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3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六大发展方向浅析论文(四篇)

2023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六大发展方向浅析论文(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22 12:59:02
2023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六大发展方向浅析论文(四篇)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六大发展方向浅析论文篇一

一、智能制造装备定义及范围

二、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产业规模发展迅速

2、重点产品有所突破

3、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4、产业资本体系多元化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外依存度高

2、创新能力不足

3、产业基础薄弱

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要分布区域

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面临的新形势

(一)工业发达国家优势明显,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二)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趋势

(一)自动化

(二)集成化

(三)信息化

(四)绿色化

六、智能制造装备未来重点应用领域

(一)电力领域

(二)节能环保领域

(三)农业装备领域

(四)资源开采领域

(五)国防军工领域

(六)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区域统筹,推进资源集中

(二)提升配套服务,推广产业集聚

(三)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

智能制造装备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中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智能制造装备定义及范围

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水平已经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要包括: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测控装置、关键基础零部件、重大集成智能装备。

二、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产业规模发展迅速

近年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增长势头迅猛,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2011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产值约3600亿元,其中机床工具产业销售收入3922亿元,其中高档数控机床约占30%;仪器仪表产业销售收入3945亿元,其中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等约18%;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150亿元;通用基础件行业销售收入4600亿元,高端部分约占5%;施工机械3100亿元,高端部分占约20%;纺织机械600亿元,高端部分约占20%;印刷机械160亿元,高端部分占约20%;石化装备1896亿元,高端部分占约30%;国防工业专用制造装备超过120亿元。

2、重点产品有所突破

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一批国家急需、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国外的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突破,如精密、高速加工中心,重型数控镗铣床,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用于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年产45万吨合成氨、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国产控制系统,高精度压力/差压变送器、原子荧光光谱仪、油井多相流检测设备;直径为6.34米的土压平衡盾构机、直径为11.22米的泥水平衡盾构机;1600吨级加氢裂化反应器、百万吨级乙烯工程三大离心压缩机组、百万吨级乙烯冷箱。

3、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现有沈阳机床、大连机床两个集团的年销售收入均超过百亿,进入世界机床产业前10强。涌现出重庆川仪、京仪集团、浙江中控、和利时、新松机器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瓦轴集团、沈鼓集团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以及聚光科技、天瑞仪器、威尔泰等各具特色的智能制造装备企业。

4、产业资本体系多元化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是一个完全开放和竞争的行业,中外资进入最早的行业,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机床工具行业销售收入中,国有、民营、三资所占比例分别为18.3%、67%和14.7%;仪器仪表行业销售收入中,国营、民营、三资所占比例分别为:18.9%、45.2%和35.9%,初步形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多元化发展,民营企业比例较高的格局。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外依存度高

重大技术装备用仪器仪表基本被国外垄断,对外依存度达到40%,其中高端产品对外依存度更是达到70%。机器人和高端自动控制系统的95%、高档数控机床的90%、高档数控系统的 95% 的市场份额被国外产品占领。

2、创新能力不足

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创新投入不足,仪器仪表行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2.5%;国内仪器仪表行业创新人才队伍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仅有5%,与工业发达国家的20%相比有较大差距。重大装备核心技术不掌握,自主品牌缺乏。

3、产业基础薄弱

智能制造装备整机和成套设备配套的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大量进口。为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高档功能部件70%需要进口;高档传感器市场全部被国外产品垄断;大型工程机械所需30mp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大型装载机进口部件占整机价值量的50~60%。

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要分布区域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要分布在工业基础发达的东北和长三角地区。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辽宁、江苏、山东、浙江、上海、云南和陕西等地区。工业机器人将是未来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一个新热点,北京、上海、广州、江苏将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主要市场。(邳州可以依托产业布局的优势,引进和发展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方面的企业,来提升邳州的产业层次)

