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最新我国农产品营销现状 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特点(4篇)

最新我国农产品营销现状 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特点(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21:40:33
最新我国农产品营销现状 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特点(4篇)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农产品营销现状 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特点篇一

所谓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是以超市为龙头,由连锁超市、农产品供应商、供应商的直属农场和协作生产农户为主要参与者的农产品供应链。

由于农产品供应链的链条长,由超市经营农产品,进而实现基地建设,不仅有助于节约交易成本,而且在目前有关部门对农业环境污染立法不完善和执行难的制度空间下,可以把源于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要转化为利益动力,传递到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利用“优质优价”的机制,实现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者的激励。同时还可以排除价格信号“失真变形”等问题,探索一条借助超市等企业运用“看得见的手”的制度因素,来治理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的路子,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救火式防治模式,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农业环境健康、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面,今后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充分重视超市作为现代农产品供应链在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和防治农业环境污染的积极作用,努力倡导超市零售业态的发展,特别是大型连锁超市的大力发展。

2.鼓励超市等供应链关键节点组织按照“一体化”经营模式进行联结,发展“超市农业”,建立比较稳定的有数量品质标准的产品供求关系;鼓励在农户与公司之间采用合同生产等契约模式,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超市供应商能够获得安全优质农产品,在帮助合同农户获得稳定高收入的同时,又保护了农业生产环境。

3.鼓励农户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广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组织模式,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联结,逐渐改变农户小规模、分散化的局面,提高农产品供应链效率,促进各种保证农产品质量和产地环境安全的现代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集成使用,缓解和防治农业污染。

六、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当前,农业污染防治实践普遍显示,许多好的技术模式被束之高阁,无法实施。因此,防控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不应仅考虑技术层面的问题,还应考虑政策层面的问题,要进一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建立经济激励机制;二是实施政策调控措施;三是构建高效管理制度;四是建立政府、市场、社会联动机制;五是制定法规保障体系。

我国农产品营销现状 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特点篇二

浅谈我国农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浅谈我国农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农产品贸易的增加,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农产食品安全及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民族兴旺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产品消费需求正朝向优质、营养、安全的方向发展。人民不仅要求吃得饱,而且还要求吃得好,也就是对农产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然而由于农产食品生产环境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不法奸商的恶意行为等因素致使农产品中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涉及产地环境,农药投入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多环节,多领域、多学科的十分复杂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关联到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建立和健全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食品质量安全;措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国民的生命和健康,因而被社会广泛关注,党和国家也对此高度重视。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文件。对于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加工过程、贮运过程和销售过程等不同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年来,我国各种新闻媒体上不断出现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报道;面粉加入“吊白块”,水果喷施“膨大剂”,水产品添饲避孕药,蔬菜喷洒有毒农药,大米有毒,猪肉、牛肉注水,添加搜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频频曝光,也屡有农产品中毒事件的发生,一时间人们似乎生活在一个缺乏基本食品安全的空间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应是市场失灵与政府秩序因素的存在,市场失灵体现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存在的信息部对称与外部性问题,政府失灵体现在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监管体系制、监管体系、法律法规方面。

一、本文章里所用的相关概念的定义

1、产品

我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下的定义:“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2、农产品

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3、农业

我国《农业法》第二条对农业的定义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4、质量

质量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i9000—2000)规定,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的可区分的特征,满足明示的、通过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5、食用农产品

食用农产品时指主要供人和动物食用的农产品,包括粮、菜、果、肉、蛋、奶、鱼、虾等。

6、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就农产品而言,质量 是指农产品的外观和形状、大小、颜色、均匀性、新鲜度、安全和营养成分,加工性能及包装标识等。

7、标准化

标注化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也就是制定、发布及实际标准的过程。它的作用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和流通贸易。

8、农业投入品

农业投入品是指在农业和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或添加的物质。包括种子、肥料、农药、饲料机饲料添加剂等农用生产资料产品和农膜、农机、农业工程设施设备等农用工程物资产品。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

