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依托优势资源发展高效农业 依托优势资源构建产业体育集群(4篇)

依托优势资源发展高效农业 依托优势资源构建产业体育集群(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5:29:23
依托优势资源发展高效农业 依托优势资源构建产业体育集群(4篇)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依托优势资源发展高效农业 依托优势资源构建产业体育集群篇一

珙县课题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现代农业也是我国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珙县按照“经济要继续领跑全市、继续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行列”的总体目标,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一以贯之的工作思路,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整体质量、综合效益,实现农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加强支撑现代农业的基础建设

(一)加强农田水利化建设。坚持“远期、近期和当前并抓,大中小微并举,新建、配套与病险整治并重,开源与节流并行”的思路,加快农田水利建设进程。2011年,以沼气池、农村公路,烟水工程配套建设为重点,以户办、新村工程为载体,完成户办工程4500 户、新农村建设4 个村;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平方公里,发展节水灌溉4000 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000亩;实施绿化造林2.4 万亩;新增提灌机械70 台550 千瓦,解决2.27 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二)推进耕地良壤化建设。在稳定耕地数量的基础上,着力提高耕地的质量水平和集约利用程度。今年重点抓好“金土地工程”实施,整理土地6800亩,新增耕地1045 亩。

(三)加快村道通达化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在前、资金保障为先、规范管理为要、责任落实为重、营造氛围为势,县财政计划三年内平均每年投入2500万元、项目及其他资金7500万元,强势推进“交通大会战”建设,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全县100%的镇乡通水泥路(油路)、100%的行政村(至村委会所在地)通公路,镇乡客运通达率达100%,村客运通达率达90%,70%的镇乡

建有客运站。2011年,完成通村公路硬化60 公里,通村通达工程40 公里,新建乡村机耕道20 公里,整治改造乡村公路200 公里。加强对通村公路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民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等形式开展村道建设,除省、市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资金外,县财政对通村水泥路(油路)建设每公里配套补助15万元;群众自愿捐资投劳修建的农村通社公路,每公里奖励5000 元;对无通达工程项目和通村水泥路项目的乡镇,每公里补助1 万元;非煤矿山和煤炭经营环节税费,属县级财政收入部分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四)加强农业生产机械化建设。针对山区县特殊的自然、地质条件和农业生产分散化、小型化种植的特点,积极推广适合山区县特点的小微型适用农机具,并对农用运输机械的购买进行定额补助,运输环节的税费实行减免优惠。

(五)加强农业环境生态化建设。继续巩固我县8.68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实施天然林保护、改造工程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重点解决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搞好面源污染整治,推广以沼气为重点的循环经济模式, 今年县财政投入300万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5000口。

二、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加强引领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应用

坚持推行“科技兴农”战略,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完善科技投入体系,确保县财政每年安排科技三项经费在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以上,乡镇科技经费达到本级预算支出的0.5%以上,企业科技经费达到销售收入的2—5%,为农业科技推广和示范应用提供经费支持。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实施基层农技站改革,增强基层农技站服务功能,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示范户为核心的技术推广平台。重点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以及节本增效等先进实用技术的宣传推广。继续实施“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工程、“科技富民推进行动”工程、“产业化科技推进行动”工程、“生物技术产业工程”,大力推广“室外蚕棚养蚕”、“抛秧新技术”、“玉米软盘育苗”、“脱毒马铃薯”和“节能型沼气”等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应用,积极推广园艺作物温室栽培、无土栽培、工厂化养殖畜禽等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大棚蔬菜、水果,普及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加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大户,发挥对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完善专利支持政策,鼓励自主创新,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对申报专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5000—10000 元经费奖励。大力支持智溢茧丝绸、金鹰、金园、鹿鸣茶业、林海集团等龙头企业创建技术研发中心,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培训基地农户,做大做强以智溢茧丝绸公司为龙头的蚕桑产业,以金园食品、金鹰食品为龙头的畜牧加工产业,以鹿鸣茶业为龙头的茶叶产业,扶持林海集团“竹荪多肽特色味素”等生物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努力实现科技对发展山区农业的支撑、引领、突破和带动作用,力争在科技示范区,实现科技带动人均增收150元,辐射区人均增收120元。

