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九年级语文诗词鉴赏五篇文章篇一
古诗词鉴赏
二、课时安排说明:
诗:二课时
词:一课时
曲:一课时
三、专题说明:
这是应09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这一考点的需要设计的。因考虑到基础与积累部分中有涉及古诗词方面的基础知识——名句积累、文学常识等,所以设计这一专题时也有提及。当然,这也是强化所学,积累知识的需要。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六至九年级的“课程目标”对文言诗文的目标设置是:能背诵一定的文言短文(片段)、古典诗词,四年的背诵总量为1.5万—3万字。在“课程设置”里,对文言诗文的要求是这样的:能背诵一定量的文言诗文,每学期背诵量,不少于文言课文总量的30%;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阅读课外浅显的古代诗歌,文言短文(片段),读顺、读通并了解主要意思。而对诗词鉴赏则没有要求。
在08中考各省市的试卷里,29份中9份试卷对古诗词的考核有专项设计。在借鉴这些试卷题型的基础上,结合《中考文言诗文考试篇目点击》进行了古诗词鉴赏这一专题的设计。
四:专题复习目标:
1、能记忆古诗词中相关文学常识、背诵默写考试篇目;
2、在对考试篇目的内容正确理解、情感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咬文嚼字、技巧手法、名句欣赏等方面的鉴赏,并能用较准确、流畅、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五:专题的设计思路:
一、明确考试篇目
唐诗:8作者9首。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六上 《山水之间》)杜甫:《望岳》(六上 《山水之间》)
《登高》(七上 《唐诗精华》)崔颢:《黄鹤楼》(六下《唐诗精华》)王维:《山居秋暝》(六下《唐诗精华》)李白:《送友人》(六下《唐诗精华》)白居易:《卖炭翁》(七上《唐诗精华》)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七上《唐诗精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七上《唐诗精华》)宋诗: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六上 《山水之间》)宋词:4作者6首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七下《宋词集粹》)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剪梅》(七下《宋词集粹》)陆游:《诉衷情》(八上《宋词集粹》)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青玉案 元夕》(八上《宋词集粹》)元曲:4作者4首
关汉卿:《四块玉·别情》(八上《宋词集粹》)白朴:《天净沙·秋》(八上《宋词集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八上《宋词集粹》)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八上《宋词集粹》)
二、知能点分类梳理
(一)常识记忆 记住一些重要的诗人及其代表作品,包括诗人的姓名、字、号等文学常识。初中古诗词作者字号易混之人:
古人有名有字,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起名。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行笄礼时取字。号是在名、字以外另起的名。对人称字称号是表示礼貌和尊敬。
子美是杜甫,子瞻是苏轼。苏轼号东坡居士,马致远号东篱。刘禹锡字梦得。号醉翁的是欧阳修,号放翁的是陆游。范仲淹字希文,张养浩字希孟。字幼安的词人是辛弃疾,号易安居士的女词人是李清照。白居易晚号香山居士。白居易字乐天。
(二)背诵默写
上述篇目除《四块玉 别情》《水仙子 咏江南》外,其余均是背诵篇目。要求背诵默写准确无误。
(三)内容感知
要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大体意思,明确诗词写了什么?可以借助其中的有效信息加以领会。a、看题材:
干谒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思乡诗:《黄鹤楼》 送别诗:《送友人》
写景抒情诗:《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登高》《题破山寺后禅院》 酬赠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 讽喻诗:《卖炭翁》 b、解句意
要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扫清诗词阅读中的障碍,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如:“一点飞鸿影下”中“一点”表明了,而“影”字则写出了
3。考查的是句意的理解,是在正确解读字词基础上的联系个人生活经验的考查。c、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理解字面意思还难以把握其内容,这时可借助背景资料,加以分析,便可得出答案。如在理解“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诗时,可联系这首诗是诗人就白居易“二十三年折太多”的话题向老朋友予以酬答,且抒写自己长期远贬异地的悲愤不平的心情,就可以知道这两句诗其实写出了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遭遇。
(四)情感把握
把握诗词的情感,主要有以下方法:
1、结合背景,揣摩情感
这里说的“背景”,一方面是指诗人个人的人生经历,如:生活境遇、身世变化、宦海沉浮等。如要理解《黄鹤楼》诗中的情感,可结合崔颢写作此诗时的背景:这是作者还乡途中,逗留武昌时所作。当时作者登临黄鹤楼,遥望汴州感到家乡越来越近,思乡之情也因之更加迫切,所以提笔写成了这首诗,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另一方面,是指诗词扎根的土壤——当时的社会现实。如《卖炭翁》诗中的情感解读,则必须建立在对当时封建“宫市”制度的了解上,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
2、分析诗眼,透视情感
很多诗词中会有一个字或一个词成为诗词的核心,成为解读诗主旨的钥匙。这个字或词就是这首诗的“诗眼”。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断肠”是“诗眼”,表达词人羁旅在外,思念家乡的寂寞悲凉的情感。
(五)技巧分析
熟悉常见的诗词手法技巧,分析其特点和作用,然后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常用的诗词手法技巧如下:
