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的文化自信来源于篇一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一直认为一个成功的人、善良的人都是拥有孝心的。
最近电视上放了一则公益广告,是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的。我看到有一个满头大汗的男孩正吃力地帮父亲搬东西;一个男孩跑到田地里给正在干活的妈妈送水;一对盲人父母正抚摸着女儿得来的奖杯。我看了这则公益广告,心里充满了敬佩,因为我从他们的父母脸上看到了欣慰的笑容。
我最近看了一篇新闻,讲的是一个母亲叫梁石娇,她患了肿瘤,长在肚子上,行动非常不方便。年纪小小的儿子刘济才承担起照顾着母亲的责任。我看到刘济才很吃力地把病床摇起来。因为梁石娇的肿瘤长在肚子上,所以行动不方便,连大小便都要在床上解决。刘济才帮助妈妈把大小便拉到盆子里,然后帮助妈妈把裤子穿上。记者问刘济才为什么不叫护士阿姨帮忙。刘济才说:“我自己就可以了。”我还看到刘济才帮妈妈洗衣服的情景,由于够不到水龙头,竟然爬到洗手池上去洗。
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我依稀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妈妈叫我去给她倒杯水,我心不甘情不愿地倒完水,对妈妈说:“以后不帮你倒水了。”我这举动跟刘济才的差距简直就是十万八千里。
还有一个叫张颖的女孩,本来她家很幸福的,可是她的妈妈突然变成了盲人。为了治疗眼睛,用光了全部的钱。张颖的妈妈一整天都躺在床上,不愿吃饭,甚至都不想活了。张颖就对妈妈说:“你还有爸爸和我。”以后,张颖就从《知音》和《读者》里找些读给妈妈听,妈妈的心情也一天天好了起来。
看到孝顺的同龄人,我的心很是惭愧的。虽然我的父母都身强体状、自理无忧,可是在他们伤心烦恼的时候,我不曾安慰过他们,甚至还惹他们生气。
我常常听同学说他们帮助父母亲干家务活。而我却连碗都没洗过。有时候星期六星期天帮忙晾衣服,可是晾得也不好。妈妈有时候让我自己洗衣服,可是我总是说不会。我记得我第一次刷鞋的时候,笨手笨脚的,最后还是让妈妈帮忙刷干净了,之后刷鞋依然笨手笨脚的。
我常听爸爸妈妈和一些阿姨说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承担起家里全部的家务活了。至少也能刷鞋子,洗自己的衣服,做一些简单的饭菜。
我认为孝心不在于大事或小事,只要是你诚心诚意做的,你就是有孝心的人。
中国的文化自信来源于篇二
因为我有自信,所以很美我虽然不漂亮,但很自信。因为自信,我变得更加开朗了。因为自信,我变得更加乐观。自信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充满自信!记得有一天下午学校举行了童谣大会。看比赛的同学们个个演技都很好,我不得不紧张。害怕自己背错台词,动作不对。所以,我反复地使自己平静下来,但没有用!突然,我又想了想:背错台词是什么,做错动作是什么?有自信,别紧张,自己练习。过了一会儿,轮到我们班,我们班的同学们去指定的地方开始比赛,我马上进入状态。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们班比赛结束后,我们松了一口气,等待比赛结果出来。几天后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班得了三等奖。听到这句话,我想:做任何事都要充满自信。天空雪花中梅花的数量是最自信的;在茫茫的天穹上,老鹰的数量最有把握。平原门下,最自信的数毛数;在众多科学家中,爱迪生最自信。从古至今,到远方,一切都充满自信,微笑,铸就不屈的灵魂,为生活点灯。(一点也不夸张)。自信能力=成功,所以成功离不开自信。要想成功,必须有超过二分之一的自信。抛弃自信的人很难成功。让我们“拾自信”踏上成功之路吧!让我们在自信中努力学习,学会坚强,前进,迎接成功!
西塞罗以往说过:“自信是一种感觉,为了这种感觉,人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念和期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没错,自信就是让我们用于做面一件事的“梁柱,没有它,就无法完成一件事。
以前,我总是不敢朝与自我本事的事情,所以,经常为此而烦恼。可是,经过一个钢琴比赛,改变了自我。
记得那一次,我参加了一个钢琴比赛,要被一首曲子,我已经被的滚瓜烂熟了,可是,就在比赛前的5分钟出事了!
