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孝德教育的内容 孝德教育心得体会篇一
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方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中学阶段正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中学阶段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适应中学生的特点,找准开展教育的切人点。中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年龄普遍偏小、社会阅历较少、交往空间较窄、认知能力较差,家庭是他们生活的重要场所,亲人是他们主要的交往对象,他们与亲人的接触时间往往最多,感情也最深。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学阶段推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应积极适应中学阶段学生的特殊矛盾,狠抓孝德教育。
一、孝德教育对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具有根源性的重要作用,百善孝为先,我们所弘扬的真善美,都要从孝开始。孝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孝德孕育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文化纽带,它是中华民族道德规范的普遍原则和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逻辑起点。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多样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重视和借鉴中国传统孝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结合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对中学生进行孝德教育,是创新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方法,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和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工程。
中学生的年龄偏小,社会交往面较窄,更多的是与父母等家庭成员“朝夕相处”,与其他人的交往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抓住孝德教育这个重点和基础。中国传统孝德含有“保全身体”、“敬养父母”、“承志立身”、“慎终追远”等合理内核,这些内核有助于当代中学生自爱精神的培养与敬养父母意识的养成,是提高中学生道德素质的起点。孝德还有助于中学生勤俭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的培养。是形成中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渊源。孝德更是培养中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根源。
总之,通过孝德教育,使中学生真正懂得对父母敬奉孝道,由此推而广之,就会为其他亲人付出爱心,以至为一切素不相识的人施以善行,为班级、学校、家乡作出贡献,最后升华为对社会、祖国、民族的责任感。孝德教育对于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乃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基础性意义。
二、当代中学生孝德缺失现象及原因探析
发人深省的中学生孝德缺失现象
对父母长辈要有感激之情、报答之心,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实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深圳特区报》报道过这样一则个案:学生小a家庭条件不算好,看到班上不少同学用手机,也向父母提出:如果期末考试进入班里前十名。就送他一部手机,妈妈答应了他。期末他考了第八名。妈妈马上给他买了一部三星手机。当她风尘仆仆地赶回家将手机送到儿子手上时,小a却嫌不是彩屏,把手机扔在桌子上,连晚饭都不吃。爸爸耐心地劝他要为大人着想,没想到小a竟有很长一段时间对父母不理不睬,并表示: “长大挣了钱不给母亲花。”
这绝不是个别现象。为此,笔者特地在班里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记得父母生日的孩子只占全班的八分之一;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不知父母的年龄:没有一个孩子主动给父母过生日。面对这么大的数字,我们感到非常震惊。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爸爸、妈妈都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不仅容易懂。容易做,而且能培养孩子的仁爱、孝顺之心,更能为今后的爱国教育、爱民教育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学生孝德缺失的主要成因及危害
一方面。家庭对孩子孝德教育重视不够。孔子日:“子不教,父之过也。”子不孝,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会变成这样,问题的起源不在于孩子,更多在于家长——孩子让家长们给宠伤、溺伤了。目前,多数独生子女父母只是一味从衣食住行上去关心孩子,满足孩子。只要孩子学业成绩好,一好顶百好,家务不让粘,体育不让上,社会活动不让参与,有不良思想倾向也不予纠正。更可悲的是,当学校进行孝德教育的时候,有一些家长竟表示不解。也许正是因为家长们的这种出格的“爱”,这种令人不敢苟同的教育观念,结果使得部分中学生虚荣心日盛、性情日骄、个性日骄、自私自利、目中无人,形成了极端的“以我为中心”的品行。根本不知道去关心、体贴他人,甚至是疼他爱他的父母。
另一方面,学校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孝德教育。一项校园调查显示,学校对中学生的孝德教育普遍重视不够,在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中,孝德教育占的比重明显偏小,甚至有的老师片面地认为,孝德教育主要是家长的工作,要靠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养。学校就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老师就是传授学生知识的。加之当前,学校大都受到各种文化成绩考评的压力,客观上又造成了重文化学习轻思想道德教育的风气。总之,学校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受“升学率”影响比较深,还没有真正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结果导致对孝德教育理念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充分。
一个孩子,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呢?如果一个孩子对生身父母都没有深厚的感情。怎么能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不难理解。一个不懂得孝敬父母、不具备起码道德观的孩子,其精神世界无疑是有缺陷的。而人格不完善,也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
