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最新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pdf(四篇)

最新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pdf(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05:05:27
最新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pdf(四篇)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pdf篇一

唐国宁

【内容摘要】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语言美、构思美、思想美,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要讲究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体现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疏导、诱导、辅导的作用;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关键词】 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语文教育面对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的时代,必然要做出自己的思考与应对。作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者,理应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不断创新,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而语文教育的变革重点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材重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认为学生应该养成自学的习惯,内心拥有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学,去用,这样才能有所长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富于创造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安排精巧的教学过程,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下面,我就从六个方面谈谈对语文课堂艺术的愚见:

一、改变认识,关注学生。

长期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人地位。尤其当我们一起评课时讲这位老师基本功好,那位老师运用方法好等等此类话的时候,就充分说明课堂的焦点不在学生身上,课堂的靓丽最终归于老师;而我们听课老师也都在思想上先入为主的盖了帽:“咱们下一节听××老师的课,”而非:“咱们看看××班学生是如何上课的”。孰不知,老师的价值是在学生身上体现的,课堂的好坏应当看学生发挥如何。

在此情况下,其实我认为一节完整完美的课恰恰就是最失败的课,因为老师表演完了,而学生居然没有任何问题,还心满意足,无有任何千奇百怪的想法,这岂不是我们培养人才的悲哀,岂不是教师的高级欺骗手段?我们老师的知识量到底有多少呢?长此下去,我们的后代会不会出现知识的倒退呢?

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认识,更多地去关注学生,而不是只关注教师。一节好的民主、自主的课堂实质在于:我们不光在乎课上解决了多少问题,而要更在乎引出了多少问题、留下了多少问题,学生有多浓的兴趣去反复地玩味、品评、尝试、实践于课下。

二、形式多样,激“活”课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课教学虽无定法,但却需要讲究方法。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种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那么为了让学生“活”起来,可以尝试哪些手段方法呢?

(一)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能有效地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枯澡、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素质,而且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与完善,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像动起来,更加具体的反映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开阔思维,使传统与现代化媒体相互渗透、补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多媒体是课堂的辅助,老师的帮手。同时,我们教师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正面对着一种新的挑战:它要求教师们不仅要从理论上接受多种媒体手段教学的优势,而且要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体会每一种设备的特点和优点,设计教案的同时要精心设计好每一部分所需采用的多媒体手段,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以读激情。语文教学,读为根本,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的很多文章都充满厚的感情色彩,很合适朗读。这时,假如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文章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也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品读,首先从课题入手,初读感知,晓“情”,然后抓住语言文字,精读品味,激“情”,最后反复朗读,读说结合,悟“美”。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发现了“美”,悟出了“美”,而更多的是注重引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体现了学生自我发现、相互评判发现,使课堂具有真正的动态活力。

(三)开展竞赛。有些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作出响应。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而也有很多学生,却羞于启齿或明知不答,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采用竞答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必答、轮答、抢答等类型的题目,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就会“活”起来。课堂小竞赛使学生脑细胞的活动加快,神经紧张,因而感知力和理解力以及记忆力都处在最佳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其效率肯定要比其它状态下的高得多。但教师在采取这种形式组织课堂时要注意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题目,让他们能 “跳起来摘苹果”;此外,还要善于利用课堂“小插曲”,以此鼓励、引导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习。

(四)角色对换。语文课堂上,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角色对换,部分知识、题目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讲,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又可以加强学生记忆,找出自己知识盲点,懂得老师讲课的艰辛,从而尊重老师,与老师“情同意会”。

三、语言艺术,巧妙运用。

要是语文课堂更具有吸引力,使学生保持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和新鲜感,教师就必须注重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进入艺术的境界,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刻苦的追求。

(一)音高得当,音强适中,具有语音美。语音过高,声嘶力竭,不断强刺激,会使人反感;语音过低,有气无力,不易听清,就会令人昏昏欲睡。

(二)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言辞美。语言要精确、精炼、精妙,要将作者文中之情与教者、学者的胸中之情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心理共鸣,易于接受。

(三)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旋律美。语速要快慢有间,断续适当,张弛有度。

(四)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具有情趣美。幽默是人生的一大智慧。幽默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但须注意分寸、火候。幽默,不同于滑稽,不等于讽刺,更不是油腔滑调,低级趣味。

