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3年青岛的茶叶生产公司(5篇)

2023年青岛的茶叶生产公司(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6:35:10
2023年青岛的茶叶生产公司(5篇)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青岛的茶叶生产公司篇一

为更实更好更快推进全县茶产业发展,县委、政府决定召开这次茶产业发展大会,*同志对这次现场观摩作了点评,*乡作了经验交流发言,*镇作了整改发言,*同志安排了茶产业发展相关工作,借此机会,我讲四点意见:

一、如何评价这次现场观摩会。

*同志对各乡镇现场点的点评,既点出了成绩,也点出了问题;既点出了希望,也点出了风险。对这次现场会,我有几点粗浅评价:

第一,这是一次学习会。参会的同志到各乡镇现场观摩,起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查找差距、取长补短的作用,大家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想、一边交流,都表示收获很多、感触很深、决心很大,激发了同志们不服输、不气馁、不懈怠的干劲。

第二,这是一次经验交流会。通过观摩比较,我们看到了成绩;通过相互交流,大家学到了经验。刚才,*乡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不是老茶区,没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自然条件很差,没有优越的发展条件。*乡现场点上的茶叶为什么长势好,靠的是苦干、实干、大干,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一股劲干出来的。

第三,这是一次促进会。我们到现场观摩看到,这次观摩点上的茶园有相当一部分是近期进行管护的,有的还正在管护中。如果不召开这次现场观摩会,观摩点的茶园未必管理得这么好,参会的同志尤其是乡镇参会的同志都十分明白。

第四,这是一次末位现场督办会。刚才*镇作了整改发言,这是大家现场观摩后作出的评判,希望*镇做到服气不服输,彻底整改,迎头赶上。

第五,这是一次对乡镇多项工作的评判会。这次现场观摩会除了认真查看各乡镇的幼龄茶园建设情况,还看了相关乡镇核桃栽培、林下养鸡、食用菌发展规模、秋冬种情况、蛋鸡养殖、村庄整治、整脏治乱、农村公路养护、食堂运行等情况,可以说是对*个乡镇综合工作的现场观摩会。参加这次观摩会的同志做到了善始善终、安全有序、认真负责。

在昨天晚上的测评和讨论会上,同志们提出了不足:一是观摩时间偏短。二是只看好的,未看差的。同志们还提出了建议:一是希望以后每年召开一至二次茶叶现场观摩会。二是把现场观摩会推广到其他重点工作中去,对于大家提出的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切实加以完善。

现场观摩结束后,我对当前幼龄茶园管护有两点担扰:一是担心观摩返回后在管茶园停管脱管。二是担心未去观摩的茶园不管失管。希望大家自觉地、负责地、务实地抓好幼龄茶园管护,让我们的担心变为放心。

二、如何认识*茶产业发展。

第一,我县大力发展茶产业完全符合中央、省、地的决策部署。首先,发展茶产业符合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其次,发展茶产业符合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规划战略总体要求中关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的要求。指导思想中提出了“六个着力”,其中提到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原则中提出了“六个相结合”,其中有坚持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相结合的要求。战略定位有五个,其中关于建成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和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两个定位是关于生态的。发展目标中提了“五个新”要求,其中专门提到了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发展茶产业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化”同步要求。

最后,发展茶产业符合地委、行署作出的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战略部署的要求。同时,大力发展茶产业也是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作出的重大部署,我们必须抓好贯彻落实。

第二,我县大力发展茶产业既得经济效益、又得生态效益、还得景观效果,是多赢的好选项。从经济效益来看,一般*亩成园茶园茶青收入在*至*元,在农业产出中居于较高的序列,同时在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还有较大利润空间。我们经常讲要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可以说,茶产业是连着一、二、三产的附加值较高的优势特色产业,我们不能只喊口号,关键要拿出行动、收到实效。至于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就不再赘述了。

省、地安排发展茶产业,从讲政治的高度,我们应该坚定发展。即使省、地没安排发展茶产业,从谋发展的角度,我们也应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毫不懈怠地抓好茶产业发展。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任何产业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茶产业如此,畜牧业、食用菌产业、果蔬产业也如此,效益越好的产业,发展难度一般也会越大,因此,我们既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又要找准症结,规避风险,更要看准就干,干必有果。

第三,我县大力发展茶产业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有基础主要是指经过历届县委、政府和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有效茶园面积已达到*余万亩,且长势良好。有条件主要是指我县土壤、气候、地势很适合发展茶产业。有优势主要是指我县茶叶品质极佳,并两次以公众投票第一名的成绩入选贵州名茶,意味着我县茶叶已得到公认,是公众认同度最高的茶叶,公众认同度最高的就是最好的,同时我们还有一块“中国名茶之乡”的响亮牌子。