三、以孝德教育为切入点有效提升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准
把孝德教育作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切人点和“抓手”,不失为开展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中学生思想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中学生开展孝德教育,必须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阅历等客观实际,还必须考虑孝德教育本身的特点及规律,灵活选用教育方法。务必取得实效。
1、分阶段分层次教育,在循序中渐进
中学生年龄偏小、认知能力较弱,因此,循序渐进的趣味性的活动。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较大。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孝德教育的时候,可以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教育,以逐步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思想道德情感。
(1)开展教育,唤醒意识,催萌孝心。可以举行以孝德为主体的签名活动,开展以孝德为主题的讲故事、演讲活动。让学生通过倾听、调查、诵读、采访行动等一系列活动,真正明白具有孝德的重要性。
(2)导之以行,回报父母,奉献孝心。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应该从小时候做起,从小事情做起;孝敬父母不光是让父母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从心理上、精神上关爱父母。
(3)深化孝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教育情
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通过孝德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孝心其实就是爱心,在家有孝心,在外要把爱心给予别人。引导学生从“小爱”到“大爱”,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多方协同,多面配合,在家校携手中收获
在孝德教育过程中,学校要力求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显性与隐性等多面结合,使孝德教育更加具有实践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1)学校可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学校开展孝德教育的情况,提出对家长的需求,以争取家长的认可、支持,同时明确自己的职责。学校要力求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并要积极征求家长的意见,以此提高家长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为学校孝德教育创设和谐的、分工协作的条件和氛围。
(2)家庭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活动,注重正面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面引导的效果要好于敲警钟式的教育,家长要以身作则,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对祖父母外祖父母态度的影响。所以,要教育孩子有孝心,家长应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表率。这样可以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孩子也自然会对“孝敬长辈”这四个字有自己的理解,也会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去孝敬长辈。
3、多层面多角度体验,在体验中明理
教育是无形的。必须有相关活动、实在的具体活动的配合,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孝德教育活动要致力于从身边人、生活事人手,挖掘潜能,独辟蹊径,拓宽孝德教育途径。
(1)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学校应和家长密切沟通,让家长在家庭生括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敬老意识、礼仪意识:让学生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和家庭生活。了解每个成员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与家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感受亲情的温馨。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孝敬长辈、自立自强的品质。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2)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学校应选准突破口,努力为学生创设体验情境,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他们在情境中感悟,在体验中思考,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学校可以采用“我当家长”模拟活动的形式,还可通过网上收集孝敬典型材料、编孝敬主题小报、开孝敬主题班会、搞孝敬主题演讲等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情境。
(3)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学校可从实际出发,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教育模式,注重以社区为依托,整合社会资源,谋求联动,着力挖潜,建立一系列社会化体验教育运行机制。通过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为孤寡老人服务等活动,给学生以生动的尊老和奉献的体验,使枯燥的道德要求变成了无形的渗透和正面的激励,把道德认识、情感、意识、行为结合起来。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甫雷什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问题》一书中写道: “如果一个人在亿万同胞中连一个最亲的人都没有,他是不可能爱人民的;如果一个人的心里没有对亲爱的人的忠诚,他是不可能忠于崇高的理想的。”这就启示我们,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遵循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抓住孝德教育这个关键,注重小学生良好思想及行为习惯的培养,就必定能为把中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打下坚定的思想基础!