四、情感丰富,风格多样。

语文课堂教学的风格艺术,是语文教师人格、品性、素养的再现,是不断创新、走向成熟,走向完美的标志。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感的浓重与丰富,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基本因素,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也就没有风格,这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内隐因素。教学语言的精炼、精确、精妙,言之简约、言之有序、动情生趣;教学方法的新颖,巧妙、独创,或善读,或善导,或善点,或善评,或善启,或善讲;教学的表情美、体态美、风度美。这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外显要素。

语文教学风格是多姿多彩的。有的深沉含蓄,或严谨,或庄雅,或蕴味,或理智,自然而不做作,以简练、明白、严密的逻辑力量取胜,这一类可以归属为“质朴”的风格。有的热情奔放、绘声绘色,或谐趣,或潇洒,可明畅,或雄健,多以生动活泼和明丽清新赢得学生,这一美可以归属为“表演”的风格。也有的融合了单一性“质朴”和“表演”两种风格,经过重组改造,成为中间型、浑融型的教学风格。既庄雅又谐趣,既严谨又潇洒,既雄健又委婉,既蕴味又明畅,既善表演

善导演,这恰恰是语文教学风格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五、倾听意见,发扬民主

从学生眼中看自己总能了解一些事情。当我们发现学生在按我们的期望去行动时,我们会信心倍增;但当我们听到学生向老师提出批评或特殊看法时,情绪上往往会有所不安。但我们必须要有勇气去倾听意见,这有助于我们对教学做出更好的响应。没有对学生学习体验的了解和重视,我们就很难组织民主化课堂,很难做好教学工作。为了让学生感到安全,并且让自己得到中肯的批评,在学生完全信任我之前,我邀请他们对我的行动提出匿名评论,并且公开讨论这些评论,让学生相信其体验的价值,并且让我提防那些由我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问题和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由此我很快就发现学生对课堂气氛、效果的真实反映——“死气沉沉”、“闷”。于是我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批判性反思活动。我想起了魏书生在《论语文教学的民主化》一文中的一些话,“十年来,我上过四百多节公开课,其中有的课上得一塌糊涂,事后查找原因,重要的一条就是看的参考资料太多,考虑多方面婆婆的意见太多,以致进行教学设计时,忘记了学生的实际,而去适应各类教参及婆婆们的需要,结果课堂上昏昏欲睡,死气沉沉,自己越讲越不是滋味。”而我所犯的毛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到底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打破僵局,焕发勃勃生机呢?我跟学生进行了商量。有学生说要多开玩笑,多讲故事,而有些则认为教师不能抹杀其授课的个性而只停留于表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引领他们进行比较深刻的认知活动。更有学生指出,教师应将时间交给他们,让其组织讨论,等等。我对学生的意见进行了归纳与思考,我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实行教学主体的转变,由讲堂变为学堂,讲授变为启发,“专制”变为民主,一言变为群言,注重外部刺激转为激励内部动机,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状况,而单纯倚仗各类教参的备课,把学生纳入固定轨道上课,只能把师生都逼进死胡同。而当我站在讲台,又一次环视在座的学生时,担心又产生了:这些学生是否具备了主体性学习的可能性呢?孙春成在《语文课堂立体教学模式》一书中指出,一个人进入中学时,“已具备了自发地推导某种法则的分析能力,能成功地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同时,他开始有了怀疑,开始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去分析世界,表现出一种要自己去认识事物的强烈欲望,并竭力地要显示出自己的存在。”既然如此,我们做教师的就要尊重,爱护,并 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状况去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的向导。师生之间不是灌输与接受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苏联学者雅各得钦说过,“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束地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树立“教学相长”的思想和“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念,不能自以为是,不懂装懂,扼杀异见。在这么一种情况下,学生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对《伶官传序》一文展开讨论时,有位学生认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提法是不恰当的。这个学生平日纪律散慢,成绩落后,况且这一句话又是千古名言,我差点要叫他坐下,置之不理了,但还是问了句,“为什么?”他便论证起自己的观点来。,他举了牛顿、陈景润等科学家为攻克科学难题废寝忘食的例子,然后说:“如果你所溺爱的是真理、科学、健康有益的事情,那你就不会玩物丧志了,因此问题不在于„溺‟,而在于你是什么人,„溺‟什么。”听完他的论证,我带头鼓起掌来,赞扬了他独立思考的精神。从此以后,我在课堂上常听到他踊跃的发言。由此可见,教师不戴有色眼镜,耐心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化课堂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为了使语文课堂更具有艺术性,教师还应该多开展教研活动,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不断提高。

