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最新《窃读记》教案(优质14篇)

最新《窃读记》教案(优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1 15:27:33
最新《窃读记》教案(优质14篇)
    小编:zdfb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和展开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编写教案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教案范文中的评价方式和教学反思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窃读记》教案篇一

(2)、教师导语,为走进新课作铺垫

(3)、交流作者资料

2、 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整体感知课文

(1)、理解题意作为切入点,带动对全文的总体把握

第二部分:多方梳理课文

(1)、划出文中描写“我”窃读的语句,分析理解“我”当时的心情

(2)、找出自己最感动的语段与同伴分享,并说明理由

(3)、每人说话练习:“我是一个 的人”,把握人物特点

第三部分:细细品读课文

(1)、质疑、讨论、解惑

(2)、主旨概括

3、结束、作业

《窃读记》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

2.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

3.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难点、重点:

1.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2.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窃”字的含义:

(1)     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

(2)     结合课文内容,朗读“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

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

2.“窃读”的含义:

(1)一般含义;

(2)放在文中考察其含义。

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3.小结: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二、梳理文章的脉络。

(一)分析文中详写的主要事例。

问:由题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中发生的一些事,其中具体详细地写了两件事。同学迅速浏览,要求:(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2)再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理(心情)。

明确:(1)因“窃读”而被赶出了书店。——孤独无助。

(2)   得到店员的关心帮助,读完了一本好书。——感动、感激。

(二)学习文中略写的内容——“我”“窃读”的方法。

问:这两次详细描写的事例也告诉大家,“窃读”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成功“窃读”,还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简略地记叙了一系列方法。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窃读”的方法。

明确:(1)发现“窃读”这一好方法;

(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

(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

(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

(5)用花生米充饥;

(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不要求逐点答到)。

小结: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读书。

三、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1、讲:不论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事读起来都让人感觉很生动,因为作者除了记叙这些事之外,还进行了细致的人物描写。

提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

2、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任务:

(1)   划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写“我”“窃读”的句子或段落;

(3)   依据作者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散读你圈划的内容。

3、全班交流。

注意:(1)学生回答过程中加以提示、引导;

(2)朗读方式多样化:学生个别朗读;重点段落全班集体朗读;精彩段落分析之后再富感情朗读。

4、总结并分析人物形象。

问:请同学根据以上记叙与描写,分析概括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要点)“我”是一个家庭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

四、简述“窃读”的收获。

小结:课文中虽然只是记录了林海音在少年时期读书的一小段经历,但她对读书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这也为她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拓展(古今中外爱读书之例)。

(提示:例如中国的成语故事)。

明确:可列举匡衡“凿壁偷光”等。

2、拓展材料。

(1)引导学生回忆“读书格言伴我成长”活动中所收集到的高尔基的读书格言;

(2)分发材料;

(3)指导学生浏览材料及思考题,并布置分组讨论任务。

3、总结:

这些古今中外的人们,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都十分恶劣,但他们仍热爱读书,并想尽办法读书。

4、联系实际:

(1)请同学回忆自己是否也有“窃读”的经历;

(2)联系课文、成语、材料,对比自己的学习环境,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板书设计:

“窃”     林海音。

“窃读”

因窃读被赶出书店——孤独无助。

详写两件事。

人物描写    得到帮助,读完好书——感动、感激   。

————一个家境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

课后记。

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对某一篇课文熟记在心,也不仅仅是记住某些知识在课文中出现过;而更重要的则是掌握某些一般性的东西,也就是让学生遇到任何文章都不会发怵,都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理解和破解。这是我一直所追求所遵循的。

1、通过对“窃读”一词的理解,把握全面理解词语的方法;

2、学会梳理文章的脉络;

3、了解并会区分详写和略写;

4、了解运用描写的方法使文章更为生动、更为丰满;

5、让学生学会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提高理解能力;

6、让学生学会进行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得到的更多。

上一篇:《读书八得》《窃读记》教案及练习。

《窃读记》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

2.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

3.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难点、重点:

1.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2.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窃”字的含义:

(1)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

(2)结合课文内容,朗读“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

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

2.“窃读”的含义:

(1)一般含义;。

(2)放在文中考察其含义。

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3.小结: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二、梳理文章的脉络。

(一)分析文中详写的主要事例。

问:由题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中发生的一些事,其中具体详细地写了两件事。同学迅速浏览,要求:(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2)再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理(心情)。