在我前面的选手,个个都弹的优美极了,仿如一丝春风吹来。可快到我时,我的心却像怀着一只兔子一样,不停地跳动着,似乎快要跳出来一样!突然,主持人报道:“请10号选手上台比赛。”我一惊,不知所措,完全不明白该怎样办,心想;天啊!如果我把曲子弹错了,怎样办这时,主持人又催了一下。这时,我突然想起了一篇文章,叫做《唯一的听众》。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和我一样,都喜爱音乐。而他却因为拉小提琴拉得不好,受到别人的嘲笑,可是,他有自信心,刻苦努力,最终考上了当时的音乐学校。对!应当向这位主人公学习,充满自信,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之后,我充满着自信地走上舞台,弹出《献给爱丽丝》这首曲子,让所有的观众和评委都进入这首曲子里在复赛和决赛中,我都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一个人只要有了自信心,就会变得充满活力,不管在多大的困难面前,都能够克服。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自我充满自信心!
中国的文化自信来源于篇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傲然挺立与飞沙走石之中千年不倒;中华古人博学多识,成就了我华夏五千年的璀璨文化。
纵观五千年华夏岁月,英雄人物比比皆是,灿若星河。他们博学,他们大气,他们不羁,他们豪放。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中华大地创造了五千年不衰的奇迹;正因有了他们,我华夏民族凝成了独一无二的耀眼明珠;正因有了他们,我中华民族养育了更多的英雄儿女。孔子就是历史长河之中一颗夺目的明星,他他作为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的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给我们留下那么多的文化遗产供我们后人学习借鉴。还有李太白,他因为生活于恢弘浪漫的盛唐,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绝篇。
而我们,明明在我们身边有芳香四溢的花朵,却偏要伸手去采悬崖边上的孤芳。
我们现在的中国人,不但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结晶如无物,反而崇洋媚外,处处效仿外国,不仅丧失了我国特有的文化底蕴,就连几千年文化艺术的积淀也在消失殆尽。
现在的中国人都以外国的文化艺术马首前瞻,总是认为外国得一切都好,就连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节日也遗失了。
我国历史上的那么多文人墨客,政治学家,军事学家为我们留下那么多珍贵的历史文学供我们借鉴学习,而我们从来没有仔细研读我国的文化艺术,只知一味的学习外国。长此以往,国之将亡。
让我们携手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光耀“我家”——中国的门楣!
中国的文化自信来源于篇四
我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五千年来一代传一代。今年,一个对全中国人民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年度,更应该向全世界拿出我们的文明礼仪,发扬我国传统美德。
这说明了一个人的文明礼貌,就是一个人内在美的外在表现,就是一面照着你自己的肖像的镜子,你对他怎样,他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你。
但是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体现比较明显的是在坐公交车的时候,一个老人晃晃悠悠地站在一个年轻人旁边,年轻人就装作没看见一样。尽管如此,不是有人从后面站起来请老人坐,而此时年轻人却羞愧得无地自容。这种现象在我们周围是频频出现,如有人乱丢垃圾,就有人捡起来扔进垃圾箱等,也在社会还是具有那么多有文明、有礼貌的人,只要有这些人的存在,社会还是美好的。
再过不久,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北京举行,现在电视上天天都在播放关于“讲文明,树新风,迎奥运”的广告。其中有一条广告是这样的:有一用纸包裹的垃圾放在路边的椅子上,路边行人来来往往,画面定格在垃圾箱口处,此时便听见一段广告词“比赛已经开始了数十分钟,还没有一球进门,突然有人接到了球,并且带球进门,球进了!现在比赛仍在继续”,就这么一个公益广告就体现了举办绿色人文奥运的主题。
传承文明礼仪,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和责任,我们一定要肩负起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的责任,在这特别的年度里,向全世界展现我国国民的风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我们的传统美德以德作为根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以道义为重的人生观。
中国的文化自信来源于篇五
“悠悠文化五千年。”这是我读《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所总结出的。
在这本书中,我不仅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意识到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重礼仪,讲道理。不过在我看来还要再加上几个字:在古代。不说远的,就在前几天。我看到一则新闻“日本游客在泰国裸体跳舞,被认为是中国人被骂”我想看到这句话许多人都会去骂日本人,骂泰国人。
在我看完这条新闻三个感受:愤怒,羞愧,悲伤。出国旅游的人中,有些人表现的多恶劣臭名远扬,所以泰国人才会把这个帽子扣到国人头上。其实不用多说大家也看到过许多类似文章。从小老师父母就教育我们要懂礼貌,现在的科技发达,生活水平提高素质却在下降。不得不让人深思。
在我认为中华文化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书法。篆书静中有动,草书狂放连绵。楷书端正工整;行书易识好些。现在人们大多都有“提笔忘字”的习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用电脑,手机。打字发信息。学生中也极少有学习毛笔字。比如我的哥哥,那次我写了一个悠哉的“哉”问他这是什么字。他不假思索的答了出来。当我让他执笔写时,他竟说不会。还觉得拿笔很别扭。现在一想,我不禁嗤笑。外国有人痴迷于中国汉字。但中国人却“忘”掉了自己国家的字。
