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4年让作业成为(通用15篇)

2024年让作业成为(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2 11:25:34
2024年让作业成为(通用15篇)
    小编:zdfb

鉴赏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评价的过程,它可以开拓我们的艺术眼界和培养审美情趣。在撰写总结时,我们需要全面回顾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不可偏颇。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让作业成为篇一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德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增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德育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以生为本、职业导向、回归生活.实施德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做法是:根据培养目标,整合教学资源;转变教学方式,凸显学生主体;改革评价办法,重视过程评价;提升教师素质,适应课改需求.

作者:白兰婷喻昌学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刊名:中等职业教育英文刊名:zhongdengzhiyejiaoyu年,卷(期):“”(5)分类号:g71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改革职业素质

让作业成为篇二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性的自主学习活动。它是集体教育的补充和调整,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它通常是个别进行的,有利于教师了解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活动的出发点是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的原有经验与水平。活动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合作、协助,帮助幼儿学会学习。

区域活动的种种特性,正符合新《纲要》所提倡的“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区域活动在幼儿园里深受老师和孩子们的喜爱。可是,由于教师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导致区域活动存在着许多误区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和效应。也是当前幼儿园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有效的措施。而区域活动所具有的自选性、自主性、小组活动,教育价值依托于操作材料、情境和相应的活动中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更多的只能是以间接的方式来进行。再加之,区域活动的规则所承载的独有的教育价值,如可以有机地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可以在活动中起着组织、约束、调整幼儿活动行为和相互关系,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的活动权利等方面的作用,使得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抓好区域活动规则的建设工作,是保证区域活动有效地开展的重要前提。

一、规则的制订――科学、民主。

区域游戏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也是教师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而,区域活动规则的制订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完成。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师幼共同制订活动规则的三种有效方法:

1.师幼共同探讨制订规则。

如区域活动的细节:建构区一个幼儿哭着跑来告状:“老师,洋洋把我手弄破了”。我一看,果真如此,有一道口子还流着血,赶快帮她擦擦消消毒,就问洋洋:“你怎么把她的手划破了呢?”洋洋怯生生地说:“我想把桌子推齐的,划到了她的手,是不小心的……对不起。”

类似的情况在班级发生已经不止一次了,能不能想个办法来制止它呢?在游戏评价时我把今天发生的事说了出来,问:“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类似的事情以后不再发呢?”幼儿a:“以后我们小心一点。”幼儿b:“指甲长了要及时剪掉。”幼儿c:“我们可以画个小心手臂的`标记。”(孩子学习了主题《交通工具博览会》有了做标记的经验)幼儿d“然后把它贴到区角上。”……幼儿x“我们可以把班级的十个区角都画上标记啊,以后我们就清楚每个区该注意些什么了。”于是孩子专心地设计起安全标记来。在他们设计完之后,我让全班的幼儿进行了举手投票选取最喜欢的标记,并请部分幼儿说说原因,再和幼儿一起把标记贴到各个区角上。至今为止,这种事件再也没发生过,而且活动的氛围非常好,幼儿纪律性也比较高。

孩子的自由发展是在父母和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这种指导无论是父母、家人和周围的其他成人,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指导,指导是非常重要。没有这种指导,孩子很难形成自己的能力去了解规则。因为在指导中。成人无意识和有意识就把规则讲给孩子,并且成人是在培养孩子的有效能力的过程中把规则教给孩子。这些规则就会成为孩子行为中的一部分。

或许,我们越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和机会,他们就越会给自己责任,并为这种责任去约束自己,不是吗?其实这些都验证了蒙台梭利的理念:“如果我们用正确的方法给他们全部的自由,叛逆便没有理由存在,那么它的消失也没什么稀奇的。”

采用这种方法制订的区域活动规则,由于是幼儿亲自参与制订的,又是他们活动的需要,因而,幼儿都较能接受并能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

2.在探索中逐步完善。

有时幼儿在活动中遇到有关活动规则方面的问题,教师不应急着把解决问题“答案”告诉幼儿,可以让幼儿在探索中逐渐去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

如在玩沙活动中,幼儿玩得很尽兴,可到最后却没有多少作品呈现,为什么呢?当我请幼儿动脑筋思考这个问题时,得到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收拾玩具时,我们自己踩坏了。”“别人把我的踩坏了。”“我挖了一个洞,可一会它自己塌了。”“我在印飞机时,边印边退,不小心自己踩坏了。”……“那怎么才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时候你们再来告诉老师好吗?”以后每次玩之前,我都会特别提醒幼儿一下。玩过多次后,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我:“玩时小心一些,就不会弄坏别人的了。”“建的时候要建牢固些,就不会坏了。”“收拾玩具时,从沙地旁边走就不会踩坏了。”“在沙池中建一条路让小朋友走,就不会踩坏别人的了。”“不要太多人挤在一起玩,就不会弄坏拼的玩具了。”……在大家的建议下,小朋友掌握了保护作品的方法,同时爱护劳动成果的规则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了。

采用这种方法形成的活动规则,不仅能让幼儿深刻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规则,是活动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的区域活动是在动态是进行的,因而幼儿在活动中还常会有不同的情况出现,而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不同的准则加以规范。所以,区域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

二、区域活动规则的遵守。

区域活动规则的制订,只是为区域活动的高质量提供一种“可依的法”,而要让这个“法”发挥作用,关键还在于“有法可依”,否则,活动规则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在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规则的性质,主要运用三种方法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和遵守活动规则。

1.环境暗示法。

所谓环境暗示法,是指将区域活动规则蕴涵在环境之中,让“环境说话”,让区域中的环境来告诉幼儿该区域的活动规则。

如:关于进区人数的限定问题,我们采用插游戏牌法,要求幼儿发现游戏袋插满了就不能再进入了;自然角,我们投入一定数量的操作材料,没材料的幼儿就要去别的区玩,等等。

2.规则图示。

规则的掌握与遵守不能只依靠环境暗示,有些规则还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加以形象地表示,并贴在适当的位置,提醒幼儿遵守。比如,我们在图书区入口处上贴上拖下鞋子――坐在地毯上――轻轻拿本书――用眼睛看的图示,以提醒幼儿,图书区的一些规则要求,这些图示成了训练幼儿生活技能的无言之师。

除外,我们还经常将图示法应用于有关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的规则,而且效果非常好。如在自理区要求幼儿有规律地串珠珠,我们便在墙上画有一排小姑娘,其中一个小姑娘戴上一串美丽的珠珠(珠珠是可以更换的),要求幼儿给其他的小姑娘戴上美丽的项链;在数学区给图形分类活动中,我们在每个分类盒上贴上相应的标记,这样不用老师说,幼儿自然明白分类的要求是什么了;在收拾玩具材料中,我们交不同的区域的材料归类摆放,每一类都有相应的标志,如一把剪刀的图形告诉幼儿这是放剪刀之处,贴着小鱼的筐子表示这是小鱼的家,贴着几何图形的表示几何图形应放的位置。这样幼儿在收拾玩具的材料时还可以渗透对应、分类学习。

3.友情提醒法。

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在活动中常常会因忘记规则而影响了自己人或别人的操作活动。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友情提醒法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友情提醒,可以是教师对幼儿的提醒,也可以是幼儿对幼儿的提醒。

教师对幼儿的提醒方式主要有两种:语言提醒和动作提醒。如当幼儿由于不理解规则而干扰了其他幼儿的活动时,教师可以用温和的语气提醒他:“你觉得这样好吗?”“应该怎么做更好?”当幼儿由于不懂规则而无法活动时,如:在角色区中,教师看到娃娃被妈妈扔在地上,就走过去抱起娃娃说:“呀,娃娃怎么发烧了?一定是睡地板着凉了,妈妈,快抱娃娃上医院吧。”这种“介入式”的行为提醒,既纠正了妈妈扔娃娃的现象,又丰富了游戏情节。

上述三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在不同的情况下应灵活而综合地运用。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经验的不断丰富,我们肯定还能摸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

让作业成为篇三

那么此次出舱活动。

神十三乘组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和之前的三次出舱任务相比。

又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呢?