孝德教育的认识浅谈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几千年来,它为维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应把弘扬孝道文化上升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在思想上重视孝道文化,在生活中践行孝道文化,在工作中深化孝道文化,积极推进孝道文化建设,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知
孝
什么是“孝”?“孝”字最早见于商代卜辞“孝”,由“老”与“子”的上下结构会意而成,意思是青年人扶着老年人。引伸为老少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辞海》的注释是:1 古代的道德规范,儒家指养亲、尊亲;2 指丧居,如守孝等;
3、指保育。这是孝最直接的意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一的《孝经》是“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孝经》与《二十四孝》是孝文化最重要的著作,前者为理论阐述,后者是实践例证。一直以来,孝被认为是孔子仁学的基础,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随着儒学的发展,对孝的理解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儒家学说围绕孝的内涵、目的和意义,以及孝道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作了系统而纷繁的论述。这些论述,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为官方文化所吸纳、肯定,并作为主流的文化意识予以推广,历史上也确实因为孝道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的确定使得社会出现了稳定发展的局面。魏晋南北朝、唐安史之乱、五代十国之乱,根源就是孝道文化的缺失。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天下,总结出前朝**的根源是人的思想问题、精神问题。认为“孝实为政之本”,在之后的施政过程中以“孝”为核心治天下,之后的社会没有出现过大分裂。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原因在于《论语》中出现“孝”字17次,其中前10章中就出现了15次。后来“程朱理学”的发展,使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历来就被视为“孝文化”。曾国藩曾说:“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黑格尔在研究中国文化时也曾说:“中国纯粹是建筑在这样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征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教’。中国人自己看作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也是国家的儿女”。西方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说,中国人“所有人际关系都以‘孝’为原则。”可见,孝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孝是衡量个人道德素养的基本标准。孔子曰:孝者,德之本也。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基本底线之一。一个有良好素养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孝心的人,会把爱父母、爱家庭的感情扩大到爱他人、爱社会、爱民族、爱祖国的崇高境界,从而真正担负起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自然,这样的人会受到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从孝自己的父母到人之父母,到爱岗敬业,到热爱民族、热爱祖国,一个人的素养高低是完全可以用“孝”来衡量的。
二、孝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孝的本义是对父母、对老一辈的尊重和关爱。关心老人,为他们奉献爱心孝心,是晚辈义不容辞的义务,是我国传统的家庭美德,是最原始、最基本的道德实践。俗话说老人安则家庭安,孝敬老人本身就是构建和睦家庭的重要因素,以老人为核心的传统大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的紧密的依赖关系和强烈的归属感是强大的向心力,一个家庭和睦与否关键看孝是否真的存在和孝的程度。不孝就会使家庭父子相争、婆媳相吵、鸡犬不宁。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不宁,则社会纷争,因此,大力弘扬敬老、爱老、助老、养老的优良传统,积极构建和睦、幸福、文明的现代新家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三、孝是人际关系和谐的润滑剂。孝的核心就是尊老敬老。把这种思想推己及人,对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人要在社会上立足,不懂得尊重他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孝的教育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会人去尊重别人。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单位里,人与人之间相互尊敬,就会形成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著名学者黎鸣在《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中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认为,文明的中国人连续地生存了四五千年,唯一地显示了他们的精神的真诚之处,还真正只在这个‘孝’字上”,“中国就是靠这个‘孝’字支撑了两千多年的文明”。文化的力量是巨大而持久的。无论对于提高人的素质,还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推动经济发展,最内在、自觉和持久的力量就是文化的力量。文化是人化之物、人化之知、人化之行。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些思想同“孝”的涵义是一致的,就是“孝”的放大,就是孝道文化所倡导的境界。由此可知,孝道文化同和谐社会不仅在内容上有一致性,而且孝道文化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诗经》说“孝子不匮,永赐尔类”。意思是如果孝子多,层出不穷,福运将会长久跟随。用在今天,有更新的意义:弘扬孝道文化,人人具备孝的精神,人人争当孝子,将使我们伟大的民族永远和谐兴旺。
行
孝 通过剖析孝道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我们深知孝道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应从我做起,以身作则,躬身践行孝道文化,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一)孝亲敬老——最基本的孝
为人子女,孝敬父母天经地义。首先,要满足老人物质上的需求,让老人能吃饱穿暖,身体健康。第二,要满足老人精神上的需求,让老人心情愉快,精神愉悦。第三,不盲从父母。《孝经》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还要据理力争,使其改正,防止父母陷于不义。当然,在指出父母的错误时,要语气委婉,态度温和,要始终保持一种尊重的态度,让父母欣然接受。
