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篇一
中卫市第八小学:张勃
一、问题的提出
1、社会的需求
时代不断地发展,知识不断地更新,学习永无止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的精神、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教师自然就面临着亘古未有的巨变,担负着艰巨而神圣的使命。
国家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中国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要在2010年“基本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目标任务。“终身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同:“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学习的人”。的确,“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教给孩子终身享用的知识与本领,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而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必须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我们必须强烈的意识到: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牢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道理。寓学法于教法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式,做到“会学”、“善学”。
2、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我市当前教育现状的需求
我们现在虽然在进行课改,但很在程度上也是“穿新鞋走老路”。综观当前的教学现状,许多教学活动仍是一种单向的传授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扼杀。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教学条件差,怎样教给学生知识,怎样迎接考试,很少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会残缺自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等作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拟订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课题进行研究,以此在实践中摸索、探究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优化语文课堂,推动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二、课题关键词的界定和研究范围
1、自主学习:是学生自我的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学习,具有自我制订学习计划,自我确定学习目标,自我设计学习过程,自我解决问题以及自我评价等特征的学习。
2、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学习的团队明确的分工,复杂的任务等因素。
3、探究学习: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基本的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质疑、讨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各种解疑问难的尝试活动。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1、“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同时语文是文化,还有传承文化的功能。
工具性是着眼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评议实践的能力;人文性是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进行感情的熏陶,汲取中华文明的精髓。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不可分离。
2、“自主建构主义”教学观
“自主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在被学生接受之前,对学生来说是毫无权威性的,教师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交给学生,不能用教材知识正确性强调作为让学生接受的理由,也不能用专家、教师的权威性压迫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们自己已有经验、知识为背景来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同已有知识对接,来掌握新的学习内容,获得新的知识。学习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日积月累,聚沙成塔,从而掌握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
3、情境教育理论
情境教育观认为,就是在教育中优化环境,使学生在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中与儿童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而契合,使儿童在现实环境与活动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全面发展。因为这种人为优化的环境就可以做到主体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激发儿童潜能与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
4、尝试教育理论
尝试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在现有的教学条
件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使学生的尝试活动获得成功。
四、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1、教学方面:探索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给小学语文的课程改革提供一条新路。
2、学生方面: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高效率地达成学习目标。
3、教师方面: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争取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
(二)研究的内容
以“感知——领悟——展示”为基本教学过程,以自主建构思想为核心,以教与学平台为生长点的教学操作体系,在实验研究中,我们重点选择课型为呈现方式,探究符合我们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1、识字教学模式。主要在一、二年级进行研究,探索出高效、快捷、有效的识字教学模式,在中高年级也就重视。
2、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模式为分“精读课”和“略读课”两种课型。这一块是我研究的重点,也是研究的难点。
3、习作与评讲模式。习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习作指导给学生起到了引路之用;习作讲评对学生作后予以诊断,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在学习中提高。
(三)研究的基本方法
在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结合采用调查法、个案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测试法等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四)研究的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针对教学目标调控,按照教学目标实施检测。
2、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关注全体学生,既提出统一要求,又照顾每一个个体差异,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都能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的各种技能在学习实践中得到发展。
3、客观性原则
教学中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根据教材的内容,针对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探索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模式。
4、主动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激发读写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5、整体性原则
教材、教师、学生、教育环境是教学中有机整体,它们相互依赖,互相制约,组成了课堂教学的有机整体,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带领学生运用好教材、教学环境等资源,做到协调发展。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篇二
网络备课二级传导材料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巴吉垒小学
王忠敏
2013-12-19
一、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学习特点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为接受性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表现出来的最多是主动的接受,这不符合自主性的意义。其次小学生更不会与学生一起以合作的方式来探究问题,大多是抱着完成学习内容的心态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与教师的课堂效率,学生也丧失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与创新、合作、实践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无疑为教学添加了新的活力。
1、探究模式下的研究性。探究模式主要是通过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引导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来增加学习的创造能力与加深学生对探究性的过程的认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具有研究性,不再要求学生简单的理解与接受知识,应给予学生学习方向,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探究知识,尽量摆脱前人的探究模式,以自己独特的模式去寻找答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2、开放性与实践性。在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开放性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会大胆尝试新的方法,在实践中寻找解决方案,深化体验,并让学生自己总结问题,同时让学生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来获取知识,评价也呈现多元化,整体过程表现出发散性、求异性等。实践性则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依据日常事务,来找出客观规律,促进探究习惯的养成,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了探究知识的能力。
3、学习的主体性。在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着引导、激励、辅助作用,在此种情况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与其它学生在数学实践中的测量等活动中互相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创造价值,集体感受成果,同时学生也会进行自我反思与探究,感受自己在群体中的价值,这样学生成为了知识的主动探究者。?
