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也能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在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客观真实,不夸大和歪曲事实,做到实事求是。在下面,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好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借鉴。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心得体会篇一
前几天拜读了肖川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1、精读文章,找到“感点”
精读文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读,细细地品味。只有在精读中,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文章中令人感动、引人思考的“点”,可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是文中的一个画面、一个感人的情节,总之,哪一点最令你感动,哪一个地方拨动了你的心弦,哪一点就应该是你读后感文章中的“感点”。
同学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谈自己的感想,可以结合全文来谈,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某一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自己的看法,自己这样做以后的后果……这样,同学们认识问题的能力,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就会一步步提高。
2、结合“感点”,展开联想。
好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面面俱到,哪1点都不会谈清楚。只有围绕自己受到启发教育最深的一点并结合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才会写出优秀的读后感来。
3、读后感应该注意哪几方面?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小学生写读后感,历来是一件较棘手的事情。其实,写读后感也有章可循,写法一般可归纳为“引”、“议”、“联”、“结”4个字,即引用原文的内容或观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然后由此及彼联系实际加以阐述,最后总结全文,提出看法。
“引”
适当地引用原文,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点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总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来。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否则会喧宾夺主。很多同学只有“读”而无“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的写法成了对书的内容介绍,从而使文章本末倒置。
“议”
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写读后感,重点应落在“感”字上。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写一点,最后,什么也讲不深、不透,重点部分却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掠而过,这样的读后感会很平淡,不深刻。
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联”
密切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
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结”
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要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以上4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前几天拜读了肖川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
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最近在读《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呢?从这本书里我得到了答案。
首先,就是不要盲目地教书,而要思考,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就是要写教学反思。因为“讲台上循循善诱,身后留下的,惟有藏书万卷”,所以要多多思考,多多反思,怎样处理学生的各方面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每处理一件事以后要形成文字备份。使自己成为一个永不停止探索、思考、写作的人,让它们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习惯。
其次,要多读书。我认为会写文章的人必定是读过很多书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不读书,恐怕再好的感触也没有人可以分享,所以不要忘记读书。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能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书会让人睿智,读书能让人“宰相肚里能撑船“;读书能帮助你教学,能让你在讲台上旁征博引。所以,读书是一种精神食粮,不可以把读书做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习惯,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人的美好人生。
教师的职责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只有不断学习,放眼看世界,才会意识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因而潜心学习,提高素养。有思想的教师必定会带给我们的教育以清新的春风。
课余时间,我认真拜读了《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作者郭道胜是一位从教20多年的具有深厚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知识的教育实践者和管理者。他用精彩的案例、精辟的论述,深入浅出地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有文化、有思想的新时期的教师专业形象,成为所有教师的明确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一个没有品位的人,是一个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没有品位的城市,是一个低级趣味的城市;同样,一所没有思想的学校,没有文化品位的学校,只是一个贫血的,毫无生机与希望的砖石构造。(《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第246页)。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教育既是严谨的科学,又是精湛的艺术,科研的力量就在于把科学和艺术以最佳的比例结合起来。只有真正投身于科研,教师才能成为一个智慧型、研究型的有文化的教师。