首先,通过语文教研课可以向老师们学习新的授课技能,如知识的重点、难点的突破,目标的合理设置,课堂环节的处理,以及学生主体性的调动。语文教研课都是老师们精心备的课,它融会了老师们的心血,极其精华的融合。是一种有效的新的形式,可以相互促进,互补不足,取长补短,体会到了集体备课的优势。备课和上课的经历,使我在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其次,语文教研活动中课的讨论环节,意义很深远。老师们的总结既宏观的把握又有细微的点评,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指导性的建议。例如:对语文课本的深入挖掘、教材的再处理等。给大家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语文教师互相交流的一个平台,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备课上课时都会忽视自己的不足,但是这一点别人却很容易发现,听取别人的意见,会让课堂效果更明显。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要立足于“人”的培养,从学生学情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自己首先不能讳疾忌医,抱守残缺。因为“变则通,通则久,久则安”。在借鉴别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还需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雷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

2、《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王增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1日

3、《中学语文教学艺术100招》王世群

重庆出版社

2009年3月19日

4、《语文教学艺术——献给青年教师》刘松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5月

5、《上海名师课堂》卢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年6月1日

6、《语文课程新探》陆志平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

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pdf篇二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汪清三中王志辉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可以说老师是导演,课堂是舞台.要使课堂教学这一大舞台充满吸引力, 语文教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方法,并以感染和熏陶学生为突破口,或用深刻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或将学生引向情感体验的高潮,或运用诗的语言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我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方法上注意了如下几点:

一、做好情感导控,拨动学生心弦

所谓情感导控是用与作品一致的充满情感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情感状态。19世纪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也说明了学生情感的导控和唤起学生情感的重要性。导控情感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情感,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持久的兴趣。如光未然《黄河颂》的导引:作者笔下的黄河气势是如此的雄伟,波澜是如此的壮阔,襟怀是如此的宽广,历史是如此的悠久。是什么原因使作者写出如此震撼人心的文字呢?这和作者个人的经历有关系吗?联系实际学生就会发现古往今来,黄河已成为许多文人共同歌颂的对象,因为他是母亲的象征。作者光未然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歌唱黄河成为他爱国的一种必然的表现。他将这种情绪放置到作品当中,就构画了一幅幅壮美的图画,那一连串的启发,导控,促使学生情绪高涨全身心投入到对作品的赏析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将学生引向情感体验的高潮

为了把学生真正引向深入赏析文章的境界,使之受到作品思想和艺术的陶冶,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利用教学艺术技巧去导演,注意对学生的激发。有时可以通过一个个小高潮逐层铺垫;有时甚至可以筑起一道道堤坎来实施情感的蓄势积累,以造出情感波涛涌支翻腾的胜景。如在引导学生体会文学作品《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时。大部分学生说他们不喜欢林黛玉,因为她太尖酸刻薄,心胸太狭隘。这就表明学生对林黛玉的认识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了。我选取了三个片断《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探宝钗黛玉半含酸》《黛玉葬花》来帮助学生理解。学生才明白“心较比干多一窍”多才多艺的黛玉在初进贾府时的处处留意处处小心是她的情境所使。她寄人篱下,远没有宝钗有母兄可依仗的后盾。在听说了“金玉缘”之后,难免要自嗟 自叹终日以泪洗面。面对处处以真心相待的宝玉,出于自身的孤苦无依,她怎能不半嗔半酸?这恰是她内心深处最最惶惑的写照。到此,学生已经完全理解了林黛玉的“酸”。当欣赏到黛玉葬花片断时,林黛玉唱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风霜刀剑严相逼”不少女生居然为之泣下,完全和作品中的人物的情感交融,不禁深深的同情起黛玉的遭遇来。她居候门,四面楚歌,贾母爱宝钗之婉娈,惩黛玉之孤僻,又信金玉这邪说,而思厌宝玉之病;王夫人固亲于薛氏;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已也;袭人惩尤二姐,香菱之事,闻黛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之语,惧祸之及,自然要大进谗言。而宝玉虽爱黛玉,又不能将之言于最爱之祖母。至此,黛玉悲怆的葬花词便 深深叩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心,深深同情起她的遭遇来。与人物产生了共鸣。