明确:(1)因“窃读”而被赶出了书店。——孤独无助。

(2)得到店员的关心帮助,读完了一本好书。——感动、感激。

(二)学习文中略写的内容——“我”“窃读”的方法。

问:这两次详细描写的事例也告诉大家,“窃读”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成功“窃读”,还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简略地记叙了一系列方法。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窃读”的方法。

明确:(1)发现“窃读”这一好方法;。

(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

(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

(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

(5)用花生米充饥;。

(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不要求逐点答到)。

小结: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读书。

三、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1、讲:不论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事读起来都让人感觉很生动,因为作者除了记叙这些事之外,还进行了细致的人物描写。

提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

2、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任务:

(1)划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写“我”“窃读”的句子或段落;。

(3)依据作者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散读你圈划的内容。

3、全班交流。

注意:(1)学生回答过程中加以提示、引导;。

(2)朗读方式多样化:学生个别朗读;重点段落全班集体朗读;精彩段落分析之后再富感情朗读。

4、总结并分析人物形象。

问:请同学根据以上记叙与描写,分析概括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要点)“我”是一个家庭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

四、简述“窃读”的收获。

小结:课文中虽然只是记录了林海音在少年时期读书的一小段经历,但她对读书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这也为她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窃读记》教案篇四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学校读书学习。可是有一个人的读书学习的方式却是很特别的,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读书学习”的。

(一)激疑。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窃”是偷的意思,文中指作者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书,于是在放学之后,到书店偷偷地读书。

(二)以问题为思路学习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

1、“我”是如何“窃”读的?

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2、“我”窃读时的感受又是怎样的?

找出相关的句子,指名朗读,说是说当时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提示:感受作者学习的艰辛和对学习的渴望。进行情境迁移,让学生体会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需加倍珍惜。

3、我“窃”读的收获是什么?

抓住文中作者读书后的表现与老师对作者的教导加以分析。

5、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最后加以引导与归纳。

提示: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培养热爱学习的情感。

《窃读记》教案篇五

德育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能力目标:1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正确生动。

课前搜集读书名言;制作由重点词句组成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释题导入,读题质疑

1、板书“窃”,师:谁会读?生读。

2、读题质疑

师:读了课题,你脑海中蹦出什么问题?(生自由提问)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自学生词新词。

3.自学检测:

a.认读生字与写字。

b.体会词语的含义。

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三、抓重点句段,从“窃”中品味爱书之情

师:如果把林海音在窃读过程中的感受比作五味瓶,你能从文中读出作者窃读的哪些味?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划一划,读一读。一会儿与大家交流。

(生读书、交流、感情朗读,根据学情重点指导以下一些句子:)

(1)“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实在苦。)

(2)“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3)“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4)“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5)“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6)“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引导学生谈出更深的认识:作者酷爱读书。)

四、写阅读记录卡

1.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

教案《新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教学设计四》,

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朗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把他填写在读记录卡上。

2.同位俩互相交流记录的内容: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

3.全班汇报交流:读一读自己摘抄的记录卡,谈谈摘抄它的理由。

(1)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对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

如:刚进书店时回想、安心和担忧几种不同心情的转换。

下雨时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得喊着:“大些!再大些!”高兴却又装着不高兴的复杂表情。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一种惧怕。

激发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感受。

(2)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细致的动作描写。

如: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以上三句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急切渴望。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读书的满足与快乐。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对书的酷爱。

4.练习朗读。

师生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和你一起读。

五、补充材料,倡导个性阅读

分发材料:《窃读记》节选。

1.用心读文章,品味文章。

动笔去划一划,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读书的收获与感受。(引导学生能够简单用上学习课文时的方法。谈出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滋味。)

六、拓展延伸

1.谈读书经历。

把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2.如果没有了书,世界将会是怎样?

3.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做好记录。

常听老师说:“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其实,咱们也可以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变得跟数学课一样,清清楚楚,关键在于教师能够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设计出有效可行的方案。初读《窃读记》,题目就让我产生了无数个问号:“我”为什么窃读?窃读的滋味是怎样的?窃读得经历又是怎样的?……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读了题目后,都从脑海中冒出来了。于是,在几遍读课文后,文章的中心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为本文的学习确定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即:如果把林海音在窃读过程中的感受比作五味瓶,你能从文中读出作者窃读的哪些味?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划一划,读一读。一会儿与大家交流。愚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得在与文本、教师、同伴对话的基础上。同时,这一问题,既融理解与感情朗读为一体,又体现了以生为主体的理念。从课堂的实施过程来,效果还是不错。但,在交流的过程中,问题也不少。如,对所找的句子的反馈,都是先一生读相关句子,再谈体会,最后齐读。我想,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是我自身水平的问题。另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领悟写作方法(心理活动的描写以及抓住人物的细微动作描写),我也发现了本班学生写作上存在的问题,这也应是我今后努力发方向。