当我读到“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时不禁回忆起小的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炮声四起,霎时间街上便挤满了人,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在俏姑娘前大展身手。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世界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上曾涌现出一代又一代杰出的作家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潮流,理论。现在网络上出现了玄幻,奇侠,穿越架空。占据了学生的书架。没有人去读《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元曲。中国文学的姹紫嫣红、瑰丽璀璨早已被现今各种所谓的“书”给淹没。
现今青少年生活已被科技产品所占据。许多传统文化早已消失殆尽。国画,皮影,腰鼓,书法,国学,孝德……也已岌岌可危。在此,我真心呼吁大家学习中国文化,不要让中国文化消失。
中国的文化自信来源于篇六
郭凤海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习近平同志从提出“文化自信”,到把“文化自信”作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个自信”。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凸显了文化自信的特殊重要性。什么是文化自信?习近平同志为什么要强调文化自信?强调文化自信是让我们固守本土本民族的传统,闭目塞听、孤芳自赏、夜郎自大吗?显然不是。习近平同志指出,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并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习近平同志还特别强调,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习近平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除了强调立足中国文化土壤这个视角之外,还有更广阔的世界文化发展视野。
一、当代世界文化多样化格局及其走向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文化大碰撞、大融合时代,突出表现为多元文化形态并存的“文化多样化格局”。这种文化多样化格局及其走向是怎么样的?这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当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存在形态人类文化原本就是多样的,有着不同的种族和地域文化。古代社会的多样性文化,是各自在相对封闭、相对孤立的民族地域,通过一个个特殊民族文化形态直接呈现出来。比如,以儒学为主脉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周边邻国影响非常大,形成了著名的中华文化区。在古代,中华文化区跟其他文化区比较,交流相对来说是较少的。但是历史发展到今天,尽管我们仍然保持着中华民族原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文化习俗、生活习俗,但是与以往相比,情况有了很大不同。儒家文化发展到今天也不是相对孤立地存在于中华文化区,它在和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中显示出自己的特殊性。再比如说饮食文化,饮食文化在世界各国各民族存在的形态也不一样。比如,从饮食文化角度来讲,有人说美国人喜欢用“脑”吃饭。用“脑”吃饭是什么意思?可能是受科学思维方式的影响,美国人基本上是按照生命存在的需求来吃饭,一个人每天有多大的生理需求,需要摄入多少大卡的热量,达到多少营养量就够了。这叫用“脑”吃饭。有人讲法国人是用“心”吃饭。法国人请客是非常用心的,一顿法国大餐需要准备好几天。如果到法国人家里作客,从饭菜的品种、选料、样式来看,就能说明法国人很用心思。有人说日本人是用“眼”吃饭。饭桌上各种各样的餐具,像碗、盆、勺都很精致,但饭量不一定够吃,也就是说比较养眼,这叫用“眼”吃饭。与美国人、法国人、日本人的饮食文化相比,中国人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有人讲中国人是真正的用“嘴”吃饭,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各种菜系比较讲究口味。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有中国的特色。但是历史发展到今天,这种独特的饮食文化也是和世界各国的饮食文化相比较而存在,互动交流,显示出个性。尽管人类文化原来就是多样的,但是历史发展到今天,各国、各民族文化尽管多数还保持着原有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但是同过去相比,现在已经不再是孤立的原地发展的多样性,文化已经告别了相对隔绝的状态,相互重叠、相互渗透,汇聚在一起,在各种不同文化形态相比较、交流、冲突、融合中呈现出相互交织的互动的多样性,也就是今天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在这种互动的多样性中,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出几种主要的文化体系。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将世界文明史划分为希腊(古典)、阿拉伯、西方、印度、中国、埃及、巴比伦、墨西哥等八个部分,它们被视为独立的、已经发展完成了的文化形态。“文明冲突论”学者亨廷顿认为世界上有七种或八种文明,即,中华文明(起初亨廷顿称之为“儒教文明”,但在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时他认为称“中华文明”更准确)、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的基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研究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文化确实存在着多种文化形态,主要包括欧洲文化、北美洲文化、拉丁美洲文化与加勒比地区的“解放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俄罗斯文化、东欧文化、印度和南亚文化、中国和东亚文化等等形态。中国学者也对世界文化体系作了分类,1986年季羡林先生为其主编的《简明东方文学史》作了题为《东方文学的范围和特点》的绪论,在绪论中他指出,在五光十色、错综复杂的世界文化中,共有四个文化体系,一、中国文化体系,二、印度文化体系,三、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四、欧洲文化体系。这四个体系都是古老的、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文化体系。这里没有提到俄罗斯和东欧文化体系。我们如果把俄罗斯和东欧文化体系算在内,当今世界文化实际上主要有五大文化区,就是中华文化区,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诸国文化区;欧美文化区,以西方文化为核心的西欧和北美诸国文化区;阿拉伯文化区,以伊斯兰教与阿拉伯语为核心的中东、北非和亚洲中西部文化区;印度文化区,以印度文化为核心的南亚有关国家形成的文化区;还有俄罗斯和东欧文化区,以东正教与斯拉夫语为核心的俄罗斯及其周边以及东欧一些国家形成的文化区域。上述主要文化区,不管彼此相互关系如何,共同构成了人类多样性文化形态的共存格局。也就是说,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主要表现为人类各主要文化区域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共存格局。