二、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依赖学生的记忆与模仿能力,更多的依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1、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主性的实质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我驱动与选择性学习。学生按照自己学习的意愿自觉与主动学习,依据资料、经验分析处理解决问题。自主性具体体现在学习空间、目标、方法等的自主性,它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这种自主性减少了教师主宰学生学习的现象,他们主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环境、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促进创新能力。在以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前提下,老师起着诱导作用,学生通过把生活实际作为研究的对象,充分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并积极的与学生配合,以小组或集体等多种形式为单位,提供自己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在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与自己的经验为主导性情况下,常常能提出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身能力能够全面和谐的发展。
3、形成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具备的数学意识、交流能力、应用等能力,这些能力更能让学生适应数学学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下,学生逐渐形成了自觉、主动、开放等良好的数学素养。
三、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的数学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价值定位于以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为核心,强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其教学方式可概括为“听中学,练中学”,而新一轮课程改革不再局限于“知识”、“学科”等狭隘的范畴,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思想。那么怎样的数学教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人人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呢?下面,我就以教学“找规律-简单的搭配”为例,就新课程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作初步的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
课堂教学可从学生容易接受的生活原型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教师由情境引出学习课题,学生由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将参与欲望外化为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
例如:课件出示小猴挑选运动服装的场景
师:今天,森林王国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拔河比赛,并邀请我们小朋友参加,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看,小猴正在挑选比赛服装呢。它有2件背心,3条短裤,从中选一件背心、一条短裤配成一套服装,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你们愿意帮小猴的忙吗?
生:纷纷猜测,各抒己见。„„
在此环节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探索现实的、未来的问题氛围之中,让他们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使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真正达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个体探索、尝试解决
教师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精心安排个体独立探究的内容,提供充分的参与时间和空间,使全体学生以高涨的情绪参与到异步、高效的独立自主学习中,自我尝试、自我探究、自我体会、深化已有知识、掌握新知识、建立新理念、发展思维能力与思维水平。
例如:教师提出要求
(1)到底有多少种穿法呢?请你拿出图片移一移、配一配,用操作的结果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2)学生动手操作。„„
在这个环节中,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通过独立操作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初步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达到促使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充分发挥。
(三)小组互助、组织交流
在学生独立尝试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小组讨论,通过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将自学成果转化为全组成员的共同成果,从而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新知学习及学习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例如: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结果。
a、没有规律地搭配,没找全。
b、找全了但比较乱。
c、从背心出
分别和三条短裤配,共有6种配法。
d、从短裤出发分别和两件背心配,共有6种配法。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适时进行组织交流。
师:每个同学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讨论一下,哪些想法是正确的?生:„„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不是合作学习的旁观者,而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发表看法——交流意见”的数学活动中加深知识理解,获得新的发现。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机评价,还应特别关注后进生,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得到锻炼,使小组学生成为最佳的学习伙伴,达到促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集体评价、难点剖析
小组学习、交流后,师生应对小组汇报的探究结果进行评价,或对有些学生没有想到的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同时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在自评与互评的活动中,在教师的精讲剖析下,使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次得到发挥,对知识、技能得到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小组反馈后,教师提出问题。
师:如果不摆图片,你有什么好方法把6种不同的搭配方案表示出来呢?
生:我可以用连线的方法,这样更方便。
师:怎样连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呢?