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面临的新形势

(一)工业发达国家优势明显,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智能制造的概念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由美国提出,其后各发达国家紧紧跟随,纷纷将智能制造系统列为国家级计划并着力发展。我国在八十年代后期才开始进入智能制造装备领域。速度明显落后。

(二)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发展、重大工程建设、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及降低碳排放的承诺,对智能制造装备提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装备呈现出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

(一)自动化

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装备能根据用户要求完成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并对制造对象和制造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实现制造过程的优化。

(二)集成化

智能制造装备正向技术集、系统集成的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生产工艺技术、硬件、软件与应用技术的集成及设备的成套,同时还体现在生物、纳米、新能源、新材料等跨学科高技术的集成,从而使装备得到不断提高和升级,甚至发生深刻变化。

(三)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带来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将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嵌入”装备中,实现装备的性能提升和“智能”。设计及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要快速开发出产品或装备,而且要努力实现大型复杂产品一次开发成功。

(四)绿色化

资源、能源的压力,使装备必须考虑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负面影响极小,资源利用率极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绿色制造是提高智能制造装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排放的关键途径。

六、智能制造装备未来重点应用领域

(一)电力领域

重点推进在百万千瓦级火电机组中实现燃烧优化、设备预测维护功能,在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实现安全控制和特种测量功能,在重型燃气轮机中实现快速启停和复合控制功能,3mw以上风电机组的主控功能,变桨控制功能,太阳能热电站实现追日控制功能,在智能电网中实现用电管理、用户互动、电能质量改进、设备智能维护功能。

(二)节能环保领域

重点推进在固体废弃物智能化分选装备、智能化除尘装备、污水处理装备上推广应用,实现各种再生原料的高效智能化分选、除尘设 备和污水处理装备的自动调节与高效、稳定,在地热发电装备中实现地热高效发电建模与控制功能。

(三)农业装备领域

重点推进在大型拖拉机及联合整地、精密播种、精密施肥、精准植保等配套机具成套机组,谷物、棉花、油菜、甘蔗等联合收获机械,水稻高速插秧机等种植机械装备上的应用,实现故障及作业性能的实时诊断、检测和控制,实现作业过程的智能控制和管理。

(四)资源开采领域

重点推进在煤炭综采设备、矿山机械上应用,实现综采工作面设备信息与环境信息的集成监控、安全环境预警、精确人员定位等功能,在天然气长距离集输设备中实现全线数据采集和监控、运行参数优化、管道泄漏检测定位、站场无人操作或无人值守以及中心远程遥控功能,在油田设备中实现井口关键参数检测、数据处理及集中监测功能。

(五)国防军工领域

重点推进专用机器人、精密仪器仪表、新型传感器、智能工控机在航天、航空、舰船、兵器等国防军工领域的应用。

(六)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重点推进在挖掘机、盾构机、起重机、装载机、叉车、混凝土机械等施工装备上应用,实现远程定位、监测、诊断、管理等智能功能,在机场和码头建设领域推广应用,实现机场行李和货物的自动装卸、输送、分拣、存取全过程的智能控制和管理,集装箱装卸的无人操作与数字化管理。

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区域统筹,推进资源集中

开展区域统筹规则。加强区域、省域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由国家或省主管部门牵头,科学地编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划,设立产业准入标准,协调产业布局与区域分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二)提升配套服务,推广产业集聚

注重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技术、研发、中试、转化等一系列公共平台的建设,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合作体系、产业联盟,从专业服务和集群发展角度提高园区的竞争力。围绕龙头企业和技术输出重点机构,组织企业提供配套和转化服务。

(三)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

抓好地区产业定位,全面考虑产业和项目的协作关联度,鼓励依托产业链环节开展专业分工。

各地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还必须要和当地传统的装备制造产业的改造提升相结合,在不脱离现有装备工业基础的前提下,加快新兴科技如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与传统装备制造产业的融合,形成新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六大发展方向浅析论文篇二

长春光电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发展规划

(讨论稿)