三、如何抓好*茶产业发展。

第一,切实推行“四个选好”。首先是选好茶区,要选定在杭瑞高速公路、梵净山环线、*和*省道、县乡道两沿线宜茶区,这样布局,既为栽茶、管茶、采茶提供方便和有利条件,又能有效宣传我县茶叶品牌和规模,同时还可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观光农业景观点。其次是选好茶地,要选择土质、地势、水源符合定植条件的地块。再次是选好茶农,要选择发展茶叶积极性高、有一定文化基础和经济实力、能吃苦耐劳的群众栽植茶叶。最后是选好茶苗,要选好福鼎大白等适宜我县发展的优良品种,同时还要做到苗鲜、苗齐、苗壮。

第二,切实提高“四率”。首先要提高成活率,茶产业发展的首要条件是保障栽活。其次要提高管护率,过去我们常说农作物是三分种七分管,我认为茶叶管护更显重要,应该是二分种八分管。我也反复听到同志们说起管护的重要性,希望不做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的事,努力做到对幼龄茶园一年重呵护、两年重管护、三年增收致富。再次要提高下树率,做到既重春茶采摘,又重夏秋茶采摘,努力做到应采尽采、应收尽收。最后要提高产出率,就是在生产、加工、销售环节都要做到精益求精,着力抓好企业发展、品牌打造、市场培育等工作,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

第三,切实推进“四个转变”。即推行从荒山荒坡向旱田熟土转变、推行从粮烟茶间作向茶椒菜间作转变、推行从布局分散向集中连片转变、推行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这里我要强调一个问题,以前我们推行从零星农户向大户转变,我认为大户该扶持,但是大户不能太大,我向相关专家咨询过,如果单户种茶超过*亩,困难就会很多。大户还要带动,带动面越多越好,我们的工作都要考虑惠及群众的覆盖面。以前听到过散户发展茶叶很难成功的说法,我不这样认为。杨柳乡的何家、永义乡的大水溪、朗溪的铁家都是家家户户种茶的成功范例。湄潭县的核桃坝就是因推行群众家家户户种茶,现在家家买起了小轿车、户户盖起了小别墅,所以不能简单说散户种茶不能成功。

第四,切实做到“八个不能栽”。即:劣杂品种苗不能栽;弱苗不能栽;不愿栽茶群众不能栽;无能栽茶群众不能栽;贫脊土地不能栽;不适土地不能栽;交通不便的边远区域不能栽;集中连片不达*亩的零散区域不能栽。

四、如何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凡是茶园基地发展好的地方,都是县、乡两级加强领导的结果,*的茶园建设成效,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县领导联系乡镇要重点指导所在乡镇茶产业发展,部门帮扶村要重点帮扶所在村茶产业发展,乡镇发展产业要重点发展茶产业。

第二,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求真务实这四个字说来简单,做到不易。要做到求真务实,必须有求真务实的态度、有求真务实的本领、有求真务实的胆识。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领导班子,是中央、省委、地委作出的部署,我们务必认真落实。坚持求真务实,可能会得罪有的人,不要怕,这是组织对我们工作提出的要求,是群众的期盼,更是发展的需要。在茶叶发展过程中,必须真抓实干、实事求是,不许虚报浮夸,不许套取投入。

第三,切实稳定投入机制。从去冬开始,我们加大了对茶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不仅对茶苗进行补助,还解决底肥,发放粮补,解决两年的管护经费。县委、县政府对茶产业发展考虑之细、投入之大史无前例,希望大家抓住机遇、大干快干,建设金山银山、打造绿水青山。

第四,强化现场观摩会举措。今春茶苗定植结束后,要召开现场观摩会,*%查看定植面积是否实、定植质量是否高,且到每个乡镇查看时间不得超过*个小时,各乡镇务必规划、选好茶区。往后现场观摩会查看管护时,既要看好的、又要看差的,且尽量不重复看。

第五,解决专人抓的问题。县茶叶局全体干部要沉下去,每年必须有*%的时间在一线指导,并实行责任制。乡镇要按每*亩茶园有*人专抓的标准配足配强抓茶干部队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都要有茶叶发展的责任地和硬指标,确保所有茶园都有干部负责。

青岛的茶叶生产公司篇二

青岛茶叶产业发展研究汇总

一、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9月21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马连道首次正式对外公布了《2011中国茶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披露:2010年我国茶叶种植面积197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茶叶产量147.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茶叶农业产值530亿元,居世界第一位;茶叶出口30.24万吨,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金额7.84亿美元。

