及更换催化剂期间,于当天晚上19:30时,在没有分析罐内是否置换合格的情况下,联系检修人员打开异丁醛储罐人孔。打开人孔后,发现罐内有残存物料,车间决定在次日早上处理。次日凌晨2时15分左右,异丁醛储罐人孔处发生闪爆,生产主任指挥现场人员处理,封堵人孔。在封堵人孔时,储罐再次发生闪爆,火焰从人孔法兰间隙串出,造成两名检修人员烧伤。

二、原因分析

1、技术方案把关不严。车间对异丁醛储罐做检修前处理的置换方案有漏洞,置换使用介质及方法存在问题,造成罐内液体残留。

2、安全规章制度执行不严。在拆开异丁醛储罐人孔前,没有按检修方案进行取样分析,打开人孔端盖后,罐内残存异丁醛的挥发,与空气中的氧反应放热,并达到闪爆条件而发生闪爆。

3、存在违章指挥、冒险作业。打开人孔后,发现异丁醛储罐内存有异丁醛残液,未及时妥善处理,并在闪爆后采取了错误的封堵人孔的做法。

三、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

1、安全管理要从源头做好安全防范,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如果储罐清洗置换方案的制定能够做到严密无疏漏,如果方案的审批能够得到严格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就不会造成罐内残存余料。

2、装置检修应同时制定完善的技术方案和安全环保技术方案。如果打开人孔发现有物料后,能够马上采取措施,及时进行处理,就不会发生闪爆事故;如果发生第一次闪爆后,及时对储罐进行安全评估,消除异丁醛闪爆的条件就不会再次发生闪爆。由此可见车间管理人员存在对异丁醛的危险性认识不深、对安全管理执行不严的问题,在装置检修方案制定、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方面都存在严重的漏洞。

3、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安全管理。企业不仅要加强对员工基础安全知识、装置基本安全知识的培训,使员工掌握装置物料特性,能及时、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更应以尊重职工、爱护职工、维护职工的人身安全为出发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坚决抵制违章指挥、强令职工冒险作业的行为。

本事故案例涉及违反新《安全生产法》6条内容,具体如下:

1)第3条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

2)第18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

3)第22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履行“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的责任;

4)第25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5)第51条“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6)第52条“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荀子曰: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其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在检修方案制定及审查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技术人员和相关负责人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逐条进行检查核实,消除安全隐患和漏洞,确保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责任清晰、分工明确、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储罐泄漏事故篇二

国内储罐事故

1、福建漳州px项目漏油着火事故

事故时间地点:2015年4月6日18时56分许,地处漳州古雷半岛的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33号二甲苯装置发生漏油着火事故,引发装置附近中间罐区3个常压渣油储罐爆裂燃烧。

具体情况:据消防部门报告,现场共调集177辆消防车、829名官兵、1212吨泡沫及市供水、供电、公安、安监、环保等相关联动力量到场参与处置,火势得到基本控制。7号9:30左右,消防部门调集300吨泡沫,对还在燃烧的最后一个储罐实施泡沫覆盖灭火总攻。截止16:40,经过7个多小时的奋战,最后一个着火罐被扑灭,至此,发生漏油着火事故的三个储油罐全部成功扑灭。但4月7日晚19点40分,610号罐复燃,现场火光冲天。

复燃分析:经专家初步分析,610储罐复燃的原因系该储罐被泡沫覆盖熄火后,罐内残余物料温度高于轻重整液的自燃点,覆盖的泡沫层经一段时间后被破坏,物料接触空气自燃而引发复燃。消防部门在现场有消防车197辆、官兵913名,持续采取喷水降温和水路隔离措施,冷却保护中间罐区周边的储罐和装置,控制储罐火势不向周边蔓延。

后续环保措施:当地海上防污力量兴海达(漳州)船舶服务有限公司的6艘清污船舶和厦门千和船务有限公司的2艘清污船舶,携带清污设备在现场进行布控或待命,已在码头附近水域布设了约1300米长的围油栏;同时指派厦门通海船务有限公司做好应急待命。

2、江苏lng项目6.16亡人事故

事故时间地点:2009年6月17日,中石油江苏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工程1号储罐区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截至16日22时已造成8人死亡,15人受伤。

具体情况:中石油江苏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工程位于江苏如东县洋口港太阳岛,由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承建。施工现场在建的1号储罐钢筋网片突然向罐内倾倒,带动其余网片严周长从两侧依次向罐内连续倒塌,垮塌拉力同时将部分位于第八层的操作平台带落,导致施工人员坠落罐内,造成八人死亡,15人受伤。事故原因:

1、位于第9、10、11浇筑段的内侧网片呈独立悬臂状超高安装,内外侧网片间缺少有效拉结,设置在钢筋网两侧的吊拉带夹角过小,而导致相互支持稳定较弱;

2、工人安装网片内金属波纹管,擅自局部解除吊拉带,且在钢筋网架上有挂架和作业人员,导致超高超重网片在不对称载荷作用下,局部平面外失稳引发连续倒塌。

3、北京东方化工厂储罐区发生爆炸

事故时间地点:1997年6月27日,北京东方化工厂储罐区发生爆炸和火灾,造成9人死亡,伤39人,直接经济损失1.17亿元。

事故具体情况:6月27日21时许,北京东方化工厂储运分厂油品车间罐区内有易燃易爆气体泄漏,21时10分左右,罐体操作室可燃气体报警器报警,21时15分左右,油晶罐体操作员及油品调度去检查气体泄漏源(2人均在现场死亡)。泄漏气体迅速扩散,与空气形成可燃性爆炸气体。2l时26分左右,遇明火(或静电)发生瞬间空间爆炸。卸油泵房由于扩散有可燃性爆炸气体,在爆炸火源由门窗引入后立即发生爆炸,房盖和墙壁向外倒塌。此后,罐区有油和可燃气体的泄漏部位多处着火,井造成破坏。第一次大爆炸时,冲击波将球罐和保温层及部分管线摧毁破坏,造成乙烯罐区大火。随后,着火处附近的其他管线相继被烤破裂致使大量乙烯泄漏。21时42分左右,油品车间乙烯b罐发生解体性爆炸。爆炸瞬间,爆炸物在空间形成巨大火球并以“火雨”方式向四周抛散。b罐爆炸残骸由破口反向呈扇形向西北飞散,打坏管网油气管线后引起大火,并造成周围建筑物的破坏。在爆炸冲击波的作用下,相邻的a罐被向西推倒,a罐底部出入口管线断开,大量液态乙烯从管口喷出后在地面遇火燃烧。a罐罐内压力升高,顶部鼓起裂开1m长的t形破口。同时,c、d罐的出入口管线也相继被破坏,大量乙烯喷出地面后燃烧,造成范围更大的火灾和破坏。

此次事故过火面积达98000m2,大火共烧毁罐区内6个10000m3的立式储罐(其中轻柴油罐2个,石脑油罐4个)、12个1000m3储罐中的加氢汽油和裂解油气储罐,并导致压力罐区的13个球形储罐中的乙烯b罐解体爆炸,乙烯a罐翻倒在原位置西侧,球体上极板附近两处鼓包开裂;乙烯c、d罐的6、7号柱腿均被烧变形;a、c、d罐进出料口断裂;充装cs的球罐因过火严重,其朝向东北的赤道板上缘附近产生了一个长约3m的鼓包开裂;罐区内其他各储罐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同时事故过程中的燃爆,还造成罐区北侧卸油泵房倒塌,卸油一号栈桥和罐区周围建筑物披部分摧毁,部分火车罐车被掀离铁轨或被烧损毁。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从铁路罐车经油泵往储罐卸轻柴油时,由于操作工开错阀门,使轻柴油进入了满载的石脑油a罐,导致石脑油从罐顶气窗大量溢出(约637m3),溢出的石脑油及其油气在扩散中遇到明火,产生第一次爆炸和燃烧,继而引起罐区乙烯罐等其他罐的爆炸和燃烧。