掩卷思考,我认为自己有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内在需要,因此,我想我的学年个人发展计划应该制定得更加细致一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近期和远景发展目标,确定发展方向,明确研究形式,挑选一位年轻教师组成合作小组,通过目标引导让科研实现自己的内在需要。
要想实现我的发展计划,我认为自己必须认真参加到教师读书工程中来。通过阅读理念名著实现自己的有内涵、有思想的科研之路。
每一位教师都是科研的主角。老师们定期开展科研交流活动,推行教师作课——反思——再作课——再反思制度,这个制度让每位教师都有展示课堂风采、交流教学理念的机会。在教研创新的工作中,我初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提升了自己的文化。
新课程的编写依据是:走进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组织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提升人文素养,厚实人文文底蕴。读了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在自己所教学科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机会,为学生搭建发展的舞台。通过举办小小解说员选拔赛、小记者培训等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让学生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人文素养的过程。
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学科文化,真正凝聚全体师生的心,塑造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乐园。我认为,如果每一位教师都做到这一点,学校一定能焕发更大的生机和活力,也一定能在发展学生、发展教师的同时获得最大的学校发展。
在工作中学习,得到理论的指点,使我们高屋建瓴地思考问题;在学习中工作,得到的是实践检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快的发展和进步。我想,这就是《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带给我的收获,也是我参加读书活动收获的最大成果。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心得体会篇二
读了《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后,我对自我的专业化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论是实施策略还是具体措施中都对加快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将对我今后的成长有非常大指导作用。
要想成为反思型体育教师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简单的过程,它需要体育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与提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信念、行为和各种视之为当然的观点,转变那些不正确的假设、信念,修正那些不合理行为,把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才能逐步迈向反思之门。
首先,要将反思渗透教学的全过程。即教师要进行全面具体的课前准备,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过程进行计划、安排、反馈、评价与调控,最后在课后对上过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等。教师只有通过这些措施,形成对体育教学的系统反思,养成反思习惯,并使反思伴随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常规化而逐渐自动化。
其次,要讲究科学的反思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反思方式,以提高反思的效率。
第三,经常记录并剖析“关键事件”,以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突变事件的能力,促进教师的自身的发展。
第四,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因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审视那些教学中的直觉判断,帮助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而且还可以为自己的实践提供多种可能,增强陈述自己行为的理论基础。
要想成为一名反思型体育教师,就意味着要在反思的过程中,把个人的教学活动、集体的经历以及正规的理论、研究视为同样重要的因素,使自身的教育实践和思想更具有合理性。只有在不断的批判与反思中教师的教学才会得到持续地发展。为成为一名具有反思的体育教师而努力!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心得体会篇三
【分析】。
到底为什么学校要组织活动?难道学校真的就是让学生不学习,没事找事干吗?可能大部分老师不曾想过,实际上我们大部分老师为了应付学校的活动,亲自出马督战,而且还同时在抱怨着学校举行的活动太多。我们何不借助学校开展的活动,在班级里掀起读书、诗歌朗诵的热潮,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然后每个人都朗诵,再从同学中选出读书最好的同学代表全班同学参赛,这样既是一种奖励,也是对同学的鼓舞,使得同学们养成读书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影响将会有多大?我想不仅仅是现在,而是长久的乃至一生的影响!而且从中还可以培养良好的班风。但是,我们老师没有让全体同学参与,对于学校提前就发起的活动并没有认真对待,这样的结果对全班同学产生什么影响?我以为,肯定不会是一种积极的影响。难道学校开展活动真的是在影响学生成绩吗?恐怕都是一些片面的结论吧!当然我也明白学校在组织上还缺乏科学严谨性,但我想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一定会在摸索的过程中慢慢的进取!没有摸索总结,终究什么一无所有!
【案例2】。
为了促进教师的业务、基本功等,学校每月给老师布置了一定量的任务。但我却悲哀的发现,有的老师没有积极、认真完成,反而听到个别老师抱怨“学校吃饱了撑的,简直有毛病。布置这些额外的任务给老师,增加了老师的负担。”
【分析】。
老师们,这真的是负担吗?难道通过练习我们自身就没有一点提高吗?对大家都有害吗?大家应该都听过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当代社会发展的步伐,我们现在自身的水平是否真的跟上发展速度?我个人认为我已经在倒退!课程在变,教材在变,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师不终身学习,就会落伍。无论身在怎样的岗位,从自身的工作角度出发,尽可能完善各项工作。在日复一日的教育中要多一些办法,少一些借口;多一些实效,少一些托沓;多一些应对,少一些应付;多一些担当,少一些逃避。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价值。
【案例3】。
在我们领着学生练习少林拳操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特别不守纪律,于是我们大呼小叫,包括我在内,但是晚上我回家却发现其实自己很愚蠢,自己气的半死,但是学生真的受到教育了吗?我们成功了吗?结果我们失败了,不但是自己喊坏了嗓子,学生却仍是如此。
【分析】。
对于以上的做法我认为真的是非常的愚笨,我们应该给学生讲道理,让犯错误的学生自己承认错误,而不是我们再大呼小叫。当然说明我们的德育工作做的还非常不到位。如:我们的思品课质量如何?我们平时的其他课是否注重德育渗透?我们的少先队活动开展的是否真的够?我们在活动前是否真的进行了严格要求?事中是否落实?事后是否评价、总结?我想我们不能只是说学生差,家长差,如果只是从客观入手,那么我想我们的想法(什么时候我们的学生会怎么怎么样)就全部停留在我们的口头上。
