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总结的内容要客观真实,避免夸大和虚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励志故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积极的能量和信心。
单位换算篇一
三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小空间观念较薄弱,他们在认识了面积单位后对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基本上能比划出,但在学习了面积单位的进率后,进行不同面积单位实际换算时,学生就全乱套了,有1平方米=10平方分米,把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混为一谈,还有的学生知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反过来,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就不知道。因此让学生如何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理解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就成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1.第一个问题:探索并掌握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体现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体会像1平方米包含100个1平方分米这样的换算关系,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认真探究,活泼向上、个性张扬,正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
2.第二个问题:推导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教师不直接告知进率或不直接引导学生进行虚拟地想像,而让活动占据课堂的主要时间,是根据小学生易于接受直观性强的事物而抽象能力又比较差的.年龄特点安排的。脱离活动的想像或者是计算都是抽象的、不直观的,其感知也是模糊的、浅薄的;要建立比较具体的数学概念dd面积概念,就一定少不了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活动中感知才是最深刻的。教师创设充分动手操作平台,使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变得直观,使的面积单位表象变得明朗具体,从而使以后学习习近平方千米也有了想像的依据。活动使得学生的感知是最深刻的。
单位换算篇二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单位换算篇三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单位换算篇四
一、填空。
1、如果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米;如果+2千克表示增加2千克,那么-3千克表示()。
2、二月份,妈妈在银行存入5000元,存折上应记作()元。三月一日妈妈又取出1000元,存折上应记作()元。
4、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海拔高度为+450米,表示(),海拔高度为-102米,表示()。
5、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9分表示比平均成绩(),-18分表示(),比平均成绩少2分,记作()。
6、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边,所有正数都在0的()边。
7、在数轴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点,a点表示的数是();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点,b点表示的数是()。
8、数轴上,-在-的()边。
9、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净重(150±5克),表示这种饼干标准的质量是150克,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克。
10、小军和小明下棋,胜一局得+1分,负一局得-1分。小军先胜2局,得+2分;后负5局,最后得()分。
11、比较大小。
-7○-51.5○0○-2.4-3.1○3.1。
二、判断对错。
1、零上12℃(+12℃)和零下12℃(-12℃)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0是正数。()。
3、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4、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记作+400米。()。
三、解决问题。
19克=()千克7分=()元。
6分米=()米64厘米=()米。
208平方分米=()平方米4620克=()千克。
7元4角2分=()元1千米50米=()千米。
3厘米=()米7分=()元。
38米=()千米13千克=()吨。
1035千克=()吨14分米=()米。
5元7角=()元8角5分=()元。
1元3分=()元7角=()元。
4厘米=()分米4吨50千克=()吨。
4米7厘米=()米()吨()千克=1.8吨。
1460米=()千米3平方米7平方分米=()平方米。
65吨=()千克25厘米=()米。
10千米20米=()千米4米5分米6厘米=()米。
5分米6厘米=()米4米6厘米=()米。
7元2分=()元0.15千克=()克。
7千克560克=()千克7.02千克=()千克()克。
10分米=()米100厘米=()米。
2千克50克=()千克78厘米=()米。
8元7角5分=()元9分米6厘米=()米。
5.60cm=m36900cm3=m3。
1000000dm3=m323600dm3=cm3314km=()公顷。
单位换算篇五
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符号是“s”。
简介。
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的.数量一定,时间越短,功率值就越大。求功率的公式为功率=功/时间。功率表征作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单位换算篇六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7及“做一做”练习中的第2、5题,练习三的第2---3题。
二、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和千克的简单换算。
2、实践中,体会数学与生活地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地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和千克的简单换算。
2、难点:掌握单位换算过程中的推算过程。
四、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复习。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二)教学例7。
1、出示:3吨=()千克6000千克=()吨。
(1)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小组内交流。
2、汇报: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巩固练习。
1、填空(课件出示)。
2吨=()千克5吨=()千克7吨=()千克。
问:把吨换算成千克,在方法上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000千克=()吨9000千克=()吨8000千克=()吨。
问:把千克换算成吨,在方法上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口答:(课件出示)。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那么是多少吨呢?