三、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因地制宜培育富有特色的优势产业

我县幅员面积1149.5平方公里,70%属山地,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特征,终年少雨寡照,不适于精耕细作。如何突破传统农业经营规模小、劳动效率低、产业链条短、比较效益差和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的约束,发展现代农业,我县进行了深入探索。在立足粮食平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 48—50万亩,粮食总产量11—14万吨的基础上,坚持走因地制宜,特色富民的路子,利用国内特色独具的岩桂资源优势、适宜多竹生长的区位优势、全国大林业开发试验区和全国绿化“先进县”、“百佳县”优势,蚕桑、茶叶、烤烟等优势,大力发展蚕桑、烤烟、茶叶、林业、畜牧等“五大支撑产业”,建成4个10万亩基地(10万亩香精香料基地、10万亩笋材两用竹基地、10万亩园林绿化苗木基地、10万亩蚕桑、茶叶基地)。今年,我县坚持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亿元产业链、千万元产业镇、百万元产业村、50万元产业社”的产业发展目标不动摇,着力规划建设孝儿、底洞、下罗、上罗、洛亥等六个蚕业经

济区,全县新建成标准化桑园2万亩以上、蚕业百万元专业村10个,蚕业产业化、标准化示范村3个。以“南烟北移”为契机,引进先进的经验管理理念,对烤烟生产实施自然灾害保险,着力推进玉和—上罗、王家、曹营—洛亥三个万亩优质烤烟基地和20个烤烟百万元村建设。大力发展三元杂交生猪、优质肉牛、特色土鸡、肉兔等,着力建设无公害家禽家畜基地,实现畜牧业产值10亿元。积极推进石碑红卫村、洛表麻塘村两个茶叶生产专业村建设,力争优质茶园突破3万亩,产茶突破2000吨。整顿和规范竹木经营加工市场,实现林业产值3 亿元。

四、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积极推进辐射带动强的产业化经营

(一)狠抓龙头企业集群化培育,重点围绕茶叶、林竹、烤烟、蚕桑、竹荪、香精香料等优势产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化发展“旗舰”。全县已培育出“林海竹荪”、“智溢茧丝绸”、“金鹰食品”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 个、市级企业2 个、县级企业10 个。

(二)狠抓专合组织多元化发展。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以龙头企业、经济大户、中介组织为核心,紧紧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协会,通过“支部帮协会”、“专家+协会+农户”、“能人+协会”、“农村服务组织+协会”等组织模式,大力发展和建设农村专合经济组织。使专合经济组织在产供销、技术服务和培训、规程、标准化生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全县累计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5个,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行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入会会员达19846人,入会会员占全县总农户78000户的25.4%,带动农户73641户。

(三)狠抓特色品牌市场化打造。初步形成了“林海竹荪”、“上罗岩桂”、“下罗土鸡”、“底洞高山蔬菜”、“孝儿花生”、“洛表鲜果”等特色农产品。集中精力打造“品质优、叫得响、喊得亮”的特色农产品牌,扶持龙头企业、协

会申报注册无公害、绿色食品等农产品商标,目前我县已获得“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4个、“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 认证6个、“四川省无公害肉猪生产基地”认证1个、“无公害肉牛生产基地”认证1个,注册完成了珙县“老寨土鸡”商标。

五、用高素质的农民建设农业,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

(一)在培育模式上,坚持走抓点带面、典型示范的路子。重点抓好农村经营人才、乡土技术人才和村社基层干部三支队伍建设,在各乡镇发展了一批专业大户、运销大户,造就了一批“田秀才”、“土专家”,培养了一批对群众有感情、抓发展有办法的村支书、村主任。如我县青年农民王乾友多年潜心从事食用菌的人工栽培研究,目前已取得“玉米竹荪套作双高产栽培技术”、“人工三塔菇栽培技术”等食用菌人工栽培专利技术,已在全县推广种植,农民在玉米地内套种竹荪,亩收入可达2000-4000元。洛表镇茂林村农民林富海发明的静态爆破技术,市场前景广阔,不仅为其带来上千万元收入,而且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二)在培育渠道上,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利用我县建筑工人、采煤工人品牌和全市农村劳务开发培训先进基地珙县职业高中,重点抓好村两委主要成员集中培训、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和农民工培训工程,推动培训工作下乡入户进农家,今年预计培训农民工4.7 万人。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增强在劳务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全年力争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6.2 万人。