二、青岛茶叶发展现状分析

一、青岛自上世界五十年代末“南茶北引”以来,目前已发展茶叶10万亩,在山东省排名第二,列日照之后,占全省面积的1/3。目前,青岛市两大山脉茶园规划已出具规模,即以崂山、即墨、城阳、茶园建设微点的崂山山脉茶区和以胶南海青、张家楼、铁山等镇和黄岛区茶园建设为主的珠山山脉哈去,其地质背景、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均具备大面积发展茶园的要求。崂山区、胶南、即墨以恒威青岛市产茶的主要区域,也是江北茶区发展茶叶的优势区域。

二、胶南市位于青岛市南南部沿海,气候温和湿润,低山丘陵较多,土壤肥沃,具有发展茶叶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胶南茶种植面积约为_______亩,产量较高,品质优,是青岛茶树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地区。2011年茶叶销售总额约______元,占全国比例的____%。

三、青岛隆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茶叶项目部占地439亩,年产量40万斤。基地位于青岛胶南藏马山畔,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由

于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基地海雾缭绕,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独特地环境条件、标准化的生产管理、精湛的制茶技艺造就了隆岳茶优异的品质特征。

三、胶南茶叶发展的优势劣势分析

一、优势

优势之一:品质优势。胶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早就了其优异的茶叶风味,所产绿茶具有“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的特色,与南方高山云雾茶品质相似,品质特别优良,伸手消费者喜爱。

优势之二:名优茶优势。胶南名优绿茶发展非常迅速,无论是从获奖产品总数还是从获奖级别,在全省都占相对优势。加上全市无公害茶园比例大、机械加工水平高,使胶南名优茶经济日益突出。

优势之三:茶文化营销开局良好。联系四届的胶南海青采茶节推动了胶南茶文化建设和经营,使胶南茶叶在扩大知名度和提高销售水平上较往年有了明显突破。

优势之四:经济效益优势。据相关部门抽样调查表明,种1公顷水稻纯收入2250元左右,1公顷玉米纯收入3000元,种1公顷茶叶的纯收入最低是30000元。可见,种茶的经济效益较高,是种植水稻的13倍、玉米的10倍。茶叶种植收益高,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优势之五:区位优势。胶南市南临黄海,北靠胶州市,东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邻诸城市、五莲县和日照市,境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和大珠山杜鹃花旅游区,随着胶南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茶叶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将越来越多的倍外界熟悉。

二、劣势:

劣势之一:茶园基础相对薄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南北气候差异,胶南市的茶树仍然常奥兽冻害,而保护地栽培设施由于资金等问题还不能普及。而是茶园管理粗放。胶南茶叶种植以分散精油为主,农户种植和管理标准不一,茶园投入水平不一,导致造成茶叶质量良莠不齐。三是茶园改良进程缓慢。由于无性系茶园和有机茶园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投资回收周期长,因而茶农改良茶园积极性不大。

劣势之二:人才储备不足。胶南茶叶产业不仅缺乏科技人才,更缺乏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全市近七万亩茶园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在茶叶深加工方面的空白有待填补,劣势之三:有名茶五名牌。虽然胶南茶近年来在各种比赛中获得奖品不少,但知名品牌不多。其原因是每个品牌的产品数量不多,市场覆盖面小,产品质量不稳定。胶南茶叶一直以来以单一产业的面目弧线,没有与已经形成气候的杜鹃花卉、琅琊旅游文化周等节庆活动相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公共品牌的塑造和提升上海没有破题,胶南绿茶未能和崂山绿茶、日照绿茶一样叫响。

劣势之四:企业整体实力偏弱。胶南市现有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公司加农户的带动能力不强,还局限于自产自销、散户经营的单兵作战阶段。与崂山率哈、日照绿化相比,胶南尚缺乏像崂山的青岛万里江茶叶有限公司、日照的山东雪青茶厂有限公司这样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

劣势之五:服务体系不健全。胶南茶叶的生产经营,长期以来各自为政,产、供、销分离,茶叶的服务体系不健全,具体表现在产前缺乏信息咨询和指导、产中缺乏技术支持、产后又缺少市场,导致新技术无法再茶叶生产中运用,茶叶资金的筹集也比较困难,茶叶市场得不到有序管理。

劣势之六:茶文化建设落后。北方茶种植发展的历史相对南方要短的多,即使从整个山东来看,绿茶进入高速发展期只是近二十年的事,胶南虽然近几年也通过举办茶文化节形式对胶南茶文化进行了一定挖掘、整理、推介,但尚未形成胶南绿茶特有的文化。

四、茶叶产品发展可参考定位:

一、在产品的定位上,胶南茶叶应利用产品外表的改观和产品内涵的改进,突出胶南茶叶的优异之处,从而巩固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目前多数韩品的质量大体相近,要想赢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学会提高附加值,把公司的提供物与竞争者区别开来,只有当提供的产品特性或者服务正好是客户需求的东西时,这种价值才能实现。