【案例4】。
来我们学校已经有一年多了,虽然课间学生的追赶打闹现象、教室大声喧哗现象在大家的努力下好了许多,但是学生的养成习惯仍很差,如:乱践踏草坪、追赶打闹、教室大声喧哗,教室没有人但电扇电棒照转等等。再如学生进行体育课教学或者课外活动时,原本漂亮整洁的校园,活动之后却是比较狼藉。
【分析】。
为什么在我们的教育中学科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教育往往被忽略了?学习文化知识固然重要,而做人更重要。如果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像土匪一般,那我想我们的学科教育又有什么用?我认为我们还是没有抱着方法总比困难多的想法来实施,而且我们的班级管理还不够细化,如果我们都责任到人,设立监督岗,并严抓一个月,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我想我们的行为习惯一定会好很多,从而也会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些都是整体、连贯的,请我们大家不要孤立的去看待!
【案例5】。
我连续观察了这一年多的课堂,特别是近段和别的小学的课堂进行了对比,我还是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也是我们很大的弊端):我们的课堂中总有部分同学在玩东西,完全没有理会教师。但是师家河小学的课堂几乎没有存在这个问题,大家原来参观的小学的课堂也没有这个问题。
【分析】。
难道真的是学生多的缘故吗?难道我们的学生和别的学校的学生真的不一样?难道我们真的没有办法改变吗?如果我们真的一直这样麻痹自己,我想我们永远也得不到守纪的学生。况且我们找自身原因了吗?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了?是不是我们的要求还是不到位?如果对症下药我想我们的学习风气一定会改善,随之教学质量也一定会提高。
【案例6】。
我们也开过几次民主生活会,也做过几份调查问卷。很多教师也剖析的很到位,但是我们的实际行动究竟呢?学校的办公制度对于部分教师简直就是一张废纸,工作时间闲聊现象还是很严重,上课我们让早到1-2分钟,结果呢迟到现象还是存在,而且还口口声声说事情干不完?没有时间考虑?没有时间备课?等等。
【分析】。
【案例7】。
有部分教师对于学校的问题有意见,但是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分析】。
我们学校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学校很多东西都需要和大家协商、沟通,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是学校一直说当面不说的话不要背后乱说!考核方案上这一点也说的非常清楚。我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到我、教导处、少先队、总务处、办公室组长以及教研组长等反应,学校领导班子一定会虚心接受教师的合理化建议,但是决不姑息私下嚼舌头。我们的单位才20位老师,难道我们还要四分五裂吗?显然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蚂蚁是动物世界中微小的让人无视它存在小生命,但是它给我们的震撼是巨大的,因为它们为着一个目标能团结一致、积极向上、勇往直前。我觉得我们双小教师现在应该做的就是:每个人以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情感积极融入集体的.团队精神。
【案例8】。
很多教师把现在的工作当成负担,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成了负担、累赘。感到工作乏味,整日牢骚满腹,抱怨工作忙、工资低,太苦太累,结果学生不喜欢,同事不高兴,领导不满意,把自己搞得痛苦不堪。好多年过去了,仍是这样,也没有体会到教育的乐趣,耽误了学生,也耽误了自己。
【分析】。
我觉得这样是一个失败的教师,一个悲观的教师,一个忧郁的教师,一个痛苦的教师,一个绝望的教师!一个逃避现实的教师!如果长期这样下去我们最终精神痛苦,而且还伤害自己的身体!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与岗位,好比是娘与孩子。娘为孩子付出得太多了,因此,孩子总是自己的好。人家的孩子再好,你再爱,又有什么用?爱也白爱。从利益上来说,活在哪,爱在哪。一定要爱自己脚下这一片生存的土地。”当我们无法改变的时候就一定要适应。而不是把自己搞得痛不欲生。心中有光明,就会感觉自己快乐似的进入天堂,心中天天痛苦自己就如进入地狱。只有我们真正快乐了,才无愧于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学生,自己的人生。
懒惰的教师不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没有反思力的教师不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不读书学习的教师不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只是掌握点教学技能、技巧的教师不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过于追求名利地位的教师不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善于搞形式主义、花架子的教师不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自私狭隘的教师也不能成其为有思想的教师。真正有思想的教师,应该是勤奋、谦虚、善学的教师,是善于反思自我的教师,是淡泊名利的教师,是求真务实的教师,是宽容豁达的教师。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缺少思想,而是缺少对自己零星思想的整理,缺少功底、习惯、坚持。很多是时候就是用工作忙来搪塞。我想,作为教师我们不但需要理想,更需要“实实在在”的思想。如果我们希望优秀,就必须首先使自己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心得体会篇四
前几天拜读了肖川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1、精读文章,找到“感点”
精读文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读,细细地品味。只有在精读中,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文章中令人感动、引人思考的“点”,可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是文中的一个画面、一个感人的情节,总之,哪一点最令你感动,哪一个地方拨动了你的心弦,哪一点就应该是你读后感文章中的“感点”。
同学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谈自己的感想,可以结合全文来谈,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某一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自己的看法,自己这样做以后的后果……这样,同学们认识问题的能力,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就会一步步提高。
2、结合“感点”,展开联想。
好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面面俱到,哪1点都不会谈清楚。只有围绕自己受到启发教育最深的一点并结合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才会写出优秀的读后感来。
3、读后感应该注意哪几方面?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小学生写读后感,历来是一件较棘手的事情。其实,写读后感也有章可循,写法一般可归纳为“引”、“议”、“联”、“结”4个字,即引用原文的内容或观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然后由此及彼联系实际加以阐述,最后总结全文,提出看法。