三、用诗的语言创设情境

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奇葩,我们生活中处处有诗,有人浪费粮食时我们会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人不努力时,我们会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人取得进步时我们会鼓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诗句。在讲《天上的街市》时,读到牛朗织女的故事时我们可联想到“盈盈的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在《乡愁》中,我们迁移的诗句比比皆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学习被贬谪的古人作品时领会作者旷达襟怀时我们可吟诵“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诗的语言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更加大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也许是学文的,我的教学语言也充满诗意,我可以毫不费力气的把许多妙曼的文字组合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讲诗的时候我能这么说“中国向来以诗国自豪,中国古典诗词融会贯通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字艺术,以它的美丽,精致、动人、缠绵、清新、深邃、意蕴深深吸引着每一个爱好诗词的读者。我品悟那些作者的感时之作,同情他们的遭遇,钦佩他们襟怀的博大,更长久的陶醉在那些亘久流传的诗句当中。古典诗词撷取题材的范围相当广泛,凡举宇宙人生,羁旅宴游,国计民生、边塞风云、春花秋月、岭云塞草、相思情爱、童真稚趣、鸟兽虫鱼无一不可入诗。诗歌风格多采多姿。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雅、王维的冷峻、苏轼的豪放、李煜的哀婉、李清照的清新,举不胜举却都流淌着诗人的才情。”在讲四大名著时我又能这么说“”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会吟诵‘床前明月光’在‘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放飞希望。我们爱唐诗宋词的典雅清新,更喜欢四大名著的气势磅礴《红楼梦》让我们钦佩作者的博大,为宝黛的爱情掬一抹同情之泪;《水浒》《西游记》留给我们的是对英雄的崇拜,对正义的向往;然而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忘不掉的是羽扇纶巾、谈笑风生、运筹帷幄的诸葛亮的形象,尽管长江之水滚滚东去,但流不去的是我们对超尘绝俗的智者的景仰。

四、利用一切契机,激发兴趣

1、拓展教学时空丰富语文学习生活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当,语文能力的培养乃千日之功。但课堂教学毕竟有限,讲完课本内容之后,很难留出很多时间给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些同学还是抱怨没有写作素材,因为没时间观察,或者不会观察,不会积累。所以,语文教学还应该将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沟通、联系起来,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把学生的眼光引向课外,最大限度的开辟语文学习的空间,使课内外结合,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课内举一,课外反三,真正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比如,春天将课堂放在教室外,让学生体会一下《论语·先进》中孔子所描绘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乐趣。总之,不要让学生眼睁睁地看着屋外阳光明媚,而感觉自己生活在阴影之中,正在受苦受难。

另外,我还通过诗词积累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自搞论文小创作,比如说学生总结的有关乡愁的诗句,有关爱情的诗句,有关月光的诗句,并能形成小有规模的文字论述,效果非常好。

2、作业设计也要充满趣味性

总的目标:少条条杠杠,多变换面貌;少老气横秋,多生机盎然;少标准答案,多自由发挥;少就事论事,多发散思维。⑴ 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台湾学者黄维樑先生就经常让学生“自问自答”,自己设计题目,师生共同解答。在这种自问自答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学习要点,了解自己学习上的问题,体会解答问题的快感,培养自学能力。⑵ 注重作业的人文气息

受到美国某公立中学作业的启发,让学生自行编制从高祖父母开始到自己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和生卒年份,培养学生的“寻根”意识。由此,还可请学生搜集资料,编定校史、校友史等,爱祖国,从爱自己、爱家、爱学校、爱家乡、了解自己的家庭、学校、家乡开始。

3、在翻译中找乐趣

本学期学完了诗歌单元以后,为了让学生再体味一下诗歌语言,我便找了几首英文小诗请学生做翻译练习。选择的诗歌比较简单,没什么生词,但有些哲理,同时提醒学生不必过分在乎诗中的时态问题,只要求学生翻译比较正确、语言简练即可。学生的兴致颇高,翻的情况也不错,有些同学还在翻译中加入了个人感情色彩,表现了创新意识。今后,还设想经常请学生翻译一些谚语、警句、名言。在翻译的过程中,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中英文的异曲同工之妙。4把练字与平时书写结合

