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看戏教学设计篇一
一、题目引入,交流资料
1.读题目,了解课文写的是看谁演戏。
2.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梅兰芳的各种资料。了解梅兰芳其人其事。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己读全篇文章,了解课文所写的这一次看戏的情况。2.边读边勾画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交流讨论,合作解疑 1.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教师把带倾向性的问题罗列在黑板上。
3.师生一起合作解决部分疑问,剩下的疑难问题留待深入学习课文时解决。
四、再读课文,了解演出的时间、地点
1.学习课文第1、2段,了解演出的时间、地点、观看对象及当时的情况。2.自己读课文,按老师的阅读提示弄明白时间、地点、人物、景物。3.把写演出前的景况的场面描写部分找出来作上记号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把观众比喻成什么。
五、精读重点,理解词句
1.自读课文第4、6段,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和特别能够打动自己的地方。
2.把自己勾画出来的地方读给大家听。3.说一说自己勾画的理由和自己的理解。4.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些词语和句子,并通过这些描写来感受表演的精彩和观众的激动。
5.完成课后第2题。
六、朗读想象,体会感悟
1.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4、6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根据作者的描绘想象表演和观众反响的场面。
2.同学评价,再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完成课后第2题。4.教师进行朗读指导,一定要读出自己的感动和激动。5.谈自己读文章重点段后的感受。6.师生交流感受。
七、补充资料,欣赏艺术
1.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梅兰芳京剧表演的音像资料供学生欣赏。2.教会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戏剧文化,学会欣赏。3.由此进行拓展,简单介绍一些其他传统文化的精粹。4.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收获。
八、朗读全文,升华认识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在教师引导下理解艺术与人民的关系。
九、自主积累,完成书面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写下来,读一读。2.选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练习写一写有关的场面描写。4.交流自己写的精彩片段。
小看戏教学设计篇二
《看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梅兰芳精湛的表演艺术。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
3、初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京剧等民族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
1、品读课文第4、5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感悟梅兰芳大师精湛的表演艺术。
2、理清观众情绪变化线索,感悟民众对京剧国粹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品悟大师精湛表演艺术的句子,学生不容易表达,难以描绘心中的体会。[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你们都爱看什么?(电影、电视剧……)。好的电影、电视剧往往以它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我们,令人难以忘怀。作者看了一场戏,过后留给他的是什么印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看戏》。
二、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生字词。
铿锵 颦 婀娜 蜃楼 屏住
例:颦pín 〔皱眉〕〔上下结构](为加深印象介绍“东施效颦”的故事)
2.读“预习提示”回答问题:本文描写了什么?
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穆桂英挂帅》的场面。
3、整体感知,理清脉络:通过大家的充分预习和课文朗读,课文主要以“看戏”为中心叙述,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第一段:(1-2)交代了演出的时间地点和演出前的全场盛况。第二段:(3-5)描写梅兰芳的精彩表演和观众的反应。第三段:(6)提示艺术家身份。
教师补充: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为此,我想同学们和老师有同样的感受,为生活在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感到骄傲、自豪。
三、品词析句、深入研读
1、要求学生:画出表现观众反应变化的词句。
(看戏前、看戏时、看戏后)
2、在那个暑气未消的夏夜,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观众都特别想看京剧大师梅兰芳演戏。当时,天那么热,剧场却是怎么样?找出相关的语句。板书:静,这是看戏前观众的反应。
3、女主角出场时,观众又有哪些反应呢?默读4-5段,想一想,观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品读出场时观众反应的句子。
“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出场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动荡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迅即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a、指名读,理解出观众对大师的喜爱。
b、抓步子中的重点词“轻盈而矫健”体会出场的精彩)
4、师:观众的反应,让我们体会到了女主角出场时的精彩,女主角表演中,观众的反应又会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感情融在了一起。”
(1)指名读。(抓“着了魔”、“鸦雀无声”体会表演的精彩)(2)“她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重点引导学生抓“圆润”、“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体会。)
(3)“戏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优雅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引导学生理解:(1、戏词像珠子。
2、三个“从……中”。
3、五个动词:滚、滴、溅、落、引。)
体会大师出神入化、精湛的表演艺术。
5、播放《穆桂英挂帅》视频片段帮助理解。
师小结:这样美轮美奂的表演,怎能不叫观众着了魔呢?女主角演的实在是惟妙惟肖,她喜,观众就喜,她悲,观众就悲,台上台下,同喜同悲,同歌同泣,这就是着了魔,这就是感情交融啊!让我们也象着了魔一样读一读吧。
6、表演高潮时,观众反应的句子。品读:“我们的女主角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她消逝。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立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面前。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成了一个庞大的舞台。”
(抓“捧”引导学生体会人民群众对大师的喜爱,希望美好的艺术之花永远绽放,永不凋谢)
四、升华主题
1、比较句子的不同,谈体会。我们这位艺术家是梅兰芳同志。
我们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读出自豪,佩服,尊敬,赞美……)体会设问表达的好处。(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2、升华主题,再读(齐读)
3、看多媒体拓展资料(师生合作读)
五、小结全文、拓展文本
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精湛的表演艺术,体验到了观众对大师的热爱之情,初步领略了京剧的魅力。对于博大精深的我国文化来说,今天所学的,不过是沧海一粟。今后希望大家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放京剧音乐,结束学习。)
六、布置作业:
小看戏教学设计篇三
《看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快速浏览和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提取关键信息。
2.结合文中语句理解,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3.体会人民群众对艺术家的热爱,感受艺术家崇高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艺术家的精湛的演艺技术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梅兰芳和京剧艺术的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了解梅兰芳生平及艺术成就。【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聊京剧):
同学们,今天在这新的多媒体教室上课,高兴吗?(高兴),我相信你们今天的表现比平时上课更精彩。有信心吗!(有)。好,那上课之前我们来聊个轻松的话题,平时看电视时喜欢看些什么节目? 生:„„
师:为什么喜欢看这„„哦,演员表演精彩„„
师:同学们的业余生活真丰富,有看电视、电影、动画片、新闻„„ 那老师想问问,有谁看过戏没有?(没有)
师:哦,老师知道了,同学不喜欢看戏,是因为戏中的人物不能打动你们是吧!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对戏曲不了解,其实戏曲的种类很多。谁来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戏曲? 生:黄梅戏、越剧、京剧„„(评价)
师:黄梅戏是五大剧种之一,是我们安庆的地方戏。还有谁知道戏曲的种类? 生:京剧„„
师:同学们真不错,知道的真不少。你更了不得,还知道京剧,它可是我国四大国粹之一啊!那你们对于京剧了解吗?