光电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被国家、省市政府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区域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需求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光电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已具有一定基础,2013年产值达到571亿元、规上企业数量达到93家。但总体看,我市光电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领军企业少、产业规模小,对外依存度高,市场有待培育。为进一步引导我市重点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拳头力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春高新区联合市工信局、长春光机所经过两年深入论证、广泛调研,拟在高新北区建设长春光电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制定初步规划如下:

一、产业发展基础及优势

1、总体情况。高新区自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以来,以打造全市、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域和核心载体为目标,以调优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产业基础,聚焦发展优势,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平台,加快配套能力建设,促进高端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园区化、基地化、集群化发展格局,高新区被评为国家级光电子产业基地。截至2013年末,43%。新产业光电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蓝光激光器产业化企业,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激光电视,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泵浦全固态激光器研发生产商,产品出口率达到95%,占世界同类产品市场的30%以上;禹衡光学是我国第一台光学仪器和第一台光电编码器研制和生产企业,全国同行业生产规模第一,市场占有率达55%。公司拥有11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所生产的光电编码器曾参与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发射;希达电子生产的高清晰led全彩色显示器,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led显示器高端产品。“全彩色led模块三合一显示屏”、“全彩色led集成三合一显示屏”等系列的led显示器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大正博凯是专门从事汽车制造生产线设计、系统集成、安装、调试和陪伴生产,产品主要应用机器人滚边压合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模拟仿真技术、模具设计技术和数字化工厂设计技术。其中机器人滚边技术和数字化工厂设计技术打破了国外公司在汽车行业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二、指导思想、产业定位及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紧紧抓住调结构、促集聚和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统一规划、逐户报建、集中建设、统一管理,分步实施。以集群发展和招商引资为抓手,在我市打造一个重点领域突出、高端要素集聚、龙头企业带动、协作配套紧密、育一批等方式,促进产业要素向园区聚集,重点引进优质产业化项目不少于15个。

产业集聚阶段(2017—2019年)。把握国内外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趋势,瞄准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内外领军企业,实施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吸引一批高端项目落户。引进产业化项目不少于25个。

三、产业导向和产业链设计

1、产业导向

(1)以激光技术为核心的激光制造和加工产业。充分发挥我市在激光技术上的优势,加快激光“全产业链”布局。以激光器的研发和生产带动上游激光材料及材料加工设备的发展,拉动下游激光切割设备、激光焊接设备、激光淬火设备、激光精密雕刻设备、激光测距设备、激光打标设备、激光医疗设备等一系列激光器件和设备生产企业的发展,促进激光在工业加工、医疗、军事、显示等方面的应用。

(2)以光传感技术为核心的智能仪器产业。依托光电传感长度、角度测试的核心技术,以及多年来形成的角位移编码器、光栅线位移传感器系列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基础,加快绝对编码光栅尺在数控机床上示范应用,推进数控型光栅测量系统国产化进程。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加快推进cmos芯片及红外传感器的研制和生产,带动智能仪器产业的快速发展。

(3)以光栅技术为核心的光谱仪器产业。加快红外光栅、中阶梯光栅、大功率激光光栅、iv型全息凹面光栅、平像场全息凹

智能制造过程中的感知、决策、执行三个关键环节,重点发展新型传感器及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精密传动装置、伺服控制机构、agv等典型的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推进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成型与加工生产线、数字化工厂等标志性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示范和应用。

2、核心产业链及产品。

(1)激光产业链。按照“芯—器—设备”开展研发和全产业链布局,重点放在产业链的上游产品和技术。以半导体激光器核心材料制备为源头,以大功率激光产业化为重点,以先进激光加工装备等为切入点,尽快突破大功率激光器产业化关键技术和工艺,不断向激光医疗、激光照明和激光军事装备等产业化领域拓展。形成激光器芯片、激光材料、激光光源、激光电源、激光表面处理设备、激光标记设备、激光医疗及美容设备和激光加工设备等众多领域、紧密联系、完整齐全的激光产业链条。