1、常见的修辞方法
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反问、设问、对偶、双关、借代等。在09中考古诗文考试篇目里,比喻的修辞方法较为多见。如“欲把西湖比西子”、“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作用是使比喻的本体生动形象。它与其他的修辞手法一样,与现代文中的作用相仿。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以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摩出春末夏初的景色。
白居易的《卖炭翁》中,作者将宫使的趾高气扬、横行跋扈与卖炭翁的无可奈何、满心悲愤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封建“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杜甫的《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运用对偶,表现出五律诗公正和谐的特点,写出了山南山北的特点。张养浩的《水仙子 咏江南》中“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采用对偶写法,描写了江上雾霭弥漫、烟云缭绕的景色和两岸人家鳞次栉比、画檐相接的画面特点。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采用设问的修辞方法,既是词人对侍女“海棠依旧”的回答的否定,更是对风雨中花朵凋零的惋惜,对春天逝去的无奈。
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的“天狼”一语双关,既指天狼星,又隐指西夏。
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自己虽然鬓边添了些许白发,但仍然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以立功边疆的爱国热情。
陆游的《诉衷情》中,“心在天山”中的“天山”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2、运用典故
用典是诗词中的现象,它可使诗词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和含蓄性,还可便于诗人怀古伤今,咏史言志。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晋人王质的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陆游的《诉衷情》中“尘暗旧貂裘”一句,借用苏秦典故,表达自己未能施展抱负的郁闷
3、情景交融手法
很多古诗词中,既有景的描写,又有情的抒发。既要分析景的特点,又要分析景中蕴含的情感。如关汉卿的《四块玉 别情》中,“凭栏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景中含情,表达了女主人公深切的离愁。
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前三联描绘的是山间秋景,动静结合,画面清幽、恬静、淡远。尾联则意在表明自己的崇尚恬静淡泊生活的人生志趣。
杜甫的《登高》中,前四句写景,描绘出秋天萧瑟的特点;后四句抒怀,抒发作者悲凉的心情。写景,雄浑开阔,抒情沉郁悲凉,情景交融。
4、烘托
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深秋的肃杀、空寂、凄凉之景,烘托了诗人愁苦悲凉的心境。
5、特别的词语组合 ①运用双声、叠韵、叠音词
崔颢的《黄鹤楼》中,多次运用双声、叠韵和叠音词,如“历历”“萋萋”,使作品诵读时呈现出声音铿锵、晴朗和谐,有音乐美的艺术特点。
②运用名词组成画面
白朴的《天净沙 秋》、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用大量名词,组合成秋天的画面。如“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6、虚实结合
辛弃疾的《破阵子》中,首尾写实,中间写梦境。现实与梦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词人报国壮志难酬的悲愤。
(七)名句赏析
名句赏析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手法技巧、景物特点、思想感情、道理或哲理。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以动态展示洞庭湖水气势与力量之大,气象壮阔,对仗工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登岳的豪情,抒写了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比喻成西子,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西湖无时不美的绰约丰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水雾江烟,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头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出了明月铺洒松林,泉水流经石上的景致,写出了秋日夜晚山间的空阔辽远。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游子漂泊,就如天上的浮云行踪不定,落日缓缓西沉,似对山峦大地无限不舍。此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纷纷而下,看不见尽头的长江水滚滚而来。写出了秋天肃杀、空寂、凄凉的特点,烘托了诗人愁苦悲凉的心境。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是对卖炭老汉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卖炭老汉的艰辛劳苦的生活状况。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在向前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朝阳下,山林焕发着光彩,鸟儿也高兴起来,自在地飞翔鸣叫;青山倒映在潭水中,清澈、澄静,诗人的心灵也变得纯净。表明环境的优雅使人的心灵愈发纯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众人中寻伊千百次,东寻西笕,总是不见伊在何处,百般焦急中忽然回首一看-原来那人正在那灯火阑珊的地方。阑珊-灯光零落稀少微亮。独在灯光阑珊处的人,是无限冷清、孤独、索寞。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该词的最后三句来比喻古今成大事大学问者三种境界中的第三境界。写人在追寻努力的过程中,饱历风霜,千辛万苦欲追寻的理想(所系念渴思的 7 意中人)终于出现在眼前的喜悦和欢乐。