第二次出舱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1

抬升全景相机c。

2

双人携物转移试验。

此次出舱任务有何不同?

与前三次出舱任务相同的是,第四次出舱任务中,航天员将抬升第三台全景相机。因为在航天器进入太空之前,航天器舱外的产品是紧贴舱壁的状态,所以在进入太空后,就需要航天员出舱对这些科学设备进行调整,从而进入工作状态。

此次出舱任务中,全景相机将会被抬升300多个毫米,较以往抬升的要更高一些,主要用来观察航天器表面、太阳翼及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距离太阳翼的间距的一些作业任务。

在前两次的抬升全景相机任务中,位于舱壁的航天员除了完成自身任务以外,还要协助在机械臂工作的航天员抬升全景相机。而这一次,由于全景相机周围的空间较小,抬升任务则主要由机械臂上的航天员承担。

此外,这次出舱任务中多了一个试验性任务,即完成双人携物转移试验。在前几次的舱外作业当中,所有的装备都是由机械臂搭载前往作业地点,这一次则尝试由航天员携带着物体攀爬至作业地点,具体路径是由出舱口至小柱段中部。

让作业成为篇四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媒体资源日新月异,课堂教学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在他的报告《学会生存》中强调“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全过程”。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教师面对新兴技术带来的冲击,急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努力开展信息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

一、理解信息化教学的内涵。

信息化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的教学体系。信息化带来的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是教学内涵的更新,是教学观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技术、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的过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媒体作用也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

信息化教学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特征。工具性指信息化教学是应用技术来促进教学的,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了信息技术的手段。人文性是指信息化教学要从人的发展角度去重新思考教学的本源。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合作举办的“杏坛杯”展评主题是“人在课中央”,正是以人文观点理解信息技术的作用,理解教师的角色,关注学生的发展。要走出“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人灌变电灌”等误区,加强信息化教学的个性化、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教学评价的多元性、价值取向的人文性等。

信息化教学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了信息化教学的内涵,才能更好地把握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

二、活用信息化教学的理论。

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会涉及传播学、心理学、多媒体理论等多种理论与理念。传播学中比较著名的有:指出了“五个传播要素”的亚里士多德的传播模式,提出了线性的“5w传播模式”的拉斯韦尔模式,强调了“编码和译码”并“带有反馈的双向传播模式”的香农-韦弗模式,提出“既是发送者又是接收者的双重行为”的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涉及“噪音和干扰”的德弗勒互动传播模式,综合各种学科知识来解释“传播过程中各个不同要素”的贝罗模式等。

心理学中经常用的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主动学习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者情感、个性与创造性发展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作出的反应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从身体以及环境互动的角度理解认知的`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情境是一切认知学习和行动的基础的情境认知理论(情境学习理论),指出智力是多种能力的共同表现的多元智能理论等。

另外,还有提出了双通道假设、有限容量假设、主动加工假设的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有意识的学习和活动过程的活动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和双重编码学习理论,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发现学习、分布式学习、先行组织者、角色扮演、虚拟教学、翻转课堂等等教学理念与策略。

用这些理论和理念来指导教学,并灵活和恰当地运用其法则与策略,则可使信息化教学准确高效。

三、营造信息化教学的环境。

教学环境是指教学要素存在于其中,并能影响受教育者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广义主要指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成效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区文化、家庭条件等;狭义是指学校教学活动的时空条件、各种教学设施、教学设备、校风、班风、师生关系、心理环境等。

信息化教学环境则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的为教与学服务的教学场所。该场所可以是物理的学习空间,如多媒体网络教室、数字图书馆、录播教室、智慧教室、创客空间等;也可以是虚拟的网络空间,如网络课程、虚拟课堂、移动app等。信息化教学环境依靠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仿真、增强现实、可穿戴技术、全息投影等各种技术来创设和营造,使备课、授课、学习、活动、评价等与教学流程相关的各个环节全部信息化。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灵活的教学模式,也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途径与学习方式。

信息化教学环境为现代化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与技术支撑,要求教师能够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设计和开展教学,要求教师的技术与教学能力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的技术与方法,广泛涉猎专业领域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教学实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方案,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具有所授课程特点的创新教学的模式与方法。

四、开发信息化教学的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指支持教和学活动的学习材料、学习工具和交流工具等资源,是经过信息化处理或者经过再加工和创作的、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下运行的、能够展现相关知识节点内容的教学材料。简言之,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材料、网络课程和各种认知、情感和交流工具。一般包括:

(1)信息资源:是指以各种数字化形式存在的,服务于教与学的所有知识、资料、情报和消息等。例如网页、电子文档、图片、视音频以及动画等。

(2)工具资源:是指服务于教与学的各种数字化软件工具,包括教学软件、认知工具、效能工具以及交互工具等。

(3)环境资源:是指支持教与学活动的信息化物理空间,也就是各种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通信设备以及网络虚拟空间。

(4)人力资源:是指通过信息化手段联系到的、参与教与学活动的教师、教辅人员、教学行政管理者、专家、学者以及学习者等。

信息资源从形态上还可以细分为元素类资源、单元类资源、课程类资源、资源库四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要做到充分和恰当,不能为了用资源而用资源。要注意目的性、方向性、科学性、灵活性和预见性,要能围绕教学目标支持整个教与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要选择较为可靠的、具有权威性的资源,要对资源进行适当的加工与处理,使之符合课程与课堂要求。

五、善用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教学策略是从微观上解决“如何教”,它从引入教学主题、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到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的完成,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对教学活动的实施发挥着指导性作用。信息化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及促进学生学习,在信息技术的理念与技术支持下,针对特定教学环节中具体问题解决而采用的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并能随着教学情境与学习需要的变化而做出适应性调整。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能有效改善教学策略在优化教学呈现、促进学生参与、提升学习效果、全面发展能力等各方面的实践价值与功能定位。

教学策略主要有情境创设—激发动机,明确意图—呈现内容,提供指导—促进加工,交互设计—引导参与,复习总结—促进反思等。教学策略既有一定的目标指向性,又受系统化教学设计的限定。一般性教学策略有:教材呈现策略、课堂管理策略、教学评价策略、教学资源管理策略等。特殊性教学策略有问题类型或事件类型的教学策略等。

根据方法的不同,常见策略有讲授演播法、探究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微型教学法、模拟训练法等;根据内容顺序的不同有直线式、分支式等;根据信息化教学情境中的教学任务或学习类型的不同有操练与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发现学习型等;根据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有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等;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形成的有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等。

信息化教学中没有万能的教学策略,更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一定教学理论或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具体教学组织形式,都是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目标,只有在具体的条件下,在特定的范畴中,教学策略才能发挥出它的价值。

六、凝练信息化教学的模式。

模式是经过抽象和升华提炼出来的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方式。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教学模式才能突破传统定式,形成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灵活的教学流程的高效教学。

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以合适的信息环境为支撑,以充足的教学资源为基础,以合理的教学结构为框架,以多元的教学评价为标准。随着各种新理念、新技术、新平台、新资源的持续应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如基于网络探究的教学模式、基于案例学习的教学模式、情境化教学模式、基于概念地图的教学模式、基于多元智能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基于资源的教学模式、基于网络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于mooc教学模式等等。

在实际教学使用时,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者特征、教师自身特点、教学条件、课程特点等来选择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生对教学的需要越来越具体化和个别化。教学需要与时俱进,信息化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发展革新,需要教师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形成独特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和水平。

七、创新信息化教学的评价。

信息化教学评价是以信息化教学理念为指导,利用一系列的评价技术或手段对信息化教学过程进行评量和价值判断的活动。信息化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它以学生为中心并服务于信息化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从被动的被评价者向评价的主体与积极的参与者转变。信息化教学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信息化教学评价除了常规评价常用的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主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以外,还常用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工具量规、电子档案、学习契约等;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在日常教学中积累的海量数据对教学活动加以评价,为信息化教学的优化提供决策;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所生成的海量数据进行解释与分析,以此来评估学生的成长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利用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可以多要素、多层面、多形式、多范围地对实验教学活动及其实验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研究;还可用层次分析法(ahp)、模糊分析法、加权平均法、第三方评价等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评价。