依托优势资源发展高效农业 依托优势资源构建产业体育集群篇二

依托优势特色产业促经济发展

郭 兴高云虹高智涛

伊春林业科学院

摘要:依托小兴安岭生态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主导型产业经济,围绕生态旅游、绿色能源、森林食品、木材精深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加速推进伊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关键词:木材;生态旅游;食用菌;沼气

一、木材精深加工

1、发展木材精深加工的现实必要性

发展木材加工是促进林木资源增值增效的重要途径。搞好木材精深加工对于林区缓危解困,发展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木材精深加工,是实施再就业工程、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2、发展木材精深加工的主要措施和办法

第一是加快木材加工小区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到远离林缘,地势平坦,功能齐全。要注意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通路、通水、通电、场地平整的标准。第二是盘活木材加工存量资产。我市国有木材加工企业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存量资产,且厂房、设备等处于闲置状态。发挥这些资产应有的作用,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国有木材加工企业要积极进行技术改造,改善经营管理,生产市场上适销对路的产品。第三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兴办木材加工小区,发展木材加工,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第四是努力增加科技含量。依靠科技进步,形成大规模,进入大市场,获得高利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木材加工生产水平和木材加工小区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第五是积极开拓产品销售市场。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收集市场信

息,掌握市场行情,进行科学决策,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以决策的准确性、超前性和产品的适用性、优质性走入市场,占领市场。

二、森林生态旅游

伊春是国家重点林区,是一座新兴的森林生态旅游城市,素有“中国林都”、“红松故乡”、“恐龙家园”之美誉。2005年9月份,伊春市被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工商联旅游商会等组织评为“中国最佳避暑胜地”。2005年,在首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上,林都伊春被联合国国际交流合作与协调委员会评为“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范例”,并被授予“绿色伊春”称号,依托森林和林业发展生态旅游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其发展道路和做法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1、森林生态旅游的特征与优势

森林生态旅游与目前世界旅游需求的切合度,也包括中国国民旅游需求的新变化的切合度都很高。森林生态与水生态、森林生态、海滩生态都是良性生态,但相互之间也有区别。森林生态旅游的特色和优势主要是,第一,森林生态旅游是最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生态旅游。第二,森林生态旅游是比较安全舒适的旅游。第三,森林生态旅游内涵丰富。第四,森林生态旅游是市场覆盖面广阔的旅游。第五,森林生态旅游是开发弹性和空间都比较大的旅游。

2、伊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对策措施

伊春开发和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从总体思路看,就是要坚持“四大”,即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视野。

(一)大旅游。大旅游就是指将旅游业不仅看成是直接提供给旅游者去观光、游览、娱乐、享受的这些项目。首先,大旅游不能局限于现有的旅游产品。其次,度假旅游除了森林度假这个大题目以外,针对不同市场层的度假项目也不少。再次,专项旅游的类型就更多了。

(二)大产业。大旅游必然造就大产业,因此,前面大旅游所提及的内容都是大产业的组成部分,同时,还不能就旅游论旅游。旅游工作如果变成旅游行业运作,想实现跨越式发展难度是非常大的。

(三)大市场。森林生态旅游肯定是有长久吸引力的项目,对于这些地区很多的农村居民也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伊春的近程市场目前也完全不是中国发展水平最高最快和最有支付能力的市场,因此更应该着眼于国内的中远程市场。

(四)大视野。大视野就是要看到旅游的更为深远、更为广泛的作用和影响,就是眼光要远。旅游还能在生态建设、促进交往、塑造形象、扩大影响、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思想品德教育、人口素质提高等各个方面,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突出市场作用和主题形象的策划宣传