生:生、旦、净、末、丑„„脸谱是京剧中最有特色的 师:看来同学们对京剧的了解还真不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家叶君健一起去看一出精彩的戏!
一、导入新课,扣题质疑
师:【板书:看戏】来,一起把课题读一读。生:齐读。
师:看来同学们不想看戏,期待的热情不高啊!生:再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
生:课题生疑(何时?何地?人物?主演?看何戏?„„)
师:一个小小的课题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疑惑,看来同学们都是善于思考的孩子。【出示课件1:何时?何地?人物?主演?看何戏?】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快速浏览课文,读了课文,相信有所收获,开始读吧。
二、初读文本,解疑感知 生:生读文,教师巡视。
师:好,读完了吧!谁来将这些问题串联着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生:交流
师:你抓住了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要素来说,既简洁又明了。谁再来说一说——(不过,用问题串联着说课文主要内容,要把语言组织好,说一段通顺的话)生:说
师:真好——扣题质疑,用问题串联法说课文内容,这也是阅读方法之一!
三、走进剧场,感受期待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演出现场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1-2小节,想一想此时露天的“劳动剧场”是怎样的一个场面?你想用哪个词来概括—— 生:预设(人山人海 天气闷热(暑气逼人)鸦雀无声)师:你从哪一句话体会到“劳动剧场”里人山人海? 生:读
师:【出示课件2:每个角落里都是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 师:从这句话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人山人海,谁来说说? 生: “每个角落”——
师:能站人的地方都站下啦——是啊,这真是人山人海!有工人、店员、手艺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能来的人都来了,真是—— 一起读【课件2】 生:齐读。
师:同学们,如果是平时,“剧场里每个角落都是人,人山人海,你猜现场会是怎样的? 生:嘈杂的,乱哄哄的„„
师:可是,此时的露天的“劳动剧场”却是——(安静)
【出示课件3: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静静的。树叶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这几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安静这个词语出现了三次。
师:你的心真细,那古树静静、树叶静静说明什么?【点击课件:静静】 生:天气炎热。
师:是啊,一丝凉风都没有,在这么热的天里,这么多的人,剧场却是如此的安静。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点击课件:?】 生:在等待梅兰芳出场。
师:这种等待是——(一种什么样的等待?心情如何?)生:迫不及待、期盼、焦急„
师:是啊,他们在期盼中等待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4:资料、图片、音乐、文字】
他出生梨园世家,8岁学戏,10岁登台。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他综合了各种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利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他擅演旦角,唱腔圆润,扮相端丽,是京剧“四大名旦”之首。他多次赴前苏联、美国、日本访问演出,是将我国京剧艺术引向世界的第一人。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美国著名戏剧评论家斯达克扬称赞他为“最完美的艺术家,一位登峰造极的专家。”他,就是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
四、欣赏戏剧,感受精湛技艺 师:看到这,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这么多来自各行各业的观众,这样静静地期盼这位艺术大师出场,是为什么?
生:是因为梅兰芳技艺精湛、精彩的演出、动听的歌声„„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第4小节,尽情地欣赏梅兰芳先生的精彩表演。请把直接描写梅兰芳唱戏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学生画)
师:画好了吗?谁来读读?(指名读)你找的真准。
【出示课件5: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戏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优雅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师:同学们,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你的感受吗?(美、妙、绝)【出示课件】交流: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的美?(生:歌喉美)师: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歌喉的美!
生:“辽远”与“切近”,“柔和”与“铿锵”
生:交流。【点击课件: “辽远”与“切近”,“柔和”与“铿锵”。】
师:“辽远”与“切近”、“柔和”与“铿锵”是两对反义词,那“辽远而又切近” “柔和而又铿锵”用手势该怎么表示呢?