在开展信息化教学评价时,要先确定评价的主体与对象,再确定评价的方法,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最后再具体开展评价。评价时要提前制定教学评价的标准,尽量基于学生的真实表现,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互评,多角度多层次地设立观察点和指标,做到真正过程性和多元化。

八、关注信息化教学的师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课堂中的人——教师与学生也有了新的要求。(1)新师生发展观强调教师由教授者变为引导者、指导者及帮助者;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转变。(2)新教学观是将“一对多教学”变为通过计算机、微课等媒体资源实现“一对一”,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3)新资源观是要将教师教学的资源变为学生学习的资源,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因此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不仅仅要掌握新技术,更应该在信息化教学策略或方法上有所突破。教师要转变权威、转变功能、转变关系、转变使命,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能结构、完善人格品质、恪守终身学习、注重人文关怀,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专业水平。

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与其他专家、同行、学习者之间开展合作交流,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分析、处理来掌握新知识。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要有利用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要有在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发现的学习能力,要有会利用学习软件和学习的平台整理信息、架构新知的能力,要有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资源和进行协作交流的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化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深刻的,它将是一种范式的根本转换和极其痛苦的自我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更好地适应时代和教学的需要,开展精彩的教学,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06-20].http:///srcsite/a16/s3342/06/.

[2]周文瑾.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评价[j].当代教育论坛,(20).

[3]2.0时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路径与发展理念[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01).

[4]李淑英,杨朝政.关注学习风格的信息化教学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09).

[5]黄高庆,申继亮,辛涛.关于教学策略的思考[j].教育研究,(11).

让作业成为篇五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学习的天地就有多么广阔。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到处都需要运用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应当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学生课外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广泛接触的机会,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作业抓好了,就能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查补前段知识的缺漏,准备了第一手资料。在教学中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自主为原则,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之间的“智力不平等性”几乎是绝对的,在同一个班级,由于理解能力、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差异,作业要求当然不能搞“统一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不仅是实际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作业内容的设计就要以自主为原则,找准学生最近的发展区,设计不同层次、多梯度的选择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需要自主选择。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建立作业库,让学生像逛超市一样,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及内容,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和弹性化,为学生量身度造作业,把作业的选择权教给学生。

如教完《田忌赛马》,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下列八个词语“疑惑、胸有成竹、垂头丧气、目瞪口呆、轻蔑、挖苦、得意洋洋、讥讽”达到识记、理解和运用这个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训练,供学生选用:a层次:1.抄写上述八个词语二遍;2.说说每一个词语的大意,试用“得意洋洋、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中的任何两个写一段话。b层次:假如你是齐威王的谋士,请你想办法帮齐威王在第二次比赛中仍然取胜吗?拿起笔将第二次比赛改写一下。写的时候尽可能多地将上述八个词语用上。c层次:根据所给的八个词语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

2、以动手为基础,使作业内容更加贴近生活。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在与生活实际的对接中开发智慧、提升认识、增长能力。不是说“实践出真知吗?”在操作过程中的“温故”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真知。语文教学中的有些课文内容是很抽象的,单凭说教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

像在教学《詹天佑》这课中的“中间凿井法”“人”字形线路时,单凭插图加以教师的讲解学生还是含糊不清的,如果课后让学生自己去画一画或者自己用黄沙堆成小山,然后亲自操作。学完了《画杨桃》后,可引导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观察某一个人或某一件物品,然后把观察到的不同点写下来;学了直述句改转述句,可设计打电话游戏题,让学生扮演打电话人、听电话人、转述电话人,练习转述别人的谈话。这样不仅了解了生活,而且对作业原有的“温故”作用也起到了升温的效果。

3、以探究为目的,使作业更具有创新性。

中国的孩子较美国的孩子起步早,却输在终点,这与规定内容、统一模式、固定答案的作业内容的设计不无关系。新课标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研究性学习,作业设计也应与这种学习方式相匹配。探究性作业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有利于培养形式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完《她是我的朋友》一课后,我安排学生到学校或班级里去收集表现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故事,把最感人的一个故事写下来并利用班会讲给大家听。我给他们一周时间准备。结果很多闻所未闻的事情,都给学生挖掘出了。这些事情都来自学生身边的讲起来都头头是道,精彩动人。在学完《桂林山水》这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去写篇导游解说词,向自己的父母姐妹介绍;在学完《新型玻璃》后布置学生去了解某种产品的性能、用途,学写产品说明书、广告语;在学完《匆匆》一课后让学生去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民间故事,在班上交流……教师抛出的是探究的源,学生得到的是起于源头而流向不同的水,从而赋予了作业内容的创新性。这样的课外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

4、以自布为根本,加强作业内容的人文性。

作业应该成为学生自身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种任务。作业内容的设计应该给学生留足空间,让学生自己控制、自我安排、自布作业。如在写作文《家乡的变化》之前教师可提前几周布置学生去调查,让学生自己去安排。实践证明,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完全可行的,而且让学生自布作业,让学生感受到了一份信任和情感,赋予了作业以人文色彩,反而激活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其积极性,变作业要我做为我要做。

历史的车轮已转入21世纪,这是一个信息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而竞争的根本就是人才的竞争,未来人才素质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更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质,教师要在家庭作业布置上下功夫,尽量给学生提供了练习、实践和应用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让作业成为篇六

摘要: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往的作业都存在着“三重”“三轻”的倾向:重数量、轻质量,某些教师一味追求作业数量,让学生做重复单调的练习题,很少出现变式题及探索性、开放性的题目;重书面、轻实践,有的教师留作业就是让学生做题,很少布置举例、动手操作的作业;重课下、轻课上,课上“满堂灌”、课下“题海战”.这种“三重”“三轻”的倾向久而久之使学生难免感到厌烦,做作业就成了学生的一种包袱。新课程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指明了新的航向,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总之,要让学生快乐地作业,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尝试着实施多元化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

关键词:多元化;情境类;乐趣。

一、多元化作业让学生欢呼雀跃。

多元化作业克服了形式单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的自主精神。例如,我在学习《天鹅、大虾和梭鱼》之前,让学生自己搜集小动物的资料,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惯摘录下来。学生在收集过程中不但了解了小动物的知识,还学会了搜集资料的方法,摘录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有用笔写下来的,有用图画出来的,还有用图片来展示的等等。学完这一课后,我让他们仿写诗歌,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可以配上图画,学生做这样的作业兴趣可浓了,以至于后面学了《征友启事》,有的学生主动仿写征友启事为自己寻找朋友,还特意画上了自己的像。学完了《我是什么》让孩子们介绍自己,学完了《植物妈妈有办法》让他们仿写《动物妈妈有办法》等,写得好的作业我就贴在后面的《学习园地》里,让大家参观学习,每次布置这样的作业时,学生都会欢呼雀跃,积极主动参与,可见他们对这种作业的`喜爱。至于写字词,我也让他们自己选择写多少,只要听写,能写出来就行。

二、情境类作业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教学时,我很注重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完成趣味性较强的作业。

作业完成后,小画家的作品我贴上了学习园地,小作家的作品、小科学家的资料我把它当作阅读刊物挂在图书角,最让我感动的是小朗诵家们大方地站在台前有感情地朗读,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感人。

给学生布置作业,在于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所以,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等融入作业中,设计多元化的实践作业,让作业丰富起来,成为学生的乐趣。

(作者单位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八一希望小学)。

让作业成为篇七

问题剖析:

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完成家庭作业,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作业形式单一。不少教师总是认为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让知识升华的单一过程。在布置作业时,不是让学生写词语就是让学生被课文抄文段,要么把学生捆在课辅上不肯放松,结果又怎样呢?学生对于这一类单一枯燥的作业毫无兴趣,只是机械地乱做一气,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意义。