发展旅游必须突出市场的作用,强化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生产都不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己的需要,都是要提供给他人消费的。旅游生产的市场性更突出,任何地方发展旅游都不是要自娱自乐,而是要吸引别的消费者,因此,旅游产品是天然的市场派。从市场着眼搞旅游,就必须重视旅游区、旅游产品、旅游项目的主题形象及其宣传塑造。

三、食用菌

1、规模效益明显

近年来,林都伊春依托良好的林木资源富集、气候温差较大和水资源丰富等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栽培。伊春市是全国最大的原生态食用菌生产基地。全市218个林场(所)都开展了原生态食用菌的种植项目,仅黑木耳一项已连续三年种植突破4亿袋,年产干耳1.2万吨,总产值达6亿多元,占伊春市gdp的5%。在全市40万个社会自营劳动力中,有8万多人从事原生态食用菌生产。去年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而该市林区在岗职工去年年均工资仅5000元左右。

2、栽培方式多样化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市探索了多种栽培模式:一是家庭栽培模式。利用闲置房屋等改造成菇棚。二是利用树林地进行拱棚种植。三是利用旧的蔬菜大棚改建成菇棚。四是利用废弃的树干,将菌直接种植在树干里。

3、区域优势强

在食用菌反季节栽培上,伊春凭借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资源,利用防空洞和抽取地下水来降低温度栽培食用菌,已取得一定效果,为反季节的食用菌市场填充了货源,也为我市的食用菌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相比一些地区的工厂化生产,减少了各种设备的投入,降低了成本。

四、绿色能源产业

沼气作为新型绿色能源,正被广泛应用。发展沼气产业对促进农副产品的合理利用具有战略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沼气功能多样化

沼气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提供清洁的能源,而且沼气发酵残留物可以作为肥料和饲料使用,有利于农产品品质的提高。有研究表明,在养殖业上,使用沼气发酵残留物养殖,比传统养殖效果好。使用沼液

作为饲料添加剂养殖动物,其动物肉质比较好。例如,用沼液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养的猪,其肉质达到gb 2722—81国家标准。猪肉中的有害物质和农药残留也均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度。另外,用沼液养鱼、沼气发酵残留物防治病虫害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促进养殖业持续发展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畜禽粪便的高效处理显得尤其重要。厌氧发酵技术是解决畜禽粪养殖场废弃物污染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厌氧发酵,将畜禽粪便中的能量转化为沼气,发酵后的沼渣和沼液作为生产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有机肥源,所产沼气可作为农民炊事、畜禽舍的照明和增温使用,既节约了成本,又避免了环境污染,实现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3、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沼气技术的推广,控制了人畜粪便的污染,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减少了疾病流行,有效地保护了森林植被,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同时,由于使用沼肥,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肥力,减轻了农业污染,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保证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认真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兴市”战略,在加强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培育壮大木材精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等接续替代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突出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整体推进林区经济转型,加强林区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基础。

郭 兴原生态食用菌研究所检测中心科员助理工程师联系电话 0458—3602907 高云虹原生态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联系电话 0458—3602907 高智涛原生态食用菌研究所食药用真菌室 科员助理工程师联系电话 0458—3602907

依托优势资源发展高效农业 依托优势资源构建产业体育集群篇三

依托区位优势突出特色产业

实现富民强镇的新跨越

中共安乐镇委员会、安乐镇人民政府

安乐镇位于阳谷县城东北16公里处,辖区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6.1万亩,辖45个行政村,3.7万人,境内寿郭路、五四路纵贯南北,阳七公路横跨东西,国家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凤祥集团坐落于此。近年来,安乐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继续提升年”活动为契机,按照“坚持根本、把握方向、提高能力、创业富民、创新强镇、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依托资源优势,突出特色产业,实现了富民强镇的新跨越。

目前,全镇现有国家级企业集团1家,规模以上企业23家。2011年,全镇共完成民营经济收入101亿元,实现增加值24.5亿元,实现税收52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2130元,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的突破,为完成“十二五”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依托区位优势,紧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

镇党委、政府借助境内阳七路横跨东西、寿郭路纵贯南北这一区位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工业强镇”战略,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尤其把项目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载体。以项目建设助推经济提速升级,突出发展食品加工、机械加工、橡胶、电子四大产业。