二、针对当地礼品市场特点,为满足客户多用于走访、公关、亲情交流的需要,突出产品的“当地特产”、“最北方绿茶”、“高品质的茶”、“健康的茶”等特色。

三、将茶文化与本市的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茶旅整合营销。把胶南绿茶与发展较成熟的大珠山杜鹃花会和琅琊旅游文化周相结合进行整体推介,举办好“中国胶南绿茶节”等宣传活动。开辟2-3条以旅游为龙头、以茶为主线、以文化为内涵、以生态为基础的茶旅游休闲项目,进一步培育胶南茶叶产业新的增长点。

五、2011年度隆辉茶叶销售业绩及发展优势:

一、隆辉茶叶产品销售业绩

茶叶项目部共对外销售茶叶(含去年陈茶)488.39kg,可取得销售收入60.1万元,占胶南茶叶市场总销售业绩的____%。单位平均售价为1230元/ kg,其中集团使用310.7kg,金额48.9万元,占全部销售额的81.4%。年末库存茶叶737.56kg,其中以前年度陈茶还剩余387.53kg。

二、隆辉茶叶发展优势

茶叶项目部年产量40万斤,主要经营御品隆岳红、御品龙井、御品银针等高中档红茶和绿茶。

御品隆岳红(royal longyue black tea)

国饮杯一等奖&青岛市十大旅游商品入围产品

隆岳红茶外形条索紧结、披金毫,内质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厚,具有馥郁的甜香、花果香等香气。隆岳红茶是全发酵茶,既可单独泡饮,也可加入牛奶、柠檬、玫瑰等调饮。常饮隆岳红茶有暖胃、养胃、提神、利尿等益处,能帮助消除油腻、补充维生素、预防流感等,是天然的保健品,实乃日常饮用、馈赠之佳品。

御品绿茶(royal green tea)--中茶杯一等奖

御品绿茶外形隽秀,内质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醇,具有浓郁栗香。由于北方昼夜温差大,茶树越冬期比南方长4个月,因此非常利

于氨基酸、茶多酚等内含物的积累。经鉴定,隆岳绿茶儿茶素、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南方同类茶叶高13.7%和5.3%,叶片厚、香气高、耐冲泡的品质特点非常突出,深得茶叶爱好者的喜爱。隆岳御品绿茶属不发酵茶,以幼嫩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做形、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抗衰老、防辐射、明目健齿、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抵抗病毒菌、美容护肤、提神醒脑等特点。常饮能防癌和降血脂,防电脑辐射,吸烟者可减轻尼古丁伤害。

青岛的茶叶生产公司篇三

开拓创新,努力巩固和发展茶叶产业

进入新世纪,传统的茶叶产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我县的茶叶产业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茶叶产业的现状和地位

我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1万亩,2001年全县茶叶总产量7853吨,比上年的7440吨增长5.6%,总产值1.42亿元,比上年的1.32亿元增长7.9%。近年来我县加强了良种茶的改造和名优茶的生产,名优茶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1年全县名优茶产量2485吨,比上年1945吨增长27.7%,产值1.19亿元。会稽龙井品牌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会稽龙井茶去年来先后获得第二届中国国际名茶评比金奖、“会稽杯”浙江省精品名茶展示会金奖、2001中国国际名优茶展览会推荐产品、浙江省第十四届名茶评比一类名茶、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和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产品。会稽龙井茶在茶叶界影响力迅速扩大,在日趋激烈的名茶品牌竞争中脱颖而出。特别是出口蒸青茶生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1年产量已达1340吨,产值达到545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以上。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自营出口蒸青茶3000吨,创汇1100万美元,利润1500万元,出口量占中国出口日本蒸青茶总量的四分

之一。全县建有稽东、王坛、富盛等名优茶产地市场4个,极大地方便茶叶的集散销售,有效地缓解了名优茶的卖难问题。全县精制茶厂顺利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并实现了资产重组和优胜劣汰,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全县有19家精制茶厂,收购加工出口珠茶1.46万吨,销售近2亿元。

绍兴县茶叶产业属传统产业,虽然占全县经济比重较小,但意义重大。首先,茶叶产业是我县山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特别是稽东镇和王坛镇,茶叶收入已分别占农业收入59%和28%。稽东镇还被命名为浙江省茶叶之乡。全县已有23个村被评为茶叶专业村,即三分之一劳动力从事茶叶产业、三分之一的农民收入来自于茶叶产业,三分之一农业收入来自于茶叶产业。从广大山区农民经济收入构成看茶、竹、果、花四足鼎立的基本格局近期内无法改变,茶叶产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将是我县山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次,从绍兴县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看极具现实意义。县委顾书记在全县山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没有山区的发展,绍兴县经济是不全面的发展;没有山区人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县人民的富裕;没有山区的现代化,就没有绍兴县的现代化。我们要建设全国一流强县,如果山区经济不能尽快强盛起来,那么我们绍兴县就算不上真正的强县。