作业布置数量不当。相当一部分教师在领会课标精神、研究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布置作业方面认识不足,不能正确确定学生作业的难易程度和完成作业所花的精力、时间。

(三)作业布置时没考虑到水平差异,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一个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既有“吃不了”的学生,又有“吃不饱”的学生。如果教师布置作业时都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学生,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不少学生作业目的不明确,作业态度不端正,作业不得法,没有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解决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还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一切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准则。在新课标理念下,语文作业完全可以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让作业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愉快地接受,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切实的好处,学生不再受到无穷无尽的考试试题的折腾,把学生从过重的负担下解放出来,给学生一个可以发挥个人才能、自主学习的空间。

应该怎样布置语文作业呢?本人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丰富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只注重于学生的写,比较单调、乏味,有的教师往往将一些背诵改为默写,听说训练改成了写作,大大地减弱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只忙于应付老师。因此,作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愿意学、喜欢学,并渐渐地迷上学。如学习了《风筝》一课后,我让学生动手去做风筝和放风筝。通过做风筝放风筝,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课文中“我们”做风筝时的高兴之情,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风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这也为第五单元的学习做了铺垫。又如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画成一幅画;还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描写景色的方法,对家乡某个景点的景色用口头作文的方式进行描写。

分层次、分阶梯布置作业,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十个手指有长有短,学生也是有个体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自主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应该一改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及统一式,给学生的作业开设一个“自助餐”或“自选超市”,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如学了《掌声》一课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任务:1.课文真感人,我要有感情地多读几遍;2.课文中有一些让我感动的句子,我要抄下来;3.把课文所讲的故事讲给家长听;4.从两次掌声里,你体会到什么?5.从英子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与同学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6.同学之间应该如何相处?7.读了英子给“我”的来信,请你给她写一封回信;8.搜集有关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你的看法。(以上8题,可任选3-4道完成)以上8道题的设计,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渗透开放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课标规定:“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顺应这一潮流,学科渗透题也已成为今年小考试题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学科渗透就是在注重语文学科内综合的同时,引进或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信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从语文的角度解决问题。因此,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在学习第五单元“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中,我们开展了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到生活中去了解传统文化,然后在班级中开展交流活动。学生汇报探究成果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写成习作,拍成相片,剪报,制作手抄报,或者是手工制作品……一个星期后,在班级举行的《我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展示会上,学生展示了各自的作品:有的写了一篇优秀的习作,有的呈现了自己或父母协助拍摄的相片,有的制作的手抄报,有的是剪纸,还有的同学制作了风筝、中国结,有的同学拿来了书法、绘画作品……真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种作业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也综合运用到了美术书法剪纸;活动还激发了学生热爱传统、热爱祖国的情感,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在不知不觉中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苏赫姆林斯基认为:“课外作业应当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化,是学习能力的改善,是掌握课题知识的准备,应当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劳动现象,发展个人的爱好和需要,满足和发展个人的多方面的智力需要。”我想,只有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一切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准则,那么语文作业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和意义。

让作业成为篇八

dd数学课如何关注学生的生活质量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课堂是向未知方面挺进的旅程;课堂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一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及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的课堂权益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许多孩子失去童年的欢乐和自由,失去了全面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可以说:让数学课插上“快乐”的翅膀,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已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也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追求。一、营造“快乐民主”的教学氛围。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课堂上,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保持一个好心情,面带微笑的进课堂,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我经常在每节课的课前问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在课将结束的时候问学生:这节课,你快乐吗?然后根据学生是否快乐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的参与数学活动。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为了让学生能巧妙而快速的分清钟面上的三根针,我把它们编成了儿歌:矮个子大哥叫时针;高个子弟弟叫dd分针;细腰妹妹叫dd秒针。然后我请小朋友们边观察边领悟:老师为什么会这样编?先请一、三、五、七组的小朋友观察时针是怎么转的?请二、四、六、八组的小朋友观察分针怎么转?学生发现: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1圈,即:60分。再请他们交换观察。此时,有个小朋友已经忍不住了,说道:时针大哥平时不爱运动,所以长得又矮又胖。用同样的方法,请他们分别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转动情况:分针走1小格,秒针要走1圈;分针走1大格,秒针要走5圈。学生陆钊扬说道:“秒针平时最注意锻炼身体,而且最为勤快,所以她长得最苗条,我们可以叫她细腰妹妹。”通过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以及形象生动的比喻,同学们一下子就把时针、分针、秒针给区分开来了。同时,因为儿歌很有趣,这种“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焕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二、创设“自主参与”的教学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科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特别大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堂成功的教学,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因为课堂不仅是掌握真理的场所,更是发现真理的地方。一方面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孩子眼里的数学,与成人眼里的数学是不一样的。学生会有很多怪想法,这些想法可能不是纯数学的东西,但体现了孩子们可贵的思维,在我的课堂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境。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我请学生计算“23×3和24×3”,在得出正确答案后,有一只手高高举起:老师,我还有一种想法dd24×3=69+3=72。师:有人明白曾家的做法吗?(生无语)请你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好吗?生:我是这样想的:23×3=69,24×3比23×3多了一个3,所以可以用69+3=72。师:谁听明白了?生(王超情不自禁地说):听明白了,这种方法可以称之为:子母法。师(我惊讶):为什么?生(王超):因为下面的做法必须依靠上题的答案来做。生(周旭):哦!还可以这样想:23×3=72-3=69。师:你又是怎么想出来的?生(周旭):我是受王超的启发。多么聪明的孩子,多么幽默的孩子,二年级的小朋友就能用自己的方法来命名。多么可喜!我想:教师如果能够欣赏孩子们的这些想法,不但能启发他们的智慧,更能保护好他们后续学习的动力。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课给他们带来的无尽“快乐”。另一方面:教师要大胆、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教材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给学生带来快乐。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我先请小朋友们从教师身上找出一些数字。如:教师有1个鼻子,就找到数字1。这下子,他们可高兴了,纷纷举起了小手。我要求相同的数字不说,他们还是找出了好多:老师的衣服上有6粒纽扣dd6,老师的耳朵像“3”,老师的下巴和脖子组成“7”,头和脖子组成“9”,有2只手dd2,四肢dd4,眼球像“0”……然后我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发现的数字,组成不同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他们快乐的组着,算着……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创设“自主参与”的教学过程,学生敏捷的思路,独特的创见是“快乐”的根本。让大家的思维亮点集聚在一起发挥,智慧汇拢到一处碰撞,从而让数学课插上“快乐”的翅膀。三、放飞“体验成功”的快乐心情。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的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给学生创设一些情境,开发他们无限的创意和智慧,让他们不断的体验成功,不断的收获惊喜,这是使学生快乐的保障。在学习了《2dd9的乘法口诀》后,我请小朋友们每2人准备好一副扑克牌,要求拿掉“j、q、k和10”,开始上课了,我宣布:今天,我们不上课,老师教你们一种新式打牌法,名字叫“冠军争夺赛”。方法是:两人平分扑克牌,同时拿出一张,快速报出两数相乘的积,或两数相乘的口诀,谁说得快,说得对,谁就赢得对方的一张牌,如此反复进行,一直到有一方没牌为止,有牌的这一方就成了冠军。在游戏时,我允许他们去找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一起玩,所以,他们一个个都很兴奋、快乐。而且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赢得小朋友还想赢,输得小朋友心里不服,要求再来,这样,在快乐的玩耍中,他们牢牢地掌握了2dd9的乘法口诀。玩到最后,有个小朋友还建议:根据两个数,快速说出所有的乘除算式。如:一人出8,另一人出9,则可以说:8×9=72,9×8=72,72÷8=9,72÷9=8。这样更具挑战性。多么合理的建议,在快乐的同时,他们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竞争的快乐,放飞自己的心情,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活动中。在教学《方位和路线》时,在小朋友们分清:老师和黑板在你们的方,学习园地在你们的()方,你们的左边是()方,右边是()方后。我让小朋友们和教师一起做游戏,游戏的题目叫:《东南西北跳跳跳》。要求学生边跳边说:“跳、跳、跳,朝()跳。”先请小朋友们自己练习几次,再由教师说方向,学生跳,接着是老师跳,学生说朝哪个方向跳。在快乐的参与中,他们初步分清了方向。然后,我请小朋友们说说自己邻座的东、南、西、北方各是谁?最后,我说:王老师想到你们家去家访,你们欢迎吗?你能给王老师画一张线路图吗?画好后用上“东南西北”等方位词做一个简要的说明。有个小朋友这样写道:从江山实验小学出发,脸朝北方dd向东经过第一、第二个路口dd来到解放路dd向南经过三个路口dd来到城中路dd向东到了城建局dd它的南面就是我的家。因为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所以,他们完全驰骋在自由、轻松的世界里,画得十分投入,同时也享受了“体验成功”的放飞心情。早就有专家呼吁过:要让课堂成为最有活力的地方。一个好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把学生所有的热情都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快乐民主的氛围中,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在不断成功的体验中,觉得数学课非常有趣,数学知识非常有用,学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从而让数学课插上“快乐”的翅膀,实实在在的关注学生的生活质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让作业成为篇九

