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理念(5篇)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理念(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08:28:17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理念(5篇)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理念(5篇)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理念篇一

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初步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搜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也初步接触了简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从简易统计表和统计图中读取信息。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学生对统计图表的认识,可以说并不是完整的,大多数还停留在“象形”的层面上。因此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将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教材内容的分析与确定

《读统计图表》(条形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第一部分的内容。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选择现实情景中的数据作为统计内容的学习素材。教材首先展现了两幅条形统计图: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以及某地各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这是教材第一次把条形统计图完整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教材还设计了“这些统计图告诉了你们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交流中获取信息,读懂统计图表。教材还安排了一个统计活动:小调查(调查小组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图表。

《标准》指出:统计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而要使学生接受统计特有的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产生和发展统计思想的全过程。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地改编,把“调查学生的睡眠时间”和观察“二(2)班同学们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掌握统计的一些知识与方法,读懂统计图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读懂统计图表,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教学重点

体验统计的全过程,能读懂统计图表。教学难点

根据搜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图表。设计理念

1、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数据统计活动中学习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2、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敢于创造性地改编、运用教材,使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准备

《健康歌》磁带、钟面模型、教学挂图、小黑板两块、每生一张学生睡眠时间统计表和一张空白的学生睡眠时间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健康歌》,学生倾听。汇报:要想身体健康,我们应该怎么?师总结:要想身体健康,我们必须要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心情、充足的睡眠。

二、计算睡眠时间,产生数据。

先计算老师的睡眠的时间,了解睡眠时间的计算方法。学生再独立计算自己的睡眠时间。

三、搜集数据,整理数据。

1、师:每个学生都知道了自己的睡眠时间,那么要统计全班同学的睡眠的时间,怎么统计呢?请你们出个主意好吗?

引导学生讨论数据搜集整理的方法。

2、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可采用学生汇报,画正字的方法进行。

四、完成统计表

先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表,最后汇报展示。

五、绘制条形统计图。

1、谈话引入。师:为了使数据更加鲜明直观,我们还可以像画画一样把数据画出来呢!想试一试吗?

2、出来空白条形统计图,引导观察,示范完成一项。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体验成功的喜悦,指出不足的地方。

六、读统计图

通过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与同伴说一说。学生讨论,汇报总结。

七、拓展视野。

播放《睡眠不足的危害》的录音,学生听后问:结合统计图,你还想对我们的同学说些什么?学生汇报。

八、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

教师出示二(2)班同学们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这幅条形统计图和我们刚才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你通过统计图知道了什么?你能出哪些问题?如果班上要组织单项体育竞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会最受欢迎?为什么?教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汇报。

九、全课小结。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很好,能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了吗?你有什么感受?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十、再次欣赏《健康歌》

十一、作业

课下统计小组同学的睡眠时间,完成课本第90页的小组同学睡眠时间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理念篇二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叙永县两河中心校

曾 文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16页—11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经历由1格表示1个单位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探索过程,并能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解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体验确定一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合适,渗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认识并能读懂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合适的数量。

教学准备:

cai

题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谁知道刚才老师和多少位同学握了手?要知道这个具体数据要用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

2、收集数据,填统计表,制作统计图,复习旧知。

3、导入新课。

二、教学例1.。

1、创设情境,完成踢毽统计表。

2、制作条形统计图。

a、讨论一格表示多少下合适? b、师生合作完成统计图。

3、看统计图获取信息。

4、练习巩固。

三、教学例2。

1、创设情境出示统计表。

2、讨论一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适?

3、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4、汇报、展示。(重点强调7500千克的画法)

5、根据完成的统计图获取信息,自主提问,解决问题。

6、预测2010年的产量。

四、欣赏各类条形统计图。

五、课堂总结。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理念篇三

教学目标

折线统计图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2. 引导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统计意识。

3. 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迁移感知

出示数据。

4月10日:27℃;4月12日:15℃;4月14日:12℃;4月16日:21℃;4月18日:25℃;4月20日:26℃。

谈话:这是老师收集的近期南京地区最高气温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谈话: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我们到“金陵气象”网站去看一看吧!