(二)推己及人,孝敬所有老人——广义的孝
孝会衍生许多优良道德和品行,博爱就是其中之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吾老”是狭义的孝,我们要把对自家长辈的钟爱迁移到他人的长辈。而孝道所产生的道德习惯也会自然的迁移到一个人的立身行事处世上,必然由对家庭的责任感转化成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成为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和行为准则。因此,作为个人,我们在孝顺自家老人的同时还要孝顺全社会的老人,给他们帮助、关爱和温暖。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白发浪潮”必然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影响。我们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采取切实应对措施,认认真真落到实处。孝敬父母、关爱老人,要从自身做起,一杯酒、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做儿女的要常回家看看国,哪怕是给父母刷刷筷子、洗洗碗、捶捶背、揉揉肩,老人也会乐在心里笑开颜。对社会老人,要热心关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只要人人都敬老爱老助老,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爱岗敬业,成就事业——崇高的孝
《孝经》说: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有成,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自豪。而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碌无为,也是对父母的不孝。我们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成就,才能够成就事业,才能够有赡养父母的物质基础,实现赡养父母的义务。
(四)热爱社会,报孝祖国——最高层次的孝
行孝,实际上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的认可和践行,是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孝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维系社会大家庭的每一成员,进而影响到人们在国家和社会中的行为,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标志和终极关怀。做到了孝,就可以提高我们的个人素养,可以和睦家庭,稳定社会。当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孝的内涵和外延的时候,当我们在身体力行践行孝的大义的时候,我们就会自觉和不自觉地把对父母、老人、家庭的爱迁移到爱社会、爱民族、爱祖国。当孝所衍生出来的善良、真诚、正义、公正、平等等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植根于民众的心田,人们会懂得是非、善恶、美丑,懂得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自觉地去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弘
孝
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基础,因此,在新形势下弘扬孝道文化更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结合巴州区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大力宣传孝道文化。
新时期的孝道文化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加以宣传。可通过举办孝星评选活动,举行孝道文化研讨会,编辑孝道文化资料,开辟孝道文化专栏,组织文艺演出等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传统的、现代的孝道文化融入其中,用多种形式对孝道文化进行宣传。通过这些方式张扬孝道文化,树立践行孝道文化的模范,让孝道文化发扬光大、深入人心,成为区域文化的主干,让每个公民都成为对父母尽孝、对人民有益、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切实保障老人权益。
学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切实落实我区的养老政策,实现“老有所养”。利用现有的法律制度,使养老法律化,制度化。抨击一些不孝敬老人的典型,嘉奖孝敬老人的模范。切实解决家庭赡养纠纷,落实、巩固家庭养老,推进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机制,在社会上形成尊老、养老风气,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三)认真开展孝道文化教育。
利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一载体,开展“传承孝道文化,践行八荣八耻”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孝道文化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孝道教育,达到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作用。古代的启蒙书籍中就无处不谈孝的内容,从《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出执”,到《千字文》中的“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到《弟子规》中开篇写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再到《幼学琼林》中的“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利用好孝道文化教育教材这一载体,将孝道文化教育列入中小学的特色教育,使未成年人从爱父母、爱长辈到爱集体、爱家乡,提升到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度,进一步发扬光大孝道文化,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人生自古谁无老。我们今天对待老人的言行,就是明天作为老人被对待的翻版。将心比心,我们要自觉把孝道融入到自己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里,融入到与和谐社会相一致的要求中来,既要有敬老爱老的主观愿望,又要有正确的敬老爱老的行为,争做尊老敬老的榜样。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孝心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的和谐。
孝德教育的内容 孝德教育心得体会篇二
初中学校开设孝文化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一、开展孝文化教育的背景