【中文摘要】长期以来,语文作业形式的单调、内容的繁难,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语文教师也对语文作业的布置、批改、评价无多大创新。语文作业成了师生的沉重负担,那怎样改变语文作业带给师生的这种学业及心理的负担,使学生爱上语文作业并切实提高语文作业的实效性,是本文探索的主题。笔者觉得应该把语文作业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作业的内容及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及创造性。内容及形式方面应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及个性化,发挥个人的长项,活泼生动,快乐实践,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实践中运用语文中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作业评价方面,加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加强过程监控与指导,成绩的呈现也可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使之真正起到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激励与指导作用。语文作业将一改那种沉闷乏味冗繁令人生厌的面孔,而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道美味大餐,成为促进学生生命快乐成长的精神沃土,滋养学生的心灵,丰润其人文情怀。

语文新课程的实施,给语文课堂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使语文课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和魅力。但与此很不和谐的是语文作业,语文作业更多的还是以老面孔出现,很多语文教师还是习惯于机械的词语抄写,不加选择地以现成的配套练习册或随心所欲地读写作业为内容;学生也还是多年来一成不变地毫无选择地照单全收快马加鞭,独立地以书面形式上交接受教师的检阅。但笔者和众多一线教师都明显感觉到学生们越来越不喜欢业甚至害怕语文作业了,作业的质量也很不令人满意,语文老师们也对批阅作业感到疲乏厌倦。而且大量或机械刻板或繁冗深奥的语文作业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业和心理负担,而且泯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和信心,从实际效果来看也未见给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的效益带来多大的提高。怎样才能使最富人文气息和精神涵养并充满创造性的语文科的语文作业也像丰富多彩充满趣味地语文课堂一样也成为滋养学生生命使之快乐学习成长的另一块精神沃土呢?笔者尝试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一点探索:

一、让语文作业成为学生自主耕耘自主发展成长的一块“自留地”.

探究学生们不喜欢甚至害怕语文作业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师没有把学生当成语文学习的主人,没有把学生当成一个平等独立可以信任的学习者而仍然处于控制学生语文学习的霸权地位。因此哪怕是课后的作业都由教师牢牢控制和主宰。其实语文课是最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尊重并富于创新的科目。那何不把这课后作业作为课堂学习后学生自主经营自由耕耘的一块“自留地”呢?教师初始可以有些指导,中间可以适度监控,但总体上应把主动权下放给学生。正处身心快速发展的初高中学生是充满着无穷的创造力的,我们应该相信他们有这个自控自主的能力。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一)作业内容:少一些“霸王餐”,多一些“自助餐”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是存在着差异性的,他们的学习基础、智能强项、性情爱好等都各不相同,若毫无区分毫无选择地给所有学生完全一样的作业,相同的题量,相同的难度,相同的要求又用几乎相同的答案和评分尺度来评改,你说这样高度同一化的呆板僵化的强制性的“霸王餐”怎么可能受到全班同学的一致欢接受和迎呢?所以我们倡导多一些学生自主选择的“自助餐”可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供学生任意选择3题:

1、如果你非常喜欢这篇散文,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诵它,在诵咏中品味其中美的境界,并试着把它背下来。

2、摘录你最喜欢认为描写最生动精彩的片断,并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3、你能给课文中你认为最美的一个或几个春景配上一幅美丽的插图吗?

4、唱几首以春天为主题的歌曲,欣赏其歌词的主题意义。

5、课外收集背诵几篇描写春天的诗。

7、现在三北(即浙江慈溪)大地秋意正浓,双休日与伙伴们一同到原野去踏秋赏秋,观察感受自然的变化。

8、对照本文或何其芳的诗歌《秋天》写一篇描写秋的文章或咏秋的诗歌。

以上8个题目从题型看:有朗读背诵、诗词积累欣赏、模仿写作等;从难度看:从易到难分别为识记、欣赏、运用;从爱好特长及综合性学习方面看:有文学诗词散文、绘画、音乐等。从作业呈现形式看:有书面纸笔作业、艺术作品、社会实践等。应该说任选3题既不会让学生增加过重的作业负担,又能任意选择适合他们自己难度、兴趣并能发挥自己特长的题目题型,学生自然就像是在超市购物一样快乐而又自在,并且满怀激情地投入其中,同时这也让学生体会到被老师尊重与被期待的快乐与感动。从我的实践来看,学生作业的态度与质量是相当令人满意的,我发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作业。大多数同学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这恐怕是教师强制性作业所根本达不到的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初二直至高中,甚至很多时候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同学自已发现问题或合作小组内部或各组之间相互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自问自答相互启发提高。这可能更能受到一些爱思考有独立性创造性同学的欢迎。而且同学们会全心全意投入其中,充满快乐与创造思考的参与语文学习中,提高了语文素养,锻炼了各项能力和才能。

(二)作业形式:少一些千篇一律,多一些百花齐放。

语文作业的形式可不必拘泥于传统的纸笔书面作业形式,其实只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主动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围绕学习目标,任何形式的作业都是可以的,而且形式越丰富多彩越新颖越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作业的形式,如学习巩固词语可以用一篇课文的新词语编成小故事比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运用中掌握词语的音形义;学习诗歌可以让学生进行配乐诗朗诵或配上相应的图画,也可以改写成文章,或者仿写的形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学习小说、童话可以看相关内容的影视或以课本剧表演或续写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拓宽拓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创造;学习说明文可以参观名胜、动手制作或实验演示等;学习议论文可以引入演讲、辩论等活动形式来提高思辩能力。再加上新课程实验教材引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更是突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性及与其它学科的融合贯通,更是把语文学习放到了学生人文和科学发展的生命高度来提升语文学习的内质与涵养,更应该引起我们对语文作业形式的拓展及思考。因此,学生最后上交呈现的作业的形式可以是一份书面作业,也可以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感情充沛的诗朗诵、惟妙惟肖的课本剧表演、参观名胜或综合性实践并附解说的照片及dv作品、一幅深得课本意蕴的主题画、制作精良的探究性活动的ppt幻灯……每种形式的应用都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次锻炼,也是它迈向成功提高各项语文能力的一次历练。