二、茶业发展机遇和挑战

进入新世纪,我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国,茶叶产业发

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未雨绸缪。当前茶叶产业主要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一是名优茶的发展将占主导地位。传统大宗茶,如珠茶、炒青茶、工夫红茶等,国内外市场在逐步萎缩,企业整体效益连续滑坡,并且在近其内难有起色;另一方面,名优茶生产,如会稽龙井、蒸青茶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增长点,每年产量增长均在10%以上,产值已大大超过大宗茶。

二是无公害茶、有机茶将成为时尚。茶叶已被列入新世纪十大健康食品之一,人们对卫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欧盟对茶叶进口制定了更高的卫生标准,在我县加入wto后,筑起了更高的绿色壁垒。无公害茶、有机茶已成为当今茶叶消费的新时尚。

三是茶叶市场竞争国际化。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茶叶可出去,同时国外的茶叶也可打进来,茶叶市场竞争是短兵相接、全场紧迫式的国际竞争,并将集中体现在品牌竞争、质量竞争、价格竞争等。

根据当今茶叶产业发展的总趋势,我县茶叶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更有挑战。

首先,我县的名优茶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无论是名优茶的产量,还是质量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我县的良种茶改造步子还不够快,我县的茶叶良种化率,还不到全省的平均水平,离省政府提出的茶叶良种化率要达到50%的要求,差距很大。

其次,我县的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已经起步,并在全省居领先水平。全县已建有无公害茶叶基地7.2万亩,有机茶基地3534

亩。全县茶叶标准生产开始启动,制订并实施了会稽龙井系列地方标准,会稽龙井茶已被列入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但要全面实现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还任重道远。

第三,我县的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县鸿华茶厂已先后获得了茶叶自营进出口权,为我县茶叶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县的会稽龙井茶也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但我县名优茶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够高,基本上是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为主,特别是会稽龙井茶生产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龙头,技术标准不够统一,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三、茶叶产业发展对策

面对新世纪茶叶产业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需要我们扬长避短、与时俱进,从战略的高度来研究茶叶产业的发展,做到坚定、清醒、有作为。

一是确定茶叶产业发展战略。根据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实际,不失时机地实施两大战略。

第一,实施外向战略。以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和鸿华茶厂为龙头,打造“三五(产值5000万元、基地5000亩、农户5000户)”牌外向型茶叶产业龙头。御茶村在近三年内,茶叶基地面积要达到2万亩,产值达到1亿元,连接农户2万户。鸿华茶厂,近三年内,实现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建立茶叶基地5000亩,连接农户5000户,争取成为我县大宗珠茶出口的主渠道。

第二,实施品牌战略。按照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会稽龙井

品牌建设总要求,持之以恒地抓好品牌建设,进一步打响会稽龙井品牌,以品牌来带动产业。加快会稽龙井合作社建设,努力使合作社成为会稽龙井产销龙头。以实施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为契机,严格产品生产标准,依法规范龙井茶生产销售秩序。进一步加大对会稽龙井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强市场开拓,提高市场覆盖率,提高市竞争力。

二是打实茶叶产业发展基础。当务之急,要切实加强全县良种茶的改造工作,不断提高全县良种化率。每年县财政安排良种茶改造面积不少于3000亩,各级政府都要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茶农良种茶改造的积极性,尽快使我县的茶叶良种化率达到全省的平均水平。

三是营造茶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各级各部门都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搞好服务。林业部门要立足本职积极主动地搞好技术培训、良种茶改造、产品开发、产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县工商、技监、卫生等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搞好执法服务,外经、国税等部门要积极做好茶叶出口的系列跟踪服务,财政、金融等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搞好资金服务。总之,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齐心协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为我县的茶叶产业发展多作贡献,我县茶叶产业的明天会更好。

青岛的茶叶生产公司篇四

南郑县茶叶产业情况调研报告

南郑县农业局

一、基本情况

(一)历史情况

南郑县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蜀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巴蜀种茶已经蔚然成风,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将南郑茶叶列为全国八大茶区的山南茶区,唐代也有“梁州出名茶”的历史记载,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兴元府汉中郡上贡谷、红枣„„柑、枇杷、茶”,传说南郑的干龙洞曾是贡茶的出产地。宋明两代,南郑还是全国茶马互市交换地之一。明清南郑茶叶由盛而衰,主要是由于税负苛重、自然灾害、内乱不止、外民流入,垦荒种地等原因。1949年至2000年的50年,是南郑茶叶获得史无前例的大发展时期。1949年南郑茶园面积600余亩,产量14.8吨,2000年达到26800亩,产量1174.9吨。1986年南郑的“汉水银梭”完成研制和鉴定,开了南郑名优茶之先河,成为汉中第二支名茶(第一支为秦巴雾毫),也是南郑茶叶进入优质高效发展的转折点。