(2)光通信产业链。重点组织实施无线光通信关重元器件研发生产、系列化无线光通信整机开发生产,不断开发市场,扩大无线光通信应用领域。一是发展光通信整机产业工程。围绕光通信不同应用需求,重点突破高速、高功率、高效率激情光通信光源、复杂信道下高灵敏度弱信号探测、高精度视轴稳定、高增益光学天线等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空间激光通信技术产业化。二是光通信模块产业工程。围绕光通信整机产业,大力开展核心模块研发和产业化,开展高稳频窄线激光器、高速率调制器、高功率、高效率放大器、高精度稳瞄转台、高带宽带光轴校正振镜、多路

造装备、锂动力电池化成套设备、滚压分切设备、恒流源设计制造技术等为主导产品。二是开发仓储物流自动化技术及装备。重点开发agvs、rgvs、堆垛机、码拆垛机器人、物流自动输送和自动作业设备、物流控制与管理系统等产品。应用领域包括自动化立体仓库、仓储中心、配送中心、应用agv的各种输送线和检测线和汽车的总装生产线,agv在汽车的总装生产线上的应用,具备为下游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和交钥匙工程的能力。

四、发展空间布局

按照产业链整合延伸、配套分工和价值提升为原则,园区规划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其中一期25万平方米,包括核心产业区、研发拓展区、配套服务区三个部分。

1、核心产业区。规划面积?万平方米,是产业化主导区。主要由光显示产业基地、光通信产业基地、激光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光电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及招商引资重大产业项目组成。

2、研发拓展区。规划面积?万平方米,是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及企业孵化集聚区。主要以长春光机所建设包括企业研发中心、科技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放实验室)组成。

3、配套服务区。规划面积?万平方米。结合园区产业特点,构建集行政办公、商业服务、会议中心、金融通讯、市政公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配套服务区,通过采取集中且适当分散的布局模式,进一步将城市生活、工作、休闲等多元化活动融入园区,激发园区活力,促进园区的繁荣发展。

五、管理及运营模式

组 长:白绪贵 长春市副市长

杨俊良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副 组 长:

郝晶祥 市工信局局长 车仁义 市工信局副局长 ****** 市发改局副局长 ****** 市科技局副局长 石 威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刘成福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宣 明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所长 宋志义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副所长

成 员: 王晓东 市工信局光电处处长

柳 涛 高新区招商办(外资一局副局长)刘 庶 高新区发改工信局局长 周 彬 高新区中元规划设计院院长 李文杰 光机所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耿 辉 高新区规划局局长 巴贻南 高新区国土分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高新区(设在招商局或组建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负责园区规划建设方案的研究制定及全面统筹实施。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产业园规划、建设、招商的具体事宜。

2、强化招商引资,提高项目水平。建立重大项目引进和落位

宣传,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认同度。一是在园区内建立光电和智能制造装备产品展示销售中心,全方位展示区内产业最新研究成果及主要产品。二是充分利用东北亚博览会等各种国内外会议、展会活动,广泛推介园区企业产品。

1、关于地块选择。园区总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出于启用时间和费用的考虑,拟选择光机平台旁38万平方米中的25万平方米作为项目一期,该地块属于国有农用地,征收工作不牵扯农民问题,所以启动较快。38万平方米中的其他13万平方米属于集体农用地,征收较慢,暂作为后期考虑。除38万平方米以外的两个地块,目前都已抵押,其中25万平方米解押时间为2015年6月,抵押金额为5亿元,该地块可作为园区二期考虑;另外11万平方米解押时间为2018年8月,抵押金额为2亿8千万元。