4、西安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

事故经过:1998年3月5日晚,西安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一座400、储存有170t液化气的11号球罐根部发生泄漏,喷出的消防水变成了水雾,随即液化气发生了两次闪爆,分别位于38m处的配电室和相邻的另一个12号球罐,大火从11、12号球罐底部爆裂的口子直冲而出,相继发生两次液化气爆炸。

整个救援行动中,有7名消防战士牺牲和5名液化气站工作人员牺牲,伤32人。直接经济损失480万元,社会影响极大。

事故原因:

(1)法兰的固定螺栓松紧不均匀,使得法兰间的垫圈长时间受到不均匀的压力,而受压较高的一侧的垫圈迅速老化,因而引起泄漏。

(2)自救不力,缺乏相应的堵漏工具,未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堵漏。

(3)现场指挥不当,延误了救援时机,在危险尚未消除的情况下接通电源,从而导致爆炸。

(4)缺乏专业队伍、必要的监测仪器和科学的事故应急预案,事故未得到及时的控制。

5、黄岛油库爆炸事故

事故时间地点: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中国石油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1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

事故具体情况: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到下午2时35分,青岛地区西北风,风力增至4级以上,几百米高的火焰向东南方向倾斜。燃烧了4个多小时,5号罐里的原油随着轻油馏分的蒸发燃烧,形成速度大约每小时1.5米、温度为150-300℃的热波向油层下部传递。当热波传至油罐底部的水层时,罐底部的积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灭火时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猛烈沸溢,喷向空中,撒落四周地面。下午3时左右,喷溅的油火点燃了位于东南方向相距5号油罐37米处的另一座相同结构的4号油罐顶部的泄漏油气层,引起爆炸。炸飞的4号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邻30米处的1号、2号和3号金属油罐顶部震裂,造成油气外漏。约1分钟后,5号罐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3号、2号和1号油罐的外漏油气,引起爆燃,整个老罐区陷入一片火海。失控的外溢原油像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面上四处流淌。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罐北侧1米高的矮墙,进入储油规模为300000立方米全套引进日本工艺装备的新罐区的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周,烈焰和浓烟烧黑3号罐壁,其中2号罐壁隔热钢板很快被烧红;另一部分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网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网;还有一部分油火向北,从生产区的消防泵房一直烧到车库、化验室和锅炉房,向东从变电站一直引烧到装船泵房、计量站、加热炉。火海席卷着整个生产区,东路、北路的两路油火汇合成一路,烧过油库1号大门,沿着新港公路向位于低处的黄岛油港烧去。大火殃及青岛化工进出口黄岛分公司、航务二公司四处、黄岛商检局、管道局仓库和建港指挥部仓库等单位。18时左右,部分外溢原油沿着地面管沟、低洼路面流入胶州湾。大约600吨油水在胶州湾海面形成几条十几海里长,几百米宽的污染带,造成胶州湾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海洋污染。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非金属油罐本身存在的缺陷,遭受对地雷击,产生的感应火花引爆油气。

6、中石油在大连所属企业油库安全事故 2010.7.16 大连中石油输油管道爆炸

2010年7月16日晚18时50分左右, 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库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引发大火并造成大量原油泄漏,导致部分原油、管道和设备烧损,另有部分泄漏原油流入附近海域造成污染。事故造成1名作业人员轻伤、1名失踪;在灭火过程中,1名消防战士牺牲、1名受重伤。事故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为22330.19万元。2010.10.24 大连7.16爆炸油罐拆除时再次引发火情

2010年10月24日下午,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大连新港码头油库7.16爆炸事故现场拆除曾着火油罐时,引燃罐体内残留原油,再次发生火情。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011.7.16 中石化大连石化分公司减压蒸馏装置泄漏并引起大火

7月16日电16日14时25分,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厂区内1000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换热器发生泄漏并引起大火。消防官兵及时赶到现场灭火,事故没有人员伤亡。2011.8.29 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油罐起火

8月29日10时06分,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875号柴油罐发生火灾,具体原因尚不清楚。无人员伤亡,情况可控。

2013.6.2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发生油渣罐爆炸事故

2013年 6月2日14时20分许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发生油渣罐爆炸事故,先后有两个装有残留柴油的油罐爆炸,事故造成至少两人失踪、两人受伤。

储罐泄漏事故篇三

50立方液化气储罐

液化气储罐是储存液化石油气的专业产品,特种设备,三类压力容器,q345r材料,经过探伤,水压气压试验,技术监督局现场检验,出具压力容器检验证书,外部除锈喷漆等工艺制造完成。液化气储罐对受压元件材质、外观尺寸和焊缝质量、运行质量、安装质量、内部装置及安全附件有着严格质量鉴定。

对罐体材料的常规理化检验如: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

对其焊接接头、焊缝、罐体封头、各受压元件相互的几何位置等严格地通过x光无损检测和磁粉探伤检查。对产品的密封性、耐压性、及凡是能够影响到产品安全运行的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试验。

性能介绍: 50立方液化石油气储罐,是一般企业或乡镇实现集中供气的绝佳产品。储罐充装介质为液化石油气(丙烷)。液化石油气储罐表面防腐涂层均采用喷砂除锈处理、喷涂、吹扫等先进工艺。

产品简介: 该液化石油气储罐有效容积为50立方,筒体直径2428mm,充装介质为液化石油气(丙烷),充装系数420kg/m3。

1、5m3-100m3液化气储罐:它为城区、乡村居民生活用燃气和工业用燃气的小区罐站建设必不可少的产品之一。

2、液化气储罐用途:液化石油气用于金属切割、有色金属的冶炼、农产品的烘烤、工业窑炉的焙烧、汽车燃料、居民生活然用,液化石油气经过分离用于生产合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及生产医药、染料等产品。

3、液化石油气储罐技术参数:设计压力:1.77mpa,最高工作压力:1.6mpa,设计温度:50/-19℃,材质:q345r,液化气储罐单位充装量:0.42吨/m3,焊后整体热处理。

4、5-100立液化气储罐分为地上储存、地下储存两种型式,主要参数如下表:

设计压力mpa 1.77

最高工作压力(mpa)1.6

设计温度(℃)-19~50

水压试验压力(mpa)2.21

气密试验压力(mpa)1.77

专用功能说明】

材 质: 16mnr特种钢 充装介质: 液化石油气 充装系数: 420kg/m3 罐体容积: 50---100m3 程力液化气体储罐功能特征: ▲ 表面防腐涂层均采用喷砂除锈处理、喷涂、吹扫等先进工艺。▲ 高质量的国产或进口安全附件供用户选配,配套齐全。▲ 液化石油气储罐严格采取科学的先进施工工艺,确保在低温状态下最低的收缩率、最高的尺寸稳定性。▲ 罐体成形采用先进焊接工艺和封头弧形对接焊接工艺,以及整体式钢复合一次成形技术,安装快速,维修方便,外观漂亮。▲ 配装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应急保护装置,使蒸发率最低,运行安全可靠。▲ 适用于液化石油气、液氨、二硫化碳、环氧乙烷、丁烷、丙烷、丙烯等各种气体的储存。程力压力容器的严格质量检测: ▲对产品的受压元件材质、外观尺寸和焊缝质量、运行质量、安装质量、内部装置及安全附件的严格质量鉴定。▲对罐体材料的常规理化检验如: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对液化石油气储罐其焊接接头、焊缝、罐体封头、各受压元件相互的几何位置等严格地通过x光无损检测和氦质谱仪检查。▲对产品的密封性、耐压性、及凡是能够影响到产品安全运行的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试验。

储罐泄漏事故篇四

注水法处理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

一、引言

液化石油气在我国已广泛使用,因液化石油气贮罐泄漏而造成的事故曾多次发生,有的甚至引发了恶性爆炸事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分析液化石油气贮罐泄漏特点并研究相应的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液化石油气储存系统中出现泄漏的部位不同,则泄漏物的状态、泄漏速度以及泄漏点对罐区构成的威胁各不相同,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大小也不一样。因此,有必要对液化石油气储存系统中可能出现泄漏的不同情况及其危险性特性进行分析,并讨论相应的对策。