一堆钢材6吨,是多少千克?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1吨=1000千克。
单位换算篇七
1.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得轻松。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课件和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计量单位间的关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等旧知识来学习新课,收到良好的效果!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3.课件的应用与教学完美结合。能用课件展示名数改写过程中是该除以进率还是乘进率。并且演示了小数点的移动,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了怎样进行名数的改写。这样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教学的难度降低,为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单位换算篇八
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现在班里大部分学生都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较为感兴趣、有信心。学习充满热情,能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活学活用。学习习惯方面,学生能够课前做好准备,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发言、思考,声音响亮。但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爱搞小动作,需要及时提醒和引导。
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哪些体育活动?为什么?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大家要多参加。
3、出示图片,你能给图上的这些线分一分类吗?为什么这么分?
4、你能把弯弯的线变直吗?
活动2【讲授】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操作,把弯线变直。师指出,拉直的这段线就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2、观察线段图,线段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汇报: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3、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4、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线段,举例,学生找线段。
活动3【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一张长方形白纸上你能找到几条线段?你能再变出一条吗?学生折纸,师说明折痕可以看作一条线段。同桌比较折出的线段,发现什么不同吗?得出结论:线段有长短。
2、线段可以测量吗?怎样测量?学生说测量方法。
3、出示一横一竖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学生通过测量发现同样长。
4、测量书中第五页三条线段的长度。汇报,订正。
5、总结线段的三个特点: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活动4【练习】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出示图形,分别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2、连接两点能画出几条线段?学生动手操作,汇报。三个点呢?完成书第五页做一做的第二题,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四个点呢?两种方法不遗漏。一种是从外到内,一种是从一点出发。按照这两种方法完成五个点,每两个点画一条线段,能画出几条线段,是什么图形。
4、消防员接到任务是怎么样迅速到达的?房间的管子是直的,滑下来可以节省时间。
思想教育:他们的工作很辛苦,我们应该尊敬他们。
5、为什么乘坐电梯?因为电梯的运动轨迹是直的,省时省力。安全教育:乘坐电梯时要注意安全。
活动5【测试】及时反馈,发展思维。
1、填空:线段是()的,有()个端点,()量出长度。
2、选择:下面哪些是线段?
3、量一量下面图形的边长,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6【作业】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数学书第九页第6题,第7题。
单位换算篇九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的2月是28天,闰年的2月是29天。
平年的全年365天,闰年的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单位换算篇十
二、判断对错。
1、零上12℃(+12℃)和零下12℃(-12℃)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0是正数。()。
3、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4、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记作+400米。()。
三、解决问题。
19克=()千克7分=()元。
6分米=()米64厘米=()米。
208平方分米=()平方米4620克=()千克。
7元4角2分=()元1千米50米=()千米。
3厘米=()米7分=()元。
38米=()千米13千克=()吨。
1035千克=()吨14分米=()米。
5元7角=()元8角5分=()元。
1元3分=()元7角=()元。
4厘米=()分米4吨50千克=()吨。
4米7厘米=()米()吨()千克=1.8吨。
1460米=()千米3平方米7平方分米=()平方米。
65吨=()千克25厘米=()米。
10千米20米=()千米4米5分米6厘米=()米。
5分米6厘米=()米4米6厘米=()米。
7元2分=()元0.15千克=()克。
7千克560克=()千克7.02千克=()千克()克。
10分米=()米100厘米=()米。
2千克50克=()千克78厘米=()米。
8元7角5分=()元9分米6厘米=()米。
5.60cm=m36900cm3=m3。
1000000dm3=m323600dm3=cm3314km=()公顷。
单位换算篇十一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
小正方体、量杯、1分米3盒子。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1dm3的盒子,
提问:这个盒子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1cm3的正方体?
2、摆一摆。
引导学生摆设小正方体。
学生通过摆设,得出:
1分米3=1000厘米3。
1升=1000毫升。
二、试一试。
1、引导学生完成试一试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学生进行猜测,并说一说自己的猜测理由。
1排摆10个。
每层可以摆多少排?算一算,每层可以摆多少个?(10×10×=100个)。
1分米=(10)厘米。
盒子里可以摆几层?
算一算,1dm3的盒子里可装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
10×10×10=1000。
根据1米=10分米。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操作模型,认识和理解厘米3和分米3之间的进率。
结合厘米3、分米3与升、毫升之间的关系,推导公式:
1升=1000毫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填一填,比一比:
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练一练。
1、学生练习。
2、反馈。
计算1m3=udm3。
学生计算:
10×10×10=1000分米3。
得出:1米3=1000分米3。
学生分析长度、面积、体积之间的关系。
1、学生先填一填。
2、让学生说说思考的方法和过程。
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从而解决问题,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位换算篇十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2页例4,“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说一说是如何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3平方米=()平方分米。
二、新课。
1、教学例4。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例4,指名学生读题,然后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这个桌面是什么形状的?”