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原因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其生产、流通加工过程中诸多因素以及政府在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问题。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质量控制不严。有的学者从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产地环境、执法监督、市场准入、管理法规等环节进行分析。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应是市场失灵与政府秩序因素的存在,市场失灵体现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存在的信息部对称与外部性问题,政府失灵体现在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监管体系制、监管体系、法律法规方面。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地少人多,特别是近年来耕地面积急剧减少,为了弥补土地资源的不足,提高经济效益。我国的农药、化肥使用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公所周知,农药和化肥的过程适用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破坏农业型生态系统。农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极为普遍,导致地力下降,引起水体污染、耕地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以及通过食物链给人畜牧带来危害。另外,由于农业生产中大棚的普及,对土地的污染也在日益加剧,污水,粪便,作用秸秆以及残留农膜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大量增加,且综合利用率低,导致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土地的污染使关系农业、农村、农民的大问题。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一)生产和流通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

农产品食品生产要经过一个完整的链条,包括生产(种植、养殖)、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烹饪等环节,其中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在这个链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包含了农产品食品的整个供给环节。从农业投入品的供给、初级农产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一直到农产品食品的销售,农产品食品在这一过程中如受污染,造成的不安全,将产生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因素。

(1)生产环境

环境对于农产品的安全生产起决定性作用。工业“三废”的不合理排放和农药的滥用都会引起大气、水体、土壤及动植物的污染,造成农产品食品的不安全。目前,各种农产品投入品的作用,特别是农药、兽药的不当使用,会严重影响农产品食品安全。

在农产品食品生产过程中,生产管理的方法及生产者的意识对农产品安全都有影响。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不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不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和灌溉、养殖用水,则将造成农产品食 品农药、兽药超标。

(2)加工环节

生产加工过程对农产品的污染是多方面的,几乎每个生产加工环节都能造成动物性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农产食品加工中,添加剂的使用对农产食品也造成污染。一部分化学合成的添加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致癌,危害人体健康。

(3)流动环节

在农产品食品生产(种植、养殖)过程中,生产环境,投入品及生产管理式影响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农产品流通领域包括运输、贮存等环节。农产品特别是蔬菜、水果、茶叶、畜产品、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是自然、人工养殖形成的产品,具有品种复杂,易腐败变质、保险难的自然属性,同时生产规模小而散,主要分布在城市及农村。而消费市场集中在城市,流通渠道多,流通规模小,流通路线有长有短;参加流通的人员复杂,流通市场有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代销市场。农产食品的自然属性及特点决定了流通环节有可能发生诸多问题。

(二)农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中的市场失灵(1)农产食品质量安全中的外部性问题

一种流动如果他人得到附带的利益而收益者不必付出相应的报酬,或使他人受到附带的损害者不必付出相应的赔偿,这均可以称作外部,即外部性是指市场主体不需承担其行为的一切后果或不能获得其行为所导致的一切利益的情形。

(2)农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中的信息不对称

这主要指信息在量上的不充分和分布上的不均匀。“市场的信息流是横向的,虽然价格信号是一种有效的、最低成本的信息,但对每一个市场主体而言。”决策所需信息总是不充分的,从而影响其做出最佳经济决策;在个主体之间,信息还存在着分布上的不均匀,因为信息的初始分布及就是不均匀的,而信息还存在着劣势主体做出有利于他的选择和决策进行不同形式的信息垄断,从而使不均匀的状态得以维持及固化。信息不对称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有:逆选择、不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市场欺诈;道德风险,增加了农产品市场风险等。

(三)农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中的政府失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我国政府对农产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视正在逐步提高。我国现行的农产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是具有比较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农、工、商分离,产、加,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权限专属于几个不同的部门。管理主体不明确,多头管理、权责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真空,难以形成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1)农产食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够完善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加强农产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我国农业现有的标准还存在质量安全参数设置安全的指标偏少,质量安全参数设置不合理、科技含量低、先进的分析技术应用少,高新技术产品缺乏有效的检验方法等缺陷,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监管管理缺乏有效的技术依据。