(二)当代世界文化多样性互动特征及走向当代世界文化多样性互动特征及走向主要取决于多样性文化共存格局背后起作用的更深层的力量。这种更深层力量,概括起来就三个字:“球”“钱”“网”。“球”是全球化,“钱”是资本化,“网”是信息化、网络化。换句话说,从人类社会展开的时空范围看,是全球化;从人类社会转型的基本利益杠杆看,是资本化、市场化;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技术水平看,是信息化、网络化。这“三化”使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展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样性地域民族文化的大汇聚。人类文化大汇聚,主要表现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被卷入到世界化历史进程中。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世界历史理论”,他指出,世界历史、普遍交往、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世界文学”就是世界文化。一方面,全球化、资本化以及今天的网络化,使各民族文化汇入世界性文化之中,使“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比如上述五大文化区中的中华文化,目前在世界上非常活跃。世界上有140多个国家建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同样,道家文化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流派,在当今世界也是非常活跃。16世纪道家学说传入欧洲,其人性“法自然”思想、“反者道之动”权力“制衡”思想、用轮毂与车轴比喻法度与民主的制度法治思想,以及“我无为,民自化”小政府大服务理念,对欧美政治文化影响非常大。据统计,《道德经》西方译本和印数仅次于《圣经》,老子因《道德经》这一著作被评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美国政坛奉老子为“总统之师”,许多总统都是道家学会会员。这就是说,即使是中华文化,也不能仅仅从其自身来理解,而要从世界文化视角上来理解。另一方面,各种文化普遍交流、对话,又使每个民族的文化个性、差异和竞争,在相互交织和比较中得到彰显,得到全面展现,从而使人类社会的精神活力空前迸发。第二,人类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大转型。近代以来,欧美文化可以说是异军突起;世界各国从西方的坚船利炮中见识到了什么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人性、人权、开放、竞争等等,见识到了适应资本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也见识到了英美等西方国家靠资本输出、靠殖民掠夺、靠文化创新崛起的现象,还见识到了资本尽管充满了血腥欺诈,但也显现出激活资源的有效性。人们受到启发,就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在近现代化的历史中必须要做资本的强者,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不被淘汰。由于近代以后的世界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发展,给世界各国文化发展带来的冲击,就导致世界尤其是东方各古老民族为了应对西方资本的挤压,为了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不得不追赶现代化。各个古老民族不得不放弃许多古老的自己本有的价值传统和生活方式。这不是一个平静的过程,它充满了血泪,充满了硝烟和斗争。马克思指出,“看到这无数辛勤经营的宗法制的祥和无害的社会组织一个个土崩瓦解,被投入苦海,……是会感到难过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看起来怎样祥和无害,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表现不出任何伟大的作为和历史首创精神。”怎么办?得转型。文化得转型,在向西方强势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努力推动本民族文化在转型创新中繁荣和发展起来。只有新的繁荣和发展,才能在新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被淘汰。转型带来巨痛,但我们别无选择。鸦片战争170多年来,我们从器物技术,到社会制度,再到社会文化,从改良、革命到建设,直到今天我们搞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上历史进程本身就包含着从社会文化的深层回归到对资本的清醒认识,当然还有自由、民主、人权、平等、公正、法治等等,对这些文化要批判地加以借鉴,由此创新本民族的文化。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使中国发生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历史性巨变,这主要表现为三次价值观转型。第一次价值观转型是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在这段历史时期里,我们主要是引进西学,批判传统儒学价值观,靠向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第二次价值观转型就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我们既反帝又反封建,既批判传统儒学的价值观,也批判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由新文化运动诞生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价值观,也就是从“五四”新文化向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革命价值观转变。