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总结自己的表现。在总结中,我们应该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和事实来支持我们的观点。这些是修辞手法的具体例子和运用技巧,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出示作者照片观看。
2出示作者照片:请同学介绍一下所知道的.于漪老师的情况。介绍。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创设情境: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想看看大家的预习效果怎样,同时也测一下大家的记忆力。用什么方法呢?我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小小组活动:为作者设计一份小档案。怎么样?谈到小档案,有同学平时在报纸、杂志上看到过一些明星的小档案吗?回想一下都有些什么内容?谁来说说。(姓名、性别、出生、兴趣爱好、经历等)下面以小小组为单位,不看书来设计一份“于漪少年生活小档案”,看哪个组设计的小档案内容完整,设计合理。哪个组先设计好就先来投影展示。
协作组根据要求展开准备活动。
2请第一个设计好的协作组代表展示本组准备的小档案要求:请上台的代表在展示中声音响亮,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看,可做适当记录。
协作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设计。
3请同学评价展示的小档案。学生评价,展示其他组设计。
(三)、研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围绕问题,进行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并在书上圈点批注。
(四)、感悟: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独立思考。
2教师评价自由发言听讲。
(五)、结束语。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2结束语我想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也正是于漪老师所希望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于漪老师为榜样: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篇二
瓜洲中学。
预设目标。
1整体学习,理清思路。
2欣赏优美典雅的语句,提高欣赏散文作品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从《为你打开一扇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
学生交流自己和文学的一段难忘往事,引入课文,简介作者.
二.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圈出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不明白意思的词语.
(师生讨论解决)。
2、分组讨论.
(1)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已的哪些往事?(一句话概括)。
读水浒传。
读千家诗。
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
(2)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往事的追忆之情?
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3)这几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
承上启下的句子(学生一起朗读)。
三.品味语言,明确主旨,欣赏背诵.
1、生默读课文,画出好词佳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交流讨论)。
2、生齐读第四段,再背出一两句读过的歌咏祖国风物或描写春夏秋冬景物的诗.
(学生表演,评价,集体背诵)。
1、请一位同学朗诵新诗南归(教师作指导)。
2、体会作者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位老师讲课时的情态和自己听课的感受.(写好后全班交流评价)。
3、考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篇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
2、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自觉性。
3、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
难点: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三、教具:录音机。
[4][5][6]。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篇四
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能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学作品,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领略作者斐然的文采。
2、学习文中景物、人物的描写片段,体会其简洁生动的特点并模仿写作。
3、诗、词等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三、教材学情分析。
进入紧张的初中阶段,学生们普遍怀有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深切怀念的情愫,这为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提供了极佳的情感切入口。本文词汇量大而丰富优美,诗句应用多达十多处,且多为耳熟能详者,易于使学生积累语言、拓展联想与想象。本文中的人物、景物描写简洁生动,易于学生模仿练习。因而,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语言内容上,都能发掘出使学生深入体味、拓展创造的切点。
[4][5][6][7][8]。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篇五
(1)学习本文精当的选材,结构上的前后照应及描写情状的方法。
(2)品味文中有声有色、文情并茂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的意境之乐。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本文写了哪些内容,读中注意圈点勾画。
(2)精度探究,揣摩文章的思路层次,寻求过渡语段,感悟文中蕴含的感情因素。
(3)比较阅读,将本文与后面的几篇文章从内容、情感、结构、语言等方面对比阅读,找出异同点,加以感悟、品味。
(4)心领口诵,在反复诵读中引起感情共鸣,积累语言,形成语感,提高语言能力。
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精神生活的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明做人之理。
2、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第一课时: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在独立、合作研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理解本文选材的精当,体会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第二课时:讨论、品味语言。小组讨论交流,品味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对精神生活的描写,进一步体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
1、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选材的精当。
2、体会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预习内容及要求:
1、自学生字词:
徜徉浩淼绚丽雨晦镌刻雕镂婵娟
感慨万端谆谆教导搜索枯肠
2、作者简介
于漪,江苏镇江人,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在38年的教学生涯中,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语文育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总计50万字。
本文是于漪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而写的,刊登在1999年第七期(初中版)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3、搜集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1、展示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效果
2、作者及背景介绍:(学生课前搜集)
1、朗读课文,了解内容,能复述出所回忆的四件事。
(1)学生自由朗读。(朗读要求:准确、流利,尽量做到有感情。)
(2)概括文中所写四件事:
(一)读《水浒传》(二)读《千家诗》
(三)听老师教《南乡子》(四)听老师教《南归》
(3)复述四件事:
方法指导:复述事情大体过程,抓关键语句。
小组交流、补充,推举一人,准备全班复述。
全班交流。
2、理解作者写作思路:
(1)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2)结合所选四件事,你认为课文选材精当在何处?