我们学校地处青州市西南角的王坟镇,是典型的农村乡镇。我们学校的这批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大都是农民,大都在果品厂或者其它工厂工作,他们农忙时节抢收抢种,把农活急着干完,农闲到工厂去做工,根本没有时间去教育和管理孩子,所以这些孩子自幼在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手里生活,受到祖辈的宠爱,要钱给钱,要吃给吃,要玩给玩,凡事以我为主,以我为尊,很多孩子的性格失偏,不能健全发展。在学校里,则表现为生活铺张,贵族化,自勉自立能力差,遇事争吵不礼让,常常打架斗殴。这种情况的形成,不是一时半刻而成,而是长达近十年的时间,而且还将影响着以下的一级又一级的学生。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惟我独尊,事事占便宜的思想,树立全社会尊重老人,孝敬父母的良好风气,除了社会法律、伦理道德的约束外,我校认为在初中阶段,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尤为重要,因为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因此,我校确定以“孝”为课程,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
二、开展孝文化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撰孝
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必须将孝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有充足的资料和比较正规的教材。为编写教材,我校广泛发动师生,撰写稿件,将自己身边的孝亲感人事迹撰写出来。师生们带着任务,深入实际,亲自到村庄去搜集材料。他们调查村庄中孝敬老人的典型事迹,然后自己整理,写成文字。一些平时听见作文就头疼的学生,被孝亲事迹所感动,也写出了不
错的文章。学生习作成文后,老师收上来进行批阅,从中筛选出优秀的作文,编入校本教材。有些学生的习作被选入校本教材后,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印成铅字出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样,随着资料的日渐丰富和完善,我校于2004年出版了第一本校本教材《孝文化教育读本》。在当时简陋的情况下,这套教材一出版,立即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获得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为了将孝文化引向深入,2007年,我校出版了《孝文化读本》二十四孝单行本,将历史上经典的二十四孝故事图文并茂的展现出来,使同学们有了切实的感受。到了2008年,课程组成员在第一本校本教材的基础上,融合前两本教材的知识,相继编写了第三版、第四版《孝文化教育读本》。2010年,为将这一成果向全镇推广,我校编写了《大山孝子》一书,这一教材内容更加充实,事例更加生动,并由当时的青州市委书记王立胜同志亲自作序,这填补了我镇孝文化教材和校本教材的两项空白。
2、学孝
教材有了,还要有教学时间作为保障。为推进孝文化教育的实施,我校将每周一节课的校本课程,开设成孝文化课,进行校本教材的传授。由各班班主任担任孝文化教育读本的主讲教师,其他学科也注意将孝文化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学习之中。除每周一次的固定孝文化作业外,学校还组织手抄报的编写等活动,将孝文化的学习贯穿到学生的学习之中。为使学生有更好的耳濡目染的感受孝文化的机会,我校全力营造孝文化教育氛围。入校第一排教室的最醒目的位置上,我们制作悬挂了27块看板,将24孝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学校主大道两侧,分别悬挂了《弟子规》、《劝孝良言》、《二十四孝故事》,利用一切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随着孝文化教育的
逐步深入,我校设置孝文化艺术节,以孝道良言等作为主要节目,让学生进行表演等,使孝的理念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我校制定了有关孝文化教育的教师评价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从评价目标到评价程序,从考评办法到奖惩措施,都对师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全校师生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以规章制度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积极争做孝老爱亲的模范。
3、评孝
为保证这一课程研究的顺利实施,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开展孝文化演讲会、举办孝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参加校演讲会的学生经过层层选拔,先在各班中选,由语文老师评出一、二、三等奖,然后各班获得一等奖的同学参加全校的演讲,最后评出全校演讲比赛的一等奖。学校对获奖的同学除进行物质奖励外,还进行精神鼓励,给他们合影留念。每年的孝文化艺术节,由各班选送一块高质量的节目,参加全校的文艺演出。在艺术节上,师生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感同身受的接受孝文化知识教育。
从2004年开始,我校每年在第一学期末举行“小孝星”评选活动。“小孝星”评选采取个人、学校和家庭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由学生写出个人申请,主要写出自己在校尊敬师长及在家孝敬父母的表现,然后再由家长写出在家实际表现的推荐信,最后学校结合学生在校表现,到学生家中了解在家表现,最后综合考查,决定小孝星的人选。到现在为止,我校已经进行了六届小孝星评选。我校对各班表现尤为突出的小孝星,把他们的材料制成看板悬挂在教室中,让其他同学对照先进找差距,落实行动当先进,思想上也受到教育,自觉加入到孝敬父母的行列中。
另外,我校还组织开展了一次以“自己的生日就是感恩父母的纪念日”
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广大师生踊跃参赛,撰写的文章感人肺腑。学校从中遴选出50篇最好的文章,汇编为校本教材单行本,供学生阅读和学习。
三、开展孝文化教育取得的成效
百德孝为先,百善孝为首。我校自从开展孝文化教育以来,学校的校风校纪明显好转。许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回到家以后,不再有事无事与父母犟嘴吵架,而是主动帮大人做些家务,为父母分忧解难。老师们发现,通过实施孝文化教育,班里学生守纪律的多了,刻苦学习的多了。学生们的孝心孝行还影响了他们的家长,学生所在的村庄,不孝敬老人的现象日渐减少,社会风气也跟着好转。同时,我校的孝文化教育引起了上级宣传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年9月,山东教育电视台记者张小兵专程对我校进行采访,并在《齐鲁频道》报道了我校开展孝文化教育的具体做法,扩大了我校的影响力。
由于我校孝文化探究成果显著,被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明办、山东省总工会及山东省电视台等十二部委联合授予“山东省亲情教育基地”称号。我校所承担的孝文化教育研究课题,荣获山东省优秀课题一等奖,我校所编《孝文化教育读本》,荣获潍坊市校本教材一等奖。