《窃读记》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

2.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

3.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难点、重点:

1.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2.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窃”字的含义:

(1)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

(2)结合课文内容,朗读“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

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

2.“窃读”的含义:

(1)一般含义;

(2)放在文中考察其含义。

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3.小结: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二、梳理文章的脉络。

(一)分析文中详写的主要事例。

问:由题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中发生的一些事,其中具体详细地写了两件事。同学迅速浏览,要求: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2)再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理(心情)。

明确:

(1)因“窃读”而被赶出了书店。——孤独无助。

(2)得到店员的关心帮助,读完了一本好书。——感动、感激。

(二)学习文中略写的内容——“我”“窃读”的方法。

问:这两次详细描写的事例也告诉大家,“窃读”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成功“窃读”,还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简略地记叙了一系列方法。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窃读”的方法。

明确:

(1)发现“窃读”这一好方法;

(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

(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

(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

(5)用花生米充饥;

(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不要求逐点答到)。

小结: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读书。

三、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1、讲:不论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事读起来都让人感觉很生动,因为作者除了记叙这些事之外,还进行了细致的人物描写。

提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

2、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任务:

(1划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写“我”“窃读”的句子或段落;

(3)依据作者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散读你圈划的内容。

3、全班交流。

注意:

(1)学生回答过程中加以提示、引导;

(2)朗读方式多样化:学生个别朗读;重点段落全班集体朗读;精彩段落分析之后再富感情朗读。

4、总结并分析人物形象。

问:请同学根据以上记叙与描写,分析概括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要点)“我”是一个家庭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

四、简述“窃读”的收获。

小结:课文中虽然只是记录了林海音在少年时期读书的一小段经历,但她对读书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这也为她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拓展(古今中外爱读书之例)。

(提示:例如中国的成语故事)。

明确:可列举匡衡“凿壁偷光”等。

2、拓展材料。

(1)引导学生回忆“读书格言伴我成长”活动中所收集到的高尔基的读书格言;

(2)分发材料;

(3)指导学生浏览材料及思考题,并布置分组讨论任务。

3、总结:

这些古今中外的人们,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都十分恶劣,但他们仍热爱读书,并想尽办法读书。

4、联系实际:

(1)请同学回忆自己是否也有“窃读”的经历;

(2)联系课文、成语、材料,对比自己的学习环境,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板书设计:

窃读记。

林海音。

“窃”

“窃读”

因窃读被赶出书店——孤独无助。

详写两件事。

人物描写得到帮助,读完好书——感动、感激。

————一个家境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

《窃读记》教案篇七

生:我喜欢第2自然段。作者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有用引号引起来的,也有直接写出来的,而且这一段就写了回想、安心和担忧几种不同心情的转换。

这几种心情都因为她太渴望继续读完那本书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师:知道他为什么把心里想的读得这么慢吗?

生:因为作者是在心里想,有点像自言自语,是边走边回忆。

师:体会得好!大家都试着读一读这段。

生:我特别喜欢第3自然段。读后就仿佛看见了一个小女孩奋力从大人中间挤进店里,瞪大眼睛在书丛中寻找,一遍又一遍,终于惊喜地找到那本书。

生:我也喜欢这一段,你看作者匆忙地“跨进店门”,因为人多个矮“踮起脚尖”,灵活地“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把短发弄乱也没关系,一直“挤到里边”。

为了读书着实做了一番拼搏。

师:说得多好!你们都注意到了作者细致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觉到了小女孩身上那种强烈的求知欲。请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进一步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

而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喜爱的书,是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不停地读下去,对文字像狼对食物一样贪婪。

师:多么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读书的热爱呀!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把你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

文档为doc格式。

《窃读记》教案篇八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由两篇精读课文《窃读记》《走遍天下书为侣》,两篇略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我的“长生果”》,选编内容都紧紧围绕阅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篇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我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以“我爱阅读”为主题,训练重点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在单元中起着以篇带篇的作用。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学习1-7自然段体会作者窃读时的惧怕和快乐,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第二课时:学习第8-10自然段,深入理解“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的含义。并让学生进行积累,拓展。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并掌握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目标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体会窃读的滋味,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我采用了“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

在学法上,本课拟引导学生通过读读、划划、议议、想想,合作探究来读懂课文,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自己探究感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谈谈课外阅读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和享受,之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的作者在课外阅读时的感受与众不同,你想知道是为什么吗”这个看似很简单很随意的聊天,其实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揭示课题。正如俗话所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第一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并且标出自然段。