首先从全文来看:文章所选的四件事情都是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读书的不同的感受,要言不烦。能看出读书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的不同的影响。
其次从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来说,虽然选择的都是初中国文老师讲课的情况,但是写出了其中的不同,一个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摇右晃。一个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里。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的作用。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篇六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李阳。
《往事依依》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成三块进行。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档案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也是希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第二块是研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赏析课文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平时课外阅读积累的热情。第三块是感悟,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来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和作者产生共鸣,从中获得启迪,达到我设计这堂课的最终目的,让学生象于漪老师一样爱文学。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新课:
出示作者照片。
观看。
2
出示作者照片:
请同学介绍一下所知道的于漪老师的情况。
介绍。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
步骤。
[4]。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篇七
《往事依依》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成三块进行。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档案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也是希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第二块是研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赏析课文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平时课外阅读积累的热情。第三块是感悟,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来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和作者产生共鸣,从中获得启迪,达到我设计这堂课的最终目的,让学生象于漪老师一样爱文学。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出示作者照片观看。
2出示作者照片:请同学介绍一下所知道的于漪老师的情况。介绍。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想看看大家的预习效果怎样,同时也测一下大家的记忆力。用什么方法呢?我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小小组活动:为作者设计一份小档案。怎么样?谈到小档案,有同学平时在报纸、杂志上看到过一些明星的小档案吗?回想一下都有些什么内容?谁来说说。(姓名、性别、出生、兴趣爱好、经历等)下面以小小组为单位,不看书来设计一份“于漪少年生活小档案”,看哪个组设计的小档案内容完整,设计合理。哪个组先设计好就先来投影展示。协作组根据要求展开准备活动。
2请第一个设计好的协作组代表展示本组准备的小档案要求:请上台的代表在展示中声音响亮,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看,可做适当记录。协作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设计。
3请同学评价展示的小档案。学生评价,展示其他组设计。
(三)、研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要求:通过设计小档案,我们知道了作者回忆了少年读书生活的哪几件往事,但这只是对文章有了粗略的了解。下面请大家静下心来,打开课本,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来进一步品味文章。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文中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出示范例围绕问题,进行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并在书上圈点批注。
(四)、感悟: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2教师评价自由发言听讲。
(五)、结束语。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篇八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搜索有关作者的资料。
2、自学字词,按照一般预习要求阅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推测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特色。
3、圈出文中大量运用的成语与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播放配套光盘中的powerpoint,或者其他电影片段。自由谈论对《三国演义》的感受,教师引述课文相关片段进行小结。
(播放有问题可用realplay)。
二、自学成果检查交流。
1、介绍作者: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搜索的作者资料,教师投影作者的照片。
(xp的系统就用幻灯方式,不然可用豪杰大眼睛、acdsee等件放大)。
2、检查字词。
教师根据《附录三》的字词,适当补充制作powerpoint。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练习。教师投影出示答案,学生互批。
3、学生自由谈论阅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三、指名配乐朗读。
音乐选自光盘qjwx\2、繁星\放映繁星和猎户星座\音乐(采用循环播放)。
四、学生分组讨论:
a、预习要求中对课文三个方面的认识b、自己阅读课文产生的问题。
(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成文字)。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出问题,寻求解答。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抓住某一个问题适当讨论。
五、思考概括文中回忆了少年时期哪几件往事:
(在预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思考归纳,整体感知课文)。
参考:
回忆了四件往事:1、小时候观图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