我校的孝文化教育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王坟镇镇政府在我校孝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借鉴我校经验,在全镇推行“以孝治村”方略,并于2008年3月召开王坟镇孝文化艺术节,在艺术节上,我校学生进行献词。2010年10月,我校学生编排的说唱《弟子规》,在青州市举行的“孝感青州十大新闻人物”颁奖晚会上作为开场节目演出,获得一致好评。
受孝文化教育影响,逄山初中走出了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中国武
警十大忠诚卫士尹欣欣,自强不息的当代优秀青年李欣,舍己救人的烈士张学刚等,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的精神正感召和鼓舞着每一个人。
我校通过孝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取得了一批教育成果,丰富了学校教育资源,并且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拓宽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今后的思考
学生品德的养成,需要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一日之功,这就对我校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我校将一如既往,把孝文化教育活动开展下去。
孝德教育的内容 孝德教育心得体会篇三
孝德教育——感恩的心
一、感恩父母
当你还很小的时候,父母亲花了很多时间教你用勺子和筷子吃东西,教你穿衣服、绑鞋带、扣扣子,教你洗脸、教你做人的道理
世上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珍爱,用至诚的心去感激,用切实行动去报恩。“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而人也应有尽孝之念,莫等到欲尽孝而亲不在,终留下人生的一大遗撼,要想将来不后悔莫及,从现在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回报也不一定非的是物质上的回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就算是远渡重洋、留学海外,我们时刻要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正如世纪老人巴金所说:“我是春蚕吃的桑叶就要吐丝。”春蚕付出了,也获得了,得到的却是人们的赞美与钦佩。
解父母各个方面(如: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辛苦吗?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你了解爸爸妈妈的身体健康状况吗?你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当面顶撞父母,不和父母发脾气;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经常与父母聊天(多和父母沟通);碰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征求和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外出时,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应把去向和时间告知父母(未成年人保护法);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父母亲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诚恳的指出(实话实说)。
曾记否,父母将你我捧在手心,含在嘴里,因为我们是父母手心里的宝;曾记否,父母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我们,因为我们是父母的结晶,是爱的延续。
曾记否,你讨厌父母的唠叨,无意间,你和父母之间产生了隔阂,可是总要等到失败后,才知道父母讲的都是金玉良言。曾记否,翅膀还未硬的你,却想摆脱父母,展翅飞翔。可是总要等到自己受伤后,才知道父母的怀抱是最温暖的避风港。
二、感恩老师
是老师渊博的知识,让同学们们感受文明与希望;是老师宽广的胸怀,让大家懂得宽容与忍让;是老师慈善的目光,让你们由懦弱变得坚强。当同学们遇到挫折灰心丧气时,是老师在你们心田播种希望;当你们取得成功一帆风顺时,是老师及时开出“骄兵必败”的良方。老师总是笑语盈盈,让大家充满力量。即使偶尔愠怒的目光,也让你们感到亲切与盼望。老师是多么伟大。有人把老师比做水,说她滋润了一片幼苗;有人把老师比做蜡烛,说她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还有人把老师比做辛勤的园丁,说她用毕生的心血精心得浇灌着你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日升日落,老师挥洒着血汗,寒冬酷暑,老师永远满腔热情,指引着你们不断前进。在将来,无论你会成为挺拔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都将会用生命的全部向老师致敬。在此,对于那些不尊重老师的学生,你们应当反省一下自己,应当给老师送上最虔诚的祝福与最真挚的谢意。
师爱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干涸的心灵。它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着一份惊人的伟大!有时,师爱是一剂特效药,可以拯救那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的灵魂;有时,师爱又是人生海洋上的一座指路明灯,引导我们走出迷途,追随光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份沉甸甸的师爱,有谁能够掂出它的分量,又有谁能够真正偿还呢?
感恩教师,并不需要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课堂上,一道坚定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证明了你的全身心地投入,你在专心地听课,这便是感恩;下课后,在走廊里看到了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礼貌的“老师好”,这也是感恩;放学了,向老师招招手,说上一句“老师再见”,这依然是对老师的感恩。
我想这一切的一切正是老师对我们多年来不断教育的成果,也是一种感恩,同时也是我们对老师平时谆谆教导的一种最好的回报。
三、感谢同学
四季轮回,花开花落,生活于人世间,人并不是孤单的。因为除了父母,每个人身边都会有许多朋友,我们应该感恩于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我们同样也要对同学、朋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是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人世间的友情。正是因为同学、朋友的存在,才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和彩虹。让我们感恩他们吧!因为感恩是美好的,感恩别人,自己是幸福的;被别人感恩,不但是幸福的,而且还是满足的。我要感恩的人太多太多,老师,父母,同学,朋友。。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值得我感恩。
我忘不了,当我作业做得好被老师表扬时,同学们就伸出大拇指,投来赞许的目光给我力量。我有困难时同学们又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给我帮助。我记忆的窗口里永远都会记着同学们深情的双眼,记着同学们会心的微笑。记着你们在我孤寂忧伤的时候,默默地给我慰藉,给我真挚的友情!