登陆“金陵气象”网页,查看有关气象信息。(网页上有大量反映天气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提问:看了这个网页,你发现了些什么?

指出:人们通常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出示网页中反映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谈话: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表达了哪些信息呢?我们先听一听气象播报员是如何介绍近期天气变化情况的。

课件播放:气象播报员依据统计图介绍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配音: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登陆“金陵气象”,据“南京近期最高气温统计图”显示,南京近期气温变化较大,4月10日最高气温为27摄氏度,14日最高温度仅为12摄氏度。5天时间,最高温度降幅达15度。从4月16日起,天气转晴,气温再度上升。“金陵气象”提醒各位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气温变化引发疾病。)

提问: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这几天的气温变化很大。)

追问: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这几天气温变化很大的?(从气象播报员的提示中知道的;从统计图中也可以看出来。)

二、情境延续,读图感悟

1. 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着重引导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描述数据的方法等)。

提问:表示4月12日最高气温的点在哪里?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摄氏度?4月18日呢?

2. 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每几天记录一次最高气温?

(2)哪天最高气温最高?哪天最高气温最低?

(3)最高气温上升得最快的是哪天到哪天?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3. 小结。

讨论:人们在表示气温变化情况时,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每一天的最高温度,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一段时间里气温的变化情况。)

三、联系生活,再度感悟

1. 出示本周南京地区最高气温折线统计图。(星期日:24℃;星期一:25℃;星期二:25℃;星期三:22℃;星期四:24℃;星期五:23℃;星期六:26℃。图略。)

提问: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谈话:如果你是气象播报员,你想怎样向大家介绍一周的天气变化情况呢?

2. 介绍生活中的折线图。

提问: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图?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图(略),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内容,以及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四、结合活动,动手制图

谈话: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1. 制作统计图。

师:课前我们收集了跳绳的数据,你能根据统计表(某同学在1分、2分、3分、4分时跳绳个数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2. 数据分析。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这位同学跳绳的速度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跳绳的速度越来越慢?

五、实践运用,课外延伸

1. 提问: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 出示:南京市2001~2005年私家车数量情况统计图。(图略)要求学生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题略),并组织全班交流。

完成练习后,提问:看了这幅统计图,你想到了什么?

3. 出示:南京市2001~2005年空气轻度以上污染天数情况统计图(图略)。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同时出示上面的两个统计图,提问:面对快速增长的私家车和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你想到了什么?

4. 谈话:课前老师要同学们收集自己从一至四年级的身高与体重的有关数据,都收集了吗?你能根据这些数据制作自己的身高或体重变化情况统计图吗?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出示:中国儿童标准身高、体重对照表(略)。

谈话:和标准身高、体重相比,你认为自己的身高和体重怎么样?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出示:某地区新增肥胖儿童数量统计图(略)。

谈话:课前老师还收集到这样一幅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自己去查阅有关资料,对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理念篇四

《条

图》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心小学 王彩兰

【教材分析】

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是苏教国标版第七册的内容,包括教材第75的例题、第76页的“试一试”、第77和7 8页的“想想做做”。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本节课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通过读图和画图,丰富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掌握收集数据、用相应的图形表示数据一格表示多个单位并进行分析的方法,以及认识条形统计图不同的呈现方式。通过例题和“试一试”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据的方法,学会并掌握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想想做做”中利用丰富的教学素材(有关注环境的,如“长江等四条河流的长度”,有关注社会的,如“我国运动员在第24-27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等),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读图(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根据图里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分析。

2、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可以说明生产、生活中一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体会从报刊或查阅资料中获得信息和数据,体会统计有说明问题、对问题有简单预测的作用,产生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确定直条的高度

【教学准备】课件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四条河流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大家知道世博会吗?