这三句,也含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意思。
三、解题指导
(1)客观题(选择题等)解题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2)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⑤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九年级语文诗词鉴赏五篇文章篇二
九年级上册诗词鉴赏
一、《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百蘋洲。
1、《望江南》,作者温庭筠,晚唐人,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有“花间鼻祖”之称。“望江南”是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或“梦江南”。
2、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夫归来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3、这首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以 字贯串全文,望的结果是。(望;肝肠寸断)
4、“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梳洗罢”三个字写女子为迎夫归来而精心打扮又满怀希望。二字既点出了思妇形单影只的情景,又写出了她倚楼而望,久久等待的神态,与后句中的 暗成对比。(独倚 ;千帆)
5、“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即景抒情,运用 的修辞手法,表面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实际上暗示女子。(双关;望穿秋水的眼神)
6、“梳洗罢”到“斜晖脉脉”写出了女子等待远行爱人的 ; 一句直抒心境,写出了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的痛苦和哀伤,点明全词主旨。(时间之长;肠断白蘋洲)
7、这首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 写到 ;就景物而言,从 写到、又写到 ;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 到 以至最后的。(清晨、黄昏;千帆、斜晖、江水;白蘋州;希望、失望;肠断)
8、从整首词来看,这位等待夫君归来的女子,有怎样的心理变化?答:满怀希望——大失所望——肝肠寸断。★
9、请赏析名句: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百蘋洲。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即景抒情,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实际上暗示女子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的注目的眼神。“肠断百蘋洲” 直抒心境,写出了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的痛苦和哀伤,点明全词主旨。
10、就语言风格而言,这首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白描、直叙)
二、《渔家傲 秋思》
1、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本文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作者通过对塞下秋景的描绘,抒发了将士们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也反映了将士们浓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2、词的上片重在 ;描写塞下秋景:、、、、等 ;既渲染了,又暗示出。(写景;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西北边地的荒凉氛围;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3、“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以一个“ ”字,统领了全部景物的特点。(异)
4、“衡阳雁去无留意”——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飞向衡阳,且毫无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与作者家乡吴地大不相同。(天气奇寒)
5、“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构成塞下特异的“边声”。这种“边声”在中原是听不到的。
6、“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群山连绵,暮烟袅袅,夕阳西下,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一座孤城,城门紧闭,可见边塞的悲凉;这也点明了、的特殊背景。这景象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战事吃紧、戒备森严)(也可能考查这句词所描绘的画面)
7、词的上片以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塞外边关图。用“异”字统领全文,从、、三个方面渲染了边塞环境的荒凉,也暗示了将士们思乡之情的浓烈。(大雁南飞、边声四起、长烟落日)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2007百色中考题)
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1分)
9、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下片重在。(抒情)
★
10、“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是全词核心,把、两种感情统一起来,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忧国、思家)(如果考查这两句词的赏析,用这里的分析就可以了。)
11、“燕然未勒归无计”所用的典故:勒石燕然,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这个典故揭示将士思家不能归的原因是“ ”。(燕然未勒)
12、“羌管悠悠霜满地”——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将士们的 之情。(思乡)