2、一期25万平方米土地存在的问题。一是规划转性问题。该项工作应该于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前完成,否则土地性质仍然为科研,不能达到工业出让目的。管委会已于2014年4月下发会议纪要,要求高新规划局争取6月底前完成此项工作。经了解,规划转性需提交市规划专家评审会通过,目前正在进行评审前的评估等工作。客观的说,此项工作进展还是相对缓慢,原因是规划部门对该地块土地转性工作存在分歧,一方面认为该地块属于长东北核心区的核心位置,在此位置上搞工业,从规划学院派角度不是很认同。另一方面,怕担责任,由于调整为工业带来的土地出让金减少的责任,或者过几年该地块还得从工业调整回商住的风险责

3的档次,包括园区内的园区路、绿化、配套生活服务等,涉及的资金也较大,不建议分摊到入区企业,但企业自身建设的风格档次要与园区整体相一致。

4、园区企业可享受扶持政策

1、按照购地面积给予280元/平方米的资金扶持,并按建筑面积给予80元/平方米的资金扶持,具体参照长春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施办法(长高开字〔2012〕28号)第6条第一款;

2、优先享受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长府发〔2013〕2号);

3、符合标准的项目享受《长春高新区关于鼓励投融资发展暂行办法(试行)》(长高开字〔2009〕76号)、《长春高新区“长白慧谷”英才计划实施办法》(长高党字〔2011〕34号)等扶持政策。

5、关于评审机构。建议采用高新区目前采用的专家评审制度,评审专家以市工信局、光机所、高新区相关领导、专家和龙头企业代表为主组成。因该项目政府和高新区都投入较大,建议要严把入园关,全面考察项目的产品、技术、市场、资金、管理团队等要素,务求项目质量高,建设资金有保障。

6、关于园区名称。建议采用长春光电和智能装备产业园区。同时加挂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基地牌子。一个园区两个牌子。孵化器可作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

7、关于高新区与光机所历史问题。光机所领导已表示,对原来2009年双方签订的每平方米50元的框架协议不方便实施表示理解,也同意通过专家评审制度积极引进项目入园,同时积极支持园区的

能产业办公室)正在积极落实招商项目。四是市工信局统筹整个工作进度。

11、关于园区运营。园区建成后以高新中元设计院为主体组建园区运营机构,提供政府管理服务职能与企业经营服务两项内容,经营部分采取市场化,先期可由政府投入一部分必须的启动资金,后期运营市场化,原则上政府财政不再补贴。

12、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园区公共设施配套费用。建议市财政和高新区财政承担。市里的政策支持建议通过这种方式体现,可由市政府、高新区、中元国际高新设计院共同出资设立平台公司作为投资主体。二是园区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主要包括运作模式、入园标准、优惠政策),建议市政府以会议纪要形式下发。为园区工作提供政策保障。三是一期企业集聚积极推进的同时,趁热打铁,建议尽快启动二期项目,瞄准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内外领军企业,实施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吸引一批高端项目落户。保持园区发展后劲。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六大发展方向浅析论文篇三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六大发展方向浅析

【机电在线讯】近十年来,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快速。一是初步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产值已达到3000亿元以上;二是一批重点产品取得成果,高速精密加工中心、重型数控镗铣床、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等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其中高端立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采用国产总线式高档数控系统,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长期的垄断;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年产45万吨合成氨、轨道交通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也采用了国产数字控制系统dcs;大型轴流式压缩机组、离心式压缩机组、施工机械等陆续实现了远程监控和维护诊断,实现了智能化和网络化;三是涌现出一批智能制造装备的骨干企业,如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大连光洋、中国四联、浙江中控、和利时、沈阳新松机器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瓦轴集团、沈鼓集团和陕鼓动力等。

“智能制造装备通常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的统称,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智能制造装备的水平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未来十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应牢牢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本着“创新优先、重点突破、技术融合、夯实基础、多元投入”的原则,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针对制造过程中的感知、分析、决策、控制和执行等环节,融合集成先进制造、信息和智能等技术,实现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和绿色化。重点发展:

1、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

重点发展高精度、高稳定性、智能化压力、流量、物位、成份仪表与高可靠执行器,智能电网先进量测仪器仪表ami,材料分析精密测试仪器与力学性能测试设备,新型无损检测及环境、安全检测仪器,国防特种测试仪器等各类试验设备。

2、智能控制系统

重点发展综合性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具有与现场总线设备实现动态数据交换功能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逻辑控制、运动控制、模拟控制等功能有机集成的可编程控制系统plc,先进高效发动机及其智能控制系统,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所需要的专用控制系统。

3、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

重点发展高可靠性力敏、磁敏等传感器,新型复合、光纤、mems、生物传感器,仪表专用芯片,色谱、光谱、质谱检测器件;高参数、高精密和高可靠性轴承、液压/气动/密封元件、齿轮传动装置及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电力电子器件及变频调速装置。

4、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加快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加强专项研究成果的示范应用和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高速、精密、复合数控金切机床;重型数控金切机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大型数控成形冲压设备;重型锻压设备;清洁高效铸造设备;新型焊接设备;大型清洁热处理与表面处理设备;非金属成型设备;新材料制备装备;高档数控系统;数控机床功能部件;数字化工具系统及量仪。

5、智能专用装备

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矿山用智能自卸电铲、智能化全断面掘进机、快速集成柔性施工装备为代表的智能化大型施工机械;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多功能印刷机械;大型先进高效智能化农业机械。

6、自动化成套生产线

重点发展百万吨级及以上大型乙烯、大型pta自动化生产线的系统集成,大型煤化工自动化关键装备;大型液化天然气生产储能自动化关键装备、大型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系统;高效棉纺、短流程染整自动化生产线;大型煤炭井下自动化综合采掘成套设备及大型露天矿自动化成套设备。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六大发展方向浅析论文篇四

大足区智能制造装备市场需求的调研报告

“十二五”以来,以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专用装备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中的重点发展方向,全国各地竞相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加以重点推动,旨在培育发展产业的同时促进现有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大足区作为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也将该产业的培育发展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对大足区智能制造装备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分析调研,既有利于掌握现有企业装备制造能力,充分挖掘市场潜力,通过企业自主、政府引导达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目的,又能充分利用本地市场潜力促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加快发展。

一、现状分析

(一)大足区工业企业现状。据初步统计,截止2014年底,全区共有工业企业27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59家。规上企业中金属制品业33家、通用设备制造业44家、专用设备制造业45家、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47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48家、仪器仪表制造业56家、煤炭工业40家、轻工业46家。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6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42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54亿元。

- 1 -

(二)大足区工业企业使用智能制造装备情况。大足区工业企业主要以冲压加工、机械加工为主,生产规模大小不一,小微企业居多。通过对部分规上工业企业摸底调研,大足区规上企业购买使用智能制造装备的情况呈现“两低一高”特点:

1.使用智能制造装备的企业占比较低。现有的规上企业中,购买使用智能制造装备的企业只占12%,未购买的占88%,使用智能制造装备的企业主要集中在近几年新投产的企业如双钱轮胎、30万吨高精铸造中心、贝卡设尔特轮胎帘线、巨腾国际等企业,大多数企业制造备均为老、旧、面临淘汰的设备,生产效率不高,加工精密度得不到保障。

购买了智能制造装备的企业, 12%购买了智能制造装备的企业没有购买智能制造装备的企业没有购买智能制造装备的企业, 88%购买与没有购买智能制造装备百分比

2.智能制造装备和新型智能设备占比较低。在规上企业359家中所使用的制造装备有3000余台,而智能制造装备只有330

- 2 -

台只占11%,如联海机械、星曜工贸、辉业机械、邓氏厨具、润果五金等五家企业生产所用所有装备平均有10台而智能制造装备分别有冲床自动送料机、四轴双轨自动焊接机械手、多工位自动化冲压机械手、自动抛光打蜡设备、激光焊接机,平均只有1台左右。传统装备还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这些设备大都比较原始、老化特别是冲床,基本为人工操作,效率低、质量差、安全隐患大、工伤事故多。同时,需要焊接工艺的产品也很多,但也基本为人工操作。由于传统装备依靠的是传统工艺,技术水平不高,劳动效率不高,劳动强度大,管理落后,往往造成能耗需求高,综合利用效率低,使企业面临严峻的环境压力和生存压力。