师: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来做一做。辽远表示很远,切近表示靠近、贴近的意思。柔和是温和而不强烈,铿锵形容声音有节奏而响亮,表示掷地有声。师:哪位同学带着动作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一远一近,一柔一刚,远近交替,刚柔相济,多美的歌喉啊!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个句子。(齐读)
师:多美的歌喉啊,多美的声音啊!所以作者叶君健用圆润来形容这位艺术大师的唱腔。其实这段话中还有四个动词将他的歌喉描写得淋漓尽致,谁来告诉老师哪四个动词? 生:滚,滴,溅,落【点击课件:四个动词】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几个字跟什么有关? 生:水。
师:对,那这四个字用得好在什么地方?
生:交流。(小组交流)(文中用了“滚”“滴”“溅”“落”等几个形象、贴切的动词,把声音写得有形有态了,把声音写得很具体。)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读到书中去了,读进了心里,能抓住关键词语揣摩、理解,长期这样坚持读书,会收效很大。你能读读这句话吗? 生:读。
师:梅兰芳先生歌喉美妙动听,入耳入心。作者通过绝妙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将无形的歌声通过四个动词化为有形,从视觉的角度进行比喻,使语言形象而生动。这正是联想和想象的妙处。
师:同学们,这段话除了写出了这位艺术大师的歌喉美,还写出了他的什么美? 生:神态美、手势美、身段美——
神态美——一笑一颦是什么意思?颦什么意思。(皱眉)手势美——优雅——你知道“水袖”是什么吗? 身段美——婀娜——多么轻盈,多么柔美
师: 神态美、手势美、身段美这些都是表示女性之美的,生活中梅兰芳却是一个男的【出示课件:两张图片,对比】
师:这么美的手势,这么美的身段,却在一位男演员身上表现得完美极致,尽善尽美,这说明了什么?
生:技艺精湛。【板书:技艺精湛】
师:这么美的神态,这么美的手势,这么美的身段,谁来美美的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生:指名读
师:这么美的语言,老师也想读一读,想听吗?(师范读、配乐)师: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话,老师也给你们配上音乐。
师:是啊,作家叶君健将这位艺术大师的唱词唱腔、舞姿身段描写得淋漓尽致,多么精彩的一出戏啊!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正面描写【板书:正面描写】
师:那么作者还通过什么描写来衬托出梅兰芳先生的技艺精湛呢?【板书:侧面描写】 师:文中主要通过什么来侧面描写梅兰芳技艺精湛? 生:场面、观众„„
师:这么精湛的演技,这么精彩的戏,观众和场面怎么样呢? 生:很热情、场面热闹。
师:是啊!正是因为演员的出色表演,因此才有了我们热情的观众。那本文又是如何来表现“热情”的观众的?文中有一个字把那场面比喻的最贴切,作者把观众比作了什么?——谁知道? 生:海
师:是啊,人山人海,人如潮水,【板书:人如潮水】这些词是我们对人多最常用的一个比喻,但这里的“海”会变化,其实这是什么变化? 生:观众情绪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找出描写海的比喻句,并标画出体现观众情绪变化的词语。生:画句子。
师:谁来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
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五句话。【出示课件6】
1、从前排向后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发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屏住了呼吸。
2、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出场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动荡起来。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3、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4、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了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忽然又动荡起来了。
5、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立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面前。
师: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能体现观众情绪变化呢?【让学生逐句找】这么多同学举手,好,你来说一说第一句话中那个词体现观众情绪的变化?
生:学生交流(屏住呼吸、陡然动荡、鸦雀无声、忽然又动荡、潮水涌)【点击词语】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出示课件7:情绪变化的示意图】演出之前观众——屏住呼吸,演出开始——陡然动荡,演出之中——鸦雀无声,演出高潮——突然动荡,演出结束——潮在涌。(做手势)观众的情绪是怎样的一个变化呢? 生:直线上升,高低起伏、一高一低
师:是啊,我们读书的声调也要高低区分。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绪变化一起来读一读这几句话,注意一定要读出那种情绪的变化,重音落在标画的词语上读出情绪变化【点课件8】 师:观众的情绪这样高低起伏,最后达到了顶点,这是对艺术大师的——? 生:热情与崇拜。
师:是啊!这种情绪变化是对这位艺术大师的热情与崇拜,此时,作家叶君健很形象的把他比一朵盛开的鲜花——【出示课件9:我们的女主角在这时候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能体现观众的热情和崇拜,能找到吗? 生:捧
师:【点击课件:捧】是啊,一个捧字把观众对这位艺术大师热爱之情很形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可是,人们对这位艺术大师的热情与崇拜仅仅是因为梅兰芳技艺精湛吗?(不是)还因为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艺术大师,去寻找原因。
五、补充资料、升华情感 【出示课件:播放蓄须明志视频】
师:同学们,看完视频,让我们再看一看课题——(生读)《看戏》。观众看的是什么戏? 生:京戏
师:课前我们了解京戏是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梅兰芳拒绝为日本帝国主义演京剧,这说明了什么?