1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 手法,写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征夫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这两句词抒发了将士们、的感情,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互文 思乡忧国、壮志难酬)
14、全词体现出、的风格。(意境开阔、苍凉悲壮)
三、《江城子 密州出猎》
1、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2、词的开篇着一“ ” 一“ ”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 ”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聊”、“狂”、“卷”)
3、从审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豪放词;全词的点睛之笔是:“ ”,贯穿全词的词眼是“ ”字;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老夫聊发少年狂 狂;擎、卷、挽、射)
4、这首词的上片以 为主,描写,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一个“ ”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为报倾城随太守”中的“太守”指的是苏轼自己,突出观猎盛况的一 个词是“ ”。(叙述 出猎的壮观场面 卷 倾城)
5、这首词的下片以 为主,表达了作者渴望。(抒情 报效国家,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6、词中贴切地运用典故,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更委婉储蓄:
①用“亲射虎”这个典故,是表明。
(词人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②用“遣冯唐”这个典故是表明。(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当年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③用“射天狼”这个典故是 ;“天狼”在这里是:。(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决心;借指自西北来犯的西夏军队)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当年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新任用自己。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8、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表达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我仍然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9、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艺术手法,以及采用这种艺术手法的好处。答:这首词的主要艺术手法是用典。主要用了“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好处:含蓄委婉地表明了作者希望朝廷重新任用自己以及报效国家,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决心。
四、《武陵春》
1、作者:北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杰出的女词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女作家,著有《漱玉词》。“武陵春”是词牌名。)
2、“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季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凋零,只有泥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3、“日晚倦梳头”——日色已晚而作者想梳头却无力梳洗打扮,说明作者。(内心哀伤)
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叙述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内心哀伤的原因和程度)
5、作者利用“ ”、“ ”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又用、、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闻说”、“也拟”、“只恐”)
6、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物是人非)
7、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妙处。
答: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哀婉,很有新意。
8、词人的情感:词人历经国家破败、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不幸遭遇,她的处境异常凄惨,内心极其悲痛、伤感。
五、《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作者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与苏轼同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2、题中“赋”意为“写作”;“壮词”意为“雄壮的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词作。本词中最能体现壮词的语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八百里分麾下炙(用典),五十弦翻塞外声(用典),沙场秋点兵。”每句写一事:分别是:、、。
(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烤牛肉;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
4、“马作的卢飞快(用典),弓如霹雳弦惊。”作者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国家)......