(二)目前现状

目前,全县有茶园7.2万亩,其中投产园4.5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8500亩,占12.5%。2008年茶叶产量2052吨,实现产值1.2亿元。近年来,全县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茶叶、中药材、生猪、烤烟、蔬菜五大主导产业及蚕桑等后续产业的决定》精神,把茶叶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基本达到了种植规模化、1

生产标准化、加工机械化、产品绿色化,茶叶产业出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茶叶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发展到7.2万亩,主要分布在15个乡镇,175个行政村,种茶农户23680户,初步形成南海、红庙、碑坝、新集四个板块基地。二是茶树无性系良种化进程加快。先后从中国茶科所引进国家级良种平阳特早、龙井长叶等10余个品种进行选育,又陆续引进浙农117、浙农139、名山131、名山早等国家级良种20多万株。目前,建立良种母本园和良种苗圃基地200余亩,成为西北最大的良种茶苗繁育基地,为良种的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推进产业升级,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步伐加快。2002年认证了3600亩无公害茶叶基地,2007年认证了1.5万亩有机茶园,成为陕南茶区较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有6家企业完成有机茶产品认证。初步形成无公害、绿色、有机茶的发展框架。形成了南郑茶叶上市早、无污染、品质优三大优势。2007年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抽检,南郑茶叶农药、重金属等含量全部为零。

二、茶业生产、经营情况

目前我县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的企业达到212多个,其中加工企业156个,经营企业56个,注册资金超过500万元的2个,年加工能力3500吨以上。自建网站企业5个,年加工量在25吨以上企业23个,50吨以上企业11个,建立标准化示范茶厂8家,年加工能力均在150吨以上。有机认证企业6个,面积

1.5万亩,无公害认证3600亩,qs认证企业13个,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企业2个。全县从事茶叶生产的人员7.4万人,有茶叶专业技术人员2000多人,常年从事茶叶营销人员2400多人。2008年全县生产茶叶2050吨,产值1.2亿元。其中茶叶加工企业销售茶叶1600余吨,产值9000多万元,实现利税500多万

元。茶农人均纯收入1078元,解决了近8万人的就业问题。

三、南郑茶产业发展规划和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发展规划。到2012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9万亩,全部建成高产茶园,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2.6万亩,无公害茶园6万亩,绿色有机茶园3万亩密植生态,总产达到5000吨,产值3亿元。茶农人均收入4600元,全县农业人口人均收入652元;到2017年茶园面积扩大到10万亩,产茶叶1万吨,实现产值10亿元,茶农人均收入15000元,全县农业人口人均收入2100元。重点建设无性系良种茶园2万亩,培育丰产示范园2万亩,优化改造低产茶园2万亩,建成茶树优质良种繁育基地1个1000亩;建成年生产100吨以上标准化茶叶企业20个,市级龙头企业8个,力争达到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个,完成qs、有机、iso2001等质量体系认证30个;建陕南茶叶销售集散地2个。

(二)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是狠抓宣传动员,努力为茶产业的发展升温造势。县委、县政府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抓手,积极为推动茶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先后多次组织县级机关、乡镇村组干部、茶叶企业负责人到福建等地参观学习,乡镇组织企业和茶农相互参观、交流。通过学习,拓宽了视野,坚定了发展茶叶的信心。县政府每年召开多次茶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大力宣传发展茶叶的有利条件和相关政策,具体安排茶叶生产等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绿色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茶叶、中药材、生猪、烤烟、蔬菜五大主导产业和蚕桑等后续产业的决定》、《南郑县新建茶园验收办法》等,指导全县茶叶生产。每年举办南郑县茶叶节,召开茶叶审评会,参加全国名优茶评比和农博会、农高会等,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南郑茶

叶形象,为促进茶叶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狠抓基地建设,推动产业上规模。基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南郑县始终坚持走以基地兴产业的路子,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突出规模”的原则,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制订《全县茶叶优势区域发展目标》,印发了《南郑县2008—2012年茶叶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对新建茶园一律采用绿色有机栽培技术,一律使用国家级或省级良种建园。坚持“民间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补充”的原则,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扶持茶产业发展,全县已建成标准化示范茶园5000余亩,建立茶叶省级示范村2个,重点推进村12个,法镇、牟家坝镇、红庙镇、青树镇、福成乡5个专业乡镇和碑坝、南海、红庙、新集四大产业基地已具雏形,形成了法镇的水磨村、双河村、梓潼村、牟家坝镇的秧田坝村、马仙坝村、柳沟村,红庙镇的罗帐岭村、浸林沟村、青树的冉家营村、汪家坝村等10余个面积在400亩以上的专业示范村。