生:交流。(他是一个爱国的人,他是个有着崇高的民族气节的人„„)
师:他就是这样的人,一个不向外强折腰,有着崇高民族气节的硬汉子,一个为艺术执着追求,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是一个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师:【出示课件:著名哲学家叶秀山说:“一个民族拥有自己伟大的艺术家是这个民族的福分„„必须承认人家有贝多芬、舒伯特是人家的福分,而我们有梅兰芳,也是我们的福分。”】 师: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这一句话:【出示课件: 一个民族拥有自己的伟大的艺术家是这个民族的福分。我们拥有梅兰芳,是我们的福分。】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位大师的艺术魅力,在魅力里领悟他那精湛的技艺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播放视频:戏曲视频】
六、作业设计
1、师:如果你想进一步深入地了解梅兰芳先生,请课后阅读这两本书:一本是著名学者刘彦君的《梅兰芳传》;一本是梅绍武先生的《我的父亲梅兰芳》。
【教学反思】
《看戏》是人教版六年级一篇自选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文是一篇自选阅读课文,课文中的文字优美,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比较好的文章;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这样的文章如何进行教学,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为此我选择这篇课后阅读课文进行尝试教学,在教学中我颇有收获,就这节课点滴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以问题串联法,引领学生初读文本。
这节课上课伊始,我首先以“聊京剧”为谈话内容,导入课题,再以课题进行质疑,学生带着这些疑惑初读文本,以问题的串联法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其设计意图是,教会学生用问题串联法感知文本的阅读方法。
二、抓重点词句,品味语言文字魅力。
从三个“静静地”切入文本,抓住三个“静静地”感受场面之大,天气之热,从而让学生体会群众那种期待,迫不及待的心情,初步感悟这位艺术家的技艺精湛。让学生了解这位艺术家的技艺精湛是本文的重点,所以我抓住本文的重点语句,从语句中抓重点词及动作演示进行指导朗读,在师生一次又一次品读中感受这位艺术大师技艺精湛和感知作家的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技巧。
小看戏教学设计篇四
《看戏》
平顶山市 联盟路小学 李锋彩
【课文内容】: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首都公园的露天剧场为群众演出的事情。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人民对艺术家无比热爱的激动场面,以及艺术家精彩表演的场面。通过这些描写,使我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真的在那个闷热的傍晚,来到公园里的露天剧场,和所有的观众一道感受那热切与激动的气氛。艺术家的一笑一颦,一举手一投足,音乐、歌舞,刻画描写得细致入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可能和现代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些远,现在的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看得更多的可能是电视,电影,或是玩游戏等等。看传统的戏剧的人可谓凤毛翎角,没有现实生活的经验,要表现好这一课,的确有难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教与能力目标:了解通过观察表现总体印象的记叙方法。掌握屹、露、耿、穆、谗等5个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场面的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艺术家热爱人民和人民爱戴艺术家的动人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
2、教学难点:材料为什么这样取舍,详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教学类型】
新授课、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爱看电影、电视剧。好的电影、电视剧往往以它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我们,令人难以忘怀。作者看了一场戏,过后留给他的是什么印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看戏》。
二、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词
铿锵 颦 婀娜 蜃楼 屏住 2.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描写了什么?
明确: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穆桂英挂帅》的场面。
教师补充: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为此,我想同学们和老师有同样的感受,为生活在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感到骄傲、自豪。
②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的热情观众和热情艺术家。【学生活动:
识记字词、回答问题。】
三、阅读、探究
(一)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
1.画出表现观众情绪变化的词句。2.画出揭示本文中心的句子。集体明确后,板书
(二)引导学生体味“膨胀”与“涨”,以此强调“关键词句的含义”。
明确:“涨”是水位升高,这里比喻观众情绪逐渐高涨,呈渐变的状态。“膨胀”则有激荡起伏之势,呈热烈欢腾的状态。
(三)找学生读课文1、2段,要求其余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出场内外的气氛。
明确:“静静的”。
(四)思考讨论:
为什么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为什么强调剧场“人挤得非常满”?
明确: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是为了以气温烘托观众的心情,人们不顾暑气炙人,争相观看梅兰芳演戏,说明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望。
强调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渲染演出之前的气氛,是为了说明观众静候演出开始,表现观众对于欣赏梅兰芳舞台艺术的渴望心情。有这位艺术大师的演出,剧场就成了艺术的圣殿。
强调剧场里“人挤得非常满”,是为了说明广大群众衷心喜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五)速读第三段 要求:
1.画出两个比喻句。2.画出介绍剧情的句子。讨论两个比喻句的作用。
明确:“蜃楼”、“彩霞”两个比喻将京剧舞台的美感形容得非常出色。
思考讨论:本段关于剧情的介绍,从文章整体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为什么?
明确:写得简略。因为本文的中心是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穆桂英挂帅》的具体剧情与这个中心意思关系不大,所以写得十分概括,免得冲淡了中心。由此,我们大家
要注意文章内容详、略的安排取决于中心的需要。
(六)画出表现女主角上场时观众情绪变化的词句,画出描写女主角歌声的词句。
(七)声音是无形的,难以描摹,那是不是就是说声音是无法用语言所能形容的呢?本文的作者又是怎样描绘声音的呢?
女生齐读第四段,男生完成下列问题: 1.女主角上场,观众的情绪有何变化? 2.作者是怎样描写声音的? 启发讨论后明确:
观众情绪的变化:“这个平静„„的掌声”。“对声音的描写”,注意引导学生体味绝妙之处。
“辽远”与“逼近”、“柔和”与“铿锵”两对反义词把歌声形容得神奇美妙。
思考讨论:“歌词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四个加词“滚、滴、溅、落”能否互换?为什么?