“引”
适当地引用原文,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点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总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来。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否则会喧宾夺主。很多同学只有“读”而无“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的写法成了对书的内容介绍,从而使文章本末倒置。
“议”
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写读后感,重点应落在“感”字上。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写一点,最后,什么也讲不深、不透,重点部分却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掠而过,这样的读后感会很平淡,不深刻。
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联”
密切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
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结”
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要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以上4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心得体会篇五
云南省曲靖一中任玲(655000)。
语文,是最接近学生心灵的学科,语文教师,是与学生的思想有最直接交流的教师。因此,语文教师自身的思想素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
语文教师的基本工诸如书写、朗读、表达等固然很重要,但在所有要素之中,最重要的而且对学生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语文教师的“思想”,因此,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有思想”,应该是以广泛的终身的阅读为基础的,这是对语文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最重要的要求。没有博览群书,见识势必浅陋,思想势必贫乏,语言势必枯燥,教学中也就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只能就课文讲课文,就字词讲字词,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笔者曾做过一个调查,在“是否喜欢语文”和“是否喜欢语文课”这两个问题的问卷答案中,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结果:有些学生本身并不喜欢语文,但却喜欢上某老师的语文课,他们认为老师知识面广,能让自己在课堂上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学会思考。而有些学生,喜欢语文,却因为老师只会照本宣科、课堂枯燥乏味、没有足够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而不喜欢语文课。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肯定会因为老师的缘故而大为不同。从这个意义上看,有学生说一个好的教师可以救活一门功课,一个不好的教师会杀死一门功课,并不是没有道理。
可以说,阅读是语文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缺少成为终身习惯的持续不断的阅读,就不可能有丰富的学识,就只会在课文之中转圈子,渐渐干涸枯竭。课堂里语言质量的低劣,反映出来的不单纯是一个语言表达的问题,而是一个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的“思想”缺失的问题。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不做精神世界的美食家,就无法构建丰富的精神世界,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也应从大量找题做题、成天埋头批阅之中解脱出来,把精力转移到阅读上,把阅读各种相关书籍作为真正该备的一课,这是求得语文课堂教学活跃生动的最重要的潜在能量。
“有思想”,应该突出地表现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自己独到的创见。在教学中,面对一个文本,是用心去钻研,建设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还是人云亦云,只会照搬教参,做一个输送标准答案的中间者,是判别语文教师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
在一次听课中,有一位老师讲《荷塘月色》的时候,说了下面一段话:
清华园的荷塘我也去过,其实并不是很美。如果作者是为美景而写文章,他完全可以选比这强百倍的风景名胜作对象。但他笔下的荷塘又真的是这么美!其实在我看来,这美景与真景是有距离的。这宁谧、静美、淡雅、和谐的月中荷塘,是作者在烦心的现实中因郁闷无法排遣而构想出来的心灵栖息之所,只有在这里,才可以让作者内心得以平静,在自然而和谐的月色中品尝暂时摆脱现实的淡淡的喜悦。
这是一段任何教参上找不到的朴素真切的话!之后,老师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曾经为自己构想的心灵园地。再读文章时,学生已与作者有了一种心有灵犀的共鸣了。这样的教学,无疑比教师照搬一大堆背景介绍强得多,学生自然而然地在真切的体悟中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品。
“有思想”,更表现为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语文学科是联系生活最为紧密的学科,也是与学生的思想有直接交锋并时时撞击出火花的学科,语文教师对现实的关注、了解程度,对现实所持的观点、态度,明显地影响着学生。是把眼光盯住课本和试卷不放,还是能对现实有足够关注;看问题是偏激偏执,浮泛肤浅,还是客观辩证、洞若观火;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还是见解独到,睿智精辟,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成长的质量,决定着能否使他们自觉地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去表达自我的创见,去磨砺自己的思想。
总之,在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重要目标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一个“思想者”的身份,以自身丰富的内涵与睿智的思考给学生以终身的影响。
附:作者简介。
任玲,女,生于1966年10月,云南省曲靖一中高中语文教师。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10月于东北师大参加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曾获得市“优秀教师”、“优秀青年班主任”、市教委“教学教研优秀人才”等称号,在省市课堂教学竞赛和优质课评选中屡次获奖,在《语文报》、《语文教学通讯》、《教材教学研究》等报刊上发表文章数篇。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心得体会篇六