二、储罐可能出现泄漏的不同部位及危险性分析

液化石油气储罐的接管有液相进口、气相进口、液相出口、气相出口、排污口、放散口以及人孔等。由于集中应力的作用,各种接口、焊缝处较容易出现泄漏;液化石油气储存系统中蒸气压高,液化石油气对法兰橡胶密封件的溶胀性强,因此法兰处较容易出现泄漏;液化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长期贮存时,水分会逐渐积累下沉,积聚在储罐的下部。罐越大,时间越长,积聚量越大。在罐底水层的作用下,罐底及罐底阀件的腐蚀比其它部位严重,容易出现泄漏。

(一)管道或法兰泄漏

管道或法兰出现泄漏点时,液化气的泄漏速度较慢,泄漏或燃烧点离罐体远,危险性较小。停止输送气体,慢慢关闭泄漏点相邻部位的阀门,即可切断泄漏源排除危险。如果相邻阀门不能关紧,为防止泄漏点周围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而产生危险,还可以暂时主动点燃液化气,让其稳定燃烧,等必要的抢险措施都准备好后,再扑灭火焰。

(二)罐体顶部或与顶部相连接的阀门、管道出现泄漏

罐体顶部或与顶部相连接的阀门、管道出现泄漏时,泄漏物为气相液化气,泄漏量相对较小;抢险人员直接接触的是气体,冻伤的可能性较低。2000年7月15日,一辆满载9吨(准载8吨)液化气的槽车在途径四川省绵阳市宝成铁路桥洞时,由于车身超高,与桥洞顶部发生碰撞,槽车被卡在桥下,槽车顶部发生泄漏,对铁路线和旅客的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经消防官兵英勇奋战,强行堵漏成功。据悉,参加抢险的消防官兵当时虽未着防冻服装,却没有人员被冻伤。

(三)罐体底部泄漏或紧邻罐体的第一个阀门/法兰泄漏

无论是罐体底部泄漏或紧邻罐体的第一个阀门/法兰泄漏,泄漏出的都是液体,泄漏速度快,泄漏量大,泄漏点处于罐区之内,危险性比前面谈到的两种情况都大。1998年3月5日,陕 西省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气管理所内一个400m3球罐的根部阀门损坏,导致罐内液化气大量泄漏,引发了罐区的连续爆炸,造成11人死亡(事故中有7名消防官兵牺牲),31人受伤。1979年12月18日,吉林市城建局煤气公司一个400m3的液化气罐的根部法兰泄漏,引起罐区连续爆炸,事故中死亡32人,受伤54人。1997年9月14日,印度石油公司彼雅卡炼油厂一个容积为12000m3的液化气罐的罐根管线接口泄漏,引发了附近三个同样大小的液化气储罐和12个石油罐爆炸,造成25人死亡。

罐体底部泄漏或紧邻罐体的第一个阀门/法兰泄漏事故所具有的危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抢险救援的难度高

以上列举的液化气贮罐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中,泄漏部位都是在贮罐底部(或是紧邻罐底的第一个阀门和法兰,或是罐根管线接口),抢险人员面临非常大的困难,因为这种情况下不能使用关闭阀门的方法直接切断泄漏源。当抢险人员强行堵漏时,由于罐体直径大、罐下障碍和揿,液化气泄漏压力大、流速快,难以实施堵漏作业;如果抢险人员皮肤直接接触到液态液化气,容易被冻伤,而且液化气还能造成人员中毒,堵漏作业往往被迫中断。

2、主动控制事故的可能性小

在储罐底部出现液相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不宜采用主动点燃液化气的方法。如果采用点燃法,形成的固定燃烧点离罐体很近,辐射热人使罐体温度上升,直接威胁罐体安全;而且一旦出现储罐底部泄漏,就会形成相当大的爆炸性气体区域,主动点火还有引起空间爆燃的可能。倒罐虽然可以减少泄漏罐内的贮量,但要以罐区其它储罐有足够的剩余容量为前提,而且在液相液化气被抽空之前,罐内压力不会降低,泄漏速度不会减缓,堵漏的难度不会降低。随着泄漏的继续,爆炸性混合气体的范围逐渐扩大,危险性不断增大。

3、发生爆炸性火灾的可能性大

由于气相液化气比同样条件下的空气重,不容易扩散,泄漏出的液相液化气气化后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很容易达到爆炸浓度极限(2%~10%),而液化气的最小引燃能量只有0.18 ~0.38mj,很小的点量就能够将液化气爆炸性混合物点燃。液化气在泄漏时会产生高达数千伏的危险电压,从泄漏部位喷出的介质和容器都带有静电,其放电火花足以引燃液化气,即使抢险时划定了禁火区,潜在的静电放电危险也不能保证不发生爆炸。如果混合气体发生爆炸,势必引起罐区连续爆炸而使事故失去控制。

由此可见,液化气储罐或紧临储罐的阀门、法兰等部位出现泄漏时,不仅难以控制,而且发生爆炸火灾的可能性更大,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控制。

三、使用向罐内注水的方法抢险

当储罐底部发生泄漏时,利用液相液化气比水轻且与水不相溶的性质(液相液化气的比重是4 ℃时水的比重的0.5~0.6倍),向储罐内注入一定数量的水,以便在罐内底部形成水垫层,使泄漏处外泄的是水而不是液化气,从而切断泄漏源,使火焰自动熄灭,然后再采取堵漏措施。这种利用水重于液化气的性质向储罐内注水而切断泄漏源或减少泄漏量的方法称为注水法。注水后,由于从泄漏部位喷出的是水而不是液化气,中毒、冻伤和燃烧爆炸的危险性均大大降低。而且注水作业可以在远离泄漏点的地方进行,更可保证抢险人员的安全。2001年2月26日,武汉市青山区115街的武汉市水泥厂液化气管道发生泄漏,就使用了注水的方法抢险并取得了成功。1998年3月5日西安液化气站于16日30分左右出现泄漏,发生爆炸是在18 时40分,其间有足够长的时间采取注水法抑制泄漏,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坐失良机,以致最终导致惨剧的发生。使用注水法处理泄漏事故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水法适用的对象

·泄漏物为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且其密度小于水,泄漏部位是在储罐的底部或下部;

·泄漏物为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且其密度大于水,泄漏部位是在储罐顶部或上部。

(二)泄漏部位的位置

必须确定泄漏部位是在储罐的底部、下部或与下部相邻的阀门或法兰。否则,水垫层高度难以达到泄漏点高度,不能切断泄漏源。

(三)液化气的温度

通过查看温度测量仪表,了解液化气的温度是否在50℃以下,因为液化气储罐的设计温度为50℃,注水作业应在其设计温度范围以内进行。而且所注水的温度应低于液相液化气的温度,否则,注入的水会对液化气有加热作用。

(四)注水量的控制

所注水的体积加上液相液化气的体积应小于储罐容积的90%,即:v1+v2<0.9v

其中v1为注入水的体积(m3);v2为原有液化气的液相体积(m3);v为贮罐的容积(m3)。《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第5.3.8条明确规定:液化烃储罐的储存系数不应大于0.9。当储罐适量充装时,储罐内压为液化气的饱和蒸气压,温度每上升10℃,饱和蒸气压上升0.2mpa,能够保证安全。液化气的体积膨胀系数约为水的10~16倍,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每升高10℃,体积膨胀3~4%。如果超装,气体空间过小,随着温度的升高,液相液化气很快就会充满罐体,若温度继续升高,罐体因束缚液相膨胀而承受的压强会迅速上升,温度每上升1℃,压力就会上升2~3mpa,只要温度上升3~5℃,内压就会超过8mpa的耐压极限并发生危险。

(五)泵房、配电房处可燃气的浓度

泵房、配电房等处的可燃气浓度应低于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以保证注水操作的顺利进行。