明确:四个动词不能互换。珠子从一笑一颦,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去,只能说“滚”;一粒一粒的珠子着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只能说“滴”;珠子从地上反弹到空中,余音缭绕,只能说“溅”。梅兰芳的歌喉美妙动听,入耳入心,令人回味无穷,“滚、滴、溅、落”,四个动词字字准确、贴切。
自由读第四段,加深印象。【学生活动:
朗读课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四、当堂练习课后练习一、二、三。
五、小结
这篇课文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的精彩场面,赞美了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在写作上,描写细致议论精当详略处理恰到好处,场面描写很有层次,对声音的描写更富有特色,很值得我们进一步地认真阅读和深切体会。
六、布置作业
a:完成《伴你学》相关习题。
b:联系本文生动描写,谈谈对民族戏曲或音乐的体会和感受。【板书设计】
看戏
叶君健
膨胀、涨 蜃楼、彩霞 暴风雨、雷鸣
【教学反思】
《看戏》一课是初二新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这节课时时处处都在体现着新课标的要求,现对其做如下几点反思:
1、拓宽学习空间
语文学习不应是仅仅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应该把目光放到课本以外,课堂以外,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课前学生收集有关梅兰芳的资料,学生可以了解梅兰芳的生平,他的代表剧目以及他的艺德,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开发了课程资源,由课内扩展到课外,体现了大语文的学习观。同时,将课外的源头活水引入课堂,课堂教学也充满了活力。
2、倡导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教学中,由学生自己确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品读课文时,学生自由分析品评,畅所欲言,满足了他们的个性要求。这正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个理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语言极有亲和力
教师是学长,应用极富亲和力的语言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比如“你能教教老师吗?”“老师还有一个疑问,你能帮老师解答一下吗?”这些语言的运用都能让学生感到很亲切,也体现了“学长式”的教师观。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教师适时点拨,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得到了突破。
总之,这节课教师仅作为引导者,真正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们的巨大的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都展现在我们面前。
“给学生一次机会,还你一个惊喜”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小看戏教学设计篇五
《看戏》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看戏》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戏》教学设计1知识技能:
1、学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了解作者描写声音的方法。
3、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讨论,在自读自悟中去感受那动人情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此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戏曲素养。
1、详写、略写与中心的联系。对声音的描写。
2、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方式。
感悟对声音的描写。
录像
引导、点拨。
2、引导学生正音,辨字形,释词义。
3、指定两人分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题目是“看戏”,开头段在写到剧场以前先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些?
(2)接着写剧场的什么情景?怎样写出这种情景?
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2、交流、明确:
(1)这样写是渲染演出之前的气氛。
有这位艺术家的演出,剧场就成了艺术的圣殿。
(2)剧场里的人多。“人海”的比喻,表现出剧场观众非常多。说明广大群众喜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人多、暑热和静静情景的对立统一,衬托出梅兰芳艺术的巨大吸引力,也表现了观众的修养和热情。
(3)本文的中心是看戏,上面两段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教学流程:
(1)速读课文:要求:画出比喻句,讨论其作用。画出介绍剧情的句子。介绍剧情从整体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为什么?
(2)讨论、明确。
2、分析第4自然段。
(1)自读课文,画出表现女主角上场时观众情绪变化的句子,画出描写女主角歌声的词句。
(2)学生读相应的语句。
(3)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
(4)讨论
(5)交流
(6)“唱歌像珠子似的……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中四个动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7)自读第4自然段。
3、分析第5自然段。
(1)听到美妙的歌声,观众的表现如何?
(2)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画出句子,并理解其作用。
(3)这两段与第2自然段比较,对于全文及中心来说有什么特点?(详细,直接突出中心。)
(4)齐读第5自然段。
4、齐读结尾段,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梅兰芳精湛的表演艺术。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
3、初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京剧等民族艺术的热爱。
1、品读课文第4、5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感悟梅兰芳大师精湛的表演艺术。
2、理清观众情绪变化线索,感悟民众对京剧国粹的热爱之情。
品悟大师精湛表演艺术的句子,学生不容易表达,难以描绘心中的体会。
1.品词析句,感悟文本。
抓住关键词语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否则,就架空了。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解读第四自然段,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解读。学生通过品析,才能感受到梅兰芳先生精湛的演技,体会到观众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对艺术家的热爱。
2.分层理解,美读文本。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句子,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尤其在第四自然段中,有一句“唱词像珠子似的从…….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更是分几个层次细读,品读。好句不厌百回读,读中自有感悟出。
交流,相机板书。
“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卷起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1)理解出观众对大师的喜爱。(2)抓重点词“轻盈而矫健”体会
出场的精彩)
2、品读表演中观众反应的句子,联上系下,体会表演的精彩。
过渡:观众的反应,让我们体会到了出场的精彩,表演中,观众的反应又会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的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指名读。
(抓“着了魔”、“鸦雀无声”体会表演的精彩)
联系上文品读句子,相机出示句子:
品读句子:
(1)“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重点引导学生抓“圆润”“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体会。)
(2)“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引导学生理解(1、唱词象珠子。2、三个“从……中”。3、五个动词)体会大师出神入化的表演艺术。
播放《穆桂英挂帅》视频片段。帮助理解。
过渡:这样美轮美奂的表演,怎不叫观众着了魔呢?刚才通过联系上文理解观众的着魔,谁还能结合下文谈自己的体会呢?