(一)优化发展环境。镇党委、政府多年来一直注重优化投资环境,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条件。一是,投巨资对镇驻地商业楼前彩砖、地下供

排水管道进行了重新铺设,不仅有效提升镇域形象,而且还增强了承载经济发展功能。目前有众缘电子、聊城金属腾远制品等一大批项目已落户于镇驻地。二是,结合寿郭路拓宽改造,大力推进了小城镇建设,实施了亮化、净化、绿化工程。以刘庙村建设为样板,积极稳妥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达到“六通一平”标准,规划了企业家、专业人才及职工“安居” 小区建设,形成了人才聚集的高地。先后投入800多万元,贯通了工业集中区所有道路,实施了美化、亮化、绿化、净化等工程,使工业集中区环境有了极大改观,增强了项目承载力。

(二)优化治安环境。加强了110警务体系和治安网络建设,在企业的创建和发展上,搞好全程跟踪服务,协调经委、土管、税务、工商、电业、银行等有关部门主动靠上为企业的发展建设出谋划策,保驾护航,帮助企业处理好与驻地群众的关系,争取理解和支持。同时处理好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关系,争取政策和资金的扶持,确保了项目的快速落地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对闲臵厂房进行包装改造,整合资源,全方位对外宣传引导。环境的改善,提升了安乐镇的对外形象,同时,也吸引很多有志之士来此建功立业,2011年引进项目7个,总投资8.3亿元。恒晶光电、众缘电子等6个项目竣工,完成投资5.13亿元。

(三)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加快安乐镇发展步伐,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历届镇党委、政府在广泛征求广大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安乐镇实际的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成立了安乐镇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把该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把任务层层分解量化,实行半年一初评,年终一总评,把考核成绩作为干部评先树优、提拔重用的依据,有力地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制定完善优惠政策,激发创业热情。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了《安乐镇关于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工作意见》等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机关干部中的有识之士投身经济主战场,要求支部书记带头做榜样,每村至少上一个5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或带动村民发家致富的特色产业,营造“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比项目”的浓厚创业氛围。在政策激励下,镇残联干部胡飞根据自己的特长,在凤祥集团的扶持下建立了占地40余亩的全封闭式标准化肉鸡饲养厂。

二、龙头带动,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

安乐镇党委、政府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为契机,依托全国农业龙头企业——山东凤祥集团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做大畜牧养殖业。为促进畜牧强镇战略进程,我镇按照龙头公司产业化带动和畜禽养殖基地化建设、小区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工作思路,依托凤祥集团带动,发展壮大肉鸡产业。特别是去年我镇紧紧抓住全县百亿绿色食品肉鸡加工中心这一项目在我镇董营村的落地的历史机遇,完成了蒿铺、辛庄、孟洼、刘子英、南街、邢庄等十处现代化规模肉鸡饲养基地建设,使全镇年出栏肉鸡达1亿多只,仅此一项人均群收入增加3000余元。

(二)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镇抓住中央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以及市、县畜牧局对我镇帮扶的有利时机,多渠道筹集资金,切实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调整全镇逐渐形成了以肉鸡饲养为主、蔬菜、林果为辅的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全镇拥有凤祥集团、健发食品、聊城东大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发展猪、牛、羊规模养殖小区16个;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个。

三、拓宽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安乐镇通过鼓励发展个体工商户、组织农村富裕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形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民增收。目前全镇共有个体工商户1200户,解决就业人口2500人,其中从事第三产业的有1100余户,占91%以上。2011年,个体工商户实现地税65万。发展外出务工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据统计,2011年全镇外出务工人员约有5000人,较2010年增加5%,人均年收入2.3万元,较2010年增加2000元。

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工作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争取实现富民强镇的新跨越。

依托优势资源发展高效农业 依托优势资源构建产业体育集群篇四

依托自身优势、驱动全面发展、实现夸跃式飞跃

工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强弱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大武口区目前与先进地区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大力实施工业兴区资源兴区战略,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是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大武口区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由之路。