汉字博大精深,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更应该写好汉字。可是,许多学生虽然练过毛笔字,但钢笔字却写得比较难看;也有的同学练字本上的字写得不错,而作业本上的字却不太美观。我想,首先应加强汉字书法艺术教育和写法指导,其次应定时开展钢笔字的评比。这种评比不只看钢笔字书法,而是将钢笔字与作业本上的字迹结合起来,由学生自己参与点评,两项皆优者为胜。这样既能督促学生认真书写,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鉴赏钢笔书法的技能,在书法艺术教育中体会汉字的魅力。以上是我多年以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想法和实践,希望能减轻学生对语文的漠视,正如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一文中说:“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如果教师讲究教学艺术,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因人而宜,因文而宜地调动学生潜在的兴趣,学生必会进入乐学、会学的境界。

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pdf篇三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浅谈

什么是教学艺术?至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一定法。我曾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这么一段话:“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如今,在二期课改中,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力提倡研究性的学习,这为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便成了重中之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教学艺术,以更好的教学方式把知识更快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教材不仅是“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我们要在课堂中充分地利用好教材。当然,教学不能只是课程教材的传递,更要重视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冲撞,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技能的训法,方法的掌握,情感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我们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把学到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充分地发挥出来。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感受。

一、教学内容的疏与密

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它的意思是说:在国画中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而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语文教学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内容,我便放手让他们自己学,或者以读带讲,一笔带过,这是教学上的粗线条。然而,对于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则必须浓墨重彩,仔细地多讲一些。在教学中,更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例如:我在教学《挑山工》一文中,便注意“疏”、“密”结合。“挑山工走的是什么路线?游人们是怎么走的呢?”学生只需要仔细地读几遍课文就能很快找到答案,不需要我费太多口舌,学生就能知道“挑山工和游人走的各是什么路线”,这便是教学中的“疏”。而文中的重点:为什么挑山工走的是折尺形的路线,路程要比游人多一倍,但常常走到游人前头去了?以及,挑山工的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这些都需要我重点讲解,于是,我结合前文所说的“挑山工和游人走的路线”讲,把前后文一一对应起来,学生很快知道:挑山工走的路线虽长,但他们是一个劲儿往前走,而游人们却走走停停,东看西看,自然挑山工就比游人走得快了。从而引申出:“做任何事都应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道理。在此我花费了比较长的时间讲解课文。这就是教学中的“密”。“疏”与“密”的结合,学生就能更好地学课文。

二、教学节奏的张与弛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有人把节奏当作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我因材施教,当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己可以读懂的,或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兴趣的,可以稍稍加快些教学节奏。反之,教学内容比较难的,文字枯燥的,要表现的道理比较抽象的,或是对课文中的重点部分则要“动作慢”,要细细讲解,逐句品味。如教学《铁人王进喜》时,引导学生通过“铁人”一词来理解课文内容,我让学生找出表现王进喜“铁人”精神的句子,找到后,我便一句句地讲讲读读,通过朗读、讲解,学生渐渐地明白了,王进喜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不顾个人的安危,奋不顾身的精神,教学这一环节时,我运用了“慢节奏”。但对于文中的事情的起因和结果,我便用“快节奏”,让学生自己读。教学中有“张”有“弛”,“张”“弛”有度,对学生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语句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的巧与拙

“拙”,这里指的是遵循常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时守拙,就是要遵循大纲提出的基本教法;“巧”指不循常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中“用巧”,要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原则。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遵循常规,又要突破常规,两者结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围绕重点部分读思议是突出教学重点的常规教法,这是“拙”;把重点的突破渗透到预习或专门性的练习中,这是“巧”。抒情性浓的课文,读读议议是“拙”,以读带讲是“巧”;意境优美的课文,引导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是“拙”;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是“巧”。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部分到整体,逐一概括出常识性知识要点,是“拙”;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参照阅读,加深对常识性知识的理解,是“巧”。教中应根据课文特点,确定是守拙还是用巧,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程序的顺与逆

“顺”是按课文顺序安排教学顺序,逐段讲读课文,如:在讲解老舍的作品《猫》时,课文主要讲了两方面:一是:猫的性格古怪,二是:小猫的淘气可爱,是并列关系,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逐段讲解的方法。