根据学生的交流,师小结:女主角演的实在是惟妙惟肖,她喜,观众就喜,她悲,观众就悲,台上台下,同喜同悲,同歌同泣,这就是着了魔,这就是交融啊!让我们也象着了魔一样读一读吧。
3、品读高潮时,观众反应的句子。
品读:“女主角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多鲜花捧在手里。”
(抓“捧”引导学生体会人民群众对大师的喜爱和珍惜,希望美好的艺术之花永远绽放,永不凋谢)
2、体会设问表达的好处。(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2、小结板书,升华主题,再读(齐读)
3、看多媒体拓展资料(师生合作读)
《看戏》一课是四年级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我在教学本文时,整个教学流程都注意体现新课标的要求。通过教学,我悟出了如下几点思考:
1、拓宽学习空间。
语文学习不应是仅仅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应该把目光放到课本以外,课堂以外,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课前,学生通过收集有关梅兰芳的资料,可以了解到梅兰芳的生平,他的代表剧目以及他的艺德,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开发了课程资源,由课内扩展到课外,体现了大语文的学习观念。同时,将课外的源头活水引入课堂,课堂教学也充满了活力。
2、善于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我利用收录机,播放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录音,导入新课。婉转优美的唱腔,让学生感受到京剧的艺术魅力,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这样学生才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开始学习。
3、倡导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确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品读课文时,学生自由分析品评,畅所欲言,满足了他们的个性要求。这正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个理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巧妙设计问题。
本节课由“你认为,在作者眼里梅兰芳的表演精彩吗?”一问贯穿整个课堂,由此拓展开去,让学生在多角度、有创意的品味中,扩展思维的空间,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板书也随着课文分析的展开由问号变成句号,水到渠成。
5、语言极有亲和力。
教师是学长,应用极富亲和力的语言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比如“你能教教老师吗?”“老师还有一个疑问,你能帮老师解答一下吗?”这些语言的运用都能让学生感到很亲切,也体现了“学长式”的教师观。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得到了突破。
6、作业具有选择性。
冰心的《观舞记》和刘鹗的《绝唱》都描写了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关于京剧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了解京剧的历史,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开放性。这两项课后作业,我设计成可以选择的,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避免了一刀切,达到了分层布置作业的目的。
总之,我在教学《看戏》一文时,仅仅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真正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们巨大的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都展现在我的面前。“给学生一次机会,还你一个惊喜”,这种教学理念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看戏》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学习课文的1—4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艺术家表演艺术的精湛。
3、激发学生对京剧等传统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感受艺术家表演艺术的精湛,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艺术的热爱。
教学准备:录音机、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欣赏一段戏曲,感受氛围。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师:老师不是一个专业的戏曲演员,今天作家叶君健为我们请来了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他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光彩照人、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看戏》。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审题,揣摩内容。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1、出示初读要求: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文按怎样的顺序记叙,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
(3)同桌互相交流。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正音后,齐读。
(2)说说课文记叙顺序及主要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画出相关词语并写一写你的感受。
2、读议: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从这一自然段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
(2)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3)议:第2自然段主要写什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
扣“每个……都是……连……都……”、“简直”、“人海”等重点词句体会看戏的观众多。
3、感情朗读第1、2自然段,体会观众对梅兰芳先生戏曲艺术的热爱之情。
1、学生自学课文第3、4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
认真读3、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①戏开始了,你有什么感觉?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画出有关词语句子。
②女主角是怎么样出场的?观众们的反应怎么样?你是从哪个句子知道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你还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演出很精彩?说一说你的感想。
(2)学生按照要求自学。
2、读议:根据以上问题读议课文,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表情达意方法。
(1)学习第3自然段,理解“蜃楼”和三个“有……也有……”句,体会戏台虚幻而美丽的场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①通过“轻盈而矫健”“陡然卷起了暴风雨”“触了电似的”“雷鸣般的掌声”等词句把人们对这位艺术家的认可、热情、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用怎样的方法写出了观众的反应?为什么要把这一内容写得如此具体细致?
②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女主角表演艺术精湛?又是通过哪些词句表现出来的?