生:知道(不排除什么也没查到的学生)师:关于世博会你知道些什么呢?

生1:我知道世博会上,世界各国的高科技产品、特产都送来展览,并协商交易 生2:我知道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 生3:我知道世界博览会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 生4:我知道2010年的世博会在我国上海举办

生5:„„

师: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

2、课件出示:例题主题图(欢庆场面)

师:2002年,世界5大城市申办2010年的世博会,我国上海最终取得了举办权,人们欢欣鼓舞,所有中国人为之骄傲。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世博会的知识,介绍我国上海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使学生感到兴奋和自豪,激发起学生了解上海市在申办过程中获胜情况的欲望,以及获得新知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1、让我们来仔细观察第一轮的投票结果 课件展示例题条形图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

2、从这张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小声交流)

汇报交流

生1:我看到了这是“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图” 生2:我看到它是“2002年12月” 生3:我看到了它的“单位:票”,还知道了有五个国家参加的

生4:我看到了竖的有好多数“0、5、10、15、20、25、30、35、40”

生5:我知道了“波兰弗洛茨瓦夫得了2票,俄罗斯莫斯科得了12票,韩国丽水得了28票,墨西哥克雷塔罗得了6票,中国上海得36了票”

生6:我看到了统计图上有5个涂色长方形,每个长方形上面都写了数 生7:我知道中国上海得票最多,波兰弗洛茨瓦夫得票最少 生8:„„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说明条形统计图应该有标题,如“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图”;有绘图时间,如“2002年12月”;有单位,如“单位:票”;要有横轴、纵轴,横轴上有统计的项目,这里是参加申办的城市;纵轴上有刻度,也就是这里的“0、5、10、15、20、25、30、35、40”;要有表示数据的直条,也就是刚才说的这些涂色的长方形,直条上还要写上数据„„

3、请大家仔细观察,今天学习的统计图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的一格表示一个单位,在这张统计图上,一格表示了5个单位 师(小结):在数据很多的情况下,一格可以表示多个数据。

4、这时我们该怎样确定直条的高度呢?

课件演示,结合教师叙述:如波兰弗洛茨瓦夫的2票,2在0—5之间,将0—5

之间的一个平均分成5分,在2份的地方作个标记,对着波兰弗洛茨瓦夫的那一行,沿着标记画线定下2票的高度,在这个范围内的涂色,涂好后在直条上写上“2”,这样表示波兰弗洛茨瓦夫的2票就完成了(每叙述一步,课件上就相应的演示这一步骤),再按相同的方法完成其他几个国家的,就行了。

5、看着这幅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中国比韩国多得多少票? 36-28=8(票)生2:俄罗斯和墨西哥一共得了多少票? 12+6=18(票)生3:„„

6、大家再仔细看一下这幅统计图的标题,从“第一轮”,你想到什么?

生:还有第二轮、第三轮„„

师:的确如此,虽然在第一轮中,上海得票最高,但并没有立即胜出,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投票选举的规则。学生打开到地76页,自学“你知道吗” 汇报交流

a每轮投票中,某个城市得票数超过半数,就能获得主办权;

b得票数都不超过半数,得票最少的城市被淘汰,然后进行下一轮投票。

7、那上海的36票有没有超过半数呢?咱们来一起算一算

师生共同计算,明确上海没过半数,因此没能在第一轮胜出

8、根据这个规定,谁能说说这一轮的结果是什么?

生:波兰被淘汰,其他四个国家进入下一轮投票 师:谁能预测第二轮的结果?

生:我预测第二轮会淘汰墨西哥,其他三个国家进入第三轮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第一轮投票情况的统计图,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读图活动中,明确统计图的结构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读懂条形统计图。对直条高度的特别关注,可以预防学生作图中常犯的错误。通过让学生猜测后几轮的结果,使学生体会统计图有说明问题,对问题有预测的作用,产生对统计的兴趣。〕

三、学画统计图,加深认识

1、第二轮究竟是什么结果呢,咱们一起来看第三轮的投票情况

课件出示第三轮投票情况统计表

有哪几个国家?