四、一点建议

笔者在液化气储存单位进行防火检查时,发现液化石油气储存系统没有现成的管道可用于紧急情况下向罐内注水,这对注水法的实施非常不利。2001年1月17日8时16分,江苏省苏州市罗马磁砖有限公司一只储量100m3的储罐底部法兰垫圈老化出现泄漏,直接威胁罐区另一个同样容量储罐的安全。消防官兵经过一个小时的紧张战斗,堵漏基本成功,但由于罐内压力很高,仍有少量泄漏。抢险人员当时就想到使用注水法制止泄漏,但因为没有现成的管道和接口可用于注水,只好让特勤中队继续堵漏,同时设水枪驱散气体,并倒罐抽走泄漏罐内的液化气,直到17时罐区才化险为夷。但并不是所有的消防部队都有特勤中队、特勤装备和相应的处理恶性事故的能力,如果这起事故发生在消防装备稍差的地方,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储罐设有注水用的接口,抢险成功的胜算就大多了。目前实施的《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没有对设置紧急情况下注水用管道和接口作出规定,建议下次修订时能予以考虑。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的燃料,液化石油气从储罐中泄漏出来很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若在短时间内大量泄漏,可以在现场很大范围内形成液化气蒸气云,遇明火、静电或处置不慎打出火星,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随着液化石油气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用量的不断加大,近年来较大的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一、理化特性

液化石油气主要由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烃类介质组成,还含有少量h2s、co、co2等杂质,由石油加工过程产生的低碳分子烃类气体(裂解气)压缩而成。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 有特殊臭味;闪点-74℃;沸点从-0.5℃到-42℃;引燃温度 426~537℃;爆炸下限[%(v/v)]2.5;爆炸上限[%(v/v)]9.65;相对于空气的密度:1.5~2.0;不溶于水。

禁配物:强氧化剂、卤素。

二、危险特性

危险性类别:第2.1类 易燃气体

1.燃爆性质

极度易燃;

受热、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烧;

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蒸气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蒸气扩散后遇火源着火回燃;

包装容器受热后可发生爆炸,破裂的钢瓶具有飞射危险。

2.健康危害

如没有防护,直接大量吸入有麻醉作用的液化石油气蒸气,可引起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

不完全燃烧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直接接触液体或其射流可引起冻伤。

3.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残液还可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

三、公众安全

首先拨打产品标签上的应急电话报警,若没有合适电话,可拨打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响应专线0532-3889090;

蒸气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如污水沟、下水道等),所以,要在上风处停留,切勿进入低洼处;

无关人员应立即撤离泄漏区至少100米;

疏散无关人员并建立警戒区,必要时应实施交通管制。

四、个体防护

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穿防静电隔热服。

五、隔离

大泄漏:考虑至少隔离800米(以泄漏源为中心,半径800米的隔离区)。

火灾:火场内如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1600米(以泄漏源为中心,半径1600米的隔离区)。

六、应急行动

1.中毒处置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就医。

2.泄漏处置

(1)报警(119,120等),并视泄漏量情况及时报告政府有关部门。

(2)建立警戒区。立即根据地形、气象等,在距离泄漏点至少800米范围内实行全面戒严。划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警戒区内和周边人员迅速撤离,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3)消除所有火种。立即在警戒区内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

(4)控制泄漏源。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或翻转容器,避免液体漏出。如管道破裂,可用木楔子、堵漏器堵漏或卡箍法堵漏,随后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法暂时封堵。

(5)导流泄压。若各流程管线完好,可通过出液管线、排污管线,将液态烃导入紧急事故罐,或采用注水升浮法,将液化石油气界位抬高到泄漏部位以上。

(6)罐体掩护。从安全距离,利用带架水枪以开花的形式和固定式喷雾水枪对准罐壁和泄漏点喷射,以降低温度和可燃气体的浓度。

(7)控制蒸气云。如可能,可以用锅炉车或蒸汽带对准泄漏点送气,用来冲散可燃气体;用中倍数泡沫或干粉覆盖泄漏的液相,减少液化气蒸发;用喷雾水(或强制通风)转移蒸气云飘逸的方向,使其在安全地方扩散掉。

(8)救援组织。调集医院救护队、警察、武警等现场待命。

(9)现场监测。随时用可燃气体检测仪监视检测警戒区内的气体浓度,人员随时做好撤离准备。

注意事项: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警戒区直至液化石油气浓度达到爆炸下限25%以下方可撤除。

3.燃烧爆炸处置

灭火剂选择

小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

大火:水幕、雾状水。

(1)报警(119,120等),并视现场情况及时报告政府有关部门。

(2)建立警戒区。立即根据地形、气象等,在距离泄漏点至少1600米范围内实行全面戒严。划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警戒区内和周边人员迅速撤离,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3)关阀断料,制止泄漏。

关阀断气: 若阀门未烧坏,可穿避火服,带着管钳,在水枪的掩护下,接近装置,关上阀门,断绝气源。

导流泄压: 若各流程管线完好,可通过出液管线、排污管线,将液态烃导入紧急事故罐,减少着火罐储量。

注水升浮:若泄漏发生在罐的底部或下部,利用已有或临时安装的管线向罐内注水,利用水与液化石油气的比重差,将液化石油气浮到裂口以上,使水从破裂口流出,再进行堵漏。为防止液化气从顶部安全阀排出,可以采取先倒液、再注水修复或边导液边注水。

(4)积极冷却,稳定燃烧,防止爆炸。组织足够的力量,将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用射流水冷却着火及邻近罐壁,并保护毗邻建筑物免受火势威胁,控制火势不再扩大蔓延。在未切断泄漏源的情况下,严禁熄灭已稳定燃烧的火焰。

干粉抑制法: 待温度降下之后,向稳定燃烧的火焰喷干粉,覆盖火焰,终止燃烧,达到灭火目的。

(5)救援组织。调集医院救护队、警察、武警等现场待命。

(6)现场监测。随时用可燃气体检测仪监视检测警戒区内的气体浓度

在球罐更新中应用hse风险管理

hse管理体系是石化行业一个新型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它是通过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后果,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来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方式。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风险管理也是hse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它是首先确定活动、产品、服务中可能发生或曾经发生过的危险,并对这些危险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消减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有效管理模式。

中石化广州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石化”)6#液态烃球罐区,用于液化气储存的g601#~608#罐均为1976年建造的容积1000m3球罐,受当年制造水平、质量标准和检测标准所限,这8台罐先天就存在许多缺陷。如今,国家对压力容器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检测标准也越来越严格,所以球罐的检测周期也越来越短,以至球罐检修由原来的5~6年一修缩短到2~3年一修,甚至是一年一修。根据设计规范,液态烃类球罐的使用寿命是20年,而现有的8台球罐已运行26年,已是“超期服役”。加之近年来广州石化所加工的原油其含硫量偏高,进罐区的液化气其h2s含量时有超标现象,更加重对球罐的腐蚀,可谓“雪上加霜”。在球罐检修中,技术人员发现罐内裂纹增多、裂纹加长加深,严重威胁罐区的安全生产。2003年,该8台球罐拆除更新项目,共投资达4000万元,被列入中石化股份公司级重大隐患治理项目开始整改。该工程是广州石化今年来“边生产边施工工程”(以下简称“双边工程”)最大项目,该项目施工存在生产与施工深度交叉;时间跨度大,从2003年至2005年;节假日及夜间都要进行施工;作业周边区域易燃易爆物料多;周围高压容器众多;施工场地狭小;施工作业危险程度高;施工人员多、任务重、时间紧等诸多特点,如果安全管理不到位,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等各类事故,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什么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风险管理正是我们所要寻求的方法。它比较科学、系统地规范了施工过程中需要人们遵循执行的安全行为,并为如何消除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南。为此,结合罐区施工实际情况和认真落实广州石化安环部制定的《施工项目hse管理指引》,期望通过在施工作业中全面落实hse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进一步规范施工作业及管理,认真开展hse风险管理,达到无伤害、无事故、无污染的风险管理目标,实现“安全文明”施工,保障正常生产。