三是狠抓技术推广,大力提升茶产业的科技含量。全县茶叶发展以科技为支撑点,不断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建立起县茶技站---乡镇农技站---村级茶技员---农户“四位一体”技术服务队伍。按照“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拉网式培训”的要求,深入乡镇、村组采取现场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印发技术手册、张贴茶事活动月历,使茶区农户不误农时、搞好生产。积极落实技术人员蹲点包联乡(镇)、茶厂(场),加强现场技术指导,从园地规划到茶树栽植、茶园管理进行全程技术服务。

四是狠抓体制创新,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按照“政府扶持、部门服务、民办民管”的原则,成立了南郑县茶业协会,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协会每年组织工商、农业、质检、卫生等部门对茶叶市场进行专项检查,不断规范市场秩序。制定了《标准化示范茶厂建设方案》,对新建或改建后达标的茶叶加工企业县政府给予10万元的贷款贴息支持,2007年扶持2家,2008年扶持6家。同时,制定了《“汉水银梭”茶加工技术规程》,实行名茶定点生产,统一包装,积极申请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努力维护名茶的品质和形象。

五是狠抓品牌培育,努力打造名品、精品。南郑县在茶产业发展中,认真扎实地实施品牌战略,把品牌建设作为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企业和农户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加工。从生产、加工到销售,严格按照有机茶生产标准执行,从根本上解决茶叶质量问题。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广告牌等媒体深入广泛地宣传,县政府连续两年在西安举办南郑旅游推介会,把茶叶作为主要品牌进行宣传,使茶叶成为南郑整体形象的重要标志。

四、存在的问题

当前,南郑乃至汉中茶产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面临的不少困难问题严重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龙头企业的拉动不力。茶叶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的拉动,没有企业对原料的消化就无茶产业发展可言。我县尽管有大小茶厂150余家,但大多企业起步较晚,资金的匮乏是目前低水平、作坊式粗加工的根本原因,加之缺乏现代企业的发展理念和意识,对整个产业辐射拉动效果不明显。二是土地流转、集中步伐缓慢。目前,我县90%以上茶园仍集中在茶农手中,种植分散,管理粗放,不便于土地的合理开发和集约化生产。三是从茶叶产业长远发展来看,没有形成强大合力。宣传上没有形成合力;资金投入上没有突出重点产茶区域;部门扶持上,没有整合交通、国土、电力、水利等政策优势。四是茶叶产业综合开发深

度不够,附加值不高,至今没有一家茶叶精深加工企业,造成夏秋茶资源浪费。五是资金投入少仍然是制约茶产业发展的瓶颈。从体制上讲,省上没有茶叶的专门管理部门,从项目投入上讲,资金投入较为分散。从企业自身来讲,大多数企业是有资产无资金。一部分企业由于是租赁集体茶厂,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便扩大生产。一部分企业虽然产权明晰,但现有资产不能作为银行贷款抵押,企业只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六是税收政策不明确。不管是刚建的还是以前的,只要开机就收费,有证的年年交,无证的没人交,严重打击了合理办厂的积极性。

五、几点建议:

一是政府应尽快出台土地、集体茶厂(场)合理流转的相关政策,对新建茶厂(场),前两年免征或少征相关税费。同时对有基础、有实力的重点乡镇、重点企业,在基地建设、良种引进、机械购置、企业扩建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二是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允许企业资产抵押,尤其是可将林权证或茶园作抵押,以便解决企业资金周转和扩大再生产问题。

三是银行应该建立茶叶企业联网档案,对贷款少的(5万元以下)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对信誉度较高者给予优惠、扶持。

四是茶叶企业要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及时更新加工设备,完善加工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经常组织企业员工走出厂门学习取经,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解决部分企业闭门造车、因循守旧的现象。

二00九年五月十九日

青岛的茶叶生产公司篇五

xx镇务实发展茶叶产业

——镇茶叶产业办公室

为深入实施产业兴县战略,全县印发了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2010年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xx镇结合本地实际,把茶叶产业作为全镇秋冬季农业开发的重中之重,务实新建了茶叶基地1000多亩。共栽植茶苗500.85万株,涉及农户449户,目前成活率约95%。

明晰思路,科学发展

根据全县实施“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生产标准化、产业品牌化、经营产业化”战略,我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xx镇2010年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晰了全镇茶叶产业建设思路。即以适茶条件为基础,打造茶叶专业村;以基地建设为重点,实现规模化生产;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提高茶叶质量;以农技服务为保障,提高茶农和生产经营者的技术水平;以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依托,走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最终实现产业发展,群众致富,财政增收。我镇泉口片区茶叶生产具有良好的气候、土壤条件,且有较好的基础,但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对外贸易规模小。加之种植规模小,难于引进加工企业实行规模化生产,群众组织化程度不高,使十几年前就创下的“泉口杯”品牌没有 1