一直坚信巴尔扎克的一句话:“一个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有力量的人!”的确,生命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最终要面对死亡;思想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可以让生命永恒。苏格拉底也说:“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思想。”。思想是人的灵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成为思想的先行者。
我始终认为: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敏锐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保持个性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坚定的人生信念。郭道胜在《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中也这样写道:“教育应该创生,这种创生是长期积淀、自然追求的结果,它具有洞察尘世万物的穿透力。”。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思想应当而且必须成为自身素养的第一要素。
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我们有些教师成了教参的“搬运工”、“代理人”,视教参为“金科玉律”。于是整天忙于应付出习题,编写资料和考试,使自己成为思想越来越狭窄的“教书匠”。孰不知在教育前行的征途中,需要的正是充满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
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我们有些教师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于是乎,学生一个调皮的眼神都会使他们心惊胆战,一个小小的失误更会让他们如临大敌。孰不知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智慧点燃生命之光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
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我们有些教师几十年如一日,教学方法死板老套,从来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甚至会武断地把教育困难的原因单方面归结在学生身上。孰不知反思是一个教育者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之一,是一个优秀教师的重要素质的体现。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中这样写道:“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需要有思想的行政领导,需要有思想的校长,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刊物的编辑,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作为一名职校老师,面对职校学生与普高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特殊性,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思想去指引教育方向,用思想去陶冶学子的心灵,用思想去塑造学子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职高教育的特殊性,我认为: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树立新型的“人本观”。人本主义尊重人的自我中心和自我意识,重视发展人的内在潜能,坚信每个人都有发展潜能的欲望,坚信任何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坚持人类本质的完整和完善,强调通过意识体验达到自我肯定。而如何使职高学生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迅速适应学习环境,以至将来能顺应快速变迁的社会,正确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竞争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是职业教育工作必须面对而又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所以职业教育者不仅要重视“知识本位”、“能力本位”,更要重视内在精神世界的“人本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情绪体验、社会适应性、自控能力以及自我意识等。
其次要确立正确的“人才观”。传统的“人才观”,通常是以一种静态的刻度去评价学生,幻想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这样一来必然会压制学生的天性,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学生是有差异的、独立的个体,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职高学生,他们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如果教育不当,就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我们要有一种新的学生观,以平视的眼光看学生,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我们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允许他们犯错误,不要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就大惊小怪,动辄以恨铁不成钢、急于为学生着想为理由惩戒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知识、能力、经验、心理、品质等均不成熟,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想法、观念去看待学生,看不到学生的.可塑性、发展性。教师在工作中要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的变化,看到学生的“未来”,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
最后,要培养积极的“反思”观。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一日三省吾身”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我们能时刻反思学生的成长过程,那我们看到的将不再是一群学生,而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反思教育事件与过程,每一次感动、每一个遗憾、每一个谜团……都将让我们的心变得更加丰富;反思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的教学艺术将不断改进、不断成熟。“思考着往前走”,是教师成长的写照,也是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
“你有思想吗?”,这也许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时时扪心自问的一个话题。在我们的教育世界中,应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应该让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应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有一天,我们终将年华老去,但我们的思想永远会在曾经的足迹中闪光,并一直照亮着前行的路!