同学、朋友的友情是严冬里的炭火,是酷暑里的浓荫,是湍流中的砥石,是雾海中的灯塔。
三、感恩社会
人在旅途,从一个起点,到一个终点,而在旅程中,为你提供一切的,就是社会的。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许多人的帮助,这应当是正常社会的一部分,我们心存感激,我们也会去尽可能地帮助他人去回报这个社会的宽厚仁爱并使他人也感受到这种宽厚仁爱,共同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爱你的邻人”这样的训导,几乎在各个文化中都有,这样的精神在不同社会中的存在形态却有天壤之别。我们面临的挑战不是如何记住这样的话,而是如何使之成为我们的生存状态。人是社会的动物,只有相互关爱才能更加感受生命的美好。敞开心扉,融入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社会,享受生命之美。总之,孝德教育为处理好人与自然、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正如孔子所讲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百善孝为先”,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有了孝德作为伦理底色,其他诸如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等才有了发展的基础。
孝德教育的内容 孝德教育心得体会篇四
校本课程读本
信 德 教 育
二〇一三年十月
序 言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更是学生快乐成长、健全人格的乐园。归苏小学紧紧围绕“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做人”这一理念,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和他的快乐成长,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坚持管理育人提素质,服务育人促发展,追求教育的内涵与真谛。
学校以“信德教育”为载体,构建浓厚的“诚”“信”“礼”“孝”氛围,积极开展“师生诵读《弟子规》”、“课前教育十分钟”、“道德讲堂”等活动教会学生从学会尊重开始,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使每个学生都能具有一颗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感恩之心。
此读本以“诚”“信”“礼”“孝”为内容,作为学校开展“信德教育”的有效补充,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二〇一三年十月
目 录
校风………………………………4 教风………………………………4 学风………………………………5 校训………………………………6 办学理念…………………………7 办学目标…………………………8 弟子规……………………………10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系列展…………13 二十四孝故事 ………………………16 诚信礼孝长廊释义…………………40 1.校风:为人礼信
礼:是规矩和标准之意。“礼”作为规矩和标准的代名词,衍生了很多词语。例如“礼节”即在规矩严格节制下的行为。“礼貌”,言行表现非常符合规矩和标准。“礼品”,为了遵守人们之间的往来规矩,而奉献的物品。“礼仪”,符合规矩或标准的做事形式或程序。“礼翼”,以做事达到标准,作为自己腾飞和崛起的翅膀。
信:言如其人,言行一致,引伸为诚实。人们彼此间的诚实,是人们互相信任的先决条件。所以说,“信”人为一种个人修养,便是诚实。“信”作为一种人际关系,便是信任、信服甚至信仰。作为一种信任关系,信包括信自己,被人信和信别人三部分。说到做到,培养起自信心,这样就能相信自己。能劝人向善,能惠人以利,能让人敬爱这样就能被别人信任。自己甘心做开路先锋,幕后英雄,让别人实至名归,风光无限,这就是相信别人。
2.教风:敬业爱生
敬业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不负责的态度。道德就是人们在不同的集体中,为了我们集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所以,敬业就是人们在某集体的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态度。
陶行知曾经说过:“爱满天下,爱生如子。”这是做一名教师的最高境界。爱生需要宽容,需要等待。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 人的孩子是神圣!故大贤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学风:勤勉好学
勤 : 做事尽力,不偷懒。勉 : 力量不够而尽力做。好学:对学习的极度热情而并非被逼迫,有着对学习主动性。故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学首先要“勤”字当头。“业精于勤,荒于嬉”、“勤能补拙”,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凡学业有成之人大都离不开这个“勤”字,只有以“勤”为“径”,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舍此别无它途。企图找到一条不费力气的“捷径”,只能是一种幻想。具体说来,为学要做到四勤。
一曰勤读。勤读就是要多读书,经常读书,持之以恒,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通过勤读多读,博览群书,知识得到积累,思想就会开阔,脑子就会灵活。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知识浩如烟海,发展变化无穷,珍惜时间,勤奋多读,才能有所作为。
二曰勤思。学而不思则罔。勤思是创新的必要环节,通过勤思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创造的智慧。可以说思则聪、思则新,做学问切忌当思想懒汉。“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意思是说学习的本质与规律,在于思考,思考是学习最基本、最必须得环节,没有这个环节,犹如 有米而无火,是做不成饭的。思考的过程就是消化、理解的过程。许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之所以优秀,窍门就在于他们勤于思考,经过消化、理解,把书本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的知识,记得准、记得活、会运用。
三曰勤问。学问,顾名思义,既不懂就学,不会就问。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勇于提问,刨根问底,都是专心听讲的表现。不能把专心听讲片面的理解为“一动不动”。有了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就要多问问同学,多问问老师,死要面子,不肯问人,这样问题就会越积越多,学习就会陷入被动局面。
四曰勤写。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诗的习惯,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用笔在书本上进行“圈、点、勾、画”,把精彩之处摘抄下来,经常写写心得体会等等,通过勤写锻炼与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校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文曰:“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这句话值得让世人知道并铭记在心。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了大事。5.办学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办学理念是关于学校整体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理性认识,它决定着学校群体的教育行为,指导学校办学的方向,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 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就是确信每一位学生都有不断发展的动机和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都有获得尊重、选择学习、自主发展的权利,必须尊重、关爱、相信、发展每一个学生;依据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对中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做人、求知和创新等基本的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充足的营养和动力,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和能够创新奠定基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的校园建设、教师发展、课程实施、组织活动、管理制度都是为了给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搭建舞台。