6、本词上片描写,下片前四句描写,最后一句写作者,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全词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感和、的悲愤之情。(军营生活;战斗场面;对现实的感慨;可怜;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7、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营造出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生活氛围。
8、“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9、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0、“了却”是 意思;“可怜” 是 意思。(了却:完成。可怜:可叹)
1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12、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答: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13、请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答: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两句诗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大功告成,踌躇满志的样子,词调轻松而又大气磅礴,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悲哀,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作者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愤之情。
九年级语文诗词鉴赏五篇文章篇三
九年级上册诗词鉴赏(关注近两年高考诗词鉴赏题目)
一、《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百蘋洲。
1、《望江南》,作者温庭筠,晚唐人,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有“花间鼻祖”之称。“望江南”是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或“梦江南”。
2、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夫归来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3、这首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以 字贯串全文,望的结果是。(望;肝肠寸断)
4、“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梳洗罢”三个字写女子为迎夫归来而精心打扮又满怀希望。二字既点出了思妇形单影只的情景,又写出了她倚楼而望,久久等待的神态,与后句中的 暗成对比。(独倚 ;千帆)
5、“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即景抒情,运用 的修辞手法,表面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实际上暗示女子。(双关;望穿秋水的眼神)
6、“梳洗罢”到“斜晖脉脉”写出了女子等待远行爱人的 ; 一句直抒心境,写出了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的痛苦和哀伤,点明全词主旨。(时间之长;肠断白蘋洲)
7、这首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 写到 ;就景物而言,从 写到、又写到 ;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 到 以至最后的。(清晨、黄昏;千帆、斜晖、江水;白蘋州;希望、失望;肠断)
8、从整首词来看,这位等待夫君归来的女子,有怎样的心理变化? 答:满怀希望——大失所望——肝肠寸断。
★
9、请赏析名句: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百蘋洲。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即景抒情,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实际上暗示女子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的注目的眼神。“肠断百蘋洲” 直抒心境,写出了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的痛苦和哀伤,点明全词主旨。
10、就语言风格而言,这首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白描、直叙)
二、《渔家傲 秋思》
1、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本文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作者通过对塞下秋景的描绘,抒发了将士们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也反映了将士们浓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2、词的上片重在 ;描写塞下秋景:、、、、等 ;既渲染了,又暗示出。(写景;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西北边地的荒凉氛围;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3、“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以一个“ ”字,统领了全部景物的特点。(异)
4、“衡阳雁去无留意”——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飞向衡阳,且毫无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与作者家乡吴地大不相同。(天气奇寒)
5、“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构成塞下特异的“边声”。这种“边声”在中原是听不到的。
6、“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群山连绵,暮烟袅袅,夕阳西下,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一座孤城,城门紧闭,可见边塞的悲凉;这也点明了、的特殊背景。这景象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战事吃紧、戒备森严)(也可能考查这句词所描绘的画面)
7、词的上片以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塞外边关图。用“异”字统领全文,从、、三个方面渲染了边塞环境的荒凉,也暗示了将士们思乡之情的浓烈。(大雁南飞、边声四起、长烟落日)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2007百色中考题)
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1分)
9、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下片重在。(抒情)
★
10、“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是全词核心,把、两种感情统一起来,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忧国、思家)(如果考查这两句词的赏析,用这里的分析就可以了。)
11、“燕然未勒归无计”所用的典故:勒石燕然,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这个典故揭示将士思家不能归的原因是“ ”。(燕然未勒)
12、“羌管悠悠霜满地”——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将士们的 之情。(思乡)
1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 手法,写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征夫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这两句词抒发了将士们、的感情,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互文 思乡忧国、壮志难酬)
14、全词体现出、的风格。(意境开阔、苍凉悲壮)
三、《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
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
1、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2、词的开篇着一“ ” 一“ ”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 ”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聊”、“狂”、“卷”)
3、从审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豪放词;全词的点睛之笔是:“ ”,贯穿全词的词眼是“
”字;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老夫聊发少年狂 狂;擎、卷、挽、射)
4、这首词的上片以 为主,描写,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一个“ ”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为报倾城随太守”中的“太守”指的是苏轼自己,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 ”。(叙述 出猎的壮观场面 卷 倾城)
5、这首词的下片以 为主,表达了作者渴望。(抒情 报效国家,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6、词中贴切地运用典故,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更委婉储蓄:
①用“亲射虎”这个典故,是表明。(词人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
②用“遣冯唐”这个典故是表明。(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当年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③用“射天狼”这个典故是 ;“天狼”在这里是:。(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决心;借指自西北来犯的西夏军队)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当年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新任用自己。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8、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表达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我仍然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
9、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艺术手法,以及采用这种艺术手法的好处。答:这首词的主要艺术手法是用典。主要用了“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好处:含蓄委婉地表明了作者希望朝廷重新任用自己以及报效国家,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决心。
四、《武陵春》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zé měng)(zài)...