“逆”是不按顺序,而是从文章的结尾段导入,因为一般结尾段在文中会起总结、点题的作用,让学生从“点”到“面”,然后引入正文,也可以从重点段教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在讲解《爱国将领邓世昌》,我便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一节引入,让学生围绕“邓世昌的为国捐躯的英雄形象”到文中去找有关语句,然后在按顺序教学。

在教学中也常是顺中有逆,逆中有顺,这应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阅读基础而确定的,“顺”、“逆”有道,学生理解课文是很有帮助的。

五、教学形态的动与静

教学中的“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是“有声有行”的教学;“静”是指学生的默读、观察、思考、想象,是无声世界。教学中的“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在二期课该的今天,课堂中以学生为主,多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整堂课中,让学生读读议议,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有时也需要“静”,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把问题想得更透彻些,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当然,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动”、“静”合理搭配,应当考虑年级的特点,课文的特点,这样便能更好地教学,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美在和谐,在教学中,我灵活运用了各种教学技能技巧,使之处在协调、适中、完美的状态中,使学生在和谐中发展。

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pdf篇四

刘素云老師:眾生皆可成佛 放下便是

劉素云老師《科注》學習班心得體會之五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心得體會題目是:眾生皆可成佛,放下便是。

我的姐夫郭永發(劉素青老居士的丈夫)今年五月二十日(陰曆四月二十二日)早八時預知時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作佛去了。他的往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可以這樣說,姐夫的往生對我觸動非常大,讓我感到震驚。

我的姐夫郭永發一九三五年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柴河鎮一個貧苦農民家裏,他兩歲喪父,母親一個人含辛茹苦拉扯兩個年幼的兒子,因家貧無錢上學念書,姐夫只有小學二年級文化水平。一九五五年,姐夫參軍入伍,做空軍地勤工作。一九六o年轉業到東安廠當工人,同年和我姐姐劉素青結婚。

姐夫的性格用一個詞兒來形容最為貼切,那就是倔犟,而且不是一般的倔犟,是十分倔犟,他認准的事兒,一般人很難讓他改變。

為什麼說姐夫的往生對我觸動很大,令我感到震驚,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主要是基於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他心存怨恨。因為種種原因,姐夫和兒媳婦積怨很深,他多次對我說,“我作鬼都不會放過她,我要讓她永遠不得安寧。”說真的,聽姐夫說這樣的話,我都毛骨悚然,背後冒涼風。在他臥床的四個月時間裏,我一直在做化解矛盾的工作,勸說姐夫放下對兒媳婦的怨和恨,但效果不大。我也曾試圖勸說外甥媳婦,向老人道個歉,主動和老人化解矛盾。但外甥媳婦拒不道歉,並拒絕見老人面。當時,我心裏很著急,我知道姐夫的時間不多了,如果在他生前矛盾解決不了,怨恨得不到化解,等他走了以後,麻煩就大了,外甥媳婦的後半生日子不會好過的。面對兩邊勸解都不見效的實際情況,我也曾經想過放棄,人各有緣,就隨緣去吧。可轉念一想,不行,不能放棄,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經過不懈地努力,勸解總算有了點起色,後一階段,我姐夫不再說作鬼也不放過她那樣的話了,但我知道根本問題還沒有解決。當時,我心裏想,姐夫這種情況,能不去三惡道就不錯了。

第二,他對佛法一無所知。姐夫沒有受過三皈,可以說他連居士都不是;他沒有聽過或讀過任何一部經;他沒有去過任何一個道場;沒有參加過任何形式的法會。

第三,他身有污點。二oo八年,姐姐左腿作截肢手術之後,行動不便,姐夫對我姐姐沒有給予關心和照顧,基本上是不聞不問。他在外面又認識了一個老太太,兩人來往密切。這件事情也是我姐夫和孩子們之間產生矛盾的重要原因。姐姐往生之後,我和姐夫有一次長談,我對他說,你這一輩子最對不起的人就是我姐姐,他聽後哭了,可能感到內疚了吧。我告訴姐夫,你給我作了五十三年姐夫,也作了五十三年的兄長,雖然姐姐走了,但我永遠是你可以信任的老妹,如果你有事,老妹不會不管的。姐夫很感動,在他往生之前曾經說過,我是他在人世間的親人。

下面我再說說姐夫為什麼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作佛?