(2)农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够

加强监管是保证产品的有效手段。国家对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和安全的工业品、消费品等实行了行政许可或认证制度。尽管农产品决定了对农产食品生产部可能实施登记许可管理制度,对农产食品进入市场流通暂时也不具备实施强制性认证和准入的条件。

(四)农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法律因素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看重的往往是经济效益。为了获取高额利润,生产者、经营者不惜采取种种手段,不正当竞争手段行为也相伴而生。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内容不完整,立法不系统,一直缺少一个统领各个方面有关农产品安全质量安全市场规则的基本法律规范,势必导致法律冲突、稳定性差弊病。

三、农产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推进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农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应该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建设。通过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农业生产全过程监管能力。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环境、示范,推广、宣传和培训工作力度,积极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

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能力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深入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兽药及畜产品和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等三个专项整治工作,将农业投入品监管与农产品药物质量管理有机结构合起来。加快开发和推广使用安全高效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新产品,加快对搞残毒农业投入品的禁用、先用和淘汰进程。

(二)采取各种措施,深入推进农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面实施

(1)全面推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积极推进农产食品质量安全法立法,完善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大农产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加强农产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能力和整体素质。

(2)大力加强产地环境管理。积极推动建立产地环境监测与平均制度,对农产品产地进行环境评价,划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适宜生产和限制生产区,并与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3)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加快组建各类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技术专家组,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等技术机构在农业标准制修定农业标准化实施中的作用。

(4)健全检验检测体系。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力量,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不搞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集中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检验检测能力的技术水平为重点,加强农产食品生产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以满足农产品生产过程监管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质检机构信息化水平,实际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信息共享。

(5)积极推进质量安全认证。坚持以无公害农产食品认证为主体,以绿色食品为重点,以有机农产品食品及农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格局。

(6)稳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结合农产食品产地认定和产品标准标识认证,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推进农业品牌战略,加快推行农产品分级包装和标识销售。

(7)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强化政府监管的同时,注重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发挥农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标准化实施方面的作用。

(三)加强和完善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产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积极健全农产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机制,把做好农产品安全生产,确保放心消费,作为提高各级农业行政部门执政能力的重大任务,切实承担起农产品质量安 全监管职责。

四、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意义

(1)农产品安全生产直接悬系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农产品生产时食品安全的前提和保障。

(2)农产品安全生产是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根本措施。(3)农产品安全生产提高农业效益的有效途径。

(4)农产品安全生产符合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5)农产品安全生产有益于心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6)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有助于推进农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有助于增加农牧民收入和社会稳定,有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彦彦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制度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金发忠

《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 中国农业出版社; 【3】宣安东

《农业标准化实用手册》中国计量出版社;

【4】张利国

《安全农产品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 【5】毕于远 王道龙 寇建平

《中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农产品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中国农业出版社;

我国农产品营销现状 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特点篇三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果蔬有机磷农残检测

罗正莉

摘要: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虽然已经明显提高,但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作为食品生产基础的农产品,其质量安全备受人民群众的关注,而农药残留量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永恒话题之一,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任务越来越重,现在谈谈果蔬中有机磷农残留量的前处理和检测方法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农药残留前处理检测方法

正文: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政府和国家形象。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社会关注和举世瞩目的热点。随着农产品基地建设进度的加快以及规范、标准化管理进程的推进和监测体系的完善。农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面临问题

1.1 农民的农产品质安全意识淡薄

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薄弱,没有完全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1]。多数农民沿袭过去农作物生产管理方法,导致其不清楚禁用、限用农药和化肥的种类及使用方法,致使农药和化肥使用方法不当,施用次数过多,剂量过大,进而引起安全间隔期延长,化肥、农药等残留增大,污染严重。

农民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中滥加化学添加剂。为争取果蔬早上市大量使用催生剂和激素、滥施化学剂,使农产品质量下降,造成水果、蔬菜和肉类口感和安全性较差,有的还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