生:有规律地依次连线。
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全班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有规律地依次搭配比较好,并且学会用连线的方法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案。这样的教学效果,远比教师自己说出结果,让学生死记硬背要好得多。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在于根据教材,延续上面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精心安排变式的,综合的问题。学生则通过解决问题,逐步学会知识,建立或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
例如:出示2种饮料和4种点心,饮料和点心各选一种,小猴的早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例如:《田忌赛马》的搭配。
这几个问题都来源于生活,又延伸于例题,富有变化,而且激起了学生极大的探究兴趣,在学生积极的活动中,其思维不断得到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课堂教学形式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提倡自主、参与、竞争、合作的学习意识,通过师生互动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素质。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篇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
究能力的研究
观城镇联校
张建国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体现过程性,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与方法;突出创新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为出发点; 凸显探究性,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主、合作、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和教师教学的主要方法。所谓自主学习即一种自主性的独立的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探究学习,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能够活泼、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思维。以下笔者是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在运用这一教学方法中提出的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和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在课堂上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
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街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传统教学的“问答式”、“说听式”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举手再发言、只有经过老师的同意才可以发言,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 “即时发问”的现象。然而,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即时发问”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的,它不是“乱”、而是“活”,它使教师能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各类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因为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发问”,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它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而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即时发问”是学生自我实现个性张扬的最佳途径,因为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发问”,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它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而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答案马上急于告诉学生,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空间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要保证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才有可能获得合作学习的成功。在运用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时,一定要保证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能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争论表达”。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活跃,流畅,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争,敢说,学生群体才能产生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群体共生效应”才有可能产生。学生的创新欲望就被激活,创新的见解就会不断涌现出来。可见,给学生学习留足探究的空间,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才有可能取得合作学习的成功,同时有利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五、适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1、评价时间要及时。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是为了进一步指导与改进教学。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学生多次自我反馈的机会,使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成为一种习惯。
2、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学生的视角来认识,要以学生个体纵向比较为主,要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享受成功的体验,在同学之间的互评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欣赏他人、建立自信,从而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3、评价方式要多样灵活。可以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融为一体; 可以是书面形式的评价,也可以是口头形式的反馈。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更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总之,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教学观上,教师不仅重视创设情境唤醒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使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积极进入状态,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更重视对小学生的提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师生观上,小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课堂活动的观察者、交流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更多的学习空间、学习权利、学习时间还给了小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了小学生。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成长,双主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贾再洪,蒋勇.教给学生什么样的数学[j].教学与管理,2005.[3]黄晋耀.以新课程理念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云南教育,2005,(8).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篇四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教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语文课程标准集中了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智慧,提出了一些语文教学的新理念,这些理念尤其需要落实在阅读教学中。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随着语文教育观念的更新,阅读教学的策略也在发生变化。除了语文新课程特别强调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值得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就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集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呢?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以自主学习为中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能让课堂焕发生命力。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我用“妈妈给我一件新棉衣,我决不把它弄破,别问我这是为什么?爸爸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一块,别问我这是为什么?哥哥给我一盒卡片,我选出最美的一张珍藏,别问我这是为什么?我要用棉衣为她挡风雪,把蛋糕送给她吃,把精美的卡片送给她。”你想知道她是谁吗?请走进安徒生爷爷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配上《海霞找妈妈》的音乐导入,创造了一种情境,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