几年前学校推荐时读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今年市名师工作室推荐书目中正好也有此书,重又拾起细细品味,应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此书的感悟更深了一些。我被一个个充满哲理的故事,被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所吸引,它给我带来清新与乐趣,我被一段段精彩的阐述,一句句充满深情的话语所吸引,它给我启迪,给我震撼,也给我展现出一个充满思想、充满智慧的新时代教师的形象。
人因思想而伟大,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权利,不能苛求每一位教师都是思想家,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至少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现代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现代教师既是学生的师长,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在我看到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平常地走完了自己的职业之路,默默无闻。虽然精神可佳,但这多么可悲,其实“蜡炬成灰泪始干”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前几日听到六职专任老师自喻“我是一名教师,我不想做蜡烛,要做一棵参天大树”道出了我的心声。我想我们应该追求的职业精神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在追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享受的是充实与愉悦。
完美的心态,必定由此而生。书中也提到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不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创造自我”,教师的职业生命中应该除了学生,还有自己。教师要有理性,尽最大可能设计出“课堂四十分钟分分都是精华”的教案,授课力尽详细,简洁,提高课堂效率,那也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作为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21世纪是创造的时代、竞争的时代。我们教师也要努力寻找自己的出口,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以爱心为基础,以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开展教育教学。
我已到不惑之年,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了20年,凡事竟然也以“老教师”自居,对于读书,学习总认为自己过了最佳年龄,只要做好自己份内与本职的工作就好。读了郭老师的书,反思自己从教二十载,明白一个人资历并不是年龄的增加,而是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对我来讲更应时时刻刻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人生,思想观念跟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追求科学从教、求真务实。
前几天拜读了肖川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
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最近在读《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呢?从这本书里我得到了答案。
首先,就是不要盲目地教书,而要思考,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就是要写教学反思。因为“讲台上循循善诱,身后留下的,惟有藏书万卷”,所以要多多思考,多多反思,怎样处理学生的各方面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每处理一件事以后要形成文字备份。使自己成为一个永不停止探索、思考、写作的人,让它们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习惯。
其次,要多读书。我认为会写文章的人必定是读过很多书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不读书,恐怕再好的感触也没有人可以分享,所以不要忘记读书。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能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书会让人睿智,读书能让人“宰相肚里能撑船“;读书能帮助你教学,能让你在讲台上旁征博引。所以,读书是一种精神食粮,不可以把读书做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习惯,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人的美好人生。
教师的职责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只有不断学习,放眼看世界,才会意识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因而潜心学习,提高素养。有思想的教师必定会带给我们的教育以清新的春风。
课余时间,我认真拜读了《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作者郭道胜是一位从教20多年的具有深厚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知识的教育实践者和管理者。他用精彩的案例、精辟的论述,深入浅出地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有文化、有思想的新时期的教师专业形象,成为所有教师的明确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一个没有品位的人,是一个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没有品位的城市,是一个低级趣味的城市;同样,一所没有思想的学校,没有文化品位的学校,只是一个贫血的,毫无生机与希望的砖石构造。(《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第246页)。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教育既是严谨的科学,又是精湛的艺术,科研的力量就在于把科学和艺术以最佳的比例结合起来。只有真正投身于科研,教师才能成为一个智慧型、研究型的有文化的教师。
掩卷思考,我认为自己有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内在需要,因此,我想我的学年个人发展计划应该制定得更加细致一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近期和远景发展目标,确定发展方向,明确研究形式,挑选一位年轻教师组成合作小组,通过目标引导让科研实现自己的内在需要。
要想实现我的发展计划,我认为自己必须认真参加到教师读书工程中来。通过阅读理念名著实现自己的有内涵、有思想的科研之路。
每一位教师都是科研的主角。老师们定期开展科研交流活动,推行教师作课——反思——再作课——再反思制度,这个制度让每位教师都有展示课堂风采、交流教学理念的机会。在教研创新的工作中,我初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提升了自己的文化。