1.2 监测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普遍存在体系不健全、技术人员不足、交通不便、检测手段薄弱和投入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需要,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2]。许多地方都没有配备专职人员,工作难以开展。许多蔬菜生产基地、各大超市、果蔬批发市场的监测点没有全面建立起

1来,农残监测网络体系不够完善[3],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1.3 标准化进程较慢

农业标准化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法规和制度。尽管在农产品

生产基地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培训工作,指导农民标准化生产,科学合理用药,农业执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农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受我国国情所限,以一家一户为生产主体,没有按照具体规程(规范)操作,生产技术参差不齐,不能形成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很难得到控制。

1.4 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农产品进入市场没有制约机制,质量安全难以控制。入市农产品分类查验和检验制度、市场自检制度、质量安全结果公示制度、不合格农产品退市和处罚制度、标识和包装管理制度及质量安全责任追溯制度实施不彻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建设存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力度不够,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工作不到位。

1.5 由于质量安全问题导致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面临挑战。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使我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遭受巨大损失,对国家产

负面影响,不仅损失产品及其运输费用,而且影响了未来货物的价格。某些国家和地区以此为借口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实施限制,往往形成扩散效应,在其他出口市场形成连锁反应,降低了对我国农产品的信任度。

2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指由于施用农药而存留在环境和农产品、食品、饲料 中的农药及

其具有毒性的代谢物、降解转化产物、杂质等,还包括环境背景中存有的农药污染物或持久性农药的残留物再次在商品中形成的残留。在国际食品法典中,是指任何由于使用农药而在食品、农产品销售以及加工过程中,用于防治有害生物和调节植物和动物饲料中出现的特定物质[4]。农药残留的来源有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

3果蔬中的有机磷检测

原理:有机磷类农药用乙腈提取,提取溶液经过滤净化后,用丙酮定容,注入气相色谱仪,农药组分经毛细管柱分离,用火焰光度检测器(pfpd磷滤光片)

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试剂材料[5]:乙腈,重蒸丙酮,经 140%烘烤4h的氯化钠,滤纸,配制的农药混合液表(1),已配制的农药工作液表(2),100ug/ml农药标准溶液。表(1)6种有机磷农药混合液

表(2)6种有机磷农药工作液

仪器设备 :百分之一天平;匀浆机;旋转蒸发仪 ;氮吹仪;旋涡混合仪;

瓦里安cp3800气相色谱仪,带pfpd检测器、自动进样器、分流/不分流进样 口,db一17(30m×0.32mm ×0.25um)色谱柱;分析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

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本底、本底添加双平行,计算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检验方法是否可行[6]。

取适量水果或蔬菜将其切碎,充分混匀放入食品加工器粉碎,制成待测样。

3.1提取

准确称取 3份 25.0g待测样,编号分别为甲、乙、丙,其中甲为空白,准确分别称1ml表(1)中的混合液于乙、丙,各样品中加50.0ml乙腈,高速匀浆机 中(约 2r/rain)匀浆 1min后用滤纸过滤纸,滤液收集到盛有约7g氯化钠的 100ml量筒中,盖上塞子,剧烈震荡1min,在室温下静置30min,使乙腈相和水相分层。

3.2净化

从 100ml具塞量筒中吸取 10.00ml乙腈溶液,放入250ml磨 口平底烧瓶

中,将烧瓶接在约40摄氏度 的旋转蒸发仪上,在负压条件下,蒸发近干,剩余液体用洗耳球吹干。

3.3转移定容

用 8ml重蒸丙酮分 3次(2ml、3ml、3ml)反复清洗平底烧瓶内的干试样,将所洗的溶液转移到15ml离心管中,放在氮吹仪上(50℃)吹至 5ml以下,用重蒸丙酮定容至 5.0ml,在旋涡仪上混匀,分别移人2ml自动器样品瓶中,供色谱测定用。