1、作者:北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杰出的女词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女作家,著有《漱玉词》。“武陵春”是词牌名。)
2、“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季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凋零,只有泥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3、“日晚倦梳头”——日色已晚而作者想梳头却无力梳洗打扮,说明作者。(内心哀伤)
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叙述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内心哀伤的原因和程度)
5、作者利用“ ”、“ ”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又用、、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闻说”、“也拟”、“只恐”)
6、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物是人非)
7、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妙处。答: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哀婉,很有新意。
8、词人的情感:词人历经国家破败、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不幸遭遇,她的处境异常凄惨,内心极其悲痛、伤感。
五、《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作者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与苏轼同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2、题中“赋”意为“写作”;“壮词”意为“雄壮的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词作。本词中最能体现壮词的语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八百里分麾下炙(用典),五十弦翻塞外声(用典),沙场秋点兵。”每句写一事:分别是:、、。(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烤牛肉;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
4、“马作的卢飞快(用典),弓如霹雳弦惊。”作者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国家)......
6、本词上片描写,下片前四句描写,最后一句写作者,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全词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感和、的悲愤之情。(军营生活;战斗场面;对现实的感慨;可怜;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7、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营造出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生活氛围。
8、“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9、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0、“了却”是 意思;“可怜” 是 意思。(了却:完成。可怜:可叹)
1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12、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答: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13、请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两句诗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大功告成,踌躇满志的样子,词调轻松而又大气磅礴,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悲哀,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作者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愤之情。
九年级语文诗词鉴赏五篇文章篇四
3eud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九年级上册诗词鉴赏题荟萃
1.阅读范仲淹《渔家傲》,按要求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土们的思乡之情。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3)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
,下阕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5)解释下面的词语。
衡阳雁去:
燕然未勒:
(6)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
(7)“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
(8)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
(9)点明本词主旨的句子是
2.读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完成各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3eud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作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
3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下列各题。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全诗紧扣一个“
”字,词的上阕作者借“
”和“
”两种外在行为表达了内心的浓重的哀愁。
(2)“愁”字本是看不见摸不着之物只可体会,难以琢磨。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李白的“
”,李煜的“ ”都给人一种具体可触的立体感的“愁”的形象。