新课程的编写依据是:走进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组织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提升人文素养,厚实人文文底蕴。读了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在自己所教学科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机会,为学生搭建发展的舞台。通过举办小小解说员选拔赛、小记者培训等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让学生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人文素养的过程。
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学科文化,真正凝聚全体师生的心,塑造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乐园。我认为,如果每一位教师都做到这一点,学校一定能焕发更大的生机和活力,也一定能在发展学生、发展教师的同时获得最大的学校发展。
在工作中学习,得到理论的指点,使我们高屋建瓴地思考问题;在学习中工作,得到的是实践检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快的发展和进步。我想,这就是《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带给我的收获,也是我参加读书活动收获的最大成果。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心得体会篇七
前几天拜读了肖川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1、精读文章,找到“感点”
精读文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读,细细地品味。只有在精读中,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文章中令人感动、引人思考的“点”,可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是文中的一个画面、一个感人的情节,总之,哪一点最令你感动,哪一个地方拨动了你的心弦,哪一点就应该是你读后感文章中的“感点”。
同学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谈自己的感想,可以结合全文来谈,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某一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自己的看法,自己这样做以后的后果……这样,同学们认识问题的能力,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就会一步步提高。
2、结合“感点”,展开联想。
好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面面俱到,哪1点都不会谈清楚。只有围绕自己受到启发教育最深的一点并结合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才会写出优秀的读后感来。
3、读后感应该注意哪几方面?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小学生写读后感,历来是一件较棘手的事情。其实,写读后感也有章可循,写法一般可归纳为“引”、“议”、“联”、“结”4个字,即引用原文的内容或观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然后由此及彼联系实际加以阐述,最后总结全文,提出看法。
“引”
适当地引用原文,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点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总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来。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否则会喧宾夺主。很多同学只有“读”而无“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的写法成了对书的内容介绍,从而使文章本末倒置。
“议”
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写读后感,重点应落在“感”字上。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写一点,最后,什么也讲不深、不透,重点部分却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掠而过,这样的读后感会很平淡,不深刻。
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联”
密切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
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结”
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要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以上4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前几天拜读了肖川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
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最近在读《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呢?从这本书里我得到了答案。
首先,就是不要盲目地教书,而要思考,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就是要写教学反思。因为“讲台上循循善诱,身后留下的,惟有藏书万卷”,所以要多多思考,多多反思,怎样处理学生的各方面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每处理一件事以后要形成文字备份。使自己成为一个永不停止探索、思考、写作的人,让它们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习惯。
其次,要多读书。我认为会写文章的人必定是读过很多书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不读书,恐怕再好的感触也没有人可以分享,所以不要忘记读书。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能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书会让人睿智,读书能让人“宰相肚里能撑船“;读书能帮助你教学,能让你在讲台上旁征博引。所以,读书是一种精神食粮,不可以把读书做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习惯,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人的美好人生。
教师的职责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只有不断学习,放眼看世界,才会意识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因而潜心学习,提高素养。有思想的教师必定会带给我们的教育以清新的春风。
课余时间,我认真拜读了《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作者郭道胜是一位从教20多年的具有深厚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知识的教育实践者和管理者。他用精彩的案例、精辟的论述,深入浅出地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有文化、有思想的新时期的教师专业形象,成为所有教师的明确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一个没有品位的人,是一个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没有品位的城市,是一个低级趣味的城市;同样,一所没有思想的学校,没有文化品位的学校,只是一个贫血的,毫无生机与希望的砖石构造。(《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第246页)。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教育既是严谨的科学,又是精湛的艺术,科研的力量就在于把科学和艺术以最佳的比例结合起来。只有真正投身于科研,教师才能成为一个智慧型、研究型的有文化的教师。