广州石化6#液态烃球罐区西侧和北侧分别是火车装油台和成品油罐区,该罐区占地面积约44000m2,罐区内建筑面积13035m2。罐区内分6个罐组,共有大小24台球罐,主要储存液化石油气、精丙烯、正丁烷和丙丁烷等易燃、易爆、易扩散的液态烃产品。该罐区总库容20200m3,月平均收付量达25000m3,是炼油企业火灾爆炸危险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属广州石化一级重点生产要害部位。

液化石油气、精丙烯、正丁烷和丙丁烷等易燃、易爆、易扩散的液态烃产品,为了储存、输送之便,这些物质必须在常压下降低温度或常温下增加压力,变成液体。常温常压下,其爆炸极限均小于10%,属于易燃气体,与空气能够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着火爆炸危险,是甲a类火灾危险物质。在这种背景下,该区域的安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酿成重大恶性火灾爆炸事故,殃及广州石化及周边地区的安全。

hse风险管理实施过程

1.确立球罐更新施工风险点

要想做好对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首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分析项目在施工过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事故,对可能造成事故的隐患进行评价,然后对这些危险源有针对性的制定消减计划。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一直是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此,特别加强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根据hse管理体系中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要求以及广州石化《施工项目hse管理指引》要求,在球罐隐患整改计划下达后,贮运部成立了隐患整改领导小组,明确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责任,同时成立了由工艺员、设备员、安全员、电工、焊工、仪表工、起重工、架子工以及射线探伤等人员组成的风险评估小组,共同进行讨论,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过程中,对那些危害程度高、发生频繁、超出人们心理承受能力的风险进行重点评价,从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行为性及生理、心理性常见危险因素及有害因素多方面考虑,将整个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危害因素,一一列举出来。如物料泄漏着火、爆炸、中毒、触电、高空坠落、高空坠物、防火墙倒塌、损坏设备、机械伤害、交通事故、射线误探等。并逐个进行危险性分析,列出可能的风险点,如高处作业危险性分析,就从施工人员的危险性、施工作业环境的危险性、施工设备材料的危险性、施工管理的危险性、高处施工作业应急管理等5方面列出22个风险点。通过评估,最后从46个施工子项目中共确立了252个风险点,并公布在6#罐区中央控制室,提醒有关人员注意。

2.制定风险防范和消减措施

按照不同的施工类型选择合适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方法,开展风险评价,对施工内容和涉及的范围进行风险评估,针对危险点制定相应的hse技术措施和hse管理措施,保护作业人员、设备、环境等,同时制定施工hse总体方案。通过运用隐患评估(lsr)、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scl)、预危害分析(pha)等多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法,针对可能发生物料泄漏着火、爆炸、中毒、触电、高空坠落、高空坠物、防火墙倒塌、损坏设备、机械伤害、交通事故、射线误探等事故、通过改进工艺、制定预防措施,完善规章制度等来降低和消减风险,把风险控制在尽可能低的程度,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根据施工过程各种具体的施工作业和对作业各环节、步骤进行的风险危害评估情况,都制定了非常详细的风险防范和消减措施,共制定了96项hse应对措施。

如在隔离及防火防爆方面,制定了以下措施:

(1)彻底置换措施。为确保球罐及其附件、管线内介质置换彻底,达到安全动火条件,制定严密的工艺处理方案并按要求进行审批,同时严格按照工艺处理方案对相关管线、球罐内液化石油气进行置换,要求进水至满罐,放完水后,用蒸汽对球罐进行不少于48h吹扫,直至设备内气体采样分析符合安全动火条件。

(2)搭设防火墙,要求东西两侧的防火墙高出球罐1m,南侧搭设3m高防火墙,防火墙的搭设严格按照《脚手架作业管理规定》(中石化广州机〔2002〕15号文)和贮运部球罐检修安全措施(zsgz-67-4700-02.17)及“双边工程”hse管理规定中关于隔离的要求。

(3)盲板隔离,要求制定盲板图,盲板两侧都必须加垫片,盲板挂明显标志的盲板牌,盲板前阀门全部再加铁丝匝死。作业部每天必须对施工现场的盲板进行检查。

(4)现场下水井先用石棉布覆盖,上面再用沙土覆盖,最后用水泥封面进行隔绝,防止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从下水道进入施工现场。

(5)施工现场周围在用工艺管线要用石棉布覆盖好,防止有火花飞溅在管线上。

(6)周围大气环境监测。对球罐区设备、设施重点进行监控、维护和保养,定期全面查漏,每周五上午,由岗位人员用肥皂液对球罐罐前、罐底、罐顶及液位计平台阀门、法兰进行认真查漏,发展泄漏,应立即上报并将查漏结果记录,确保罐区所有动、静密封点无一泄漏存在。现场周边装有4台固定式可燃气报警仪,现场专职安全监护人员携带1台便携式可燃气报警仪,随时对作业现场大气进行不间断监测。

(7)工艺安排好罐区脱水、采样、放空工作,罐区采样、脱水、放空等作业都安排在每天施工结束后,每次脱水、采样、放空后须进行动火施工时,必须重新进行采样分析。

(8)罐区操作人员必须把检修现场作为巡检点,严格按照巡检要求,每次巡检时必须按时认真对施工现场及周围管线设备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切实加强对周边球罐运行状况的控制。

(9)施工单位每天必须派人到6#罐区岗位操作室参加班组交接班,每天作业前与当班联系,并到岗位登记,及时通报施工内容和了解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确保罐区内无脱水、采样作业和异常现象。

此外,为保证整个8台球罐更新施工的顺利完成,还采取了一系列hse管理措施,包括切实加强对施工人员、监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考试和持证上岗,将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贯彻到每一位相关人员,施工现场定置管理及现场告示牌要求,建立全时程安全检查制度和每日施工违章违纪曝光栏,对每天发现的问题及新情况及时处理以及制定应急预案和演练要求等。正是通过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施工的实际情况,并逐一制定出非常详细的风险防范和消减措施,同时经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贮运部各专业组及机动部、安环部等职能部室人员的不断完善和层层审查审批,使得相关人员对施工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制定的针对性措施都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3.落实风险防范和消减措施

当施工hse总体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及风险防范和消减措施报有关领导审批通过后,对施工人员、岗位操作工及现场监护人员就相关风险因素,风险防范和消减措施及应急预案的要求,切实落实好每一项工作。包括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设置专职安全技术人员;施工现场hse告示牌及施工项目信息牌标准、醒目;现场张挂各种警示牌;施工单位按照规定为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具,用品;施工过程中机具摆放整齐,位置画线,电线及其他使用的线规范、整齐排列;物料堆放整齐、标识明确;施工机具在每次工作前应进行检验确认施工机具的完好,要求机具进入施工现场前贴检验合格标识;施工人员每次作业前要填写“施工危害自我评估表”;监护人员每2个小时填写1次“施工过程监督检查表”;每次间歇重新作业前均需对作业点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确认;车辆必须严格按规定线路行驶;司机必须随身携带车辆入装置证,进入前必须到6#罐区岗位登记,并获得当班签字许可后,方可进入等等。

在加强对施工现场和预制现场的施工机具、材料等的定置管理方面,从施工开始前,就严格要求,并不断持续改进,现场施工机具、材料等摆放不合要求不能开始施工。进入到施工现场,各种警示清楚明了;漏电保护配电箱、配线标准、规范、漏电保护器齐全,各脚手架都是钢管扣件式的,搭接间距合格,同时抓好每天作业完的清场工作,从而为施工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环境。