4.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完成下列两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语。
①五十弦翻塞外声 翻:
②可怜白发生 可怜:
(4)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5)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节从词中“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牛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杀敌的宝剑。
3eud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b.“梦回吹角连营”和“八百里分麾下炙”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扉。
d.“可怜白发生”与前边的句子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沉地感受到辛弃疾火—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7)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8)你觉得这首词中哪几个词语或句子特别富有表现力,请举例说明。
(9)辛词多用典,用横线画出引用典故的句子,并说明意图。
5阅读《观刈麦》完成下列各题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攀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本诗中描写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诗句是:
(2)写出劳动人民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3)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答案:(1)d(2)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3)边塞秋色思乡之情(4)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5)大雁向衡阳的方向飞去 指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6)异(7)描绘出了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8)词作将大雁南归“无留意”与戍边将士们不能不留下来进行对比,为下文写将土们戍边凄苦埋下了伏笔,大雁都知道回家,人何尝不想回(9)人 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答案:(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答案:(1)愁 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2)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3eud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4.答案:(1)营造了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3)(1)演奏(2)可惜(4)收复中原,统一国家。(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6)b。(7)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秋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 壮词”。(8)“沙场秋点兵”五个字紧凑有力,写的肃穆威严,展示出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渲染出战争浓烈的气愤,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将士出征增加了肃杀之气。(9)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前两句烘托了军旅豪迈热烈的气氛 后两句衬托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5.答案:(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3)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eud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九年级语文诗词鉴赏五篇文章篇五
书是世界的一个窗口,人们就是通过这许许多多的窗口去认识世界的。书就是一艘船,它载着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前人写的作品是那个时代最好的描绘。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月怀远》赏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创作背景
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在朝中任宰相的张九龄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就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怜”,爱怜。“滋”,沾湿。上句写诗人徘徊于室內。吹灭蜡烛,更加爱怜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下句写流连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就把彻夜难眠的形象传神的描绘出来。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风雨》赏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译文
我虽有《宝剑篇》那样充满豪气的诗篇,但却不遇明主,长期羁旅在外虚度华年。
枯败的黄叶仍旧被风雨摧残,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演奏着急管繁弦。
新交的朋友遭到浅薄世俗的非难,故旧日的老友又因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
心中想要断绝这些苦恼焦烦,要用新丰美酒来销愁解闷,管它价钱是十千还是八千。
赏析
这是一首作者以风雨比喻自己境遇的咏怀诗。这首诗首联借《宝剑篇》的典故发端,反衬自己长年漂泊凄凉的身世。颔联通过对比抒发自己对不平境遇的怨愤。颈联直接写明由于陷入党争,致使新知,旧友都已疏远冷落,更具体表现了自己孤凄寂寞的身世。尾联写自己本欲断酒,但由于忧愁,又不断饮酒消愁。全诗意境悲凉,表现诗人沉沦孤独的感情和遭遇,真切感人。