生:有 俄罗斯莫斯科,韩国丽水,中国上海

2、跟大家预测的一样,预测的真准!

能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完成统计图吗?

① 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提醒 ② 组织学生交流画法,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没有的,课件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注意点:a直条高度要准确;b要有日期;c直条上要写上数据 ③ 检查订正,完善各自的统计图

3、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这一轮中国上海是44票,韩国丽水是32票,俄罗斯莫斯科是12票

生2:从直条的高度看,可以看出得票上海最多 生3:„„

4、与统计表相比,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生:条形统计图能很清晰的看到谁最多、谁最少

(师:条形统计图能够更形象的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5、谁能说说这一轮的结果?

生:这一轮淘汰俄罗斯

6、第四轮的结果呢?

生:中国上海获胜 师:在第四轮中,我国上海获得了54票,以高与韩国丽水20票的优势取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权。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自豪吗? 〔设计意图:“试一试”的素材与例题相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可增加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和感受;通过与统计表的对比,使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可以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便于统计数据的比较。〕

四、解决问题,拓展提高

统计图还可以统计日常生活中的数据

1、小芳学习条形统计图后,自己收集数据制成了一张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① 她统计的是有关什么的内容?

生:小芳统计的是几座电视塔的高度

② 仔细看一下,小芳的这张统计图与我们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张统计图没有了表格,只有直条,每1格表示100个单位 ③ 从这张统计图上,你知道每座塔的高度吗?

生:青岛电视塔高232米„„ ④ 中央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高多少?

生:中央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高(405-318)87米 ⑤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互相提问题,解答

2、在今年的十运会上,我们的体育健儿显示了不凡的水平。相信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我国的体育健儿还会更出色。现在咱们来看看前几届奥运会上,我国各获得了多少枚金牌。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统计表 ① 从统计表中你知道各是多少枚吗?

生;我知道第24届获得5枚金牌„„

② 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把条形统计图绘制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交流画图情况,汇报交流结果(投影与课件展示结合)③ 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生1:从统计图中,我发现直条高度在上升,一届比一届金牌多 生2:25届、26届一样,其他越来越多 生3:我感受到我们国家正越来越强大 生4:„„

④ 谁来预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会获得多少枚金牌?

生:(预测结果在45左右)

师:究竟谁预测的准呢?2008,我们拭目以待

3、统计图是不是只能用直条表示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这幅统计图上是用什么表示的? 生:圆柱体的

师:统计图可以用直条表示数据,也可以用圆柱体表示,还可以有其他的表示方式

① 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高?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低?

生:2004年棉花产量最高,2000年棉花产量最低。② 2004年的棉花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多少万吨?

生:632-442=190(万吨)2004年的棉花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190万吨。③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互相提问题解答

4、我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这些都离不开河流给人们提供的水资源。我国四条主要河流是哪些?她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呢? 生:四条主要河流是:长江、黄河、珠江、淮河

生:我们查的长江6300千米,黄河5464千米,珠江2214千米,淮河1000千米 ①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的统计图

提问:这里的统计图与前面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生:这幅统计图刻度在横轴上,统计的项目(长江、黄河、珠江、淮河)在纵轴上,它的每1格表示500个单位 师:绘出的直条是什么样的? 生:直条是横的

师:这样的统计图是纵式统计图,前面的都是横式统计图 ② 请根据我们查到的每条河的长度,完成这幅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③ 交流绘图情况

课件展示完成图

〔设计意图: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在

格子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进一步巩固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题中的素材来自学生身边,有的从新闻媒体中来,有的需要查阅资料。在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同时,还主义引导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不同形式,更加全面的认识条形统计图。〕

五、总结评价,汇报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学会了哪些?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理念篇五

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科书第117~120页上的例

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

2、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变化规律,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实际问题,能进行合理的判断与推测。

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的初步绘制单式统计图。

4、进一步感受统计的意义与价值,培养小学生观察、判断、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绘制和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 绘制单式统计图 【教具准备】

有关奥运的统计图片、投影仪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1、师:大家都知道今年是我们中国的奥运年,那么在刚刚闭幕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赢得了多少枚金牌?(51枚)我国代表团以51枚金牌100枚奖牌,成为百年奥运史上最强东道主!