智能制造装备, 11%智能制造装备传统装备传统装备, 89%购买智能制造装备的企业中的平均装备组成百分比

通过调查发现,在规上企业引进的330台中智能制造装备中自动化设备就有220台左右占据了大半部分,知名品牌工业机器人、- 3 -

数控机床等新型设备只分别占10%、20%,占比较低。这是由于数控机床主要负责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机器人主要用来搬运材料、工具、零件的操作机,自动化设备采用plc就可通过编程逻辑控制器来进行控制整个自动生产过程,就可实现触摸屏作为人机操作界面,自动化设备更容易受企业青睐。

机器人, 10%数控机床, 20%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设备, 70%企业购买的智能制造装备的平均组成百分比

3.企业对于使用智能制造装备的意愿较高。虽然从前面两组数据来看大足的智能制造装备的现有市场不太乐观,但是在上述359家规上企业中有接近260家企业愿意或已经购买了智能制造装备。相信未来还有更多的企业有意愿,未来大足的智能制造装备市场会直线上升!

- 4 -

没有意愿购买智能制造装备的企业, 28%有意愿或已经购买智能制造装备的企业没有意愿购买智能制造装备的企业有意愿或已经购买智能制造装备的企业, 72%有意愿或已购买智能制造装备的企业占比

二、智能制造装备广泛应用存在的主要瓶颈

(一)智能制造准备普遍价格高昂。目前总体市场规模尚未大量释放,产品规模化效应尚未发挥,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市场推广。如数控机床设备,根据其精密度和自动化程度等不同价格从几十万、几百万到上千万不等。在大足区的制造企业中,有的企业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加之订单较少不能长期稳定生产如果购买智能设备可能出现闲置现象,企业融资也比较困难且有的企业只有资金不足。所以要购买价格比较高的智能制造装备就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二)部分企业业主意识较弱。购置智能设备意愿较强的往往是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大型企业和部分企业主文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大中型对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有成熟的计划,企业会

- 5 -

根据市场上智能设备的换代速度统筹考虑自身设备的更新。部分企业由于企业主受教育程度较高,自身意识较强,主动性较强。但我区绝大多数企业为私营企业,这些企业随着规模越小,产值越小,投入资金提升生产装备的意愿就越小,同时多数企业家在生产模式上不愿意转变,还是趋向于选择劳动密集型,而不愿意转化为技术密集型。

(三)缺少人才支撑。一是缺乏操作技术工人。智能设备对操作工人的要求较高,普遍企业不愿投入过多经费提升现有工人的技术水平,也不远高薪聘用成熟的技术人员,导致企业中能够熟练操作智能设备的工人缺乏。二是缺乏管理维护人员。制造装备的操作、维护、与管理都需要专业的技术工人,培养这样的技术工人将无形中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

(四)行业技术壁垒导致使用维护成本较高。当前主流的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产品关键技术均有国外企业掌控,国内企业使用这些设备将面临高昂的维护成本,这一是众多企业不愿意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挖掘大足区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潜力面临的机遇

(一)升级转型压力促进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换代。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促使企业加快升级转型步伐,才能确保不失去原有的市场份额,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使

- 6 -

用先进的智能生产设备是提升产品质量和品质的关键途径,这将促使辖区企业加快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步伐,不断添置智能设备以达到提升产品品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从而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市场不断拓展。