2、学生时代读书美不胜收。
3、老师讲课入情入理,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4、老师教导令我受益终身。
同学小结:文章采用了对比引出回忆――回忆往事――收束全文的结构形式。
课后学习:1、将文中诗句补充完整,整理到读书笔记上。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讨论,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1、自由朗读,画出表现作者读书产生的感受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理解。
3、把难以理解的句子总结出来,以供集体讨论。
二、作者这些事的叙述中,你最喜欢哪一段的叙述?为什么?(重点研读)。
(提示学生从多角度如精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大量引用诗句增强形象性等去思考讨论)。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交流中穿插有感情的朗读。
(独立思考,自由讨论)。
三、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在笔记本上形成文字)。
四、讨论布置作业,组长主持分工。
“文学伴我一起成长”的手抄报。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篇九
《往事依依》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成三块进行。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档案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也是希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第二块是研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赏析课文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平时课外阅读积累的热情。第三块是感悟,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来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和作者产生共鸣,从中获得启迪,达到我设计这堂课的最终目的,让学生象于漪老师一样爱文学。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出示作者照片观看。
2出示作者照片:请同学介绍一下所知道的于漪老师的情况。介绍。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创设情境: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想看看大家的预习效果怎样,同时也测一下大家的记忆力。用什么方法呢?我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小小组活动:为作者设计一份小档案。怎么样?谈到小档案,有同学平时在报纸、杂志上看到过一些明星的小档案吗?回想一下都有些什么内容?谁来说说。(姓名、性别、出生、兴趣爱好、经历等)下面以小小组为单位,不看书来设计一份“于漪少年生活小档案”,看哪个组设计的小档案内容完整,设计合理。哪个组先设计好就先来投影展示。
协作组根据要求展开准备活动。
2请第一个设计好的协作组代表展示本组准备的小档案要求:请上台的代表在展示中声音响亮,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看,可做适当记录。
协作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设计。
3请同学评价展示的`小档案。学生评价,展示其他组设计。
(三)、研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围绕问题,进行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并在书上圈点批注。
(四)、感悟: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篇十
兴化市永丰朱严学校王宏武。
920。
《往事依依》作者是于漪,著名语文教育家,本文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鉴于本文内容浅、易懂。因此,教学着重引导学生:一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之理,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名师,最终让学生能像于漪老师那样热爱文学。
1、培养学生爱好文学,勤奋读书的好习惯。
2、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3、反复朗读精彩语段,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体会、学习文中刻画、描写读的情状。
四、课前准备。
1、上网或查阅课外资料,了解作者。
2、回忆自己读书学习的经历。
五、教具准备。
1、投影仪2、配乐磁带。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四十分钟。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为你打开一扇门》导入。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每一位走进文学这扇神奇大门的人,从不会空而归,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也曾经痴迷于儿童画、动画片等等,回首往事,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就来和于漪老师一起回到编织了她七彩世界的《往事依依》中,一起探寻人生的成长足迹,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从中得到启迪。
1、板书:课题、作者。
2、投影:作者照片,请同学汇报上网查询作者的情况。
(二)配乐朗读,了解课文。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篇十一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七上《往事依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于漪,江苏省镇江市人。1929年2月出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1965年入党,1978年获“特级教师”称号,上海市扬浦中学语文教师。先后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主要著作有《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等。
“凡与于漪交往过的人,都称赞她的做人。她正直,敏捷,纯粹,真诚,厚道;她胸襟开阔,性格开朗,才华横溢……”这是语文教育界对她一致的评价,她之所以从一个教育学专业毕业初教历史的中学教师成为一个有口皆碑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学家,和她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往事依依》中,于漪深情地追述了文学对她的深刻的影响。
范读课文(配乐)
听读要求:1.用圆圈画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
2.用浪线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
检查听读:1.请学生读画出的词语。
2.请学生读画出的句子。
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的语言如诗如画,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几件往事?