二、让语文作业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实验田”和炫出学生自我风采的`舞台。

语文是实践性极强的科目,传统语文作业与语文实践存在着严重的脱节,因此在课后的“自留地”中应充分加强其实践性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我觉得语文作业的生活化、活动化是加强学生学以致用,实学活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用的有效途径。那就让我们充分发挥语文作业这一语文实践活动的“实验田”作用吧。“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些话都提示我们语文教师要有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意识。如我班两名学生被选拔为学校“春之声卡拉ok校园演唱会”的主持人,在进行准备开场白及节目串词、结束语等方面,除了两位主持人自己精心设计、反复斟酌以外,班级很多同学都自发地参与设计修改,有时为了一句话一个词的运用都要推敲、争论、演练很长时间,小到一句话的语气一个眼神的传递,大到男女主持人整体主持风格及现场效果都是在智囊团的群策群力的策划研究中设计完成的。最后两位初出茅庐的学生的成功主持为整场演出增色不少。其实学生在设计参与中就是不知不觉中在学语文用语文,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另外如班会课的主题班会的创意设计及内容的搜集整理,黑板报及班刊的投稿编辑,期末学期评语的自评及互评撰写,班级环境布置的方案及所需用到的班级主题词、口号、名人名言,班级或学校活动的倡议书等凡是可以增强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用语文的积极性的地方我都把它视为语文资源充分利用,以语文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这些作业非常实用,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其实实在在的价值给了学生很强的驱动力和挑战欲。一旦成功地完成某项作业学生们都有很强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另外,还应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尤其是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大量实践性作业活动以锻炼学生学用语文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七年级我班就进行了“这就是我”的自我介绍推荐及模拟招聘校园记者活动、“新语新词大串烧”、“我最喜欢的广告语”欣赏点评、“我有一个”朋友“(自然的动植物、风景名胜等)、”月球面面观“知识竞赛、”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书信传情、童话神话故事会、”成长的烦恼“主题征文、追星及网络主题辩论会等大量语文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紧贴教学及学生实际,寓教于乐,参与性创造性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风采及在实践中锻炼运用语文的大舞台。每项活动的准备组织参与都是学生生命成长中一次可喜的历练,也是语文学习的一次进步与飞跃。

新课程语文作业的拓展延伸功能也使它成为联系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的一座桥梁及纽带。教师通过学生作业的反馈来了解学生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程度及修正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是传统作业也固有的功能。但我想强调新型作业与以往作业的两点不同之处:一是对学生作业的过程的监控指导重于对作业结果的评价。以往我们更注重学生作业最终呈现的静态结果,而完全忽略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合作探究精神等动态生成性过程。实际上新型作业的内容及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过程意义已远远超越了其结果优劣的意义。因此教师不能把作业甩手给学生以后就放任不管而要全程参与、监控并适当指导。这一点在初始阶段或中学低年级学生中显得尤为必要。如针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立意价值观偏激的引导、辩论时对对手的人格攻击、合作小组内部成员间的矛盾及观点的分歧、学生参与的热情下降或竞争失利的心理阴影、朗诵演讲或网络搜索的方法技巧等都离不开语文教师的即时引导和指点。二是对学生作业的评价要更趋向多元化。不可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分数或优、良、及格等非常含糊的等级评价。而要更多地采用评语式、指导性、鼓励性评价,分层次评价等。另外评价的主体也不能只局限于教师,还可以加入学生的自评、小组的互评、家长及社区的评价。另还须加强其作业过程的表现评价,包括对其作业的态度、方法、合作与探究精神与能力的评价。另外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也可以更多样化一些,如优秀作业的展览,奖状与荣誉证书,音像资料,记录袋收藏等。在这广泛的师――生、生――生交往与沟通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情感,形成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和同学关系。教师在全程参与指导评价以及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对话交流中形成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之间在彼此默契地协作沟通中加深了友谊与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这过程中也密切了家长与子女及教师的联系,在实践中使学生对社会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语文作业以及由此为载体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形成的良好默契的合作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及家长社会之间架设起了一座沟通对话的桥梁,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朝着更健康更进步的方向发展。

总之,语文作业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更新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为本,努力地发掘语文教材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并创造性地充分利用,就一定能化腐朽为神奇,不仅使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得到大大提高,学习的态度方法及合作探究精神获得巨大飞跃,同时也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及情感生命获得滋养浸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快乐、健康的人生发展都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2、《推进新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让学生享受语文》语文建设2006.3。

4、《新课程与评价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让作业成为篇十

1.宇航员具备一定的身高体重和年龄要求,宇航员要求身高不能超过一米七五,体重不能超过八十公斤,这是因为太空舱的体积较小,如果身高过高不便于在飞船中行动,年龄为20周岁到45周岁。

2.能够通过相关的体检要求,宇航员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根据医院的体检,身体每个器官和部位都没有问题,通过医疗技术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疾病,有没有遗传疾病等,只有要求合格的才能进一步进行宇航员的选拔。

3.要求具备一定的飞机驾驶技术和相关的航天知识,宇航员必须要求能够独立驾驶飞机,并且有一百小时以上的飞行经验,同时需要学习宇宙飞船中的各种仪器使用和航天的知识。

4.宇航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团队精神,宇宙飞船承载宇航员升天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需要宇航员和地面指挥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医疗人员的积极沟通和配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5.宇航员要有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宇航员在太空中需要很长时间的工作飞行,同时可能也会有很多的危险,需要宇航员具有沉着冷静,有着过硬的心理素质。

宇航员的学历必须是在工程,物理,生物或者数学等学科取得学士或硕士及以上学位,并且要求宇航员必须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

让作业成为篇十一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布置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形成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一些个性化的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创新、发展个性的平台。那么,如何创新作业设计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曾做过以下尝试。

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因材施教。

1.作业量、难度分层设计。对于智力发展好的学生可减少作业量;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应适当增加作业量。还可以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适当的发展。

2.作业选择提倡自主。当代教学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积极性、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会有意外的收获。

二、创设趣味作业,让学生快乐。

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我曾尝试设计下列形式多样的语文作业,学生兴趣倍增。

1.开放性作业。

奇思妙想。作业设计力求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有助于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如学习《新型玻璃》后,可设计作业题:人们利用现代科技,发明了许多新型玻璃,造福于人类。我们还需要发明(什么样的)玻璃,它的特点是(怎样的),它可为人们(解决那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样训练,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画图想象。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通过画图想象学生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第二天,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学生从中也切实感受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深远的意境。

观察体验。为了让学生明确某些自然现象的存在,布置学生亲自观察,切身体验,然后写成观察日记。如学完《燕子》一课后,为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小燕子的可爱,我给学生布置观察我们身边的春天,学生兴趣特别浓,通过观察学生不仅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观察日记中有些同学春天景色描写特别美,还写到了春天的其他一些可爱的动植物。

续写。学完课文后,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续写。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学生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怎么度过这个除夕夜;如果你看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怎么做?让学生各抒已见,说一说,写一写。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2.实践性作业。

做资料卡。在学习课文之前,我要求学生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做成资料卡,搜集相关资料的渠道:可以看书、上网、访问、调查等。小小的资料卡里边渗透着学生不少的汗水,他们也获得了多方面的锻炼。

演课本剧。对于一些思想教育性强,故事生动的文章,布置学生组成小剧组编课本剧。这项作业很花工夫,但学生对排演课本剧作业非常喜欢,例如学了《将相和》后,让学生试着把这篇文章改成课本剧排演,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进行二次创造。

办手抄报。为了延伸课堂训练目标,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可让学生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编辑专题手抄报,扩大学生的视野。如学习了《黄山奇松》一文后,我要求学生收集有关黄山各种风景名胜的图片、文章、诗歌,举办了一次“黄山知识知多少”的小报展览。

课外阅读。其一,指导学生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学了《晏子使楚》一课后,学生对身高不足五尺的晏子很敬佩,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去翻翻《晏子春秋》这本书。其二,指导学生阅读其他各类书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诗歌等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我们在设计开发性作业的内容时,应该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力求把课本上的语文转换为学生生活中的语文。

1.课内外相联系。课内必须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如学了《赵州桥》后,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去找一找我们国家的一些古老的桥梁与赵州桥的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还让学生找一找现代的桥,如城市的立交桥、上海的杨浦大桥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古代桥梁的建筑特点,而且也知道了现代桥梁的先进性、多用性、科技性,扩展了知识范围。

2.学科间相融合。小学各门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启发。根据这一点,设计一些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实践作业,学生很感兴趣。如:学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在希望的田野上》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唱唱歌,自编舞蹈跳一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悟课文内容。