掩卷思考,我认为自己有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内在需要,因此,我想我的学年个人发展计划应该制定得更加细致一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近期和远景发展目标,确定发展方向,明确研究形式,挑选一位年轻教师组成合作小组,通过目标引导让科研实现自己的内在需要。
要想实现我的发展计划,我认为自己必须认真参加到教师读书工程中来。通过阅读理念名著实现自己的有内涵、有思想的科研之路。
每一位教师都是科研的主角。老师们定期开展科研交流活动,推行教师作课——反思——再作课——再反思制度,这个制度让每位教师都有展示课堂风采、交流教学理念的机会。在教研创新的工作中,我初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提升了自己的文化。
新课程的编写依据是:走进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组织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提升人文素养,厚实人文文底蕴。读了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在自己所教学科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机会,为学生搭建发展的舞台。通过举办小小解说员选拔赛、小记者培训等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让学生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人文素养的过程。
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学科文化,真正凝聚全体师生的心,塑造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乐园。我认为,如果每一位教师都做到这一点,学校一定能焕发更大的生机和活力,也一定能在发展学生、发展教师的同时获得最大的学校发展。
在工作中学习,得到理论的指点,使我们高屋建瓴地思考问题;在学习中工作,得到的是实践检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快的发展和进步。我想,这就是《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带给我的收获,也是我参加读书活动收获的最大成果。
几年前学校推荐时读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今年市名师工作室推荐书目中正好也有此书,重又拾起细细品味,应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此书的感悟更深了一些。我被一个个充满哲理的故事,被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所吸引,它给我带来清新与乐趣,我被一段段精彩的阐述,一句句充满深情的话语所吸引,它给我启迪,给我震撼,也给我展现出一个充满思想、充满智慧的新时代教师的形象。
人因思想而伟大,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权利,不能苛求每一位教师都是思想家,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至少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现代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现代教师既是学生的师长,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在我看到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平常地走完了自己的职业之路,默默无闻。虽然精神可佳,但这多么可悲,其实“蜡炬成灰泪始干”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前几日听到六职专任老师自喻“我是一名教师,我不想做蜡烛,要做一棵参天大树”道出了我的心声。我想我们应该追求的职业精神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在追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享受的是充实与愉悦。
完美的心态,必定由此而生。书中也提到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不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创造自我”,教师的职业生命中应该除了学生,还有自己。教师要有理性,尽最大可能设计出“课堂四十分钟分分都是精华”的教案,授课力尽详细,简洁,提高课堂效率,那也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作为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2_世纪是创造的时代、竞争的时代。我们教师也要努力寻找自己的出口,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以爱心为基础,以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开展教育教学。
我已到不惑之年,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了20年,凡事竟然也以“老教师”自居,对于读书,学习总认为自己过了最佳年龄,只要做好自己份内与本职的工作就好。读了郭老师的书,反思自己从教二十载,明白一个人资历并不是年龄的增加,而是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对我来讲更应时时刻刻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人生,思想观念跟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追求科学从教、求真务实。
我看到别人改写的美国作家黛安著作《儿童世界》的一段话,感觉特别能达到我理想的课堂境界,借用来作为这篇读后感的结束语,我要力争:
让学生在宽容的生活中,学会大度;。
让学生在鼓励的环境中,学会自信;。
让学生在赞扬的生活中,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价;。
让学生在公平的生活中,学会正义;。
让学生在安全的生活中,学会信任他人;。
让学生在赞许的环境中,学会自爱。
让我们热爱学校这个大家庭,师生和睦,工作高兴;。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心得体会篇八
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这就是前几天拜读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的深刻体会。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
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心得体会篇九
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范_文_先_生_网)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
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