1.生说
2.师板书作结:
往事:看画读诗听课
(一)第一件往事
作者在回忆这三件事时,情真意切,那么作者是如何写的呢?
小组讨论:
1.作者在看画时产生了哪些遐想?
生说师评,然后齐读第二节。
2.你们有没有过这种遐想,请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头脑里浮现出什么景象,有哪些感受?(放音乐)
让学生自由发挥。
(二)第二件往事
看画如此,那么读诗同样如此。
小组讨论:
1.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作者读诗的感受?
讨论之后齐读第四节。
2.你读过哪些关于四季景色和歌颂祖国山河的诗?(小组课前收集,派代表发言)
(三)第三件往事
师:看画令作者遐想,读诗令作者陶醉,老师的授课同样令她难忘。
小组讨论:
1.在于漪心中,两位国文老师留给她什么印象,对她有哪些影响?
2.请生模仿读诗,谈谈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问:依依往事,往事依依,这些往事为什么令作者如此难忘?
师引导:看画,引起遐想,使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读诗,陶冶情操,装点了
童年生活的花环;听课,倍受感染,激发爱国情怀。
1.学生讨论,教师引导齐读第六节。
2.既然读书这么重要,那么你们读过哪些书?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学生谈体会,师生共评析。
师总结:书有不同的档次,有高雅的,也有低俗的,我们要尽可能选择一些高雅的作品欣赏。阅读面不能仅局限于文学作品,还可以欣赏一些优美的音乐、美术、摄影等,把感受写下来,丰厚自己的人文底蕴。(投影字幕)
随笔:用你生花的妙笔,写你自己的依依往事。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篇十二
小编导语:《往事依依》是七年级的语文课文,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下面是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精当的选材,结构上的前后照应及描写情状的方法。
(2)品味文中有声有色、文情并茂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的意境之乐。
2、过程和方法: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本文写了哪些内容,读中注意圈点勾画。
(2)精度探究,揣摩文章的思路层次,寻求过渡语段,感悟文中蕴含的感情因素。
(3)比较阅读,将本文与后面的几篇文章从内容、情感、结构、语言等方面对比阅读,找出异同点,加以感悟、品味。
(4)心领口诵,在反复诵读中引起感情共鸣,积累语言,形成语感,提高语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重点:
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精神生活的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二)难点: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明做人之理。
2、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第一课时: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在独立、合作研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理解本文选材的精当,体会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第二课时:讨论、品味语言。小组讨论交流,品味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对精神生活的描写,进一步体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
四、学习方法: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五、教具: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1、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选材的精当。
2、体会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预习内容及要求:
1、自学生字词:
徜徉浩淼绚丽雨晦镌刻雕镂婵娟
感慨万端谆谆教导搜索枯肠
2、作者简介
于漪,江苏镇江人,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在38年的教学生涯中,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语文育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总计50万字。
本文是于漪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而写的,刊登在1999年第七期(初中版)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3、搜集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四、预习展示
1、展示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效果
2、作者及背景介绍:(学生课前搜集)
1、朗读课文,了解内容,能复述出所回忆的四件事。
(1)学生自由朗读。(朗读要求:准确、流利,尽量做到有感情。)
(2)概括文中所写四件事:
(一)读《水浒传》(二)读《千家诗》
(三)听老师教《南乡子》(四)听老师教《南归》
(3)复述四件事:
方法指导:复述事情大体过程,抓关键语句。
小组交流、补充,推举一人,准备全班复述。
全班交流。
2、理解作者写作思路:
(1)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2)结合所选四件事,你认为课文选材精当在何处?
首先从全文来看:文章所选的四件事情都是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读书的不同的感受,要言不烦。能看出读书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的不同的影响。
其次从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来说,虽然选择的都是初中国文老师讲课的情况,但是写出了其中的不同,一个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摇右晃。一个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里。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的作用。
于漪老师满怀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期读书的几件小事,这些“往事”常常激起“我”青春的激情: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对家乡的赞美,无不溢于言表。至今,老师的谆谆教导依然激励着“我”: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