3.校内外相沟通。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上因特网,利用现代视听手段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如春节期间,让学生摘抄、搜集春联,对比赏析;让学生到花园中、公园里、街头上去摘抄文明警示语,自己也写上几句类似的文明警示语,制作文明警示牌等。

让作业成为篇十二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课堂是向未知方面挺进的旅程;课堂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一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及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的课堂权益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许多孩子失去童年的欢乐和自由,失去了全面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可以说:让数学课插上“快乐”的翅膀,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已成为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界人士的共识,也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追求。

一、营造“快乐民主”的教学氛围。

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课堂上,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要保持一个好心情,面带微笑的进课堂,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我经常在每节课的课前问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在课将结束的时候问学生:这节课,你快乐吗?然后根据学生是否快乐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的参与数学活动。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为了让学生能巧妙而快速的分清钟面上的三根针,我把它们编成了儿歌:矮个子大哥叫时针;高个子弟弟叫dd分针;细腰妹妹叫dd秒针。然后我请小朋友们边观察边领悟:老师为什么会这样编?先请一、三、五、七组的小朋友观察时针是怎么转的?请二、四、六、八组的小朋友观察分针怎么转?学生发现: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1圈,即:60分。再请他们交换观察。此时,有个小朋友已经忍不住了,说道:时针大哥平时不爱运动,所以长得又矮又胖。用同样的方法,请他们分别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转动情况:分针走1小格,秒针要走1圈;分针走1大格,秒针要走5圈。学生陆钊扬说道:“秒针平时最注意锻炼身体,而且最为勤快,所以她长得最苗条,我们可以叫她细腰妹妹。”通过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以及形象生动的比喻,同学们一下子就把时针、分针、秒针给区分开来了。同时,因为儿歌很有趣,这种“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焕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自主参与”的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科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特别大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堂成功的教学,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因为课堂不仅是掌握真理的场所,更是发现真理的地方。

一方面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孩子眼里的数学,与成人眼里的数学是不一样的。学生会有很多怪想法,这些想法可能不是纯数学的东西,但体现了孩子们可贵的思维,在我的课堂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境。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我请学生计算“23×3和24×3”,在得出正确答案后,有一只手高高举起:老师,我还有一种想法dd24×3=69+3=72。

师:有人明白曾家的做法吗?(生无语)请你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好吗?

[1][2][3]。

让作业成为篇十三

老师布置作业,学生书写作业,好像一上学我们就知道是这样的,但是从来没有想过,作业可以成为一门课程。几年前,我曾经对作业进行了一些土研究,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大部分的预习作业都是流于形式,作业量过大等,甚至还写了几篇关于作业的文章。一时之间,觉得自己观点鲜明,颇为得意。但读完张教授推荐的《作业设计》一书,我才发现作业原来可以这么深奥,可以有这么多功能,可以成为一门课程。真有一种越读越觉得无知的感慨!

该书共有“从学生立场看作业”、“学生的作业心理机制”、“常规作业的设计与反馈:突破被动与枯燥”、“分层作业:适合每一类学生的思维旅程”、“单元作业:实现学生知识逻辑与心理逻辑的统一”和“长周期作业:在坚持中探究与表达”等五个章节。

作者深度剖析了学生眼中的作业“累”在“无趣”;“面批”和“学生互改”等个性化的批改方式并不受学生欢迎等作业真相,我表示赞同之外,多了一层惊讶:原来,我们追求的“面批”并非就是正确的。作为老师,应该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作为校长,应该真正了解教师的需要。只有从被服务对象的内心需求和理解出发,方能制定出好的、可行性的作业批改方式及学校管理方式。

在第二章节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学生的作业心理机制。就是学生完成作业时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以及该过程中影响学生作业完成的心理结构与成分以及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概念很抽象,其实就是回答了“学生是如何完成作业的”、“学生完成作业的结果怎么样”、“为什么有的学生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而有的学生却不能”等几个问题。作业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过程。家庭作业是一种典型的自我调节学习活动,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管理自己的作业,包括对时间的规划,进行作业环境的管理,集中注意力,保持面对困难的恒心等一系列活动,才能很好的完成。这样的学生作业心理机制如何形成呢?就是需要我们在作业设计、实施和批改的过程中,都需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及时沟通,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机制。这一个章节中,有具体描述了影响作业心理机制的各种因素及根据心理机制布置作业的的原则。

原来,作业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想办法让学生能够产生适应性的作业行为和相对应的心理品质,包括主动的时间投入、认知上的参与、作业完成过程中的坚持和自主等。

接下来,就是从常规性作业、分层作业、单元作业和长周期性作业四个层面进行举例分析。我所读的理解是,作业要有创意,要具体,能够让学生一看就明白如何去做。评价要能够引发大家共同参与,以鼓励和赞赏为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的作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千万不能“贴标签”,要让学生自己主动选择,为自己找到合适的作业,调动学生的作业兴趣和主动意识,让他们更好地享受作业带来的快乐。每一个单元都要有统整性的作业,把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生生之间进行互动合作,上台展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呈现。长周期性的作业,要让学生有更积极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系统性,要培育学生坚持不懈的作业品质,要成为师生、生生、亲子共同合作的旅程。

这样,有创意、有理念地布置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

【本文作者:周国平(微信公众号:越读居)】。

文档为doc格式。

让作业成为篇十四

【中文摘要】长期以来,语文作业形式的单调、内容的繁难,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语文教师也对语文作业的布置、批改、评价无多大创新。语文作业成了师生的沉重负担,那怎样改变语文作业带给师生的这种学业及心理的负担,使学生爱上语文作业并切实提高语文作业的实效性,是本文探索的主题。笔者觉得应该把语文作业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作业的内容及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及创造性。内容及形式方面应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及个性化,发挥个人的长项,活泼生动,快乐实践,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实践中运用语文中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作业评价方面,加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加强过程监控与指导,成绩的呈现也可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使之真正起到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激励与指导作用。语文作业将一改那种沉闷乏味冗繁令人生厌的面孔,而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道美味大餐,成为促进学生生命快乐成长的精神沃土,滋养学生的心灵,丰润其人文情怀。

语文新课程的实施,给语文课堂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使语文课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和魅力。但与此很不和谐的是语文作业,语文作业更多的还是以老面孔出现,很多语文教师还是习惯于机械的词语抄写,不加选择地以现成的配套练习册或随心所欲地读写作业为内容;学生也还是多年来一成不变地毫无选择地照单全收快马加鞭,独立地以书面形式上交接受教师的检阅。但笔者和众多一线教师都明显感觉到学生们越来越不喜欢业甚至害怕语文作业了,作业的质量也很不令人满意,语文老师们也对批阅作业感到疲乏厌倦。而且大量或机械刻板或繁冗深奥的语文作业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业和心理负担,而且泯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和信心,从实际效果来看也未见给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的效益带来多大的提高。怎样才能使最富人文气息和精神涵养并充满创造性的语文科的语文作业也像丰富多彩充满趣味地语文课堂一样也成为滋养学生生命使之快乐学习成长的另一块精神沃土呢?笔者尝试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一点探索:

探究学生们不喜欢甚至害怕语文作业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师没有把学生当成语文学习的主人,没有把学生当成一个平等独立可以信任的学习者而仍然处于控制学生语文学习的霸权地位。因此哪怕是课后的作业都由教师牢牢控制和主宰。其实语文课是最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尊重并富于创新的科目。那何不把这课后作业作为课堂学习后学生自主经营自由耕耘的一块“自留地”呢?教师初始可以有些指导,中间可以适度监控,但总体上应把主动权下放给学生。正处身心快速发展的初高中学生是充满着无穷的创造力的,我们应该相信他们有这个自控自主的能力。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一)作业内容:少一些“霸王餐”,多一些“自助餐”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是存在着差异性的,他们的学习基础、智能强项、性情爱好等都各不相同,若毫无区分毫无选择地给所有学生完全一样的作业,相同的题量,相同的难度,相同的要求又用几乎相同的答案和评分尺度来评改,你说这样高度同一化的呆板僵化的强制性的“霸王餐”怎么可能受到全班同学的一致欢接受和迎呢?所以我们倡导多一些学生自主选择的“自助餐”可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供学生任意选择3题:

1、如果你非常喜欢这篇散文,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诵它,在诵咏中品味其中美的境界,并试着把它背下来。

2、摘录你最喜欢认为描写最生动精彩的片断,并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3、你能给课文中你认为最美的一个或几个春景配上一幅美丽的插图吗?