3.4检测条件

色谱柱 db一17(30m×0.32mmx0.25ixm);进样口温度:220℃检测温度

260℃,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50℃,保持2rain,升温速率8℃/min,到250℃保持12min,载气:氮气,流速为2ml/min;燃气:氢气,流速为13ml/min;助燃气 :空气,流速为27ml/min。

3.5结果处理

结果计算,组分中有机磷农药含量按公式进行计算[7]xi=v1*a*v3/v2*as*& &:标准溶液中农药的质量浓度(mg/l);

a:样品溶液中被测农药的峰面积;

as :农药标准溶液中被测农药的峰面积;

v1 :提取溶液总体积(ml);

v2:吸取出用于检测的提取溶液的体积(ml);

v3 :样品溶液定容体积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文献

[1] 赵素影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2(2)

[2] 张家俊,许亚玲.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1(27):12-23

[3] 张欢,陈月丹,章增强.象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现状与建议【j】.宁波农业科技,20l1(3):15—16.

[4]海正中,单飞.健康与农药残留【j】 种子科技,2012(2):32

[5]-[7]钱德花蔬菜中有机磷农残检测前处理方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11,17(23)

我国农产品营销现状 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特点篇四

小规模家庭经营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

内 容 摘 要 摘要:农户小规模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处于微观基础主导地位,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家庭小规模经营制度将长时期存在。农产品是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必须营养食品,农产品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小规模家庭经营制度的介绍及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分析,从而对两者的关系的分析及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关键词:小规模家庭经营 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农村家庭小规模经营制度

(一)家庭小规模经营的发展历程及存在原因

对于历史的反思正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现在。研究我国的农村家庭经营, 有必要对它的产生作一简要的历史回顾。追本溯源, 家庭经营作为历史的产物, 它是随着私有制和家庭的出现而出现的。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都曾伴有家庭经营的存在和发展,所不同的是依附的主体经济各异。当代西欧的农村, 也存在大小不等的家庭农场。由此可见, 家庭经营是一种一般的经营形式。它可以跨越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和不同的生产力水平而存在。我国目前农村实行的以家庭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制, 是对这一古老经营形式的现实抉择。它的出现决非偶然, 这是由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农业中生产力发展的特殊方式决定的。家庭经营的建立, 适应了这两个生产力发展的特点, 它使家庭经营日益活跃起来, 使农村生产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使农村经济出现了划时代的繁荣发展局面, 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 尽管农村生产力与过去相比, 可以说有了飞跃性发展, 可是由于起点太低, 它反映在家庭经营上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 我国现在的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家庭小规模经营制度将长时期存在:

1、土地资源高度稀缺的制约

国农村土地极为稀缺,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7.3%,而人口却占世界总人口的21.6%,人均耕地1.35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4.2亩的三分之一. 土地资源越稀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感就越强,土地的集中也就越困难。部分农民由于没有其它稳定的农外就业门路,一旦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活和职业的最后保障,因此他们不会轻易放弃土地。加上我国把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加大力度对农业进行扶持,包括技术三下乡、农产品价格补贴、农业技术的资金支持等,要改变目前家庭规模经营体制,还是有一点难度的。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窄 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一个重要条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适时转移,谋求到新的稳定的就业门路。国际、国内的经验证明,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一般农村劳力有60%以上转移出去。西方发达国家实现这一转移的规律是,伴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积累的增加,大量吸收农业潜在劳动力,使农业劳动力转到非农业部门去。近年来.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乡镇企业迅速崛起. 吸收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但是还是有很多潜在的因素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难以得到转移。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全球的经济进入了低迷期,许多中小企业破产、工厂倒闭,导致大量的工人失业,而这些工人里面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农民。政府虽然即使采取了措施,避免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过多影响,但主流经济状况的低迷,使这批农民工不得不从新回到农村进行土地劳作。随着知识经济年代的到老,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者对从业人员换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就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加上企业实行优化组台,成千上万的农民被迫退出城市,回到农村,不少地方出现农村剩余劳力逆向转移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面积推行土地的规模经营,必将引起农民心理动荡,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3、装备农业现代化资金不足以改变农业小规模经营制度