得到及时发展壮大。现在全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我们努力把握机遇,全力发展。在发展茶叶过程中,我们结合全镇茶叶产业思路和今年的目标任务,做到“四有”和“四优”(“四有”指有基地、有企业、有专业合作社、有品牌;“四优”是指优化布局、优良品种、优质服务、优良产品),完成了新建茶叶基地1000亩的任务。

完善政策,激发活力 在发展茶叶产业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外地先进经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以保证产业发展能够健康顺利进行。一是财政支持。在县政府给予茶叶产业发展资金支持的基础上,我们镇政府也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用于基地建设、茶农培训等。二是金融支持。在全县的统一安排下,县内各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茶叶产业发展。我镇今年新发展1000亩茶叶需自筹资金24万元,在农户每亩出资50元筹集到5万元的基地上,由镇政府出面担保,村干部承贷,信用社积极发放贷款19万元,确保了茶叶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三是项目支持。茶叶产业是我镇今年秋冬农业开发的重点,同时也是我镇产业发展的重点,我们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泉口三个村打造成茶叶专业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围绕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民居改造等争取国家项目,集中力量将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将茶叶产业专业村打造成新农村的亮点村。四是科技支持。

2对于茶叶的栽植、管理、生产、加工等,我们将按照相关的科技要求进行,全面提升茶叶种植水平,提高茶叶生产技术水平,以保证生产标准化。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发展一个产业、宣传引导很重要。通过宣传相关政策、可以统一群众思想、转变发展观念,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统一起,顺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们一是召开村组干部、党员代表、专业合作社成员会议,通过讲解全县发展茶叶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划,让这一部分产业发展的骨干真正明白发展茶叶产业的可行性、机遇性和必要性;二是让村组干部、村民代表等以基地、村民小组为单位,层层开好群众动员会,将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镇党委政府的决策上来,并付诸实施,确保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率。三是镇广电中心、镇中心报道组通过网络媒体大力宣传我镇发展茶叶产业的优势所在和致富典型,引导农民认识种植茶叶的良好前景,改变农民传统种植思维定势,从而积极主动地发展茶叶。四是镇农业服务中心进行茶叶种植管理技术培训,重点加强对抓茶干部、种茶大户、茶农代表进行技术培训,确保培养一批懂种植会管理的茶叶产业发展骨干力量。同时农业中心干部经常性地深入种茶区域,指导茶农整地、移栽、剪枝和管理,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创新方式,积极发展

创新发展方式,努力提升发展水平,是做大做强产业的一个重要助推。一是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今年8月18日,成立了泉口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泉口三个村有400余农户加入到专业合作社。在落实茶叶面积和自筹茶叶发展资金时,茶叶专业合作积极发挥组织和带动作用,首先是召开合作社成员大会,商定从农户手中每亩收取50元钱作为投入,接着是主动与茶农签定发展茶叶协议书,承诺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并保证泉口茶厂在茶叶收购时市场行情好就按市场价收购,否则就按保护价收购,促使企业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种茶大户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新形式,他们利用自己手中的资金,租种闲散土地,成功流转土地经营权,使自己成长为种茶大户,最大种植户有近40亩。这种方式不仅利于产业的发展壮大,有利于茶户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农村闲散土地的充分,还有利于改变家村小生产的传统方式。

强化保障,全力推进 一是组织保障。我们成立了镇茶叶产业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经发办、扶贫办、财经所、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站、广电中心、相关村

4驻村干部、村主职干部及相关茶厂负责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等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茶叶产业建设的日常工作,专门负责茶叶产业工作的组织协调、政策制定、任务分解、资金调度、考核验收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并成立生产技术、后勤保障、加工销售、工作督办四个工作专班,各负其责,协作配合,全力搞好茶叶产业的发展。二是服务保障。在茶叶产业建设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茶农主体、部门服务”的原则。镇直相关部门,特别是茶叶产业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调配合,全力搞好配套服务工作。镇经发办围绕茶叶基地与龙头企业建设,积极加大项目申报争取力度,力争通过项目带动,加快茶叶产业发展。财政、金融部门积极筹措调度茶叶生产所需资金。镇农业服务中心积极搞好茶叶发展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及物资调运等工作。镇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加强全镇茶叶产业发展的宣传推介力度,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xx镇的茶叶产业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实效,我们会继续做好后续各个阶段的茶叶管理工作,确保建一块成一块,力争三年后,泉口的茶叶基地能成为全镇的产业亮点,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主渠道,成为xx镇名副其实的主打产业。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