坚持工业兴区战略,要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大武口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壮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深加工等支柱产业。这是一条符合大武口区的发展之路,同时为了大武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要引导企业合理有序的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杜绝资源浪费,要在规划、整合现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引导企业通过企业集群、名牌效应、强强联手、区域合作等多种方式推进集约经营,促进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品牌过硬、市场占有率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企业和现代企业集团,发展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不断提升工业经济的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强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资源转化利用率为核心,以建设清洁生产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资源循环型社会为重点,建立循环经济政策体系和科技支持体系,努力构建资源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要依托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加强配套服务能力建设,为外商营造良好的政策、市场、产业、居住和人文环境。拓

宽利用外资渠道,拓展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实效。

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长期战略举措,创新招商方式,完善招商机制,打造招商平台,构筑招商网络。建立各级专业招商队伍,建立招商引资的长效机制,在招商引资工作一线锻炼培养干部。资源(特别是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未来世界之争也就是资源(尤其是能源)之争,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经济发展的优先发言权,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引发全球产业布局的再调整,发达国家、地区的传统产业正率先向咱国家转移。我们要紧紧抓住目前先进发达地区资源及劳动力不足等因素产业转移的机遇,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工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手段,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带动地方配套企业的共同发展。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引导产业向园区聚集,工业向园区集中。做大做强区内支柱产业,打造全区核心工业区。规划建设好能够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园区。

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们要不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投入、高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注重技术进步,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推动产品结构由低端、初级产品为主向高

端、终端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

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强力实施工业兴区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节约型、效益型、安全型经济,资源是我们的优势,我们有丰富的资源但我们不能浪费资源而是要合理的利用资源。

大武口区地处石嘴山市府地,区内又有几百家企事业单位,区内也应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面提升经济素质,实现经济发展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建好楼堂馆所提高服务档次和服务质量,不仅要留住本区消费者而且要把外面的消费者吸引进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各文物景点的作用,加快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与整合,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产品,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形成旅游带,要有休闲娱乐和生态旅游产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培育大型旅游集团,加强旅游宣传推介,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和质量。把诸如森林公园这样的景点建设成一个适合各个层次的消闲场所并形成一定的旅游消费链。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产业化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现大武武口区夸跃式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着力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发展,建成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交通、能源、信息等重

大项目,继续加强城建、环保、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建设,实施一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项目,培育一批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利用市场优势和区位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坚持自我发展和引进提升相结合,积极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整合物流资源,改造提升传统物流,培育新型现代物流企业。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和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的安全、快速、便捷的现代化运输网络。把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运用信息服务业改造提升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电子政务,构建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健全政府与企业、公众互动的门户网站,实现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发展面向企业和消费者的新型电子商务。整合信息资源,加强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鼓励科普、教育、文化、公用事业等数字化产品供给。

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完善个人住房融资机制,规范发展培育住房二级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发挥房地产投资和消费双向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大型房地产企业,壮大房地产规模和实力。优化住宅供应结构,扩大经济适用房供给,支持发展健康环保和节能省地型住宅。配套建设社区公益设施和服务网点。规范物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搞好老区改造,加强房屋拆迁管理,保障拆迁户合法权益。

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和功能,增加就业岗位。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机制,建立和改造社区服务中心,合理设置社区服务网点,大力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托幼、医疗健身、文化娱乐、环境卫生等服务业。

改造提升商贸业。运用现代经营理念、方式和技术,改造传统商贸业,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和连锁超市、特许经营、仓储式商场等新型业态的发展。优化布局,在主产地、主销地或集散地扶持发展一批大型批发市场,鼓励知名商贸饮食企业通过连锁经营,实现规模化发展,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引进知名批发零售企业和品牌,提高商贸业整体素质和水平。

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促进住房消费,基本实现城镇居民户均一套住房。扩大通信、计算机、轿车等消费,促进教育、文化、旅游、健身等服务消费和休闲消费。鼓励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改善消费环境,引导消费预期,增加即期消费,健全公共服务,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加强产品质量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强化人才支撑。坚持市场化和职业化方向,建立有利于优秀企业家脱颖而出的培养和选拔机制,促进优势资产、优势资源向优秀企业领军人物和优秀管理团队集聚。引导企业建立有利于人才选拔任用的新机制,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大力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并按有关政策从优落实高级

人才的政治、经济待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