“它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知道了桌面的.长和宽,怎样求桌面的面积?”
然后让学生计算并指名说出计算结果和单位名称,教师板书:
120×55=6600(平方厘米)。
教师接着再问:我们算出桌面的面积是6600平方厘米,把它折合成平方分米,应该怎样推想?最后教师写答案。
6600平方厘米=66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的习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
三、练习。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
让学生独立做,找几名学生说一说推想过程。
3、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
这道题有三问,前两问让学生自己做,做第三问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加以引导。
四、作业。
练习三十的第810题。
单位换算篇十三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小正方体、量杯、1分米3盒子。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1dm3的盒子,
提问:这个盒子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1cm3的正方体?
2、摆一摆。
引导学生摆设小正方体。
学生通过摆设,得出:
1分米3=1000厘米3。
1升=1000毫升。
二、试一试。
1、引导学生完成试一试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学生进行猜测,并说一说自己的猜测理由。
1排摆10个。
每层可以摆多少排?算一算,每层可以摆多少个?(10×10×=100个)。
1分米=(10)厘米。
盒子里可以摆几层?
算一算,1dm3的盒子里可装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
10×10×10=1000。
根据1米=10分米。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操作模型,认识和理解厘米3和分米3之间的进率。
结合厘米3、分米3与升、毫升之间的关系,推导公式:
1升=1000毫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填一填,比一比:
三、练一练。
1、学生练习。
2、反馈。
计算1m3=udm3。
学生计算:
10×10×10=1000分米3。
得出:1米3=1000分米3。
学生分析长度、面积、体积之间的关系。
1、学生先填一填。
2、让学生说说思考的方法和过程。
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从而解决问题,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位换算篇十四
三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小空间观念较薄弱,他们在认识了面积单位后对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基本上能比划出,但在学习了面积单位的进率后,进行不同面积单位实际换算时,学生就全乱套了,有1平方米=10平方分米,把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混为一谈,还有的学生知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反过来,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就不知道。因此让学生如何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理解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就成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1.第一个问题:探索并掌握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体现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体会像1平方米包含100个1平方分米这样的换算关系,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认真探究,活泼向上、个性张扬,正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
2.第二个问题:推导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教师不直接告知进率或不直接引导学生进行虚拟地想像,而让活动占据课堂的主要时间,是根据小学生易于接受直观性强的事物而抽象能力又比较差的.年龄特点安排的。脱离活动的想像或者是计算都是抽象的、不直观的,其感知也是模糊的、浅薄的;要建立比较具体的数学概念dd面积概念,就一定少不了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活动中感知才是最深刻的。教师创设充分动手操作平台,使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变得直观,使的面积单位表象变得明朗具体,从而使以后学习习近平方千米也有了想像的依据。活动使得学生的感知是最深刻的。
单位换算篇十五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7及“做一做”练习中的第2、5题,练习三的第2—3题。
二、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和千克的简单换算。
2、实践中,体会数学与生活地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地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和千克的.简单换算。
2、难点:掌握单位换算过程中的推算过程。
四、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复习。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二)教学例7。
1、出示:3吨=()千克6000千克=()吨。
(1)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小组内交流。
2、汇报: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巩固练习。
1、填空(课件出示)。
2吨=()千克5吨=()千克7吨=()千克。
问:把吨换算成千克,在方法上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000千克=()吨9000千克=()吨8000千克=()吨。
问:把千克换算成吨,在方法上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口答:(课件出示)。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那么是多少吨呢?