实行规模经营,必须提高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最终靠工业现代化来武装.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西欧一些国家工业得到很快恢复和迅猛发展,对农业的投人不断增加。我国少数地方也有实行规模经营的. 如北京市郊顺义县。到1988年,全县建成193个集体农场,经营粮田面积1.7万亩,占全县粮田总面积的88.1%,劳均耕地26.4亩.该县能够达到这个水平,重要一条是得助于天时地利,既是北京的商品粮基地县,又是生猪、禽蛋基地县。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很快,2008年产值达22个亿,全县75% 的农村劳力转到了非农业部门。即使如此,每亩耕地拥有固定资产才几百元,仅只是实现了部分现代化。就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而言,不要说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即使达到目前顺义县的水平,至少在近、中期难以办到。

(二)家庭小规模经营面临的问题

1、中国存在特殊的国情,人多耕地少,导致超细小、分散家庭经营,阻碍实现农业现代化、集约化、机械化。

2、解决了劳动生产效率问题,但损失了规模经营效益。中国做不到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实现现代化的组织形式公司农场。

3、如果农场规模远在现代生产力水平的底线之下时,以其为基础的科技应用、市场准入、维生收入、从农热情等等都日益变得难以为继了,现代农业也就因此成为一个可求不可得的奢望。

4、在科技方面,利润总量与风险权衡下的“弃”技。对农业科技的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杂交水稻之外,还有大米、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也应加大研究支持力度。

5、在市场方面,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卖难买难的反复交替。小规模经营的产量少,面对庞大的中国农业市场,导致供需不平衡。

6、农业在农户经济中被边缘化,兼业和弃农成为普遍。在兼业农户当中,有许多是规模狭小、技术水平不高、资金短缺、商品率低、不适合农业现代化要求、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农户。特别是新一代农民工,他们缺乏必要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又不愿从事农业工作。由于失业从城市退回到农村,他们根本无法开始土地劳作,只能弃农

7、在产品质量方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问题几乎无法克服。小规模经营数量多,无法全部检验农产品的质量,办法农产品上市合格证书,无法明确设立一个科学的、权威的农产品检测机构和制定明确的检验标准。

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体的健康、安全的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是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突出问题。由于我国各主要农区广泛存在的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和沟渠设施老化已经导致农田土壤普遍性的耕层变薄,养分非均衡化严重,土壤板结,土壤生物性状退化,土壤酸化、潜育化、盐渍化增加,防旱排涝能力差,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在约占全国农田面积20%的集约化种植农区,氮磷肥料严重超高量使用,单季作物化肥纯养分用量平均为569~2000kg/hm2,氮肥利用率仅为10%左右。因养分供应极度失衡,作物病虫害严重,农田农药用量大幅度增加,导致这部分我国生产条件最好的耕地土壤盐害、酸化严重、结构破坏、农药残留、土壤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土壤生物性状、健康功能严重衰退,生产性能大幅度下降。严重的耕地问题使粮食产量下降的同时也使粮食的质量安全提出质疑。

三、小规模家庭经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联

(一)小规模生产难管理,农产品质量无法保障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有些自然资源却相当缺乏,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就很稀缺,特别是耕地面积在不断地缩减,人均耕地面积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多地少的状况导致了分散化的家庭小规模经营。像这种家庭式小作坊的数量多,分散广,难以统一管理,且无法对其逐一进行农产品质量检测,因此无法保障国内及国外市场上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二)小规模经营的生产标准各不相同,以致科学的、权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难以建立起来。我国地形复杂,各地地势不同,耕地的土壤生产能力及含有的微小元素各不相同,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就各有不同,因此要制定涵盖面广、符合大多数农业生产户经营的统一标准难以建立。即使建立起来的标准化检测系统也很难在我国小规模家庭生产这种模式上运行,一是分散化经营,二是小规模经营数量太多,三是检测工作的繁琐和人手的不足。