(二)用工难用工贵倒逼企业使用智能设备。随着人力资源的紧缺和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倒逼一些企业加快“机器换人”步伐以缓解用工难用工贵,这也加大了企业购买使用智能制造装备的力度,增强了企业的主动性。就数控机床而言一台成本约为9-10万,可替代2-3个工人,大足区工人工资平均每月3000元大概1年左右回本。工业机器人一台成本大概20-30万,可替代2-3个工人,大概2-3年回本。不仅节省了人工成本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强了企业积极性。近年来,政府为了推动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帮扶市场主体逐步从形式和身份上完成转变、走向正规。引导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三创一强”和“机器换人”等政策与措施,前者主要在帮助企业在理念上进行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切实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全区工业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企业管理组织形态从传统家族管理为主向现代管理为主转变、企业营销理念从末

- 7 -

端配套为主向全程融入转变。后者是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利用机器手、自动化控制设备或流水线自动化对企业进行智能技术改造,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的目的。

(四)万古园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为企业使用本地智能设备提供了便利。万古工业园区作为大足区重点打造的重庆市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未来几年将集聚一大批智能制造装备生产企业入园投资建厂,这对于工业企业而言不仅能为其提供大量的智能制造装备而且还可以提供大量的技术人员和科研技术平台。这样一来企业对于装备的投入成本会大大降低,也不用担心人才和缺少技术平台支撑问题。

四、有关建议

(一)加强科技扶持。加强与重庆市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应用企业的合作,结合万古园区打造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招引如数控机床研发检测中心、机器人研发检测中心、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工程中心等智能技术研发、检测平台,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设备改造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二)加大力度提升企业业主意识。作为企业的主体企业家对于是否采用智能制造装备是否对企业进行产业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对于企业家进行关于智能制造装备对于

- 8 -

工业企业的作用这方面的教育培训。采用请专家进来讲课、到企业“诊断”或组织业主外出考察学习、开展对接洽谈、技术沙龙等活动,开阔眼界,提升素质,力争培养出一批真正有企业家思维的企业管理者。只有有了一批有企业家思维的人,大足才能诞生出真正的大企业。

(三)加快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装备生产企业。依托万古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专用装备等产业的生产企业,同时通过政府搭建合作平台,促成辖区企业与设备生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有效降低智能设备的购置、使用、维护成本。

(四)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政府需积极推进各项措施,包括争取各类有利于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业的专项资金,完善各类投融资体系等。近日为了更好地适应产业智能化发展趋势,提升重庆工业核心竞争力,重庆市经信委近日开展了“重庆市制造业装备智能化提升行动”,鼓励包括机械装备、消费品、化工、农业等产业的企业前来申报该提升行动。据介绍,申报成功后的企业可获得政府按照新增设备采购额20%的补助,单个项目最大补助额度为200万元。建议我区配套出台辖区企业购置使用智能制造装备的相关鼓励措施,鼓励企业更新老旧设备。

五、小结

- 9 -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重庆许多企业使用的生产设备都太老旧,精度低,需要更新换代。加之部分行业正在转型升级,要从劳动密集型向数字化方向转变,也需要提升装备的智能化。智能制造装备对于制造业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生产效率、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都有明显的的改善。通过十三五期间逐步机器代人,可提高大概3倍的生产速度,工业增加值达到154亿。

在提升制造业装备智能化的过程中,政府需积极推进各项措施,包括争取各类有利于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业的专项资金,完善各类投融资体系等。重庆现在紧缺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印刷机械、智能冶金装备、智能传感器、控制系统及传动执行装置等制造装备及技术领域,招商引资也将从其中重点突破。

大足区应以智能制造装备制造企业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化为目标,联合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应用企业,建立高档数控机床研发检测中心、机器人研发检测中心、文物保护装备研发中心、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工程中心等智能技术研发、检测平台,以推动行业技术水平的共同提高,奠定智能化提升基础。

- 10 -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