通过“颤动”“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体会女主角歌喉圆润;
通过“像珠子似的”“滚下来”“滴在”“溅到”“落进”“引起”等词语体会其演唱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婉转圆润,充分体现演员唱功精湛、美妙和娴熟。
(方法:提出问题——找、读句子——理解句意——理解重点词语——领悟表现方法——再读)
3、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梅兰芳先生在演出这出戏时,已是66岁高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梅老先生正是缘于对艺术的热爱与长期的勤学苦练,才能在66岁之时仍能步子轻盈、矫健;身段婀娜、优雅;歌喉圆润、婉转。他用自己美轮美奂的表演使观众们与之同喜同悲,同歌同泣,这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啊!这样好的戏曲,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呢?这样好的艺术家,我们怎么会不喜爱呢?下面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之情,齐读第4自然段。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看戏》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观众激动的情绪和艺术家精彩表演的场景。能感受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与崇高的品德,感受人民群众对艺术家的喜爱。
3.学习精彩场面的描写以及关键词语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梅兰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了解梅兰芳的生平及主要艺术成就。
2.教师在课前充实一些关于京剧艺术的常识。
教学设计
2.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梅兰芳的各种资料。了解梅兰芳其人其事。
2.边读边勾画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教师把带倾向性的问题罗列在黑板上。
3.师生一起合作解决部分疑问,剩下的疑难问题留待深入学习课文时解决。
2.自己读课文,按老师的阅读提示弄明白时间、地点、人物、景物。
3.把写演出前的景况的场面描写部分找出来作上记号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把观众比喻成什么。
2.把自己勾画出来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3.说一说自己勾画的理由和自己的理解。
4.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些词语和句子,并通过这些描写来感受表演的精彩和观众的激动。
5.完成课后第2题。
2.同学评价,再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完成课后第2题。
4.教师进行朗读指导,一定要读出自己的感动和激动。
5.谈自己读文章重点段后的感受。
6.师生交流感受。
2.教会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戏剧文化,学会欣赏。
3.由此进行拓展,简单介绍一些其他传统文化的精粹。
4.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收获。
2.在教师引导下理解艺术与人民的关系。
2.选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练习写一写有关的场面描写。
4.交流自己写的精彩片段。
《看戏》教学设计51、对声音的描写。
2、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3、烘托的手法。
详写、略写与中心意思的关系为难点。
定向——自读——答疑——小结四步。
课进:2课时。
1、他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
2、这声音是极远的又是极近的。
3、这些小山太秀气。
4、这地方冷得可怕,简单冻死人。
5、刘胡兰十分痛恨敌人。
6、他跑得太慢。
7、队伍已经出发了。
8、把小食品全拿回家去。
9、他渐渐苏醒过来。
10、他曾经说起此事。
第一课时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京剧是祖国文化长河中一朵绚丽多彩的浪花,而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更使这一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大师高超的表演技艺和充满青春活力的热情,在《看戏》中得以具体的体现。
1、检查预习,听写下列生词。
颦:pín皱眉。
liǎn收敛:(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yì屹立:像山像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而不可动摇。
屏住bǐng抑止住(呼吸)。
蜃楼(大蛤gé蜊lí)shèn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现象多在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古人误认为蜃吐气而成,所以叫海市蜃楼。
奸谗:chán奸邪,说坏话。
矫键:jiǎo强壮有力。
铿锵:kēngqiāng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婀娜:ēnuó(姿态)柔软而美好。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静。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忠心耿耿:gěng形容非常忠诚。
2、出示幻灯,学生订正。
3、齐读词语
4、范读课文,思考段落的划分。
课文以‘看戏“为记叙中心,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意思是什么?
——本文以“看戏“为记叙中心,以看戏前——看戏——看戏后为划分段落的标准,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1~2节)交代了演出的时间地点和演出前的全场盛况。
第二段(3~6节)描写梅大师的精彩表演和观众的热烈反应。
第三段(7节)点明中心,提示艺术家身份。
第一段:
文章开头,就直截了当点明了“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天气非常热。
“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没有风”。“暑气并没有收敛”的夜晚,一点风也没有,就显得更加闷热。
接着点明了演出地点是“露天的劳动剧场。”
剧场里的气氛怎样呢?
——也是静静的。
是不是剧场里没有人呢?不是的,相反的,“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简直像一个人海”,这说明人多;“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这说明剧场里的空气更加闷热,天气这么热,挤满人的剧场里为什么却能静静地呢?这就设置了悬念。
在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中,作者突出了天气闷热,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强调剧场里人挤得非常满,这样写的用意何在?这是何种艺术手法?有力地衬托了梅大师演出的无穷魅力,为梅大师的出场渲染出浓烈的气氛,从侧面表现出观者对梅大师演出的热情。
这是衬托的艺术手法。它为梅兰芳的出场做了铺垫,设置了环境和氛围,吸引读者和剧场里的观众一道去等待。
第二段:
第3小节写了开幕后的舞台场面。“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热烈而欢快地舞蹈;“灯光……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舞台像“一座蜃楼”。这样描写,就为女主角的出场创设了热烈的舞台气氛。
(1)这段中是怎样描写梅大师精彩表演的呢?请划出有关语句。
(2)哪些语句直接表现了观众对梅大师演出的高度热情的呢?划出来。
——“像着了魔”“看得入了神”“像潮水一样涌”
教师简析:第二段,一方面写大师表现得非常精彩,表现艺术家的热情;另一方面写观众完全被大师的表演所征服,从侧面进一步表现大师的高超技艺,同时也表现出观众的热情。
第三段:
梅大师是一位男演员,在这次演出时,已是66岁高龄,在舞台上却成功的扮演了年轻美丽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女英雄穆桂英的形象,实在是一个奇迹。
这篇课文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的精彩场面,赞美了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
在写作上。描写细致议论精当详略处理恰到好处,场面描写很有层次,对声音的描写更富有特色,很值得我们进一步地认真阅读和深切体会。
《看戏》教学设计6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首都公园的露天剧场为群众演出的事情。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人民对艺术家无比热爱的激动场面,以及艺术家精彩表演的场面。通过这些描写,使我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真的在那个闷热的傍晚,来到公园里的露天剧场,和所有的观众一道感受那热切与激动的气氛。艺术家的一笑一颦,一举手一投足,音乐、歌舞,刻画描写得细致入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本课的内容可能和现代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些远,现在的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看得更多的可能是电视,电影,或是玩游戏等等。看传统的戏剧的人可谓凤毛翎角,没有现实生活的经验,要表现好这一课,的确有难度的。
1.知识教与能力目标:了解通过观察表现总体印象的记叙方法。掌握屹、露、耿、穆、谗等5个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场面的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艺术家热爱人民和人民爱戴艺术家的动人情景。
1、教学重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
2、教学难点:材料为什么这样取舍,详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新授课、自主、合作、探究。
多媒体
1课时
同学们都爱看电影、电视剧。好的电影、电视剧往往以它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我们,令人难以忘怀。作者看了一场戏,过后留给他的是什么印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看戏》。
1.出示生字、词
铿锵颦婀娜蜃楼屏住
2.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描写了什么?