2、师:那么你们知道我国在前几届的奥运会中各获得多少枚金牌吗?老师课前进行了调查整理,仔细看(课件: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金牌获奖情况的条形统计图)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3、师:看来大家已经能通过条形统计图读出数学信息。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很直观、很形象。老师也对近几届奥运会我国的金牌获奖情况制作了一幅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4、师:这还是刚才的条形统计图么?它又该叫什么名字呢?点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强化特点

1、初步感知

师:大家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能)真的?请问在这幅统计图中,这条横线叫什么?(横轴)表示什么?(时间)这条竖线呢?(纵轴)表示什么?(金牌块数)纵轴中的每个小格代表少块?(10块)折线统计图除了有横轴、纵轴,和条形统计一样,它有标题、绘图日期几个部分组成的。

2、深入探究

(1)关于点:从折线图中,你能看出各届金牌获奖情况么?你是怎样知道的?点的作用是什么?

(2)关于线:线是什么意思?(引导看23-24届、24-25届、25-26届的变化)线是做什么用的?(板书:数量增减变化)线是怎样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引出变化的特点:平、缓、陡。

师:整体看折线的变化情况(手势演示折线变化趋势),你有什么感想?(如有预测下一届奥运会的金牌成绩的,可以适时点拨)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大家能通过折线图读出信息并谈感想,很了不起!

4、对比强化特点:

师:折线统计图与以前的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突出特点呢?(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对比图)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更突出的特点是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

5、现实应用:

师:现实中你见过哪些折线统计图?

(预设:学生回答反映股市行情图、心电图等也用到折线统计图)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折线图。(课件出示一些折线统计图)

6、课堂活动:联系生活,体验变化。

师:同学们,其实生活中很多数量也呈一定的变化趋势。想体验这种变化的过程吗?好,请你用手势比划下面这些数量的变化过程。(课件出示)

(1)从春天到冬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3)九寨沟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三、动手绘制,形成方法。

1、明确制图步骤:

师:想不想自己亲手完成一幅折线统计图呢?让我们看看九寨沟月平均气温统计表。师:要想完成折线图先怎么做?再怎么做?(生回答略)

强调:找准点,标准数,线要直。并按顺序连接。

2、尝试绘制。

师:请同学打开数学书,翻到122页,试着画一画。(教师进行指导。)

师:完成了的请举手,画好的同学想一想,你觉得画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3、赏析

师:(展示学生作品)这位同学画得怎么样呢?谁来大胆地评价。师:下面请把你的作品和同桌一起相互评价,相互欣赏一下。

4、强化

师:你认为我们在画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呢?

5、口答问题。

师:请你从画好的折线中图找一找:(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是几月?(2)月平均气温在10度以下的月份有哪些?

(3)月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到几月?下降幅度最大呢? 师:如果温老师计划去九寨沟旅游,根据这些信息,你有什么建议? 生:想看雪景选择什么时候 ………

师:由此可见,它对人们的帮助非常大.四、实践应用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课件出示)

师:请观察,这两张统计图。猜一猜哪张图表示毛衣的销售量?哪张是表示衬衣的销售量呢?

为什么?

师:如果你是销售经理,在进货方面有什么考虑?

师:大家想想看,我们之所以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都靠谁帮的忙啊? 生:折线统计图

师:没想到吧?小小的两张统计图,居然是进货的依据之一,也能对消费者带来启发。真是太有用了。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认识,说一说?

六、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点:数量的多少 平—-没变化

线:上升――增加 增减变化情况

下降――减少 缓――变化小 陡—-变化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