姐夫往生之後,我在認真地思考一個問題,姐夫為什麼能往生?我找到了答案,姐夫往生,他具足了兩個條件:

一是信、願、行三資糧他具足了。可能有人會疑惑,他對佛法一無所知,連居士都不是,怎麼能具足信、願、行三資糧呢?

五年前,我告訴姐夫,要念阿彌陀佛,要去西方極樂世界,出於對我的信任,他欣然接受了,他曾經和我姐姐說,“小雲告訴我的話,我聽,我信”。從那以後,他念佛不斷,他把我給他的小念佛機掛在脖子上,走到哪念到哪。就是他往生前臥床這四個月,念佛從未間斷,念佛成佛,真實不虛。可能除了阿彌陀佛,他什麼都不知道,可正是這一句阿彌陀佛讓我姐夫成就了菩提之路,因為他信、願、行具足了。

二是他放下了。他放下了什麼?他放下了怨和恨。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我姐夫放不下怨和恨,他去哪里?必下地獄無疑。姐夫最後是怎麼放下的?我總結了這麼兩點:

第一,生前的勸解和走後的開示要緊密結合。要把話說到位,要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姐夫生前的勸解工作,我們一直沒有停止。在這裏,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兩個外甥女,四個月時間,她們一直在作老爸的勸說工作,勸說老爸放下對兒媳的怨和恨,好好念佛,去西方極樂世界。四個月的勸說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這就叫正能量,她們所作的工作既幫助了老爸成佛,也幫助了弟弟和弟妹,兩個外甥女功德無量,我在這裏隨喜她們的功德。

姐夫走後,我們的開示工作緊緊跟上,一共進行了三次開示。姐夫徹底放下怨和恨是在他往生的當天晚上(這可能也是一種表法吧)。

第二,兒女們的真誠懺悔、道歉,是老人放下怨和恨的關鍵。在這裏,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外甥媳婦,在老人走後的當天晚上,她能接受佛友們的勸導,在老人靈前真誠懺悔、道歉,解開了老人心中那個怨和恨的結,她的此舉既救了老人,讓老人作佛去了,同時也救了她自己,解除了後顧之憂。孩子,感恩你,祝福你,希望你能像爸爸、媽媽一樣,早日進入佛門。

最後,我想說說姐夫的往生給了我哪些啟示?

啟示一:眾生皆可成佛,放下便是。

姐夫這次往生,我覺得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表法吧。他表的法就是兩個字,放下。放下便是。他放下的是怨和恨。放下了就去極樂世界作佛,放不下就去地獄繼續搞六道輪回。他的表法告訴我們,眾生皆可成佛,放下便是。

啟示二:念佛成佛,真實不虛。我姐夫就會念阿彌陀佛,別的他什麼都不會,他念了五年阿彌陀佛,就去極樂世界作佛去了。成佛難嗎?不難,只要你肯老老實實念阿彌陀佛,你就一定能夠成佛。千萬不要忘了老老實實四個字喲。

啟示三:看眾生要看本性,不要看習性。我們凡夫看眾生往往是看習性不看本性。這正是凡夫和佛菩薩的區別所在。看眾生的習性,往往是看這個不行,看那個不行,因為他們可能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錯誤,甚至是所謂的污點。但凡夫之見就是凡夫之見,凡夫之見不可信。愚到極處方為智,拙到極處是真巧,愚拙並非真愚拙,智巧才是真智巧。

啟示四:姐夫是我的老師,是我的榜樣。姐夫往生預知時至,準確無誤;姐夫往生,全身柔軟,皮膚潔白細膩,猶如透明體;姐夫往生,火化時有舍利子。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都是姐夫的表法示現啊?難道姐夫不是我的老師,我的榜樣嗎?

姐夫走了,去西方極樂世界作佛去了,我如釋重負。一年半的時間,我的兩位親人(姐姐和姐夫)成就了,我深感欣慰和自豪,但願我的同修們,通過我姐夫往生的實例,堅定老實念佛,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的信念。我們離家門越來越近了,一路前行,永不退縮,加油!

慚愧弟子劉素雲頂禮!

二o一四年六月八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