第二步:指名读最吸引自己的那部分内容,随机指导生字读音及书写,重点是“窃、腋”等几个,理解“窃读”等词语。

本环节安排了“三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一次有一次的目的。在读中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在读中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后续的研读、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谓一箭多雕。

(一)、“窃读”伴随着一种复杂的感受,你能从文中读出作者的酸、甜、苦、辣吗?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划一划、读一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会儿与同学交流。

(二)、重点品读以下3个句子。

句子1、“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句子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体会作者贪狼一词的“贬词褒用”的精妙。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句子3、“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的内心对比描写,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三)、再次品读“窃读”的滋味.

忍受了腰酸腿疼、饥肠辘辘,经历了担忧、害怕,最终体验了惊喜快乐。在酸甜苦辣的交织中,作者却仍旧说“我很快乐”。(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书的滋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对书的热爱)齐读句子。

让学生用味觉的“酸、甜、苦、辣”去含英咀华,直接而直观,个中滋味定能涌上心头,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样一来,学生的个性得到培养,在情感上也能形成共鸣。

抓住重点,体会是关键,在学生交流“‘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时,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并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和恐惧”展开讨论。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尊重学生的个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好的语文教学,就应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写话:

这个写话练习,让学生畅所欲自己独特的看法,尊重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价值取向。

《窃读记》教案篇九

1、知识与技能: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句子的精妙。

3、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文章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感受作者那种快乐与惧怕的滋味,同时学习作者爱好读书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ppt。

课时计划:3个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整体感知作者窃读的滋味;学习本课生字词。

一、“读”字联想,引出课题。

1、引出课题。

以“读”为话题,向同学们提问:当你拿到一本书时,你将如何了解到里面的知识?读,是最好的方法。你会怎么读?朗读、默读……我们将会认识一位小姑娘,她读书的经历和我们不太一样,她是——窃读(板书课题)。

2、解读课题。

而她在这篇文章中,记录的全都是有关窃读的事情,所以本课就叫——窃读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本课生字词。

2、再读课文,同桌之间相互提问课后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词。

3、全班齐读,师指导难写字并正音。

惧怕踮起屋檐皱起酸书柜暂时支撑。

三、再读课文,感知窃读“百”味。

快乐、恐惧、暗喜、贪婪、忐忑、轻松、担忧、激动、劳累……。

同学们从作者的窃读中品出了这么多味道啊,看来我们的作者在窃读时真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啊!

3、齐读窃读“百”味,感受作者复杂的心情窃读的滋味是。

分别带入相关词语,读出对应滋味的情感来。

《窃读记》教案篇十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2.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两遍。

2、读第一遍,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3、读完第二遍,把书合上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交流反馈。

1、梳理内容:窃读的时间段?窃读的办法?窃读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紧密围绕课题展开叙述。)。

2、识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3、范写观察:饿、惧、柜、檐、酸、撑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4、生书写练字本上的汉字。

四、再读课文。

1、画出描写林海音动作和心里活动的句子。

2、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摘抄在自己的语言积累本里。

五、放声朗读全文。

六、结束语:

“我”是担忧又害怕的跨进书店,因为那是一种怎样的窃读滋味?(文中第四段)。

——很快乐,也很惧怕。我快乐什么?害怕什么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二、学习课文。

1、体会作者看书的急切心情。

•指名读描写林海音动作的句子。

•标出描写林海音动作的词语:跨、踮、钻、挤、找。体会:顾客多,我看书的心情急切。

•板书:跨、踮、钻、挤、找心情急切动作描写。

•读出这种感受。

2、体悟作者窃读的独特感受。

•指名读描写窃读心里活动的句子。

•自由地有感情读4-7段。

•如果说窃读时的心里是惧怕的,那么窃读后的心里感受呢?