首句中的“宝剑篇”,系借指自己抒发不遇之感的诗作,故用“凄凉”来形容。从字面看,两句中“凄凉”、“羁泊”连用,再加上用“欲窮年”来突出凄凉羁泊生涯的无穷无已,似乎满纸悲酸凄苦。但由于“宝剑篇”这个典故本身所包含的壮怀激烈的意蕴和郭元振这位富于才略的历史人物在读者脑海中引起的联想,它给人们的实际感受,却是在羁旅飘泊的凄凉中蕴积着一股郁勃不平之气。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承上,进一步抒写羁泊异乡期间风雨凄凉的人生感受。前句触物兴感,实中寓虚,用风雨中飘零满地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与后句实写青楼管弦正形成一喧一寂的鲜明对比,形象地展现出沉沦寒士与青楼豪贵苦乐悬殊、冷热迥异的两幅对立的人生图景。两句中“仍”、“自”二字,开合相应,极富神味。“仍”是更、兼之意。黄叶本已凋衰,再加风雨摧残,其凄凉景象更令人触目神伤。它不仅用加倍法写出风雨之无情和不幸之重沓,而且有力地透出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自”字既有转折意味,又含“自顾”之意,画出青楼豪贵得意纵恣、自顾享乐、根本无视人间另有忧苦的意态。它与“仍”字对应,正显示出苦者自苦、乐者自乐那样一种冷酷的社会现实和人间关系,而诗人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愤激不平,也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在羁泊异乡的凄凉孤孑境况中,友谊的温暖往往是对寂寞心灵的一种慰藉,颈联因此自然引出对“新知”、“旧好”的忆念。但思忆的结果却反而给心灵带来更深的痛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由于无意中触犯了朋党间的戒律,诗人不但仕途上偃蹇不遇,坎坷终身,而且人格也遭到种种诋毁,被加上“放利偷合”、“诡薄无行”(《新唐书·李商隐传》)一类罪名。在这种情况下,“旧好”关系疏远,“新知”遭受非难便是必然的了。两句中一“遭”一“隔”,写出了诗人在现实中孑然孤立的处境,也蕴含了诗人对“薄俗”的强烈不满。从“青楼自管弦”到“旧好隔良缘”,既是对自己处境的深一层描写,也是对人生感受的深一层抒发。凄冷的人间风雨,已经渗透到知交的领域,茫茫人世,似乎只剩下冰凉的雨帘,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温暖的角落了。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和首联的“宝剑篇”一样,这里的“新丰酒”也暗用典故。初唐的马周落拓未遇时,西游长安,住新丰旅舍。受到冷遇,遂取酒独酌,表现出不凡的气度和性格。后来受到皇帝赏识,拔居高位。诗人想到自己只有马周当初未遇时的落拓,却无马周后来的幸遇,所以只能盼望着用新丰美酒一浇胸中块垒。然而羁泊异乡,远离京华,即使想如马周失意时取新丰美酒独酌也不可得,所以说“心断”。通过层层回旋曲折,终于将诗人内心的郁积苦闷发抒到极致。末句以问语作收,似结非结,正给人留下苦闷无法排遣、心绪茫然无着的印象。
诗题“风雨”,具有象征意蕴。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扼杀贤才的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但品味全诗,便会体会到作者在批判揭露阴暗现实的同时又表现一种积极用世的生活热情。首、尾两联用郭元振、马周之典也流露出对初唐开明政治的向往和匡时济世的强烈要求。这正是一切正直的有事业心而又不遇于时的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心境,故此诗具有典型性和深广的社会意义。
《夜雪》赏析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
梦中醒来,惊讶地发现被子冷冰冰,抬眼望去,却见窗户被映得亮堂堂。
这才知道,在夜间下了好大一场雪,不时听见,院中竹子被压折的声响。
带你读
雪,如同冬天的精灵,当它悄悄来临的时候,总会带给人惊喜。古往今来,吟诵雪的名篇佳句很多很多,但以《夜雪》为题的诗作却不多见。
夜色沉沉,四周寂静。已经入梦的人们,怎能知道雪花正飘飘洒洒,漫天飞舞?哈哈!诗人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他目不见雪,却能写出雪的大。半夜被冻醒,正在疑惑,望见窗户上明晃晃的一片。哪儿来的光?哦,是层层积雪强烈的反光,给暗夜带来了光亮。侧耳听听,“咔嚓咔嚓”,什么声响?哦,是院中的竹子,竟然一根根地折断了。雪一定是很厚很厚,才能把那么柔韧的竹子给压折了呀!好了,读到这儿,在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天地间,一片一片一片……数不尽的雪花快活地飘飞着,轻盈地舞动着,静悄悄地落到山岗,落到树林,落到人家的屋顶……一层又一层。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它们已经让世界改变了模样。好大的雪!好美的雪!虽然不能奔出屋去跟它们热烈拥抱,却已经在遐想中心驰神往。
诗人多么了不起!只不过廖廖二十字,就能引发这么多的想象,就能带来这么多的感受。读读背背,把这二十字印在腦子里吧,等你再打一些,等你碰到那么一个时刻,你就会懂得它们全部的妙处。真的!
《塞下曲》赏析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單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带你读
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这是组诗中的第三首,写的是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北方的冬夜,寒气逼人,四下里没有一点声响。月亮被云遮住了,天地间一片漆黑。你以为人们都进入梦乡了吗?不!打了败仗的敌人,趁着这个大好机会,悄悄地逃跑了。可是怎么逃得掉呢?我们的军队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敌情立即上报给将军,他当机立断,要率领一队轻骑兵去追击。不一会儿,人马点齐,整装待发。就在这个时候,雪花漫天而来。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刹那间落了将士们一头、一身。弯弯的角弓落满了雪,它正绷着劲儿要上战场;长长的钢刀落满了雪,它正闪着寒光准备杀敌。一声令下,英勇的将士们策马飞奔,马蹄下绽开朵朵百花……
这首诗写得很妙,妙就妙在读完最后一句,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象接下来的战斗:刀光剑影,杀声震天,那是怎样一个激烈的场面!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有没有追上敌人,他只描绘了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战前的紧张气氛、跃跃欲试的情绪全都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读过了“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的小诗,再来读这样一首诗,你是不是觉得很不一样?不怕艰苦,不畏牺牲,诗歌里的军人充满了男儿气概,敬佩他们吗?快来诵读吧!
《望庐山瀑布》翻译及赏析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