第三次价值观转型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推进文化创新、理论创新,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发挥资本杠杆对社会资源整合的作用,实际上我们讲的就是向资本自觉的回归。这种资本自觉的回归和西方也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文化价值观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中国文化实现第三次价值观的转型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探索过程,包含着时代主题的转变——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包含着主流哲学主要思想的转变——从讲阶级斗争转向讲社会和谐、以人为本。经济上,从过去强调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强调计划经济,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上,从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文化上,从过去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包打天下、排斥多样性,日益转向一元主导、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新的文化方针和政策。道德上,从过去个人利益完全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转向日益尊重个人道德选择和利益选择、个人价值追求,肯定人的正当利益、价值和人权,倡导改革开放、进取竞争、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契约诚信等思想文化和价值理念,这都是社会大转型的结果或者说社会向更高发展层次的转变。特别是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对思想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从中国社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历史性巨变看到,在多样性的地域民族文化的大聚会中,社会和文化从传统向现代已经发生了持续性、大规模的变迁和转型。这是当代世界文化发展,包括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向。第三,人类内在精神和活力的大迸发。全球化、资本化和网络化对人类内在本质力量的激活作用是无与伦比的。特别是网络化、信息化,对全球化、资本化发挥了巨大的“倍增加速”作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已达7.31亿(相当于整个欧洲的人口总量),手机网民6.95亿,网上支付用户达到4.75亿。互联网信息化、网络化在中国发展极其迅速,以虚拟符号化的交往方式超越各大文化区的限制,在相互交织、碰撞中使文化展现出由单一向交互,由线性向网状、多极、多元、多样、多维、多彩的局面,由此推动人类内在精神和活力全面迸发。这种态势折射到人类生产生活领域,极大推进了农业集约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交通实时化、教育远程化、医疗会商化、金融电子化、商品网购化、生活数字化、传播自媒体化……全球资本流、信息流、人力流和物资流空前优化整合,人类文化内在活力在相互激发中轮番升级,展现出文化发展对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文化多样化对中国文化自信的挑战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国文化既在中国本土文化土壤上不断发展,同时也处在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互动中。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既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全新的文化发展格局,激发了中国文化发展活力,为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提供了有益的助力,提供了无限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文化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文化自信还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第一,面临西方文化同化挑战。在全球化时代,各民族文化并不都是处在同一个发展层次上,有的是处于传统的农耕文明层次,有的是处于现代工业文明层次,有的则处于后工业化或者信息化层次。人类文化史上,高值文化同化低值文化、强势文化兼并弱势文化,是一种必然趋势。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历史上“我们为甚么能够同化蒙古人和满洲人呢?是因为他们的文化比我们的低得多。倘使别人的文化和我们的相敌或更进步,那结果便要大不相同了”。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大面积摧毁传统农耕文明,一个国家或者是民族如果不想灭亡就必须大力赶超新兴文明、新兴文化,文化发展展现出一种时代性和创新性,从而赢得文化发展的自主权。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互动,对我们的挑战现在看来还是非常严峻的。西方特别是美国凭借着他们的文化优势,比如说西方的饮食文化像薯片、快餐文化,对我们现在的影响就很大。西方特别是美国,凭借着他们的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优势,实际上在各个方面都对我们构成了一种挤压,他们用“三片”,就是好莱坞大片、薯片(快餐文化)、芯片(微软操作系统)来影响我们。如果看看我们多年反“西化”“分化”、反“和平演变”的效果,再看看我们青少年喜欢什么?是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喜欢美国“三片”?我们就会感受到文化上被悄悄同化的浪潮袭来。长此以往,民族文化就可能荒漠化,这是非常危险的。第二,面临资本文化物化挑战。