•你认为是什么促使了林海音这样去“窃读”的?(找出相关的语句或谈谈自己的看法)。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的”指的是身体成长物质的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食粮,粮食哺育的是身体,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身体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作者真正的领悟到这句话的意义,于是她(),于是作者“怕并快乐着”,乐大于苦,喜大于惧。

3、出示:读书名言。

抓紧时间读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好书: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善读书: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读书的乐趣: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日日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4、生创作“我的读书名言”。

三、拓展延伸。

1、结合过去,谈谈自己对待看阅读课外书持什么态度;

2、结合所学的内容,说说此时对待看课外书的感受。

四、作业。

1、收集名人的读书故事,制作一期走廊文化展板。

2、制定“我和好书交朋友”的阅读打算方案。

板书设计:

复杂。

快乐惧怕(心理描写独特感受)。

急切(动作描写跨、踮、钻、挤、找)。

《窃读记》教案篇十一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2、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两课时。

1、默读课文两遍。

2、读第一遍,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3、读完第二遍,把书合上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梳理内容:窃读的时间段?窃读的办法?窃读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紧密围绕课题展开叙述。)。

2、识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3、范写观察:饿、惧、柜、檐、酸、撑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4、生书写练字本上的汉字。

1、画出描写林海音动作和心里活动的句子。

2、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摘抄在自己的语言积累本里。

“我”是担忧又害怕的跨进书店,因为那是一种怎样的窃读滋味?(文中第四段)。

——很快乐,也很惧怕。我快乐什么?害怕什么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下节课继续学习。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1、体会作者看书的急切心情。

指名读描写林海音动作的句子。

标出描写林海音动作的词语:跨、踮、钻、挤、找。体会:顾客多,我看书的心情急切。

板书:跨、踮、钻、挤、找心情急切动作描写。

读出这种感受。

2、体悟作者窃读的独特感受。

指名读描写窃读心里活动的句子。

为了能顺利的看书她是?为什么这样做?板书:惧怕找到相关的语句体会:

1、光读不买的'人不多,怕老板撵我走。

2、常此这样,自己感到不好意思。板书:独特感受心理描写。

自由地有感情读4—7段。

如果说窃读时的心里是惧怕的,那么窃读后的心里感受呢?

你认为是什么促使了林海音这样去“窃读”的?(找出相关的语句或谈谈自己的看法)。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的”指的是身体成长物质的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食粮,粮食哺育的是身体,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身体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作者真正的领悟到这句话的意义,于是她(),于是作者“怕并快乐着”,乐大于苦,喜大于惧。

3、出示:读书名言。

抓紧时间读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好书: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善读书: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读书的乐趣: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日日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4、生创作“我的读书名言”。

1、结合过去,谈谈自己对待看阅读课外书持什么态度;

2、结合所学的内容,说说此时对待看课外书的感受。

1、收集名人的读书故事,制作一期走廊文化展板。

2、制定“我和好书交朋友”的阅读打算方案。

复杂。

快乐惧怕(心理描写独特感受)。

急切(动作描写跨、踮、钻、挤、找)。

《窃读记》教案篇十二

第一课时。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窃读记》教案篇十三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

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爱,对求知的渴望。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

2课时。

1“窃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窃读”?

2、关于林海音,你还知道什么?

3、师生共同交流作者资料。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2.、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1、小组内学习这些字词。

2、再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人工作者《名师测控》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全班汇报: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请你提醒大家注意一下?

学生交流完毕,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读写一下这些字词。

2、请2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抄写易错易混的生词新词。

2、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读书感受的语句,用铅笔划下来。

《窃读记》教案篇十四

2.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

3.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1.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2.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1.“窃”字的含义:

(1)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

(2)结合课文内容,朗读“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

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

2.“窃读”的含义:

(1)一般含义;。

(2)放在文中考察其含义。

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3.小结: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一)分析文中详写的主要事例。

问:由题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中发生的一些事,其中具体详细地写了两件事。同学迅速浏览,要求:(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2)再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理(心情)。

明确:(1)因“窃读”而被赶出了书店。——孤独无助。

(2)得到店员的关心帮助,读完了一本好书。——感动、感激。

(二)学习文中略写的内容——“我”“窃读”的方法。

问:这两次详细描写的事例也告诉大家,“窃读”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成功“窃读”,还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简略地记叙了一系列方法。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窃读”的方法。

明确:(1)发现“窃读”这一好方法;。

(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

(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

(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

(5)用花生米充饥;。

(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不要求逐点答到)。

小结: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读书。

1、讲:不论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事读起来都让人感觉很生动,因为作者除了记叙这些事之外,还进行了细致的人物描写。

提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

2、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任务:

(1)划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写“我”“窃读”的句子或段落;。

(3)依据作者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散读你圈划的内容。

3、全班交流。

注意:(1)学生回答过程中加以提示、引导;。

(2)朗读方式多样化:学生个别朗读;重点段落全班集体朗读;精彩段落分析之后再富感情朗读。

4、总结并分析人物形象。

问:请同学根据以上记叙与描写,分析概括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要点)“我”是一个家庭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

小结:课文中虽然只是记录了林海音在少年时期读书的一小段经历,但她对读书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这也为她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