趣。又如教学《群鸟学艺》,可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群鸟”是指哪些鸟,他们要学什么“艺”,向谁“学艺”,学会了没有等。教师及时把学生的问题用计算机输入,在大屏幕上显示,再由学生整理、归并,成为共同性的问题。然后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理解了哪些,在解决了的问题上打勾。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又提出新问题,如“哪些鸟仍旧不会搭窝?哪些鸟搭的窝很粗糙?”教师又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并分析原因。最后,教师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情境:森林里举行“鸟居展”。很多鸟在小燕子的窝前流连忘返,希望小燕子介绍它的窝是怎样搭成的。要求学生当小燕子来介绍一下。在这些问题和任务的推动下,学生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以合作学习为手段,双向互动共同提高。小学生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的组织他们集体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互相取长补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学生汇报完读懂的问题后,教师有意设疑:1.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学生随即会提出:“众星拱月、先秦时代、饱览、宏伟”是什么意思?2.对平湖秋月、雷锋夕照、安澜园、狮子林、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西洋景观这些景点不了解。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些问题学生提出后教师整理后分工给各小组,既可
以自主独立思考又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不追求统一标准答案。同时,学会的同学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参与到其中一组,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或评说,适时给予指导。小组学习完之后再进行小组间交流。就是先由一个组派代表发表见解其余小组补充。最后对学生没领悟到没研究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思、议,借助学习工具再发表见解,学生经过反复的学习过程,逐步了解到圆明园美,再到对侵略者破坏美的无比仇恨。接着会认识到,这是由清政府的腐败、落后、无能造成的,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同时,学生在合作的学习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问题在合作中迎刃而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探索能力,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每个学生的潜能。
三、以探究学习为主线,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探究学习强调以学生自行探究为主,教师从旁点拨,起到引路的作用。它在课堂中不是让学生围着教师的提问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适宜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饱尝获取知识的快乐。首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我在教学中,坚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质疑问难,通过质疑问难把学生带到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由此,启发其探求知识的欲望,诱发其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向往奥运》一文,我先让学生提出预习提示中不懂的问题再让学生认真读课文,看谁能全部理解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可让学生说说你是如何读懂的。学生说出了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这时教师就从中指导学习方法,理解词语的一个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学生在读课文后已能理解课后问题。当拓展练习摹拟小记者表演时,“作者采访过许多奥运明星,你喜欢其中的哪几位?如果让你和其中的一位畅谈,你准备跟他谈些什么?”学生一下活跃起来,有的谈到刘翔、王楠、邓亚萍,有的谈到费德勒等并结合课文内容,抓住奥运主题,深化了思想内容。又如:我在教《太阳》这一课时,先拿出事先准备的太阳公公画像,配上生动的、活泼的语言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接着我鼓励学生提问,学生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有的同学问:“太阳公公,你离我们有多远?” 有的问:“太阳公公,你有多大年纪?”有的问:“太阳公公,你有多热?”还有的问:“太阳公公,你为什么每天东升西落,能不能改变路线呢?”等等。这些看似滑稽可笑的问题,无不闪烁着探究的火花,我们应予高度重视,积极肯定。在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想前人未想,说前人未说,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究学习极有帮助。不断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少了几分依赖,多了几分独立;少了几分盲目,多了几分自信。作为教师,在给予
肯定的同时,鼓励他们大胆设想,让学生的探究精神得到保护和发展。
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必须将他们组成一种整体的学习方式。比如单方面强调自主,有可能变成各行其是,所以自主宜与合作互补;而提倡自主和合作,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篇五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由于目前在我国学校体育界对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解读,很大程度是把我国整个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直接嫁接到体育教学中,忽视了“体育学习是以运动技术的学习为中心而展开的活动”,造成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出现了各种形式主义的现象。探讨体育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推动体育新课程健康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依据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
开展有效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活动,必须选择适合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的体育学习内容。目前,我国现行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主要包括:体育、保健基本原理与知识、田径、体操、球类运动、健美运动、民族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运动,结合体育学科学习特点,我们可以把体育学习内容分为陈述性内容、操作性内容和策略性内容,陈述性内容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操作性内容是体育学习的主要内容,它回答“怎么做”的问题;策略性内容回答“为什么”的问题。陈述性内容单靠听讲、阅读就比较简单地被学生掌握记忆,不需要探索发现,更多是要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掌握;而操作性内容和策略性内容,单靠老师讲解示范学生很难掌握。一些学习难度不大、比较安全、以练习为主的学习内容可以多安排学生自主学习;一些集体性项目、或需要集体一起进行学习的,有一定学习深度的内容可以安排合作学习;而有一定学习深度,特别是容易产生“问题串”的学习内容,则可以考虑安排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结合学生实际特点,指导学生学习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身体和心理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运动素质正在不断提高,运动技能储备量比较少,关于运动与健康知识容量少等特点,不宜安排探究性学习。所以,小学阶段注意安排适合于发展机体的平衡能力、模仿能力、反应速度、协调性、灵敏性、节奏感的体育活动,教学宜多采用动作简单、韵律感强,不太复杂而又富于变化的活动形式,通常应该多采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多采用游戏活动形式,使他们在玩中学,既产生愉快的体验,又进行基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习方式一般是通过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在合作学习。
三、严密组织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严密组织教学,可以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自主、探究学习。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从展示学习目标,任务分解、提出问题,到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尝试、共同讨论、问题反馈、得出结论,巩固提高等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使学生经历整个学习的全过程,从中得到充实提高,达到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增长运动与健康知识,增进健康的目的;同时,教师把握好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思维流程和运动技能形成情况,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使学习活动始终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
四、构建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学习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的身体活动和伴随着身体活动过程中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在体育学习中,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术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体育课程资源在各种体育活动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去获取的。同时,体育学习必须是在承受一定运动负荷下的身体练习过程。所以,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有不同与其他学科学习的自身特点和要求。在体育学习中自主学习是基础与前提,合作学习是形式与途径,探究学习是目的,只有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构建不同学习方式,综合运用三种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三者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构建一种新型的、和谐的体育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更具有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