明确: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穆桂英挂帅》的场面。
教师补充: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为此,我想同学们和老师有同样的感受,为生活在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感到骄傲、自豪。
②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的热情观众和热情艺术家。
【学生活动:
识记字词、回答问题。】
要求学生:
1.画出表现观众情绪变化的词句。
2.画出揭示本文中心的句子。
集体明确后,板书
明确:“涨”是水位升高,这里比喻观众情绪逐渐高涨,呈渐变的状态。“膨胀”则有激荡起伏之势,呈热烈欢腾的状态。
明确:“静静的”。
为什么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为什么强调剧场“人挤得非常满”?
明确: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是为了以气温烘托观众的心情,人们不顾暑气炙人,争相观看梅兰芳演戏,说明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望。
强调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渲染演出之前的气氛,是为了说明观众静候演出开始,表现观众对于欣赏梅兰芳舞台艺术的渴望心情。有这位艺术大师的演出,剧场就成了艺术的圣殿。
强调剧场里“人挤得非常满”,是为了说明广大群众衷心喜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要求:
1.画出两个比喻句。
2.画出介绍剧情的句子。
讨论两个比喻句的作用。
明确:“蜃楼”、“彩霞”两个比喻将京剧舞台的美感形容得非常出色。
思考讨论:本段关于剧情的介绍,从文章整体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为什么?
明确:写得简略。因为本文的中心是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穆桂英挂帅》的具体剧情与这个中心意思关系不大,所以写得十分概括,免得冲淡了中心。由此,我们大家要注意文章内容详、略的安排取决于中心的需要。
女生齐读第四段,男生完成下列问题:
1.女主角上场,观众的情绪有何变化?
2.作者是怎样描写声音的?
启发讨论后明确:
观众情绪的变化:“这个平静……的掌声”。
“对声音的描写”,注意引导学生体味绝妙之处。
“辽远”与“逼近”、“柔和”与“铿锵”两对反义词把歌声形容得神奇美妙。
思考讨论:“歌词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四个加词“滚、滴、溅、落”能否互换?为什么?
明确:四个动词不能互换。珠子从一笑一颦,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去,只能说“滚”;一粒一粒的珠子着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只能说“滴”;珠子从地上反弹到空中,余音缭绕,只能说“溅”。梅兰芳的歌喉美妙动听,入耳入心,令人回味无穷,“滚、滴、溅、落”,四个动词字字准确、贴切。
自由读第四段,加深印象。
【学生活动:
朗读课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课后练习一、二、三。
这篇课文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的精彩场面,赞美了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在写作上,描写细致议论精当详略处理恰到好处,场面描写很有层次,对声音的描写更富有特色,很值得我们进一步地认真阅读和深切体会。
a:完成《伴你学》相关习题。
b:联系本文生动描写,谈谈对民族戏曲或音乐的体会和感受。
看戏
叶君健
膨胀、涨
蜃楼、彩霞
暴风雨、雷鸣
《看戏》一课是初二新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这节课时时处处都在体现着新课标的要求,现对其做如下几点反思:
1、拓宽学习空间
语文学习不应是仅仅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应该把目光放到课本以外,课堂以外,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课前学生收集有关梅兰芳的资料,学生可以了解梅兰芳的生平,他的代表剧目以及他的艺德,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开发了课程资源,由课内扩展到课外,体现了大语文的学习观。同时,将课外的源头活水引入课堂,课堂教学也充满了活力。
2、倡导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教学中,由学生自己确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品读课文时,学生自由分析品评,畅所欲言,满足了他们的个性要求。这正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个理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语言极有亲和力
教师是学长,应用极富亲和力的语言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比如“你能教教老师吗?”“老师还有一个疑问,你能帮老师解答一下吗?”这些语言的运用都能让学生感到很亲切,也体现了“学长式”的教师观。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教师适时点拨,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得到了突破。
总之,这节课教师仅作为引导者,真正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们的巨大的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都展现在我们面前。“给学生一次机会,还你一个惊喜”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