4、唱几首以春天为主题的歌曲,欣赏其歌词的主题意义。

5、课外收集背诵几篇描写春天的诗。

7、现在三北(即浙江慈溪)大地秋意正浓,双休日与伙伴们一同到原野去踏秋赏秋,观察感受自然的变化。

8、对照本文或何其芳的诗歌《秋天》写一篇描写秋的文章或咏秋的诗歌。

以上8个题目从题型看:有朗读背诵、诗词积累欣赏、模仿写作等;从难度看:从易到难分别为识记、欣赏、运用;从爱好特长及综合性学习方面看:有文学诗词散文、绘画、音乐等。从作业呈现形式看:有书面纸笔作业、艺术作品、社会实践等。应该说任选3题既不会让学生增加过重的作业负担,又能任意选择适合他们自己难度、兴趣并能发挥自己特长的题目题型,学生自然就像是在超市购物一样快乐而又自在,并且满怀激情地投入其中,同时这也让学生体会到被老师尊重与被期待的快乐与感动。从我的实践来看,学生作业的态度与质量是相当令人满意的,我发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作业。大多数同学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这恐怕是教师强制性作业所根本达不到的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初二直至高中,甚至很多时候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同学自已发现问题或合作小组内部或各组之间相互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自问自答相互启发提高。这可能更能受到一些爱思考有独立性创造性同学的欢迎。而且同学们会全心全意投入其中,充满快乐与创造思考的参与语文学习中,提高了语文素养,锻炼了各项能力和才能。

(二)作业形式:少一些千篇一律,多一些百花齐放。

语文作业的形式可不必拘泥于传统的纸笔书面作业形式,其实只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主动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围绕学习目标,任何形式的作业都是可以的,而且形式越丰富多彩越新颖越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作业的形式,如学习巩固词语可以用一篇课文的新词语编成小故事比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运用中掌握词语的音形义;学习诗歌可以让学生进行配乐诗朗诵或配上相应的图画,也可以改写成文章,或者仿写的形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学习小说、童话可以看相关内容的影视或以课本剧表演或续写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拓宽拓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创造;学习说明文可以参观名胜、动手制作或实验演示等;学习议论文可以引入演讲、辩论等活动形式来提高思辩能力。再加上新课程实验教材引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更是突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性及与其它学科的融合贯通,更是把语文学习放到了学生人文和科学发展的生命高度来提升语文学习的内质与涵养,更应该引起我们对语文作业形式的拓展及思考。因此,学生最后上交呈现的作业的形式可以是一份书面作业,也可以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感情充沛的诗朗诵、惟妙惟肖的课本剧表演、参观名胜或综合性实践并附解说的照片及dv作品、一幅深得课本意蕴的主题画、制作精良的探究性活动的ppt幻灯……每种形式的应用都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次锻炼,也是它迈向成功提高各项语文能力的一次历练。

语文是实践性极强的科目,传统语文作业与语文实践存在着严重的脱节,因此在课后的“自留地”中应充分加强其实践性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我觉得语文作业的生活化、活动化是加强学生学以致用,实学活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用的有效途径。那就让我们充分发挥语文作业这一语文实践活动的“实验田”作用吧。“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些话都提示我们语文教师要有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意识。如我班两名学生被选拔为学校“春之声卡拉ok校园演唱会”的主持人,在进行准备开场白及节目串词、结束语等方面,除了两位主持人自己精心设计、反复斟酌以外,班级很多同学都自发地参与设计修改,有时为了一句话一个词的运用都要推敲、争论、演练很长时间,小到一句话的语气一个眼神的传递,大到男女主持人整体主持风格及现场效果都是在智囊团的群策群力的策划研究中设计完成的。最后两位初出茅庐的学生的成功主持为整场演出增色不少。其实学生在设计参与中就是不知不觉中在学语文用语文,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另外如班会课的主题班会的创意设计及内容的搜集整理,黑板报及班刊的投稿编辑,期末学期评语的自评及互评撰写,班级环境布置的方案及所需用到的班级主题词、口号、名人名言,班级或学校活动的倡议书等凡是可以增强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用语文的积极性的地方我都把它视为语文资源充分利用,以语文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这些作业非常实用,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其实实在在的价值给了学生很强的驱动力和挑战欲。一旦成功地完成某项作业学生们都有很强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另外,还应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尤其是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大量实践性作业活动以锻炼学生学用语文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七年级我班就进行了“这就是我”的自我介绍推荐及模拟招聘校园记者活动、“新语新词大串烧”、“我最喜欢的广告语”欣赏点评、“我有一个”朋友“(自然的动植物、风景名胜等)、”月球面面观“知识竞赛、”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书信传情、童话神话故事会、”成长的烦恼“主题征文、追星及网络主题辩论会等大量语文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紧贴教学及学生实际,寓教于乐,参与性创造性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风采及在实践中锻炼运用语文的大舞台。每项活动的准备组织参与都是学生生命成长中一次可喜的历练,也是语文学习的一次进步与飞跃。

新课程语文作业的拓展延伸功能也使它成为联系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的一座桥梁及纽带。教师通过学生作业的反馈来了解学生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程度及修正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是传统作业也固有的功能。但我想强调新型作业与以往作业的两点不同之处:一是对学生作业的过程的监控指导重于对作业结果的评价。以往我们更注重学生作业最终呈现的静态结果,而完全忽略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合作探究精神等动态生成性过程。实际上新型作业的内容及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过程意义已远远超越了其结果优劣的意义。因此教师不能把作业甩手给学生以后就放任不管而要全程参与、监控并适当指导。这一点在初始阶段或中学低年级学生中显得尤为必要。如针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立意价值观偏激的引导、辩论时对对手的人格攻击、合作小组内部成员间的矛盾及观点的分歧、学生参与的热情下降或竞争失利的心理阴影、朗诵演讲或网络搜索的方法技巧等都离不开语文教师的即时引导和指点。二是对学生作业的评价要更趋向多元化。不可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分数或优、良、及格等非常含糊的等级评价。而要更多地采用评语式、指导性、鼓励性评价,分层次评价等。另外评价的主体也不能只局限于教师,还可以加入学生的自评、小组的互评、家长及社区的评价。另还须加强其作业过程的表现评价,包括对其作业的态度、方法、合作与探究精神与能力的评价。另外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也可以更多样化一些,如优秀作业的展览,奖状与荣誉证书,音像资料,记录袋收藏等。在这广泛的师――生、生――生交往与沟通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情感,形成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和同学关系。教师在全程参与指导评价以及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对话交流中形成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之间在彼此默契地协作沟通中加深了友谊与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这过程中也密切了家长与子女及教师的联系,在实践中使学生对社会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语文作业以及由此为载体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形成的良好默契的合作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及家长社会之间架设起了一座沟通对话的桥梁,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朝着更健康更进步的方向发展。

总之,语文作业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更新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为本,努力地发掘语文教材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并创造性地充分利用,就一定能化腐朽为神奇,不仅使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得到大大提高,学习的态度方法及合作探究精神获得巨大飞跃,同时也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及情感生命获得滋养浸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快乐、健康的人生发展都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

2、《推进新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让学生享受语文》语文建设.3。

4、《新课程与评价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让作业成为篇十五

・・・・・快乐读书,让梦想插上翅膀。

读书时我们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我读了【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故事,我们明白了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皇帝的新装】里的皇帝被两个骗子骗了好多金银财宝,所以我们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话,我可喜欢这篇童话故事了,他启发了我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

・・・・・・・・・・・。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