分公司领导、各职能部室及作业部领导高度重视施工现场安全,作业部切实落实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严把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关,严把安全责任关、严把安全管理关,建立严格的现场管理、检查和考核制度,把对外来施工人员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安全工作来抓,加强现场检查,及时纠正和制止不符合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坚持施工现场的三级安全检查制度:(1)只要现场有施工作业,就有专职监护人员在现场监护,并记录施工和违章情况;(2)当班岗位人员现场巡检时应把施工点作为巡检内容之一,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报告。施工所在区域施工点设立巡检牌,作为外操作工和班长新增的巡检点,24小时巡检,并记录施工动态情况;(3)三大员每天巡检2次以上,区域主管及部里领导不定期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和违章及时进行处理和严格考核。

随着施工的全面展开,广州石化落实好风险防范和消减措施,强化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管理,逐一消除风险。从已完成更新投用的g605#、g606#及正在更新的g601#~g604#施工来看,认真开展hse风险管理、取得较好的成绩,成为广州石化样板hse施工现场达到无伤害、无事故、无污染的风险管理目标,施工过程中不安全行为明显减少,实现了“安全文明”施工,保障了罐区正常生产。

风险管理真正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和hse管理思想,广州石化正是通过开展风险管理,在施工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可能的危险进行认真评估,采取了针对性很强的防范和消减措施,施工方案比较科学合理,安全施工制度严密,日常安全检查监督到位,施工过程中较好地保障了直接作业环节安全和罐区安全生产。

通过开展风险管理,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1.危害识别、风险评价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要定期对所划分的评价单元进行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不断补充完善识别和评价的内容,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评价机制。

2.要加强对相关评价人员风险评价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评价人员必须对评价方法非常熟悉,评价结果才真实、可靠。在评价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更要充分注重人的因素,努力把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提高。要搞好风险管理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培训、识别、评价、控制、应急、检查等各项工作。

3.要切实加强对监护人员、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施工过程监控,将施工点作为一个重要的巡检点,有力地确保了施工安全。

4.除了施工组织者的精心组织外,更重要的是罐区现场安全管理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科学的防范措施,只有正确地运用安全技术和措施,才能确保罐区动火施工的安全。

5.施工队伍切实和强自身的安全管理,对施工检修的全方位、我层次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从严、从重处罚施工过程中的一切违章行为,切实从根本上提高施工队伍的安全意识,使安全施工变为每个施工队伍的自身内在要求,这也是开展hse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6.对作业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仍有遗漏,如防火墙及脚手架在施工期间,由于台风,发生倾斜,且应急预案中没有制定防台风预案。在施工进度和施工工序安排上,仍有不足,导致交叉作业较多,给施工安全带来威胁。当情况发生变化时,hse管理没有及时进行跟进管理。在今后在作中,要不断进行认真总结,认真查找制度、措施、培训、检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以此作为依据,重新修改风险管理,作为下一轮的依据,持续改进,不断充实和完善。

储罐泄漏事故篇五

粗苯储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ⅱ 粗苯储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粗苯的危险特性及安全技术辨识(详见下表)粗苯危险特性及安全技术辨识表

标识 中文名:粗苯、混合苯 英文名:crude benzene、 motor benzol、 mixed benzol 危险类别:第3.2类 中闪点易燃液体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苯 65%~75% 71-43-2 危规号:32051 un号:1114 包装类别:ii类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ph值:无意义 饱和蒸气压(kpa):13.33/26.1℃

相对密度(水=1):0.8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77 熔点(℃):5.5 沸点(℃):80.1 理化特性 闪点(℃):-11 引燃温度(℃):560 爆炸上限[%(v/v)]:7.45 爆炸下限[%(v/v)]:1.12 临界压力(mpa):4.92 临界温度(℃):289.5 燃烧热(kj/mol):3264.4 辛醇/水分配系数:2.15 溶解性:微溶于水、可与醇、醚、丙酮、二硫化碳、四氯化碳、醋酸等有机溶剂混溶。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如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等。

其他理化性质:无资料。燃烧 爆炸 危险

特性 稳定性:稳定;禁配物:强氧化剂;聚合危害:不能发生;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毒性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40[皮]。

前苏联:mac(mg/m3):15/5。

tlvtn:osha 1ppm,3.2mg/m3; acgih 0.3ppm,0.96mg/m3。tlvwn:未制定标准。

急性毒性:ld50:3306 mg/kg(大鼠经口);48 mg/kg(小鼠经皮)lc50:31900mg/m3,7小时(大鼠吸入)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致敏作用。可引起出血性白血病,为致癌物。

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

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忌用肾上腺素。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泄露处理 应急处理及消除方法: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1.2 危险源的确定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有关规定,粗苯属于重大危险源辨识物料。公司粗苯存在场所有罐区和生产区,罐区设有1个400m3的竖罐,生产区有2个粗苯计量罐,容积6m3。粗苯比重约0.87t/m3。

储罐区储存粗苯的数量:400×0.8×0.87=278吨,其临界量为50吨,因此贮罐区已经构成重大危险源。

生产区储存粗苯的数量:6×2×80%×0.87=8吨,其临界量为20吨,因此生产区储存的粗苯数量未达到临界量,未构成重大危险源。1.3 事故类型及原因 1.3.1事故类型

粗苯储罐区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主要有:火灾、爆炸、中毒等。1.3.2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1)设备、设施超负荷运行;

(2)检修不及时,设备、设施损伤、锈蚀发生泄漏;(3)阀门、泵、管道等因质量或安装不当泄漏;(4)撞击或人为破坏等造成容器、管道等破裂而泄漏;(5)贮罐超装溢出;

(6)由自然灾害造成的破裂泄漏,如地震、雷击等;(7)焊、割、打磨产生火花以及高温等因素;

(8)检修时,未吹扫干净,检修方式不当;(9)点火吸烟或违章动火;

(10)物质过热引发:如线路老化,引燃绝缘层;过载、接触不良等产生高温;(11)电气火花,如短路、断路火花等;

(12)易燃液体发生泄漏;粗苯蒸汽浓度达到爆炸极限;(13)人员操作失误等。1.4危害程度分析

1.4.1粗苯储罐火灾、爆炸后果

粗苯罐区有1个贮罐,单罐容积400m3,最大存储278t粗苯。罐区防火堤面积144m2,经换算相当于半径为6.77m的圆的面积。

经计算一旦粗苯发生泄漏,在防火堤内形成池液,遇到点火源即可发生火灾,其火焰高度为17.5m,产生的总热辐射通量35004kw,由此根据不同热辐射对人伤害的程度计算,粗苯罐区的死亡半径为15.19m,重伤半径17.22m,轻伤半径为21.6m,安全半径为33m。由计算结果可知,一旦发生池火灾事故,在33m范围内的作业人员,如北部、东部化产车间内的人员应迅速撤离现场至安全地带。

1.4.2粗苯储罐泄漏事故导致毒性危害后果

苯的ld50(半数致死浓度,即引起实验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浓度)为3306ppm,在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twa)为6mg/m3。假定泄漏口直径为0.20米,在风向为sse、风速为36m/s(极端风速)、空气温度25.9℃的环境下,泄露1小时内,苯蒸汽达到致死浓度的扩散范围为半径31米的圆形区域;达到最高允许浓度的危害距离为西部1.5千米。2.工作原则

2.1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原则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为首要任务,在事故未发生时充分做好预防工作;在事故发生后,立即抢救受伤人员、组织撤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的其他人员;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专家、专业救援力量和人民群众的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检测、检验、监测手段、救援装备和技术,迅速控制事态,消除危害后果。

2.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具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企业应在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负责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下级服从上级、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团结协作。2.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是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实现本质安全,尽可能防止事故发生;二是在假定事故发生的情况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达到降低和减少灾害破坏和造成损失的目的。为此,平时要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搞好应急预案的演练,使得应急组织体系的各机构、各部门明确各自职责及运行程序,熟悉应急救援的基本技术、方法和技巧,掌握自救和互救的知识,提高应急响应系统的整体救援能力。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3.2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公司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 总指挥:(总经理)副总指挥:(副总经理)成员:。