一堆钢材6吨,是多少千克?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单位换算篇十六
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的时间的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经过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大多数学生容易接受,我在这节课上是这样设计的: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教材出现了数格子和列式计算的方法。这是课前有所预设的。从整堂课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把握适当。例1是时间单位的换算。我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先让学生复习1时=60分,1分=60秒。通过复习1时=60分,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有没有其他这样的算式。先让学生探究,再进行反馈交流,然后进行说想法(自己说、互相说)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找到学生最初的想法。在这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很好的掌握知识,学习兴趣也很浓厚。
例2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集中精神学习和掌握例2的知识点,是这堂课的关键。我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想了很多方法,在试教的时候,也尝试了许多。最后我确定用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过的运动会情景来串联,在配合钟面辅助学习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浓厚。这样贴近生活的情景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并且辅以钟面,学生学习起来不吃力。而且,我始终让学生先自己试着做,试着想,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有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交流反馈,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学习知识的帮助很大。但是,一节课下来,效果很好,问题也存在一些。比如,教学时间的计算时我辅以钟面,始终在钟面的帮助下让学生进行计算。这样,学生是不是依赖习惯了,脑子里没有钟面,形不成表象,无疑,对他的学习是有障碍的。所以,应该慢慢淡化出来,直至脱离直观的钟面,要在脑海中形成钟面。又比如,在反馈时,我没有抓住一些典型的错例在反馈。一般,这样的学生是有一定的想法的,如果没有反馈出来,没有进行引导、纠正,那么对他的这堂课的学习是有阻碍的。所以,在反馈时,还要做到反馈到位,善于抓住学生的错例。最后,我还有一些始终没有很好的方法,那就是,如何使学生脱离钟面后,能很好的计算经过时间。我想,这是我在这堂课后还需要去研究的地方。
单位换算篇十七
2.理解单名数互化的理由.。
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复名数化单名数用小数表示的方法.。
学环节问题情境与。
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
出示4个小朋友的身高数据,按高矮顺序排排队。
1、你有什么感觉?怎样比较方便呢?
2、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
二、自主探究。
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1、80cm=()m。
(1)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总结自己的改写方法.。
(2)策划自己的表达方案,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方法一:80cm=80/100m=0.8m。
方法二:1m=100cm80cm=80÷100=0.8m。
方法三:80÷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4)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2、1米45厘米=()米。
(1)尝试。
(2)交流。
(3)理解1米45厘米表达的意义。
(4)小结:低级单位是如何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
三、实践应用。
第50页“做一做”
(1)先引导学生判断是由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
(2)想一想:它们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练习.。
四、课堂总结。
单位换算篇十八
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符号是“s”。
简介。
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的.数量一定,时间越短,功率值就越大。求功率的公式为功率=功/时间。功率表征作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单位换算篇十九
教学目标:
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能力目标:
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图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哪个同学起来说一下体积单位有哪些?引出体积单位。
二、教学新知:
1、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教具摆出正方体。
1排摆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100个。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即1分米3=1000厘米3,1升=1000毫升。
2、用以上方式教学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即体积为1米3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1000分米3,1m3=1000dm3。
3、填一填表格,比一比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单位。
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
米、、厘米。
10。
面积。
米2、()、厘米2。
体积。
米3、()厘米3。
4、课堂练习。
(1)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选几道让学生说说思考的方法与过程。
(2)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分析、比较从而解决问题。
通过计算第三种包装比较合算。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比较方式,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3)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行解释,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计算。体积是60×50×40=10(立方厘米)。
(4)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想的,实际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体积。50×20×1.5=1500(立方米)。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1分米3=1000厘米3。
1升=1000毫升。
1米3=1000分米3。
1m3=1000dm3。
单位换算篇二十
2、培养目测与估计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直尺、米尺、课后延伸的表格、7厘米或20厘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让学生比画单位的长度。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2、你知道这些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填空:
1米=()分米。
10厘米=()分米。
1厘米=()毫米。
二、探索方法。
1、教学例题。
(每个学生准备一根纸条:长7厘米或2分米)。
学生用直尺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并汇报,教师板书:
7厘米70毫米。
20厘米2分米。
7厘米2分米。
(1)7厘米与70毫米的纸条,哪个长,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重点讲解方法之一:因为1厘米=10毫米,7厘米有7个10毫米,也就是7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2)20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小结:因为10厘米=1分米,20厘米有2个1分米,也就是2分米,所以20厘米=2分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3)7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
能不能直接比,怎么办?
引导学生讨论,2分米=20厘米,7厘米小于20厘米,所以7厘米小于2分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并小结: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比时,通常把他们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2、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单位间的换算。(出示课题)。
3、巩固练习,完成p30两个例题。
问题出示后,学生直接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按要求先用厘米作单位测量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并用毫米作单位,说出图形中各边的长度。汇报时,引导学生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
2、填空:
50毫米=()厘米。
9分米=()厘米。
()分米=3米。
40分米=()米。
3、完成想想做做3。
学生汇报时,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并小结:当单位不同时,我们通常怎样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单位不同时,通常可以把它们化成一致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4、完成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再让学生合作测量自己的手掌宽度以及步长,汇报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单位进行描述。
教师小结:手掌的宽度、步长都是我们的身体尺,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尺,有利于我们进行估计和测量。
5、想想做做4。
按要求完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