“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就是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具体来说: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可持续的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所在。为此学校承诺:尊重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四个“每一个” 指的是面向全体,“学有所得”指的是主动发展、全面发展。5.办学目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
著名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荣格有句名言:教育的最后成功是人格!这话真正揭示了教育的真谛。我国老一代教育家陈鹤琴曾经倡导的“活教育”,其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所说的现代中国人必须具备五个条件:健全的身体、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为人类服务。所以,教人怎么做人、怎么做事,这才是教育的第一宗旨。
为此我校以管理育人提素质教会学生做人。一是落实《弟子规》,强化学生修养。《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家规、家训、家法、家教的集大成者,是德育的最好教材。对于个人品德的修养、班级的管理、学校的教育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此学校依托校园文化建设专门构建《弟子规》文化长廊,并以班级为单位每班自辟学习区域,分周次、节章由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吟诵。印发《学生行为自鉴表》及致学生家长一封信,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吟诵并依此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是扎实开展“课前教育十分钟”活动。每天预备铃后各班班主任及值周班干部带领学生开展“课前教育十分钟” 活动。活动主题涵盖安全、饮食、纪律、修养、时事等学生生活的各领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加强了自律,拓宽了眼界,学会了自我管理。开学初,我校为缓解学生上、下学接送压力,在教学楼主路面画上了行走导流线。很多班级都以此为话题开展自我教育活动,短短数天所有学生等能自觉按导流线行走,彻底改变以往上、下学无序局面。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相机参与的学生管理模式为我校的管理育人添上浓重一笔。三是设立 “学生日常监督岗”,关注习惯养成。大队部选派品学兼优的队员,成立“习惯养成”督查队,及时发现并纠正师生不良言行。监督机制与自我管理的有机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又培育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附录一:《弟子规》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臵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附录二:道德讲堂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简介
1.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
把能够拥有的时光都献给了岗位,最后还在向标冲锋。这是一位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以智殉国,铸就成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致死攻坚,绽放成死亡之海的倔强马兰。
个师
2.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陈斌强自身的朴实行为给他的学生,也给整社会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他是一个真正有德的好老师。
目 陈斌强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母亲,也抚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这种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可以作为社会的良药。3.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
12岁的小女孩坦然面对生死已属难能,在病痛中还不忘善济他
人。这一场生命最后的告别,不知敲动了多少人的心灵,平凡善举,可以开启一个有爱的未来。
今天,当我们怀着悲伤提起这个名字时,却又怀着欣喜,为她的生命与另外的生命合二为一,仍在这个世界上熠熠生辉。
4.陈家顺:动人以行不以言
在办公室当局长是本分,吃苦受累冒险卧底当局长是情份。用情份去担当本分的官,才是真 正的人民公仆。
主动为民生奔波,体恤民生艰难,小可帮扶一家一户,大则微而不弱,烛照未来。5.高淑珍:爝火燃回春浩浩
14年的奉献让爱变成了接力赛。志愿者让爱心小院更幸福。这一切都缘于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十几年如一日为一群不幸的孩子挡风遮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怀使她成为最伟大的母亲。6.张丽莉:冰雪为容玉作胎
她播撒下的大爱种子,必将被无数的奔跑接力,从黑土地传向四面八方。只有教师心中有爱,孩子的世界才会绽放光芒!
危急时刻,她凭直觉挺身而出。那直觉的背后是最具魅力的纯正师德。
7.李文波:能受天磨为铁汉
位卑未敢忘忧国,大浪孤胆守海疆。李文波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选择人生。
从意气风发到两鬓斑白,整整坚守二十年,他一个人就是一条国境线,就是中国军人的象征。8.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别离 这海峡好浅好浅,深不过我的遗憾。抱回的岂止百十个骨灰罐,抱回来的人心啊,成千上万上万。坚信着亲情骨血相连,谁也隔不断隔不断。
75岁的老兵老人,用微薄的力量牵动所有游子的梦回家乡的愿望。我们敬佩他的无私和亲情。9.周月华:清香传得天心在
无论是纯粹的爱情,还是无私的奉献,他们都让我们泪盈于睫。
看了周月华的行医路,谁还好意思再说行路难。古人说,医者仁心。她这医生小而仁心大。丈夫背上的女村医,一对普通中国夫妇,合拼成了大写的人。
10.罗阳:长使英雄泪满襟
罗阳用生命诠释了国防科技工作者的报国情怀,你倒下了,梦在起飞。
战机起飞和英雄的陨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同等的震撼。罗阳是中国知识分子报国情怀的高度凝聚,是两弹一星元勋们的精神后人。中国需要更多的罗阳。附录三:二十四孝故事
附录四:诚信礼孝长廊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