资本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资本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同样大力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不仅蕴含着适应资本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更蕴含着我们在发展资本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提升人们精神品质的崇高追求。当然了,人的精神在资本化进程中向上提升的过程也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向上努力就像爬山,有的时候很艰难,但是往下走下坡路就很容易,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巨大的物化效应。资本、市场交易中的巨大利益流动极易引发人的精神变异,滋生金钱欲、拜金主义,带来马克思讲的“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衍生弱肉强食的掠夺价值观、以权钱为底价的赤裸裸的人际关系。这种现象很多文学家和思想家也都揭露过。英国伟大的文学家、著名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这部著名的戏剧中有一段话,生动描述了金子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巨大变异力量,他写到,“金子啊,多么神奇的力量!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要那么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尊贵,老人变少年,懦夫变勇士。它可以使异教联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窃贼获得高位,使恶棍受到敬爱;使歪脸的流氓得到少女青睐,使鸡皮黄脸的寡妇再做新娘;即使她满脸都是流脓的恶疮,也会被认为是娇艳无比的美娇娘!这就是金子,这就是金子的伟大力量!”我们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段话不难认识到,钱无善恶,但钱怎么花就有善恶。资本、市场交易关系是客观存在,驾驭不好就会产生精神物化。从古到今,我们看到一些中国人嘴上虽然不爱钱,但是在骨子里却是嫌贫爱富,容易受金钱欲的操纵和影响。历史发展到今天,资本物化现象在我国也是大量存在的。资本物化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纠结在一起,甚至已经形成了共振效应,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像资本垄断产业、侵蚀公共权力、阶层贫富分化,一部分人对物质和金钱顶礼膜拜,人格货币化,极端利己主义,道德错乱,传统价值失落,对社会主义道德和民族文化价值陷入了彷徨和自卑,丧失了本有的自信。第三,面临主流文化虚化挑战。当代中国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文化综合体,包括5000年传统文化、西方外来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等几大部分,其中马克思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流。现在,全球化、资本化、网络化已经打破了主流文化一统天下局面,在激发人类内在精神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文化内部“保守”与“改革”或“左”与“右”的巨大分歧、争鸣与争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使主流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已经变得非常模糊,换句话说就是被虚化。近年来,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强劲的反主流思潮。反主流就是反传统、反权威、反中心、反对官方的声音,反对占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也就是反对主流文化,反对社会中的主导文化。反主流的东西多了,主流就必然被遮蔽、被虚化,就容易在社会中形成巨大的主流文化虚化效应。主流文化虚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虚化历史传统。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往往处在一种被戏虐、被恶搞的局面之下。二是虚化政府权威。在反主流文化发展的局面之下,政府权威往往是处在被围观的状态下,陷入巨大的异质性文化海洋里,面临着多种质疑性的围观、质问性的喧嚣,无形中降低或虚化政府的权威性、合法性等。三是虚化人的心灵。可以说现在的社会文化,特别是网络文化,表现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文化环境。这种文化环境使一些人彷徨、迷茫,不知所措,心灵也被空前地虚化了。表现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一些人心灵空荡,精神飘荡,思想游荡,找不着北,定不了向;一些人“七大皆无”,无理想、无信仰、无追求、无兴趣、无爱心、无静心、无斗志。这样的文化局面对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对支撑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和平崛起构成了巨大挑战。第四,面临宗教矛盾泛化挑战。当今世界五大文化区处在互动中,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冲突和融合。在这样的局面下,既存在着一些传统宗教,像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的互动,同时各种宗教对话、碰撞、摩擦日益凸显,涌现了大量的新宗教。当今世界新宗教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新宗教,欧洲约2000个,美国约2500个,日本超过1000个,其中信徒人数100万以上的有8个,创价学会就号称有会员2000万人。与此相对,西方犹太教-基督教右翼保守势力的反弹,大有引发亨廷顿当年讲的“文明冲突”之势,引发了一系列排他性的宗教自我神圣化运动,造成巨大的宗教矛盾泛化效应。所谓宗教矛盾泛化,主要是指宗教极端势力对宗教教义刻意进行神圣化、排他性的原教旨主义解读,并且用曲解了的宗教教法、教义介入一切世俗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公共生活,试图使社会各领域纳入其规范之下,置于政教合一之下,导致宗教矛盾广泛化的现象。毫无疑问,当今世界宗教矛盾泛化在有些国家形成了一种效应,这种宗教矛盾泛化效应最近这些年也波及到我国,威胁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