四、小规模生产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内在矛盾的应对策略

中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小规模家庭经营还将继续存在,而小规模经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在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个内在矛盾的核心在于——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如何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农村、农业经济及增加农民收入,就是当前各级政府官员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财政金融政策要更加灵活

产业化是在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实现的,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怎样推进产业化的发展,今天我强调重点抓住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从带动农民的角度,大中小企业都很重要,但是政府着力点应该扶大扶优扶强。第一就是关于财政对龙头企业的支持。第二个就是公共财政支持龙头企业的什么环节什么领域。因为公共财政要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是今后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农村企业毕竟也还是经营性的企业,财政不能什么都支持,重点至少三点,一是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进步,二是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各种中介组织协会等等,这些方面我们太薄弱了。第三是关于税收对农村产业化支持问题。税收在总体上讲应该采取鼓励机制。第四我认为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现在所有的金融体系的设计都没有很好地研究和考虑农户到底需要什么。农户需要是短期的,小额的,没有抵押担保的,及时而灵便的金融服务,这种金融需求显然不是正规的经营组织和机构所能满足的,这当中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二)农业产业化主要抓好四大环节

四大环节是特色经济,规模,品牌和产业化经营。具体讲,特色就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当地的自然资源,选择最能够体现自己优势的这些产业和产品。特色经济必须要有规模,没有规模,社会化服务就很难跟上,市场的销售也很难持久地向前拓展。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实行的一项农业的基本政策是家庭承包经营,仅仅靠几个专业户,这个产业是做不大的,必须要在几个乡,甚至几十个乡几个县这样的范围形成一个区域化的布局,确保后续产业的发展。品牌意味着一个地方的优势在市场上面得到体现。要发挥我们的优势,就是要扩大我们品牌的影响。产业化经营我的理解,有三层含义:第一个是指从生产到加工到流通的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第二个含义就是组织形式,就是我们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入市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第三个含义就是企业机制,我们在农户和龙头企业之间,通过有效的形式把双方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

(三)产业发展和工业化要紧密结合

产业化要和我们国家的工业化相结合,没有工业化,产业化搞不成。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有现代化,农村的产业化也必须建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因为工业化的成果可以装备和武装我们的农业产业。另外产业化要和城镇化结合在一起。把工业发展的成果运用到农业产业,搞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就需要有一部分农民要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非农产业就是向城镇化发展。那么小城镇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要统一规划,小城镇的发展不能脱离产业化孤立地发展,产业化的发展最后要落在农民收入的增加上面。产业化还要和高科技的要求相适应,还要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如奶业协会、葡萄业协会,来帮助农民解决资金不足和销路问题。我们国家对行业协会重视的还不够,它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当务之急是需要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来推动我们产业化的发展,政府要做好服务,要做好宏观指导。

(四)农业产业化需要制度创新

首先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土地的产权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大部分龙头企业已有固定的资产并不多,特别是可以用来抵押的资产非常少。原因是中国的农村土地的产权界定不清晰,虽然说是集体所有制,但农村土地目前还不能作为资产去申请抵押贷款。没有一个合法合理的资产去参与这个龙头企业的入股,从企业本身的角度来说都不完备。农村的土地这么大一块资产,今后如果不在土地的产权问题上做文章的话,对农业产业化的稳定发展是一个非常不利因素。第二块我觉得需要有比较好的法规制度。有了比较好的产权界定,接下来需要的是产权保护。农业产业化这块不仅仅是产权保护的问题,还有怎么履行合同和利益分享的规定,这些都要有非常好的法律制度保护农民的利益,同时也保护农村企业的利益。政府比较重要的服务要有几个方面:第一要提供比较好的信息服务。第二是技术培训服务,第三是金融服务。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与农业产业化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很不适应,政府必要的担保对农业产业化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是非常有益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