指挥领导小组在生产技术部设立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日常的工作。发生重大事故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通知指挥领导小组所有成员迅速参加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中心,负责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设在生产技术部。总经理不在厂时由副总经理全权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图如下:

3.3主要职责

3.3.1指挥部主要职责

(1)组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3)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4)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5)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6)向上级汇报和有关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求援;(7)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3.3.2指挥人员分工

(1)总指挥:指挥组织全厂的应急救援工作,发布和解除救援信号。

(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具体指挥工作,负责事故报警及报告,通报情况及抢险,具体事故处置的指挥。

(3)指挥部成员主要职责:

a.总工程师:负责评价事故抢救、抢险、抢修的技术方案和措施,为指挥部救援指挥、组织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b.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制定事故抢救、抢险、抢修的技术方案和措施;负责对生产系统停车调度;协助副总指挥做好公司内部各应急救援队伍的联络、协调、指挥工作。

c.安全办公室:协助副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报告、通报情况工作;负责组织事故原因调查工作,组织编写事故报告和整改报告。

d.综合考核管理部:负责组织兼职消防队的灭火、洗消等工作;负责维持现场秩序、交通指挥、设立警戒、人员疏散等工作;负责组织现场医疗救护、物资运输工作;负责对外联络、协调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事故信息。

e.供电中心:负责电力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做好应急备用电源的供电工作。

f.化产车间、炼焦车间、备煤车间:负责查明事故具体部位、泄漏位置、泄漏物质等,并初步分析事故原因;负责制定堵漏措施、洗消措施等抢救、抢险、抢修方案;组织所辖应急救援分队的抢救、抢险、抢修工作。

g.化验室:负责组织事故现场及扩散区域环境的监测、检测工作;负责事故现场泄漏化学品采样、化验、分析的工作。

h.销售部:负责救援物资的供应保障。3.3.3应急救援队伍的组成、分工及职责

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全体职工都负有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各应急救援专业队,是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主要是负责公司各类事故的抢修救援。应急救援专业队的组成、分工及职责如下:(1)通讯联络队:

组成:生产技术部调度员和综合考核管理部有关人员。负责人:生产技术部经理

职责:各应急救援队之间的联络、协调和对外联络、协调。(2)治安队: 组成:保安队。负责人:保安队长

职责:负责现场治安、交通指挥、设立警戒、疏散人员。(3)抢险抢修队:

组成:化产车间、炼焦车间员工。负责人:化产车间主任。

职责:负责查明事故具体部位、泄漏位置、泄漏物质等,并初步分析事故原因;负责堵漏、洗消等抢救、抢险、抢修工作。

(4)兼职消防队: 组成:保安队。负责人:保安队长。

职责:负责灭火工作;协助泄漏化学品的洗消工作。

(5)物资保障队: 组成:销售部人员。负责人:销售部。

职责:负责人员运送、救援物资配送的工作。(6)医疗救护队:

组成:综合考核管理部人员和化验室人员。负责人:综合考核管理部经理。

职责:负责受伤人员的简单救护及伤员护送工作。(7)救援后备队:

组成:备煤车间、供电中心员工。负责人:供电中心主任、备煤车间主任。

职责:负责电力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做好应急备用电源的供电工作;根据现场需要,服从救援指挥部安排的临时任务。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1.1危险源检测、监控的方式、方法

(1)建立危险源管理制度,落实检测、监控措施;(2)建立危险源台账、档案;

(3)公司每年进行一次防雷、防静电的检测;(4)公司所有的特种设备、设施按规定定期检测;

(5)安全附件和仪表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检定,主要包括各机组、储罐、管道等应配备的安全阀、压力表等;

(6)设置火灾报警器、可燃气体报警仪等并定期校正;(7)重点关键部位设置监控摄像头;(8)公司各部门对危险源定期安全检查,查“三违”,查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9)编制日常检查表,专人巡检,并做好检查记录;(10)设备定期维护保养,保持良好运行状态;(11)严格做好交接班记录。4.1.2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2)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检查,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3)车间、库房加强通风,完善避雷设施;(4)采用便捷有效的消防、治安报警措施;(5)保证消防设备、设施、器材的有效使用。4.2预警行动

4.2.1事故预警条件:

危险化学品泄漏;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发生人员中毒、窒息事故;发生人员灼伤、烫伤事故。4.2.2事故预警的方式、方法

发生事故时,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采用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方法向值班调度报警,值班调度接警后应立即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的成员。

报警时须简要报告如下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型如火灾、爆炸、泄漏;发生事故的装置部位;事故现场情况如已经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及设施、设备损害等;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报警人的姓名及联系电话等。4.2.3预警信息发布程序

公司应急救援小组成员的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严禁关机或随意更换电话号码。特殊情况变更电话号码的必须由综合考核部在4小时内向公司各部门发布变更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接警后应采取有效的方式将事故通报公司在厂员工。5.信息报告与处置 5.1信息报告与通知

(1)公司设立24小时应急救援值守电话:0543-4585238、8812(内线),其他相关应急救援电话详见附件:应急救援通讯网络。

(2)一旦发生事故,事故发现人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值班调度,值班调度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总指挥、副总指挥及其他成员。

(3)公司值班调度接到事故信息报告时应记录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内容等。5.2信息上报

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或者采取正确的现场处置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事态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公司总经理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一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发生后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报告;事故事态严重的(如ⅰ类泄漏事故),本单位抢险、抢救、抢修力量不足时,或事故可能危及社会安全时,应急救援指挥部必须:立即通知周围居民、相邻单位采取相应的防护、安全措施;立即报告当地政府、专业的抢险救援部门。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或其他新情况出现的应及时补报。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的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6.应急处置 6.1响应分级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ⅰ级),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ⅱ级),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ⅲ级),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ⅳ级),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一般事故级别以下的(ⅴ级),依靠公司内部救援力量可以及时迅速抢险、抢救、抢修的事故。一般事故(贮罐出现渗漏、滴漏)由焦化厂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应急救援。较大事故(贮罐开裂,焦化厂内有危害)由公司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应急救援。重大事故(贮罐开裂,焦化厂以外也受到危害)由公司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组织应急救援的同时,应立即上报当地政府请求组织应急救援。公司的应急响应机制如下表:

级别 级别确认部门 启动应急预案级别 应急报告最高级别 发布预警公告

ⅰ级 国家安监总局 启动国家安监总局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1、滨州市安监局报省领导小组、省安监局

2、省政府向国务院及国务院相关部门报告 红色(特别严重)预警由省政府根据国务院授权负责发布

ⅱ级 省安监局 启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事故应急预案 橙色(严重)预警由省政府负责发布

ⅲ级 市安监局 启动滨州市、邹平县事故应急预案 1、邹平县安监局报滨州市安监局 2、滨州市安监局报省领导小组、省安监局 黄色(较重)预警由市政府负责发布

ⅳ级 县安监局 启动邹平县级应急预案,滨州市级应急预案视情况启动 邹平县安监局报滨州市安监局 蓝色(一般)预警由区(县)政府负责发布

ⅴ级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启动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 公司报邹平县安监局 6.2响应程序

6.2.1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1)当公司发生危险目标物料轻微泄漏或火灾初期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立即启动初级预警,现场紧急处置并密切注意泄漏或火灾发展态势。

(2)当物料泄漏或火灾态势较为严重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立即宣布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并启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3)应急救援指挥部宣布各应急救援分队各就各位,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4)当判断公司抢险、抢救、抢修力量不足时,或事故可能危及社会安全时,应急救援指挥部必须:立即通知周围居民、相邻单位采取相应的防护、安全措施;立即报告当地政府、专业的抢险救援部门,以利于政府相关部门组织政府、社会力量投入救援工作或启动更高级别的应急救援预案全面展开救援工作。6.2.2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程序详见下图:

6.3应急救援处置措施 6.3.1泄漏处理

粗苯贮罐泄漏时,由车间专业技术人员及公司义务消防队员立即穿好防化服,戴好空气呼吸器,做好防护后进入现场。首先察看现场有无中毒人员,若有人员中毒,应以最快速度将中毒受伤者脱离现场,其次切断火源、泄漏源,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防止粗苯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溢漏液体收集在密闭容器内,同时判断粗苯泄漏的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用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粘合剂等)堵漏,并用沙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残液。大量泄漏:在消防堤内,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同时判断粗苯泄漏的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用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粘合剂等)堵漏。喷雾状水冷却稀释粗苯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处理。

6.3.2着火处理

粗苯贮罐发生着火时,由车间专业技术人员及公司义务消防队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后进入现场,首先察看现场有无受伤人员,若有人员受伤应以最快速度将受伤者脱离现场,其次切断泄漏源,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防止粗苯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着火:立即组织消防队采用灭火器灭火,并用高压水枪向储罐喷洒大量清水让其冷却,灭火后,确认不再复燃,立即采取小量泄漏处理方法处理。大量着火:立即报告119消防队灭火,在专业消防队到来之前,用水龙带向储罐喷洒大量清水,让其冷却。

现场指挥人员要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若遇到火势难以熄灭,着火处火焰变亮耀眼,伴有尖叫、安全阀打开、罐体发生变色、罐体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6.3.3爆炸处理

粗苯贮罐发生爆炸后,由车间专业技术人员及公司义务消防队员做好防护后进入现场,首先察看现场有无中毒、受伤人员,若有人员中毒、受伤,应以最快速度将中毒、受伤者脱离现场,其次切断泄漏源,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防止粗苯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防止事故现场事态扩大,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处理。6.4人员紧急疏散和撤离 6.4.1人员紧急疏散和撤离措施

发生粗苯泄漏事故后,可根据风向及泄漏扩散范围划分致死浓度区和危险浓度区。并对致死浓度区和危险浓度区内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和撤离。

(1)疏散、撤离的组织负责人:事故发生后,现场当班负责人或到达现场的指挥人员作为疏散、撤离的组织负责人;若指挥不在现场,安全管理人员作为疏散、撤离的组织负责人。(2)撤离方式:事故现场人员向上风或侧向风方向转移,在疏散和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指定专门人员引导和护送疏散撤离的人员到达安全区,并清点人数,人员不要在低洼处滞留。如果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没有及时撤离,应指派两名以上的正确配戴防护装备的抢救人员进入现场搜救。

(3)撤离路线:依据可能发生事故的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当时的风向等气象情况确定撤离路线。

(4)非事故原发点现场人员的紧急疏散

现场指挥人员应根据事故可能扩展的趋势和范围、抢险的进展情况、当时的气象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通报并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的人员紧急疏散。(5)周边区域人员的疏散

当事故可能到威胁周边区域群众安全时,指挥部应立即向当地政府部门或上级应急救援部门求援,并根据政府部门的指示决定是否通报周边群众撤离、疏散。

周边区域群众进行疏散时,指挥部应组织公司车辆和人员协助政府相关部门的群众撤离动员和疏散工作,尽一切力量保障周边区域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6)应急救援人员的撤离

在事故现场出现危险状况危及救援人员生命安全时(如粗苯贮罐将要爆炸等),现场指挥部下达紧急撤离命令,撤离到指定的安全区域。6.4.2紧急疏散时主意事项

(1)粗苯物质有毒,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2)应向上风方向或者侧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3)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4)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5)被疏散人员严禁驾驶车辆及骑摩托车。(6)被疏散人员严禁吸烟或点火。6.5危险区的隔离

(1)危险区设定依据及原则:根据事故危害或影响的半径进行确定,一般以地面建筑物或道路作为间隔参照物。苯的ld50(半数致死浓度,即引起实验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浓度)为3306ppm,在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twa)为6mg/m3。因此必须对以上危险浓度区域必须加以隔离。(2)事故现场隔离方法:在事故发生后,在确定的隔离区域四周设立警戒线,并且派专人看护。(3)隔离措施:在事故现场的进出口处派专人看守;禁止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入现场;进入现场的有关人员,禁止携带手机、bp机、火种,禁止穿易产生静电的衣物。(4)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交通

在事故发生后,根据需要通知政府有关部门对厂区和周边区域的相关道路进行交通管制,在相关路口设治安人员疏导交通。6.6检测、监测

公司化验室负责空气中粗苯蒸汽的检测、监测工作。检测人员、采样人员应两人以上共同行动,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一人检测或取样、专人监护,直至完成检测或采样工作并离开危险区。若现场检测人员感到不适或接到撤离的指令后,应立即撤离,检测的数据要及时向指挥部报告。6.7抢险救援人员的防护

(1)所有抢险救援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好呼吸器、穿好防化服。(2)抢险救援人员要从上风向或侧风向靠近现场。(3)在事故现场禁止使用能打出火花的工具。

(4)在有高温、火焰和烟雾的场所,要尽可能保持低体位靠近事故现场。

(5)现场应设专人对抢险、救援人员进行监护,一旦有异常情况(如抢险救援人员晕倒、建筑或构件有垮塌、掉落危险、风向变化、灾情扩大等)可能危及抢险救援人员安全时,要立即通知并组织抢修救援人员沿安全路线撤离,撤离过程中,指挥部应派专人对抢险救援人员随时清点,确保人员全部安全撤离。6.8受伤人员救护、救治 6.8.1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措施

(1)现场急救的一般原则:动作迅速,救治得法,现场开始,坚持到底。

(2)现场急救注意事项:选择有利、安全地形设置急救点;做好救护人员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至少2-3人为行动小组;所用救援器材具备防爆功能;其他防止继发性伤害的措施。(3)现场救护措施:救援人员必须佩戴好个人防护器具;迅速将受伤人员救离危险区域送至急救点;医疗救护人员对伤员进行初步检查,按轻、中、重度分类救护: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衣着,先用肥皂水及大量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再用2%硼酸溶液洗涤。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及心脏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在治疗过程中应防止造血系统被破坏,特别在中毒后5小时容易发生头痛、乏力等症状,应注意预防。就医,忌用肾上腺素。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在治疗过程中应防止因造血系统被破坏而引发的白血病。对患者5小时后出现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步态蹒跚、昏迷、抽搐、血压下降等症状应留意观察以便治疗。

6.8.2受伤人员送医院救治

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和现场处理后应迅速送医院观察治疗。6.9现场保护和洗消 6.9.1现场保护

公司应急救援的治安队到达事故现场后,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以便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为预防和制定防护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6.9.2现场洗消

事故现场洗消由抢险、抢修队及消防队负责实施。洗消人员应佩戴好防护器具。

洗消方法:用雾状水稀释蒸汽、用沙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残液,或用防爆泵移至槽车或者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6.10应急结束 6.10.1应急终止条件

达到下列所有条件时应急终止:

(1)粗苯贮罐发生的泄漏、着火、爆炸得到控制。在通过倒罐、稀释、吸收、回收后,全部将罐内粗苯处理完毕,且现场洗消完毕后。(2)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已经消除。

(3)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即大气中粗苯浓度小于20mg/m3时)。(4)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故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5)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同意应急结束。6.10.2 应急终止程序

6.10.2.1公司内部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1)应急终止由安全生产办公室提出,经现场指挥部确认批准。(2)应急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应急救援分队下达应急终止命令。(3)通知公司各部门及周边部门社区和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

(4)应急终止后,应急指挥部应根据政府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须继续进行为止。6.10.2.2外部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1)外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宣布应急终止。

(2)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按公司内部应急救援终止程序执行。6.10.2.3应急结束后,公司应急指挥小组应做好以下工作:(1)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2)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3)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7.应急物资保障

公司根据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规程、标准,配备了必要的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等物资。(1)公司方位图、公司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公司消防设施布置图、公司消防通道布置图、气象(地质)资料、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危险化学品档案、重大危险源设施台帐等资料备份齐全,在公司资料室和安全生产办公室各保存一套。

(2)公司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详见附表-公司应急救援物资台帐,各类应急救援物资按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监测、检测,状态良好。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